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叙事范本]-《进城走了十八年》 作者:十年砍柴

[复制链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15:52:55 | 只看该作者
第27节:生产大队的政治格局(1)

生产大队的政治格局

家门口是生产队的晒谷坪,晒谷坪折了一个90度的弯,像木匠的尺子。我家大门正对晒谷坪,晒谷坪旁边是生产队的仓库,一栋两层楼的砖瓦房。

  在晒谷坪和我家之间,有一道五尺宽的过度地带,按着乡间的习惯,那是属于我家的“经济专属区”。

  哥哥在上面栽了三株桃树、一株李子树,还有一棵香椿一棵泡桐。香椿长得慢而泡桐长得快,同时栽种,当我离家上大学时,泡桐的直径差不多是香椿的四五倍了,得一个成年人合抱。还有一株苦楝树,生长在泡桐树几尺外的地方,无人栽种,是一只鸟栖在泡桐树上,把嘴里的苦楝树种子撒到地上长成的。泡桐质材疏松,无甚用处,只是树叶阔大,能遮阳引风,白色的泡桐花发出一种浓浓的、似乎有点中药味的馨香。

  我家房子建好刚两年,生产队便把晒谷坪用高高的围墙圈了起来,名曰保护集体财产,而据我妈说,人家是看不惯我家门前开阔,一定要把我家的堂屋门挡住。高高的围墙挡住了我家三分之二的房子,唯有东端那间房,对着青石板路,还能望见对面的青山和溪流。

  凡是有人群的地方,便有政治。大队所辖的七个生产队,约有800来人,大队支部几乎是个“家族内阁”。一、二队多姓张,三、四队姓孙的占多数,五、六、七队多姓李,大队干部基本上在这几大姓中搞平衡。

  大队书记是个有意思的特例,他也姓李,但是外地人,入赘给我们家族的一个姑奶奶做丈夫,相貌堂堂,长着一脸浓密的络腮胡。他的三 70 个舅子,有两个在外面当国家干部或中学老师,家道殷实。他颇知书,回到家里几乎手不释卷,晚上点着油灯看到很晚,姑奶奶说他:一大把年纪了还这样看书,难道你要去考秀才?他看的多是《三侠五义》、《说唐》、《薛仁贵征西》之类的演义,读完了喜欢给小孩子讲。他家在五队,和我一个家族,住得不远,我常常在夏夜跑到他家,做他忠实的听众。在我眼里,他不是个很威风的干部,而是个有学问的长辈。他办事还算公道,因此在大队的社员中很有威望,在我的记忆中,多年来他一直是大队书记。我们大队那个小学校人才辈出,大队的孩子普遍爱读书,我认为和他这样一个有儒雅之气的大队书记是分不开的。

24#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15:51:53 | 只看该作者
第25节:四只鹅和一头牛(2)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此话一点不假。这些鹅一天天长大,开始不服管教了,我便用放鹅的竹竿敲打它们,比如它们趁我不注意偷吃刚插下的禾苗,用钳子一样的嘴,刷刷地把一兜兜禾苗拦腰掐断、吞食,比镰刀割得还要整齐。四只鹅中带头大哥挨打最多。时间一长,它们不乐意了,终于有一天向我发起了偷袭。

  一日,我赶着它们往家走,带头大哥又不安分了,我伸出长长的竹竿,打了几下它的背。几只鹅像有默契似的,全部驻步不前,集体转过身来,对视着我。就在我还没有回过神来时,带头大哥扑上来了,其他三只鹅跟着它冲锋,一下子就把我扑倒在地。五岁的我不到1米高,不超过20公斤,在它们的围攻下,毫无还手之力。四只鹅用那长着锯齿的大嘴,夹我的脸,我的胳膊,我的大腿,而我打着赤脚,只穿着一条短裤,一件小背心,大部分肉体暴露在火力之下,我下意识地捂住下部,小鸡鸡可不能让它们夹了。——很小的时候,大人就教导男孩子,要保护好小鸡鸡,因为这是做种的。

  从那以后,尽管我已经善待它们了,可这些翻身农奴们,尝到了甜头,就像大队干部动不动就把地主、富农等“四类分子”揪出来批斗一番一样,它们吃饱了后,动不动就玩袭击我的游戏。去放鹅,成了我的噩梦,常常浑身青一块、紫一块回家。妈妈骂我没出息,连几只鹅都奈何不得。爸爸说:鹅公多鹅婆太少,分不过来,鹅公闲着没事,就会生事。

  谢天谢地,等母鹅生了一堆鹅蛋,孵出一窝鹅仔后,那三只公鹅被宰掉了。鹅特别强悍,四只鹅在家门口,碰到生人就会高声地呵斥,比看家狗还管用。因此宰鹅比宰鸡宰鸭难多了,两个成年人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杀掉一只鹅,如果手脚不利落,被割了脖子的鹅还能在地上飞奔,如此大不吉利。宰鹅时很残忍,尽管它们袭击过我,我看着它们被宰却并没有复仇的快感,而是很伤心,觉得有种伴我许久的宝贝丢了似的。爸爸宰鹅前,照例要说一声:“莫怪我心狠,谁叫你生出来就是人口中的一坨肉呢?来世投胎做人。” 公鹅被宰,孤独的母鹅,因为有了一群小鹅仔,变得温顺起来,每天无微不至地照顾它的儿女们,似乎已经忘却了与它青梅竹马一同长大的三只公鹅。

  等我家第二代鹅群成长时,放鹅杆便交给了我的弟弟。有一项更重 70 要的生产任务等着我,妈妈从队上领养了一头水牛。

  生产队集体出工,年底按工分分粮食。每家可以留几分自留地做菜畦,自留地和公家的田土非常好辨认,庄稼长得很好的,那块地十有八九是自留地。队里的耕牛,承包给各家各户看管,年底一起计算工分。看牛的当然是不能下田干农活的小孩或老人。


23#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15:51:20 | 只看该作者
第24节:四只鹅和一头牛(1)

  四只鹅和一头牛

我爱惹事的恶名,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又在外公那个生产队传遍了。没有了外婆,光靠脾气暴躁的外公和几位豆蔻年华的姨妈,很难管教我这个混世魔王。于是,我又被送回老家了。


  我妈用一举两得之招术,拴住了我。我一直认为我妈很具有管理天分,可惜生长在穷乡僻壤,无可施展,这种天分只能用来管教儿女了。她说一个快五岁的男伢,该干点活了,这样他就没时间惹是生非了。

  爸爸从公社某个大队,买了四只小鹅让我看管。这四只鹅是别人挑剩的,比例严重失调,三公一雌,这种不平衡让我吃尽了苦头。人,总是有自尊的,在那时我的心中,妈妈把四只鹅交给我,就好比游击队长把一封鸡毛信交给海娃,觉得这任务光荣而又艰巨,一定要好好完成,证明自己不仅仅只会犯浑。

  毛茸茸的小鹅仔,看不出和小鸭子的区别。但妈妈告诉我,鹅喜欢干净,它们不像鸭子那样喜欢去水田里吃小鱼小虾,而是喜欢到山坡上吃青草。

  每天大清早,我用一根竹竿把它们赶到茅屋山上,山坡上长着各种青草,有的还开着白色的、黄色的小碎花,看鹅仔们快乐地吃草,我在旁边扯野胡葱。野胡葱长得细细的,地里的块茎比家种的葱小得多,但格外香。我每天要扯好几大把,拌着豆豉,炒干萝卜条吃,那味道至今让我回味不已。

  鹅仔一天天长大了,三只纯白鹅是公的,剩下的那只麻鹅是母的,看它们头上的鹅冠就能分别出来,公鹅头上的肉冠又大又红。后来我看王羲之的故事,这位大书法家特别喜欢白鹅,有人说是因为鹅的姿态很 70 美,对他的书法很有启发;也有人说,因为鹅有一种贵族气质,和东晋时代士大夫的气质吻合。我觉得后一种说法是正解。

  鸭子爱嬉闹,一群鸭一起跳到水里,乱糟糟地叫个不停,老家形容一个人叽叽喳喳说不停,就说他是鸭婆娘变的。它们喜欢吃脏东西,喜欢水,所以才可能“春江水暖鸭先知”。鸭舍也潮乎乎的,腥臭味很大,而鹅舍要干燥通风。鹅走路,有一种高贵的气质,不紧不慢地迈着方步,挺着细长的脖子,显得颇为矜持,一群鹅在一起,绝对前后有序,由一只公鹅带队,如古罗马将士的方阵,即使只有四只,它们也不会乱了阵法,不会像一群鸭子那样毫无秩序地往前涌。喂鸭子和鸡,将谷粒和水混在一起就可以了,喂鹅不行,要一只盆盛清水,一只盆盛谷粒,鹅也不像鸭子那样急火火地扎在盆里面抢食,而是慢悠悠地吃几口食物,再换到另一只盆喝水。我爸说这鹅倒像男人们坐在桌上吃饭,举杯喝一口酒,再放下杯子夹菜。

  鹅的贵族气质,大约来自他们祖先大雁的遗传,大雁高高地飞在天上,从北方到南方,长时间地跋涉,而鸭的祖先野鸭,只能栖息在芦苇荡里。放鹅的初秋,天气初肃,躺在草坪上看不到夏天那样绚丽的火烧云,往往能看到一群群大雁从头顶飞过。据说大雁通人语,它们还识字。我们看到大雁飞过,就对着天上喊:“雁鹅雁鹅,给我排个一字。”“雁鹅雁鹅,给我排个人字。”有时雁群还真遂了你的愿,变成“一”字阵或“人”字阵。那四只鹅,吃饱了青草,也会抬起头,看天上它们同宗的兄弟们振羽高飞。不知道它们是否有思想,是否在怀想被驯化前自由的状态。鹅们肯定还残留着飞翔的梦想,这一点不假。四只鹅中那只带头大哥,就有返祖的现象,惹急了它,它会助跑两步,翅膀一张,扑愣愣飞了起来,但没法跟大雁比,顶多一鼓气飞到另一个山头,这样也惹得我很累,要爬到山头上把它逮回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15:50:50 | 只看该作者
第23节:外公家的百草园(5)

  除了外公,他家还有一个让我害怕的成员,一头性格暴烈的水牛。在小姨妈的面前它老老实实,却专拣瘦小的我欺负。跟着小姨妈去放牛,小姨妈忙着打猪草,让我照看一下吃草的水牛,这牛只要看不见我小姨妈,便会走近我,用犄角把我挑进水田里。

  长大后我才明白外公古板、严厉得不近人情,是和他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有关。我外婆病逝时,才四十多岁,留下七个子女,除了我母亲外,其他的舅舅姨妈还未成家,最小的姨妈还嗷嗷待哺。一个大男人要抚养这么多孩子,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当时村里有人断言他家得讨米,也有人劝他将最小的孩子送给别人抚养。

  但外公很要强,自尊性极强,他不但要把孩子们养大成人,而且和别人比,不能生活得更差。除了一个姨妈因外婆早逝辍学外,其他的姨妈都念完了高中或初中,大舅早早去当兵,后来提干留在外省,三舅高中毕业后当了小学教师。姨妈们出去的穿着,比那些父母双全的农家孩子更为整洁。

  像我外公那样的农民,是很难主动用语言表达自己情感的,但我想他对我外婆的感情应当是很深很深。这种情感表达的最高形式就是尽责任,在妻子死后尽一个做父亲的责任,这是对早逝妻子最深最博大的爱。

  为了这份责任,外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他付出的是全部的精力和时间。他节俭和勤奋得有些不可思议,用别人的话来形容,他一泡尿都不会浪费在外面。对他来说,每一粒粮食和每一寸时光都是那样珍贵。除了参加生产队正常出工挣工分外,他没有闲暇时间。早晨出工前,他会利用黎明那段时间去山野积肥,挑着畚箕,将路上一摊摊牛屎撮进去,带回家堆积起来。收工后他不是去河里捞鱼虾晒干,就是去挖一种草本植物做酒曲。——外公做的酒曲远近闻名,农家用稻米或苞谷酿酒,决定酒的品质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酒曲的质量。大多数农户会自家酿酒,但懂得做酒曲的很少,酒曲做得好的则更少。除了做酒曲卖钱,他还自家酿酒做豆腐卖钱,维持着这个少了女主人的家,在村子里过着有尊严的日子。我那时候去外公家,小小的年纪就能感受到,外公家竟然比父亲当国家干部的我家要殷实,从吃饭就能看出,他能时不时地从坛子里拿出晒干腌好的小鱼小虾炒菜,他做出的酸大蒜和豆角、萝卜是我此生吃过最好的酸菜,他还能不时地喝一杯米烧酒。

  等我长大后才明白,一位壮年丧偶的农夫,在一个人的时间和私有土地被人民公社最大限度挤占的时代,能够过得殷实和有尊严,是多么的不容易,他要付出比一般农民多得多的体力和智力。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15:50:22 | 只看该作者
第22节:外公家的百草园(4)

  因为石坝拦截了上游的水,石坝以下河床裸露出来,形成了一个个沙洲,古书上应该叫“汀”吧?上面长着青草和一些不知名的花儿。我和外公村里的同龄小伙伴在沙洲上放牛,扯那些附着在地表的鱼腥草,洗干净给牛晚上作“夜宵”吃,前几年去贵州、四川,才知道这喂牛的野生植物成了摆在餐桌上的一道名菜,叫“折耳根”。

  春节去外公家拜年时,走完石墩来到此岸,哥哥便开始放炮仗,先是单个的大炮仗,主要起报信的作用,在家的舅舅和未出嫁的姨妈便走来接我们,只有到了门前,才点燃一挂长长的鞭炮,按规矩这挂鞭炮必须最后扔到堂屋里,我想这隐含着不仅仅是给外公家活着的长辈拜年,也是给外公家列祖列宗拜年。

  有时春汛来得早,水流淹没了石墩,幼小的我们不敢过河。母亲站在河对岸大声地喊,对岸村落只要有人听见,就会涉水过来背我们过河。因为外公所在的村落是典型的聚族而居,全村都姓王,和外公没出五服。小时候我就感觉到到了外公村子里,有那么多“客公”、舅舅和姨妈。外公亲兄弟五人,还有几个堂兄弟。除三外公年轻时被国军抓了壮丁,去了台湾不知所终外,其他的外公都有若干个儿子,他们的儿子又有若干个孙子。

  王家在当地是个大家族,沿石马江两岸有好些以王姓为主的村落。外公曾说过他们家的郡号是“太原”,王姓主要是“太原王”和“琅琊王”两支,“太原王”是个很古老的家族,三千年前周成王桐叶封弟,将弟弟唐叔虞封在太原,王姓和唐姓因此发源于太原,至今晋祠还算是王家的祖祠,有一年去太原我还特意去了晋祠,算是拜谒外祖家的发源地。外公不识字,当然不知道这些,他一生没去过北方,不明白太原究竟在何处。但“太原”作为一个家族符号世代相传,让一个湖南农民记住了终生。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华文化中祖先崇拜力量之大。

  我害怕外公并非因为他责骂我,外公很少对我动怒,但那不苟言笑、不怒自威的神色更让人觉得难以亲近。看到孙辈们做错事,他顶多是咳嗽两声,可那两声咳嗽却有穿云裂石之力,让我不由得打了个寒战。

  在记忆中,外公对我最严厉的惩罚有两次,大概在我四岁的时候,那段时间,我被妈妈送到外公家待了小半年。

  一次我跑到一户人家的屋后,看到一窝刚孵出的小鸡,我想小鸭子刚出来就能下水游泳,小鸡能不能呢?便把几只小鸡扔到水里,当然试验的结果是几只可怜的小鸡全部淹死,外公为我的闯祸道歉和赔偿,他当时真的怒了,用几根稻草抽打了我两下。还有一次,我和一个比我大半岁的远房表姐一起去偷生产队地里的花生。偷一两株倒无所谓,偏偏小孩心思,总觉得下一株花生的果实肯定是最大的,便如猴子掰包谷,一株株拔起,毁了大半块地。被发现后结果自然也是罚外公家的工分。外公没办法只好把我锁在家里,把所有的门都拴上。可农村房屋的木栓在里面可以打开,只是我的个子极矮,够不着门闩。前两天老老实实待在家里,有一次饿了,从锅里挖出冷饭,捏成一团正往嘴里塞,外公休工回来了,吓得我钻进桌子底下把饭团咽进肚里。后来外公给母亲说,他早看到我偷冷饭吃了,故意装着不知道。被囚禁几天的我不甘心这样下去,外公太低估一个四岁小孩的智力,有一天我终于想出一招,拿一根扁担,往上靠着门闩,一点点给敲开了,又如鸟入丛林鱼进大海。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15:49:47 | 只看该作者
第21节:外公家的百草园(3)

  农村判断一个人家是否殷实,主人是否能干,多半看房屋的数量和质量。外公中年丧妻后,养大了七个儿女,且盖了两幢房屋,正屋都是一色的杉木主梁和楼枕(当地建筑用木,杉木最好,因为自身重量轻且笔直,抗压能力强,其次才是松木),且全部铺好了楼板。

  房屋建在一个类似太师椅的凹地里,照风水理论,这样的宅地防风聚财。背后是长满松、杉、栎、樟等各种树木以及毛竹的丘陵。紧靠外公房屋的山坡,依据当地民间的自然法,是属于住宅的附属部分,归主人所有,和美国人楼房附带的花园一样。即使在“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时期,这一规则依然得到了尊重。外公栽种了一圈半圆形的荆棘,将属于自己的这块“领地”围了起来,我爷爷老屋后也有这样一块地,但相比而言小得多。这种用来划分私人区域和公共区域的篱笆,当地叫 “gan ji”,很长时间我都不知道是哪两个字,上了大学后,我想应当是“间棘”,“间”在我们那里念成“gan”,也是古音。“间棘”就是用来间离、区别地域权属的隔离带。在美国看一家主人是否勤快,就看他房前花园的草坪修整得如何,而在湘中农村,看一个主人是否勤快,就看他屋后“间棘”里面栽种的树木状况。

  尽管我不乐意住在外公家,但既然来了,则千方百计要寻找出一点快乐。

  外公屋后面用“间棘”圈起来的园子,便是我童年的百草园。园子里长着茂密的树木,主要是李子树、板栗树,还有毛竹。树的根部,生长着蕨类和冬茅草。春天到来,一株株李子树绽放着白色的花儿,引来了蜜蜂和蝴蝶飞舞。不久花瓣落尽结出青涩的果实,于是我眼巴巴地盼望着夏天快来,果实早点成熟。李子的品种似乎有两种,一种是好看不好吃的猪血李,果实朱红;另一种熟透后呈黄色,味道好极了。板栗树树干粗壮,枝叶壮硕,板栗外面包着长满刺的外壳,收获板栗时,得戴着一顶大斗笠,用竹竿狠狠地敲打树枝,像刺猬一样的板栗雨点般地坠下,偶尔飘落到手上,扎得皮肤很痛。园子西半部全部长着毛竹,毛竹的生命力极强,竹鞭在地里潜行,在春天只要有机会,竹笋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不屈不挠地冒出来,它们不受人为“隔离带”的束缚,在“间棘”外面长出来,那就属于公家支配的财产了。学会写字后,我最执著的工作,便是用铅笔刀在毛竹竿上,刻下自己的名字或者课本上的几句话,等竹子长高长粗,刻下的小字被拉扯的很大,再经过一段岁月,字迹就变得模糊不清,进而只留下一道道疤痕。

  屋前300米左右,是奔腾东去的石马江,它是资江数不清的支流中的一条,发源于雪峰山余脉的千谷坳,一路穿过狭窄的谷底,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下拐了个急弯,到了外公家的门前,已变得平缓。上世纪60年代大修小水电站时,门前正对的河流被一道石坝截成两段,利用水流的落差发电、碾米,石坝上砌着一个个相隔尺许的石墩,水从石墩间往下流,形成一道200米宽的瀑布,来往的行人踩着石墩子过河。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15:49:17 | 只看该作者
第20节:外公家的百草园(2)

  然而我外婆在我出生前几年就病逝了,外婆把那份给外孙的爱和关照带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我的奶奶去世得更早,因此,我从没有体会到奶奶和姥姥对孙辈的疼爱,而爷爷和外公,恰好又是湖南乡下很典型的老头:格外严厉、古板、脾气火爆,外公较爷爷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我的童年,内心总感觉到寒冷而不快乐,在外公面前更是这样。

  可是我越不愿意去外公家,我母亲好像偏偏和我作对,频繁地把我送到外公家。

  小时候我很奇怪对外公的称谓。别的孩子叫“外公”而我外公那个家族叫“ka公”,我一直不明白“ka”这个字怎样写,上大学时念《音韵学》,了解到古代音韵历史中变迁的一些知识,明白了“ka公”应当是“客公”。

  “客”者乃是“外”的意思,和父亲的父亲这个自家的爷爷比较,姥爷当然是“客”。在我们那个地方,一些住在偏僻山区的人,还讲一种经常被我们嘲笑的“土话”,把“客”念成“ka”,把“江”念成“冈”。这是典型的中古音,在今天的粤语和客家话里还保留着。唐宋时代黄河流域的人便是讲这样话的,因为战乱庶民南下,语言带过来了。但交通发达的平原、河谷地区不断和外部交流,语言开始从众,居民讲起了大多数人所说的“官话”,但地名和称谓是最稳定的,因此保留着古音。今天在北方大部分地区也是这样。比如“查”和“阿”只有作为姓氏或特殊的名称时才念成古音“zha”和“e”。这就是说外公家族的祖上是从北方迁徙过来的,来到湘中这块地方生息,语言虽经过数百年的杂糅,受到了“西南官话”的极大影响,但有一些特殊的名词还残留着过去的痕迹。另一个佐证是,外公家前面那条河叫“石马江”,当地的叫法是“吓马冈”或“习马冈”,可平时说话,把“江水”念成“江水”而不是“冈水”。“石头”的“石”念成“吓”,这是很土的其实是很古老的发音,念成“习”更进了一步,但那时候发音还没有“zh,ch,sh”这类声母,把“吃饭”念成“奇饭”,“智力”念成“吉力”。特别有意思的是,我们家附近方圆几十里内,这三种发音同时存在,由此可以推断出,邵阳市的西北部广大山区,应当是各种语音交汇杂糅的地区。——可惜我不搞语音学研究,不然可以去挖掘很多活材料。

  我们家所在的村庄处在一个山坡上,土地贫瘠而容易干旱,环绕的几座山丘都是岩石嶙峋、植被稀疏的喀斯特地貌。而外公家所在,却是一块不可多得的膏腴之地,且风景绝佳。外公家的房屋是坐东朝西的四个垛子两进的土砖瓦房(四个垛子即四个墙垛之间,有三大间房子,除中间通透的堂屋外,两边的大间隔成四个小间。房屋顶的结构是“伞”字型,最高最中间的一根主梁,是在位于堂屋最上方,是当地人住宅中最神圣的地方。房子空间的中端,隔两尺宽便横亘着一根杉木或松木,家庭殷实的便在上面铺有一寸厚的木板,上面便成了阁楼。从房间一出门到柱子之间,还有一米宽左右敞开式的走廊,当地名“阶级”。湘中地区大多数建筑是这样,我看过一本有关长江流域民居的书,说这类建筑叫“干栏式”,是北方移民将中原的庭院式建筑,和南方山区少数民族吊脚楼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创建的建筑样式)。外公正屋的西端,是一间偏屋(靠着正屋的侧壁搭建的矮房子,屋顶非“人”字型构架,而是自然向一方倾斜,很多用草而非瓦片盖顶,多用来圈养猪牛羊等牲畜)。东端原来也是偏屋,几个舅舅长大后,拆了偏屋,盖了几大间与正屋相对独立的横屋。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15:48:47 | 只看该作者
第19节:外公家的百草园(1)

  外公家的百草园

孤独和受排挤,容易让人变得偏执、凶悍甚至暴戾。四岁多以后,我就显露出睚眦必报的性格,对哥哥、姐姐和弟弟是这样,对外人更是如此。

  不知道什么时候,好像一夜间,我就在生产队的同龄儿童中,成就了小霸王的威名,不是因为我体格健壮,而是我下得了狠手,无论和弟弟打架,还是和外面的小孩打架,我好像从来不考虑后果,抄起家伙就上,摆出一副拼命的样子。有一个春日,田野里的油菜花怒放,我和一帮小孩子们在田边玩得好好的,不知为什么和一位堂哥的儿子,和我同年的族侄争吵起来,那时候不懂得要文斗不要武斗的大道理,我拾起地上一块尖石头,狠狠地砸过去,正中他额头,立刻鲜血直流,把所有的孩子都吓坏了。我妈妈向对方父母道歉,给他包扎伤口,请这位族侄在我家吃饭,而我自然免不了挨一顿扁。如此恶名在外,那些年龄比我小的孩子对我退避三舍,有个婶娘教训他儿子的话是:你快别闹了,勇伢子出来了,那个混账家伙会打你的。

  和大孩子打架,我力气小当然会吃亏,怎么办?想法子让他或他家吃苦头。邻居申爷爷的小儿子,就是那位用玩具枪想引诱我叫他“爸爸”的小子,大我四岁,一次扯打中他很轻松地扇了我几下。那一个下午我觉得胸口有一股火,不发泄出来自己就会爆炸似的。想了一夜,第二天我从家里木箱底下找出爸爸的一把匕首,中午跑到他家附近,把他家一只小花猫抓住,一刀杀死,然后把猫的尸体抛到他家大门口。他的母亲,一个说话细声细气的老太太,吓坏了,对我妈说:我活了这么多年,没见过这样心黑手狠的小孩。回头叮嘱他儿子别再惹我这个魔王。

  70 我渐渐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你比别人更凶狠,你才可能不吃亏。尝到了凶悍的甜头后,我从受欺负的“外来者”一跃成为欺负其他孩子的大混账。——被压迫者一旦翻身,便开始压迫别人,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妈妈没有时间管教我,只好把我送到外公家,希望我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变得老实。

  在我十岁以前的记忆里,外公从来没有笑过,似乎他的面部缺少笑的神经。我很害怕他,说畏之如虎毫不为过。春节跟着父亲和兄弟去拜年时,看到他板着一张黑脸,双目直视,朝我们走来,我便会躲到父亲的屁股后面,拒绝走上去甜甜地说一声:给外公拜年。因为我知道,对他说什么,他都面无表情,不搭腔。

  去外公家,在那时我的心中便是畏途。一般说来,在中国的民间,外婆家代表的是温馨、幸福,因为在那里能得到外婆的爱,还能逃离父母亲的管教,外婆家是释放童心的自由天地。因此台湾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以及北京的童谣:“姥姥家,唱大戏;接姑娘,叫女婿;小外孙,也要去。”描绘的无不是这种外婆家的温暖。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15:48:15 | 只看该作者
第18节:学知青和学大寨(4)

  所谓“改河”,就是把流经我们公社的石马江的一个弯道改直,据说那样可以将原来的河道和沙洲开垦出更多的耕田,而且灌溉更方便。那时候流行“让高山低头,让大河改道”,这个项目没经过论证、勘探,公社书记一句话就拍了板。秋季收割后,公社所有大队的青壮劳动力,从上一年的入冬干到第二年的开春,工地离我们大队六里路,全大队的劳动力都是自带干粮去工地。“改河”当时就是一项被老乡们痛恨诅咒的工程。申爷爷是个手艺很好的石匠,那时已55岁了,照样得上工地,他回家和大伙一论起“改河”,就满肚子怒火说:“乱弹琴,自古山川河流怎样子走向,那是上天安排的,凡人要跟天比输赢,那是不晓得天高地厚。改什么河?还不是吴麻子为了升官!”这样的牢骚也只敢私下里发作,全公社的社员只得老老实实去战天斗地。

  我去过工地一次,那是妈妈带我去的。她背着药箱四处巡查,把我扔到一个角落,我一个人也不认识,傻乎乎地看大人们挑土、碎石头。我记得自己穿着臃肿的棉袄,戴一顶绒帽,帽上别了一个纪念章,那是父亲前不久去井冈山参观,买回来给我的。有一个年龄相仿的小男孩,大约家就在工地旁边,工地上的人和他很熟,总逗他玩。他看到我帽子上的纪念章,觉得新奇,拿出自己胸前别着的一个大大的毛主席像章,一定要和我交换。——现在想来,那个像章用铜做成的,造价比一小枚纪念章高不少。但在那时候,这类领袖像章,谁家没有几枚?而风景名胜地的纪念章,乡下难得一见。物以稀为贵,我当然不干。那小子先拿一个石块威胁我,未能得逞,便扑上来抢,我也不示弱,和他抱在一起在地上翻滚,两人撕扯得昏天暗地,满身都是泥土,难分高下。后来被工地上的大人拉开了,我到底保住了自己帽上的纪念章。两人被拉开时,还像斗红眼的小牛犊,怒目而视,谁也没哭。在老家,男孩子打架 70 不管输赢,哭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回家对父母说自己打赢了父母会表扬你吃不了亏,打输了哭着回家,会被父母训斥为没出息,再追加一顿狠揍。

  快过年的时候,我二伯的第四个儿子竹哥出事了,他初中毕业后就上了工地,当时刚满17岁,一块大石头砸断了他的腿。在家里养伤的时候,还没有完全成人的竹哥,少年不知愁滋味,半躺在床上,给我们几个小孩叠纸飞机,或者比划着给两个摔跤的男孩指点。好在年轻,恢复得快,我爸爸是较有名气的接骨医生。给他接骨后,卧床了三个月,竟然没有留什么后遗症。

  “改河”这个头号大寨工程最后结局如何呢?人工挖掘河道,碰到了一个大石头山,根本无法掘进,请上面来的技术人员看了看,说凭一个公社的能力和这样的施工进度,再挖二十年也挖不通,还得准备很多炸药才行,于是只好作罢。浪费了近百亩粮田和更多植被丰茂山地的“改河”,就这样无疾而终,留下了一道伤疤似的深沟。而那位吴书记,不久调到县里去了。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1-3 15:47:43 | 只看该作者
第17节:学知青和学大寨(3)

  1975、1976两年,我们公社最大的学大寨行动是“改河”,那是公社书记吴麻子力主上马的头号工程。吴麻子是我上高中以前所见过的最大的官,在我的记忆中他威风得不得了。我记得有一天全公社大队书记 70 现场会在我们大队召开,会议完了大家到小学校聚餐,我随着一群孩子们去看热闹。我们在大樟树下站了个把小时,一阵铃声在学校前的松林里响起来。不一会一队骑自行车的汉子从树林里的毛马路驶向学校。吴麻子个子很高,长得孔武有力,脸上稀稀拉拉长着麻子,不过并不显得难看,反而好像增添了“官威”。——我爷爷是这样说的。

  学校食堂给他们蒸的是钵子饭,那个香呀。——我们那里把吃国家粮的叫吃钵子饭。因为只有机关单位的食堂蒸钵子饭,农家是用鼎罐煮饭。食堂炖着大块猪肉,做厨的师傅后来说,那天中午吃了半边猪肉(1/2头猪)。半边猪肉是什么概念呀?那年月一家过年能有5斤猪肉就不错了。开饭的时候,吴麻子拿出一个哨子,“嘟嘟”一吹,欢天喜地的大队书记们就急急地走到课桌拼起来的饭桌前虎吃狼塞。我们一帮小孩,站在旁边流口水。

  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对于大吃大喝最感性的认识就是:啧啧,那一餐吃了半边猪肉。

  我见识吴麻子威风的第二件事就是我一位本家叔叔的遭遇。这位我叫定叔叔的青年在我们家族,算是见过些世面的,从部队复员回来,又是党员,因此当上了大队的民兵营长。一次去公社开民兵营长会,各大队的民兵营长们,大多是从部队回来的后生仔,有着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在一起讲到吴麻子和公社卫生院的女医生林某有男女关系的事情,就愤愤不平。那位女医生算是公社第一美人,丈夫在外县工作,一年回不了几次家。她和吴麻子的事在公社是公开的秘密。但你情我愿,谁也说不出个屁来。可这些正饱受情欲折磨的民兵营长们,眼看着四十来岁的麻子独占花魁,哪能不怒潮澎湃呢? 我这位定叔手欠,中午蹲在公社厕所里大便时,用粉笔在厕所壁上大书:“吴麻子和林某某×××。”这则“厕所文学”被人发现,立即惊动了吴麻子,便被定为“反动标语”。公社武装部出面进行追查,把那天开会的民兵营长叫到公社一一对笔迹。定叔在劫难逃,被揪了出来。立即关进黑屋子,不给吃饭,让他反省。这可急坏了定叔的妈妈桃奶奶,立马托人说情,七托八托,让一个也是国家干部的亲戚找到了吴麻子,认错赔罪,才把定叔叔放了出来,当然也开除了党籍,免掉了民兵营长的职务。桃奶奶去公社接他儿子时,定叔叔已饿得不像人样,精神差点儿错乱。从那以后,以胆大出名的定叔叔变成一个树叶子落下来都怕打破头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9 19:11 , Processed in 0.10815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