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的指导意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4: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强学校备课组建设提升备课组工作的有效性(教研组室建设讲座14

主讲人: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主任)时间:2011年4月22日

编者按:“教研组室建设讲座”是“教学管理讲座”的续篇,分六为个系列:一教研组建设、二备课组建设、三教导处建设、四教科室建设、五教研室建设,六教科所建设,每个系列分为若干个专题

阅读提示:本人于2007年10月在“教学管理讲座系列二”中对“备课组工作”已编发了六个专题(现已删除),现在作为其续篇的“教研组室建设讲座系列二”中对“备课组建设”将编发多个专题。本文《加强学校备课组建设,提升备课组工作的有效性(教研组室建设讲座系列二专题14)》,分为四个版块:一是加强学科备课组建设,探索科学有效备课制;二是加强备课组建设,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三是强化备课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四是学校备课组建设有效性的研究。各版块源于网络等选稿后编辑或改写而成,致谢各位原作者和诸位读者。

版块一:加强学科备课组建设,探索科学有效备课制

来源(原作者):智慧数林的博客
日期:2009年2月26日


备课组是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工作的最基层组织,也是完成年级教育教学目标责任的前沿阵地。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我校注重了备课组的作用,制定了相关的备课组制度,发挥学科备课组集体备课功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得以提升。但我校备课组这个教学单位的功能还没得以明确的表述,部分教师缺少关心和遵守,部分备课组基本上形同虚设。另一方面,个别教师不能体现主人翁精神,没有把备课组当作基本的团队,缺乏团队精神,往往是“你备你的课,我上我的课”的“孤军奋战”的境地。以致学校备课组工作的开展始终处于一种肤浅型的形式状态,备课组教研形式的局限性日益显露。这样我们不得不探索备课组的功能和管理,让校本教研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备课组为单位蓬勃开展起来。

一、明确备课组教研的基本功能

作为学校最基层的教学单位——备课组应该在校本教研中应该开展些什么活动?能够发挥什么作用?我认为一下四个基本功能要在备课组中得以发挥:

1、适时研讨制。学校在安排教师办公桌时,以尽可能将同年级同学科教师排在一起,便于教师适时研讨教学问题。教师在课余时间提出自己对教学方式的独特设想,对教材内容的独到理解,以引发讨论。这种研讨,没有正式场合的拘谨,有利于促使年轻教师深入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备课组长要起临时召集人的作用,要做好记录,整理资料。

2、集体备课制。合作学习成为现代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强调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我们教师也同样需要合作学习。备课组每周要开展一次集体备课。对章节教学或个案教学进行分析、讨论。有句话值得我们深思:“没有优秀的个人,只有优秀的团队”,这句话道出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教师的合作首先是教师要有合作意识,从观念开始,有了合作意识才有合作的行为。其次,每个教师都要表现出完全的真诚,真诚的心态是有效合作的基础,如果没有真诚的心态,往往会口是心非,嘴上是一套,实际行动又是一套,有合作形式没有合作内容,也就不会有合作实效。

3、教学反思制。个性化教学研究和会诊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两种基本形式。个性化教学研究是备课组对组内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观摩,研究其教学特色,以相互启发。会诊课堂教学要求找出老师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

4、建立教学资源库。我们教师平时的说课稿、集体备课的基础教案、教师自己做的课件、以及教学研究中的各种研究资料,经过备课组的选择,也加入教研组资料库中。资源库的建立,方便再次备课查阅资料,节约了查阅资料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加强硬件配置,创造良好的集体备课环境

目前,我校集体备课的地点一般都设在年级组的大办公室里,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利于备课组同仁间的适时探讨,但不具备集体备课环境要求。建议学校克服种种困难,建立专用集体备课室,为教师集体备课提供宽敞、安静的空间和必须的教研设备,以保证集体备课效率,也便于学校管理。

三、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为了配合和推进集体备课工作,要逐步完善集体备课制相关的备课组教育教学目标责任制度、备课组长负责制度、集体备课检查考勤制度、校级领导分级负责并不定点参加备课组活动制度、优秀备课组评选制度、优质教案和课件汇总制度和精品教案评选制度。

四、明确集体备课内涵真正落实有效备课

详细的制度需要扎实的落实。集体备课不仅要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更要求教师解决从学科知识教学转换为思考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科能力教学;从机械地“教教材”转变为自主地开发教材“用教材教”;从课时目标的制定进一步拓展到总体目标、主题目标、单元目标的系列设计;从展示教师的教学技巧转变为提供学生发展的机会;从简单的案头备课转变为生成的教学设计;从教师组织活动转变为师生多向互动;从依从教参的一次备课转变为研究课堂的二次开发。所以我们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就要抓住以下关键点。

1、在集体备课前,要明确目标和要求。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注重教师个性化的张扬。由于每个人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对教材的把握、加工处理也是不同的,只有当教师在备课中加进自己的思考,融入自己的教学思想,进行个性化的加工,集体备课才能真正凝结集体的智慧。备课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设计。如果缺乏创新,克隆教参,全校上下都用统一模式,没有每一个教师的努力和个性化的创造,必然就会导致备课与教学实际的脱节,从而彻底丧失集体备课的意义。

2、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适应于学生的发展状况,使目标处于“最近发展区”。教学目标的达成要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处于最佳兴奋点。教学目标制定的高低难易,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得失。我们的备课往往只备教材不备学生,不考虑学生的发展状况,可以说这是一个通病。尤其是部分学生起步低,教师凭感觉来估计学生的起点能力,往往是估计过高者多,导致学生课堂上无法接受。这样无效的备课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所以我们在集体备课中要寻找自己班级目标的制定与最终的达成的契合点,做到真正的有效备课。

3、要重视学的过程。只顾教的过程,学生就我们习惯于阅读、听讲、做练习的学习方式,习惯于跟着教材学,跟着教师学,相信教材就是真理,教师永远都不会出错,在盲从之中放弃了自我,在权威面前放弃了思考。这就导致形成这样一种局面,我们的学生不会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究。有效学习的关键是主体意识的唤醒,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自主”是学习的关键,方法是学习的的依托。掌握方法的学习是有目的、有意识、有效率的学习,没有方法的学习则是盲目的、无意识低效或负效的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途径,一靠教师引领、示范;二靠自己体会、感悟;三靠同学启发、帮助。因此我们在集体备课中注重学法指导,重点要通过具体事例的引领、示范来体现,让学生模仿、比较,从而体会感悟方法的妙处。在事例研讨中,完成自主思考、讨论、交流的要求,从而实现对学习方法的理解与感悟。形成教学过程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过程。

抓住有效备课的关键点

备课这是我们每天都在重复但又始终很难做好的老问题。“怎样适应新课改,不能仅是“教教材”,而是做到“用教材教”,又是专业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难问题。“怎样做到创新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又是我们教师不懈追求职业理想的大问题。课堂教学上,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备课问题,而不同的老师备课方式都各不相同,但关键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如何有效备课。有效备课要求教师的备课从学科知识教学转换为思考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师组织活动转变为师生多向互动;从依从教参的一次备课转变为研究课堂的二次开发。这就需要抓住有效备课的几个关键点

1、教材分析。要很好的分析教材,抓住“课标”与“教材”中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课标是教材的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体现。有效备课首先要求理解课标真实含义与教材表述之间的细微差别,立足于课标的基准点去整合教材,拓展教材;其次备课要有整体的计划性,不光备课时教案,还要备单元教案,主题教案,复习教案,对整个教学体系有清晰的宏观把握。要有整体的备课观念。

2、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适应于学生的发展状况、学习需求,使学生处于最佳兴奋点。抓住学习目标与教学环节、教学要素相匹配、相吻合。知识目标强调理解,能力目标强调运用,情感目标强调感悟,创新目标强调变通。一句话,目标规范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合,目标制约着教学方法的使用与调整,目标引领着教学评价的矫正与激励。而在评价教学效果时主要是看教学目标达成与否。练习、反馈、矫正、激励是保证教学达成的的基本措施,思考、探究、感悟、互动是落实教学达成的基本方法。目标定位与达成需两手抓,抓住它们就抓住了有效备课的契合点。

3、活动设计。有效备课的关键是以设计教学活动为核心,解决教学问题为重点,这就要抓住“问题”与“思考”的融合点。教学问题形形色色,有效备课则要求抓住核心问题,设计探究问题,讲授理解问题,解决主要问题,把问题的解决融合于课堂活动与学习思考之中。

4、课堂讨论。课堂讨论几乎是所有“优质课”大赛中必备的教学环节,是大家公认为可以“出彩”的地方,但要设计出适宜于学生讨论的话题来却是件困难的事。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到如何把讨论引向深处,让同学们在思想碰撞中吸纳别人的知识;在观点交锋中,完善自己的主张;在质疑争辨中,生成新的观点,这才是组织讨论的价值所在。而这一切都重在话题适宜,让学生感到有兴趣,让同学们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会说。通过讨论,在质疑争辨中,明辨是非,纠正偏差,生成观点,形成学生自己的看法而不是教材或教师的看法,才是最让人高兴的事。

5、课堂小结。课堂小结的关键是“突出课程主题”,“把握知识规律”要求结论简明扼要,建构层次分明的框架体系,课堂小结使学习更加简单、规范、有效。

在我们不断求索着改变备课方法的同时,更要与时俱进的结合新课改内容进行有效备课,以提高教学水平。

有效备课的深度思考

我校有幸作为合肥市国家级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子课题“有效教师”的研究。在接受之余,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契合合肥市教育局推行教师“五好”之一“备好课”的时机,将“有效教师”的研究定位于“有效备课”的探究之上。活动开展一年之多,教师的备课意识有了很大程度的强化,备课形式也在实践的摸索中有了有效的改进,备课质量同时有了较高的提升。如何在有限的时空里进行有效的备课,如何将辛劳的备课变成快乐的思考,如何在有效备课的基础上把课堂变成快乐的师生互动,绝大多数教师都有了深广度的探索。笔者在指导该项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有效备课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㈠有效备课的内涵。

1、备课。

⑴备课的内涵。其英文的解释为:prepare lessons;prepare teaching plan.即教师在讲课前所准备的讲课内容;准备教学的方案、规划、计划、打算等。我们的习惯解释为:备课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完成教学任务形成教学能力所进行的一切准备工作,备课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

⑵备课的外延。

一个根本:课程标准。它是备课的纲领,是一切备课的行动指南。

②三个资源:教材资源、学生资源、教师资源。ⅰ教师必须熟悉乃至凌驾学段教材的编排体系,某册教材的设计意图,某章节或某单元的三维目标指向,某课在章节或单元的地位。ⅱ学生资源是教师备课绝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是新课程改革推行中一个崭新的理念,学生的年龄,学生的生理、心理,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的差异,所有这一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都必须“胸中有生”“眼中有人”。ⅲ教师资源是指教师个人以及团队的学识水平、能力、性格、风格、习惯、魅力等素养的集合体,以此能形成课堂教学的个性化与多样化。

两种方法: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指引下(形而上)的学法、教法(形而下)。其原则为“以学定教”。

2、有效。我们的理解是:有效等于效果、效率、效应的三位一体

⑴效果。其界定是三维目标的达成度。

⑵效率。其界定是三维目标达成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即我们习惯所说的“45分钟质量”。

⑶效应。其界定是师生在教学活动结束后的情感体验和心理体验,是那种情感的愉悦感和生命的提升感。

㈡有效备课的模式。

一句话,五步螺旋备课法。

1、自主备。强化两种意识,学习是生命的第一需要,是教师职业的必需;备课的快乐就是上课的快乐,就是职业的快乐。一个原则,“裸备”,坚持无“拐杖”(教参、网络资源)走路,自己研读课标,自己研读教材,自己研究学生。

2、集体备(参考备)。每周一次,90分钟,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主讲,同样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开展“头脑风暴”活动,及时记录,形成较为统一的电子教案或学案。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教师的每一节课不可能都进行集体备课,主要是时间有限。集体备课的重要作用除了集团队智慧外,还在于固化教师为什么要备课、怎样有效备课、体验备课之于自身专业化发展之要的强烈意识。所以,教师在自主“裸备”的基础上,还需“参考备”,回过头来参阅“教师用书”(参考资料)、网络资源,检测自己的水平,有无新发现,有无遗漏点,有无重大失误处,这是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的一条很好的“终南捷径”。

3、建构备。建构主义理论的鼻祖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存在同化与顺应的辩证关系。同化即个体把外界的刺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而顺应则是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因外界刺激的影响发生改变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我们认为教师的“集体备”或“参考备”是一种同化,教师个体吸纳团队或他人的“营养”而进入肌体之中,但与此同时,又有一个“排异”的现象产生,所以教师必须需要顺应,顺应班级的不同,顺应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顺应教师自身素养、性格、风格等的不同,将别人的东西经过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变成适合自己的有益,这个层次的备课非常重要。

4、检验备。课备得好坏优劣需要课堂教学的检验,即使一节很好的备课,也得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来验证。我们开展的“主题示范课”活动目的就在于此。课后的评议围绕“审视”这一关键词展开。审视总体效果,审视学生的参与面、参与度,审视教与学的过程,审视不理想的环节,审视三维目标的达成与否,总之,审视备课的效果、效率和效应。

5、反思备。教师课后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途径。课后反思备课的效果,这个环节围绕“积累”、“剔除”和“修缮”三个词语思考。积累成功之处,积累经验之点,积累机智之光。剔除失败之训,剔除失效之节,剔除失身之格。修缮缺失之漏,修缮审视之效,修缮整体之美。

㈢有效备课的有效性。

1、教师的学习力。一切研究都基于自觉的学习,视学习为拓展生命宽度的关键。教师无论是作为自然人还是作为特定的职业,拥有学习力非常重要。所谓学习力是指一个人或组织的学习动力、毅力与能力的综合体现。所以教师只有耐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孤独、甘于“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楚,方可体味“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愉悦。教师没有学习力,其专业发展只能是原地踏步或空中楼阁。

2、教师的意识度。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受意识支配。为什么要备课?怎样备课?如何有效备课?怎样借他山之石提高自己的备课素养?快乐的备课就有快乐的课堂,就有快乐的师生关系,就有快乐的职业生涯。凡此等等,教师若能自觉地拥有如此强烈的意识,一切即可迎刃而解。

3、环节的恒久性。五步螺旋,一步一上升,显而易见,众所周知。其中自主备、建构备、反思备三个环节,属于教师个体备课行为,确需教师的长期坚持,刻意而为。好习惯都是逼出来的,一旦习惯成了自然,即可大功告成。集体备、检验备,属于行政教导行为,确需较为完善的集体备课制度、课堂评价机制、评价指导以及评价量表,真正实现畅所欲言、言者无戒、听者动容、相学相长的效果。

这样看来,有了意识,就有了学习、研究、撰写的激情与智慧;有了坚持,就有了常态的恒久。如此,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版块二:加强备课组建设,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原作者:刘为举
来源:教学与管理 2009.7
有效教学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运动,20世纪末被学者介绍到我国,我国教育工作者逐步认识了有效教学,并在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有效教学包括很多环节,其中,备课是有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它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备课作为教学准备工作和上好课不是对等关系,备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备课不充分肯定不能保障教学质量。很多学校在实施有效教学中,也都注意到了备课对有效教学的重要性,提出了在同年级学科组中加强集体备课的要求。所以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对于实施有效教学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一、当前集体备课的现状
1.集体备课时轰轰烈烈,上课时我行我素。集体备课停留于统一进度、发发工作中的牢骚、说说学生有多难教、传达一下学校有关会议精神等表层,至于教材的处理、教学策略的选择、重难点的突破、学情的分析等没有任何深入。集体备课对个体没有产生多大影响。
2.集体备课时过分强调课时备课,忽视整个学期的备课计划。
3.强调“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忽略备理论、备生活。
4.有些学校要求集体备课做到“六统一”:统一认识、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教案、统一作业、统一考查,并规定同轨的每一位任课教师在各自班级授课时要“高度统一”。
5.教案检查过分强调“量”化考核,检查方法还停留在对备课的书写认真与否、环节完备与否以及量的要求等形式化的检查水平上,忽视备课的内质,更有甚者,一些学校对教案的篇幅,提出平均每课时至少多少页的要求,致使许多教师出现了为应付检查把主要精力用于抄教案、补教案。
6.备课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根本没有管理制度,管理还是凭经验、凭印象。一些学校只在期中期末或上级部门要来视导时才检查教案,出现一些老师课后补教案的现象,直接导致课堂教学的随意性,无法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7.评价制度不合理,使同一备课组的老师之间相互保守,不肯贡献自己的智慧。如有的学校在每次考试结束后,对同一备课组每位老师所带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排名,有时甚至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并将其作为评价教师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依据,而使教师之间离心离德。
二、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有效策略探究
1、集体备课要确定三个原则。
(1)全员参与原测。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集体备课应实行全员参与原则。在确定主备课人的同时,还应确定副备课人。主备课的任务是根据副备课提供的资料,从教学目标(主要指教学中学生应该在本课时掌握的基本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及其突破方法、学生可能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综合巩固典例,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备课,备出详案。副备课的主要任务是配合主备课,及时有效地按照主备课的要求与意图,搜集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资料,以备主备课挑选与使用。另外,备课组每一位成员都必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集体备课活动中来,努力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全程参与,包括准备、实施和总结、反思阶段,都必须精力充沛地投入到集体备课活动的交流、研讨以及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的整个活动过程,真正做到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2)“挑刺求精”原则。坚决反对集体备课中的华而不实,痛而不痒的工作作风,倡导不留情面,铁面无私的“挑刺求精”精神。集体备课的本质是“研究”,核心是集体研讨。在集体备课中,备课组成员研讨的重心是主备课所备}教案的不足之处,就所备教案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弥补和改进措施,力争使新教案精益求精,好上加好,优中更优。
(3)教学效益优先原则。“教学效益高于一切。”教学:效益优先是集体备课充满活力的根之所在,包括教学效率优先和教学质量优先两个方面。集体备课中所确定的一切教学手段、一切教学方法、一切教学资料等,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效益优先原则。坚决遏止课堂教学:过程中“抢占学生时间,违背学生意志与认知水平”的低效率、低质量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使用及存在。
2、集体备课要做好三个研究。
(1)研究教育教学的最新发展方向、方法。留心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有关负责人关于教育的谈话,教育家或教育界知名人士的课改观点、课改专著,有关人士异地、异国的教育考察报告;留心广播电视的教育教学专题节目,全国各地的课改交流活动、教学流派和教学特色,本校各年级、各学科的课改教研活动、教学效果;留心教育教学疗面的新书、新光盘和新磁带,世界各国教育教学的理论观点、信息资料等。
(2)研究课改教材的观点、结构及新旧教材的变化,建立新的教材观。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必须科学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打破教材对思维的禁锎。在新课程背景下,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将教材内容生活化、动态化、情境化、形象化。在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和选择过程中要注意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使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更真切地感受知识的魅力,逐渐进入学习的角色,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
(3)研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就是要求教师设计好教l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活动的序列。教学计划一般分为三种形式:学期教学计划,是对教授课程的进度、时间、课程内容处理、课程创新的设想和总体安排。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是对一个主题教学的规划,主要划分课型和课时、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把握本主题和其他主题之间的关系。课时计划,课时计划也叫做教案,是对一堂课具体深入的准备。教案是对师生课堂教:学的具体设计和规划,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一般而言,教案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背景资料:学校、班级、科目、教师、日期等。课题名称。教学目标,阐述该节课结束后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重点和难点。课程的类型。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具的准备。教学时间。教学过程设计,这是教案的主体,在设计时主要考虑教学过程的步骤结构和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教学过程的步骤结构包括组织教学、导课、讲授新课、总结、布置作业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分解教学内容,确定先后顺序;设计相应的教和学活动;设计使用教学方法、教学材料和教学用具;设计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时间分配板书设计。附录,主要记载教师教学反思和心得。
3、集体备课要抓好三次备课。
(1)初次备课给空间。首先由主备人说课:说教学理念。说教材,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说清该课时教学内容在全册课本、单元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说教学目标以及目标确立的依据,教学重、难点等。说学生,对学生的知识现状、学习风格进行分析把握。说教法与手段,基于教材与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完成教学目标的方法与措施。说教学程序设计,说师生双边活动安排,怎么教、怎么学,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突出。说预期教学效果。然后备课组成员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发言、认真讨论,说出自己的教学方法及依据,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设想,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2)二次备课重实际。教学时备课组成员虽然使用统一的教案,但统一的教案不是“经书”,并不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做到绝对的“照本宣科”、“不走样”,应提倡教师根据班情、学情进行再次加工与创新,使教案更加完美,课堂教学更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更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风格、教学艺术、教学机智等方面的不同,教师对统一教案在课堂上的呈现和处理也势必存在差异。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避开自己的弱点,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特色教学之路。
(3)三次备课成资源。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反思集体备课的教学设计,重点是对集体备课形成的统一教案的整改。下次集体备课时,适当交流上周教案使用情况,整改后的教案最终也应进入备课组资源库。
4、集体备课要完善三项制度。
(1)备课制度。要想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就需要制定相关的备课制度。这需要我们做到时间、地点、研究专题、主备人、探讨点几个方面的落实,并将其形成制度。只有这样,老师才能胸有成竹地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实施有效的教学。同时,学校领导对集体备课工作要认真负责,大力支持,定期检查每位老师集体备课参与的质量,要深入课堂,指导每位老师灵活地运用集体备课教案。学校领导每学期对本校的每一位教师的集体备课教案至少应检查1次,并及时签上意见。
(2)用人制度。一个好的团队,必须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备课组长是备课组的核心,其能力和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年级、这门学科的成绩,因而一定意义上决定着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备课组长不仅要能学科引领,而且要能组织富有实效的学术交流。因此,学校在考虑备课组长人选时,要充分考虑其学科业务能力、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备课组工作除了事务性工作外,更多带有一定的研究性质,必须潜下身心、肯干,要有坐冷板凳的功夫。因而,学校应当建立相应的用人制度,使真正有能力的、能做事的教师充实到备课组长队伍中。
(3)评价制度。各人设计教案的质量可由教务处和备课组长连同全组成员共同考核。凡是没有体现钻研教材、研究学法的教案,可被认为是平淡教案、低劣教案,在大家集体帮助下,由主备人重新设计教案。备课组长要认真负责,做好考勤、考绩、考核、任务划分、资料整理、成绩统计等工作,对组员作出一个客观评价。学校根据各备课组工作完成的质量情况,可以对备课组给予一定的奖励或处罚。对同一备课组教师的学科考试成绩可以采用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捆绑式”考评。如果同一备课组教师之间的成绩差距比较大,则说明集体备课存在较大问题;反之,则说明集体备课组织得比较好。这样也可以避免同一备课组教师之间因为考试排名而计较每一分的差距,导致离心离德和保守现象发生,真正地发挥团队力量,使备课组的每一个老师都能贡献自己的智慧,先进帮后进,最终得以共同提高,使备课组的整体竞争力得以增强。
版块三:强化备课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原作者:肖颖
日期:2009年11月19日

为进一步深化管理,推进教育教学研究工作,使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我校日前召开了全体备课组长会议。教学质量的提高依赖备课组的建设,为了充分发挥备课组职能,使备课组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实效化,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务处有针对性地对备课组工作做了几方面部署。
一、加强备课组建设,发挥备课组作用。
再次明确《长兴县实验初级中学备课组建设与管理指导意见》,发挥备课组组织协调作用。创造一种舆论导向正确、教研氛围浓郁、团队合作良好的备课组人文环境,建立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备课组工作运行机制。
加强集体备课,强化集体备课的管理。
集体备课不能流于形式,由教务处统一安排活动时间,由行政联系人负责检查集体备课开展情况。具体要求集体备课要指定专人作专题发言,对重难点、教学方法、如何提高学习有效性等方面做分析,在集体备课时间段内,每个备课组必须充分利用时间讨论教学方案,让我们每一老师真正参加到集体备课这一活动中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备课组长对活动内容作好记录。三次备课重视过程性,首先向一次备课要质量,关注课堂设计,避免课堂随意性,善于总结、反思。要从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着手,做好教学反思,并上升到研究层面。
细化考试质量分析。
教务处分析并反馈了期中质量监测情况,发放了成绩统计及动态分析表,要求各备课组在此基础上召开教师分析会,结合试卷分析学生的得分情况,全面反思日常教学中的得与失,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下阶段的改进的对策与措施。
积极投入“导学稿”教学模式实践。
“导学稿”教学模式是实现“轻负担高质量”的有效载体,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门实验学科应继续探索实践这一“教学合一”的改革,依托集体备课的基础,促进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版块四:学校备课组建设有效性的研究

原作者:苗俊
来源:
镇江市穆源民族学校
日期:2010年6月30日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七期)立项课题)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镇江市穆源民族学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建于1906年,迄今已有104年的历史。它是由两所小学合并而成的,一所是穆源小学、一所是宝盖路中心小学。两所学校原来都地处深巷,活动面积、建筑面积都不能满足学校的发展。
⑴在润州区创建教育现代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在新课程改革走向深入实施之际,2008年12月,学校搬进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现代化新校区,学校优越的硬件条件,浓郁的江南特色文化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学校具有了发展的可能。
⑵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每一位学生身心的发展,提倡“全人”的教育,面对教学中将会出现许多新问题、新形势和新任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到课程实施的方向、质量和深度。由于历史原因,我校师资发展相对滞后,新教育发展不能“等待”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它需要我们教育管理者必须立足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的成长实施系统的“提升工程”。
⑶如何实施全员开发与提升工程,不断挖掘原有教师潜力;如何有效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逐步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则是学校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2、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学校要重视发挥课题组、年级组、备课组的作用。
⑴学科备课组是落实校本研究中“同伴互助”的主要组织,是年级组建设与课题组建设的最佳结合点,是学校教学管理、实现教学目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重视备课组建设,追求备课组活动的有效,对实施课程改革,实现教师专业素质的全面提升,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⑵2007年9月,我校提出了组建备课组,进行备课组建设有效性的研究的设想,并逐步进行实施。 2008年2月,《备课组建设有效性的研究》由江苏省教研室论证并批准为第七期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学校对课题的实施进行了科学论证,全面部署,组建成由罗雪梅校长担任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及理论支撑
1、备课组建设有效性,就是通过建设有效的备课组集体,在日常的各种形式的备课组活动中,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
2、备课组建设的核心是课题组成员的日常教学方式,它体现为备课组成员共享的核心价值取向,即备课组的精神文化。备课组建设还包括备课组的组建,职能以及评价。
3、为了更好地理解备课组建设有效性的内涵,我们还需作如下解读:
⑴备课组建设包含备课组的组建,但不仅仅是备课组的组建。
⑵备课组建设和学科组建设、课题组建设时共性与个性的相融。
⑶备课组建设不仅是一种静态的结果,更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4、主要理论支撑:素质教育理论、新课程纲要、生活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管理学、策划学、传播学等。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以优化学校备课组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备课组活动机制,切实有效地开展备课组活动。
2、探索校本研修的活动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益。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作为学校最基层的教学单位——备课组,如何在校本教研中充分发挥作用,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学校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备课组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1、研究学校备课组组建的有效性。如何优化备课组人员配置和结构,努力提高备课组工作效率。
2、研究学校备课组职能的有效性。根据备课组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备课组的职能。
3、研究备课组活动内容的有效性。各备课组根据年级和学科特点,开展切实有效的活动,在校本教研中充分发挥作用,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研究备课组有效评价体系。完善备课组评价制度,建立过程和成果相统一,形式与内容相促进的科研评价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成果分析
(一)优化组建,发挥职能,提高备课组工作效率。
1、研究人员招标 优化组合。
⑴为了省级备课组课题的研究的有效落实,研究伊始,我们就成优化课题组研究成员的组合入手,本着“尊重意愿自主参与”的原则,2008年 5月份,学校教科室进行了省级备课组课题研究人员招标活动。
⑵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招标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具体负责,在学校网站上,面向全体教师,进行了课题人员的公开招标,实行组长和组员的双向选择,将有研究热情的教师吸收到课题研究中来,通过重组优化课题研究人员,调动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使每个教师拥有适合自己成长的平台和发展空间,也为课题研究的良性发展提供了人员的保证。
2、备课组管理
重心下移。
⑴备课组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备课组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只有抓好备课组建设,教学常规的落实才会真正落到实处。学校出台了《关于加强学校学科组、备课组的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采取教导处、学科组、备课组三级管理制度对教学工作实行有序管理,将常规管理落到实处。
⑵教导处负责全校总的教学活动的监控调度;各学科组长根据学校工作部署,认真组织好教研活动,并督促各项教学任务的完成;备课组长是备课组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掌握本组的教学进度、难度、教学情况,带领本年级组的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活动。这样“分层管理”充分发挥了学科组组长和备课组组长的作用,条块结合,职责明确,真正实现了学校管理“重心下移”高效管理模式。
3、备课组建设 求真务实。抓好了一个备课组,其实也就抓好了一个年级的一门学科教学。在备课组组建中,学校大力强化“四种意识”,充分发挥“三种功能”。
(1)大力强化四种意识。①强化目标意识,确保备课组组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落实和检查的措施;②强化过程意识,通过自查自纠,来促进对备课活动的过程管理,切实保证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③强化合作意识,细化和实化组内教师的分工和合作,发挥集体力量,凝聚团队智慧;④强化学习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努力提高备课组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2)充分发挥三种功能。
①发挥备课组长的辐射功能。打造品牌备课组。学校选派思想正直、精力旺盛、教学能力精湛的教师担任备课组组长的工作,带动团队的整体提升。随着教师绩效工资的改革,2010年2月开学,我们采取了教师岗位竞争上岗制度,向全校教师公开招募备课组组长,一批教学骨干充实到学校备课组组长队伍中来,成为宝贵的优质资源,为学校备课组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②发挥备课组的桥梁和纽带功能。任何一项工作都是“人心工程”,教师特别是各级组长的认可和参与是工作取得成功的前提。学校每学期定时召开备课组组长会议和沙龙研讨活动,及时传达市区教育局职能部门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学习学校和学科组的工作计划,让所有的备课组组长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行动上更好地与学校保持一致,并且贯彻落实到各个备课组工作中。同时备课组组长及时把本组教师心声反映到学校,全校一盘棋,切实保证每个组活动的上下贯通、有效。
③发挥备课组是教师成长基地功能。备课组作为是学校研究最小也是最活跃细胞。学校充分发挥备课组教师成长基地功能,要求每学期每位教师在备课组上研讨课不少于3次,包括开学调研、专题研讨、集体备课跟进课,和期末复习课等不同的形式,为教师搭建各种成长平台,让更多的青年教师有机会实践训练,施展才华,崭露头角。
(二)集体备课, 求真务实,凝聚备课组团队智慧。
集体备课是教师钻研教材、切磋教法、共同提高的好方法,学校紧紧围绕课题研究,致力于提升集体备课的质量,通过集体备课,让教师进行智慧的碰撞,达到教学教育资源最大化效应。
1、规范管理,明确集体备课要求。学校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近三年来,对学校的《集体备课活动实施方案》四易其稿,对各备课组活动作出了具体细致的要求。并提出我校集体备课“二十八字”总体要求:自主钻研立根本,合作探究共智慧。借鉴典范求提升,扬长补短个性成。
(1)单元集体备课
重在平时。目前不少学校的集体备课仅仅停留在“分写教案”的层面,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要求教师每课集体备课也是不太切合实际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尝试,我们认识到与其回避默认,不如给教师以正面的引导与要求。
①在2009年9月学校出台 《集体备课修订稿》中,明确提出“单元集体备课”的概念,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平时上课所用教案“如何而来?怎样去用?”等问题。我们将 “单元集体备课”的流程大致概括为“组长分工——个体创作——备课组讨论——资源共享——二次创作——个人执教---教学反思” 七个环节。各科组长根据教材的结构情况和学科特点,将备课任务合理地分配给组内成员,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并强调组内人员拿到主备人编制的初案后,要根据本班的学情,对初案进行补改,使之适应本班的教学实际,并积极进行教学反思。
②学校还对主备人和参备人的任务进行了详细的划分,要求主备人要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认真阅读课标、教参、教材,搞清所备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即纵、横向联系:纵向是给什么内容作铺垫的,横向与那些内容有联系。准确把握所备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保证落实学校“30+10 精讲多练”课堂教学模式。
③要求每位参备人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集体备课,认真听取主备人的发言,质询主备人的观点和设计思路,列出补充和修改意见,不能有“局外人”的想法。参备人领到教案后,要结合班情,对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及教学活动等环节、内容等进行修改、补充。复案补改是重要的一环,要侧重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行教学过程的重组,实现更优化教学。
(2)专研性集体备课重在提升。专研性集体备课是落实每个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路径,学校要求各个备课组要确定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教学内容为专研性集体备课内容,要求兼顾课型,有具体的研究目标。每学期每位教师在备课组内,至少承担一次主备教师,完成的集体备课全过程,即 “集中研讨、课堂教学、行为跟进”三个环节。
2、精心安排
制定集体备课计划。
制定科学合理,上下贯通的的活动计划是活动有效开展的保证。为了确保备课组活动的实效性,在《关于加强学校学科组、备课组的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意见》中,对各组的活动内容做出了以下规定:
⑴各备课组要根据学科特点及教学要求,制定详细、具体、可行的学科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按单元或选择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集体备课。注重作业的设计,积极进行 “30+10“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进行教学质量分析,共同研究改进教学工作的方法和措施,落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关措施。
⑵对备课组活动也提出以下建议:①安排2-3次课题专项研究活动;②3-6次备课组单元集体备课活动;③3-6次专研性集体备课,研讨、听、评课活动;④1-2次组织特级教师的教学艺术研讨,感悟特级教师对教材独特的解读及有效的教学组织等。
⑶这样有弹性的规定在尊重各组实际情况的同时,又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即重视课堂教学的研讨,又做到了活动的全方位多角度,有效防止了“以课代研”的现象发生。
3、专职引领 创新集体备课方式。
⑴针对学校常识技能课专职教师数量相对不足的情况,2009年9月,学校提出在常识技能课推行“专职引领、资源共享”集体备课模式,注重集体备课实效,充分发挥专职教师的引领作用,每月一次定时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有效促进教师的整体发展和学校常识技能课的教学质量。
⑵2009年9月19日下午,学校第一次“专职引领、资源共享”集体备课拉开了帷幕,教导处副主任李红蕾老师首先对集体备课的流程以及如何备课做了详细的介绍,并提出了具体要求。接着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八个备课组在组长的安排下开展丰富多彩的备课活动。这样的活动彻底改变了以往常识技能科教师的备课、教学和研究处于孤立封锁的状态,专职教师丰富的知识内涵、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灵活多变的教育教学方法,不仅向教师充分展示了他们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发挥了他们在学科教学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更为同科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提供了平台,兼职老师积极参与其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教学设想,形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合作链”,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三)“三组一体”, 贯通互动
构建校本研修活动模式。
学校工作忙碌而琐碎,为了让备课组活动不成为教师的格外负担,学校在思考寻找一种新的工作方式。目前学校现有国家级课题和省课题各1个,市级课题4个,市、区级小课题15个,针对学校课题数量较多、管理任务重的现状,2008年春季,学校开始尝试构建备课组、学科组、课题组三组贯通、协调、互动的“三组一体”的活动模式,即将备课组活动有机融合于课题组活动和学科组活动,成为一个有效的载体,课题组引领研究的方向,备课组承担研究的过程,学科组展示研究的成果,这样条块结合,融会贯通,以此来提升备课组工作的水平,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
1、课题引领、提升集体备课质量。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也是教师踏上“幸福人生路”的必经之路。
⑴课题引领下的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设计指向性明确,能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解决教学真问题,进而作出效果评价,为下一个循环提供参考。
①教师课后认真写出课堂实录、教后反思、教学目标与科研目标达成度的自我评析等,辅佐其紧扣课题研究内容再上实践课,以便及时调控研究方向。
②备课的整个过程就是对教学深入的研究和思考的过程,用这样的备课方式一方面便于促进老师对“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等问题的思考,使得老师的课堂教学不再游离于“教学目标”。
③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课题研究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校正、丰富并更具针对性,进一步解决了教学实践的盲目,真正使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④学校聘请专家到校定期指导,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引领备课组研究方向,提升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的质量。
⑵语文教研组紧紧围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认真组织开展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的集体备课全过程的观摩研讨活动。
①整个备课活动力求渗透研究目标,着重呈现组内教师的分工合作,扎实的有效研讨过程和有效的备课成果,进一步推进有效课堂的建设,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
②王瑛老师执教的《考试方法指导课》,由老师与学生一起经历模拟考试的全过程,对发卷后一直到交卷前的每个环节,容易出现的的问题和应该注意的关注点题,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遇到拦路虎该怎么办?最后检查时要注意什么等,对学生进行考试方法、技巧的训练,使学生能从容应对考试,培养“应考能力”。
ⅰ这节课帮助学生找到开启自主学习之门的钥匙,通过学习方法的习得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多了一份自主学习的激情和主动探究的喜悦。
ⅱ王瑛老师在原镇江市语文教研员王杰老师推荐下,先后到丹阳实验小学、京口索普小学、镇江实验学、桃园小学等六所重点小学执教《考试方法指导课》,新颖的设计和扎实的训练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
⑶数学教研组紧紧国家级专项课题《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的研究。进行网络课的教学的尝试。
①围绕课题研究,以“一课多上、全程跟进”的备课形式开展纵向合作研练,加大集体备课的研究力度,把合作研练不断引向深入。各备课组选择研讨上课的内容,推荐一位教师连续执教,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和集体智慧,共同备课、听课,评课,改进教学步骤和方法。
②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这样“一课多上、全程跟进”的集体备课活动模式为数学教师学习交流与展示搭建平台,引导教师优化思维模式,优化教学结构,优化教学方法,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水平。
⑷英语教研组围绕区级重点课题《小学英语“语言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①在周珵执教的3B 《Shopping》研究中,全组教师围绕着以下两个目标进行研究:
ⅰ构建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教学样式,实现由“课本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向生活实践的根本转变,努力开发并积极利用好来自学生的自然、社会、学校、家庭等的生活资源。ⅱ准确地把握教学契机,努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运用语言的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策略和灵活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整个集体备课从教学过程,到作业设计,到听课后的评课无一不体现课题研究意识,处处体现“生活化”教学研究。
②前来听课的润州区教研员徐利江老师说:“这节课的主题是“shopping”,要求学生能熟练利用句型进行交流操练。整节课周老师能够很好地贯彻英语教学提倡的交际性原则,并充分凸显了课题目标,即:英语语言教学的生活化和教学情境创设的生活化,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及方法以达到教学目标和课题目标,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
⑸课题研究立足课堂,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不仅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英语学科教学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在近来年市区学业调研中都取得好成绩。
2、集中展示、彰显研究成果。在实施“三组一体”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课题研究的引领有效提升了备课组活动的科研含量,学科组的集中教研又为备课组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实现了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工作、在研究中成长。
⑴2009年4月21日上午,区“三组一体”教科管理模式暨省教学研究课题《学校备课组建设有效性研究》中期汇报在我校报告厅举行。全区各小学、幼儿园的分管校长、园长、教科研负责人以及部分小课题主持人近百人参加了本次活动。罗雪梅校长《积极构建“三组一体” 促进教师善研乐教》工作报告拉开了活动的序幕,接着我校语、数、外三个备课组和学科组,结合他们所研究的区级小课题向全区展示了备课组集体备课,教师课题研究课展示,学科组集体评课三个的集体备课的全流程。
⑵在集体备课、评课活动的过程中老师们既有认真的讨论,也有激烈的思辩;既有达成统一认识的观点,也有各执一词的反驳;既有对执教老师的肯定,也有对执教老师课堂不足的指出。
①教师们就是在这样的学习讨论、思辩反驳中成长进步。正如有位教师在“话活动感受品成长喜悦”三组一体活动小结中说的:集体备课、上课、评课是一次历练的过程,这过程如蝉蛹化蝶般是辛苦的,但结果确是美好的,因为我们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锻炼,自身业务水平得以提升,我们教师是最大的赢家。
②这次活动受到了润州区教科室的刘志英主任高度评价,她说这次活动全方位展现了穆源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既是上课教师的个人风采的展示,更是各备课组、学科组集体智慧和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的集中体现。更重要的是将学校在如何将课题研究与备课组活动、学科组活动中相互渗透的有效途径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为其他学校提供了借鉴。

⑶实践证明“三组一体”校本研修活动模式,是一种更能迸发集体智慧、更加适合教师专业成长的活动模式,目前我校已经基本实现一种“教学、研究、生活”密不可分的良好的校本研修态势,有力提升了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①在2008年5月的润州区首届校级骨干评选中,学校有23名教师当选,校级骨干教师数位居全区第三。
②2009年市级骨干教师评选中,学校市级骨干教师由原先的2名跃为6名,教师本科学历达到教师总数的56%,位于润州区小学前列,初步显示出教师自身成长的成果。
(四)显性管理
展现轨迹动态呈现备课过程。
1、统筹安排保实效。备课组活动只有落实在学校活动中才能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为了确保活动的质量,教导处按照时间将各学科组和备课组的活动安排进行了统一的整合,要求上下贯通、相互补充,并制成出学校各学科组活动一览表和学科组备课活动一览表,上传在学校网站上,便于所有的老师查看并相互提醒。并坚持各级组长互查、蹲点行政检查、分管领导巡查制度,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保证下,充分发挥人文管理的优势,促进各组活动正常高效的运行。
2、校园网络促交流。
(1)学科论坛。主要是理论学习争鸣和教师的听课评课,学校制定了《教师听课和评课要求》,对备课组内研究课、学科组内预约课、专题研讨公开课等不同类型的课都做了都做出了明确的听课、评课规定,针对网上学科论坛上的评课,细致管理,做出了时间和字数的要求。如备课组内的研究课,要求教师参加组内研究课活动以后,上课教师需要将教学设计上发“学科教学论坛”,本组教师在一天以内以跟帖的方式发表至少100字的评课意见。
(2)备课室。在集体备课环节中,各备课组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站“教学研究中心”备课室。
①主备教师上传备课教案,其他教师通过“发表评论”上传个人意见,由主备教师再综合呈现二次备课教案。共同分析教学研究中的重点、热点问题,分享别人的经验,分析别人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实现教学经验的共享和教学技能的共同提高。
②一次完整的集体备课包括:ⅰ备课组活动记录(研讨教材);ⅱ主备教师的一备教案及其他教师的修改意见;ⅲ备课组活动记录: ( 记录听课评课过程 );ⅳ主备教师上传的二备教案优秀教案;ⅴ作业的设计一览表。
③这样的规定,让每位备课组组长都知道学校的要求和方向,并能按照执行,稳步推进,每个备课室动态展现出各组备课活动的轨迹,成为了备课组活动的简史,也有效地进行的资源的整理与归类。如今备课室已经成为学校网站点击率最高的栏目,每天平均更新不少于10贴,备受老师们的关注。
(3)专题网站。为了动态呈现课题研究的动态,学校2008年5月设置了课题研究论坛,2009年又改版为课题专题网站。
①课题网站分为研究动态、备课室、课题方案、计划总结、学习资料、研究成果、课题论坛等七个栏目,除课题方案是学校管理之外,其余栏目均为备课组组长管理,直接发布各类信息。
②为了进一步规范网站发布,学校出台了网站发布指导意见,并对所有的组长进行了网站建设的培训。学校将网站建设作为考核备课组组长的一项重要指标,每月进行考核,与教师绩效挂钩,表扬先进,实行制度保证下的人文管理,专题网站真实展现出各组的研究轨迹,显性管理,真正做到了及时地展示各组的活动动态,让所有老师都能成为学校的“明星”。
③发布备课组活动动态新闻也已经成为广大备课组组长的习惯,即使在紧张的复习阶段,备课组网站也是如火如荼地每天更新:语、数、英各个备课组组长及时上传复习课的照片和复习资料,常识技能课的教师积极发布各科考核方案与研讨照片。通过专题网站对课题进行管理,大大提高了学校管理的效率,同时备课组网站的建设也有效地带动了了学校其他工作的稳步推进,在学校管理上搭建起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五)科学引领 完善延伸 彰显备课组建设的成果。
1、完善制度
多元评价保驾护航。
⑴科学完善的制度是校本研修活动有效开展的保障。学校结合实际,科学论证,对学校原有的教科研制度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学校“三组一体”校本教研活动模式的实施意见》、《课题研究招标方案》、《课题组、学科组、备课组工作奖励办法》、等制度,并且编写成册,形成《穆源民族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制度汇编》。
⑵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学校校本研修全面有序的推进和规范科学的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再上新台阶。
①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保证下,学校坚持月考核制度,对教师教育教学、教研培训等进行考核,根据不同情况可以进行绩效工资的上浮、下浮,树立先进典型,引导教师认真做好教科研工作。
②学校还加大了论文发表、评比奖励的幅度,鼓励教师积极提高理论修养,促使教师由怕写文章到愿写文章、乐写文章。去年暑期学校组织教师参加省师陶杯论文评选,有一位40岁的老师冒着酷热送来一篇文章,感觉文章质量不太好后,第二天又顶着烈日再送一篇过来。
2、评优促进 优秀教研团队初见雏形。
⑴为进一步落实和加强我校备课组的建设,将课题研究推向深入,学校采取可行的的有力措施,先后出台了《优秀学科组、备课组、课题组的评比方案》、《学科组长、备课组工作考核评价指标》等一系列实施意见,认真落实优秀教研组、备课组评选工作。通过评优,精心打造优秀教科研团队,形成了一个“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积极向上的氛围
⑵每学期放假前夕,学校都举行优秀教研组、备课组的评选暨经验交流活动。届时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和全体学科组组长和备课组组长参加活动,经过学科组、备课组汇报展示、民主测评、学校考核等环节,评选出优秀学科组和优秀备课组若干。以此带动其他组的活动,掀起争创品牌教研组的热潮。通过评优活动也更加凝聚教师团队心智,迸发出教师集体智慧,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热情。
3、成果外显,多种展示显现综合水平。
⑴《学校备课组建设有效性研究》的课题研究打破以往校本教研活动单列、繁琐的瓶颈,有效地激发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的热情,真正做到以研促教,科研兴校,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三年来,我校教师参加各级教学案例和论文评选,近三年来,我校教师参加各级教学案例和论文评选,有59人次获一等奖,105人次获二等奖,125人获三等奖,有48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市区级刊物上发表。18位教师在市区评优课中获一、二奖。2009年在润州区教科研考核中,取得100分的最高分,位列全区第一。学校现有市级骨干教师6名,区级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7名,市区骨干教师数由2007年的2%攀升到20%,真正实现了学校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⑵《学校备课组建设有效性研究》的课题研究不仅促进了教师成长,也带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2007年以来,我校数十名学生在各级奥赛中获一、二等奖;近百名学生的作文在全国优秀作文和各级各类报刊中发表;我校历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初级中学的充分肯定,近三年在全市、区质量调研中,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攀升,学校以鲜明的民族特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学校先后获得 “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集体”、“镇江市艺术特色学校”、“镇江市平安校园”、“镇江市教科研先进单位”、“ 市艺术教育4321’工程的重点学校”、“润州区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单位” 等殊荣, 2007年、2008、2009年学校网站连续三届被评为“镇江市十大优秀校园网站”。
⑶近三年来,我们欣喜地看到课题研究给学校发展带来的新气息。它充分调动了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校更有朝气,让师生更添智慧,以研究的乐趣、成长的收获唤醒了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激活教科研研究的动力之源,实现了教师生命的成长。更让我们欣喜的是老师们在工作中显示出主动积极发展的群体氛围,正在逐步改变自身的“心智模式”和“行走方式”,达到了教师的自我成长和学校的平稳发展的良性互动,在每个人获得成就的同时促进了学校这片诗意栖居地的日趋完美,一步一步向灿烂的明天前行。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4: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构建备课组合作发展机制有效促进备课组工作(教研组室建设讲座15

主讲人: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主任)时间:2011年4月22日

编者按:“教研组室建设讲座”是“教学管理讲座”的续篇,分六为个系列:一教研组建设、二备课组建设、三教导处建设、四教科室建设、五教研室建设,六教科所建设,每个系列分为若干个专题

阅读提示:本人于200710月在“教学管理讲座系列二”中对“备课组工作”已编发了六个专题(现已删除),现在作为其续篇的“教研组室建设讲座系列二”中对“备课组建设”将编发多个专题。本文《构建备课组合作发展机制有效促进备课组工作(教研组室建设讲座系列二专题15)》,分为四个版块:一是深度合作——备课组的价值新取向;二是交流、合作与竞争——备课组建设的新理念;三是备课组活动中的自主与合作;四是备课组合作发展机制的建立与策略研究各版块源于网络等选稿后编辑或改写而成,致谢各位原作者和诸位读者。

版块一:深度合作——备课组的价值新取向
原作者:江苏宝应县黄塍镇中心小学周明丽  江苏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实验小学 王长珍

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9-6)
日期: 2009年12月1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层推进,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课改的关键在于学校内部和教师自身的变革,由此,校本课程、校本教研等课改理念相继提出。而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作为校本教研的“重头戏”和“亮点”,在各地备受青睐,各式各样的集体备课及研讨机制日趋完备。但不少学校备课组的活动实效却不容乐观,原因在于各地重在对备课组活动形式的关注,而缺少对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的有效引领,使得备课组活动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反思。本文即从内在层面思考如何促进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的实效乃至高效。
  价值错位:备课组活动的误区
  既然备课组具有如此巨大的效能和优势,按照常规,备课组活动应该成为教师最为喜欢的教研方式。但在实践中,这些优势却并未发挥相应作用。问题的症结何在?
  1、功能错位化
  备课组指向教学的有效性。备课组的功能就是应当研究如何使本组教师实现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益。然而,当前对于备课组的功能定位却不够准确:一是狭隘化。将备课组的功能仅仅定位于完成教案上。再是泛化,要求教师提高教科研水平,写几篇教后记,发几篇案例反思。与教研组、教科室的功能混淆。
  备课组的活动不能提高教师有效教学的水平,在实际教学中起不到应有的引领作用,备课组开展的活动成为一种形式和包装,附加很多无效的东西,占用大家的时间,当然不能引起广大教师的激情投入。
  2、管理形式化
  当前学校管理的很多问题都是只“管”不“理”。很多学校高度重视备课组建设,对备课组实行了制度化管理,一般每周都有至少一次备课组活动,并落实了“四定一有”(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定内容,有记录),然而,所谓的管理也只是看规定时间内人员是否齐全,看会议记录是否正常记载,这些表层的制度和检查不能根本触动内在的实质,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任务型、形式化、应付式、低效益现象仍然存在。主要表现有:
  (1)集体备课成了“集体抄袭”。备课组为了减轻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通行的做法是将每学期的备课任务平均分给各任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进行电子备课,打印出来并分发给同年级的任课教师。而其他任课教师对此却思考甚少。应该说,这种形式没有错,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让教师回到“抄写”教案的“蛮荒时代”。但我们要做的是加强教师的“二次备课”意识和相应检查的力度。
  (2)集体备课成了“主讲人独白”。在集体备课时,往往由承担备课任务的教师担任主讲人。集体备课时就听主讲人独自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环节,其他老师不参与,或者即使提出看法,也因缺少准备而不够深刻。
  (3)集体备课成了“集体谈心”。集体备课时,教师感兴趣的话题往往不是教学,而是生活琐事和社会轶闻。集体备课活动成为一周以来大家交流感情、聊天谈心的时间,导致集体备课的时间严重缩水,名存实亡。
  深度合作:备课组活动的突围
  如何发挥备课组的优势,提高备课组的活动实效呢?这就必然要求管理者将视角投放到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的引领上来。从功能的重新定位到内在价值的深层诉求,备课组也要实现一些本质的变革:
  1、从“召集人”到“研究体”
  以往的备课组里,备课组长常常承担着召集人的角色,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要求。备课组长在学期初制订好各人集体备课的任务,在每次活动时召集齐全人员,就完成角色使命了。
  作为实践者,教师这个与一切专业理论研究者一样有着自己特定的知识和思想,有着理解能力、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在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时,只是提供一份教案,显然不适合这个角色形象,也不是一个合格的角色形象。
  在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中,提供教案仅仅应该是一个开始,或者是一种准备。而在当前很多学校集体备课活动提供教案后也就万事大吉的现象并不鲜见。我们应当以此展开有效课堂教学的深入研讨,以小学数学组为例,可以设计如下具体的板块:
  (1)以教材解读为抓手,设计适合学生需要的教案
  很多教师教学出现偏差,往往就是教材把握不准、目中无“学生”。集体备课应当认认真真地看教材,仔仔细细地找教学核心目标,透透彻彻地确定知识生长脉络,妥妥帖帖地处理好每一道习题。从教材解析开始,在对教材把握到位的基础上,再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研讨,拾级而上,循序渐进。
  看教材,就是要弄明白这堂课我要教什么。要清楚学生与以往获得的不一样的新知识是什么,和以前的知识有什么区别,现在要发展到什么程度,后续发展有哪些。弄清这些,教学才能心中有数。
  找教学核心目标,就是要确定本节课起支撑作用的知识概念。课堂教学要将这些概念讲清讲透。
  确定知识生长脉络,就是要把握知识的生长发展过程。教师要能根据知识的生长过程,寻找到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处理好每一道题,就是弄清编者的目标达成意图。课本习题往往体现了编者对这一部分教学内容需要学生掌握的目标。通过对习题的分析,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具针对性,同时挖掘习题内涵,发挥最大综合效益。
  (2)以试做习题为抓手,找准课堂上的关键环节
  试做习题可以让教师感性地把握教学中学生容易混淆、‘容易错误的地方,也可以感性地把握教学设计中的疏漏,从而改进教学设计。
  (3)以课后问题回放为抓手,做好查缺补漏工作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作为教者,必须及时、有效地反思,改进工作效益,否则会“积重难返”。每次集体备课时,要留足教师交流课堂问题、困惑的时间,原因在于:首先备课组成员之间有共同的经验基础,更容易产生共鸣、有话可说;其次交流这些问题,可能有的老师重视了,有的老师还没有觉察,可以互相提醒;再次可以让大家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另外还可以帮助教师鉴定自己遇到的是什么问题:是教学方法的问题,还是学生的心理问题?由此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2、从“分享者”到“共同体”
  集体备课教师的最大收获就是分享了其他人的教案,然而对教学中各种独到的想法、经验往往不愿意奉献。其根本原因不是教师没有合作精神,也不是教师不愿智慧共享,而是学校内部的竞争机制在影响教师的选择。
  现在很多学校对于教师工作考核的依据就是考试成绩排名。即使成绩相差零点几分,甚至零点零几分,也要分出先后,而名次则直接决定教师的各项工作成果。所以,教师之间,包括同一所学校内部也搞恶性竞争,过度竞争的后果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保守,甚至带来拼体力提高成绩的恶果。
  空洞地强调要加强合作是苍白无力的,也是无效的。针对问题的根由,我们提出两点建议:
  一是利益共享。在当前应试的大背景下,我们无法改变整体现状,但我们可以在学校内部淡化排名,比如如皋师范附小明确班级平均分不低于年级平均分4分为合格,将零点几分的竞争消灭掉,另外可以在教师考核体系中拿出一部分比例适当对备课组捆绑考核,提高教师互相合作,共同成长的积极意识。
  再是智慧共享。学校要统一规定同年级各班级之间统一习题布置,统一试卷检测,不允许任何教师单独为学生布置不公开的作业。这样,也从制度上让大家自觉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由此,我们使得备课组从仅仅是一个资源的分享者,转型为一个利益攸关、共同成长的共同体,从而带动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由此,也必然使得集体备课成为教师内在的需要,而不是行政的强制行为。
  科学引领:备课组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1、学校引领
  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领导成员必须高度关注,并切身投入到备课组的活动中去。领导检查不能只关注人有没有到,时间是不是充足,记录是不是完善,而必须分工协作,各人承担一个备课组,在实践中引领大家关注教材解读、关注有效教学、关注问题反思,保证活动的过程和活动的内容具有实效性。
  2、流程保障
  各备课组要积累自己的研讨经验,针对不同学科特色,设计合适的、相对规范的研讨流程(如前面小学数学备课组提及的设计出具体的研讨板块,并做出一定的示范案例)。保证活动内容饱满,研讨方向正确,研究实效扎实。
  3、经验积累
  一所优秀的学校必然有着文化底蕴上的传承。同样,教学资料的积累和传承也显得非常重要。学校要要求各备课组在平时注意积累,学期末将所有的资料整理打包(特别强调不只是集体备课记录这些东西,而是修改后的集体备课教案收集、教学问题收集、好题收集、教材关键点分析收集等这些凝聚教师智慧和情感的东西),一份自己保留,一份传给下一个学段的备课组。由此,可以使教学资源在整个教研组内共享,既减少了教师的重复劳动,又提高了备课组的研究起点,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版块二:交流、合作与竞争——备课组建设的新理念

原作者:常州市武进区横林中学
吴志平
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交流、合作与竞争的时代,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企业与企业之间也有着交流、合作与竞争,人与人之间也需要有交流、有合作、有竞争,需要在交流中长见识,在合作中共赢,在竞争中不断成长。回顾一年的高三教学,我们高三政治备课组也正是在交流中成长、在合作中发展、在竞争中提高的。下面就运用这一理念,结合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1、交流意识。备课组的每一名成员要积极参与交流。这种交流既有校与校之间的交流,如参加高三研讨会,充分汲取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也有备课组内的交流。就组内交流而言,除了星期天以外,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交流。交流的内容包括课前环节对于学科知识、学生状况、重点难点的确定等的交流,课中环节对于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如何突破、采取何种课堂教学模式等的交流,课后环节对于教学反思、作业批改、试卷讲评等的交流,重大考试中对于试卷分析、题目预测等的交流。交流的形式有学校规定的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和日常交流两种,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是必要的,但我觉得日常交流更为重要。因为我们每天都在上课,而不是一周只上一次课,有些问题需要及时得到交流,及时得到解决。比如我们政治组的徐国松老师几乎每上一堂课下来都要发表一下感想,和我们探讨一些问题,如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学生的反映如何,有哪些需要关注的地方或有什么困惑等等,这种交流实际上也是一种教学反思,正是在这种交流中,我们及时找到了存在的问题,并在后面的教学中及时予以解决。英国大文学家肖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在今天这个开放的社会中,没有交流就没有发展。而我们在教学中也逐渐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哪怕是最优秀的教师也会有自己的不足之处,哪怕是最蹩脚的教师也可能有自己的长处,因此,我们要勇于交流,善于交流,尤其是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没有交流就没有提高,没有交流就不可能结出理想的硕果。所以,我觉得交流应该是集体备课中最起码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2、合作意识。备课组的每一名成员要真诚参与合作。经济活动、体育比赛中我们看到了合作的重要性,教育教学中同样也需要合作,那种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横林中学的实际情况更决定了我们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在备课组内部,为了有效地促进合作,我们高三政治备课组第一次采用了学案的形式,做到教与学的一体化。我和周老师、徐老师分工负责、相互探讨,在制定学案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学案就是我们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合作的成果之一。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参考了兄弟学校的一些制定学案的做法,但我们没有照搬他们的学案,而是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学案的内容和形式。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是每一个学案的知识范围问题,如果每节课都制定学案,工作量太大,也不现实,所以我们的学案是以每一节为单位,或者是以每一个复习单元为单位,这样既减轻了工作负担,也有利于突出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第二是学案的内容主要包括高考考点扫描、基础知识梳理(包括重点、难点和基本原理、重要概念等)、问题探讨(包括重点难点突破、知识的横向联系等)以及课堂演练。第三,每一个学案都有一个主备人,由主备人先弄出一个基本框架,然后由我们三个人一起对学案进行探讨,共同出谋划策,尤其是问题探讨和课堂演练部分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因为这涉及到课上所要讲的重点、难点和所要举的例子,这是复习课的关键所在。第四,在贯彻落实上,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前先完成学案中的基础知识部分和问题探讨部分(有选择性地),课上老师讲的重点是问题探讨部分,所选取的例题也是学案中的经过充分讨论的题目,而且以高考和模考题为主,未讲完的题目还可供学生课后进一步复习巩固。总之,一份学案,既可供学生课前预习之用,又是老师课堂上复习的基本材料,同时还可兼顾学生的课后作业;既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可克服多媒体教学的不足;既可充分调动每一位老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每个老师的优势,又有利于发挥集体的力量和实现教学过程的统一。回顾整个高三复习历程,我们之所以能够有很好的合作,靠的是学案的制定;反过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完成每一单元学案的制定,靠的是合作精神。在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我们组的周英老师,作为一名老教师,虽然打字打得很慢,但都能坚持及时完成任务,这种合作的精神是可嘉的,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而最年轻的徐国松老师在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外,总是乐于承担额外的任务而毫无怨言,正是在良好的合作中确保了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在这里我要特别的感谢老师。因此可以说,没有真诚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合作关系,就没有真正的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和备课组也就形同虚设。所以在实践中我也感觉到,作为备课组长,不仅要促进每一个组员积极参与交流,更重要的是要促进组员之间开展真诚的合作,把集体备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使集体智慧得到充分运用,集体的力量得到充分发挥,这是一个备课组长的主要职责所在。
  3、竞争意识。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时代,有竞争才有动力,有竞争才有效率,有竞争才有发展。传统观念认为,竞争总有输赢,竞争总有胜负,但现代竞争观认为,竞争不一定有输赢,竞争可以双赢、共赢。我们的学校和教师也只有在竞争中才能不断提高效率,不断发展和成长。就备课组而言,这种竞争包括组外的竞争和组内的竞争。组外竞争就是要和别的学校的备课组开展竞争,我们要为维护学校荣誉而战!组内竞争就是组内教师与教师之间要开展竞争,要有一种不服输的意识,特别是青年教师要有一种敢于超越老教师的勇气和魄力。每一个教师都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总之,良性的竞争是一个备课组不断成长的外在动力。
版块三:备课组活动中的自主与合作
原作者:上海市华坪小学
沈梅
日期:2007年10月15日
作为小小的一个语文备课组长,组内只有三四位的教师,一直以来只是把教导处、语文大组的一些安排布置张罗下去:提醒教师什么时候该交资料了,什么时候该上实践课了,什么时候该出卷子了……而组内教师也只是各行其职,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备课组作为学校管理的最小单元,在“新基础教育”以“重心下移”为基本策略推进基地学校建设的当今,它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正在成为学校变革的关键因素。两年来我们这个小小备课组,其职能和活动方式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直面问题,逐步走出困惑
在外高桥小学举行的《语文教学中创造性运用教材》研讨活动结束时,华师大课题组吴老师把我拉到身边,充满期盼地对我说:“小沈,接下去你要以外高桥《乐山大佛》的教学形式为起点,进行语文阅读课的“教结构”和“用结构”的教学研究,之前没有学校做过,你们华坪小学去尝试一下好吗?”听完一席话,我兴奋之余更多的是茫然,何谓“教结构、用结构”?教到什么时候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用结构的方式学习“类结构”的课文?我的突破口在哪里呢?吴老师仿佛看出我内心的不安:“你先从教材的重组开始,边教边放,至于放到什么程度要看你们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我们最后呈现的是你和学生研究到一定阶段时的状态。”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回到学校,我的心情还是有点忐忑不安,反复地琢磨吴老师的话,再一次翻开了“新基础教育”的研究报告集,重温了其中一些“新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理念,如“长程两段式”教学、‘类结构’以及一些“新基础教育”基地学校老师的实际研究经验,尽管还有点茫然,但也基本有了点眉目,决定从教材中类结构文章的重组着手改革。于是,我召集了我们组内的其他三位教师共同参与教材的重组工作。
我们从整体上考虑,将教材进行了重组,把结构类似的文章归并在一起,再从课外寻找一些相关的课文,把它们按内容的深浅、结构的繁简整理成一个序列,接下来就是“真刀真枪”地干了。一开始,我们将一些结构有典型性的课文用三课时来教,尽管教参规定是一课时完成,这就有了充足的时间落实教学的育人价值,这三课时叫做“教结构”。然后,利用“结构迁移”原理,引导学生把从典型文本中探索发现并掌握了的某类文体结构(比如写景说明文结构),迁移到类似的文章学习中去,在迁移式的学习(即“用结构”)中,我们就“惜时如金”了,一课时学习两篇甚至三篇。这叫“先快后慢”,打破了以往一课时一篇课文的平均使用力气的“匀速运动”。但是,尝试下来,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第一篇课文用三课时上完之后,自以为课堂上训练如此到位,放手“迁移”一定没问题了,所以,第二课时一上来,稍做回顾就放手让学生自己采取“用结构”的方式进行学习。可是,“放下去”的结果令我吃惊,有的学生根本不知从何下手,有的盲目地与同桌互相求助,有的只是完成一些常规的简单的学习任务,只有一小部分同学能将前三节课学习的方法结构正确、全面地运用。
针对这一现象我和组内的教师又一次从教材的内容、教学的方法、学生的学习实际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由此,我们决定放慢速度回到起点,连续两至三篇课文用了三课时,等学生大部分掌握了方法后缩短为两课时,在训练了近两个星期后我们就控制在一课时内完成,并逐步向一堂课上两篇结构类似的文章过渡。
在这期间,我的同组老师们先后主动承担了《日新月异的电视机》(三课时)、《智能机器人》(两课时),《赵州桥》(一课时),无论谁执教,全组都去听课评课,带着问题、认真思索,课后又自觉地聚在一起探讨课堂上呈现的状态和问题,探索前进的方向。到教学《鲸》这篇课文时,对于说明性文章的结构特点,学生在《日新月异的电视机》、《智能机器人》等说明性文章的学习中有所了解,也能透过这些方法来感悟文章内容。在学习的习惯上,学生已初步养成独立圈画、批注的能力,小组活动也能较有序地开展。因而我们所呈现的课堂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自我学习感悟文章内容,并通过关键词的辨析理解、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初步培养学生对事物精细观察、精细描述和分类思维等意识。一堂课下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有序地完成了《鲸》一文的学习。就这样,我们步步踩实,逐渐走出困惑,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更唤起了组内教师生命发展的激情和持久动力。
着眼成长,催生发展需求
进入五年级,面临着毕业班的繁重教学任务,面临着区教育局的质量监控,我们确实有所顾虑,但当我们拿到两册教材的瞬间,四位教师竟不约而同地意识到,“我们需要‘新基础’!”。为什么?两册教材近80篇课文,如果照以往的方式“匀速前进”的话,每天上一篇课文也上不完。但是,如果采用我们上学期进行的结构式教学研究成果,以“同类归并”、“长程两段”的方式打破匀速运动,则问题可迎刃而解!于是,我们先把课文分为四大类:写人、叙事、写景、写物,然后分头展开研究。我们的分工是:
写人篇(朱老师):《挑山工》(老教材),《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齐白石与李苦禅》等(新教材);
叙事篇(沈梅):《飞夺泸定桥》(老教材),《开国大典》、《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等(新教材);
写景篇(杨老师):《游中山陵》(老教材),《桂林山水》、《镜泊湖的海》、《穿越维也纳森林》等(新教材);
写物篇(潘老师):《三棵银杏树》、《猫》(老教材),《母鸡》、《奇异的琥珀》、《陨石》等(新教材)。
我们先立足于老教材,在老教材上确立一至两篇典型的文章(如:《游中山陵》),分别用一课时进行重点教学,当学生形成结构后,再将新教材上的两至三篇课文(如:《桂林山水》、《镜泊湖的海》)同时推进,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结构,写作的方法、语言的运用等方面的比较辨析,知道了一类文章的学习方法。一学期下来,我们既减轻了自身的负担,又顺利地完成八十篇课文的教学任务,更让我们这个团队中的每一位教师有了生命的沟通,对“新基础教育”有了新的认识,朱老师刚转入我校才一年多,她从一个门外汉一步踏进了新基础,杨老师和潘老师也从他们班学生的变化中深深地感受到新基础已扎根于她们的教学中,我作为多年新基础实验班的老师更视它为生命的一部分。
立足研讨活动,规范备课组建设
为了使备课组活动充满生命的活力,我们以科研为抓手,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倾心倾力,努力提升组内教师的教育科研品位。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制定了“集体备课、互相协作、资源共享、个人加减”的新的备课方式。其中,集体备课是进行资源共享的前提,个人加减是体现教师个人创造和不同班级学生特点的保证。
教到三年级时,我们在华师大老师的帮助下确立了《立足文本提升学生质疑和答疑的能力》的课题研究,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强化训练,全年级学生的质疑和答疑能力有普遍提高。到了四年级上,我们又根据本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提出《中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长程两段式”训练学生的归纳性思维》,我们立足文本,从预习入手,以课堂为平台,以练习为依托,以课外读物为延伸,逐步训练学生归纳性思维,学生充分利用资源归纳节意、段意、课文主要内容。
以上述研究为基础,我们趁势展开了《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结构”、“用结构”的研究》,由此带出了一系列子课题,如“学生课堂上圈画批注能力的培养”,“弱者先说,大家补充,强者概括,代表发言,他组评议的小组活动方式研究”等等,这些都成为我们组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支柱。有了这些课题的引领,我们的方向更明确、底气更足。这学期,面对毕业班及区质量调研,没有慌手脚,没有一味地向学生加压,反而摒弃了一张又一张枯燥的练习卷,根据学生的现状,研究他们真正所缺的是什么,充分利用好每一篇教材,挖掘教材中的资源,设计好课堂上的听说读写的训练点。试想,有了这样的教学研究,我们还担心什么呢?结果当然也是在预料之中的,我们整个五年级语文组在这次区质量监控中远远地超过了区平均分,其中作为最早进入新基础试验班的五(2)班平均分为91.07,超区平均分近9分。
“新基础教育”的先进理念,要求我们备课组长不仅自身要勇于创新、善于研究,做学科的领头雁,更要努力在组内教师中起到辐射作用,使身边的老师为了共同的愿景和自身成长的需求不断成长。过去的两年里我们已跨出了可喜的一步,只要坚定不移地一步一步走下去,我们的备课组活动会更实、更新、更活。
版块四:备课组合作发展机制的建立与策略研究
原作者:浙江省昌化中学潘玉平

本文获临安市06-07学年成果评审一等奖)

昌化中学是一所地处农村的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位于临安市昌化镇,离临安市区有50公里距离,几年来,每年都有一些中青年骨干教师往临安市区调动。与此同时,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班级由2000年的18个班迅速发展到34个班,学校从01年到04年的四年当中,新招教师60多人,新教师比例占学校教师总数的60%以上,新招聘的教师绝大部分都是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这些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三年前,学校大部分备课组中的教师只有一、二个教师带过高中毕业班,备课组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另一方面,社会对获得优质的高中教育呼声越来越高,家长对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转为对学校高水平教师的强烈需要。而随着学校近年来整体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学校对教师的较高要求与教师整体水平不高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根据学校的师资现状和学校文化,反思我们长期的办学成效后,学校着力开展备课组建设,并将备课组的 “合作发展”作为课题来进行研究,确立了“备课组合作发展机制的建立与策略研究”,本课题在2004年确定为杭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进行该课题的研究,旨在找出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推进教师素质的整体优化,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一、备课组合作发展的意义
1、备课组合作发展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

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目前,教师素质的提高主要是指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的提高。

相互学习和交流是教师职业精神和专业特点的重要表现之一。同一备课组的教师,以日常工作为基础,能让教师在现实的工作情境中,就共同的工作开展合作与学习,进行教育教学经验的沟通与传递,把自身的提高经常化。他们通过教学设计、资源拓展、课件制作等多方面教学任务的分工,可以让教师在独立完成分工任务的同时,在自身长期积累的深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集中、深化、重构原有经验,从而提高自觉反思教学实践、教师间的优势得到互补,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团队效应,从而切实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

2、备课组合作发展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几乎所有教师都在实践中实施学生的合作学习,唯独

忽视了教师的合作教学。目前的课堂教学,主要形式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学生与学生合作,教师之间基本上都是“单兵作战”。老死不相往来,彼此孤立现象的存在,使广大教师身上许多资源白白浪费和流失。其实,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师合作是教师工作特点的需要。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已经不是仅限于学校、教室、课堂、大纲和课本的严格范围之中,教师也不是仅限于三尺讲台之内的高谈阔论,而是需要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去研究教材、指导教学,这就需要教师间的通力合作。

教师之间有许多东西需要从彼此之间获得和汲取。新教材的使用,有许多教师力不从心,深感知识结构的不完整,对教材的编排意图领会不到位,导致教学不能得心应手。特别是在新课程中一些学生感兴趣、对学生的发展有意义,而又超越教材的学习内容,给不给学生讲?讲多少?讲到什么程度?这都是过去不曾遇到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实践、探讨、交流和合作。在新课程条件下,学生需要和兴趣才是施教的前提,这种兴趣的了解、情况的掌握需要教师的合作;而随着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成分增大,学生的自我空间增大,自主意识增强,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些都需要教师加强合作。

因此,我们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更要加强备课组中教师的合作,在备课组中实施协同教学的策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实现教师资源的共享,达到教学系统的多边互动。教师群体的合作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方式变革的必然趋势,也是目前实施校本教研制度的重要内容。引导教师主动接受和参与合作教学,把“合作教学”提高到“共生”的高度,将大大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

3、备课组合作发展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是学生人格的完善和价值的提升。教师的人格特征

“蕴蓄于中,形诸于外,”在师生相互交往中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教师人格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一旦形成,便作为一个完整的结构,以整合的力量稳定地体现在教育行为中。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并不是某一特质单向进行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的力量来影响学生的。“在教学中与教养过程中涉及到儿童的整个人格,所以教师自己也是以整个人格来与儿童接触的。”(彼得洛夫,《论人民教师的威信》,作家书屋,1951年版,142页),如果把学生比作洁白无暇的银幕,那么教师就好比是清晰的拷贝。拷贝上的一切将毫不掩饰,毫无保留地投映到银幕上。教师的人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学生会不知不觉中吸收了教师人格的精神实质而内化自己的人格要素。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 “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人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


教师的人格魅力包括奉献教育的责任心、对学生博爱的胸怀、以身作则和

为人师表、团结协作的精神等等。一个乐于和善于和人合作的教师,容易接纳别人,感染学生,教师身上的这些优秀品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合作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得到和谐发展,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一个乐于和善于和人合作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较好地进行师生合作教学,组织生生合作学习,在不断的学生合作小组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那种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形成的自我中心意识能得到扭转,开始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承受被同伴的否定,学会在困难面前奋进,从而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4、备课组合作发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提高教学质量主要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实现,而上课前对教案进行精

心准备、精心设计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备课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是备课组合作发展的主要内容。教师在集体备课中不但可以丰富自己的备课资料和专业知识,还可以更新教学手段和教育理念。备课组合作发展能有效地整合固有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完善每位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相当于由传统的一个任课教师的资源只为一个班级使用变成一个备课组共享的资源为全年级使用,由原有的一个教师教一个班变为一个备课组教每一个班,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备课组成员之间合作发展,能很好地解决传统备课方式下纯粹个体竞争矛

盾,变个体的单打独斗为集体的团结协作。和谐的教师人际关系可以使教师心情舒畅,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一个合作意识比较强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能适时、自觉地运用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教学中重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个善于合作的教师,能够走近学生,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亲

其师而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也不是全才,教师之间的合作能使教师本人集中集体的智慧,从而有

利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建立备课组合作发展机制的实践探索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对机制的解释,机制是泛指一个系统中,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功能。可以理解为机构和制度。以此来理解备课组合作发展的机制就是:教师在备课组合作发展中的作用和相互影响,备课组合作发展的内在规律,备课组中教师展开合作,从而达到教师专业化共同发展的过程和方式方法。

1、建立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教师合作发展团队

1.1备课组的人数适宜合作

现在的高中规模普遍在40个班左右,一个年级的教师也在50人左右,一

个教研组的教师也有20多人,即使是以教研组为单位,也不适合组内充分合作,人数太多,不利于教师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一般的合作小组,以4—6人为宜,选择同一备课组教师为一合作单位,人数适中,教师相互之间比较了解,交流的时间和形式也比较灵活,合作易于展开;教师之间容易产生面对面的积极互动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合作效果。

1.2备课组教师的目标高度一致

对于教师来说,重要的是应该根据教师的工作需要来进行合作,在同一备

课组层面开展合作教学,小组成员可以就大家共同关心的内容开展充分合作,解决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共同的目标是备课组合作发展的内在动机,它有助于形成一种精神并鼓励他们彼此帮助,合作发展。如果以教研组或年级组甚至规模更大的单位作为合作小组,大家面临的目标不像备课组那样直接、具体和现实,合作很容易出现“有形无实”的现象,你说你的话,我做我的事,所谓道不同,不相谋。

1.3备课组教师的联系比较紧密

普通高中规模普遍较大,同一教研组教师也有20多人,使得同一教研组的

老师也要分成几个办公室办公,日常联系大为减少,使得教研组的组织渐趋松散,功能受到削弱。同一备课组教师都在同一办公室办公,从空间上为备课组的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之间随时可以交流讨论,备课组合作是以教师的日常工作为基础,充分的合作时间为保证,以友善的同事关系和感情交流为纽带,构成了备课组合作发展的良好环境。

1.4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同伴互助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的教育专业训练,获得

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塑造和完善教育职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学者从课堂互动分析的角度入手,提出了师师互动是教学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的观念。认为“与学生一样,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也存在着重大差异,即使是教授同一课题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种差异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就所教授内容的互动,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在思维、科研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有的观念更加完善和科学,产生1+1>2的效果”。

教育过程中要重视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将之纳入教学系统的前导性因素来进行统合考虑,提倡教师进行教学前的合作设计、合作备课和课后的合作评议等。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我们现有的教学,其信息的传播主要是采取了单向和双向两种模式,即教师
学生和教师
学生。这种教学模式,只强调师生之间的纵向互动,而忽视了横向的教师之间的彼此影响。现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业已证明,教学中教师之间的互动确能提高教学效果和社交技能,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情意品质,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5备课组中教师互补性强

备课组教师很多是刚从大学毕业的,他们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是备

课组内的新鲜血液,他们的加入,可以促进备课组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更新。但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存在很多不足。通过对青年教师群体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青年教师身上所缺乏的,正是老教师们所具备的,尤其是优秀老教师的敬业乐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尚的师德修养,更是青年教师所迫切需要的。新老教师这种品性特征上的互补性,为备课组教师的合作发展提供了条件。“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实践证明,开展多渠道、立体化的合作帮学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新老教师的优势互补。一方面青年教师成长的起点高了、速度快了;另一方面老教师经有所传,业有所承,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挖掘精华。备课组教师在经常性的合作交流中,老教师言传身教,优秀的品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备课组中的其他老师,敬业奉献精神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2、备课组合作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备课组中的教师合作必须基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开展合作,达到教师专业共同发展。为了提高备课组教师合作的效率,我们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发展和创新。

2.1集体备课,不断完善

学校一直有集体备课制度,但以前一直流于形式,教师集体备课不够自觉,效率低下。学校根据存在的问题,对原有的集体备课制度作了修改和完善,提高了集体备课的效率。

集体备课要“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高中教师的工作量很大。据调查,我国高中教师单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及试卷、参加班级活动、个别教育及辅导,每周需工作63.89 小时, 每天平均12.78 小时。所以, 单纯要求教师之间进行集体备课,而不在其他方面进行协调, 对于本就负担很重的教师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必然会遭到教师的反对。教师认为:“我们平常事务性的东西太多了。说实在的,没有太多时间在一起。”为了确保备课组教师有统一的时间坐下来备课,教务处在学期初排课时,确保同一备课组老师每周至少一天同时不上课。集体备课的内容是教师在下一周的教学内容,一起分析教材的重、难点和关键,一起研究教法和学法指导,共同准备教具和课件,统一进行作业设计和训练。通过集体备课,让教师从单兵作战转化为协同作战,既减少了单个教师备课的重复劳动,把教师从日常繁重的课务中解放出来,又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了备课的效率,让教师尝到集体备课带来的甜头,让集体备课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分工合作,积极互赖。集体备课之前,备课组长给每一位老师进行备课任务分工布置,确定每一课内容的主备人。主备人负责本节课的主要备课,精心钻研教材和教法,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寻找突破重点、分散难点的方法和途径,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结合学生的思想、学习实际,预测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寻求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取最佳效益的途径,形成备课初稿。备课组其他老师带着任务先进行单独备课,并且分别负责本节课的作业设计、课件准备等等任务。让每位老师只占有完成集体备课所需资料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以便达到积极的资料互赖。集体备课时,备课组中的老师就自己负责的部分分别进行讲解;然后,积极创设愉快、宽松的研讨环境,全组老师展开交流讨论。讲自己的观点和做法,特别是不同于别人的观点和做法;对大家的观点进行客观的中肯的评价;对大家的观点和做法以及有关疑义的地方展开讨论,充分发扬民主,对教案进行修正,达成共识。备课时,备课组长给每一位教师进行角色分工:在老师就自己负责的部分讲解时,另外确定老师记录大家的讨论修改意见,最后确定一人或几人对大家的修改意见进行总结整理,拿出集体备课后的教案。集体备课时,让每位教师都有明确的任务并且轮流承担着互补且有内在关联的角色,避免有人在集体备课时搭便车或边缘化。

利用媒体,提高效率。为了支持教师集体备课和课堂教学,学校给每一位教师配备了一台手提电脑。备课组老师在讲解自己负责的备课部分时,利用网上聊天功能把内容发给组内的其他老师,让老师边看边听;负责记录和整理的老师把大家的讨论修改意见再发给组内的各位教师。利用媒体,能克服集体备课中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除了学校规定的集体备课的时间和地点外,还能使教师之间的合作随时随地进行,大大提高了备课组合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2组内研究课,不断创新

备课组教师开设研究课,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听课是备课组教师合作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但以前的组内研究课,缺乏对问题的研究,课后的评课也是走过场,形式单一,评课时碍于情面,只唱颂歌不言缺点,“不说好,不说坏,免得惹人怪”,泛泛而谈,敷衍了事,只是互相恭维一番或发表一些无关痛痒的评论。组内研究果起到的效果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对组内研究课的的开设作了一些改进。

确定研究课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各备课组在学期初通过集体讨论,汇总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本学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然后确定本学期调研课的研讨内容。活动各环节都要围绕中心问题展开。内容的切口要小,要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可以是对教材某一部分的不同教学方法或对某一考点的不同理解,如课堂中怎样开展讨论;怎样恰当使用多媒体;怎样选用例题;试卷讲评课的上法;怎样借助模型实验等手段,等等。备课组长把组内研究课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列入教研计划上报学校教科室。

收集材料。备课组各位教师平时围绕研讨的中心问题搜集有关材料,多学习、多思考解决中心问题的方法,同时把这一研究课的中心问题作为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

备课说课。根据学校规定的时间,本学科组所有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每次以其中一个备课组的教学内容为研讨内容,该备课组每位教师在活动前独立备课,重难点的突破以集体备课讨论为准,做好说课准备。按说课标准进行说课,说课时间每人不少于5分钟,整个备课组说课总时间为一节课,若时间多余,也可以就本课题或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抽签上课。第一节课该备课组每位教师就同一个教学内容说课,说课结束后在说课教师中抽签决定两位教师上课,不能预先指定。抽到上课的两位教师第二、三节在指定班级上课,课堂中要体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其他教师听课,做好评课准备。现场抽签上课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备课组全体教师的参与度,所有教师从问题的确定到寻找方法解决问题,都能自始至终积极地参与。

评课讨论。第四节课,学科组所有教师到指定地点参加评课。每个教师都要参与评课,其中以开课的备课组教师为重点;轮到开课的备课组要求人人评课,非轮到开课的备课组至少安排一位教师参与评课,评课既要全面又要突出中心问题,课堂中是否体现中心问题,以及中心问题解决的如何,评课讨论时不仅讨论所上的两节课,还要讨论其他教师的说课情况;轮到开课的备课组长做好说课和评课书面记录并作简要的总结发言,总结的主要内容是中心问题的解决办法。评课讨论时间为一节课。由于教师评课、备课组长总结的主要内容是中心问题的解决办法,对事不对人,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教师评课生怕“得罪人”的顾虑,评课和总结其实是在探讨预设问题的解决情况,是一次解决问题的成果展示。

2.3统一批改,集体反思

备课组教师不仅在备课、上课等教学环节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在教学反馈环节也建立起合作机制,实现信息互通。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及时把批改中发现的问题加以总结,并和备课组中的其他教师交流。

备课组还定时(每月一次)在全年级实施教学质量测验,把测验试卷装订起来由组内全体教师统一批改,集体会诊。批改后,备课组教师把各班每一题的得分情况列表对照,从中找出差距;在备课组老师讨论的基础上,写出本次教学质量测验的分析报告,给备课组的教学提供指导性的意见。

附:高二历史备课组《世界史(上册)》第一、二单元教学质量测验的分析报告

备课组长王伟
备课组别高二历史
题序

考查知识及考试目的

典型错误
教学反思和对策
2
新航路开辟的时间和路线

空间概念薄弱,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识和能力

加强时空概念的讲解和训练并与知识相结合

4、6
西、葡早期殖民扩张和文艺复兴

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不能从本质上把握内涵

加强对基本概念的讲解和对应性练习的实践

5、14
西、葡早期殖民扩张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书本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点之间的逻辑顺序混乱

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整体性的把握,关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10、11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审题不清,对问题限制性条件无法准确把握

注重对概念的理解,加强针对性训练

18、20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缺乏在新的情境下根据新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突破性思维训练,防止学生依赖固定思维去解决所有问题

23
《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独立宣言》

缺乏比较分析的能力,对知识的本质把握不准

深化知识点内涵的理解和知识点间联系的分析,注重规律的把握

27
法国大革命

不能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联系和分析

注重图表题的接触和分析,培养学生丰富的直观感受能力和较强的抽象概括能力

2.4评优推优,以评促研

以上级教研部门组织的优质课评比等活动为契机,推动备课组教师的合作磨课。备课组先进行组内教师上课,选拔出参赛的执教老师。备课组全体教师和执教老师一起,共同推敲教学设计,大家围绕一节课,进行多角度剖析,多方面谋划,献出各自的真知灼见,通过交流讨论,各种观点相互碰撞、交锋,生成新的教学智慧。利用备课组集体“磨课”,可以充分发挥教学研究中教师同伴互助的作用,促进教师个体和群体教学智慧的提升。在“磨课”中,备课组长更要发挥好引领者的作用,在讨论难以深入时给予点拨,在意见交锋难解难分时给予分析,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给予指点,在观点散乱时给予提炼,在磨课结束时给予评点,着重“磨”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大家开诚布公的谈出自己的看法。备课组教师“磨课”,可以使教师在一定时期内,把某一节课的教学当做研究课题,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实践,研究,使教师某一课的教学成为水平较高的精品课,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备课组把凝聚着集体智慧“磨”成的“精品课”,送到上级教研部门组织的优质课评比等活动中去亮相,和同行相互切磋,相互观摩,倾听专家对比赛课的点评,找出备课组“磨”出的“精品课”,还有哪些不足,取人之长,补已之短。通过对优质课的评比,推动备课组的合作研究。

2.5开展沙龙对话,碰撞思维火花

要使备课组教师合作发展,必须实行团队学习,团队学习的基本方式是深

度汇谈。学校单独为备课组设立了环境清幽的聊天室,在这里,老师们可以放松心情,相互之间进行无拘无束的交流对话。交流对话的内容可以是教学反思,也可以是读书心得,内容广泛,不加限制。每一位教师带着感悟、困惑和疑问,作为研究者来参与聊天。备课组中的老师在对话中进行思想交流,碰撞出新思维的火花,在交流碰撞中发现更深刻更精彩的见解,从而建立更高层次的共识,推动备课组团队的共同发展。

三、建立备课组合作发展机制的策略研究
教师的困境在于他们常常处于边缘化状态,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传统的教育理念、方法有问题,但是却难以理解和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更难以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和行为,使自己处于两种文化的夹缝和冲突之中。如果没有行政压力和监督,他们很容易返回到已经习惯的、可以把握的方式中去。所以在教师合作的初级阶段,不仅要建立教师合作的机制,还要创造条件、采取措施,促进教师的合作发展,使合作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人为走向自然。

3.1确立备课组长在备课组中的中心地位

在备课组的合作发展中,备课组长起着组织和引领的作用。备课组合作的如何,备课组长是关键。为此,学校制订了《备课组长工作职责》,明确规定了备课组长在备课组中的作用和地位,同时发给备课组长一定的津贴,调动了备课组长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备课组活动的组织化和经常化,提高了备课组活动的组织化程度。

3.2培育合作文化,营造合作氛围

教师之间合作关系的建立应该根植于良好的学校文化背景之中。因此,要

在学校内营造出张扬坦诚与信任、鼓励宽容和相互支持的人际环境或文化氛围,为教师之间的合作提供心理支持与物质帮助,逐步引导教师之间的人为合作文化向自然合作文化过渡。

营造一个温暖的、信赖的、支持的学校大环境。温暖的、信赖的、支持的学校环境是催生教师合作文化的土壤。为此,学校领导在工作中始终贯穿一个思想:教师第一。校长林天虹老师要求每位学校行政人员认真学习《学生第二》,营造尊师爱师氛围。学校领导经常和老师谈心,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什么困难,尽量在第一时间给予帮助,及时解决。针对我校外省籍教师比例高、离家远的实际情况,学校在他们往返探亲时,报销金额从火车硬座提高到硬卧标准;每年中秋节,学校全体行政人员和他们一起团聚;每年除夕夜,校长和他们一起吃个团圆饭……,学校对教师的多方关怀,使教师们对学校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学校领导在教师人际关系评价上,淡化挑刺,强化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在教师工作质量的评价上,淡化个人成绩,强化教师敬业精神,突出备课组团队成绩;在教师工作方式的评价上,淡化个人竞争,强化团队合作,让教师认识到合作是第一位的,竞争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合作,要在竞争中寻找一切合作机会。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地为教师减轻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有效地促进宽松、和谐的人际心理环境的形成,带领大家“团结和谐干事业”。

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让健康、高雅的文化气息感染教师,是现代教师合作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学校每年都要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研讨;组织全校教师开展歌曲合唱比赛,书法摄影比赛,参加学生的新年文艺晚会……。让教师感受现代社会文化和外来文化,促进教师对多元文化进行整合、取舍,提高文化品位。

对教师进行有效的心理按摩。在轻松、愉悦的集体游戏活动中,让教师产生积极的、向上的、目标一致的亢奋情绪,创建教师合作的快乐文化。在每年的学校田径运动会上,都要安排教师的集体比赛项目,以学校8个工会小组为单位的“4×100”接力赛,是每届运动会上的传统比赛项目;学校工会还经常组织工会小组之间的台球赛、排球赛、定点投篮等体育比赛。让教师在这些比赛中感受到同事之间合作的重要性和成功感,增强集体向心力,同时又在这些活动中享受校园快乐、集体温暖,减轻教师职业倦怠。教师合作文化是学校教育集体行为的一种体现,这种行为只有在以相互尊重和平等为特征的人际关系中才能得到最好的完成。

引导和鼓励教师进行合作。学校教师合作文化的内容,反映在教师的所想、所说和所做之中。教师的个人经历往往是从学校到学校,学校在他们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从心理需求到学习生活,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学校,所以对合作重要性的“共识” 是教师合作文化内容的核心。昌化中学从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师生团结,勤奋教学”的校风,校长在校风阐述中强调,师生团结包括师师团结、生生团结、师生团结,突出强调了教师之间团结的重要性,宣传学校在团结奋斗中取得的一个个成绩。昌化中学在缺乏知名教师的情况下,硬是靠着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造就出一支优秀的,战斗力强的教师队伍。

在鼓励合作精神的氛围里,良好的教风、学风也由此而生,并促进“教学相长”的目标实现。

总之,形成一个有利于合作的学校整体环境是备课组合作发展取得最后成

功的保障,赢得各备课组老师对合作的理解和认同是成功的关键,讲清合作机制形成后给老师带来的好处,以求得对合作支持并积极参加是成功的内在动因。

3.3建立鼓励备课组教师合作的评价制度

教育工作的实践证明,当教学活动模式改变而学校管理模式没有改变时,教学活动的改变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时,就会处处受到制约。管理是为教学服务的,可以想像,如果我们还使用单一的考试结果来评价教师个体,就不会有教师的合作,即使有也是“有形无实,各怀鬼胎”的合作。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制定出符合学校实际的、有利于备课组开展合作的评价制度。

按备课组成绩奖励教师。教师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同时也获得相应的报酬。教师也是常人,要靠工资奖金养家糊口,给教师发奖金,是对教师奖励的重要方式,是教师满足其生理需要和自尊的保证之一。

我校对教师颁发奖金的重要依据之一是该教师所在备课组的教学成绩。备课组整体的教学成绩在全市的名次越靠前,奖金越多,同时也适当参考该教师所任班级的成绩。运用这种合作性的正性奖励结构营造备课组内团结,校际备课组间竞争的局面,引导备课组内教师团结合作,共创佳绩。这种评价奖励,让备课组内的每位教师意识到,除非他们的组员取得成功,否则他们自己就不能取得成功,他们必须将自己的努力同其他组员的努力协调起来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让他们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这种奖励方式,造成了备课组教师的奖励互赖,可以打破备课组教师各自为政的格局,可以推动备课组成员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对备课组努力和成功的常规奖励能够提高合作的质量。

奖金发到备课组。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包括研究性学习小论文参评,学校把这类工作通常落实到备课组,而不是直接布置给教师个人。学校则定期检查备课组的工作开展情况,并根据取得的成绩给备课组以一定的奖励。学校这种工作布置方式和奖励办法,能充分调动备课组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备课组教师之间的合作。

行政听课评价。校长等行政人员对老师经常进行随堂听课,听课后对老师的上课情况作出相应评价,从老师的上课情况来看老师的集体备课情况和集体备课质量。通过听课,和老师一起分析课堂教学以及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对老师进行发展性评价,为老师的专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

先进表彰评价。学校通过评比各类先进,奖励教师进修,对教师进行激励性评价。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需要(高层次需要,如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等)的满足(得到肯定性评价),会使评价对象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极大地激发个体的动机,调动个体奋发向上的积极性,促进评价对象自我发展。在评选学校年度先进工作者和工会活动积极分子时,学校把教师的合作精神作为重要的评选条件,让全校教师形成一个共识:“优秀教师必须会善于合作”;学校每学年都要评选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学校根据备课组的工作情况和备课组的总体成绩从各备课组中产生数量不等的骨干教师候选人,以此激励各备课组合作发展;对于学科教学水平较高,领导备课组广泛开展合作,而且备课组成绩显著的备课组长,学校推举他们到更高级别的培训班去研修。06年度,我校高二年级有三位成绩显著的备课组长王海生(语文)、许宇成(数学)、陈慧玲(外语)参加了杭州市的骨干教师研修班进行专业提高进修;学年度评选优秀备课组,对工作出色的备课组给予表彰奖励,请优秀备课组的组长在全校性的教育教学研讨会上介绍经验,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让他们获得尊重的需要。

合理有效的教师评价起到了导向和激励的作用,有力促进了备课组内教师的合作发展。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师评价,同化了教师的价值取向,内化了工作要求。

3.4引进竞争机制,以竞争促合作

合作和竞争都是组织发展的动力,合作是组织存在的前提,组织内部的适当竞争就像在平静的湖水中投入的石子,把死水激活。有竞争才能激发动力、增强活力,促使教师不敢稍许懈怠。竞争能够促进备课组内教师去更好地合作,使备课组永远充满活力。

如果备课组中缺乏竞争,教师之间不分高下,教师就会失去上进心,也就会失去教师合作的内驱力,直接影响备课组的合作效果。因此,推动备课组的合作发展,就要引进竞争机制,以竞争促合作,实现合作基础上的竞争。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汀格“社会比较论”指出,团体中的个体具有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以从中确定自我价值的心理倾向。如果有评价自己意见和能力的物理的、客观的手段,就首先使用这些手段,但是如果找不到这种手段,就会通过和很多的他人进行比较来判明自己的意见和能力。因此,和自己类似的他人对评价自己的意见和能力有用时,就很容易被选作比较对象。

在备课组中,当我们无法用客观标准来判定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时,就只好用教师之间的比较,来确定单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同一备课组中的教师有着最大的类似性,不但教师自己会选择其它成员作为比较对象,学校在评价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业绩时,也往往通过比较而不是也不可能通过客观评定的方式来评判。有鉴于此,学校在教师考核和教师奖励上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推动备课组中教师既合作又竞争。在考核上,以年级平均分作为教学实绩的主要分数,教师个体任教的班级平均分也有所体现,但只拉开很小的距离,起主要作用的是备课组的总成绩——年级平均分。这样,只有备课组的总成绩好,教师才能进入考核优秀的序列。备课组的总成绩好,虽然教师个体所任班级平均分低,照样能进入考核优秀的序列。

学校的考核和奖励制度引导教师把备课组的合作放在第一位,同时也适当考虑个体差异,让他们意识到只有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才能创造出最大成绩。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备课组合作发展机制的运作和实践,立足本校实际,以备课组教师为主体,以合作活动为载体,通过近三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4.1教师合作意识明显增强

长期以来,“同行是冤家”的观念在教师中根深蒂固,“文人相轻”的现象

在教师中表现明显。教师不愿意观察和干预别人的工作,也不愿意被观察和被干预。通过备课组合作发展机制的运行,教师在工作中已经习惯与同行合作。教学中,教师能自觉参与备课组的讨论,分享备课组的讨论成果;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教师能积极参加,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生活上,教师之间相互关心,关系融洽。学校上下人际关系和谐,教师工作生活心情舒畅。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浙江省文明单位”,今年又被评为“杭州市文明学校”。

4.2教师专业素质提升较快

备课组教师相互合作,共同提高。三年前进校的新教师在合作的环境中较

快的适应了高中教学,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三年前还有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不适应老师,对有些教师的上课水平有些微词。现在,在学校每学期举行的学生座谈会上,学生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和教学水平等方面评价很高。

案例:

高二(5)班学生在学校组织的“教学反馈”——学生无记名提意见中写道,语文潘老师上课课堂活跃,气氛轻松,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和老师交流顺畅,能自由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潘老师上课时能熟练运用多种方法,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法气氛热烈,生动有趣,教学效果显著。

高二(9)班学生写道,语文王老师知识渊博,上课时能巧妙地将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妙语连珠,文彩飞扬,深入浅出,让人学的轻松,收获很多。

近二年来,我校有22人次在临安市级以上组织的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奖,其中8人在杭州市组织的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奖,潘世英老师(00年进校)在杭州市语文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王海秋老师(01年进校)在杭州市地理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梁金燕老师(02年进校)在杭州市数学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

在教学能力提高的同时,老师们的教育科研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2005和2006二个学年中,有56篇教师论文在临安市级以上教研部门的论文评比中获奖,学校涌现出了一批象王彬、何贤寿等研究型的教师,他们所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不仅多次在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如王彬老师的论文《开展地理教学反思的思考与实践》获得浙江省高中地理教学论文一等奖,而且还为教育教学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4.3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通过备课组合作发展机制的运行和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合作,在合作

中取长补短,教师的教师观、学生观等教育观念重新认识,教学手段不断更新,造就出了一支团结合作的教师队伍,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近几年,学校高考成绩在临安市各所学校中一直名列前茅,据临安市教研室提供的数据显示,在校的三个年级学生,在杭州市组织的0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高分分数段学生数和入学时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附表1:

07高中入学时高分段人数
临安市前450名
高分段比例
72
16%
高三第一学期杭州市统考高分段人数
临安市前423名

104
24.6%


附表2:

08高中入学时高分段人数
临安市前449名
高分段比例
85
18.9%
高二第一学期杭州市统考高分段人数

临安市前451名

141
31.3%










从表中看出:07届学生(高三)在高中入学时,临安市前450名学生中(临安市每年高考重点大学上线人数在450人左右),我校72名,占临安市总数的16%;高三第一学期杭州市统考时,临安市前423名学生中(文科84名,理科339名),我校104名(文科19名,理科85名),占临安市总数的24.6%。

08届学生在高中入学时,临安市前449名学生中,我校85名,占临安市总数的18.9%;高二第一学期杭州市统考时,临安市前451名学生中(文科90名,理科361名),我校141名(文科18名,理科123名),占临安市总数的31.3%。

在教师合作理念传递下,师生合作、生生合作面貌也大为改善,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研究气氛浓厚,成果显著,课题《关于河桥桑蚕业发展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获浙江省中学生研究性学习论文评比二等奖,《对昌化特大暴雨引发地质灾害的调查报告》获得浙江省首届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一等奖;学生社团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校有多个节目(包括学校民乐队的节目)在06年的杭州市艺术节上获奖……学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智、体几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体会
三年的研究实践表明:

1、建立备课组的合作发展机制,对合作发展机制运行过程中的诸要素进行管理和调整,探索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的模式,是能够实现的。

2、在课题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模式发生了转变,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得到了更新,教育教学行为更加科学、有效,为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条易于操作和实施的途径。

3、通过备课组教师的合作发展,直接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教学过程的优化,有力推进了学校的人才培养,加快了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深切感受到:

1、教师之间关系融洽和谐是备课组教师有效合作的前提,教师工作上的合作必须以感情为基础,教师之间既是工作上的合作伙伴,更是生活上的良师益友,教师之间如果缺乏感情,就谈不上工作上的真心合作。

2、学校要为教师合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学校要围绕合作机制的运

行制订相应的配套制度,如教师考核与评优制度、教师的奖励制度、教师研修制度等,并在时间、经费、场地等方面提供支持,并积极探索新型的专业合作平台,特别是基于网络的技术平台,为教师合作提供保障。

3、备课组教师的合作发展主体是教师,学校出台的促进备课组合作发展的措施要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要激发和满足教师的内心需求。

以上等等问题制约着备课组的合作发展,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以使备课组合作发展的机制更加可行和完善。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4: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强备课组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措施(教研组室建设讲座16

主讲人: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主任)时间:2011年4月22日

编者按:“教研组室建设讲座”是“教学管理讲座”的续篇,分六为个系列:一教研组建设、二备课组建设、三教导处建设、四教科室建设、五教研室建设,六教科所建设,每个系列分为若干个专题

阅读提示:本人于2007年10月在“教学管理讲座系列二”中对“备课组工作”已编发了六个专题(现已删除),现在作为其续篇的“教研组室建设讲座系列二”中对“备课组建设”将编发多个专题。本文《加强备课组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措施(教研组室建设讲座系列二专题16)》,分为四个版块:一是集体备课组制度文化的建设;二是培育备课组强文化,助推研究性学习教师专业化;三是建设富有特色的集体备课制度文化;四是集体备课的境界在于文化自觉。各版块源于网络等选稿后编辑或改写而成,致谢各位原作者和诸位读者。

版块一:集体备课组制度文化的建设
来源(原作者):huanan 的日志
日期:2007年9月27日

学科集体备课组是学校最基层的教学研究集体,承担着本学科的教学研究,教学常规的落实,教学质量的分析与提高,教学资源的建设以及青年教师的培养等工作。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走向科研型组织的最关键的组织。尤其是实施新课程以来,学校的教学研究对内容、形式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校本教研的开展(尤其是学科集体备课组活动的开展)的程度与水平是新课程实施成败的关键之一。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特别是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实施,建设包括学校制度文化在内的学校文化已成为学校管理者的共识。集体备课组文化制度,作为学校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备加关注。这是因为,在新课程转化为教师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积极投身课改的热情和不懈的追求,更需要教师群体理智的实践、经常的反思和与同伴的交流合作等新型的教研方式。所以,建设集体备课组文化制度,将促进学校对传统教学管理制度中的总结、提炼和反思,从操作层面上为完善学校制度文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支撑。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校本教研水平,积极有效地推进学科集体备课组建设,我校对集体备课组制度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积极实践。
一、集体备课组制度文化的起点和支撑――学校发展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
1、我校是一所新组建的学校。新建的兴化市第一中学,由位于城区的原昭阳中学、城北中学、鲁迅中学三校高中部优化整合而成。学校选址于原昭阳中学、文林小学以及由此东扩北拓而成的新校区,西邻丰收路交通便捷之道,东接儒学街人文荟萃之所。

2、一中的全体教职员工倍加珍惜这一整合的成果和良好的开端,以创建高起点、高标准现代化的三星级高中和苏中地区一流公办城区高中为目标,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加强制度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随着学校步入快车道加速发展,如何传承并创新原三校教科研机制,创出有一中特色的校本教研文化,加强集体备课组制度文化就在整合之初受到了学校高度关注。
3、兴化市第一中学是一所崭新而又有着丰厚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传承的学校。兴化教育源远流长,从范仲淹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
兴化县知事,出于“国家之忧患,莫大于缺乏人才”的思考,亲自创建兴化有史以来第一所官办学校“兴化学宫”
开始,昭阳学风盛炽,人文荟萃,代有才人,历史上出现了星汉灿烂的文化景观。

4、兴化市第一中学位居城市核心所在,而周边却遍布名胜古迹、人文景观,包括古宅第、古祠堂、古牌坊、古园林和若干古树名木,可谓闹中取静。相毗邻的儒学古街,得名于北宋范仲淹的《儒学碑记》,始建于宋,形成于明,兴盛于清。这里还拥有保存完好的“宰相府”、“进士第”等一批古建筑群,人文资源十分丰富。古城的历史与火热的现实在兴化市第一中学这块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之地,正蕴育着不可遏制的深沉的激情。
5、所有这些富有文化底蕴和教育意义的历史遗存,成为第一中学独特的人文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激励一中教职员工的生动篇章。虽然它们有的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其所蕴蓄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儒雅的精神风范,必将在一中的教职员工和莘莘学子间得到传承和弘扬!
二、集体备课组制度文化的创新和建设――学校教科研处室的管理和推进
(一)制订合理的学科集体备课组发展规划。
学科集体备课组组的建设是学校主动发展三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走向内涵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学校整合之初对学科集体备课组建设的发展作出长远的规划,使之更有序、有效。
1. 学科集体备课组建设三年规划的内容
1)学科集体备课组组目前具有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2)学科集体备课组组三年规划的目标,包括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师实施课程能力、制度建设、青年教师发展、学科组的文化建设等等。
3)理出学科集体备课组组三年内主要研究方向或研究问题是什么。
2. 学科集体备课组建设三年规划具体细化。学科建设三年规划形成可操作的具体一览表形式。在三年规划的基础上制订出每学期的集体备课组活动安排表。
(二)积极发挥学校教研文化制度的导向引领作用和教科研工作处的管理和推进。
指导并帮助各学科集体备课组建立促进教师互动研究、交流合作的集体备课工作制度,这既是“教师发展学校”办学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基于课程改革重建学校文化的一大举措。
1、教研是一种文化。我校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努力把教育科研工作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与办学特色相结合,与时代脉搏相结合,全员参与,逐步推进。在教学与教研上已形成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基本建立了以课例为载体,以问题为起点,以行动研究为途径,以改善课堂教学为目的的灵活多样的教研机制。下一步我校将规范教研行为,使校本教研活动常态化、主题化、特色化,推进校本教研有效、深入地开展。
2、资源要共享才更有效。思想要碰撞才有火花,灵感要激发才有新意,经验要交流才有提升,观点要切磋才更深刻,教研不是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而是一种互补互助互学互帮的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活动。我校充分发挥同伴互助的效益,以集体备课为特色,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集体备课活动,分享彼此的思想、知识、情感和智慧,以“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个案——课堂跟踪——课后交流”的基本方式议课、上课、研讨。
3、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往往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惑。尤为突出的是,我们发现不少老教师采取“新教材老教法”,教师教来吃力,学生学来烦恼。
⑴针对这种现象,学校教科室和教务处联合起来,一道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即设立新课程教学研究课题。我校新课程教学研究的课题有:①新课改下课堂问题导学式教学的研究;②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③“五带进”课堂的教学效率研究(“五带进”即把“激情”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把“爱心”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⑤探究式教学的研究;⑥“小组合作学习”式的教学研究;⑦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习困难生的学习成绩;⑧学生不同层次确立不同学习目标的研究等。
⑵我们要求全校教师每人选定一两个课题进行研究、探索、实践,并将平时教学中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写成教学案例,或教学随笔,或教学论文,在校内组织的教研活动中或校刊上进行交流。学校把这项要求列入期末教师考核内容之一。
4、集体备课案例是各位教师精心研究的精神文化产品,也是由“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化的思想结晶。教研室拟将各学科集体备课优秀教案汇集成校本教材发表,形成学校重要的文化积淀,为创建高起点、高标准现代化的三星级高中和苏中地区一流公办城区高中奠定文化基础。
三、集体备课组制度文化的解读和策划――集体备课组组长的示范和引领
(一)集体备课组长在学校发展中的位置。
1、集体备课组长是各学科业务上的首席。从每个集体备课组长个体来说集体备课组长应是本学科业务上的首席。从我校已聘任的三十多位集体备课组长这一群体来说,他们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学科建设的骨干队伍。
2、集体备课组长是学校管理的中坚。从整合前小学校的线性管理到整合后学校扁平式管理模式的变革中,集体备课组长承担了以往未曾有过的更大的管理责任和管理能力的更高要求。
3、集体备课组长是教师队伍的精英和核心。
(二)集体备课组长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
1、加强学校的全面质量管理,突出课堂教学质量的考核,集体备课组长已成为学校质量管理的第一把关员。
2、集体备课组长要有协作精神,要有人文精神,要有专业精神,要锤炼自己的课堂观察力。儒雅是兴化市第一中学校训,它要求集体备课组长要率先垂范,在工作作风上要讲究精雅,课堂教学风格上要讲究精炼、精确、精当,在与同事共处上讲究文雅。集体备课组长要做教职员工的爱己爱人达己达人的精神示范。
3、集体备课组长承担繁杂的活动组织。
⑴要组织集体备课组的微观研究如教学案例分析探究、课堂结构优化设计,要组织集体备课组的中观研究入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师本课程的教学实践,要组织集体备课组的宏观研究如省、市、县各级立项课题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规划途径研究。
⑵集体备课组长在具体的集体备课活动中还有以下职责:
①认真组织好教材分析。备课组要组织成员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分析,要从单元结构分析,到每课时的分析,并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
②认真进行质量检测与分析。备课组要统一进度,对每单元要进行统一的质量监控,分析比较。同时,强调阅卷及时、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及时。
③尽量统一练习。在每课时分析时,针对本年级学生配备怎样的课堂练习,配备怎样的课后练习,要进行认真组合、筛选与变化。由一人执笔,并不断积累。这样一方面便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另一方面也便于本学科教学资料的积累。
④师徒结对活动。师徒结对活动首先在同一备课组中进行比较有效,要通过备课组认真落实好工作。当然青年教师为形成教学风格,应主动跳出备课组向其他优秀教师学习。
⑤备课组要做到四统一,四不统一。ⅰ教案不统一,练习要统一;ⅱ理解不统一,要点要统一;ⅲ要求不统一,规范要统一;ⅳ风格不统一,策略要统一。
⑶以上五大职责均必须建立在每个教师个体自身充分的思考、准备的基础上进行备课组集体交流,再由备课组长(或学科骨干教师)归纳,最后由每个教师个体去实践反思。
(三)集体备课组长在备课组文化制度建设中的作用。
1、教师状态的解读者。集体备课组长要解读出本组内的教师,读出教师的个性,读出教师的欠缺,读出教师的发展空间。
2、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在解读出本组教师状态的基础上对组内教师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目标和促进措施。
3、备课组文化的策划者。集体备课组长要从文化层面上思考备课组的日常活动,从文化的角度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从而有利于备课组的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集体备课组制度文化的底蕴和生长――集体备课组教科研活动的生命力
1、集体备课组活动能够对学生状态进行细致的研究,成为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的基本依据,是生命化的具体体现,不断地追问和反思教师,有没有在日常化的过程研究活动中,实现生命的主动发展与自我生命价值的创造是生命力的另一个重要体现。
2、集体备课组教科研活动以问题为中心、以行动研究为落实点、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灵魂,构建健康积极的学习型组织。在大学科组层面上开展本学科阶段活动计划、一定规模的集体学习、主题鲜明的研讨活动等。
3、在备课组层面集体备课研讨遵循着个人领悟、集体研讨和个人再创造的螺旋式思维上升模式。
1)提前一周确定主要备课人,主备人必须是学科指导组考核认定的老师,由他选定一篇课文或章节提前进行精心备课,要求做到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形成初备教案,并形成统一格式的集体备课文案;
2)组内教师要轮流进行主要备课,提前协商好各自的备课范围,以便实现的知识共享和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3)召开集体备课研讨会,其他教师要在会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共同研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会后要形成集体备课记录,并将集体备课统一文案交给教科研处备份存挡;
4)会后,所有教师要在基础教案之上进行二次备课,进行适合自身教学特点的补充调整,形成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走进课堂。
4、在集体研讨和个人再创造的螺旋式思维上升模式中集体备课组的教科研活动的生命力得到了彰显和鲜活。
五、集体备课组制度文化的内化和发掘――集体备课组成员的共同发展和成长
1、将集体备课组研究活动常态化。实行集体备课,是汇集集体智慧、沟通信息、智力资源共享、达到教师优势互补、整合经验、共享资源的教研活动过程,集体备课能实现群体优势和个性特长的完美结合。集体备课应成为校本教研的主要活动形式,真正打通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通道,成为一种具有实际教育价值的行为,成为教师的常态工作,成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将集体备课组研究活动开放化。教育是师生生命的对话,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创造,所以学校在集体备课组制度文化建设中更应关照人的心灵世界。
⑴在深化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教师具有足够的教学勇气,这首先必须具有开放的心灵。如果没有学校的制度支撑,而仅靠教师的个人力量,广大教师的心灵是无法敞开的,心情也是很难舒展的。
⑵帕克·帕尔默教授在他的《教学勇气》一书中说:“如果我们不能珍惜以及激励作为优秀教学之源泉的人的心灵,提供上述所有一切(指一系列教育改革和管理措施)都不能改变教育”。所以我们在学校集体备课组制度文化建设中应以“激励作为优秀教学之源泉的人的心灵”为价值追求,让集体备课组活动成为滋养教师心灵的一泓甘泉。
3、将集体备课组研究活动实现个人知识和能力的最大化。
版块二:培育备课组强文化,助推研究性学习教师专业化
原作者: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 刘玉华
日期:2009年9月24日
随着《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规范化趋势和常态化发展的基本目标逐步达成,一种对该课程更高层次的理解和更高效率的追求已是呼之欲出。对这一更高目标的实现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便是研究性学习教师专业化水平:决定着研究性学习的质量和水平,保证了研究性学习发展的方向,对活动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因此,积极推动研究性学习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成为各校推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中之重。
研究性学习教师的专业化是一个长期发展、动态渐进的过程,因此需要一种长期有效的机制。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我们发现作为学校最基层的教学研究机构——研究性学习备课组的成长,尤其是备课组强文化的培育,对推进研究性学习教师专业化能起到积极的长期的助推作用。
那么何为备课组强文化呢?任何一个组织都有自己的文化,哪怕是最小的组织,但并非所有的文化对成员都有同等程度的影响。强文化(Strong cultures)是与弱文化相对的,成员对组织的基本价值观的接受程度和承诺越大,文化就越强。因此,备课组强文化意味着,该备课组所具有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团体意识和思维模式的总和在该组内有着高度统一性和强大认同以及绝对影响力。而这种强文化一旦形成,即会对备课组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到积极作用。
备课组文化由外在的制度层面和内在的精神层面组成,下面就备课组强文化内外两个层面结合我校的实践经验来介绍如何培育备课组强文化来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制度外核:规范制度,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平台支持。
在各学校的实际操作中,研究性学习备课组有不同于其他备课组的特殊之处:除少数学校配备专职教师外,大部分成员结构不稳定且否定学科的界限;因而在空间上大多无法实现一个备课组在同一个办公室里办公;也带来了教师之间交流与探究的难度。因此,我们认为假如没有非常规范的备课制度,备课组形同虚设,更谈不上文化建设;备课组教师之间随时交流只能成为一种空谈,更谈不上促进专业的成长。
1、一种规范化的备课制度: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⑴作为备课组强文化的制度保障,首先需要规范备课制度。①备课组活动定时定点定人定内容,每周一次进行集体备课,并事先安排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首先发言并提交相关内容教学设计。②便是特色之处,研究性学习课程灵活且处理方法多样,绝不能死板的不同风格老师就同种上法。
⑵在中心发言人发言完毕后,对相关内容备课组老师达成了一些共识:如重点落实、难点的突破,以及某些精彩的活动设计,视为主旋律;共识达成以后,备课组老师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对该课的某些独特见解,并在活动后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视为多样化。
⑶这种在备课中相对规范严谨的备课活动,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确实大有裨益,教师即能集体规范的习得研究性学习的专业知识,又能形成具备自己风格的教学技能。
2、一种特殊化的备课活动:
一起读书
快乐分享
相对来说,研究性学习是年轻的学科,除了一本教科书和参考用书以外,甚至没有更多可参阅的资料,更不要说像其他学科一样,网上、杂志上资料多的不胜枚举。因此,研究性学习任何有参考价值的资料都显得弥足珍贵。
⑵一种特殊化的备课组活动显得非常必要:一起读书,快乐分享。也许是一篇杂志文章、也许是一个学生课题、可能是兄弟学校的一节好课都可以让备课组的老师们有诸多收获。于是,老师们在一起读书中形成了共同的认同:好文章是要一起品的、好东西是要一起分享的。这项活动也是备课组强文化形成的依托!
⑶由于生活的快节奏和工作的高强度已使教师,特别是身兼数科的研究性学习教师无法静心读书学习。教师的不读书,不勤读书,无疑给自身的专业发展带来致命的“后劲不足”,这也显然不能适应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因此,若是备课组能够为教师们提供高效有效读书的平台,教师就能抓住机遇,加强学习、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始终坚持理论探索、与时俱进、增强教育智慧、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
3、两本共享型的备课成果:两册在手,成长不愁。

由于研究性学习备课组成员结构存在不稳定性,因此如何让变化了的成员迅速步入正常化,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如何使前面组员不断积累的素材和素材中的文化积淀传承下来,确保强文化对新成员的辐射?为此,可以保留了两本“传家宝”:一本是集体备课中备课组成员提交的教学设计集。另一本是成员在读书活动后整理的读书笔记。
⑵这样一来,一种传承的喜悦、一种分享的快乐、一种习得的满足使得备课组的这些文化更加强势起来,不需要更多的语言就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备课组老师们在这两本传家宝的指导之下,能够很快的成长起来,而新进入的老师也很快被备课组的强文化所打动。然而这不是两本完全不变的“传家宝”,这两本小册子在不断的扬弃前人的经验,也在不断的发展并发挥作用。
⑶在规范制度的保障下,教师们会备出怎样的课来,能否创造出真正完美的课堂、能否切实有效的指导活动?在研究性学习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中,本身的专业素养是一方面,但其职业技能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因此研究性学习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核心之处还在于这个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也是备课组强文化精神内核发挥作用的价值所在。
二、精神内核:提炼精神,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方向。
1、价值观念:相信每位学生都有研究的潜能。研究性学习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学生。因此研究性学习的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备课组强文化有一个核心的价值观念:相信每位学生都有研究的潜能。在这个价值观念的引导下,备课组的教师们就会在教学实践和指导活动的过程中这样要求自己:
⑴点燃每位学生参与研究的激情。研究性学习活动属于每位学生,要让每位学生都具备积极参与的兴趣、平等参与的机会和能够参与的能力。因此研究性学习老师就会在课堂上和活动中秉承这样的价值理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捕捉学生的注意点和兴奋点,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主动研究、乐于研究,点燃学生参与活动的激情。
⑵让每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固然会有不同层次的表现,但备课组有这样的认同:相信每位学生都有研究的潜能,让每位学生都有研究成功的情感体验。因此老师们在课堂教学和指导活动中尽量使用鼓励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积极为处在发展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
⑶立足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我们认为优秀的研究性学习课堂和活动指导的标准应该立足于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从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能力与方法;学生从中得到的不仅是处理问题的能力,更是与人交往的能力;学生从中学到的不仅是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科学的素养和精神。
2、课堂理念:倡导一种互动型的课堂。怎样的研究性学习课堂才是理想模式?在研究性学习课堂中,学生是学习和研究的主体,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都是平等的合作者,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研究性学习的情感动力,没有互动,就不会产生新思想、新观念、新看法。在这种课堂理念的支撑下,我们倡导:
⑴以活动为依托的互动。倡导互动型的课程,活动是关键。研究性学习不同于一般的学科,淡化理论,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一般学科中“一问一答式”的互动显然无法满足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中通过活动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互动的动机;通过活动目标的设定给学生提供活动的动力;最终通过课堂中大小活动的设计如模拟访问导师、问题创意比赛等活动来达成教学目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⑵包括行动、思维、情感在内的多层次互动。我们认为成功的互动应该不局限于热闹的表面现象,只是学生闹哄哄的你一言我一语的行为互动,最终无法达成研究性学习的三维目标。研究性学习课堂中的互动是一种多层次的互动,其中:行动在外、思维在内、情感在上。任何一个互动环节的设计都要考虑这多个环节,只有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吸引力和感召力。
3、活动理念;求真求实的作风贯穿活动的始终。
⑴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来看;她的最高追求是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并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从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和活动方式上来看,它注重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指导学生活动的理念是,求真求实的作风贯穿活动的始终。我们也相信,也只有在求真求实的树上才能开出更美丽的花朵:那些更深层次的品质如创新精神、协作精神、责任意识等。
⑵在这一理念的导向下,研究性学习教师在指导活动时就会更侧重于方式方法的指导,而不是完全包办某个具体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真正的走向社会,而不搞闭门造车、弄虚作假的行为;在活动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就会更注重培养学生获得和分析和尊重原始资料的能力,让学生养成真实表达、精确计算的好习惯。
⑶备课组教师在评价学生结果时不会盲目追求结果的完美成熟、而更注重其真实性。严厉批评弄虚作假的不良行为(如抄袭、欺骗等);要大力彰扬研究态度严谨,作风严实的研究小组。
强势文化:助推研究性学习教师的专业化。
研究性学习备课组强文化中的外围的制度层面,和内在的精神层面在助推研究性学习教师成长方面都发挥了强大的作用。
1制度的规范性是备课组强文化的外核,一种物质的外核规范教师们的教学行为后,会使这些制度越来越成为一种习惯,最终内生成一种精神的内核,成为强文化的支柱。
⑴这种备课组的制度规范给了研究性学习教师一种成长的压力:必须不断研读专业知识,才能不脱离备课组的主旋律,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才能在学生面前展示个人的魅力,符合多样化的潮流。
⑵这种制度给了教师们分享的平台和交流的机会:教师们不是单打独斗的、而是在快乐分享、民主交流中成长的。
2如果说备课组的强文化外核给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外在的压力,那么其精神内核就给教师们的发展提供内在的动力。
⑴一旦给自己的课堂和活动设定了高的标准就如给自己的发展提供了发动机:为了活动的设计不断的创造、反思,为了构思能够巧妙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而不断研读和理解教材。
⑵为了引发学生在活动中的思考和共鸣,不断挖掘教学资源、应用更新更好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⑶为了让学生求真求实,自己则更应追求和具备这一品质。在备课组强文化的影响下,研究性学习教师成长成为具备完善专业知识、优秀教学技能和兼有科学的研究精神的专业化教师。
3以制度为外核、以精神为内核的备课组强文化使研究性学习的教师在内外压力之下对研究性学习有了更加充沛的认识,从而了有大量变革课堂的能量。最终才能胜任研究性学习的课堂,通过教师的成长带动研究性学习这一课程的发展。
4值得提出的是,不管是制度外核,还是精神内核都需要脚踏实地的践行,越是认真努力求实求真,备课组文化的力量就会越显示出强势,而表现出绝对的影响力,最后成为助推研究性学习教师专业化,乃至整个研究性学习课程发展的强大力量。
版块三:建设富有特色的集体备课制度文化


原作者:武汉市铁机路学校
日期:2010年12月10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建设包括学校制度文化在内的学校文化已成为我校管理者的共识。集体备课组文化制度,作为学校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备加关注。
学科集体备课组是学校最基层的教学研究集体,承担着本学科的教学研究、教学常规的落实、教学质量的分析与提高、教学资源的建设以及青年教师的培养等工作,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组织。尤其是实施新课程以来,学校的教学研究对内容、形式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校本教研的开展(尤其是学科集体备课组活动的开展)的程度与水平是新课程实施成败的关键之一。
如果教材是一章乐谱,那么教师则是作品的演奏者。同样的乐谱,每一位“演奏家”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从而会有不同的“演奏”,效果也会大不相同。集体备课则能让“演奏家”的思维碰撞出更灿烂的火花,让集体的智慧发出耀眼的光芒,让孩子们获得更加有效的课堂。铁机路学校就有这样团结协作、高效务实的备课组。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集体备课组制度文化建设的要求
我校是一所条件比较薄弱的学校,2006年从企业剥离划归社会办学,2009年5月因为区划调整划归洪山区教育局。
1一年来,洪山区教育局加大了对学校的投入力度,学校校舍得到了维修与翻新,办公条件得到了改善,教师们用上了电脑。
2全体教职员工倍加珍惜这一整合的成果和良好的开端,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加强制度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加强集体备课组制度文化受到了学校高度关注。
二、集体备课组制度文化的建设和创新
(一)制订合理的学科集体备课组发展规划。
学科集体备课组组的建设是学校稳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整合之初对学科集体备课组建设的发展作出长远的规划,使之更有序、有效。
1. 学科集体备课组建设规划的内容。
(1)学科集体备课组目前具有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2)学科集体备课组组规划的目标,包括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制度建设、青年教师发展、学科组的文化建设等等。
2. 学科集体备课组建设具体细化。学科建设形成可操作的具体一览表形式,制订出每学期的集体备课组活动安排表。
(二)积极发挥学校教导处的管理和推进作用,指导并帮助各学科集体备课组建立促进教师互动研究、交流合作的集体备课工作制度。
教研是一种文化。在教学与教研上已形成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基本建立了以课例为载体,以问题为起点,以行动研究为途径,以改善课堂教学为目的的灵活多样的教研机制。
1、主题式集体备课。我校近年来教学质量一直徘徊不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无效课堂”的大量存在,本学年在集体备课反思中学校提出反思主题——“无效课堂的表征及有效课堂的策略”。老师们首先进行个人反思,并记录下来,然后在集备活动中交流。其中“学生上课岔嘴现象探究”、“学生上课不会提问现象探究”等主题均能集思广益,找出有效对策,进行纠正与引导,使无效课堂向有效课堂转变。
2、“闲聊”式集体备课。思想要碰撞才有火花,资源要共享才更有效。教研不是单一封闭的个人研究模式,而是一种互补互助互学互帮的多维互动的群体研究活动。我校以集体备课为特色,以“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个案——课堂跟踪——课后交流”的基本方式议课、上课、研讨。
3、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往往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惑,尤为突出的是,我们发现不少老教师采取“新教材老教法”,教师教来吃力,学生学来烦恼。针对这种现象,教研组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设立新课程教学研究课题。
⑴近两年我校新课程教学研究的课题有:①新课改下课堂问题导学式教学的研究;②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④“小组合作学习”式的教学研究;⑤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习困难生的学习成绩;⑥学生不同层次确立不同学习目标的研究等。
⑵我们要求全校教师每人选定一两个课题进行研究、探索、实践,并将平时教学中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写成教学案例,或教学随笔,或教学论文,在校内组织的教研活动中进行交流。学校把这项要求列入期末教师考核内容之一。
三、集体备课组组长的示范和引领
(一)集体备课组长在学校发展中的位置。
集体备课组长是各学科业务上的带头人,是教师队伍的精英和核心。
(二)集体备课组长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
1、突出课堂教学质量的考核,集体备课组长已成为学校质量管理的把关员。
2、集体备课组长要有协作精神,要有人文精神,要有专业精神,要锤炼自己的课堂观察力。集体备课组长要做教职员工的爱己爱人达己达人的精神示范。
3、集体备课组长承担繁杂的活动组织。
(1)认真组织好教材分析。备课组组织成员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分析,要从单元结构分析,到每课时的分析,并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
(2)认真进行质量检测与分析。备课组要统一进度,对每单元要进行统一的质量监控,分析比较。同时,强调阅卷及时、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及时。
(3)尽量统一练习。在每课时分析时,针对本年级学生配备怎样的课堂练习,配备怎样的课后练习,要进行认真组合、筛选与变化。由一人执笔,并不断积累。这样一方面便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另一方面也便于本学科教学资料的积累。
(4)师徒结对活动。师徒结对活动首先在同一备课组中进行比较有效,并通过备课组认真落实好工作。
四、集体备课组教科研活动的具体实施
在备课组层面集体备课研讨遵循着个人领悟、集体研讨和个人再创造的螺旋式思维上升模式。
(一)组内教师要轮流进行主要备课。提前协商好各自的备课范围,以便实现的知识共享和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二)提前一周确定主要备课人。主备人必须是学科指导组考核认定的老师,由他选定一篇课文或章节提前进行精心备课,要求做到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形成初备教案,并形成统一格式的集体备课文案。
(三)召开集体备课研讨会。其他教师要在会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共同研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会后要形成集体备课记录,并将集体备课统一文案交给教导处备份存挡。会后,所有教师要在基础教案之上进行二次备课,进行适合自身教学特点的补充调整,形成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走进课堂。在集体研讨和个人再创造的螺旋式思维上升模式中集体备课组的教科研活动的生命力得到了彰显和鲜活。
五、集体备课组成员的共同发展和成长
(一)将集体备课组研究活动常态化。
1集体备课应成为校本教研的主要活动形式,真正打通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通道,成为一种具有实际教育价值的行为,成为教师的常态工作,成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学制度是保证教育质量的生命线。教导处规定了各个学科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负责人。如每周二下午是语文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时间。
⑴每周二下午的集体备课活动,不管出现任何异常,均按时召开,雷打不动。中心发表人根据开学初制定的计划准备话题,会上提出,各位老师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表达观点,阐述思路,辨明正误,互惠互助,共同提高。
⑵七年级下学期《沁园春·雪》是本学期第三单元的首篇,作为诗歌有其难讲之处:对其主旨的理解是重点,也是难点;上下阕的含义、关联句是什么?
①通过讨论,老师认为应按由景到人的顺序讲解,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从而进一步理解词的主旨;“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是承上启下的句子。下阕中“风流人物”的含义,老师中出现了两种解读:一种认为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及中华儿女;一种认为是毛泽东本人。
②通过讨论,大家达成共识,结合文本、课下注释和时代背景,全面的理解应该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及广大人民。通过集体备课,教师澄清了模糊认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准确性,使之更有成效。
(二)将集体备课组研究活动实现个人知识和能力的最大化
1我校96%以上的学生是农村务工人员子女,心理上呈现几种典型趋势:一种是比较自卑,内向,不善言谈;第二种是被父母骄纵,以自我为中心,学习上不求上进,易被外界不良因素所诱惑;第三种是积极上进,爱学习,有阳光心态。
2面对这样的群体,集体备课中探讨不同类型的学生最需要什么?怎样的课型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怎样的教授方法才能弥补基础知识不牢的问题?面对人格不同的学生应如何应对?面对特困生又应如何教育?
⑴为了让教学更有成效,我校八年级备课组组长王晓军教师自费参加武汉大学举办的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并获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在组内教研活动中有意识地把心理学知识引入到集体备课中。融进了心理学知识的集体备课,使语文老师与学生相处时心中有了明确的方向,行动中有了科学具体的方法;融进了心理学知识的语文教学,使语文教师能做到有的放矢,灵活应对。
⑵事实证明,成效是显著的,内向的同学能与周围的同学融洽相处,在他们的脸上看到了开心的笑容;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不良的同学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正在逐渐变化;学校三个年级的语文学习氛围浓厚,学生爱学、乐学。
3成功的喜悦既来自过程,也来自于结果。我校集体备课克服诸多主、客观困难,向集体备课要成绩,颇见成效。今年中考我校各科一次性合理率除物理85.96%,其他各科均为96%,为学校近几年的新高。普高上线率也有所提高。成功源自汗水加智慧——集体的汗水与智慧!
版块四:集体备课的境界在于文化自觉

原作者:常州市翠竹中学 岳亚军
日期:2010年4月15日
初春,小草儿刚刚返青,近看一丛一丛小草的叶茎时,几乎没有什么绿色,但远看大片草地,确是鹅黄新绿浸染,涌动着生命的激情,这就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境。一个个并不强势的单体,连在一起构成密集的群体,其单体微弱的属性融合在一起,也会显示出令人感到振奋的强势景象。从这一意境中我们可以领略到教师集体备课的价值:彰显教师个性智慧光芒,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我们并不否认教师群体里强势个体的存在,在集体备课中如果有强势个体的融入,那么集体备课就显得更加精彩。
  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从新课程实施以来备受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和教研部门的关注,也成为学校领导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抓手。当在新课程改革深度推进、人们对教学改革由感性趋向理性的今天,用理性之光观照集体备课时,我们蓦然发现:
  一、集体备课的风景曾经亮丽动人

1早在1996年,我原先所在的学校确定了“让学生进行高质量的学习”的研究课题。

⑴该课题以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学习、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指导学生进行高质量学习为研究核心,通过研究,实现学生愿意学习、喜欢学习、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学好(不仅掌握学习的基本内容,还能在学习实践中提高基础学力)的目标。

⑵在该课题的研究中,学校特别强调了集体备课的重要作用,制定了“两定、两研究、三统一”的备课制度。

①所谓“两定”,一是指规定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和集备的内容,二是指每次集备确定一名主讲人;所谓“两研究”,一是指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二是指研究学生的学法。

②所谓“三统一”,分别指教学目标的基本统一、教学过程的基本统一和布置的作业基本统一。
  2
这样的备课制度,目标指向十分明确,就是通过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形成相对完善的教学方案,提供教师课堂教学的蓝本,有效地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让学生进行高质量学习的目标。

⑴在这样的目标指向下,以每周半天为时间单位,以一周的教学单元为备课内容,大家围坐,由一人主讲,讲目标的确定,过程的设计,教法与学法的运用,讲练习的安排,然后大家各抒己见进行讨论,最后形成共识的教案供大家使用。

⑵这一点看起来和许多学校的做法一致,但有一点显著的不同,这就是在集备之前,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对一周的教学内容进行独立自主地备课,讨论后形成的共识教案只是每个教师再度设计的教案,这一教案和教师各自设计的教案形成比照,让每一个教师在比照中感受集体备课的力量。在坚持中,集备成为学校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质量的一道亮丽动人的风景。
  二、集体备课的景观需要推陈出新
  1
长时间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因为单调,驾驶员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从而恹恹欲睡;长时间一成不变地从事一项工作,难免让人缺乏新鲜感而生厌倦之情。

⑴集体备课制度如果实施时间达到一定长度,不可避免地让人觉得这是一种劳动的简单的机械重复。不只如此,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当生产力不断变革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原有的生产关系会成为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变革生产关系,努力使原有的生产关系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⑵如果说以往的集体备课制度曾经为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作出过贡献,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念的变化,思维方式的改变,用现代的目光去审视,一定会引起我们对原来集备制度的拷问,原有的一些行为方式,就有可能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的正确做法是让集备制度推陈出新。
  2
现在我校采用两类两型的集备方式:

⑴两类是指课前的主题式集备和课后的反思式集备。

①课前主题式集备就是以每2周半天为时间单位,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确定集备主题。以语文教学为例,一学期8次集备活动,分别以“文本主题的深度探究”、 “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切入点的研究”、“教学板块的设计研究”、“教学情境的设计研究”、“教师评价语言的研究”、“三维目标落实的研究”和“有效作业的设计研究”为主题,每一个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交流自己成功的经验或不足,实现智慧的碰撞。课后反思式集备以每月一次为时间单位,首先由2-3位教师进行同题教学,围绕2-3个学法上的问题进行反思探讨,例如“怎样的合作学习最有效”、“怎样进行探究式学习”等等,以唤醒每一个教师对这些问题的敏感度,避免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出现类似的错误。

②课前的主题式集备注重正向引领,以教师的教为主,课后的反思式集备侧重逆向借鉴,以学生的学为主。

⑵两型是指常态定时型和非常态随机型。①常态定时型指学校有组织开展的课前的主题式集备和课后的反思式集备,非常态随机型指教师在非正式场合对教学问题的探讨和交流,它是常态定时型集备的有机补充。②将教法与学法进行分类研究有其优越性,但也有不足,目前我们正在思考,将教法和学法的研究有机渗透两类集备活动中。
  3
如果说最初的集备目标指向侧重于为教师提供相对完善的课堂教学蓝本的话,那么现在开展的集备目标指向侧重于彰显教师智慧的光芒。

⑴在集备交流中,教师不仅分享同伴的智慧,更可以借鉴同伴的智慧来张扬自己的教学个性。

⑵实践证明,因势利导调整集备策略,审时度势丰富集备内涵,集备的景观不仅动人,而且迷人。
  三、集体备课的境界在于文化自觉
  1
制度的作用是规范,它让一个无序的组织变得有序,它让人们做事遵守相应的规则。当一种制度稳定执行到一定程度时,制度只对不自觉的人起作用,对于自觉的人来说,制度已经没有意义,因为制度已经内化为他的自觉行为。

2要让集体备课达到动人且迷人的境界,仅仅依靠制度的规约是做不到的,还需要教师的文化自觉。
  ⑴所谓文化,就是人们在长期的活动中生成和积淀下来的,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总和。

⑵所谓文化自觉,依据费孝通先生的观点,就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是对观念和行为的觉悟,是对观念和行为的扬弃与创造,是对观念和行为自主性的生成与确立。

⑶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的核心是对自身行为的选择在本能上的自觉性。
  3
学校需要优秀的文化:⑴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面旗帜,它能引领师生的价值取向;⑵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氛围,它能浸润师生的心房;⑶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个引力场,它能凝聚师生的智慧和力量。

4教师需要优秀文化的自觉: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生命成长,集体备课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促进教师生命成长的有效手段之一 ,每个教师都清楚,不主动参与集体备课活动的不利因素,都能自觉选择主动参与集体备课活动,那么集体备课一定会涌动生命的激情。
  你在桥上看河中的航船是一道风景,在航船中的人看桥上的人也是一道风景,其实无论是桥上的人,还是航船上的人,都是风景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无需站在桥上或伫立船头指点江山,我们可以努力让在桥上的静态风景和在船上的动态风景有机融合起来,让风景动人、迷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4: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强和谐备课组建设促进备课组和谐发展(教研组室建设讲座17

主讲人: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主任)时间:2011年4月23日

编者按:“教研组室建设讲座”是“教学管理讲座”的续篇,分六为个系列:一教研组建设、二备课组建设、三教导处建设、四教科室建设、五教研室建设,六教科所建设,每个系列分为若干个专题

阅读提示:本人于2007年10月在“教学管理讲座系列二”中对“备课组工作”已编发了六个专题(现已删除),现在作为其续篇的“教研组室建设讲座系列二”中对“备课组建设”将编发多个专题。本文《加强和谐备课组建设促进备课组和谐发展(教研组室建设讲座系列二专题17)》,分为七个版块:一是和谐备课组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二是和谐备课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三是以创建和谐备课组为契机,加强校本教研管理;四是构建和谐备课组,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力量;五是构建和谐备课组案例分析;六是姜堰中学和谐备课组评比细则;七是淄博市第七中学创建和谐备课组的经验与体会各版块源于网络等选稿后编辑或改写而成,致谢各位原作者和诸位读者。
版块一:和谐备课组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原作者:伏虎  来源:教育随笔集  日期:2008年11月27日
和谐”是当今社会的重点话题,只有和谐才能发展,只有和谐才能不断创新,构建和谐学校应该成为当前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理念和学校发展的着力点。构建和谐学校应着眼于人,备课组是学校的基本组织,是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师资建设,构建和谐备课组,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一、规范管理,建立校本培训机制
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它必须以规范的制度管理作保证,让管理及培训的观点落到实处。还要以机制促活力,使之随时随地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情境和过程中,能有效调动教师个体的积极性和群体的合作性。
    1、加强年级组教研建设。年级组是教师成长的基本场所,我们首先在每个年级组确立一个“专业引领教师”如:尤梅、夏永英、王文静、陈红芳等,带领大家定期开展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课前,主要抓好两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每次都有一两个教师中心发言,谈教材的理解,教学的设计等,同时也交流工作中的得失成败,经验与教训;课堂,主要抓年级组示范课。根据教学要求和我校的师资结构,我们要求各个年级组上不同课型的示范课,为老师们提供更多的范例;课后,主要抓教学评议。要求教师从目标定位、动态生成、设计理念、资源开发、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反思评析,努力增强教师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年级组有共同的教研目标,始终把课堂教学作为主打阵地,通过“磨课”对课堂教学的全程进行反复深入地研究和反思,从而形成浓烈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师和谐发展。
    2、组建青年教师培训班。学校将教龄在5年以内的青年教师编成“青训班”,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中培训,组织大家观看特级教师的教学录像,聘请刘渝庆、文教局丁局长、教研室徐主任、魏主任等专家给大家“洗脑”、“充电”。同时为每位学员聘请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担任指导老师,新教师跟班听课,“引领教师”跟踪辅导,手把手地传授经验。每位学员都建立了自己的“成长记录”。不少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不仅代表着学校的未来和希望,而且成为支持学校的栋梁。
二、专业引领,提升自主发展意识
教师的专业发展,备课组的和谐建设离不开专业引领专业引领能为教师课改实践智慧的生成奠定坚实的理性基础。自主发展的意识将不断提升教师和备课组的内驱力,成员间相互包容、相互协调,而形成一种和谐向上的状态、境界。
    1、聘请专家讲学。学校定期邀请省、市、区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对我校语文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省教科院杨九俊院长,省教研室的董洪亮主任,李亮老师多次来我校讲学,帮助大家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技能和方法,提高语文专业素养。教师在和专家面对面的学习交流研讨中,不仅扩大了自己的视野,了解到最前沿的课改动态,而且能化解课改实践中的迷惘和困惑。专家的引领有效促进教师对问题的关注、提炼和思考,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思想智慧落地开花。
    2、培训学习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发展实践研究》是学校研究的大课题,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确立了《新课程环境下教师课堂角色研究》《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抓“三重”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研究》三个子课题,在学校聘请的常年驻校专家肖逊的指导下,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实现了“三提高”,即:提高了理论学习的有效性,提高了研究过程的科学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针对性。“三提高”为教师发展开辟了“绿色通道”。
    3、制定自我发展规划。学校要求每位青年教师先就师德修养、学科知识与能力、教学理论与技能、自我发展意识等方面进行自我剖析,然后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再制定相应的阶段目标,并落实具体的措施和策略。“自我发展规划”让教师明确了奋斗目标,增强了自我发展意识。
三、内化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行为

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实践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表现,她必须经过成功的内化才能真正融入教师的心田。没有理论的实践就没有实践的升华,我们努力让老师找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有效地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1、开展青年教师读书活动。为帮助教师正确到位地把握新课程标准,按新课程的要求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给每位语文教师印发了《课程标准》,组织认真学习后,对全体老师进行学习新课标的书面检测。近年来,学校还给青年教师印发了张庆老师的《倡简务本 求实 有度》《提倡“诵读”》等学习材料数十篇,要求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并及时记下读书体会,学习收获,适时交流。
    2、开展年级组特色活动。先进的理念要付诸实践,学校在各个年级组开展了富有特色的教研活动。五年级组新老教师结成对子,就阅读、习作、语文实践活动等课程进行“同教材会课”;四年级组青年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撰写下水文,学以致用,教学相长,努力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一年级组教师重视与文本的对话,讲究教学细节的深思熟虑,开展了“教学方案设计”比赛……这些活动让教师将学习的理念充分内化,并与日常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地转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3、用好考试这根“杠杆”。身为一线的教师都会关注考试,我们努力调整好支点,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做了以下尝试:
考试形式方面:口试与笔试相结合。3000多人的学校组织笔试很简单,进行口试就很不容易了。一年级,我们是对个个学生进行口试,其他年级采取教师推荐与学校指定相结合进行抽测,其他学生的口试成绩由任课老师评定。
注重学习习惯、学习素养的检测:一年级第一学期学校取消了卷面考试,进行汉语拼音、朗读背诵和识字写字的专项检测;其他年级的每张试卷上均设学习习惯分;中高年级开展“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每周每班都有一节阅览课,教师为学生每周推荐一篇补充阅读材料,人人都有“采蜜本”,并纳入学习过程的评价。
命题内容的导向:卷面命题体现“六重”:①重对话,凸现人文性;②重情趣,讲究愉悦性;③重生活,体现时代性;④重发展,彰显独特性;⑤重习惯,强调整体性;⑥重实践,注重综合性。考试的改革有效地调整了老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四、营造氛围,优化教师成长环境
民主、开放、和谐的团队学习氛围是教师学习型组织建设和教师主动发展的基本前提,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教师第一”的思想,让每位教师都有自主发展的空间,在和谐并富有战斗力的集体中不断成长。
    1、夯实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为提高青年教师的语文能力,业务水平,丰富教学经验,提升教学理念,学校组织开展了“美文诵读比赛”、“粉笔字板书比赛”、“说课比赛”、“下水文、教学论文比赛”等,让青年教师们在发展中迸发激情,在实践中充实自我。
    2、利用网络营造自由交流的空间。利用海陵文教网、城东小学校园网,为年青教师开辟成长专线,鼓励青年教师创建自己的博客网页,构建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不断积累的知识平台,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3、组织全校性的一年一度的“演绎精彩课堂,丰富教学智慧”竞赛活动。这一竞赛活动,以年级组为单位组队参赛。
⑴各年级组的老师分工合作,共同探究,充分发挥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语文素养和教学能力。去年的活动按新课程的要求,对说课、上课、评课综合展现。全体老师共同参与,课前、课内、课后全程切磋,老兵、中坚、新秀同台献艺。
⑵今年的活动从五个流程进行异彩纷呈的教改探索。①美文诵读,教师用精彩的诵读诠释文本的内涵;②文本解读,走进作者,走进编者,体验感悟文本,赏析内化文本,有创意地超越文本;③作业设计,以“趣”为基础,以“精”为根本,以“活”为原则,以“创”为追求,有效地实现了课内外的延伸;④课堂展示,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生动传神地演绎了课堂的精彩;⑤教学评议,对具体课例进行的深度反思,全方位地审视教学效益,对预设和生成中的精彩瞬间、遗憾片段进行客观评析,为“倡简、务本、求实、有度”提供了鲜活的参照,评出了水平,评出了特色,更评出了方向。

智慧的教学需要浓厚的兴趣,丰富的情感,潜心的学习和思考;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理念的引领,内因的驱动,外因的激励和鞭策。学校要发展,师资是关键。构建和谐的备课组为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形成积极的教学氛围,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版块二:和谐备课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原作者:吴顺华  来源:嘉善县教育学会秘书处
日期:2008年5月8日

“和谐备课组建设”是促进教育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为改变以往备课组活动“重教轻研”的现象,也为了适应新课改、师德师能建设和校本研训的需要,实施以“学会合作”为精神,以“同伴相助”为特征的“和谐备课组建设”。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但在实施“和谐备课组建设”过程中,要有基本框架和机制保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整合集体智慧,打造团队精神,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

一、“和谐备课组建设”的现实背景

1、大凡有一定规模的中小学都设立教研组和备课组。笔者从走上教师岗位的第二年起就曾担任过11年的完中语文教研组长。二十年后开始担任过职校业务校长和普通高中校长。
⑴不论是我主持的教研组活动或是我所看到了教研组活动计划乃至参加的教研活动,大多有一种“只教不研”(上好一节公开课,敷衍了事评评课)的倾向。随着年级组(处)办公的兴起,教研组活动几乎被“边缘化”了,即使组内开展一些活动,也大多是“有形无形、有形无影(影响)、有形无印(印象)”。
⑵从教28年来,校内也好,校外也罢,能让我“记忆犹新、内心震憾”的教研组活动确实不多。原先笔者怀疑自己是否坐井观天、孤陋寡闻,但与同学、同事、前辈、行家偶尔聊起教研组活动,大多也有同感。于是我冒出了一个“和谐备课组建设”的念头。而后伴随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笔者利用校长的“权势”进行“和谐备课组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和谐备课组建设”的提出和实施,并非是笔者的“一时冲动”,而是基于现实的考虑。
⑴“和谐备课组建设”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目标”、“模块教学”、“学分制”、“走班制”、“社会综合实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许多新理念,光靠一级又一级的“游击式”的短期培训,能解决多少问题呢?说到底,这一切的“吸收”和“消化”除了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外,还有什么更实在、更有效的途径呢。
⑵“和谐备课组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的普及,大多数学校为适应扩班的需要而招聘了大量的新教师,致使老、中、青教师比例的严重失调。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在156名专任教师中,五年以下教龄的教师竞占60%以上。提高他(她)们的师德师能水平迫在眉睫。以“同伴相助”为主要特征的“和谐备课组建设”成了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唯一选择。
⑶“和谐备课组建设”是深入开展校本研训的需要。备课组是学校教学组织中最基层的单位,而校本研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离不开各学科的备课组活动,否则促进教育和谐发展也只能是空洞的口号而已。况且,要改变过去“重教轻研”的局面,除了以备课组为单位外,没有其它组织可“越俎代庖”

二、“和谐备课组建设”的基本框架

1、所谓和谐备课组是指构成备课组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如: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学生、备课和课堂教学,以及教学资源的配置)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⑴有位管理大师曾说过:两个人各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两人还是各有一个苹果;两个人各有一个思想,交换之后,两人会各有两个以上的思想。而提出和谐备课组建设的初衷就是鼓励教师间教育(学)思想的“碰撞”,达到共识、共享、共赢的效果。
⑵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从校情出发提出的“和谐备课组建设”有三点要义:①是强化以备课组长为牵头的学科教师群建设,②是构建备课组内和谐的人际关系;③是凸现集体备课的魅力。
⑶其目的是整合集体智慧,打造团队精神,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2、曾有一位教研员对“备课组建设”前加“和谐”两字不以为然。
⑴笔者以为“和谐”两字非加不可。①我们曾目睹了以往教研活动中“文人相轻”种种尴尬;②研讨之中必有争议,唯有合作意识的人才不致于造成因为“不和谐”的争议之声影响本该和谐的人际关系。
⑵否则学术氛围难以形成,教学资源难以共享,备课组建设也难以为继。因此,笔者以为,“学会合作”是“和谐备课组建设”的精神支柱和活力所在。
3、开展“和谐备课组建设”需要提出基本要求和基本模式。
⑴基本要求如定时间、定地点、定每学期的活动次数、定每次活动的内容、主备(讲)、形式等。
⑵基本模式有:①项目分工,②主备(讲)备课,③集体备课,④二次备课,⑤上课(有选择性),⑥评课,⑦教学后记等。
⑶对于承担主备(讲)的老师必须要在集体备课时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难重点、说教学构想、说备课疑惑、说练习安排等。在这过程中,要求有“规定动作”,允许有“自选动作”。
三、“和谐备课组建设”的机制保障

1、“和谐备课组建设”以其切口小,操作性强而易被老师所接受。但由于认识的差异和思维定势的影响,也往往会出现流于形式、敷衍了事,不求实效的现象。对此,笔者以为必须要创设一些机制来予以保障。
⑴是选人机制。一定要挑选一批“想干事、会干事、干得成事”的教师来担任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不能论资排辈,尤其不能允许那些职称虽高,但工作热情不高的教师“出现在其位而不谋其职”的现象。
⑵是监理机制。象建筑工程监理一样,实行“教研监理制”,即每个备课组都有“监理”跟踪,“监理”由中层以上干部担任,一般联系2-4个备课组,负责检查、督促、指导、记录备课组的每一次教研活动,并为每次备课组活动写出评语。
⑶是考核机制。每个学期对所有备课组根据考核程序、台帐资料(含光盘、课堂录像)、监理评语进行综合评定,评出“优秀、良好、合格”备课组,分别奖励800/人、500/人、300/人,并评出优秀备课组组长。在这过程中,实行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捆绑式”考核和奖励。
⑷是示范机制。①以率先创造“和谐备课组建设”经验的备课组作典型示范。②是领导率先垂范。比如笔者曾根据一位新教师执教的《一滴水和一滴眼泪》的课堂录像,分片断进行全程评点,邀请全校教师观摩。
2、由于这四大机制的创设和运用,教研活动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迹,备课组初步扭转了过去那种“只教不研”的被动局面。
⑴一位担任“监理”的资深老校长深有感触地说:“备课组活动研讨问题之深入,参与热情之高、人际关系之和谐,教研形式之多样,教研活动之规范,教研成效之明显,确实并不多见。如坚持数年,必大有裨益。”
⑵一位新教师(四年教龄)为参加嘉兴市青年教师历史优质课评比,请求备课组进行多次集体备课。经过多次“磨课”,终于在比武中以专家评课组和教师评课组两个总分第一的成绩荣获全市一等奖。这为“和谐备课组建设”作了最好的注脚。
四、“和谐备课组建设”的冷静思考

“和谐备课组建设”尚处于一个探索的过程之中。由于校情有差异,生源有差异,学科师资水平有差异,活动时空有差异,因而教研效果会不尽相同。笔者以为要建立“和谐备课组建设”的长效机制,尚有许多值得重视的问题。
1、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的问题。
⑴是同一年级学科备课组内的集体备课资源共享问题。笔者曾经鼓励同组内教师采用集体备课教案,但由于教师教学水平和经验的差异,往往让非主备(讲)的教师教起来并不顺手。笔者也曾经希望一些已经成功执教优质课的老师相互邀请到非任教班级上课教师走班制,却也因个别教师的顾虑(生怕对自己产生负面评价)而难以推动。
⑵是不同年级相同学科的备课组之间集体备课资源共享问题。笔者要求上一个年级的集体备课资料(包括教案、影视资料、自编配套练习等)让下一年度的下一年级同学科备课组共享,但相互之间似乎也热情不高。更不要说校与校之间的资源共享问题了(县内同类学校同学科之间往往处于相互封锁状态)。
2、集体备课的时空条件问题。
⑴就时间而言,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普遍较重,确定一个固定时间,对于教务部门的统一排课,增加了难度;加上大多教师按年级组办公,备课组活动的地点也难以固定。
⑵笔者所在学校比较幸运,目前有3幢教学楼,每幢25个教室,每幢教学楼固定一个年级。因为每个年级只有16个班级,所以将空余的其中4间教室改建为8个办公室,按学科备课组办公,这就基本上弥补了因年级组办公所带来的教研功能弱化的、缺憾,而且学科备课组的活动可以随时就地进行。
3同一备课组内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水平问题。
⑴同一学科备课组内的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能力水平往往存在着差异。由于担任主备(讲)是轮流的,有个别主备(讲)为集体备课所提供的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是不足的。
⑵在“捆绑式”的考核中,这很难对其有所制约,长此以往,也会挫伤一部分“干成事”的教师的积极性。为解决这一难题,笔者提出设立“优秀主备(讲)奖”,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
版块三:以创建和谐备课组为契机,加强校本教研管理
原作者:石炳鑫
来源: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教育文化体育局 日期:2008年12月30日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实现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备课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是每个教师每天生活的小环境。为充分发挥备课组在教学方面的积极性,形成组内密切配合、相互协作,组与组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的人际工作氛围,学校必须在校本教研管理中创建和谐备课组,实现“科学管理,和谐管理,实效管理”。
一、创建和谐备课组的意义
目前,一些学校正在开展校本管理、校本培训或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活动,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存在,各备课组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缺乏系统性和统整性,出现了认识混乱、校本无序的现象,非常不利于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创建和谐备课组为载体的校本教研,是以备课组为单位的教研活动,它将教学研究的重心回归到备课组。它是以新课程实施教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强调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它既注重解决实际的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究和教师专业的成长、发展。因此,以创建和谐备课组为契机的校本教研,实在具有其独特的意义。
1、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研究表明,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有五各方面:职前培训;职后培训;个人实践与反思;同伴交流互助和专业引领。其中后三个要素起重要作用。校本教研就是要教师以研究为线索,统整教学工作,有机整合影响教师成长的各种要素,使教师由“教书匠”向“学者、专家型”方向发展,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是备课组自身发展的需要。创办备课组特色是各备课组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的重任,它已成为当代规模办学的方向与追求。
“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校本教研正是广大学校创办特色的一条可探索的道路。在以和谐备课组活动为核心的校本教研中,备课组可以通过与科研部门合作、校长与专家对话、教师与研究人员交流,确定备课组的发展方向,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培养教师的科研素养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逐渐形成备课组的活动特色。
3、是校本教研的直接显现。校本教研是整合校本管理、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等活动的纽带,“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一教育规律决定了校本教研的地位和作用。华东师范大学郑金洲博士认为,校本主要落实、体现在四个方面:校本研究、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和校本管理。其中的校本研究直指学校教学问题,将学校教学实践活动与研究活动密切结合在一起,大力倡导学校教师参与研究。对四者的关系,他认为校本研究是起点,校本培训是中介,校本课程开发是落脚点,校本管理则贯穿渗透在它们中间,起着组织、协调的作用。
4、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会面临大量问题,仅靠课程专家、教研员的力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教师也很难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直接运用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这就是说,岗前培训无法解决全体教师在日常教改实践中不断遇到的、具体的教学问题和困惑。实践证明教师们更需要在岗连续培训。于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教研于一体的校本教研应运而生,成为推进课程改革进程的首选策略,并且其实用性正随着改革的深入日显突出。实行以备课组为基本单位的校本教研有利于具体问题的解决,从而推动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二、创建和谐备课组的条件
社会需要和谐,备课组更呼唤和谐,拥有和谐的备课组会让教师拥有更愉悦的工作心情,拥有更高的工作效率,拥有更幸福的工作生活。让备课组活动走向和谐,有利于把备课组真正建设为教师综合素质和谐发展的乐园;同时,也会使备课组活动的生命质量在和谐中得到提升。
1、和谐需要共同的愿景。创建和谐的备课组,在于更新学习观念、推崇共同学习的信念;在于重新发现学校的使命,形成共同愿景;在于激发备课组各成员将“共同愿景与组织内个人的愿景”连成一体,共享学习,并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2、和谐需要良好的心理环境。创建和谐备课组应创设健康发展的心理环境。要让组织成员都活出生命的意义,就必须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健康发展的宽舒的心理环境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组内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和谐备课组的形成。组内人际关系主要由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间关系、备课组长和教师间的关系、教师间关系所构成。其中备课组长和教师间关系居主导地位,影响着前后二者间的关系。备课组长与教师应互相支持、理解,遇到问题进行沟通,教师在此种氛围下就能积极主动地开展创造性教学。
3、和谐需要认真的态度。备课组每个成员都应拥有认真的工作态度,认真地对待自己的事,认真地对待集体的事,在组内认真地进行集体备课、集体阅卷、设计作业、试卷分析……每位教师积极参与、讨论,不故意逃避,更不推三阻四,定会让备课组这个集体更富有战斗力。
4、和谐需要合作竞争的精神。通过大家的讨论,会让我们对一个问题的分析更透彻,众人的智慧会让一堂课上得更精彩,会使组内教师的专业素质有更进一步的提高。大家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凝成一股绳,自然会事半功倍。和谐需要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更需要有一个让每个人悦纳自己的方法去竞争的环境,让每位教师拥有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合作和竞争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能力。
5、和谐需要宽容的心态。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心怀坦荡,宽容他人,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会融化隔膜的坚冰,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
6、和谐需要谦虚的品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年长者有丰富的经验、踏实的作风;年轻人有闪光的智慧、充沛的精力。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身边的每一位同事时,你会发现自己的清高是多么愚蠢,自己的满足是多么无知。
三、创建和谐备课组的策略
在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下,让课堂体现灵性和发展,真正关注学生和教师的思想和激情,就应当使备课组的活动成为教师之间研讨和互助、教师自我反思、完善提高的过程。备课组的活动应围绕着教学的需要和提高,有创新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教师是教育问题的直接研究者和解决者,他们的工作与教材的发展、课堂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评价等方面紧密相连。通过开展备课组的活动,时刻关注课堂的教学过程,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也是一种最有效的行动研究素养的培养,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有效手段。在改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
1、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校本教研需要发挥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青年骨干教师及长期在教学第一线把关的中老年教师的表率作用,同时也必须充分利用他们丰富的教育资源来提升学校教师队伍教学的整体水平。可通过建立“新老教师结对”、“教师互助结对”等活动来形成责任和义务,可在每学期通过骨干教师进行示范课展示、青年教师汇报课展示以及实验性和探讨性的研究课展示等活动来提升教师教学素质,也可让同学科的各个备课组的教师通过听课、评课来共同摸索教与学的方法和规律。
2、积极参加和承担市、区的教研活动。每学期学校都要鼓励备课组和教师承担起市、区教研活动的组织和主持活动,不把承担任务看成是教师的个人行为,而应看作备课组的正常工作,并由备课组在上级教研部门的指导下进行集体商量、讨论,明确活动内容。这个过程,既可带动学校教师的教学,也能促进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力。
3、坚持教研与科研相结合。针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需要,要建立校级课题申报和立项制度,要求备课组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开展结合教学实际的课题研究,紧密联系新课程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甚至是不起眼的、可能还谈不上作为课题立项的小问题来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要遵循不求大只求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以期取得实际效果。
4、把备课组活动列入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要长期把备课组的活动作为教学工作环节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备课组活动应确定主题,立足点是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着眼点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切入点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生长点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之间的互助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这些要求和目的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备课组的相互研究和讨论来进行,以期发挥群体的作用。
5、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备课组的活动形式。每个学年,要组织一部分教师外出学习,通过听课、交流,了解其他学校的备课和教学情况,学习别人的经验和做法。可以组织教师到示范学校进行学习考察,进行校级之间的备课组的交流和研讨活动,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以开阔教师的视野、感悟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把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带入备课组,带入课堂,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整个备课组集体的教学水平。
四、加强和谐备课组活动的管理
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和谐备课组的管理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备课组在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备课组内部相互协作、密切配合,组与组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的和谐的工作氛围,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
1、行政领导分工蹲点制度。行政人员要深入到各备课组,定期参加备课组教研活动,及时了解教师在校本教研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督促落实备课组开展校本教研的工作任务,配合备课组积极推进校本教研,及时进行总结经验,指导校本教研的实施。
2、备课组活动制度。要求备课组活动围绕新课程实验,开展教学研讨活动,针对学科教学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突破点进行研讨,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学科新课程的实验水平。做到活动时间保证、活动内容落实、备课组研究课落实。
3、备课组成果展示制度。学校应以备课组为单位,制订好备课组成果展示制度,每学期举行两次以上的内部公开课活动周,以营造学校良好的校本教研氛围。同时,也可在备课组之间采用竞争、激励的活动形式。
4、教学设计、案例、论文撰写等制度。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要求每个教师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和本教研组的课题研究,认真学习理论,积极实践,及时反思,撰写论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制度。这项制度的确立,有利于从实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5、校本培训制度。学校针对在教研方面的薄弱环节,要经常有的放矢地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和专家论坛;要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理论研讨;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如聘请专家讲座、观看录像、课件制作评比、案例评比、课堂教学展示、课题论证和研讨等;要积极支持教师参加教研部门组织的相关会议及培训,并写好心得体会等。
6、奖励制度。为了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校本教研,对表现突出的教师,学校制订制度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每学期应开展和谐备课组的交流和评优,为校本教研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和谐备课组的管理是学校探索教育规律的认识活动,也是探索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活动。面对改革的新形势,我们必须将教学管理的种子植根于和谐备课组的创建中,使每位教师的思想进入一个新的境地,使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一个新的提升,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五、创建和谐备课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和谐备课组创建上,要注意以下这样一些事项。
1、和谐备课组有别于其它组。它主要发掘备课组已有教学资源,基于备课组开展的研究。
2、和谐备课组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运行机制。所制定的评价指标要科学、规范、易于评价操作。
3、和谐备课组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作用。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和定势,教师普遍缺少反思批判能力和整合能力,再加上当前人事管理缺乏激励机制,教师平时工作量大,教师中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态,教研意识、能力、兴趣不浓。对此情况,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让备课组活动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4
、和谐备课组要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强调教师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作为学校基层研究组织——学科备课组,在校本管理及与其相关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中作用由为重要。
5、作为一个教师,每天的工作是烦杂和琐碎的,需要有快乐的心情投入其中,还需要把快乐的心情传递给我们的学生。当新课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课堂、深入学生的学习的时候,作为教师更应该积极自主地探究合作备课的规律,以掌握更有利于我们提高工作效率的种种方法。
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在和谐备课组活动中,相信有更多的人能探索并利用好这一教研形式,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让我们的教学更适应社会需求,更利于学生的发展,并为我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版块四:构建和谐备课组,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力量
原作者:怀恩中学九年级数学备课组
吴义洪
日期:2008年9月16日
备课组是一个不大响亮的名字,备课组长也是个不大的长。在很多老师的心目中,备课组并不显得重要,没有多大作为。我认为这种理解是片面的,肤浅的。
一、备课组成员和睦相处。
没有成见,没有隔阂,互通有无,资源共享,有好的点子、好的心得、好的资料能及时与同组成员共享。这样,大家能在平时点点滴滴的共享交流中学到很多方法、很多知识,大家都能得到进步。这比任何形式的集中培训所学到的东西要多得多。
二、备课组成员之间有了感情,就有凝聚力,就有集体战斗力。
大家团结一致,有如握紧的拳头,无坚不摧。中考能取得辉煌的成绩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是这三年来我最大的体会。
三、备课组成员通力合作。
三年来,我们备课组成员通力合作,想了很多点子,做了大量工作,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其中有几点特别值得一提:
1、七、八年级时,我们成立了数学兴趣小组,所有备课组成员共同出点子、找例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加以知识上的加深和拓宽,努力培养他们钻研数学的兴趣,为将来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作准备。事实如愿,九年级时参加奥赛,取得很好的成绩。其中一位获得省级二等奖,两位获得市级一等奖,三位获得市级三等奖。这些成绩,是与七、八年级时的努力分不开的。
2、九年级时,由于工作重点转向备考中考,备课组成员经过探讨,决定开发利用教室后面黑板,安排学生每次抄上4至6道中上等难度的精选题目,坚持每周出两板。尽量让学生接触更多的题型,拓展思维空间。以保证对中考试题中的中档题十拿九稳。
3、九年级时,数学科每周有一次连课。大家共同商讨,决定每周用连课中的一节课作为小测时间,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及考场应试能力。小测的试题由备课组成员轮流出。这样既可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又能更好地保证试题的多样化及试题质量。一年下来,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针对学生粗心易错的特点,备课组成员共同把平时发现的学生易错的题目记录在同一本子上,等到复习的最后阶段,再把这些题目整理出来附上答案印发给学生,使学生在考试中减少失误,反响很好。
5、在最后总复习阶段,对总复习资料中《一本通》和《中考新探索》的综合试卷,备课组成员采取共同讨论、分块分工完成的办法,既减轻个人负担,又达到都能完美解决的目的。大家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搜集更多更有用的资料。
大家在一起共事,能共同想出好点子,并真正踏实付诸实施,形成一个富有战斗力的集体,没有理由不取得好成绩。
版块五:构建和谐备课组案例分析

原作者:崔现龙
来源:《广东教育》2007年第3期
日期:2007年3月30日
和谐备课组的构建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科老师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和谐融洽、愉悦的氛围下合作,有助于他们形成集体的凝聚力,团结合作,共同研究,攻克教研难题,有利于教学成绩的整体提高和教学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构建和谐备课组对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及完善意义深远,具体说来应从以下方面去做:

一、发挥备课组长的桥梁式沟通及核心式引航作用。
案例一】教师甲是语文备课组长,他领导着五名语文教师。他模范带头,工作上不计较,自己主动承担了语文学科检测的任务,任劳任怨。他为人随和,不摆架子,注重沟通引导,关心同事,关注备课组老师们家庭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出谋献策,排忧解难,这样树立了他在语文组内的个人威信,逐步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坚强团队,大家步伐一致,共同努力,语文整体成绩进步很快,组内时时洋溢着和谐的气氛。
分析】一定程度上说,备课组是否和谐关键在于组长领导作用发挥的恰当与否。⑴只有充分发挥其在组内的协调作用,树立威信,才会赢得大家的支持和信任。⑵组长要及时采纳大家建议,听取大家的呼声,积极协调,消除组内的种种隔阂,这样有助于增进备课组成员彼此的信任和理解,长远看有利于组内的和谐发展。⑶备课组长只有与老师们多交流,多沟通,真正发挥自己的核心输导作用,这样才有利于组内的和谐进步;这种带动示范无疑是指引备课组朝着和谐方向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开展备课组集体教研活动,互相切磋,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
【案例二】教师乙是政治备课组长,他敢于创新,他制定计划制定目标,在集体备课方面注重老师们的经验积累与交流,他自己带头分析教情学情,鼓励老师们就某一问题展开研究和讨论,鼓励创新。他设计话题让大家讨论,例如分析台湾问题,他让大家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时事等角度让大家讨论,明确解题的套路及方法,效果明显,老师们兴趣很浓。
分析】集体备课是备课组老师们交流思想形成共识的重要举措。⑴在讨论中逐步形成了共识,在讨论中交流沟通,增进互信理解,真正摆脱了集体教研华而不实的现象,也加强了组内的和谐发展。⑵集体备课既有利于知识的相互切磋及交流,也打破了那种封闭自我禁锢自己的消极思想,密切了同事间的感情,这要求备课组长在活动中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安排,做到有条不紊,水到渠成,进而在集体教研中促进备课组内的和谐发展。

三、建立健全学校考核评价制度,用竞争制度下的合作意识统领团队的和谐发展。
【案例三】教师丙教学成绩优秀,经常受到学校领导的好评,绩效成绩全校第一。但他自己搞自己的一套,不参加集体教研活动,试题教案保密,特别是教学成绩优秀更坚定了他自己的以往做法的正确性。2004年学校制定新的考核制度,鼓励竞争,同时加大了绩效考核中团结合作的比例及分值,这样再算,他的成绩只能处于学校中等水平,而那些合作较好的备课组的老师则分数较高。
分析】学校考核评价制度是一指挥棒,是一只“无形的手”,能引导老师们的教学活动,完善竞争制度下的合作机制,就是加大绩效考核中团队的合作分值,以此为底数,以此为基础,来量化老师们的分值。⑴备课组底数低的势必影响个人积分,这要求备课组内老师们要打团体战,要和谐并进,不搞分裂,这样“一把筷子不易折断”的团体合作氛围会得以形成。⑵教师丙忽视团体的合作,导致成绩的滑坡,这样势必让他思考与集体的合作,这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备课组的和谐发展。
四、开展必要的趣味娱乐比赛活动,用活动促进备课组和谐发展。
【案例四】数学备课组原先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备课组。教师丁接任组长后,分析其中的症结,根据组内的实际,决定开展丰富多彩的趣味活动,例如与别的备课组开展下棋、打篮球、跳绳等比赛活动,另外数学组在校内编辑创办了《数学报》,老师们积极性也得以调动了起来。这些活动加强了同事间的合作沟通,同时也增强了同事们为本备课组争荣誉的意识,备课组的凝聚力得以形成。
分析】开展必要的活动,有利于老师们心情愉悦,这对于他们合作也是一种无形的促进。⑴在活动中形成的力争上游、团结合作的精神更是弥足可贵,这对于组内的融洽气氛及和谐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⑵活动中鼓励竞争,鼓励合作,通过备课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融洽组内和谐向上的气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竞争才有活力,只有竞争才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也才会有利于和谐的发展。⑶和谐发展的备课组是学校充满活力的主阵地,只有建立健全有效的运作机制,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合作,才能促进整个团队的良性循环,也有利于备课组教学成绩的提高。⑷随着各种制度的不断完善,逐步摸索发展合作的新途径,和谐备课组会水到自然成,真正会达到和谐中的发展和进步。
版块六:姜堰中学和谐备课组评比细则

原作者:江苏省姜堰中学工会委员会
日期:2010年3月

一、评比条件
1.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江苏省姜堰中学师表行为十条要求》,加强备课组的组风、教风建设,全组教师关爱学生,爱岗敬业。
2.组内教师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政治学习、升旗仪式等集体活动不迟到、不早退,上班期间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3.认真制定备课组工作计划,集体备课活动正常,教研风气浓厚,教学效果良好。
4.全组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科研,积极撰写科研论文,组内40%以上教师撰写的论文在校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或在姜堰市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论文评比中获奖。
5.组内人际关系和谐,老带新、新促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6.办公室整洁卫生,书籍讲义排放有序,并做到办公室内不吸烟,教学区及校园内公共场所不吸游烟。在办公室卫生检查中,每学期累计3次评分较低的,不得参加评比。
7.办公室值日教师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节约意识,工作认真负责,及时关闭电器设备和门窗。
8.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文体、健身等活动。在工间操出勤情况抽查中,每学期累计3次均有教师缺席的,不得参与评比。
二、评比程序
1.以备课组为单位申报,对照评比细则认真总结,并提供相关佐证材料。
2.工会成立考评小组,不定期组织检查与考核,并建立考核档案。
3.工会进行评审并上报学校审核后公布获奖名单,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版块七:淄博市第七中学创建和谐备课组的经验与体会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
日期:2008年11月4日


一、加强和谐备课组创建促进备课组工作(淄博市第七中学 何进良)
     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谐备课组的创建需要的是人、事、物、景、情的和谐,人的和谐是关键。
⑴从今年暑假我们组建新的高二级部以来,我们高二级部的全体教师在和谐中寻求进取,在进取中把握方向,形成了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整个级部积极而活跃、协调而融洽的气氛打造出催人向上的工作环境。
⑵高二级部,老中青相结合,年轻老师让我们的工作多了一份活力,老教师的老练给我们以经验,中老年教师的经验和作风同中青年教师的热情和活力形成互补。中老年教师对青年教师全面关心、指导和帮助,形成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良好局面,应该说为教师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学术气氛,创立一个师生成功成才的平台。
    2、为了建设和谐备课组,优化备课组人文环境,让备课组成为教师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让备课组更加和谐、凝聚力更强。于2008年11月27日下午举行了“温馨和谐备课组”演讲活动。现将各备课组的演讲集结成册,以期每一个备课组和谐的旋律永驻,让我们共同期待着各备课组更多和谐的故事发生。


二、语文备课组的和谐美(淄博市第七中学 李学志)
    1
、和谐美是最伟大的美。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说过,“和谐是美的真谛。”可见和谐是一个古老而又至今熠熠生辉的美学命题。
⑴冰心老人说,“美在和谐,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成就了人的美,体现在物身上就成就了物的美”,体现在我们备课组,就成就了备课组特有的美!
⑵古语有云,“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民和国运隆。作为我们备课组,和谐正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品质。
⑶从组长到组员,每个人都在为了共同的目标奋斗着,那就是努力做好语文教学的工作,也正是因为有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团结的更紧密,凝聚的更有力。我们用心拧成一股绳,拉起备课组远航的风帆,我们用情汇成一片海,默默体会领导的关怀,同事的支持,然后回报给学生以汹涌澎湃的爱!
    2、备课组就像一个家。家里的人和谐融融,又各有千秋。
⑴组长商老师,博览群书,温文儒雅。善于把握教育教学的规律,有着极其丰富的教学经验。每一次教研活动,我们都会从他那里学习到很多工作上的知识和生活中的道理。
⑵朱老师,风趣幽默,虽然比我们年长些但是童心未泯,给我们的备课组带来了无限乐趣。而且善写诗,又喜饮酒,颇有太白遗风。
⑶刘老师,饱读诗书,认真仔细,工作中一丝不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⑷袭老师,赵老师则是我们的中坚力量,教学中干劲十足,奋勇争先,积极的态度,充足的干劲也影响到我们备课组其他的同事。你争我敢,共创佳绩的信念里有她们孜孜不倦的身影。
⑸丁老师和我,算是晚辈,我们积极争取跟上备课组前进的步伐。学习其他老师的优点,也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搜集教学资源,为实现备课组的资源共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⑹最小的岳姗姗老师可是我们备课组的宝贝。大家都把她当做自己的妹妹一样,疼爱着。别看她年纪小一些,可是她缺拥有我们组最高的学历。她的成长让我们所有人快乐,她的进步同时也给了我们备课组更大的帮助。
    3、在我们的备课组中,年长的给予年轻的悉心的指导,热心的帮助。年轻人则给予老教师的最大的尊敬,并努力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吃苦耐劳,学习他们的雍容大度,学习他们的爱生如子,学习他们的忧国忧民。
⑴也许语文备课组有他特殊的地方,每个人都是沿着孔子孟子的路走来的,都是沿着李白屈原的路走来的。饱读诗书,心系苍生。把深沉的爱播撒到整个备课组,感动了彼此,也让每个人在愤然前行的路上走的更执着,更坚定!
⑵这是一支队伍,一支充满和谐的力量的队伍,资源共享,互通有无,没有成见,没有隔阂,每个人都认认真真的备课上课,勤勤恳恳的耕耘收获。
⑶我相信,我们这支团结的队伍,在漫漫征程中会走的更远,更辉煌!
三、团结奋进和谐进取的高二数学备课组 (淄博市第七中学马德全)

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教师,能加入高二数学组是我的荣幸。高二数学组在宋老师、何主任的带领下,团结奋进、和谐进取。
1、每位老师都以一种忘我的精神去工作,都以一种家的归属感去生活。
⑴宋老师是我们学校依然奋斗在教学第一线,为数不多的高级教师,德高望重、深的我们备课组的尊敬。教学工作中,宋老师一丝不苟、身先士卒,总是合理公平的安排我们年轻教师工作,并给予耐心的指导。而宋老师的指导总是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生活中的宋老师绝对没有看起来的那种沧桑感,就是跟我们同龄的老帅哥,一起开玩笑,一起玩游戏。但宋老师对待生活也有其严肃的一面,经常给我们讲他的一些经历,给与我们积极的指引。宋老师是我们教学工作中的旗帜,是生活中的朋友。
⑵何主任,给我的第一种感觉就是精力充沛,仿佛永远不知道疲惫。本想对何主任一个综合评价,我觉得有一点困难,就只好从一些小事来谈一下。班主任值班,我和何主任一个组,天已经很冷了,晚上十点半多了,我们的何主任还在宿舍楼一个一个的检查宿舍,从卫生到纪律,尽量做到全面细致检查。我想问一下在座的老师,咱晚上十点班的时候在干什么?另一件就是每周的级部例会。每当召开级部例会的时候,大多数老师都在干自己的事情,而殊不知何主任为准备这个例会,周日加班已是正常不过的事情,而我们周日又在干什么?何主任这种不知疲惫的工作态度一直激励我们数学组的年轻教师,是我们的精神动力。
⑶赵主任、门主任是我们数学组的骨干教师,我们年轻教师一般亲切的称之为老赵、老门。一方面我们觉得这样更亲切,另一方面,他们的处世态度确实值得我们的这种称谓。门主任给我们的感觉是严谨负责,对工作认真、对学生负责;赵主任数学知识渊博但又深藏不露,感觉很有深度。
    2、我们备课组的年轻教师,也就是张磊、胡阔江、孙丰芝、聂兆梅和我,其实我们年龄虽然相仿,但他们四个还是我的前辈,比我早工作4、5年,因此在工作中给予我帮助是一些常有的事情。而他们四个在工作中既是竞争者又是合作者,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相互竞争,使各自的教学技能不断提高。
    3、在我们数学组中,有宋老师这样的旗帜,何主任这样的精神动力,赵主任、门主任这样大哥大姐式的榜样,加上我们年轻人的勤奋努力,使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数学组是一个团结奋进、和谐竞争的大数学组。
四、高二英语备课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淄博市第七中学 张丽红)

在接到这个任务时我们组一致决定要按年龄排序,年龄最小的首先拥有锻炼的机会,于是我只好勇挑重担了,在这里我衷心希望领导多组织一些这样的活动,让我们人人有话拉,个个有台上。
    1、我们常说:“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互助出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一块砖,只有堆砌在一起才能成就万丈高楼,一滴水,只有汇入大海才能获得永存!一个人,要成就事业需要团结;一个集体,要在竞争中获胜也需要团结;一个国家,要繁荣富强更需要团结!我们高二英语备课组就是一个团结互助的集体。在我们高二英语组,人人都深深地认识到并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我们组正好有八个人,那才真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呢!
    2、让我先从我们的组长刘长胜老师说起吧。刘老师从上学期开始担任我们的备课组长,他从一上任起就给我们组注入了无穷的活力,从学案的安排到作业的布置无不周到细致,从备课到上课无不是我们的榜样。我们都说刘老师的加盟给我们英语组带来了新的春天。不过多年的辛苦工作和三个奥赛班的英语教学也让我们的组长疲惫不堪,甚至说起我们组长只有30出头,有人都不相信。真是岂有此!
    3、李雪山老师和曹文平老师,他们在我们英语组是名副其实的老大哥、老大姐。李雪山老师是我们组的仙级人物,你看他整天打扮的那么潇洒帅气,好像什么都不在乎,可是就是这么一位神仙在我们有解决不了的英语难题是总能“仙人指路”,帮我们指点迷津;在我们集体活动时,总能出谋划策,一语中的,让我们受益匪浅。跟我们一个办公室的曹老师我们亲切的称她为“平平”,从这个称呼上就能看出我们有多铁来了吧?曹老师在生活上非常关心我们几个年轻老师,是我们最好的知心大姐。这两位老师在工作上率先示范,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在备课上课等环节上给与我们不懈的指导;在公开课上展示了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多变的教学手段,让我们受益匪浅;在集体备课中积极献计献策,把自己多年的宝贵经验毫无保留的贡献给了备课组。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们两人和我们的组长一起成为了我们高二英语组当之无愧的核心和领路人。
    4、我们组的年轻老师们更是以一当十,工作热情非常高涨。先说说袁娜吧,很多人都亲切的称她为娜娜。娜娜是我们外语组的组花,也是我们这些人中最时尚时髦的一个。她工作认真负责,与学生能打成一片,业务水平也是我们这些人中最棒的。边新华是我们组年轻老师中唯一的帅哥,他的地位绝对是举足轻重。鞠修娟是我们的“小橘子”,不过现在小橘子也已经是“孩儿他妈”了,相信她绝对能从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转型成一位优秀的“孩儿他妈”。而王君是我们组嗲起来不偿命的人物,今天时间有限,改天有机会再让大家领教。至于我,胖乎乎的没啥特点,就不多说了吧!
    5、太多的忙碌,太多的平凡,太多的感动,我们组的老师们用自己的勤劳和努力去激扬宝贵的青春,使自己的青春在平凡而伟大的工作中得到了升华,堪比七中这片夜空的耀眼繁星。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团结互助是当代教师应有的优良品质,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力量源泉。新时期的教师更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和互助观念,确立“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思想,团结互助为学校,一心一意谋发展。全体老师之间团结互助,才能共同创造备课组的辉煌明天!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4: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型备课组建设的方法与经验(教研组室建设讲座18

主讲人: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主任)时间:2011年4月23日

编者按:“教研组室建设讲座”是“教学管理讲座”的续篇,分六为个系列:一教研组建设、二备课组建设、三教导处建设、四教科室建设、五教研室建设,六教科所建设,每个系列分为若干个专题

阅读提示:本人于2007年10月在“教学管理讲座系列二”中对“备课组工作”已编发了六个专题(现已删除),现在作为其续篇的“教研组室建设讲座系列二”中对“备课组建设”将编发多个专题。本文《学习型备课组建设的方法与经验(教研组室建设讲座系列二专题18)》,分为四个版块:一是建设学习型备课组,构建智慧教师团队;二是构建合作学习型的年级学科备课组;三是扎实推行“一课四活动”,努力打造学习型备课组;四是探索科学有效备课制,构建学习型集体备课组各版块源于网络等选稿后编辑或改写而成,致谢各位原作者和诸位读者。

版块一:建设学习型备课组,构建智慧教师团队
原作者:钟家村小学
日期:2007年4月10日
随着学校布局的调整和办学的规模化发展,我校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任课老师数量也较以前有较大增加,同时,学校新教师的补充速度也较快。因此,加强备课组建设,提高备课组的整体教学质量,对我校发展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学校以“建设学习型备课组,构建智慧教师团队”为目标加强学校备课组建设。

学校的学习型备课组是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以增强备课组的学习力为核心,充分发挥教师群体智慧,集中研究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解读教材等内容,开展校本研修、教师沙龙、同课教研等活动,帮助教师不仅要勤奋地工作,更要智慧地工作,不断实现教师工作的生命意义,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创造,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整体水平。

一、制度保障,更新观念,建设学习型备课组。

1、要建设学习型备课组,就应该高度重视团队学习。通过团队学习,教师之间的能力得以交换,智慧的火花才能不断迸发。
⑴学校建立一套激励团队学习的制度,学校依据绩效考核对教师的读书学习,参与备课组活动的收获、课堂教学的效果、教育教学成绩进行追踪考核。学校除了考核教师个体外,更要注重对备课组的考核,推动备课组的整体发展。
⑵受传统的影响,我们的教师文化多年包含着封闭和保守,每个教师都可以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教学事务,可以不与他人交涉,不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教师也不希望自己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受到挑战,甚至改革,他们害怕由于变化而打乱原有的经验流程,于是只求稳定,不求革新。
2、学校要转变教师的观念,引导教师成为一个反思型的教学者,养成不轻易地打发教育中发生的问题的习惯,要为自己保留一份“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心情,要学会把自己的教育行动,教学故事说给同事听,写给同伴看,构建智慧教师团队。
⑴鼓励教师视彼此为工作伙伴,实现自我超越。学校可开展“师徒结对”和“青蓝工程”等活动,让教师们彼此推心置腹的交流备课、上课、辅导学生的经验,彼此视为工作伙伴,深度汇谈很就会自然地进行,彼此就能较好地实现自我超越。
⑵强化共同愿景,实现工作的意义。共同愿景的强化,对于克服团队学习障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团队学习的向心力。学校帮助备课组确立了共同愿景,并把它化为团队的力量,团队学习的障碍就容易克服,教师就会体会到工作的乐趣。
⑶在学校“读式文化”的熏陶下,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培养教师对团队学习的积极情感。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心智模式,每个教师的行动也都受到心智模式的引导。要想克服团队学习的障碍,必须让教师在团队学习中用心听,学会把镜子转向自己,多反思,学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开放自己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二、立足课堂,解决问题,备课组活动扎实有效。
1、学校的备课组活动的课例研究分六个阶段进行:
⑴“问题提出”——依据各年段特点和学科特点,集中会诊,找出自己教学中最棘手的问题。
⑵“信息共享”——教师们通过学习网络查找资料,把收集到的的相关资料利用集中备课组活动时间进行相互交流。
⑶“课例展示”——在充分学习基础上,推荐一名教师运用这些策略上展示课。
⑷“个人反思”——展示课后,执教教师针对自己事实教学的情况进行“说课”和“自我教学评价”。
⑸通过“集体探讨”“专家引领”实现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思想碰撞,让专家帮助教师解决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感到困惑的问题。
⑹这样的集体备课的方式,使教师感到,教学研究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
2、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地进行有效教学的,而“想方设法”意味着教师既反思“自己的经验”,又琢磨“他人的经验”。当教师将“自己的经验”与“他人的经验”做比较时,自己“想方设法”地有效教学便有了着落,有了灵感。
3、我校各备课组举办了“同课研究”的课例研究活动。“备课组间周共研一课”是根据教师课堂中的问题进行的课例研究,每次活动学校以备课组为单位,固定时间、地点,每组活动都有行政人员参与。
⑴开学初,各备课组制定主题和计划,每次活动之前,教师要精心准备,带着对问题的思考和自己的疑问参加备课组活动;活动中,中心发言人发言后,每位教师都要各抒己见,围绕问题进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的思想得到交流,每个人不是被动的旁听者,都是主动的参与者;活动后,教师写反思,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感悟。下一次活动,在此次研究基础上,年组教师用课例实践,大家和专家一起听课评课,进行零距离对话。
⑵“同课研究”创造性地采用了“课前小组共研,课后大组评议”、“以组竞赛,以组评奖”的方法。备课组教师分三轮参加“共研课”,教师的梯次不同,让每个教师都“跳起来摘桃子”,教师们对同一课型都进行集体研究,进行自评和互评,找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⑶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全体教师积极研讨,共同设计,交流互动,即使不是备课时间,组内也充满了浓浓的研究氛围,办公室里说闲话的少了,探讨教学策略的多了;自视清高的少了,切磋反思的多了;封闭冷漠的少了,热情交流的多了,不断有智慧的碰撞和教学策略的生成,教师们真正体验到源自心底的快乐和酣畅。学校已积累了小组同课研究精品教案、反思等相关研修资料本。
4、教师沙龙能促进教师反思,产生思想的碰撞,能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促进其自主发展。
⑴近年来,我校开展的教师沙龙越来越被教师们接受和喜爱,并成为学校备课组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的沙龙形式有上下互动的大型主题沙龙和专题型小型沙龙;有在会议室的正规型沙龙和到年级组的宽松型沙龙。
⑵我们规定,在交流形式上,一定要紧扣主题,少说正确的废话;一次发言不要太长,能够多次发言更佳;并能及时补充别人的发言,或对别人的发言进行批驳,产生思维的碰撞。交流中还要做到表情放松,落落大方,恰当幽默,体现专业素质。交流中要围绕主题来谈,要更具实际性和针对性。。
⑶2006年4月我校22名数学教师以“探索集体备课的新途径”为研究主题进行了沙龙活动。活动前每位教师首先独立撰写对此话题的思考,然后在沙龙开展过程中,通过研讨、辩论,实现思想的交流和智慧的碰撞,老师们的坦诚、率真,充满批判意识的学术精神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此项活动先后两次在全区展示,受到区教研室和全区教师的好评。
⑷2006年5月我校三年级语文备课组以“如何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进行对话”为沙龙研修主题,以段老师执教的《竿上取物》一课为研究载体,展开了对“语文个性化阅读”的深入研究,此次活动在全市进行了展示。中央教课所的张鹏举教授盛赞此活动本真、有效,值得推广。市教研室罗昆霞主任说,他看到钟小的老师在教师沙龙活动中成长,钟小教师在连续几届市语文优质课竞赛中获一等奖的好成绩是与教师们合作研究的氛围分不开的。十月底,市教研室又邀请武昌教研室、常青一小和我们学校在省实验小学向全市展示各单位备课组的教研活动的经验,这标志着我校以“教师沙龙”为载体的备课组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三、备课组建设中还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1、教师集体备课可以集中集体的智慧共同攻克难关,实现智慧和资源共享,弥补各位教师独立备课过程中的不足,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真正做到了博采众长,保证备课的质量。
⑴教师集体备课过程中,可以根据集体交流中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讨论所发现的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更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学。
⑵集体备课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不同水平的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共同提高。
2、备课组的集体备课不能取代每个人的独立备课。从量上来看,过去,每个教师都要备整本书,但现在,只要重点备某一个或几个单元,工作量好像少了很多。但是从质上看,却不然。
⑴集体备课,是更注重了教师个性化的劳动。它对教师的个体劳动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它要求教师从过去不分轻重缓急备整册教材,转变为现在集中精力,深入钻研,精心备好一个或者几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更加突出了,关键也能把握了。
⑵有部分教师对于不是自己分配内容的单元,不去认真思考,认为应该是“拿来主义”——这些东西都是好的,就是我的,我可以“依葫芦画瓢”,把设计程序看一下,每天轻松上阵,这样的想法是很危险的。因为,针对不同时间、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一份教学设计都必须进行修改,变成自己的东西,才能适应学生,才能使教师轻松驾驭课堂。
3、备课,其核心是课堂教学设计。如果缺乏创新,克隆课堂教学,全校上下都用统一的模式,没有教师个性化的创造,那么,必然就会导致备课与教学实际的脱节,从而彻底丧失集体备的意义,集体备课就成了一个“泡沫”。
4、集体备课虽然好,然而,也需要留一点时间,留一点空间给教师。只有这样,它才能真正对教师的成长起作用,才能使教师尽情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品味成功教学的喜悦。
在学校发展之路上,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会像一盏灯,不仅照亮自己,还将照亮周围的人,一盏灯虽小,光照乍看似乎有限,然而点点灯光可以汇集成为一片灯海!只要灯明,何惧路长?坚信钟小这片灯海永远辉煌!
版块二:构建合作学习型的年级学科备课组
原作者:广大附中英语科
蔡晓东 日期:2007年3月29日
一、年级学科备课组工作中合作与竞争并存
1、在中学的教学组织结构中,学科教学方面的机构是各科的教研组或称科组,教育管理方面的机构则有各年级的级组。
⑴年级的备课小组在成员组成上恰好是这两者的“公约数”——兼备两重因素。因此,年级备课小组的工作任务既有别于同一学科的其他年级,也有别于同一年级的其他学科,需要其成员发挥一定的主动性和独创性。
⑵年级备课小组的工作又是科组工作和级组工作的汇合点,需要其成员有全局观念,协调好本学科教学与年级其他教育教学工作。
⑶一个年级某学科的教学是否能正常进行,是否能执行科组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是否能配合年级其他教育教学工作,圆满达到学校规定的教学目标,年级备课小组的工作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2、教学资源共享是年级备课小组的重要作用之一,也是这一组织形式最重要的工作原则。教学资源共享包括:
⑴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共享。特别是在有不同年龄段教师的备课组,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可供青年教师学习借鉴。
①青年教师的创新思维也可给老教师宝贵的启发。我本学年所在的高三级备课小组就包含了老中青年龄段的老师,大家合作得很愉快。我每次听了年轻教师的课之后,总觉得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在集体备课的时候我们也很注意聆听和汲取年轻老师的意见。
②通过集体备课和互相听课,大家在教学上取长补短,在保持个人独特教学风格的同时,也协调了教学上共同的措施与要求,在业务上则实现了共同提高。
⑵教学信息与材料的共享。近年来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很快,成果日新月异。
①包括教学方法、评价方法,信息都需要不断更新。特别是评价方法方面,变动更大;今年(2007)高考的大变革便是一例。
②我们每位教师平时都很注意搜集和分析教学与评价方面的信息,在集体备课和日常交流中共享。此外,对于有形的教学用材料,如参考书籍文献、辅助教材、练习、测试题卷等等,都可以通过共享而发挥最大的作用。
3、年级备课小组是一个合作与竞争并存的集体。如何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是备课组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⑴在同一个年级的同一学科教师之间,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合理的;如果能够正确对待,应该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我觉得,教学工作上的这种竞争应该服从一些基本的原则:①所有的竞争应该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决不能起到相反的作用,损害国家和学生的利益。②必须是通过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达到的真实效果,任何其他的“方法”其实都是对整个教学工作的损害。
⑵如果用军事作譬喻的话,一个备课小组就像军队中的一个战斗小组,几个人要保证自己的生存和胜利就必须通力合作,倾诚相待,共同奋斗。
①团队精神对于年级备课小组的工作是极为重要的。我们高三备课组的同事们每得到一个新信息、一份有价值的材料、一份合用的练习,总是互通信息、互通有无,实现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
②这样其实每个人都是受益者,每个人的所得都要远多于他单枪匹马所能得到的收获。
⑶教育教学是高度复杂的社会活动,每一个教学班都有自身的特点,有不同的主、客观条件;因此,教学管理者以至整个社会在评价一个教师的工作时,也不会简单地看某一两个数据,而应会将团队精神以及对整个集体的贡献考虑在内。
4、我校近年来教育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与各年级各科备课小组的工作也是分不开的。
⑴以我们英语科各个备课小组为例,在教学实践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教研工作则往往停留在科组层面,而年级备课组的研究学习功能相对缺失。
⑵有的备课组活动往往限于统一教学进度,出试卷,大多处于应付具体教学任务的状态。在教学研讨中对学情和学法研究不够,听课、评课有时显得流于形式。教科研工作往往是接受任务式的惯性运作,教科研活动缺乏主动、深入的展开。
⑶一般对学科备课组的评价也往往停留在事务工作的考核评比方面,缺乏将备课组作为一个合作研究与学习集体的意识。
二、构建合作学习型备课组是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需要
1、我们下一步的目标应该是构建合作学习型的备课组,在直接为年级教学服务的同时,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为教学的发展做出更长远的贡献。
⑴从近几年学校发展来看,大量新毕业的年轻教师加入了我们的队伍,一方面他们的到来为学校带来了新的血液和朝气。
⑵由于教育教学经验不足、自身业务水平相对欠缺等等,使得学校必须考虑急需提升年级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丰富他们的教育教学经验。因此,年级备课小组合作与学习功能的提升,便提到日程上来了。
2.教学改革形势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提升备课小组的合作与学习功能。
⑴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创新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须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各中小学教科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并与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建立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保证。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
⑵目前,新课程改革在全省推开,新高中课程内容新,教材变化大,师资数量、结构和整体素质一时难以适应,教学中出现将会出现许多新问题。
①要解决教学中新产生的问题只有加强备课组的研讨活动,进行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再说,目前面临的资源问题是:资源分散,缺少整合;资源的针对性、实用性差,资源老化现象严重,缺少资源优化;新课程教学内容的增加,致使资源数量相对减少,很多原有的资源将不适合新课程教学的需要。
②在目前的形式下必须利用学科备课组的集体力量,发挥备课组中各个教师的特点,开展课程资源的建设工作。所以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要积极创建学习型备课组。
⑶以新课程的理念来审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基层教科研工作在内容、方法和评价上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备课组既是学校的教学研究组织,也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最基层组织,但是原来学校教科研工作往往停留在教研组层面,而年级备课组研究学习功能相对缺失。为此在基础课程改革的今天,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对年级备课组建设的研究。
三、构建合作学习型备课组的方法措施
1、学习型备课组是指通过培养学校教师群体的研究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群体研究能力而建立起的一种人性化的、持续发展的,以教科研为基础的组织。
⑴把备课组建设成为“学习型备课组”是建设学习型学校的基础,在课程改革的实施中,以课改为动力,让学习成为需要;以教科研为平台,让学习成为可能;以氛围为基调,让学习成为习惯。
⑵实现教科研学习化,学习制度化。把教科研的过程看成是学习的过程,包括通过自我反思,课堂反馈,交流共享,充分发挥教师群体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作用,形成浓厚的教科研风气,提升备课组教师群体整体水平。
⑶学习制度化要形成备课组学习制度,提出要求,进行规划、检查、考核,从而使团队学习促进个人学习,使各备课组成员全心投入学习。
⑷健全学习机制,使每位教师自觉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备课组长是组织学习的首席,要帮助教师理清个人发展目标,规划个人职业生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在终身教育的基础上,创建“学习化社会”、“学习化城市”、“学习型组织”正成为当前世界性课题。
⑴21世纪的人,应是能积极思考、不断自我超越、不断改善心智模式、积极参与组织学习、能在共同愿景(指成为群众愿望的远景)下努力发展的人,不仅把学习看作人的天性,而且把学习看作生命趣味盎然的泉源。个人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在“学习型组织”才能更好实现。
⑵彼得·圣吉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集大成者,在其著名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①自我超越;②改善心智模式;③建立共同愿景;④团队学习;⑤系统思考。
⑶学习型组织最早是在企业中发展成熟的,并且得到了社会的认同。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向学习化社会前进”的目标。①“以人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题。②作为社会一角的学校教育发展,采用学习型组织的理念与发展模式不失为21世纪学校组织发展的战略选择之一。
3、应用学习型组织理论创建“学习型备课组”是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视备课组为一个“有机性学习组织”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教师群体的发展。
⑴把教育管理的基本单位——备课组创建成“学习型备课组”是现代学校走向学习型组织的一个重要切入口,学校竞争实质是学习力的竞争,学校要创造质量就要从学习中创造。不管采取什么管理模式,最重要的是要激发教师的学习力。
⑵事实证明:成功的学校=团队学习力+不断创新。因此创建和评价“学习型备课组”,也是学校管理者的主要职责,通过发展性评价把备课组视为一个“有机性学习组织”,重视人的因素,把人看作有进取性的人,激发人的内在动力,自觉地发挥能量达到组织的目标。
⑶激励促使教师把学习力转化为创造力,学习付诸于实践,从而提高备课组成员的学习、工作、合作、创造等方面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求。
四、对构建合作学习型备课组的几点思考
1、很多学校都在不同程度上抓备课组的建设,但是还缺乏明确的思想指导和机制上的充分配合,因而未能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发挥教师的主动参与意识。
2尽管有相当的学校在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校也建立了一些相关的以备课组集体备课的相关制度。可是这些制度的制定一方面只是学校领导的设想而不是教师的意愿,另一方面制定的相关制度缺少相应的落实机制的保证,如:把备课组的业绩列入学校的考核;激励教师的成就,对优秀备课组长和指导教师进行相应的激励等。
3、要使整个学校发展成为学习型的学校、各备课组建设成为学习合作型的备课组,只有教师有意愿、有需要,才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合作型备课组的建设才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学习型学校才能实现。
版块三:扎实推行“一课四活动”,努力打造学习型备课组
来源(原作者):守望者的博客
日期:2010年5月5日
一、提出背景
1、2007年,市、区两级教育局把备课组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进行推进。我校按照区教育局的部署,重点从下面五个方面积极开展备课组建设。
有效的保彰体系:思想认识到位、制度引领到位、时空保彰到位、经费支持到位。
有效的组织形式:学科教研组、学科备课组、联片教研组等三种教研组织形式。
有效的研究方式:重点推行以集体备课为主要内容,以预设性研讨与反思性研讨为主要方式的教研活动。
有效的达标策略:关注教研活动的策划、关注群体发展的差异、关注研究过程的渐进、关注研究成果的共识。
有效地评价机制:引领教研活动的发展方向、规范教研活动的过程进展、提升教研活动的内涵价值、应用教研活动的研究成果。
2、鉴于学校原有备课组活动存在着:⑴目标模糊化、过程粗放化、内容随意化、活动形式化、教师参与表层化的现象;⑵新课程的实施又使教师队伍的发展很不平衡,骨干教师因活动过多而疲于应付,一般教师又没有机会,备课组活动缺乏专业的引领而流于肤浅,很容易在同一层面上重复等情况。
3、学校采用从下至上的方式对学校的备课组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度反思。⑴确定了立足课堂这个主阵地,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教研专业人员的作用;⑵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强调教师集体研究的作用;⑶强调教师的行为跟进,从而达到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队伍整体发展的工作思路。
3、我校围绕工作思路,结合校情积极实践探索,在实践中探索并总结出了“一课四活动”这种较为有效的研讨模式。
二、具体模式
一课四活动”是同课研究的一种,是指在备课组内,教师们围绕同一教学内容(即“一课” )以四周为一个周期,每周开展一个活动(即“四活动” )。是集理论学习、个人个性、集体智慧、反思构建为一体的校本教研形式,它的具体流程是:第一周主题学习、个人备课;第二周微格研究、集体备课;第三周抽签观摩、反思重构;第四周专家引领、反思再构。
1、活动一:主题学习、个人备课。( 确定主题,收集资料,主动学习,自主备课 )
⑴确定主题:为帮助教师有效提高教研能力,解决教师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困惑。我们要求每个教研组按照“小、精、实”(“小”指主题要具体,结合学科和年段的要求而定;“精”指主题要有一定的价值,提升教师的理论能力;“实”指主题要能解决实际的困惑,有可操作性)的要求在选择主题内容上下功夫。
①常规教学问题。即指在教师中进行了课堂教学调查,请老师们列出自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将其归纳整理,每次确定一个主题进行研究。比如《一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长文短教的策略》、《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低年段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学生科学实验中小组合作的策略》等就是来自于教师实际教学中的困惑,特别有实际研究价值。
课题研究问题。即结合学校“市十一五”重点课题《小学动态生成性课堂的策略研究》,选定具体的研究主题。如《弹性预设促进生成的策略》、《体验促进生成的策略》《抓肤浅促生成的策略》等,通过这样的微格研究,把课题分解成一个个老师们容易操作的具体小问题,利于老师们的学习实践。
课改疑难问题。即结合新课改,探讨课改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如《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整合策略》、《数学生活化的课堂策略研究》、《个性化阅读的指导策略》等,让教师们直面课程改革,主动学习探讨,从而转变观念,改变教学行为,促进学生发展。
收集资料:根据确定的研讨主题和教学内容。教师各自收集、归纳相关的理论书籍、文章即教材解读、案例等相关资料并备存。而且准备了专门的活页夹,要求教师将自己收集到的所有资料都集中起来,为后面的集体备课夯实根基。
主动学习:针对研讨主题和教学内容,教师们主动学习收集的资料,要求融会贯通,独立思考,内化提升。
自主备课:有效的交流都应该建立在有效的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在上述三个环节的基础上,教师们自主备课。我们设计了专门的个人备课的教案,除了常规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更增加了“策略说明”和“设计意图”,来帮助教师们深入思考自己每一个教学环节设计的意义,以提高个人备课的质量。
2、活动二:微格研究、集体备课。(交流争鸣,再次学习,优化设计,达成共识)
个人充分研读教材,设计教案后,我们又以“微格研究”为手段,进行集体备课,实现智慧的碰撞。所谓“微格研究”,就是对具体的教学设计的某个细节进行深入的研究,达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目的。
交流争鸣:组内通过主备人说课、他人质疑、共同研讨,教师们畅所欲言,在争鸣和碰撞中互相启迪,智慧共享,在争执中碰撞出最优化的教学设计。
再次学习:针对争鸣时没解决的问题、研讨中生成的新问题及自己研读教材、设计教案中存在的问题,老师们进行再次学习,促使了教师们不断反思自己在研读教材,设计教案上的成功和不足,体验着专业切磋、共同分享带来的喜悦。
优化设计:对自己的自主备课进行修改与优化,强调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的设计上,符合班级的学情,体现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达成共识:在组长的组织下,通过研究,达成共识、形成大家基本认同的教学预案。
3、活动三:抽签观摩、反思重构。(临时抽签,课堂实践,群体反思,优化重组)
⑴临时抽签:为使所有教师都主动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上课前一天组内的教师随机抽签,抽中的教师按形成的预案组织教学。抽签让每一位教师都被“逼”着主动地进行深入准备,为有效实施集体教案打好了基础。
课堂实践:执教老师上课时,同学科的教师和相关人员均参与听课并做到“四记”(记成败、记疏漏、记困惑、记生成)课后,听课人员对“四记”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提炼。
群体反思:执教者和听课者一起,就执教和听课的情况进行集体反思和探讨,重新审视备课的成功和不足。教学反思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败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常写教学反思,对教师提高自身水平、优化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优化重组:组内根据群体反思的意见,修改、调整、重组、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形成新的教学设计。教师们对教材教法的钻研就这样逐步深入并深刻起来。
4活动四:专家引领、反思再构。(巩固验证,深入反思,专家引领,小结提高)
巩固验证:同组教师按照新的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
深入反思:课后,紧扣最初确定的研讨主题,全组教师和参与听课的有关人员再次进行群体性的深化反思,升华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
专家引领:邀请有关专家、名师在群体反思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困惑与得失,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和措施。
小结提高:活动结束后,将集体备课、学生学习评估等资料交教务处存档备查,供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参考、完善与创新。如此接力式、阶梯式、序列化的探讨研究,提高了起点,减少了迂回和重复。
三、问题解决
1、在两年多的实践操作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⑴是为避免形式主义,“踩西瓜皮”现象,我们出台了《教研组管理条例》、《教研组考核标准》等,将“一课四活动”的实施效果与教师个人的评优晋级挂钩,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我们将行政领导分派到各个教研组,全程参与,抓每个环节的落实。
⑵是刚开始实施抽签上课时,很多老师有抵触情绪,不理解。我们采取了活动前广泛宣传,通过大会上宣讲让老师们明白这样做的意义,打消顾虑。但在实践中,还是发生了一位老教师抽到签后不愿意上的情况,我们没有为此改变立场,而是通过做工作,讲事理,制度制约等方法,使其认识到上课的必要性和对整个工作的影响,最后这位教师上了一节成功的课。这个事例让老师们明白了抽签只是为了让每个人都主动投入,积极参与,不是为了鉴别优劣,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
2、现在我校已经初步形成了人人参与,积极主动的教研氛围。老师们达成了参与的共识后,我们又发现个人备课时,老师们对教材的研读不够充分,集体形成的教案未能充分运用。
⑴我们给每一位教师准备了活页夹,增加了个人备课参考资料的引入,把每一环节的资料归在一起,形成系列活动的资料。并且明确了集体备课的程序和要求,提高集体研讨的有效性。
⑵在研究主题的确定上,刚开始老师们确定的主题要么过大,要么过空,没有和具体的教学实际紧密联系,研究成果未能及时提升。于是,我们开展了课堂教学问题调查,并请来了专家进行培训讲座,帮助老师们形成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
⑵在教案设计上,增加了“策略说明”和“设计意图”,帮助老师们深入思考自己每一个教学环节设计的意义,达到研究的目的。
3、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教师们认为“一课四活动”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研究模式,它以体验式为主要手段,切合老师们的实际。
⑴不仅克服了学习与实践的脱节,克服了参与的惰性,克服了教师个人研究的局限,而且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开放的平台,为教师的个性风采提供了亮相的展台,为教师团队意识的落实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真正成为了教师专业成长和高效课堂的助推器。
⑵实践操作中,我们仍然感到“一课四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内容不够系统,选的教学内容还不够典型等,需要我们下一步不断的完善。
总之,备课组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如何发挥其辐射性、影响力,需要能力与毅力;如何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更需要智慧与信念,我们将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使备课组建设更符合时代和教育的要求,更富有实效。
版块四:探索科学有效备课制,构建学习型集体备课组
来源:编者网上选稿
日期:2011年2月23日
集体备课组是教师进行教学准备和反馈的教研组织。它常以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共同参加讨论教材重难点,分析学情和教情,集思广益地探索最佳教学手段和方式,从而形成共同教学理念,共享教学智慧。

、提出背景
1、前苏联现代杰出的教育家马卡连柯А.С.Макаренко,1888-1939)认为:“凡是教师没有结合在一个集体里的地方,凡是集体没有统一的工作计划、没有一致的步调、没有一致的对待儿童的方法的地方,那里就不会有任何的教育过程。

⑴如果有五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地工作的话,那就要比十个随己愿地单独行动的优良教师要好得多。”

⑵这里所说的教师集体就是指集体备课组。这说明了教师集体组的重要性,它是学校进行正常工作和取得良好成绩的必要条件。

2、英语学科的特色使得集体备课的重要性更显突出。

⑴现实中外语教师的专业兴趣及特长发展的不平衡,如:有的擅长口语听力教学,有的擅长语篇教学,有的精专语法规则…… 这就迫使我们要相互合作,取长补短。

⑵近年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理论大量引入,如:交际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活动中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等等,这也迫使我们要有一个类似teachers’ workshop的团体来探讨与我们教学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3、《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

⑴“新课标”为教师备课做了具体要求。它要求教师的备课目标必须既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又强调师生的双边活动。所以,备课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能否上好课关键在于上课前是否充分的准备,即是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备课。

⑵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备课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目前使用了新课改英语教材后,教师们普遍感到备课量明显加大,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学过程中需要挖掘的东西很多,教学任务很重,因此备好课极其重要。

⑶如何备课才能有效保证教学质量,让45分钟发挥最大效益呢?去年,我们英语备课组试行了集体备课的模式,集体备课活动可以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可以形成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可以形成充分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现存问题

1、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正面临着深刻的改革,而“备课”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思现行的教师备课,不难发现其存在的弊端,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以“量”为本,形式主义。教学管理对教师的备课检查,过分强调“量”化考核,检查方法只是停留在“数教案”这一机械模式,如每周至少五个教案,一学期至少60个教案,忽视备课的内质,且有些管理者不懂英语学科的教学内容,致使许多教师出现了应付检查式的备课或抄教案,甚至补教案。这种无效劳动浪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及精力。

⑵以“本”为本,权力至上。以“英语教学大纲”为纲,以“人教版课本、教师用书”为本的传统教学观念,严重禁锢了教师的教学思想,许多教师不敢越雷池半步,视教科书、教参为权威,致使备课出现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教师备课单纯依赖教参,备课缺乏创意,使课堂教学缺少活力。

⑶以“我”为主,缺乏协作。教师备课时往往是单兵作战,缺少交流与协作,学科之间更是缺少整合,造成许多知识的漏洞。

2、新课标对中学英语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既能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结构体系、编排的意图、教学策略,又要能从微观角度,入手有针对性设计与选用具体的教学方法,制订详细、全面的能力培养方案。初中英语教学不只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语言能力的培养。因此,正确地认识备课,立足备好课。

三、 理论依据

1、鉴于以上对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使我们看到现行的备课管理,备课研究,备课方式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改进备课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凸现出来。因此我们吸收彼得·圣吉(Peter Senge)的《第五项修炼》(The Fifth Discipline)的基本理论,建立学习型的集体备课组为解决该问题的突破口。

2、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当前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由美国学者彼得·圣洁在“第五项修炼”理论中提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传播到我国,并迅速引起理论界、企业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组织和个人通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五项基本修炼来构建的。它是组织及其成员获取、加工、整理、创新和利用知识,来指导和改善自身的行为和思想,从而达到增强适应环境也影响环境能力的组织。简而言之,就是一种能够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创造未来的组织。

⑴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这项修炼是学习不断理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充满将愿望变成现实的动力。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

⑵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心智模式”是根深蒂固于心中, 影响我们如何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甚至图像,印象。要求组织成员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以改变原来固有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这项修炼是学习型组织的思维基础。

⑶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所谓“共同愿景”,是指能鼓舞组织成员共同努力的愿望和远景。只有当人们致力于实现某种他们深深关切的事情时,才会产生创造性学习,否则只能产生适应性学习。一个缺少全体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的组织必难成大器。它是学习型组织的动力基础。

⑷第四项修炼--团体学习(Team Learning):它要求组织成员之间能够敞开心灵,充分交流,相互启迪,共同提高,达到1+1>2的效果,使大家都能在相互学习中提升工作、学习和创新能力。这项修炼是学习型组织的方法基础。


⑸第五项修炼-
-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它是整合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自我超越为一体的理论与实务。它要求组织成员从系统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片面的和零碎的。形成整体意识、全局观念和动态平衡的思想。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的灵魂,也是五项修炼的基石。一言以蔽之,“第五项修炼”理论的最终目的是:融合整体得到大于各部分加总的效力。


四、
具体操作


依据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有关学习型组织的论述,我们认为学习型英语学科备课组是由具有立志终身学习的英语教师所支撑起来的,以发展英语教育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以增强备课组的学习力为核心,充分发挥教师群体智慧,集中开展研究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活动,不但使教师勤奋工作,而且尤为注意使教师更聪明地工作,不断实现教师工作的生命意义,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不断自我创造,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教研组织。

1、 建立学习团队。团队学习是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中的一项重要修炼。团队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最基本的学习形式。其重点是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以使教师适应外部环境中眼前及将来可能出现的变化。具体而言,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做好充分的准备。团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学习力转化为教学生产力。因此,我校初一和初二年级十二个班,六名英语教师,由备课组长组成了一个英语备课组。我们在开学预备周中就提出了学习研修计划:

(1)本组每位教师每年读至少一本外语教学理论书籍,并写一篇读书笔记。如《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外语教学丛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英语教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等。

(2)全组有共同研究的课题并正常开展研究,每位教师能承担相应的研究内容,有阶段成果,有记录及总结。如初二组进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的课题研究;初一组进行《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课题研究等。此外,全组教师积极参加市、区教研活动,如到金华参加英语阅读课教学的观摩听课活动等。

2、强化共同愿景。共同愿景对学习型组织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为学习提供了焦点与能量。我们大家共同愿望的景象,即是确保本校外语学科在农村教育中取得名列前茅的成绩,发挥我校英语教学的特色。

3、完善备课模式。集体备课是集体智慧与个人创意的结合。如何有效地实施集体备课,正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积极探索的课题。为此,我们提出了集体备课的“五套程序”。

(1)集体分工。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分配备课内容,确定对应的主备教师,使主备教师的“长处”融合成全组教师的共同“长处”,避免个性“短处”可能给教学工作造成的损失。在每学期前我们每位教师自己选定两个单元的课题开始精心准备。

(2)个人初备。这个程序实际上是要求教师在精研所选备课的单元过程中,进行个人学习,自我超越。只有透过个人学习,组织才能学习。虽然个人学习并不保证整个组织也在学习,但没有个人学习,组织学习无从开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做到三个“一定”。

①教师一定要透彻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理念:“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②教师一定要精研每个单元分课时的教学目标(Teaching goals)、重难点(Key points)、教学方法(Teaching methods)和课外作业(Homework)以及单元测试题(Test),课件资源(Courseware source)的引用。其中教学目标又包括知识目标(Knowledge goals)、能力目标(Competence goals)和情感目标(Emotion goals)。接着,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摸清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而要摸清学生的情况,必须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比如,学生原有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能力水平等)和非智力因素(比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

③以如下表格教案的形式呈现出来自己的备课设计。

集体备课教案
学科

主备教师

时间


课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与技能


能力目标
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重难点


教具准备






























































































课堂教学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个性化调整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评价


课后反思


(3)“深度汇谈”。“深度汇谈”(Dialogos)源自希腊语,它与我们通常谈的“讨论”有些不同,它原意是“思想在人们之间自由活动,就像流荡在两岸之间的水流那般。”

①大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在无拘无束的探索中自由交流自己心中的想法,坦言经验教训,反思,探询,相互启发,从而得到超过各自的个人认识。

②我们每周三下午2        :00汇聚在学校教师的研修房,先由主备将他/她的理解,观点,设计及用到的理论向大家阐明;再由大家各抒己见,深入推敲,同时在集体备课教案上的个性化调整处写下旁注,或是知识点的解说,或是教学方法的更换,或是教学片断的增删。这样一份涂涂改改,增增删删,存大同求小异
的教案,才是一份对于各个教师最适用最完美的教案。

③在交谈中,我们要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阶段测试。

(4)跟踪学习。经过备课组研讨过的教案是否可行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考证。因此,有必要进行跟踪听课,以便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备课组教师之间应提倡互相听课,互相交流,扬长避短。重点跟踪中心发言人或者年青教师教学的实践,这样既可以印证备课的质量,又可以衡量备课的效果。

(5)课后交流。一个完整的备课过程应包括五个阶段:准备阶段、分析阶段、创造阶段(编写教案)、提高阶段(即二次备课,调整和修改教案)和总结阶段。课后交流就是备课的总结阶段的主要内容。备课组教师授课后要进行交流,并对每个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以便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五、加强管理机制

团队学习需要持久的动力,否则就很难持续下去。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才能保持团队学习的良好态势和循序渐进。

1、目前我校开始派中层干部参与年级组的集体备课和听课,严格考勤,详细记录,同时将奖惩与教师绩效挂钩,按备课组绩效和教师个人绩效分等付酬,真正体现绩优多酬的原则。绩效包括教师的知识成果和教育教学成绩。

2、对于教师的知识成果,学校除了奖励个人外,还可以对备课组进行整体考核,每学期看它教师发表和获奖的论文数量和质量,看它课题研究成果与水平,看它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的数量与等级,看它教师参加赛课获奖的数量与等级。

3、对于教育教学成绩,学校除了考核教师个体外,更要注重对备课组的考核,评选优秀备课组。


总之,在我市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之际,我们英语教师大胆吸收现代教育管理的理念,建立学习型的集体备课团体,既可以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速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可以推进我校的英语基础教育的发展,值得我们进一步地去探索。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4: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型备课组建设的实施方案(教研组室建设讲座19

主讲人: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主任)时间:2011年4月23日

编者按:“教研组室建设讲座”是“教学管理讲座”的续篇,分六为个系列:一教研组建设、二备课组建设、三教导处建设、四教科室建设、五教研室建设,六教科所建设,每个系列分为若干个专题

阅读提示:本人于2007年10月在“教学管理讲座系列二”中对“备课组工作”已编发了六个专题(现已删除),现在作为其续篇的“教研组室建设讲座系列二”中对“备课组建设”将编发多个专题。本文《学习型备课组建设的实施方案(教研组室建设讲座系列二专题19)》,分为两个版块:一是新洲四中学习型备课组建设方案;二是南京市第九中学“学习型备课组建设”实施方案各版块源于网络等选稿后编辑或改写而成,致谢各位原作者和诸位读者。
版块一:新洲四中学习型备课组建设方案
原作者: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第四高级中学
日期:2008年10月
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是否具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实践我校“服务—发展”模式,提高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为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新洲四中教师队伍,全面推进我校备课组建设工作,提升学校综合办学水平,根据《新洲四中关于加强备课组建设的意见》和《新洲四中教师学习培训制度》,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以市、区教育局关于备课组建设的文件为指针,结合我校实际,以课程改革为契入点,努力营造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发展的学习氛围。
2确立"学研结合、课题带动、分层培训、共同发展"的备课组发展策略,提升我校教师的人文素质和专业知识技能,进一步提高备课组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二、学习内容
(一)校本培训。
1、模式及目标。
⑴结合校情、教情,走经常化、制度化培训之路,树立终身学习、自主发展的学习及培训理念。
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培训、教学、教研、教改、科研一体化之路,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⑶坚持全员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阶段与长效相结合,校本与校外相结合,结果与聘任相结合,建设一支具有我校特色的师德师风正、工作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和各级名师。
2、内容。
⑴政治理论与教育法规通过专题讲座和个人自学等形式,学习党的一系列最新理论成果和会议精神,学习国家制订的一系列重要教育法律和学校管理规章,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思想觉悟、法治素质、运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统领教育实践和依法执教的能力。
师德修养通过典型引导和案例分析等形式,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道德品质和道德水平。
专业知识与技能。结合校外培训,通过教研组、备课组备课、说课、讲课、评课等群体研讨形式,学习学科专业新知识,更新和发展教师专业知识,发展学科专业技能。
⑷职业技能。通过校内集中培训和个人研修等形式,学习和提高教师的粉笔字、普通话、演讲、板书、计算机应用等职业技能。
现代教育理论通过专家教授讲学和实践研讨等形式,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思想、观点、方式、方法、手段,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的能力。
教改研究以学科教研组为基本单位,以青年教师理论学习与实践研讨班、教改研究会为重要组织形式,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和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理论与实践的群体集中研讨和个人自主探究,提高教师的改革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
校本教育资源开发以学科教研组为基本单位,以校本教育资源开发指导小组为重要组织形式,突出校本特色,深入开发校本教学资源、教育资源、管理资源和校本课程,形成校本资源库和校本教材,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走校本发展之路提供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的资源支撑。学校组织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并给予一定的指导。
高考研究由高考复习备考指导小组牵头,以学科教研组和学科综合教研组为基本单位,深入研究高考考试大纲及说明、考试信息、改革动向和发展趋势,全面指导和服务毕业年级的复习备考及非毕业年级的常规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专题讲座、专家引领、心理咨询等形式,对教师进行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使教师掌握基本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进而服务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教育科研通过专家授课、群体研讨、个人探究等形式,了解和掌握教育科研的选题、调查、统计、分析、总结和课题立项、方案制订、开题论证、成果整合、报告撰写等科研方法,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教师自学活动,学校给予教师一定资料订阅经费并加大图书馆的资料书籍配置,鼓励教师自学和开展研究性学习。
(二)校外培训。
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一系列的校外培训,以“三新一德”(新理念、新技术、新课改、师德)为培训内容,同时按照市区教育局对教师学习管理的相应要求,执行教师培训计划。
1、学历达标提高。学校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自修、函授、攻读硕研等学历达标及提高培训,以提高自身的知识、能力层次。
2、职务培训和岗位培训。教师必须按市、区教育局有关规定,参加教师职务培训和岗位培训,并取得相应结业证书,达到规定学时学分。
3、骨干教师培训。学校每学年按计划推荐一批优秀教师和学带、优青教师参加区、市、省、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参加培训教师必须通过努力学习取得相应结业证书。
4、专题培训。学校每学年按计划推荐一批优秀教师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班主任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培训,信息技术和传统教育技术整合课程培训等专题培训。
5、学术交流。学校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
三、学习管理
(一)校本培训管理。
1、考勤。学校对参加培训会议和群体研讨等培训活动的教师实行考勤记载,由学科教研组、备课组组织的各项校本培训活动,如听课、说课、评课等,按现行有关劳务补贴规定发放津贴,由学校统一组织各类培训活动,一次补助10元,按会议要求应到而无故缺席者,在当月岗位津贴中扣除10元。
2、考试。学校根据培训要求及“精一文摘”内容,组织教师参加重要培训内容的考试,并记载考试成绩。
3、学分登记。学校教科处按学分登记标准(见附件),对参加培训活动并达到培训要求的教师进行学分登记。
4、激励机制。学校把培训考试成绩、培训学分作为教师评价、聘任、晋级、评先的重要依据,对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校外培训管理。
1、申报。学校根据上级干部及教师培训要求和学校工作实际,制定教师校外培训计划。符合条件的教师依据公示后的培训计划按时向学校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2、审批。学校教科处对申请报名参加校外培训的教师进行审核后,报校长审批。
3、学分登记。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活动,完成规定学时,达到规定要求或获得结业证书,学校教科处按学分登记标准予以登记(见附件)。
4、激励机制。学校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校外各级各类培训,把教师参加培训取得的学分作为教师评价、聘任、晋级、评先的重要依据,对取得优异成绩的优秀学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三)经费报销
1、凡依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通知,经学校校长同意,参加的各项培训,经费按如下规定报销。
2、教师外出培训学习会务费按会议通知规定凭收费发票报销,旅差费按学校出差报销制度实行。
3、学历达标及提高培训按已有规定,专科升本科(包括函授自学),在取得毕业证(文凭)后一次性报销车船住宿费1200元,书本费、学杂费自理。
4、攻读硕研,在取得结业证后,一次性报销1400元,拿到硕生学位后,再补报报2000元。但毕业或结业后须在本校至少工作五年以上,否则扣回报销费用。
5、各项合格达标培训指教师为获得高级中学教师任职资格或教师为评为中学阶段相关职称必须获得的合格证书,如教师岗位培训、普通话等级证,计算机合格证等,在获得合格证后,学校报销培训期间的交通费,其他费用自理。
附件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集中培训项目学分计算标准
项目






类别
培训对象
备注
分学时
小计
小分
小计
岗位(职务)
培训
创新型教师
6
96
1
16
必修
全体教师

新世纪教师职业道德(教师人生观)
6
1
现代教育评价
6
1
教育政策法规
12
2
全面课堂管理
6
1
教师人文素养
6
1
课堂教学设计
6
1
课堂组织艺术
6
1
课程与课堂教学
6
1
学科教学内容
18
3
学校德育工作
6
1
教师论坛
6
1
测试
6
1
新课程培训
通识性培训
6
30
1
5
必修
全体教师

新课标、教材
6
1
新课堂
18
3
骨干教师培训
现代教育理论
10
60

10
必修
市区优青、学带、特级教师、省市区骨干教师

国内外教育动态
10

教育科学课题研究
10

学科前沿知识和综合知识
15

教育教学成果交流
15

信息化知识培训
信息化
24
24
4
4
必修
全体教师

应急培训
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综合实践



每项4分
必修


班主任专业化培训
班主任基本素质
24
1
4
选修



班主任工作艺术
0.5
走近魏书生
0.5
教育政策法规
1
班主任与学校德育
0.5
班主任论坛
0.5
教师与学生
心理健康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4
1
4
选修



学生心理健康辅导
1
教师心理素质教育
2
教育科学研究培训
学校教育科研工作
24
1
4
选修
全体教师


学校教育科研方法
2
中小学教育改革案例研究
1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
Win98
36

每个模块2分,但最高不超过5分
选修
全体教师


Word

PPt或网络

学历提高培训
凭自学单科结业证或文凭登记。自学的从2004年起按所学习课程进行折算,每门课程按20学分时计,折合为1学分,但在培训周期内总计不超过20分,每年最高计6学分;参加函授或远程教育的凭文凭,毕业时间为04、05、06、07、08年,分别记6分、12分、18分、20分、20分。
市级及以上培训
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附件2:非集中培训学分折算表
项目
类别


学时、学分折算
每年得
分极值
登记依据
备注
课标教材研究
(15分)
必修
课堂教学
讲公开课、示范课、交流课1分/2课时
听课1分/8课时
集体备课、研讨1分/6次
≤3
学校活动记载
含市区内交流活动
教材教法
交流研讨
自学自研(15分)
必修
学习笔记
0.5分/万字
≤1
笔记原件
含心得体会
论文、著作
1分/4篇或1分/册
≤1
原件
校级成果
课件
1分/件
1
原件

导师带教(5分)
选修
授课、获奖
被辅者获区级以上奖1分/次
≤1
学校记载

校, 本培训中授课、讲座1分/次
≤1

校本教材刊物
(10分)
选修
校本教材
编写人员1分/册
审稿人员0.5分/册
≤1.5
教材、教辅报刊原件
编写、审稿或主编、审稿只记一种学分
教辅
内部报刊
主编1分/6期
审稿1分/12期
≤1
教师获奖
(5分)
选修
国家级
一、二、三等奖分别计5、4、3
≤5
证书原件
同一项目以最高获奖级别计分,不重复计算
省级以上
一、二、三等奖分别计4、3、2
市级
一、二、三等奖分别计3、2、1
区级
1分/2项
街镇
1分/3项
指导学生获奖
(2.5分)
选修
省级以上
1分/1人次
≤0.5


市级
1分/3人次
区级
1分/5人次
科研课题(20分)
选修
负责人
市级及以上1分/课题
≤1
相关文件证明

区级0.5分/课题
校级1分/3课题
参与者
省级1分/课题
≤1
相关文件证明
市级1分/课题
区级1分/5课题
普通话
(3分)
必修
培训与测试
在原有等级基础上提高
3
证书原件

必修
教学用语
一次不使用扣0.5分
-1≤a≤0
学校记载

计算机
必修
教学应用
周期内一次也未用者扣0.5分
-0.5≤a≤0
暑期集训
(5分)
必修

1分/年
≤1

版块二:南京市第九中学“学习型备课组建设”实施方案
原作者:南京市第九中学(东大附中)日期:2006年9月
一、指导思想1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简单到规范,从规范到精细,从精细到精致的发展历程,为此需要确立“文化立校、提升品位、讲求高效、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在精致化教学管理中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不断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自我完善与发展的三赢之目标。教师是此目标实现的核心力量,教师的集体智慧、教师的成长尤为重要。备课组是学校最小的、最前线的,也是最具高质高效的教学主力。
2要通过以创建“学习型备课组”为核心来创建“学习型学校”,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南,以适应21世纪教育中学教育教学要求为标准,以学校为培养主体,创造学习的文化氛围和条件,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元,全面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师德修养、业务能力,使每位教师成为能独立承担教育、教学工作的骨干,具有可持续学习能力和终身发展理念的创新型人才。
二、组织领导

1
、成立以校长、书记、副校长为领导,各处室负责人、各年级部主任、教研组长参加的“学习型备课组”创建活动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创建活动的开展。
   
2
、校长室、教务处、教科室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创建活动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探索和创新备课组建设的新经验和新办法,努力为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培训指导和政策导向。
   
3
、教务处、教科室牵头,加强指导、督促、检查评比和总结反馈。
三、主要内容

“学习型备课组”的创建需备课组全体教师精诚合作。备课组内的每一位教师都要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实验、考试(测验)、教学研究等方面符合《南京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手册》提出的具体要求,备课组长认真履行职责,组织备课组活动,发挥出备课组成员的积极性、创造力,较好地将集体智慧应用于年级教育教学以及教育科研活动。


(一)教学工作。

1
.计划管理,有计划、有实施、有小结。

2
.课程管理,有内容、有成效。按计划组织本学科本年级选修课开设、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及各类学生的分层辅导。

3
.备课管理,有规范。学科课程规定的教学内容都要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落实;每次备课定备课时间,定备课地点,定主讲人;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检测;首次第一次备课时布置每位教师回去准备,第二次每位教师说同一备课内容,确定一个主备教师,第三次备课由主备教师提供整合好的备课资料,每位教师进一步修订备课,第四次备课主备提供修订稿共享,给人根据所任班级实际情况及本人教学风格补充、修改、调整,进行复备。

4
.教学管理,认真落实“四边双过关”课堂教学,坚持学科教学中的管理和德育渗透,管教管导;重视听取学生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5
.作业管理,抓好量和质。控制好本年级学生的作业量,教师批阅学生作业情况进行互查。选好或编写好教学辅助资料。随时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及时研究改进措施。

6
.考试管理,合理设计本年级的考试次数,组织教师做好随堂形成性测试、单元测试、期中、期末复习和考试工作,督促做好命题、阅卷、质量分析工作。

(二)教研工作。
    1.课题管理,每人有课题,每人每年有论文,备课组长要对备课组内教师课题研究进行管理。

2
.教学研究课,每个备课组每个学期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不少于一节。

3
. 教研活动管理,每周组织或参加教研组、市区备课、教研活动并做好记录;负责组织学生的各级学科竞赛。

4
.组织备课组成员,开展教学资料的开发,分工、配合教研组进行学科教学资源建设。

(三)其他工作

1
.青年教师培养,有专人指导;有培养计划;指导教师就教学体验和经验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督促帮助青年教师按学校规定的标准完成有关工作。

2
.听课,组织组内教师相互听课,及时交换意见,开展评议,提出改进措施。备课组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4节,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统一考试期间除外)。

3
.检查考核,协助学校对本备课组教师进行检查和考核。
四、实施步骤

每学期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计划阶段。为开学初两周内完成,主要是这对本备课组特点、教学任务等提出教学、科研、教师培养和备课活动教研活动安排等计划。

2
第二阶段:积累整合阶段。上半学期基本完成,主要是针对教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实际、教学科研反馈来及时反思、及时调整备课组工作策略、工作重点,做好教学中期检查和中期评价。

3
第三阶段:巩固提高阶段。后半学期完成,督促教师对照本组计划和努力方向,积极创造条件,在创建“学习型备课组”氛围中得到促进提高,实现价值,快速成长。
五、考核与评价

由教务处、教科室牵头,以校长、书记、副校长为领导,各处室负责人、各年级部主任、教研组长参加的“学习型备课组”创建活动的领导小组从备课组的教师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实验、考试(测验)、教学研究等方面和备课组的各项组织管理工作上进行评价。
附件:学习型备课组考核细则
项目
内容权重
考核标准
自评得分
测评得分






A
教学管理工作
50
A1
计划管理8%
1.有计划、有教学进度安排。(2分)
2.计划内容得到实施且效果好。(4分)
3.学期有工作小结。(2分)




A2
课程管理10%
4.协助教务处组织落实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选修课、讲座、学科竞赛、兴趣小组活动等。(6分)
5.配合教务处安排教师代课。(4分)
其中:一项不落实,(-2分)落实不到位。(-1分)




A3
备课管理12%
6.按学校备课要求组织备课活动,每次备课有主备人和记录。(6分)
7.每位教师有自己的复备后教案。(3分)
8.每位教师都能因材施教,管教管导。(3分)
其中:备课活动少一次,(-2分)备课记录少一次,(-1分)一人次无教案,(-1分)一人次差课(-1分)




A4
作业管理10%
9.选择好或编写好教辅资料。(3分)
10.控制好作业的量和质。(3分)
11.作业批发及时、认真。(4分)
其中:资料控制不好。(-2分)作业控制不好。(-2分)作业批发不及时。(-2分)



A5
考试管理10%
12.接受命题工作并保证试卷质量。(4分)
13.按学校要求认真组织阅卷。(4分)
14.做好考试质量分析和考后教学反思。(2分)








B教研管理工作40分
B1
课题管理10%
15.每人都有课题。(4分)
16.每人都有研究成果(论文、报告)。(4分)
17.备课组长对课题研究和进展进行管理。(2分)
其中:一人没课题,(-2分)一人没论文。(-2分)




B2
教学研究课10%
18.每学期开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不少于一节。(10分)




B3
教研活动管理20%
19.每周组织或参加教研组、市区备课、教研活动并做好记录。(6分)
20.有分工,配合教研组进行学科教学资源库建设。(6分)
21.负责组织学生的各级教学竞赛。(3分)
22.对口接待来校进行教研活动或交流的有关人员。(5分)
其中:少一次组会,(-2分)不组织参加竞赛一次,(-1分)不负责有关工作一次。(-2分)




C其他管理工作10

C1
青年教师管理5%
23.有专人指导。(1分)
24.有培养计划。(1分)
25.青年教师按学校规定的标准完成有关工作。(3分)




C2
听课2%
26.备课组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4节,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统一考试期间除外)
其中:一人次不达标。(-1分)




C3
考核3%
27.协助学校对本备课组教师进行考核。
其中:一次不到位。(-1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4:4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型备课组建设的工作方案与评比办法(教研组室建设讲座20

主讲人: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主任)时间:2011年4月24日

编者按:“教研组室建设讲座”是“教学管理讲座”的续篇,分六为个系列:一教研组建设、二备课组建设、三教导处建设、四教科室建设、五教研室建设,六教科所建设,每个系列分为若干个专题

阅读提示:本人于2007年10月在“教学管理讲座系列二”中对“备课组工作”已编发了六个专题(现已删除),现在作为其续篇的“教研组室建设讲座系列二”中对“备课组建设”将编发多个专题。本文《学习型备课组建设的工作方案与评比办法(教研组室建设讲座系列二专题20)》,分为三个版块:一是南京市人民中学创建学习型备课组(教研组)工作方案;二是玄武区中小学学习型备课(学科)组建设与评比方案;三是南京市第十七中学学习型备课组评比办法。各版块源于网络等选稿后编辑或改写而成,致谢各位原作者和诸位读者。
版块一:南京市人民中学创建学习型备课组(教研组)工作方案
原作者:南京市人民中学教务处
日期:
20069
一、创建学习型备课组(教研组)工作小组
㈠总负责人:李世金(校长) 许 宏(教学副校长) 徐 斌(校长助理)
㈡组 长:陈荣华(教务处主任) 王海峰(教务处副主任) 赵 萍(教务处副主任)
㈢组 员:
1、教研组长:眭建平 毛韵华林 芬 孙宇红 夏爱林 金 政 徐其锐李苏华 朱文阵
张 莹 赵宁华 倪 霞 郭 辉
2、备课组长:钱冬宁






王小燕


符为志于红平
王海鹏








张玉华陈小文
王胜相


应长兵


孙九林
张方彦郑

扈小芳


许成彬
柴丽玫
王玉兰
熊万英王



翁希凝
吕顺扬


吴援援


㈣职
责:
1、对创建学习型备课组工作进行定期培训指导。
2、负责落实学校创建学习型备课组工作计划。
3、对学习型备课组内容进行检查评比。
二、创建学习型备课组(教研组)工作计划
㈠动员发动阶段。
1、2006年8月30日教务处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宣讲《南京市中小学学习型备课(学科)组评价表的说明》,并下发《南京市中小学学习型备课(学科)组评价表》。
2、各教研组根据教务处的要求,结合《南京市中小学学习型备课(学科)组评价表》,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本组教师学习,讨论初步的创建计划。
㈡布置落实阶段。
2006年9月13日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布置创建学习型备课(教研)组的内容。
1、树立共同愿景。
(1)各备课组(教研组)根据本组的实际,制定本组的奋斗目标,教研组以创建校、区、市先进教研组为目标,备课组可以创建校、区、市先进备课组为目标。
(2)各备课组(教研组)成员制定个人的发展规划。每个教师都应根据自身条件(学历、教龄、工作业绩)制定个人的发展规划。
①5年(含5年)以下的教师规划:校优秀青年教师。
②35岁(含35岁)以下的教师规划:市、区优秀青年教师。
③35岁以上的教师规划:市、区学科教学带头人,市、区骨干教师。
④老教师(女50岁、男55岁以上)教师:校内教学督导、帮带青年教师。
(书面形式上交规划,完成时间:2006年10月)
2、敢于超越自我。
(1)评教评学(完成时间:期中和期末)
(2)每学年召开一节校级的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教学学科个案。(按教研组计划落实)
(3)教学质量在同年级或全区较突出。(完成时间:期末)
(4)开发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完成时间:期末)
3、形成学习氛围。
(1)集体教研和备课要定时、定点、定内容、定主讲人,详细记录,备课活动中研讨重点、难点,找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方法,讨论作业如何分层布置,使教学、作业效果最优化。(定期查记录本、教务处参与活动)
(2)学习教学理论、学习新课标、研讨教材、教法。
(3)互相听课,及时评课,提出教学建议,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中层不少于20节。(完成时间:期末)
4、生成反思能力。
(1)每节课都要写教学后记,提倡用色笔对教学设计进行批注,学期过程中定期和不定期检查。
(2)每个教师每学期写一篇教学心得或教学论文。
(3)每个教师每学年读一本教学理论书籍,写一篇读后感。
(4)全组共同承担研究课题,参照区申报的省级课题《新课程理念下的四边课堂教学研究》,确立研究子课题《教学目标指向性和达成度教学研究》,每学年每人完成一篇优案设计和一篇研究论文。
5、建立管理制度。
(1)每个组制定本组的教学和学习制度
(2)每个组制定本组的自主管理制度
㈢总结评比阶段。
1、教务处汇总各备课组材料。
2、按照市《南京市中小学学习型备课(学科)组评价表》,组织创建学习型备课组(教研组)工作小组成员进行评比。
3、评选出校先进学习型备课组(教研组),颁发荣誉证书。
版块二:玄武区中小学学习型备课(学科)组建设与评比方案
原作者: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
日期:2007年3月15日
为了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有效地开展校本研修,充分发挥备课组(学科组)在促进教师发展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作用,按照“玄武区中小学学习型备课(学科)组评比标准”,我区于06一07学年开始,在全区开展学习型备课(学科)组的建设与评比活动。

一、参与对象

全区中小学所有备课组。人数少于3人的备课组,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参评。人数少于3人的教研组,以综合组为单位参评。

二、创建过程

1、宣传动员(06年9月)。中小学各校在06年9月组织全校各备课(学科)组学习“玄武区中小学学习型备课(学科)组评价表”及说明,领会活动的宗旨,激发所有教师参与活动的热情。

2、制定计划(06年9月)。

⑴各组根据评比标准,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各组的创建计划。每位组员制定个人奋斗目标。

⑵各组完善组内管理制度,确保组内各项工作能有序开展。⑶学校安排各组在全校做一次交流,互相启发,互相促进。

3、努力践行(06年9月-07年5月)。

研修。

①每位教师每年能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读一本教学理论书籍,并写有读书笔记。每位教师能通过教后记、教学日记、教学叙事等形式自觉进行教学反思。结合教学实践撰写教学论文、教学叙事等,每学期至少一篇。

②全组有共同研究的课题并正常开展研究、每个教师能承担相应的研究内容。研究过程有记录,有阶段成果。

③全组定期组织教师围绕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校本研修,研修主题明确,形式多样,能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措施,研修活动有记录。

④积极参加省、市、区教研活动,每位教师的出勤率在90%以上。

备课。

①制定详细的备课计划,每次备课有专题,活动内容充实、有效,有利于全体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备教材、教法的基础上能备学情、学法,在备教师讲解的基础上能备学生的练习,在备教学课件的制作的基础上,能研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性。

②课时教案完整,在集体备课形成的共享教案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有作业分层的要求,有教后记。


上课。


①每位教师能研究课堂,教学效果好,在评教活动中得到学生的认可。组内有相互听课、共同研讨的氛围。

②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在组内开设一节研讨课,每位教师听组内其他教师的课不少于五节。听课、评课均有记录。

作业。

①每位教师能按“玄武区作业常规要求”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并给予及时、准确的反馈和矫正,无不批、少批、漏批、错批等现象。记录作业的种类、批改次数。

②教师对练习册等认真研究,能选择合适的练习。教师能自编高质量的习题充实学生练习和测试。

资源。共建共享优质的学科资源,包括文本的、数字化的资源,并有一定数量的积累,并逐步形成系列。

组风。有良好的师德形象,团结进取,善于学习,勇于实践。

三、评比办法

学校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组长为分管教学的校长。工作小组要制定学校创建与评比方案,在各组创建过程中,工作小组应给予积极地指导和支持,并组织多种形式的展示、交流活动,提高各组创建水平。

1自评(07年3月-5月)。

⑴各组认真总结、整理创建的过程资料,并按评价表要求客观地给出自评分。

⑵各组开设一节校内展示课、开展一次公开的研修活动。

2校评(07年6月)。

⑴学校将各组创建的成果向全校展示,每位教师观摩学习其他组的申报材料。

⑵学校组织一次研讨会,由组长汇报交流本组创建学习型团队的成果、反思和特色工作。学校在自评、交流、材料审核的基础上,评出校级“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组”,给予表彰和奖励。

⑶07年6月20日前,各校按总备课组数的十分之一推荐区级先进候选组(总数不足十个组的推荐一个),报送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培处,同时报送推荐材料。

3区评(07年7月)。

区教师进修学校成立评审组,依据评比条件进行初评,结果上报区教育局审定。07年教师节表彰玄武区首届“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组”。

玄武区学习型组织建设先进组报送材料

1、玄武区学习型组织建设先进组申报表。

2、备课(学科)组的愿景规划、目标。

3、学校、教师、学生评价材料。

4、备课(学科)组活动记录(研修记录、备课记录等)。

5、研究课题、教学反思、论文、读书笔记、听课评课笔记等。

6、自主管理制度。

附件一:玄武区中小学学习型备课(学科)组申报表






组 别



自评总分



区评总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自评得分及说明
区评审组评分

(一)

树立共同愿景


1、全组教师有共同的愿景(5分)





2、能将共同愿景自觉转化为每个教师的个人奋斗目标(5分)





(二)

敢于超越自我




3、全组教师围绕共同愿景,有不断“自我超越”的愿望、动力和行动(10分)





4、能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教学手段新,教学效率高,不断超越自我(30分)







(三)

形成学习氛围

5、形成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协调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10分)





6、集体备课、听课、学习、研讨落实,质量高,效果好,每个教师都得到充分发展(10分





(四)

生成反思能力

7.学习贯穿于教育教学整个过程,成为每位教师的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5分)





8、全组教师养成了反思教学习惯,经常通过教学叙事、教学日记等形式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5分)





9、全组教师善于在学习、反思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生成学习、反思、研究的能力(10分)





(五)

建立管理制度

10、边教学边学习,教学与学习紧密结合,建立人文化的自主管理制度(10分)





学校意见







签字

区评审组
意见









签字

区教育局
审批意见

























附件二:《玄武区中小学学习型学科(备课)组评价表》的说明
1全组教师有共同的愿景。一看有无全组教师共同的愿景规划;二看愿景规划是否科学,符合本组的实际情况:三看愿景规划的内容是否明确、具体。

2能将共同愿景自觉转化为每个教师的个人奋斗目标。一看每个教师有无根据全组的共同愿景制定的个人奋斗目标;二看每个教师制定的个人奋斗目标是否符合全组的共同愿景的要求;三看每个教师制定的个人奋斗目标是否符合本人的实际情况。

3全组教师围绕共同愿景,有不断“自我超越”的愿望、动力和行动。一看是否围绕全组的共同愿景和个人的奋斗目标制定计划;二看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全组教师有无围绕共同愿景,自觉行动,不断超越自我。

4能成为终身学习的实践者,教学手段新,教学效率高,不断超越自我。一看教学手段是否革新;二看教学质量是否位于同类学校第一;三看教学质量是否不断提升、不断进步。

5形成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协调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一看会议记录和备课、听课笔记,全组教师是否协调合作;二看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是否集体备课、听课、学习、研讨落实,形成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

6集体备课、听课、学习、研讨落实,质量高,效果好,每个教师都得到充分发展。一看集体备课、听课、学习、研讨是否规范、正常;二看集体备课、听课、学习、研讨是否能促进每个教师的发展。

7学习贯穿于教育教学整个过程,成为每位教师的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一看每位教师能否把学习贯穿于教育教学整个过程;二看每个教师每年能否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读一本教学理论书籍。

8全组教师养成了反思教学习惯,经常通过教学叙事、教学日记等形式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一看每个教师每节课能否写教后记;二看每个教师能否每学期结合教学实际写一篇以上教学反思文章。

9全组教师善于在学习、反思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生成学习、反思、研究的能力。一看全组是否有共同研究的课题并正常开展研究;二看每个教师能否承担相应的研究内容并正常开展研究;三看每个教师每年能否写一篇研究论文。

10边教学边学习,教学与学习紧密结合,建立人文化的自主管理制度。

一看有无自主管理制度;二看管理制度能否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三看管理制度是否落实。

版块三:南京市第十七中学学习型备课组评比办法
原作者:南京市第十七中学 校长室 教务处
日期:2008年9月1日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迫切需要加强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尽快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究研制度。作为最基层的教研单位——学校备课组,是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的实验基地,是每一位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搞好备课组建设是切实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最根本的保证。为促进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的规范和创新,特制定学习型备课组评比办法。
一、学习型备课组每学年评比一次。
评比时间为每年六月份。
二、评比条件
1.教研队伍:全组教师师德形象好,教研风气浓,协作意识和团体凝聚力强;备课组帮扶结对工作开展正常,年轻教师成长快;备课组长工作务实、创新,在本组内威信高。
2.档案与常规:教研工作目标明确,内容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形式富有特色;备课活动记录及时,档案齐全,有阶段性备课研究工作总结或分析材料。认真贯彻执行《南京市中小学教学规程》、《教学六认真》、《十七中课堂教学基本规范》,并能结合本校本学科教学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常规。常规检查成绩位学校其它学科前列,中考、学科竞赛成绩突出。
3.校本教研:重视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方面加强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和集体研讨,开展以教师为主体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校本培训;另一方面善于反思总结和提炼,组内教师每人每学期撰写课后反思、教学案例或科研论文不少于一篇。
4.承担任务:认真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和培训,无缺席或迟到早退现象;组内教师能在各级教研、培训中承担任务,发挥积极作用;每学期教师能积极要求上各级各类公开课,并有教师承担过校或校级以上的公开课或在区市级以上教研、培训中进行讲座、经验介绍等任务;按时高质量完成上级教研部门布置的其它各项工作。
5.教学水平:教学成绩显著,调研考试、升学考试成绩突出。组内教师教学成绩平衡度高。踏实开展兴趣小组或研究性学习活动,重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区级以上的竞赛中有同学获奖。
6.课程改革: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认真学习,以课改的理念和经验为指导,探求新课程下的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及模式;善于总结和提炼课程改革的经验,并有至少一篇文章在市级以上交流或发表。
三、评比程序
1、各备课组对照评比条件进行自评,符合评审条件的备课组可以申报学习型备课组;
2、各备课组按照评比细则中的各条认真准备材料,附本组人员名单和材料目录,按规定日期上报材料。
3、由教务处组织相关人员参照《评比细则》进行评选。教务处将评选结果报校评审领导小组决定。在本校公示一周。
4、学习型备课组数量每年评选3个。杜绝“轮流坐庄”。
四、评价办法。
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参见《评选细则》)
1.教学成绩
2.常规教学检查情况
3.备课组活动情况
4.学生活动情况
5.教学交流及获奖情况
注:本组教师发生严重教学事故,不得评为学习型备课组。
五、奖励与成果发布
1.每年评出学习型备课组3个,并对学习型备课组进行奖励,按每人100元奖励给备课组。
2.获评的备课组将整理成果,其经验将在校内和校园网站上推广。
附件一:学习型备课组评比细则
序号
项 目
分值
评分标准
1
个人、备课组、教学计划和总结
10
由教务处、教学监控小组评分,占7分;评选时再视计划实行情况评分,占3分; 迟交酌情扣1-2分。
2
备课组活动情况
10
1、教务处、教学监控小组等部门抽查。
2、视备课组活动记录。
3
教学成绩
20
学年期末统考科目区同类学校平均分名次最高者为满分,依次减1分。(非统考科目,以学科特色,最好者为满分,依次减1 )
4
听课节数
10
教师听课节数以听、评课要求为准,全部达标得10分,不足视具体情况,有一位不足酌情扣1-5分
5
教学交流及获奖 (课件、教学设计、实录等,
不确定
团体获奖及交流在区级及以上的加5分,个人获奖参见计分办法二。
6
教学资源建设
5
视教学资源总量、质量。
7
校内外各种公开课、示范课
10
市级公开课每节10分,区级6分,校级3分
8
学生校外活动
不确定
参加比赛,团体区级及以上一等奖加5分,个人获奖参见计分办法一。
9
学生校内活动
5
校级每项加2分;最高为5分。
10
教学常规检查
10
各项任务按时完成,保质保量,各项活动桉期开展,满员,记录全,满分为10分,否则酌情扣分。

附件二:教学交流及获奖计分办法
1、学生竞赛获奖




优秀
国家
10
7
5
2
省级
7
5
3
1
市级
5
4
2
1
区级
3
2
1

校级
2
1
0.5

注:学生作文发表按同等次一等奖计,不计指导教师奖

2、教师论文发表或获奖(含基本功比赛、课件比赛等)




优秀
国家
10
7
5
2
省级
7
5
3
1
市级
5
4
2
1
区级
3
2
1

校级
2
1
0.5

注:论文发表按同等级一等奖计

说明:1、以上学生、教师获奖只计算本年度的。
2、教师个人论文发表或获奖应得分值=(本组内教师个人同级论文篇数×奖级分数+…)/本组教师人数。
3、学生竞赛获奖应得分数=(各级获奖人数×奖级分数+…)/本组教师人数。
发表于 2020-8-12 16: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8-12 16: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3-29 15:43 , Processed in 0.30088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