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南教师文苑》电子快递版/2012年元旦-创刊号★★★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1-12-31 20:15:30 | 只看该作者
2011,最是橙黄橘绿时

说起来,我的2011平淡无奇,虽较之于2010,仍然教书育人、著书立说如旧,也取得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小成绩(我做事比较低调,总把成绩缩至最小最小,缺点放至最大最大),但同我们的国家一样,也遇到了一些似有似无的“坎”,碰见了一些若隐若现的“拐”,于是心情郁闷起来。
这一年,世界不知怎的,一下子乱象迭生,可以说是最“伤不起”的一年:3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58日,故宫博物院发生窃案,连续上演“三重门”;723日,温州发生动车追尾事故;830日,李阳在家中对其美籍妻子李金实施家暴;105日,两艘中国船只在泰国境内遭泰士兵劫持;1013日,小悦悦(本名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1116日,甘肃正宁县幼儿园校车交通事故,共造成20人遇难,18人重伤,26人轻伤。此外,还有数不清的诸如“李天一打人事件”“绿领巾事件”“郭美美炫富事件”“卢美美红十字会事件”“苏紫紫裸体事件”“苍井空登陆事件”等等,令人目不暇接。更何况,过高的房价说“降”未见“降”,逼“拐”还不“拐”,真让人实在无所适从,郁闷至极啊。
新闻记者笑了,因为可资炒作的负面材料层出不穷,不用爆炒就可以赢得众多眼球;当老师的可笑不出来,因为身上还流着“道德的血液”。于是笔者“拍案而起”,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宗旨,相续写了《上海高考阅卷负责人的提醒,你“伤不起”》《“回到原点”的高考作文题你伤不起——2011年高考作文命题指瑕》《高考作文:批判与建设》等评论文章,可谓一吐胸中块垒,众朋友也击节称好,笔者趁势将这些文章投往报社,可不知怎的,报社就是不发,让人好生郁闷啦。
这一年,笔者因工作需要,接手了一个高一普通班(见博文《我的开学第一课》及《我的教学遇到了尴尬》),本来信心满满,准备大干一番,“开展分层教学、分类教学的改革”,可是说起容易做起来难,万万没有想到,普通班学生的功底之差,真是“不可说也”,有的还真是拿着“擀面杖吹火——一窃不通”,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花了很多时间,换了许多角度去讲,他们还是没有反应,所谓“互动”,真的是“盲动”——该动的时候不动,不该动的乱动,更何况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学,或者不知道学,他们的书是新的,他们的作业是抄的(以昨天批作文为例,发现有六个学生上过黄山,五个学生去过乌镇,还有一个学生游过青海湖,我对此深表怀疑,便问那个所谓去过青海湖的学生途经了哪些地方,他见露馅了只好承认是抄的),他们的反应力是慢的(昨天让学生据“面对滚滚湘江,毛泽东心潮澎湃,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质疑”之句仿写两个句子,笔者运用典型举例、梳理规律、纠错归类等等方法讲解,可相当多的学生仿写的句子不能令人满意)。虽然他们也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但总的来说,他们让你哭笑不得,无可奈何。你说,带这样的学生,郁闷不郁闷?爽不爽?曾有专家说:“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对此,我深深怀疑了。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教艺还不够精湛,教法还不够多样,也是咱目前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令人郁闷的事当然不止这些,有些是工作上的,有些是生活上的,有些是研究上的,这些就不多说了。
年终“盘点”,说的都是“郁闷”的事,不败兴吗?不是!其实,咱心胸豁达,苏轼是咱的榜样。苏轼在《冬景》中说:“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秋末冬初的时候,荷花枯了,菊花也谢了,但是仍然有著不畏风霜的傲然枝干。一年里最美好的景色,你要记得的,不是繁花盛开的春天,而是橙子将黄、橘子犹绿的季节。苏轼安慰他的朋友:人到了壮年,虽然青春年华不再,但是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仍然可以大有作为。我在这里也借苏轼的话告诉自己:虽然目前遇到了一些似有似无的“坎”,碰见了一些若隐若现的“拐”,但“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32#
发表于 2012-1-1 21:54:39 | 只看该作者
图片:44_1104_67b09ce13942371.jpg
33#
发表于 2012-1-2 09:56:33 | 只看该作者
春天的《雨点》润禾苗
http://xnjyw.5d6d.com/thread-42397-1-1.html
                         ------孝昌县小河镇中心小学校刊《雨点》创刊号读札

                                                              =《教师之友网》 管季超



      2011年12月29日,季超访学问道于古镇小河中心小学,李登高校长赠我校刊《雨点》创刊号。
      细读留札:

      ----《雨点》刊名,殊为不俗!!语文[作文]学习是慢功,春雨点点,慢慢滋润,助禾苗生长,此意境甚好。

      -----本期所选学生优作凡36篇,虽秩拙亦可喜。季超留意到本期专设有《梦幻童年》一栏,收科幻类文6篇。29日访学孝昌,重点亦在就如何激活学生想象力,将创造教育有机融合于习作教学中。小河镇小同道已留心于此,季超有相见恨晚之感。

       季超以为,在各科之中,科学课/语文课/美术课尤应给力于创造教育。科学课培养儿童科学探究意识,美术课激发形象思维创意,语文[作文]则整合诸学科之营养,帮助儿童完成创意写作。


       《生活拾贝》专栏收生活叙事类文字18篇,《思想浪花》专栏收生活感悟类文字亦18篇,《校园短笛》专栏则收短篇童诗四首。栏目划分合理,各类习作各得其位,挺好的!!!

          ------美编老师肯定颇费了一番心思,本期校刊整体观之,眉目清爽,视觉效果不错!但下期仍可有改进空间,如封面设计稍散稍乱,聚散之间,可再推敲;封二/封三发照片27幅,在裁切时外轮廓的变化有四五种,虽见匠心,但变化过多,恐不易协调。

         
---------纸质印行,印数必不很多,读者面亦有限,如果登高校长认同《教师之友网》公益服务的理念,不介意[小站]之[小],不妨请责编老师实名登陆小站,[集
束式]上传于《教师之友网》[帅作文-特展区]专栏,让孝南区及全国各地同行观摩学习。四首童诗,也不妨在保留童趣的前题下,再作润饰,请按前次季超所赠全国小语会会报《语文报》地址,径寄我友梁朱杏责编处。若有刊发,相信更会鼓励孩子们爱作文之热情。

                                                                                                                                                              2012。1。2。晨。临屏击键


本主题由 教师之友网 于 45 秒前 置顶
34#
发表于 2012-1-2 14:09:06 | 只看该作者
建立教师科研写作的大局观 ■柳夕浪  
  该书更多地从研究主体、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的角度来考查写作的形式和方法问题,充分考虑了教师的研究特点及专业成长与写作的关系,在比较广阔的背景中认识写作的意义、方法与技巧,从而建立了一种关于教师科研写作的大局观。  
  翻阅许多夺人眼球的新书,读到的往往是令人失望的老生常谈。张肇丰老师的新作《从实践到文本——中小学教师科研写作方法导论》有所不同,它将我们引入了教师的科研写作这样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重要地带。
  在听、做、说、写等几个学校教育科研活动主要环节中,写不是做的副产品,而是重要的研究方式,“写作是反思的重要载体”,“写作探明了研究的边界”,“写作也是为了交流和评价”。写作是帮助我们“将随意的做法和散乱的思绪条理化、系统化”的研究方式,也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在这样一个十分个性化的地带,张老师结合多年来的科研实践和编辑心得,对有关科研写作的经验作了系统化、理论化的提炼,与我们大家分享。这本富有原创性的著作,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写作在科研中的意义,认识了写作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于教师个性化写作的反思与共鸣。
  目前,谈论科研方法的书已经不少,一些教育科研方法的论著不过是直接从心理学、社会学中照搬若干方法来,并在这些方法前面添上教育而已。与这些不同,《从实践到文本》力图从教师立场出发,考虑因研究主体不同带来的写作内容与方法的变化。书中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写作范文的界定,突破了一般写作指导限于论文体裁的局限,有意识地列入叙事性的案例写作以及教育笔记、网络写作、创意设计等实践性研究的多种写作形式。该书在内容构架上尽可能地考虑了理论对实践的包容性,就中小学教师科研写作的理论背景、文体类型、写作要素、语言风格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的归纳与分析,力求使该书的理论概括能够包容教师的科研写作实际,回应和解释教师在科研写作中面临的种种困惑。同时,还精选了不少中小学教师的写作实例。教师的现身说法不仅增加了该书的可读性,更重要的是从操作角度解读了方法应用的具体过程及实际效果。
  显然,“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科研成果的表达绝不仅仅是个写作技巧问题,它是由研究内容决定的。该书在比较广阔的背景中认识写作的意义、技巧,从而建立了一种关于教师科研写作的大局观。这是一种在科研写作实践中不断锤炼思想、拓宽视野、明晰思路、体验过程,进而提升教师的写作能力、科研素养和人生境界的大局观。
  《从实践到文本——中小学教师科研写作方法导论》,张肇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
35#
发表于 2012-1-2 14:28:12 | 只看该作者
让教师过上文学的生活■顾雪林

    电视剧《金婚》有一个情节让我颇为感慨,剧中的女主角文丽是一位小学教师,年轻时酷爱阅读俄罗斯文学名著。但结婚十几年以后,这位文学青年当年阅读的文学名著却静静地躺在床底下,文丽老师为工作和生活奔忙着,忙得连掸掸那些落在文学名著上厚厚尘土的时间也没有。这,也许是现在许多老师真实生活的写照。

    但,我理解文丽老师,我理解许许多多和文丽一样的因为忙而把文学书籍束之高阁的老师。我年轻时也是文学青年,曾以通读过托尔斯泰的所有译作和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全部译作而自豪。我也当过几年老师,因为忙,也曾经让当年喜欢阅读的文学名著灰尘满面。忙有时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托词,但不应当成为永久的托词。

    其实,人再忙也会挤出时间吃饭,文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之一,我们为什么就挤不出时间去享用呢!于是,一些老师因时代的剧烈变迁而焦躁,因家庭事务的琐碎和工作的繁忙而身心倦怠,因聘任、职称和教学评语的不称心而常常郁闷。当然,这些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没有时间阅读文学。但阅读文学经典作品,常常能让人眼界开阔、豁然开朗,让人的精神状态更上层楼。高尔基在谈到阅读文学经典时曾说过:“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小小的阶梯,我向这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走到更好的理想境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上来了。”

    我相信,绝大多数教师是曾经和文学经典有过亲密接触的,不管你是教什么的,在你的教育生涯中,应当有你的文学生活。一部文学经典,是常读常新的。

    文学名著,一生只读一遍是不够的,需要读者通过自己的长期阅读体验来完成。莎士比亚说过“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部《红楼梦》,少年时读,常感叹书中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老年时读,却能读出故事中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阅读,常常和每个读者的生活阅历有关系,但人不可能有了全部的生活阅历以后,再去阅读名著。今天读不懂的东西,多少年后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后,会重新有所感悟。

    人们常说,读诗可以陶冶情操,读史可以锤炼智慧,读经可以磨炼品质,读文可以激扬志气。一个不愿意庸庸碌碌度过一生的教师,要把阅读文学作品当成须臾不可离开的饮食那样重要。教师们,爱书吧,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提升自己的精神气质,当一个有志气、善思考、感情丰富和有品位的人民教师。
36#
发表于 2012-1-2 14:49:46 |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12-1-2 19:05:56 |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12-1-2 19:18:18 |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12-1-3 10:31:55 | 只看该作者
写作何以成为语文老师的短板?




2011年10月21日   来源:青海日报
  相信多数人都会和我一样,认为写作应该是一个语文教师的强项,至少应当是一项必备的基本功———因为你有教人写作的责任,总不该老是当光说不练的“嘴把式”吧?然而现实却是“骨感”的,反正在我身边,我见到的能写作的语文老师真是少之又少,而能够写出像模像样的东西的老师就更是凤毛麟角了。即便是一些声震遐迩的“名师”,也基本都是“述而不作”的。记得我办公室一位同事的大学同学申报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竟然请我的那位同事当“枪手”,我那同事羞于推辞,只得将自己已经发表过的两篇文章改头换面,署上那位同学的大名重新投稿。就这两篇文章,竟然帮助那位先生冲“特”成功。我不惊讶于今天特级教师评选中的幕后交易和挤得出的水分———这些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我惊讶的是一位早已着手准备申报特级的语文老师,写两篇论文居然还要别人来捉刀!这样的教师最终能够披上“特级”的马甲,套一句鲁迅先生的话来说真是“教我一天比一天地看不起人”。
  回想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不少的乡村教师(并不仅仅限于国文教师)都是能教能写,教师作家两不误,甚至相得益彰的。像叶圣陶、朱自清、丰子恺、夏丏尊……教学出类拔萃,小说散文也是独树一帜,在国内乃至国际文坛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大学里就更不用说了,像鲁迅、梁实秋、沈从文、林语堂……其文学上的声誉甚至盖过了教育上的成就。即便像胡适、陈独秀、李大钊这样的学者、政治家,其文章也很是了得,诗文在当时绝对是冠盖华夏的。将近一个世纪过去,这一现象未见光大。莫说中学,就是大学里亦教亦作的教授又有几何?中学生作家如韩寒、郭敬明之类倒是出了一批,偏偏他们又都是“反教育”(至少与当今教育体制相抵触)的另类,说他们是当今中学教育的成果,说的人自己恐怕都不会相信。跟教师群体谈文学,已有些“夏虫不可以语冰”的意思了。
  叶圣陶、丰子恺、夏丏尊、沈从文甚至鲁迅这些人,大都没有太高的学历、太耀眼的职称,可一个个学养深厚,述而又作,在文学界是知名作家,在教育界也称得上泰斗级的人物。像出过长篇小说《倪焕之》的叶圣陶老先生毕其一生都辛勤耕耘在语文教学研究领域,他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和丰子恺编撰的《开明国语课本》至今仍被公认为中国最好的国语启蒙教材。再看今天的语文教师,一个个拥有大学本科甚至硕士、博士学历,头戴着高级教师甚至教授级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的桂冠,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除了亮出他们所教学生的考分、他们学生中考上重点学校的人员名册、他们获得的省市区县的奖励证书之外还能拿出什么?连一篇论文都要花钱购买、请人捉刀,你还指望他们能给人们留下多少精神层面的东西?
  语文教师兼擅写作,至少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功底深厚,二是有自己的思想,三是有一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而这三点恰恰是今天的语文教师所不需要或不具备的。一是功底深厚不如“经验丰富”。就比如写作教学,一些功底好的教师常常会亲自下水,与学生共尝写作的甘苦,而更多的人则领着学生在各种“公式”、“模板”中穿行,背背材料、记记套路、练练“拼装”,考试一样不比你差。二是有思想不如有机巧(并非“技巧”)。在一些学校,什么也别想,只听领导的话,只认标准答案,你就是公认的“好教师”。三是想找到大块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对今天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已完全是一种奢望。早读晚读看班、双休日补课耗去了老师们太多的时间,寒暑假多少人又在为办班创收辛劳,有点零碎的时间还不稍事休息喘口气?
  还有至为重要的一点是———今天的老师读书少,语文老师读得最多的大概就是教材、教参、教辅资料了。可这称得上“书”吗?而不读书又何谈写作?不用说文学创作了,就是与自己职业、前途攸关的教育教学论文也写不出,以致促成了收费刊物、捉刀职业的“疯”行。语文教师如此,其他科目的老师我就不敢妄加猜测了。



40#
发表于 2012-1-4 10:05:56 | 只看该作者
http://xnjyw.5d6d.com/thread-21110-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1110-1-1.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21110-1-1.html

==在2008年3月10日我创办公益服务网站《教师之友网》之前,还在三年多时间里编印赠发过100期《小语教师之友》八开小报。
     前四届[教师现场写作比赛]的优秀作品均发在这份赠报上。
     网友注册登陆即可网上阅报。
     第五届全程实录帖存本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0 12:26 , Processed in 0.63463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