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语文学习之路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9-12 15:44:48 | 只看该作者
到了张家港之后,我经历了一场精神折磨,我没有准备好,一下子就进入到了陌生的氛围里。特别是没有电视,没有了NBA,没有了赛场的激情飞扬,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落。


在闲暇的时候,我听音乐,浏览新闻,当然还有孜孜不倦的人文濡染。2004年10月某一天,我突然接到了《师道》编辑部寄来的样刊,我在教育在线上的《马加爵,你把青春毁给谁》发表了,而且还发在“新论视窗”上,这是我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文章。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师道》编辑部主任田爱录,到江阴参加苏霍姆林斯基纪念会议,亲自打电话邀请我见面。后来我们见面了,同时见面的还有姜广平,在“上岛咖啡”里,我静静地听她谈教育,当然,她还特别关注我们一线教师的生存状况、思想状况。那时,我暗暗的下定决心,为了不让关心我的人失望,我一定要努力!努力的读书,刻苦的做人,做最优秀的人!

随着我在网上写作的增多,我的接触面也大为增加,我结识的第二个人是吴礼明,是他引领我走进《新风教育》,并与《新风教育》的主编江达宽和编辑部主任谷汉霞结下不解之缘。记得我只在他们刊物上发了两篇文章,他们就认定我,邀请我担任《新风教育》的特约编辑。感激他们,没有这些朋友的厚爱,我可能永远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坐井观天。
12#
 楼主| 发表于 2011-9-12 15:45:41 | 只看该作者
我在教育在线贪婪地吸收,疯狂地攫取,但我发的一些帖子,由于过长,真正关注的人并不多;于是我给李总写了封信,谈了一个初次发帖人的苦闷,记得李总很快给我短信,告诉我如何发帖,并且批评了那几个斑竹,李总如此做,一下子榨出我皮袍下的小来,我觉得自己特别小人,于是就潜下水去,不敢露面。


也就在这个时候,我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中国教育缺什么》一文,朱先生犀利的剖析,深刻的良知,高扬的教育情怀,让我大为震撼。有一段时间,我总想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出发,写一篇小文,来表达对一个教育实干家的敬意。这就是后来发在《师道》上的《中国教育缺什么》,我像一个孩子,当天晚上我就兴冲冲地把它发给了朱先生,结果我第二天就收到了朱先生的回信。朱先生说:“写得好,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应该说,这次鼓舞是巨大的,激动人心的,整个一天我都沉浸在回忆里,我得到朱先生的赞许了,我默默地把这个鼓励藏在心里,我要不断进取,不断进步,丰厚自己的教育人生。



不久之后,我校姜广平先生在《书屋》发表《斯大林的文学情结》,我很羡慕,于是不揣浅陋,也给《书屋》投稿,结果,很快收到《书屋》编辑部主任胡长明先生的亲笔书信,在一个资讯如此发达的社会,胡先生此举实在让我感动!



胡先生在信中说:“



王开东先生:您好!



大作《〈红楼梦〉之奴隶众生相》一文已拜读,写得不错!



我们拟在今年《书屋》第七期上发表。请勿他投,亦请勿在网上张贴。



先生见解不俗,文笔亦好,还望以后多多联系。方便时请告知你的电话号码。以后有新作,望赐《书屋》。



多联系,多合作!







教祺!



胡长明



电话:0731—5563892



   我至今觉得胡先生对我的鼓励,也是非同寻常的,
因为《书屋》是真正的学术杂志,谁不想上《书屋》呢?
一方面想上《书屋》,另一方面也考验着我的良心,
因为我的所有文章,我都喜欢在第一时间张贴,
而《书屋》是绝对不容许文章没有发表就事先张贴的。
经过几天的激烈的思想斗争,特别是妻子旗帜鲜明的支
持,于是,我给胡先生写了一封挂号信,我陈述了一切,
请求胡先生撤下我的稿件。后来,胡先生给我打来电话,
表示极大的遗憾,并且向我约稿!尤为让我感动的是,
不久之后,《书屋》主编聂乐和先生给我来信:

开东先生:
    您好!收到来信,非常感谢您对《书屋》的
关爱。《书屋》是一份受大家关注的刊物,我们
给自己定了个规矩,就是尽可能地发原创的作品,
不然,大家就会觉得它淡而无味了。实际上,我们
在这方面也偶有疏忽,但无一例外,都受到了读者
的批评。感谢您对我们这个规定的理解。

    盼望您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帮助我们。
                                  聂乐和  上
正是这一次次的鼓励,开掘了我的潜能,我感觉我逐渐强大起来,自信起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9-12 15:47:10 | 只看该作者
2005年我在教育在线上,循着干干的一个链接来到“中国教师用书网”,我对其中的“海拔五千”很感兴趣,这就是以后的“深度语文”,我们谈诗论文,惺惺相惜。我们有共同的愿望,把“深度语文”做大做强。与干干结识,我认识了一种大气,一种浑厚,一种深沉,一种精神,一种宿命!每每想起他,我都会觉得特别愉悦,特别开阔,特别生动。干干也应该是一棵守卫月亮的树,幸亏有干干,我的很多的精神才没有丢失,我才深切的体会到要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后来认识了铁皮鼓、徐中华,他们热情、执著、好学,每每警醒我,抓住每一个遛走的时间,挤出每一方空闲,多读书多思考勤写作,深思慎取,厚积薄发。



如今我在光阴的流逝里,读着自己的过去,就像目睹一个不相干的故事,我的眼泪和青春早已经风干在跋涉的路途中,我只记得:我在路上,我在行走!



于是,又记起当初出走路上的一首诗。



壮志凌云下洲沙,王者归来尽紫霞。



青天直上揽明月,凯歌已奏五侯家。



故园多年空老泪,东风依旧可桑麻。



南国早见春晖色,横刀立马写物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3 22:04 , Processed in 0.09728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