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堂立校”断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8 10:01: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堂立校”断想 2010年07月09日  作者:卢志文  来源:中国教师报
  课堂掘金,纲举目张
  几乎所有关于教育的弊端和困惑,最终都能从课堂上找到症结;几乎所有关于教育的改革和探索,归根结底也都要回归到课堂中去——因为,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
  如果把学校的教育改革比喻成一场战争,课堂之外的外围改革,充其量就是一些“袭扰”,课堂改革才是主战役,是绕不过去的一场硬仗。
  教育的产品是服务,服务的核心是课程,课程的载体是课堂。课堂效益低,就是产品质量差。效果不显,效率低下,效益不高,人们对课堂的抱怨和对教育的诟病,是一致的,也是一贯的。
  既然,课堂问题是学校教育的百弊之源,那么,课堂改革无疑就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
  锁定课堂掘金,可谓纲举目张,一树百获。
  结构保底,务实高效
  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功用”的道理。抓结构就是抓根本。
  课堂教学的效果受制于教师的个体因素。结构的作用在于“保底”。通过结构,可以对复杂的课堂变量进行适度控制,保证基本质量的稳定实现。
  精彩的课堂,需要教师去创造;稳定的质量,需要结构来保障。
  底线+创造,是我们务实高效地推进任何一项变革的铁律。
  模式就是结构。课堂教学仅有模式肯定不够,但没有模式肯定不行。
  教育的“底线”和“理想”通过结构化的模式,可以在课堂中稳定地实现。那些来自学校的、学科的、教师的、班级的、同伴的,乃至家庭的“不确定的偶然因素”,便有了“确定的必然的”归属。
  从改革课堂结构入手寻求突破,至少让我们懂得:最伟大的真理往往是最简朴的,教育也是如此。
  素质立根,回归原点
  素质教育虽呼吁多年,却收效甚微。“四多四少”现象一直存在:
  宏观多,微观少——上头热,底下冷。领导层级越低,讲话中出现“素质教育”这个词汇的频率也越低。
  课外多,课内少——轰轰烈烈在课外搞些素质教育的名堂花头;扎扎实实在课堂拼搏应试教育的分数人头。
  加法多,减法少——应试教育的硬任务不减,素质教育的虚形式要加,师生不堪重负。
  文章多,实践少——“讲”素质教育而不是“做”素质教育,丛书、大典、大系,文章汗牛充栋,有价值的实践成果却少之又少。
  把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通过结构化的方式,在课堂主阵地中去稳定地实现,让素质教育落地生根,是杜郎口课改实践给我们的又一启发。
  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往能力、自主发展能力……这些最重要的素质,获得了最充分的发展。教育即解放,课堂即创造,教师即开发。小组,让孩子在课堂上演绎抗争与妥协、民主与法制、合作与竞争。放手,让孩子走向自主规划、自主探究、自主反思、自主矫正、自主提升。
  (卢志文 作者单位系江苏翔宇教育集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22:55 , Processed in 0.06986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