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多可论” 颜亮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2-14 16:3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陈材信 于 2011-12-14 16:33 编辑

                语 文 “多 可 论”
                                 颜亮亨

     “语文”,是怎么样的一本课程呢?几十年前,一位比我小几岁的同行戏称为“多可论”,我是深以为然的。
     他说的是:语文是可有可无可上可不上可轻可重可深可浅,似乎谁都可以上却又谁都不易上好的课程。比之另两门“主课”英语、数学,恐怕真是如此。
     孩子得了感冒之类的小病。妈妈说,早饭后带你去附近的医院看看吧。爸爸一看课表:不行,头两节是英、数;第三、四节才是语文。上完两节再请假吧。因大病误了半个月,返校后挤出时间补英数,却不必花时间补语文。
     一到高二,家长往往出高价请家庭教师为孩子补习,星期天或寒暑假塞得满满的。但一般是补英、数、理、化。很少花钱请语文老师的。我算是小有名气的,有几次,高考前一个月亲戚请我为孩子讲作文。我讲得口干舌燥,他(她)听得津津有味。然而结果并不见佳,没有什么立竿见影之效。
     语文老师病了。校长对历史地理老师说,您代他上半个月吧,反正还是几篇白话文。略有犹豫后,也就勉为其难了。那就上吧,“教参”上“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内容分析”都有,照着去教就是了。要是数学、英语老师病了呢,那就没几个人敢接了(除非少见的“多面手”),非得硬压在别的数英老师身上不可。
     同是师大中文系同年毕业的,自然也有优劣之别,有的还十分悬殊。但似乎谁都能教。教肤浅些,按教参也不会有大错;要教得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呢,却是十难有二三了。但是,评起职称来,多半也是同时晋升一级、高级,不大能拉开差距。
     同一篇课文,对初中、高中、大学的学生教,都可以。例如一篇《桃花源记》或《曹刿论战》,对程度低的学生只要求能领会其大意与基本内容;对程度高的学生则可以深挖出很丰富的内涵来。这又是“多可”:可深可浅。
     这“多可论”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就学校领导来说,您要知道“可轻可重”其实是表象,实际上语文决不是“可轻”的。学生长大后无论从事任何工作,天天离不开作为母语的“语文”,莫说是公务员和律师,就连商品推销的口才,商务谈判的舌辩,也跟语文根底有关。您非得重视抓这门教学,重视培养与罗致优秀的语文名牌教师不可。
     就家长与学生来说,你们都得认识到语文的特性:它是更不可能速成的。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形成,更是一个漫长的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自己要从小养成爱书迷书广泛阅读手不释卷的习惯,要朗读要背诵要反刍玩味并在脑子里扎根,还要学会观察各种各样的人,留心社会上各色各件的事,去读“社会”与“自然”这两本大书。家长则应当不断引导他们鼓励他们,为之创造阅读观察的环境,最好是家长们本身就是书迷,感染之,熏陶之。日久自然生效。一蹴而就的奇迹是不可能出现的。你出高价请来名牌语文老师搞突击,多半也不顶用。
     至于语文教师,则更应该在思维深度、知识广度、语文功底、生活积累,教学艺术、表达能力等诸多方面不断下工夫,直到教得出类拔萃与众不同,以证明“语文”这门课程,并不是人人都“可”教的。
     非名师无以出高徒,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19 21:55 , Processed in 0.12857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