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赏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顿悟”之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6 20:24: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赏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顿悟”之理
        唐诗《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以乐府诗风调较为细致、形象地描绘了思妇客子的相思之苦。诗的开头以“春江”、“潮水”、“海上明月”、“江波”、“月照花林”、“流霜”、“汀上白沙”、“皎空孤月”等客观自然和主观意象景物的描写,利用这些意象发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感慨,我们说文学是艺术,我更以为诗与其它文学体裁相比最应该被成为艺术,甚至高于其他,而且诗为时空艺术,本文充分利用了永恒的时间和无限的空间想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真和美的哲理探索。
        初读其诗只觉有些许淡然伤感之意,不能深刻,后在对诗文内容和形式具体分析中,信感这种伤感淡然的强烈,诗文后一部分的相思之情,扁舟如“白云”般流动着,不定行踪,“月”之“徘徊”实则人之徘徊,怎忍离去,月之明更是深刻体现思妇对远游之人的思念,情出于真,思出于心:想卷走玉户帘上之月光,想拂去捣衣砧上之月光以减轻思念之苦,而其果却为“卷不去”“拂还来”缠绵悱恻,粘粘糊糊,反衬出对游子的思念更为强烈,如果说上面是描绘思妇之痴情,那么,后面则更进一步以落花流水,斜月来反衬游子思归之情。
        时间的转瞬即逝,索居的天各一方,显得路漫漫其无限兮,思妇游子身异地,爱浓重其梦呓兮,游子思妇情弗已。全诗思妇,游子角度变无常态,虽难以定论,但于表现思妇之情毫无干系,亦可,反而有水乳交融之境,使诗之境更为深远幽长,此时此刻游子之情有如月光之情洒满江边洒满天地。
       歌颂忠贞专一的爱情,探索宇宙人生的哲理,是古代文人士大夫最爱表现的题材,正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求”“君子好色而不淫”是感伤情绪怅惘低沉,但绝无色情,堕落之贤。
      从艺术效果来讲,诗中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悠长,从语言技巧来看,字句优美清新,韵律节奏宛转缠绵,是仿汉乐府风格,但诗人之作毫无妩媚浮丽之弊,实“文质而彬彬”真是诗其哀乐,达其情性。令我难以心平遂以数字胡言乱语,只为表明我的心意,最后要说明得失,作为诗歌艺术来讲,我们诗在欣赏,但用任何另外的文字对其欣赏都难以说明其诗中真意,因为诗有诗境,我们应该用心体察用情感受,或不必与人言,或无须于人诵,犹若南派禅宗顿悟之理,斯为妙矣。

                                                                                                                                          王   景
                                                                                                                                 二零零一年六月十三日隐逸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7 04:42 , Processed in 0.17209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