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藏影像:正值建仓好时机(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0 19:23: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收藏影像:正值建仓好时机来源:汉网-投资时报
2011年07月28日
















  越来越多的中国新富喜欢直接用“投资”表明自己进入当下中国艺术市场的目的,他们购买和收藏艺术品或许更在乎的是买进卖出间获得的利润。在书画和瓷杂等传统艺术品市场价格仍呈疯狂涨势之时,如果试图挖掘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内“价值洼地”和下一个热点,一直处于“非主流”状态的当代影像艺术或许在列。



  有一种艺术叫“影像”



  影像艺术通常包含了运动影像、图片和新媒体艺术。毫无疑问它是跟随着人类社会技术与工业化的脚步而逐渐兴起。其中摄影艺术已有百年历史,而录像艺术则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



  影像艺术结合了光影、表演、装置和戏剧化的叙述方法,具有多方位质疑的能力,是某种观念性的视觉形态,是一个由胶片、电子像素构成的与过去人文时代完全不同的艺术世界。



  巴黎市立现代美术馆影像收藏负责人奥迪尔·布尔吕洛(OdileBurluraux)告诉记者,在西方,基于影像,尤其是动态影像上的艺术实践,建立了一种所谓“后表现主义”的艺术为什么要将作品凝固在一种形式里,而不是凝固在一种创意、一种思想、一种情绪或一种经验里?



  20年前,当年的艺术新锐张培力带着他的第二个录像艺术作品《卫字三号》来到上海,在衡山路附近的一个地下车库内,参加“车库91展”,这是录像艺术在中国的第一次正式公开展示,尽管还是处于“地下”状态的。现今,张培力的作品已大多被西方藏家收入囊中,每版作品的均价稳定在数十万人民币。



  也是20年前,解海龙一张名为《我要上学》的摄影作品,以一个充满渴求的“大眼睛”女孩感动了无数人。2006年“大眼睛”在中国首次影像专场拍卖上创下30.8万人民币的最高纪录。这场拍卖会上,共有132幅中国摄影作品上拍,成交率61%,成交额240多万元。业内常常将此视为中国影像艺术市场的开端。



  收藏:继续跟在西方藏家身后



  尽管如此,对于这个更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影像艺术市场在欧美等国家早已十分成熟,装置和影像艺术品成为西方当代艺术主要表现手段和藏家主要竞逐对象,有取代绘画艺术主流地位之势。在拍卖界,影像作品的单张价格早已突破百万美元。而中国还停留在单张几万到几十万人民币的阶段。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进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香格纳画廊在90年代末已经与杨福东、徐震等年轻的影像艺术家合作。用画廊负



  责人劳伦斯·何浦林的话来说“这些年轻的艺术家很有意思,他们在学院里学习的都是架上绘画,但更愿意尝试新的材质和媒介进行多元化创作,这在中国必定将呈现上升的趋势。”“迄今,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作品的价格仍然偏低,但事实上其作品价值都受到很高评价。”劳伦斯·何浦林说。



  更早对此发生兴趣的是在收藏中国当代艺术方面负有盛名的尤伦斯,他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就收藏了大量的中国影像艺术和装置艺术。“对于中国艺术收藏来说,影像作品的收藏似乎还处于零星、无规划的状态。当然也有很多力量,试图对影像收藏进行引领和推动,但总体效果还没有显现出来。而西方的艺术机构和收藏家相对来说,已经能很成熟地对影像艺术作品进行系统收藏。”民生现代美术馆副馆长郭晓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实上,国内的影像艺术几乎到2000年以后,才逐渐被"合法化",被学术承认为当代艺术门类中的组成部分。美术馆有责任去做基础梳理和收藏研究的工作。”她说。



  相比之下,自2006年国内开始出现影像艺术专拍以来,成交率和成交金额都表现平平。在学术上,中国至今也还没有完整、权威的影像理论教材来系统阐述分类问题。



  香格纳画廊的劳伦斯·何浦林表示,目前影像艺术品的收藏价值主要体现在艺术家亲笔签名和版数限量,艺术品在进入市场时需要确定好规格和版数,以合理的版数和价格与市场对接非常重要,二者按照常规是相辅相成的。藏家按版收藏,版数成为稀缺性的体现,一般来说前几版的售价相对较低,越到最后几版,价格提升就越多。



  目前,私人收藏以摄影作品和单屏录像居多,多屏录像作品需要有一定的展示空间,相



  关的装置也要另外购买,这类艺术品收藏以美术馆和机构偏多。



  市场:下一个“潜力股”?



  从市场角度来说,尚不成熟的模式、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差异通常意味着升值潜力与机会。



  北京华辰拍卖公司负责人李欣介绍,目前一般名家摄影作品市场涨幅约在10%到30%,孤品涨幅100%到300%,2006年几百元的单张摄影,如今大都已进万元级,甚至突破十万元。2010年北京华辰影像拍卖中,纪实摄影占成交额的60%,一张作品被拍卖一次,其价格就呈现10%至30%的增长态势。



  但相比当代艺术的其他品类,影像艺术品整体价格依然相距甚远。



  “中国影像收藏确实目前的门槛不是很高,也有很好的作品还在艺术家或者代理画廊的手中。而影像创作却是当代艺术中最活跃和有可能性的领域,也是年轻一代艺术家越来越投入力量的领域,未来的可能性很多。”民生现代美术馆副馆长郭晓彦表示。



  劳伦斯·何浦林认为,随着越来越多年轻化的“新富”们进入市场,影像和技术的捆绑特征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参照西方艺术发展,影像艺术的多媒体化趋势已明朗,在所有艺术品门类中影像是最有发展和前瞻性的艺术形式。



  如今,当国内藏家还在以几近疯狂的价格抢购那些大多是西方藏家在几十年前低价买进的中国绘画作品时,尤伦斯们,似乎又开始静静地吸纳着中国艺术市场的下一个“蓝筹股”。这个基本上由海外市场推动下形成并成长的新兴市场,随着近年海外市场实力减弱,国内藏家正面临更多机会。



  以拍卖界的观点来说“现在是收"货"的季节,建仓的时候,投资影像的最好时机。”(徐诚)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0 19:24:34 | 只看该作者
影像艺术:有待收藏的价值洼地2011年07月06日








香格纳画廊负责人 劳伦斯·何浦林,90年代末就开始推广影像艺术。






法国 多米尼克·冈萨雷斯·弗尔斯特作品






法国 于连·迪斯科里作品

在书画和瓷杂等传统艺术品市场价格仍呈疯狂涨势之时,如果试图挖掘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内“价值洼地”和下一个热点,一直处于“非主流”状态的当代影像艺术或许在列。

越来越多的中国新富喜欢直接用“投资”表明自己进入当下中国艺术市场的目的,他们购买和收藏艺术品或许更在乎的是买进卖出间获得的利润。当然这无疑与2003年以来全球性通胀和资产价格暴涨使艺术品市场获得空前关注,以及2009年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连续上演的“暴富”神话有关。

然而在尚未十分成熟的中国艺术市场,尤其是新入场资金的表现大多是无序的,尽管某种程度上推升了艺术市场的繁荣,但由于艺术品有别于其他投资品种的特性,艺术市场迟早将回归以价值而不是价格为主导。

有一种艺术叫“影像”

影像艺术通常包含了运动影像、图片和新媒体艺术。毫无疑问它是跟随着人类社会技术与工业化的脚步而逐渐兴起。其中摄影艺术已有百年历史,而录像艺术则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

影像艺术结合了光影、表演、装置和戏剧化的叙述方法,具有多方位质疑的能力,是某种观念性的视觉形态,是一个由胶片、电子像素构成的与过去人文时代完全不同的艺术世界。

巴黎市立现代美术馆影像收藏负责人奥迪尔·布尔吕洛(OdileBurluraux)告诉记者,在西方,基于影像,尤其是动态影像上的艺术实践,建立了一种所谓“后表现主义”的艺术——为什么要将作品凝固在一种形式里,而不是凝固在一种创意、一种思想、一种情绪或一种经验里?

影像艺术家们的艺术模式呈现出6种特点:1.接近影像艺术的倾向——电影、电视、摄影、摄像等——重视从现实到再现,这个不易被察觉的过程;2.作品不一定存在统一的形式语言,但都趋于以激活其所处的环境为己任;3.他们呼唤观众的参与(身体的,触觉的,视觉的,语义的);4.通常建立在社会性的概念上;5.主张集体性的创作;6.试图引入作品其他关系并由此重新创造展览的模式。

这家富有盛誉的美术馆成立于1937年,拥有超过八千件的藏品,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举办多种录像方面的展览。而中国的录像艺术则在1988年起步。

今年5月,巴黎市立现代美术馆与民生现代美术馆合作,将法国20位影像艺术家20年来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带到中国开展,借此拉开民生现代美术馆试图梳理中国本土影像艺术史的帷幕,民生也将在今年9月举办《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之——中国影像艺术(1988-2011)》大展。

在他们的展览中有一件作品似乎能令人厘清影像艺术的意义。这是一位著名的法国影像艺术家的《齐达内,一幅二十一世纪的肖像》,取材于足球明星齐达内在2005年的一场真实比赛。艺术家在赛场内不同视角放置了17架35毫米胶片摄影机,同时捕捉球场上齐达内的一举一动,而其他球员都是被忽视的。

迪尔·布尔吕洛告诉记者,当初购买这件作品的其中一版,花费“十分昂贵”,而一部齐达内的纪录片,在超市里花费20欧元就可以买到。以至于她们在向巴黎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申报时,一些官员非常难以理解为何要以远远高于20欧元的金额,去购买这件作品。

“但购买艺术作品我们必须考虑到艺术家的声誉和受欢迎程度,艺术性以及制作难度,在美术馆展览需要专门的装置和优质的声音系统。”

在绘画和古玩等人们习以为常的艺术品类整体价格仍呈“妖魔化”状态之下,如果试图挖掘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内“价值洼地”和下一个热点,一直在艺术收藏领域处于“非主流”状态的当代影像艺术或许在列。

20年前,当年的艺术新锐张培力带着他的第二个录像艺术作品《卫字三号》来到上海,在衡山路附近的一个地下车库内,参加“车库91展”,据称当时有301人参观了展览,这是录像艺术在中国的第一次正式公开展示,尽管还是处于“地下”状态的。现今,张培力的作品已大多被西方藏家收入囊中,每版作品的均价稳定在数十万人民币。

也是20年前,解海龙一张名为《我要上学》的摄影作品,以一个充满渴求的“大眼睛”女孩感动了无数人。2006年,“大眼睛”在中国首次影像专场拍卖上创下30.8万人民币的最高纪录。这场拍卖会上,共有132幅中国摄影作品上拍,成交率61%,成交额240多万元。业内常常将此视为中国影像艺术市场的开端。

收藏:继续跟在西方藏家身后

尽管如此,对于这个更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影像艺术市场在欧美等国家早已十分成熟,装置和影像艺术品成为西方当代艺术主要表现手段和藏家主要竞逐对象,有取代绘画艺术主流地位之势。在拍卖界,影像作品的单张价格早已突破百万美元。而中国还停留在单张几万到几十万人民币的阶段。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进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香格纳画廊在90年代末已经与杨福东、徐震等年轻的影像艺术家合作。用画廊负责人劳伦斯?何浦林的话来说,“这些年轻的艺术家很有意思,他们在学院里学习的都是架上绘画,但更愿意尝试新的材质和媒介进行多元化创作,这在中国必定将呈现上升的趋势。”

而在2002年前后,画廊就开始接触一批又一批热衷于中国影像艺术的西方藏家。一对通过画廊收藏影像艺术的一对美国夫妇,一口气收藏了大约20件中国年轻艺术家影像作品。“价格非常便宜,第一批购买的是杨福东和向利庆的摄影作品,直接去刷卡,花费才几万元人民币。”他们曾是上海美术馆第一个自费做中国当代影像展的收藏家。

“迄今,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作品的价格仍然偏低,但事实上其作品价值都受到很高评价。”劳伦斯·何浦林说。

更早对此发生兴趣的是在收藏中国当代艺术方面负有盛名的尤伦斯,他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就收藏了大量的中国影像艺术和装置艺术。

“对于中国艺术收藏来说,影像作品的收藏似乎还处于零星、无规划的状态。当然也有很多力量,试图对影像收藏进行引领和推动,但总体效果还没有显现出来。而西方的艺术机构和收藏家相对来说,已经能很成熟地对影像艺术作品进行系统收藏。”民生现代美术馆副馆长郭晓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民生现代美术馆去年4月份成立了一个由郭晓彦担任首席执行官的民生当代艺术研究中心,对中国当代艺术史及现状进行梳理和研究,目前的重点就是当代影像艺术,范畴主要集中在运动影像。

“事实上,国内的影像艺术几乎到2000年以后,才逐渐被‘合法化’,被学术承认为当代艺术门类中的组成部分。美术馆有责任去做基础梳理和收藏研究的工作。”她说。

2002年,中国首家专业摄影画廊“百年印象”成立,这在国内影像收藏一级市场建立上具有标志性意义。当时,所有作品的入市价格均为600美元(约5000元人民币)一张,而这个价格远低于国际上的参照价格,他们95%藏家都来自欧美。大致分为:收藏机构、职业藏家、艺术爱好兼收藏者。同年的平遥摄影节,法国国家摄影中心大量收藏中国摄影名家的作品,出价二三百美元一张。

相比之下,自2006年国内开始出现影像艺术专拍以来,成交率和成交金额都表现平平。在学术上,中国至今也还没有完整、权威的影像理论教材来系统阐述分类问题。

由于当代影像史的学术梳理欠缺,国内藏家缺乏一个能够用来作为参考,并指导投资和收藏的评价体系。因此他们更愿意关注于有把握的、熟知度较高的艺术品门类,而对这种可复制的艺术品心存疑虑。

对此,香格纳画廊的劳伦斯·何浦林向记者解释说,目前影像艺术品的收藏价值主要体现在艺术家亲笔签名和版数限量,艺术品在进入市场时需要确定好规格和版数,以合理的版数和价格与市场对接非常重要,二者按照常规是相辅相成的。藏家按版收藏,版数成为稀缺性的体现,而这方面是由艺术家确认保障,画廊对此把关。一般来说前几版的售价相对较低,越到最后几版,价格提升就越多。

目前,私人收藏以摄影作品和单屏录像居多,多屏录像作品需要有一定的展示空间,相关的装置也要另外购买,这类艺术品收藏以美术馆和机构偏多。

藏家收藏作品后,版权仍是艺术家的,如果要在公共场合播放,就要经过艺术家的同意。

市场:下一个“潜力股”?

从市场角度来说,尚不成熟的模式、价值与价格之间的差异通常意味着升值潜力与机会。

据敲下中国影像专拍第一锤的北京华辰拍卖公司负责人李欣介绍,目前一般名家摄影作品市场涨幅约在10%到30%,孤品涨幅100%到300%,2006年几百元的单张摄影,如今大都已进万元级,甚至突破十万元。2010年北京[url=]华辰影像拍卖中,纪实摄影占成交额的60%,一张作品被拍卖一次,其价格就呈现10%至30%的增长态势。[/url] 但相比当代艺术的其他品类,影像艺术品整体价格依然相距甚远。

“中国影像收藏确实目前的门槛不是很高,也有很好的作品还在艺术家或者代理画廊的手中。而影像创作却是当代艺术中最活跃和有可能性的领域,也是年轻一代艺术家越来越投入力量的领域,未来的可能性很多。”民生现代美术馆副馆长郭晓彦表示。

画廊也同样看好这一领域,香格纳如今已经与国内20位左右的影像艺术家有合作,劳伦斯?何浦林认为,由于此前中国缺乏多媒体教育,对于稍早一批国内艺术品藏家而言,影像艺术肯定接受度不高。但是随着越来越多年轻化的“新富”们进入市场,影像和技术的捆绑特征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参照西方艺术发展,影像艺术的多媒体化趋势已明朗,在所有艺术品门类中影像是最有发展和前瞻性的艺术形式。

同时,类似民生现代美术馆这样,对中国当代艺术史进行研究的机构和个人也越来越多,影像艺术作品的重要性,影像艺术家的重要性都会不断被定义出来。这无疑将推动市场升温。

如今,当国内藏家还在以几近疯狂的价格抢购那些大多是西方藏家在几十年前低价买进的中国绘画作品时,尤伦斯们,似乎又开始静静地吸纳着中国艺术市场的下一个“蓝筹股”。这个基本上由海外市场推动下形成并成长的新兴市场,随着近年海外市场实力减弱,国内藏家正面临更多机会在。

以拍卖界的观点来说:“现在是收‘货’的季节,建仓的时候,投资影像的最好时机。”

影像艺术ABC

概念定义:通常包含了运动影像、图片和新媒体艺术,结合了光影、表演、装置和戏剧化的叙述方法,具有多方位质疑的能力,是某种观念性的视觉形态,是一个由数理、胶片、电子像素构成的与过去人文时代完全不同的艺术世界。

内在价值:目前影像艺术品的收藏价值主要体现在艺术家亲笔签名和版数限量,艺术品在进入市场时需要确定好规格和版数,藏家按版收藏,版数成为稀缺性的体现。一般来说前几版的售价相对较低,越到最后几版,价格提升就越多。

藏家情况:目前,私人收藏以摄影作品和单屏录像居多,多屏录像作品需要有一定的展示空间,相关的装置也要另外购买,这类艺术品收藏以美术馆和机构偏多。

市场前景:装置和影像艺术品已成为西方当代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藏家的主要竞逐对象,有取代绘画艺术主流地位之势。在拍卖界,影像作品的单张价格早已突破百万美元。而中国还停留在单张几万到几十万人民币的阶段,未来升值空间很大。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0 19:25:25 | 只看该作者
目前的摄影市场相当于二十年前的油画市场
2011年06月29日     来源: 东方网
  “目前的摄影市场相当于二十年前的油画市场,”此话出自大陆最早专注经营摄影作品的画廊创办人陈光俊。它道出的不仅是影像市场暂时低迷的现状,同时也意味着其中无限的可能性和增长潜力。

  在中国摄影市场中,按门类简单划分出老照片、纪实摄影和当代观念摄影这几大版块,老照片和纪实摄影主要通过拍卖渠道为国内藏家接受,而当代观念摄影则通常出现在画廊多由外国藏家购买。

  摄影市场现状如何?该如何发展?摄影,如何欣赏?如何收藏?能投资吗?这一系列问题在我们对画廊、拍卖行和藏家等市场参与者的访谈中,窥见一斑。

  另外,我们也提供最近国外摄影市场尤其是拍卖市场的结构和价位,作为国内市场的对比和参考。

  专题的最后,我们精选介绍几个目前正在国内外举办的摄影展。这是一个纷繁绚丽的世界,只有多看、多了解的藏家才能赢得这个市场。

  中国摄影简简史

  摄影术传入中国可记载的时间大约有一百五十年以上,这之中包括西方的传教士、随军记者等在中国拍摄照片,他们为近代中国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影像资料。随着摄影术的商业化,中国人自己也开始使用摄影术作为谋生手段。19世纪60年代前后,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中已经出现完全由中国人经营的照相业。1859年,广东人赖阿芳在香港皇后大道开了一家“摄影社”。他除了拍摄人物肖像外,还拍摄香港社会的世俗生活和风物景观,作为旅游纪念品向观光客销售。这是中国人最早的社会纪录摄影。

  进入20世纪的中国摄影,很快分叉出两股不同的走向。一股是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的实用摄影,像民间照相业和传媒新闻摄影,代表性的是沙飞、石少华、吴印咸等一系列的战争摄影人物。另一股是有闲阶级的艺术摄影,和大众温饱无关的风月无边,代表性的人物是后来去了台湾的郎静山与留在的大陆的张印泉、胡伯翔、蔡俊三等。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作品。

  1949年以后,高度政治意识形态导致摄影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这一时期的摄影基本成为政治宣传工具,有着极强的政治符号性。其中尤其以侯波、吕厚民等领袖人物摄影给人印象深刻。这种状况一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北京四月影会为代表的一批新摄影人的努力才使摄影回归到媒介本体的丰富性。

  从1978年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摄影的社会作用开始全面复苏。从开始的唯美主义的传统沙龙摄影,到八十年代中后期出现的纪实主义摄影,至世纪末兴起的观念艺术摄影,中国摄影以几个浪潮式的运动将西方近一个世纪的摄影历史浓缩性地补课式地实践了一遍。(文字节选自鲍昆发表于《典藏-投资》杂志文章)

  早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战国时期,光影原理已被发现并记载于我国典籍之中。《墨子卷十经说下》:“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敝下光,故成景于上;首敝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障内也。”墨子发现当光线穿过小孔,会把景物形象上下倒转,并投影到屏障之上。宋末元初,我国科学家赵友钦著《革象新书》,其中段落《小罅光景》更详细记载了针孔成像的细微变化,如光源、孔径、象距和物距的关系。然而这项原理被实质应用到摄影术上,则只有二百年的光景。

  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应用暗室“Camera Obscura”(镜片加上暗室投影)作绘画辅助工具,同时透视法开始被广泛应用于绘画之上。自那时起,人类社会对“真实的重现”(representation of reality)的意识倾向开始改变。由于应用透视法的绘画把接近人类视觉经验的影像表现出来,“影像是真实的重现”这一概念渐渐形成并根深柢固。十八世纪更一度出现能轻巧手提的暗箱,作室外静物描绘之用。这点大大冲击了绘画传统,画家们的专注点变得更为深入,从印象派起,画家们都专注在当时摄影技术未能重现的关节:如光影与色彩的关系。

  世界公认第一张相片,要到1826年方始面世。法国人尼埃普斯(Nicephore Niepce)用氯化银作感光物料,并以铅锡板作媒介获得正像显影,拍得公认世界上的第一张相片《View from the Window at Le Gras》。当时,一张照片需于日光下拍摄八小时。

  1837年1月,同为法国人的达盖尔(Louis J M Daguerre)进一步改良并简化感光媒介,以氯气熏蒸于银版上并以大苏打定影,大大缩短拍摄时间至数十分钟,且影像得以永久保存。这天,是被公认为摄影术诞生的一日,当然此时的摄影师,须要操作复杂的物埋与化学过程方能拍得一张照片,属于非常专门的技术。

  自始,摄影术被不断改良,并广泛应用在贵族人物肖像的纪录上。直至十九世纪末,柯达公司研发出胶卷(把感光剂附在软或胶片上),技术门槛的降低使得摄影爱好者以及影像急剧增加。当时柯达公司一句口号“You press the button, we do the rest(你只需按一下钮,其他的交给我们来做)”,并声称任何人都可不需指示便能拍得照片,令世界进入今日影像广泛流行并被轻易应用的时代,摄影除了大量作为新闻纪录的媒介以外,亦平行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媒介。

  要说最早被公认具有极高艺术成就的摄影家,美国的亚当斯(Ansel Adams, 1902-1984)必列其一。亚当斯以拍摄大画幅黑白风光照片见长,其中最著名的《优山美地国家公园系列》、《大峡谷系列》等均展现了他对自然风光的敏锐触觉及曝光控制技巧,他的“分区曝光法”(zone system)至今仍是摄影学院的必修基础教材。《Moon Raise》(1941)正是亚当斯于此范畴的代表名作。

  1930年代起,各个相机厂牌如莱卡(Leica)、康泰时(Contax)和爱克发(Agfa)的35mm轻便相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令摄影师得以就眼前的事物迅速反应,加之社会上绝大部份的摄影都被应用在新闻纪事方面,故新闻纪事式的抓拍亦成为评估摄影成就的主流方向之一。

  布列松 (Henry Cartier Bresson, 1908-2004) 是被公认成就极高的纪实摄影家之一,亦是马格南摄影通讯社的创办人之一。他以35mm旁轴相机与标准镜头,加上其锋锐的触觉,拍下大量令人津津乐道的名作。《圣・拉扎尔火车站》(Behind Saint-Lazare Train Station)(1932) 正是其于著作中主张摄影表达最重要的“决定性的瞬间”的示范作。他提出“决定性的瞬性”,到摄影艺术百花齐放的今日,甚至在摆拍、改图的摄影作品上仍是判断作品优劣的重要指标,盖因摄影正是一个长于截取某段短暂时间的媒介。

  除了大片幅风光摄影、35mm旁轴主导的抓拍式纪实摄影以外,二十世纪摄影史上重要一环:宝丽来(拍立得)公司开发的即影即有照相机亦引领了有别于主流摄影的另类艺术风潮。如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曾以宝丽来人像相机进行大量创作;大卫・霍克尼以SX-70宝丽来照片拼贴的作品亦在摄影艺术史上留下重要位置。纯艺术观念摄影方面如伊莫金・坎宁汉(Imogen Cunningham)在物体形态上把玩符号,各式各样的创作进一步扩阔了当摄影艺术的可能性。

  时至今日,摄影器材及技术进一步成熟并普及,摄影艺术的多样性亦百花齐放。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0 19:26:42 | 只看该作者
从摄影家到影像收藏家——旅美摄影家靳宏伟访谈(一)




《藏与露》百炼成钢

图片提供/靳宏伟  采访/蔡焕松 李嫣
  蔡焕松:你1970年代开始摄影,在国内《解放军画报》干过,转业后又到《上海画报》当过摄影记者和编辑,是国内较早到美国学习艺术摄影那批人。以你的了解,美国的摄影教育模式与国内相比,除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不同,还有什么差异?
  靳宏伟:差别大了。我们从那个年代来的人都以纪实宣传照片为主,从拿照相机第一天开始就是为别人拍,然后慢慢专业条件好了点,基本上也是这样拍。到了美国学校一看,真不知道该怎么拍照片了,每节课拿出来的作业,同学也不太理解,挺苦恼。确实感觉到自己的东西跟他们不一样。因为我读的专业跟罗小韵他们还不同,她好像是新闻摄影,以纪实为主,我学的则完全是艺术摄影,完全两码事,经常不知道该怎么拍照片。而且也看不惯,觉得他们这叫什么东西?比如说当时看斯塔尔孪生兄弟(Doug & Mark Stern我收藏有他的照片),他们那时就是把感光纸曝了光拿出来一显影变黑了,没有影像,然后钉在板上,就叫艺术,也叫摄影,价格还相当贵,当时见到这些就觉得很迷惑,不知该怎么做。
  蔡焕松:是不是觉得我们的艺术摄影习惯上是为了迎合某种需要,为了别人拍的,而他们的艺术摄影是为了表达自己主观审美情趣?这两种不同的拍摄动机造成了创作思维的反差?
  靳宏伟:是的。我最大的一个转变就是,我们原来的照片基本上都是没有自我的,通过我的相机去看别人,抓一个摄影点;美国人很多照片是跟“我”有关系的,比如说把自己化装成一个什么人,拍自己。假如不拍自己,拍别人,也还是跟自己有关,表现自我观念的东西特别多。所以我当时迷惑彷徨了好一段时间,但是一下子要改过来还不太容易。举个简单例子,拍环境人像,我首先想到的是拿照相机去拍同学、老师,或者老太太、黑人。他们就不这样,他们把照相机放在前面,拿个玻璃瓶,透过这个瓶子拍人变形的脸,他用不着出去拍,这个简单的画面很快就可以完成。并且,各种形态的脸也挺生动。




《藏与露》特殊观众



《藏与露》女厕所的长队



《藏与露》将颠倒的世界再颠倒


  蔡焕松:既然你到美国学习,为了学业肯定要去适应他们,同时也能真正学点知识,这个过程长吗?
  靳宏伟:当然从不理解到慢慢能够看懂,能够理解他们的思路,知道他们怎么去想这些问题,懂了以后就知道自己也可以用照相机来“作画”,这是一个过程。他们跟我们不同的一点就是很少有框框。
  蔡焕松:你觉得美国艺术摄影教育最强调培训学生解决什么问题?提高哪方面能力?
  靳宏伟:我觉得他们培养摄影师的主要目的是表现“自我”。而我们提倡和表现的精神,有一种英雄主义,一种“忘我”的东西,他们则完全是表现“自我”的东西——我觉得这是一个根本差别,特别特别张扬个性。几乎所有同学拍的东西,不管好坏、深浅,当然程度是不同的,你能看出来他们都是以“我”为中心,无论是拍别人还是拍自己。
  蔡焕松:那你作为中国人去接受美国摄影教育,观念转变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靳宏伟:就我个人来讲,最大的障碍是从拿照相机第一天到后来走上专业道路所形成的一种惯性思维。虽然从部队题材到地方题材,但拍的东西基本上都属于同一类型。就好像你干了十多年中餐的厨子,一下子让你做西餐,你就会觉得无从下手。
  蔡焕松:在艺术系学摄影的学生全都要求拍艺术吗?
  靳宏伟:艺术系学摄影的学生也不完全拍艺术的,拍纪实的也有,但他们拍纪实的跟我们有一个很大区别:他们能将“观念”融入他们的纪实。在当时——20年前来讲,也有个别学生喜欢纪实的,比例不太大,10%~20%左右。


《藏与露》死亡“练习”



《藏与露》天生我才



《藏与露》眼不见心不烦




《藏与露》死亡“练习”



《藏与露》天生我才



《藏与露》眼不见心不烦

  蔡焕松:由于拍摄理念不同,必然导致器材的选择不同。这一点明显吗?
  靳宏伟:最大的区别是他们从来不用变焦镜头,全部是标准镜头。而且我的老师也问我为什么用变焦镜头?我说变焦镜头有时候可以不干涉对象,可以压缩空间,他说我们美国的习惯都是这样,贴近自然,拍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有一次老师针对我过去的背景拿出一个专题,詹姆斯·里奇威(James Nachtwey)拍的。所有血淋淋的场面,全部都是标准镜头拍的,他因拍片多次中弹被打倒在地,受过很多次伤,后来他从“黑星”到了“玛格南”,可以说是现代的卡帕,他用标准镜头,拍摄距离完全贴近现实。同样是纪实,跟他们也有差别。我当时的思路是只要画面真实、生动,用长变焦也无妨。这是当时最大的一个区别。
  蔡焕松:他们这个理念和器材的选择差异,你当时能理解和接受吗?
  靳宏伟:到很多年以后,就是毕业了我还没想通这个问题,为什么他们要这样?现在过了十年、二十年,我开始收藏照片,发觉它还是有一定合理性的。有一点美国特别好,就是只要你东西拍得好,老师并不强求一定要怎么做,可以保留你自己,他们鼓励你去表现你的个性,但他也不要求你改变。只是希望你能够看懂他们的东西,能够学到你所不曾接触过的东西。我觉得这是他们宽容的地方。
  蔡焕松:美国的摄影教育宽容、包容性很大,鼓励你发挥自己的个性,这是他们办学的一种理念。你毕业后留在美国无形之中实践了一段以摄影养活自己的过程,很难吗?你自己怎么看这个以摄影养摄影的过程?
  靳宏伟:这是非常非常困难的。目前我事业还算成功,但成功的原因取决于当时我只干摄影是养活不了自己的,要能养活了自己,我今天走不上这条路,这是实话实说。在当时的所有同学当中,我还是比较有实践经验的,能够拍些照片,卖些照片。我毕业以后,当时世界上四个最大的图片社中,除了玛格南以外,其他三个图片社(Sipa, Sygma, Gamma)都代理我的作品。但是图片社代理的钱是不固定的,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迫使你去做别的事情来养活自己。因为我不像有些人在图片社积累了很多年,片子已经循环得很好,我当时还没有周转起来,所以就遇到很多生活上的困难,有了点儿钱就去拍片,当时是买一盘一盘的胶片,有时候一天要拍二三十卷,拿到店里冲要七八美元一卷,根本不可能,就自己冲,一块钱一卷,尽管如此这个成本对我来说也是很高的。其他还要兼做一些杂活,只要能买得起胶卷,一有空就会发了疯一样去拍。为了理想,更为生存。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0 19:36:02 | 只看该作者
一张毛主席照片卖了70万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19日

解放日报


  (记者 诸葛漪)评奖争议让摄影界处于风口浪尖,奖项与利益相关。最直接体现价值的收藏拍卖市场,却没有如此寸土必争。创立中国影像第一拍的甘学军,将影像收藏比作“晚生幼子”,“经历了四五年迅速成长后,一下子沉着起来”。沉着孕育爆发,业内人士预测,两年内全国影像作品交易额有望从目前的千万元攀升至亿元,尤以老照片、红色照片最受追捧。
  价格涨幅惊人
  影像作品在欧美市场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已相当成熟,2006年就有作品卖价达到两百多万美元。相比之下,中国起步晚,发展速度却不慢,2007年,一张毛主席照片拍到了70多万元,次年,6张圆明园照片以53万元成交。去年秋拍中,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年出版、胡适作序的摄影集《燕京胜景》在激烈叫价中,从底价2万元升到了10万元。
  与陶瓷、书画不同,影像艺术藏家多来自国内本土。 2002年,全国只有一家 “百年印象”画廊代理照片,如今有爱普生影艺坊、上海全摄影画廊、M97画廊等数十家机构。华辰拍卖影像部经理李欣介绍行情:“一般名家照片涨幅10%到30%,孤品涨幅100%到300%,2006年单张照片在几百元到一千元,今天都是上千元上万元,甚至突破十万元。 ”
  不是每张照片都值钱
  照片你有,我也有,怎么收藏?摄影理论家曾璜借用书画界的例子解释其中区别——“名家字帖,小学生都有,但真迹才是世界顶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影像藏家青睐的是具有视觉艺术价值和包含高科技含量的原作。 ”西部摄影界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侯登科英年早逝,曾引起”谁来收藏摄影家”的讨论。曾璜认为强化“摄影是艺术品”的概念,才能带来影像市场的繁荣。
  照片人人都有,价格却有天壤之别。曾璜透露,影像史料的价格一般为百元,原版照片的古董文物价格,从百元到数千元不等,影像艺术品的价格数万元。以中国第一个影像专场第一张拍品《东方红》为例:复制品价格百元级;制作于上世纪60年代的原版老照片,价格在几百元到几万元;而一张尺寸为30x36英寸、有摄影师签名的原作的市场价,已经达6万元到8万元。
  独特的保真手法
  藏家对照片日益浓厚的兴趣,在华辰春拍预展得到最生动体现。在郎静山沙龙摄影照、红色中国系列照、老上海照片前,驻足者不绝。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照片可以复制,如何保值?李欣强调,印数限量是收藏照片的游戏规则。摄影师为作品签字,则是限量的保证。国外对成为商品的照片数量有严格限定,画廊发掘摄影家,选择有潜力的作品,形成系列,确认印数后,由摄影师在作品上签字,才开始流通。
  连复杂的书画作品都能作伪,区区签字挡得住造假者吗?李欣一笑,“中国影像艺术尚处于原始股阶段,造假成本与真品价格持平,弄到一张老相纸相当不容易。而且在摄影家的签名上,拍卖行有自己的鉴定方法。 ”
  李欣提醒,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新藏家不妨多关注名家名作,侯波、徐肖冰、孟昭瑞、翁乃强等都是市场认可的当代摄影家。老照片、红色照片尤其受欢迎。不仅是私人藏家,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十四家机构现身影像拍卖市场,丰富藏品。去年艺术品基金开始涉足这一全新领域。“爆发指日而待”,李欣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3 07:45 , Processed in 0.19773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