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陈材信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华师杂忆 胡君靖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1-11-27 11:52:48 | 只看该作者
          华  师  杂  忆(续)
                                   胡君靖
            
                    之三  “早春天气”(1)
                  

                     读书长怀五六年,

                     春风送暖百花妍。


                     自修室内无虚席,


                     座谈会上吐真言。


                     李杜苏辛勤攻读,


                     宾补主谓苦钻研。


                     何期颲颲摧秀木,


                     惆怅难留四月天。


    (1)借用费孝通先生语


                 
                            之四   “反右”
                    
                                 由来学者总天真,

                      岂识权谋阳与阴。(1)


                      韦氏一门遭厄运,(2)


                      潜庐万字伴冤魂。(3)


                      卓识不羁即为右,


                      才华出众受人嗔。(4)


                      回眸彼日堪相问:

                     
                     “扩大”焉能服庶民?

    注(1)阴谋可怕,阳谋亦然。


      (2)“韦戴黄集团”是当时华师最大“右派集团”。


      (3)钱基博号潜庐,因“万言书”获罪,不久即去世。


      (4)被划为右派·中右的师生,包括我们同届的同学中这类挨批者,无不都是有思想·有见识·有才能的优秀之士,决非庸碌之辈。

                              
                                     11年11月作  
12#
发表于 2011-11-27 11:54: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3#
发表于 2011-11-29 12:55:45 | 只看该作者
华 师 杂 忆(续)
                                  胡君靖
            
                      之三  “早春天气”(1)
                  
                    读书长怀五六年,


                    春风送暖百花妍。


                    自修室内无虚席,


                    座谈会上吐真言。


                    李杜苏辛勤攻读,


                    宾补主谓苦钻研。


                    何期颲颲摧秀木,


                    惆怅难留四月天。


    (1)借用费孝通先生语


                 
                            之四   “反右”
                    
                               由来学者总天真,

                     岂识权谋阳与阴。(1)


                     韦氏一门遭厄运,(2)


                     潜庐万字伴冤魂。(3)


                     卓识不羁即为右,


                     才华出众受人嗔。(4)


                     回眸彼日堪相问:

            
                    “扩大”焉能服庶民?

    注(1)阴谋可怕,阳谋亦然。


      (2)“韦戴黄集团”是当时华师最大“右派集团”。


      (3)钱基博号潜庐,因“万言书”获罪,不久即去世。


      (4)被划为右派·中右的师生,包括我们同届的同学中这类挨批者,无不都是有思想·有见识·有才能的优秀之士,决非庸碌之辈。

                               11年11月作  
14#
发表于 2011-11-29 14:52:40 | 只看该作者
大器晚成和厚积薄发
作者:邢福义;来源:《光明日报》 20110704 15

(一)大器晚成

       “大器晚成”见于《老子》。《汉语大词典》解释道:“大器晚成,谓贵重物器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常比喻大才之人成就往往较晚。《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声。汉王充《论衡·状留》:大器晚成,宝货难售。不崇一朝辄成贾者,菜果之物也。’……(第二卷1394该词典同时列举了大器晚成的本义和比喻义。

       就本义而言,历来多位学者和各种辞书的解释尽管字句有所不同,但意思跟上面的说法没有区别。《汉语大词典》还引用《论衡》中的句子,凸显大器晚成,宝货难售的并列使用,应是特意借以证明历来解释之无误。但是,《老子》第四十一章中以起头并且排比在一起的小句共4个: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意是:度量特大的方形,反而没有棱角;度量特大的器皿,总是很晚才能成就;度量特大的声音,反而难以听清;度量特大的物象,反而难以看到。由此看来,在句法构造上,4个小句中,只有位居第二的大器晚成具有顺承关系,不能加上反而;前头和后头的3个小句却都具有逆接关系,它们都可以加上反而。这不能不引发一个问题:大器晚成的本义,有没有别的解释?根据王光汉《“大器晚成”初义辨》(《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一文的考证,可以互通,可以相通,大器晚成的初义应是大器免盛(邢按:大意为特大的器皿反而不盛东西)。是否如此,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求证。然而,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见解。当然,正如王光汉教授所说:“大器晚成一语的字面义比较好解,……语言是约定俗成的,语言中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的东西很多。大器晚成已成成语,今人按世俗常用义去使用自无可厚非。”

      “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都没有比喻义,成了历史用语;“大器晚成”的“大器”,却产生比喻义,由鼎、钟之类转指杰出或突出的人才,使得这一用语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因而数千年来常被使用而不辍。在这一点上,必须注意:人有大成,跟器物的造成不是一回事。人的成才,虽然并不绝对受到年龄的制约,但有一定的正常茂密期。只有过了正常茂密期而取得突出成就的人,才被认为是“大器晚成”的人。学者也好,运动员也好,都是如此,这两类人只是因为职业的不同而正常茂密期的具体时段有所不同罢了。

      观察可知,具有比喻义的“大器晚成”,由于形容的是已过“茂密”期的人,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用法,起着这样那样的作用。有的时候用来表示对特定人士的赞扬或敬佩。比如:“淨修禅师赞曰:伏驮密多,大器晚成。”(《祖堂集》)有的时候用来安慰对方或者用来表示自我安慰。比如:“二位先生高才久屈,将来定是大器晚成的。”(《儒林外史》第49回)有的时候用来描述客观事实。比如:“刘易斯是少年得志,约翰逊是大器晚成。”(《人民日报》1988927有的时候用来对事物的发展进行理智分析。比如:“大器晚成是中国画的一条规律,因为中国画是阅历、修养、功力的积累,涵养不到,格调、境界也就不到,这不是靠巧智可以捷达的。”(《人民日报》1996815
   
      (二)厚积薄发
   
      “厚积薄发”是由“厚积而薄发”紧缩而成的成语。“厚积而薄发”见于苏轼《送张琥》:“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见《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这是苏轼送给同科考中的同事张琥的一篇杂说。

      “厚积薄发”反映了我国学界历来崇尚的朴学精神,强调做学问要有厚实的功底,在厚厚地累积的基础上薄薄地挥发,以保证著述的谨严可靠,无可挑剔。这是一种优良学风。因此,这一成语常常用来劝导别人。例如:“要珍惜时间,注意积累,厚积薄发。”(《人民日报》199634“劝君莫染轻浮气,厚积薄发效先哲。”(《人民日报》2002117更常常用来赞扬那些可为楷模的人。例如:“厚积薄发是他为文之道,耐得寂寞是他为人之道。”(《人民日报》1988524)“几十年的书海远航,培养了他深厚的史学基础和文学修养,一俟把笔为文,即可做到厚积薄发,从心所欲,而决无艰窘之态。”(《人民日报》19931217

      跟“厚积薄发”相反的是“薄积厚发”。目前,学风浮躁,某些导向性措施容易把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引向急功近利。于是,写出来的文章往往“长平快”。文章长,质量平,写得快!这是“薄积厚发”的结果,对学科发展极为不利。这一点,已经引起了众多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和尖锐批评。举两个例子:“现在某些学术文章往往不是深入浅出、厚积薄发,而是浅入深出、薄积厚发——本来研究很浅,但写出的文章似乎很深,若仔细推敲,却又言之无物,此即是这种虚华与浅薄的表现。”(《人民日报》19991127“不少人做学问不是厚积薄发,而是发,甚至积也发,剪刀加浆糊,连篇累牍,好像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实则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嘴尖皮厚腹中空。”(《人民日报》2002117
   
      (三)大器晚成厚积薄发的语用指向
   
      从上面的例析可以知道:作为成语,大器晚成的语用重点指向成才的某个时段,厚积薄发的语用重点指向成才的某种学风。

      凡是大器晚成的评说,都用于已过成才茂密期的人物。这种语用偏向性,决定了这一成语所表示的不是普遍适用的成才原理,因而不能成为教育学生、造就人才的定律。在大学中,对于青年学生,特别是20岁上下的本科学生,不应强调“大器晚成”。不然,会束缚他们聪明才智的及时闪光。至于上面提到的“大器晚成是中国画的一条规律”,这只是一种规律性的讨论,意在告诫青年人不要急于求成,而不是提倡压制青年人才华的喷发而无所作为地等待。

      至于厚积薄发,则适用于强调传统优良学风的发扬。这种语用偏向性,也决定了这一成语不属于普遍适用的成才原理。比方说,从治学方法和成才过程看,厚积薄发容易被理解为:先要厚积,然后才能薄发。其实,如果过于执着于的先后关系,不肯或不敢轻易动笔,结果会越拖年龄越大,越出不了成果。就过程而论,治学中应该以积促发,以发带积,二者互动,形成良性循环。常言: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有多少热就发多少光在实践过程中成长。会做学问的人,总是边积边发、边发边积,再边积边发、边发边积,如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终于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有人还著文指出:“当今信息时代在反映现实的层面上与生活大体同步而厚积薄发获得新闻效果,已不可能。”(《人民日报》199544这个命题,更涉及了信息时代和厚积薄发的关系。可见,跟大器晚成一样,厚积薄发也不宜在对青年学生的培养中作为一条教育原则来提倡。

      国学宝库中,储存有许许多多名言,世世代代起着教育后来人的作用。但是,有的名言说的是普遍性道理,比如“有所不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管何时何地,做人做事,都可以成为准则;有的名言却具有特定的语用适应性,比如“大器晚成”和“厚积薄发”,如果在教育年轻学子时被强调成为准则,便失之于保守。这一点,应该有所思辨。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15#
发表于 2011-11-30 03:31: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6#
发表于 2011-12-16 17:01:56 | 只看该作者
华    师    杂    忆                         
                         之五  编教材                        
                            胡 君 靖              
              
                             好  笑  当  年  编  教  材 ,
                  无  知  后  学  尽  奇  才 。
                  东  拼  西  凑  难  合  意 ,
                  左  支  右  绌  勉  交  差 。
                  佩  帏  樧  充  留  愧  悔 ,
                  炊  砂  作  饭  亦  堪  哀 。
                  荒  唐 “跃  进”  多  蠢  事 ,
                  蕙  苑  凭  添  几  苦  莱 。
                                               
                                                                                                   2011年12月中旬作
本主题由 教师之友网 于 9 秒前 加入精华
1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7 11:25:41 | 只看该作者

补注

本帖最后由 陈材信 于 2011-12-17 11:28 编辑

    胡君靖补注:1、《离骚》有“樧又欲充乎佩帏”之句,原意是指小人钻营欲取代贤良,我只取其以次充好、以劣充优之意。
    2、“炊砂作饭”是说用错材质,白费力气,正好形容当年之编教材。

                    
                                                
18#
发表于 2011-12-23 00:05:39 | 只看该作者
     华   师   杂   忆                                 之六 开课
                                 胡君靖   
        毕业前约半年,余受命为教育系55级开设《儿童文学》课程。彼时余少不更事,竟然踌躇满志,无所顾忌。然以一在读学生在大四独立开课,今日思之实过于草率。且余于儿童文学全仗自学,何以为师?乃以“倡俳”(演滑稽戏) 自嘲。此事或可视作日后正式走上讲坛与文坛之预演欤?                        
                                自学未成才,
                    开课类倡俳。
                    犊牛何惧虎,
                    企骥不甘骀。(注1)
                    教学相资借,(注2)
                    帱约赖吾侪。(注3)
                    当时同操缦,(注4)
                    共勉上琴台。
     

        注(1)骀,劣马,喻庸才。
        (2)王肯堂《交友》:“教即学,学即教,互相资矣。”
        (3)何心隐《师说》:“道非师不帱,学非师不约。”帱,覆盖,此处指广为传播。约,简明。指学问简约明朗。
        (4)《礼记•学记》:“不学操缦,不能按弦。”操缦,调弦;按弦,熟练地弹琴。当时余与受业者于儿童文学均尚在起步阶段。
                                      
                                       2011年12月中旬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4 11:22 , Processed in 0.17983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