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成长中“咀嚼”幸福/李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4 17:07: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成长中“咀嚼”幸福/李燕

http://blog.cersp.com/7933072/1349156.aspx

    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认真的审视自己的教学历程,慢慢的回忆自己走过的路。执教10多年,一直为做个好老师而努力着,一直为让孩子们的生活有美丽的语文相随而探索着,一直在语文这条深邃的小路上幸福追梦。

望海觅戥

     师专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家乡一所乡镇中学任教。老校长告诫我说:作为年轻教师必须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不可有半点的浮躁,要对学生负责。面对老校长那深切关注的眼神,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个合格的语文教师。

     初为人师的我不敢有半点松懈,为了那个“做好老师”的梦想,我坚持“观摩”资深教师的课堂,认真“揣摩”教材的内涵,用心“打磨”每个教学环节。每堂课之前,我都把教学设计反复琢磨,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我不但严格要求自己,对学生也格外严厉。学生背后给了我一个――“希特勒式”美女老师的“雅号”。播撒下一颗爱的种子,收获的将是一片葱葱茏茏的爱。在自己做了母亲之后才意识到,对学生只是严厉和负责还是不够的,还要对学生给予一种母亲般的关爱。就这样,我开始用一颗搀杂着母爱的心和学生交流沟通。初涉讲坛的时候,学生只是拘谨的叫我老师,在我添了宝宝,并且我的年龄更长些之后,我的很多学生却似乎更乐意叫我“姐姐”了,甚至在节日的时候,她们送的贺卡里竟然直呼我“燕姐”,让我啼笑皆非的同时,心里的感觉却是别样的幸福。

     中考结束后的整整一个星期里,我一直快乐并忙乱的款待着一拨拨来我家做客的学生。也许多年以后他们会偶尔的记得有这样的一个老师,有这样的一个海吃老师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幸福的,因为我对学生的爱,换得了学生的信任和亲近。

     十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深深的懂得了,要时刻坚守一个教师必须拥有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要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这就是我在茫茫的教海中,苦苦寻觅到的那杆衡量一个合格教师的无形的秤!

剥茧抽丝

     教学工作,即没有波澜壮阔的场景、也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事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就需要在教学工作上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把自己推向一个又一个新的起点。

     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中午,主任电话通知我去带一个“后进班”。在那个相对清爽的夏夜,我给他们上了第一节课,吟诵了自己所熟悉所青睐的《再别康桥》,也许是诗句中淡淡的愁绪打动他们,亦或是某种心灵的契合,他们听的很入神。甚至有几个学生也脱口吟出了几句绝好的“诗句”。我当时的惊讶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我意识到: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爱在细微处,润物细无声,我坚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一心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助推器”,使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就是这个所谓的“后进班”,竟有44个学生考上了重点高中,居然还出了全县语文中考状元。

     2007年6月,在全市创新教师的评选中,要以赛课的形式,决出全市小学、初中、高中各一名的全省创新教师参评人选。面对陌生的学生,和不允许使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的种种限制,我结合自己归纳的“作文创新十六法”,重点讲解了“故事新编”的技法,深入浅出的讲解,适时到位的点拨,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学生完全吸纳到课堂上来,师生产生了良性互动。师生心灵的共通,师生智慧的共生,让我忘记了是在参赛。最终我在所有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这次比赛给了我新的启示:没有刻意设计也没有表演痕迹的课堂,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课堂。

霜刃小试

     教育教学是一门科学,继承与创新皆不可偏废。教学之余我经常阅读《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等刊物,及时的给自己充电。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探索适合本校、本班学生的个性化教学路子。

    应和着语文课改前进的步伐,在家庭条件还不是很宽裕的情况下,毅然决定买电脑装宽带。在历经聊天、看网页、逛论坛等菜鸟生活的同时,我自学并掌握了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从而为课堂增添了声画效果的佐料,让单调的语文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后来又涉足了论坛、网站、博客,先后建立了自己的“休闲茶庄”QQ群,柴扉工作室,语文教学网。进一步海阔天空,通过这些交流平台,结识了全国各地的语文同行和报纸杂志的编辑,与他们一起交流切磋探讨提高。

     在追寻新的教学理念的同时,积极开展相应课题研究。作为国家级课题“新课程下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员,2006年12月,我独自一人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带着对语文的无限热爱,带着对语文学习策略课题的热望,参加了在长春举办的开题会议。聆听了中语会会长陈金明、苏立康、等全国知名教授和专家的报告和案例分析。并与专家们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同仁朋友一起,对课题的实施措施做了细致的分析讨论,通过交流学习,受益匪浅。

     作为教师,我始终认为:学习、研究是成长的基础。近年来,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我潜心研究教学规律,积极撰写语文教学稿件,开展理论研究和创新交流活动。撰写并发表30多篇国家省级论文,主编参与了20多部教辅图书的编写。目前已撰写并发表教辅教学稿件200多篇。2006年被评为全国中学语文优秀教师,被语文报社聘请为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中心研究员。2007年被评为“语通杯”全国中语“教改新星”。

     人常说“十年磨一剑”,我只想说我的成长历程是:由简单的素材积累,到课堂模式的创新,再到反思写作的过程。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我咀嚼出了幸福,品尝到了幸福,并为这个幸福感动着……

后记:

    2007年暑假,我被选调到教育局教研室工作,虽然前面的路还很漫长,但我心中的目标似乎更明晰了,我会用心去走自己喜欢的路,我会坚持在语文的路上幸福游走。

个人简介:

    李燕,山东省武城县教育局,先后获得第三届全国中学语文优秀教师,第五届“语通杯”全国中语“教改新星”,山东省“创新教师”提名奖等荣誉。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级重点课题“新课程下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研究”主要研究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0 18:10 , Processed in 0.09386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