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法临摹中主体介入对书法形象表达的侧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5 16:28: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书法临摹中主体介入对书法形象表达的侧重
       书法临摹是个永恒的话题,尤其是在教育学意义上的书法临摹。只要学习书法必定要涉足临摹,而且更有趣的是书法临摹将伴随学书者或书家一生,因为它是创作产生的基础和源泉。临摹从文字上看就是对某件作品进行模仿、临写,究其性质应该是被动的、非主体的、以范本为中心的。但我们说书法是艺术,艺术强调创造表现,强调自我意识的抒发,而书法却为什么把临摹看得如此重要呢?与书法有亲缘关系的中国画,尤其是中国写意画、文人画,也主张学习从临摹入手,其与书法临摹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再者,书法临摹要尊重原作、范本,那书者扮演的又是什么角色呢?临摹中书法形象的表现如何?凡此问题,都是我们值得深思的。
      要思考诸如上述提出的问题,首先我们要认识两个问题:即书法临摹的意义和临摹过程中的主体介入问题。这是我们讨论书法临摹中主体介入对书法形象表达产生影响、侧重的认识基点。
      首先是关于书法临摹的意义。一般意义上的临摹是忠实与原作、尊重原作者书法风格的。在漫长的古代书法发展史上,临摹是作为目的出现的,字帖就是中心,就是权威。临摹者的主体意识和自我表现欲在此中被抑制、甚至扼杀。古代有书法大师,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学习、他们的临摹就一定是艺术本位的。同样,他们的成功也并非意味着其临摹意识具有学科本位和教育学意义。真正的书法临摹,或者说专业的书法临摹则是在书法学学科正式被建立后的事情,其临摹是具有现代意义的。书法临摹的现代转型标志着书法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具有了更高更专业的学术品位。现代书法临摹还是一个立体的临摹过程,其中有忠实于原作的准确临摹;有对原作作精微、深入的分析临摹;还有激发、培养学书者主体意识和感性思维的印象临摹。临摹的目的是手段,书法的目的则指向创作。
     接下来谈谈临摹过程中主体介入的问题。这是讨论书者作为主体介入到书法后对书法形象的表达产生影响的第二个认识基点。如果将对书法临摹的意义这一认识作为书法教育学基点的话,那么临摹的主体介入则属于一个书法美学基点。诚如前述,与中国书法有亲缘关系的中国写意画也存在着临摹问题。学习美术,尤其是绘画,一般都重视写生。在西方绘画教育中尤为重要。但对于中国画的学习,却特别重视临摹的教学。同是画一只虾,用西洋画法可能是非常逼真地描绘下物体,其主体意识随所画客体而迁移,以写生的对象为参照,比较注重物体的外在形态,很写实。而用中国写意画画虾,情况就不一样了,对于虾的物质客观性的把握往往与精神主体性参半。白石老人作画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就说明了中国写意画的特性。既是写意就不是简单的写实,我们临摹一幅虾则不仅仅只是表达画面的内容,它还存在一个体验作者情感的问题。所以临摹中国写意画是溶技巧表达和情感体验于一体的。主体在临摹中的能动性逐渐被彰显出来。同样,书法的临摹也是这样。    在大学级的书法临摹教学中设置构成训练法和体验训练法,也是基于这样的美学认识。
基于以上的书法教育学基点和书法美学基点,下面我想结合自己的实践体验和理论认识,说说书法临摹主体介入与书法形象之间的关系。请注意,这里是以书法临摹为讨论对象的。如前所讲,书法的临摹在经过了现代意义的转型后,由原来的目的变成了手段、由字帖权威变成了字帖媒介、由对字帖的单一阐释走向了多元阐释、审视角度也由单向转向了多向。在这样的转变中,书法临摹意识与其内涵增加了,变得系统而规范了。主体意识是临摹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书家创作风格和创作意识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缺乏主体的临摹是低层次的。要提高书法临摹与创作的高品位,我认为主体介入的深浅是关键。对于临摹的书法形象而言,主体介入避不可少的会对其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对书法形象的表达也会产生不同的侧重。
        现代书法临摹中的准确临摹,是临摹的基本出发点,是书法创作手段的基础。既是要

准确,甚至是精确的临摹,那么就应该一字帖、原作为本位,忠实于原帖的各项书法指数。技巧方面的表达要与原帖丝毫没有差别。我们说这样的高标准、高难度对于学书者来讲是苛刻的,但作为书法的专业学习,这还只是开始。在准确的临摹中,我们的主体介入非常少,但这并不等于没有主体能动的存在,只是说这种主体介入是以原帖为终极目标的。从书法形象上看,准确临摹的书法形象是以原帖的书法形象为侧重的。主体介入对书法形象的影响在此阶段也基于原帖风貌的表现。这是主体介入的初级阶段。
       分析的临摹是书法临摹的第二阶段,其用以分析的依然是原帖。分析的临摹以准确的临摹为出发点,是对准确临摹的进一步深入,即对原帖作品作深入、精细的分析,从而达到拓展临摹深度的目的。与准确的临摹一样,分析的临摹依然忠实于原帖,但是“分析”一词带有明显的主体性,只有作为主体的书者才有分析深入的能力,其主体介入与准确临摹相比,明显增强。因为在分析的过程中,作者的观察力、分析、概括、归纳、总结等能力都在发挥着作用,并根据练习的频率和熟念程度不断提高。书法形象在此阶段的表达,由于受主体能动的支撑,就会较为明显的显现出主体介入的色彩。分析过程是对既有书法形象的观察和阐释,一旦被作者表现于纸上,变成物态化的形式,就会立即带着作者的选择倾向。其书法形象的表现与原帖相比虽也属忠实、准确一类,但已具有了某种绝对理性的色彩。不过,与准确临摹一样,它们不仅忠实地再现原帖的书法形象,而且都是指向具体的书法形象,是理性思维演绎下的抽象形象。
       主体介入最为明显、且彰显得更为突出、对书法形象的表达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印象的临摹,它是书法临摹的高级阶段。印象是一种感觉,感觉是主体的感性体验,具有更自由的选择性、自主性和多样性。同一种风格归属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范本选择,同一范本也可以由于阐释的不同变得各具风貌。这是一个寻找自我的临摹过程,在自我的找寻中,既有的书法形象受不同的阐释被变形和夸张。书法形象也由固有的原帖形象变成主体驱动下的新形象。尽管这种新形象依然有着原帖风貌的气质,但与准确、分析临摹的相对差异却非常之大。在印象的临摹中,我们主要的目的是要找回丢失的自我意识和唤起沉睡在我们心底自我表现,这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它开启了迈向创作的大门。主体介入在此阶段中也就显得尤其重要。它对书法形象表达的影响也最深远。前两个临摹阶段是忠实与字帖的书法形象,印象的临摹则主要忠实于自我的书法形象。这种自我的书法形象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在你临摹的一开始就存在的,只不过到了印象临摹时,强烈的主体意识驱使你唤起所有你熟念的技巧,将它们通过某种作为印象的契机进行有机的归纳、整理、概括和整合,从而形成一种特有的、自我的书法形象,它已远不同于原帖的单一书法形象。
         其实,这样看来,书法临摹就是在自由与约束之间不断的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创作语言。准确与分析的临摹是约束,印象的临摹则是自由。这样的临摹训练才可以称之为真正专业品位的书法训练,再回头看看古代书法学习中的临摹,就会自然感觉到其作为临摹的黯淡无光。通过上面的阐释,我们也就清楚了书法临摹中主体介入对书法形象表达的侧重各有不同。在一般的时候,我们做得比较多的恐怕只有准确的临摹和分析的临摹,对于印象的临摹我们往往总是忽略了其内涵。那么,我要补充地说一句,印象的临摹是向创作的靠近,是找寻自我、建立个体风格的重要阶段。它极大的影响着创作风格的形成,在习惯了理性的、具体的精确与分析后,做一些印象临摹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不至于过分的丧失主体意识、丧失自我表现欲,因为它是综合的能力训练,是感性表达书法形象的培养,是专业书法学习中临摹教学的核心和焦点。
                                                                     
                                                                                                                                                                            王  景
                                                                                                                                             二零零三年七月十日于堰逸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7 04:51 , Processed in 0.10940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