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法临摹的现代转型:字帖媒介和多元阐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5 16:2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书法临摹的现代转型:字帖媒介和多元阐释
       谈起书法,没有哪个学书者不关注它。因为它是我们每个学书者的必修课,学习书法的必经之道。无论是古代师徒传授式的学习,还是现代课堂班级制的学习,临摹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当今这个书法一片繁华的时代,古今皆为人所重的学书方法,也存在着它现代意义的转型。那么,转型后的书法临摹与古代或者说师徒授受式的临摹有何不同?现代书法临摹是如何转型的呢?我们不妨作一番理论上的讨论。
      要比较古代书法临摹与现代书法临摹之间的区别,我以为首先要从临摹的目的入手。我们知道,书法是一门以创造、表现抽象文字符号为主旨的艺术,其抽象性格决定了临摹行为的产生的必然性。既是抽象形象,学习的时候就应该有具体抽象形式的作品可供参考。于是古代名家法帖、碑刻、简牍便成了学习书法时的必备资料,我们称之为字体或范字。古代临摹与现代临摹其实都强调准确忠实地传达出原作的风貌,但究其目的而言,却存在着本质的差异。古代临摹注重准确忠实地表达原帖,并以此为旨归,而现代临摹只把准确忠实地临摹同分析的临摹、印象的临摹并置在一起,尽管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与难度递增,但所有这些临摹都只是手段,其目的的指向创作。而准确的临摹亦只是现代临摹过程中的基本出发点,它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古代书法临摹既以精确无误的表达原作风貌为目的。那么也就是说在此过程中是以字帖为中心的,字帖就是权威,学书者只有依附、敬畏它。此时,人的主体意识几乎全部泯灭,这样的临摹目的与他们的创作意识毫不相关。尽管临摹的质量极高、极准确、极现神采,最终却以丧失自我、抑制性情为代价。于是乎也就无法体会创作为和,更无法体验创作中人们在精神上的愉悦。
      不过,有人要说,古代书论文献中不是有“意临”之说吗?其实,只要认真的对古代文献和书法在当时的文化语境中所占的位置就应该明白,此所谓“意临”只是少数一些书家偶尔为之的痛快潇洒之作,与书法临摹这一行为并无关系,且具有偶然性。古人临摹是为了在准确与忠实的再现原作中学到书法表现的技巧语汇,若是以技巧语汇的学习为旨归,精确的模仿自然也来得便捷。
        然而,现代书法的学习可不能如此,因为现代书法教育,尤其是现代高等书法教育已经摆脱了旧有的种种习俗,它更科学、更合理更合乎逻辑、更坚持书法的学科本位与艺术本位。故而,其教育上的意义也就更具有现代性。现代书法临摹观的转型其实也表现在它的目的上,临摹已不再是书法的目的,而只是为了培养创作目的的手段之一。正如前面说讲,现代书法临摹断然不会只包含精确忠实地临摹这一层内容,其间还应该有为准确而细致深入作品深部设置的分析临摹,有为培养主体意识与创造意识而设置的印象临摹,甚至于临摹到创作这一环节的“内模仿的外化”,都是现代书法临摹中的教学内容,不过有一点值得说明的是在古代书法临摹中的准确忠实的临摹,在现代书法临摹中所处的位置是基层的、基础性的,是临摹过程转向创作过程的出发点,它是手段中的基础。
      书法临摹的现代转型还表现在对字帖的阐释上。临摹既然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那么对其教学上的阐释也就自然而然的具有了多元的品格。古代书法临摹中是以字帖为起点、以字帖为归属,现代书法临摹不以字贴为中心,它只以字帖为媒介,字帖以及字帖中的范字,只是学出者为了能更好的为创作服务,形成全体创作风格地 抽象物质载体,原有的字帖权威被主体权威置换了。对于字帖的媒介性质,我们理解是它只是用心形成创作风格和主题在情感体验中地一个元素,它作为材料或载体具有多变性,可以随时 被更换掉,其取舍乎于出作对它的态度。比如对古代法帖做印的临摹在提出一组形容词,(如深博方峻、朴素天真……)后,如若要求写出一幅字,那么,书写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独特理解写出不同的字。同为浑博方峻,有的可能选择《开通褒斜道刻石》、有的可能选择《张迁碑》、有的还有可能选择《始平公造像记》,如此多样。可见,对字帖不同的文本阐释方式就会出

现不同的书法风格,从不同的审美角度切入,同样会出现迥异的书风类别。
另外,书法临摹的现代转型还表现在书者的主体意识上。因为现代书法临摹的层次是立体的,那么其间每个层次或环节对于主体意识的介入就会有不同的倾向。例如准确的临摹中,主体意识介入就非常少,因为要求是准确,甚至是精确,于是对临作的要求与原作比就要丝丝入扣。此时 ,书者的主体意识何以介入?然而,分析的临摹中,尽管仍是以忠实原作为基点,但“分析”一词实际上就已经带进了主体能动的色彩,主体意识在此阶段时有介入。在临摹的几个层次中,属印象的临摹主体意识介入最多,其临摹的难度也越大。在教学环节的把握上也就越不容易。印象的临摹少却了许多理性的成分,以更多的感性充斥着书者的主体意识。书法临摹的现代转换最终只有落实到书者本人身上才算成功。所以,我认为书者主体意识全面而综合的介入是书法临摹现代转型的成功昭示。在这时,我们发现从精确忠实的模仿一路走来,主体意识在此过程中慢慢地得以彰显,我们的手段也在渐渐地向目的靠拢。
       于是,我们得出了结论:书法临摹的现代转型转变了书法临摹与创作的旧有关系,转变了字帖为主体的权威,使字帖由中心变成了媒介,使对字帖的阐释由单一走向了多元,审视角度由单向走向多向。让我们明白了转型后的书法临摹才是真正的书法临摹,转型后的书法临摹才真正具有现代意义。


                                                                                                                                                              王  景
                                                                                                                                             二零零三年七月九日于堰逸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7 02:46 , Processed in 0.21325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