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之友网》摄影研究沙龙拟购的40本摄影著作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01:36:43 | 只看该作者
4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01:37:54 | 只看该作者
数码摄影入门:摄影的基本知识

来源:三联教程 

  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习任何一门学问都要先由基本做起。要拍好照片,一定要先掌握基本的摄影知识。
  一、正确持机方法
  在拍摄的基本知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拿稳相机。无论其它的摄影要素和技术掌握得有多好,只要拍摄的一瞬间有震动,照片的质量一定会因影像模糊而大大降低。
  虽然可以用三脚架来减低震动的可能性,但更多的时候是以手持相机拍摄为主,而且在“决定性的瞬间”内,往往不允许摄影者再花时间去放置三脚架并固定照相机。
  数码照相机相对于传统照相机而言,它对拍摄稳定性的要求更高。这是因为,电子元件存储信息需要一段额外的时间,通常称为“时滞”。
  1、持机的正确姿势
  无论是站立、坐下还是跪下,持机的正确姿势都应该是:
  (1)、右手紧握相机一侧的握手位,食指轻触快门键,以备随时拍摄。
  (2)、以左手手掌托住机身底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相机来稳定镜头。
  (3)、两手上臂紧贴身体,尽量保持自然下垂的状态并向身体靠拢。千万不要耸起双肩。因为长时间用耸起双肩的姿势拍摄,双肩关节会出现疲劳感,更难稳定相机。
  (4)垂直握持相机拍摄时,一般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也要注意左臂紧贴身体。
  2、站立或坐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1)、站立摄影时,双脚宜微张,或以前后步方式站立,以便将整个身体的重量平放到双脚上。如果能借助一些固定的物体作为依靠,例如背靠树干或墙壁等,则效果更佳。
  (2)、坐下摄影稳定性已经很高,但仍可借外物进一步稳定身体。以椅子的靠背或桌子作依靠是不错的选择。
  3、跪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
  跪下摄影时左脚应该弓起,右脚跪地,托起机身底部的左手则支撑在弓起的左脚上。一般情况下,跪姿拍摄较难稳定身体,最好也能借助固定物体作依靠,如树、墙等。
  4、相机带的重要作用
  将相机带套在手腕上,握在虎口中绕两圈再拉紧,以拇指穿过带圈后再握紧相机,使相机和右手合二为一,不但可以减轻手的颤动,而且可以在不小心松手时将相机拉住,不至于掉到地上而损坏。
  二、光线的运用
  照片是光与影的艺术产品,将光线称为摄影的灵魂一点也不为过。要拍摄好照片,就不能不掌握光线这个关键的元素。
  1、光线的性质
  (1)直射光
  在晴朗的天气里,阳光没有经过任何遮挡直接射到被摄者身上,受光的一面就会产生明亮的影调,不直接受光的一面则会形成明显的阴影,这种光线称为“直射光”。在“直射光”下,受光面及不受光面会有非常明显的反差,因此容易产生立体感。
  当太阳被薄云遮挡,阳光仍会穿透白云扩散,这时所产生的照明反差将会降低,非常适宜于人像摄影。
  (2)散射光
  在阴天,阳光被云层所遮挡,不能直接射向被摄对象,只能透过中间介质或经反射照射到被摄对象上,光会产生散射作用,这类光线称为“散射光”。由于散射光所形成的受光面及阴影面不明显,明暗反差也较弱,光影的变化也较柔顺,因此产生的效果比较平淡柔和。
  “直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强的光线,致使阴影较浓厚,调子变化较少,所拍出的影像线条及影调较硬。而“散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弱的光线,故阴影较淡,调子变化较丰富,会得出较软的柔和的影像线条及影调。所以摄影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光线。
  2、光线投射的不同方向
  拍摄同一个景物,运用不同方向投射来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1)顺光
  从照相机背后而来,正面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顺光”。“顺光”照明的特点是:被摄对象绝大部分都直接受光,阴影面积不大,对象的影调比较明朗。这种光线形成的明暗反差较弱,对象的立体感主要不能靠照明光线反映出来,而是由本身的起伏表现出来。因此立体感较弱。
  (2)前侧光
  从照相机左后方或右后方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前侧光”。受光的对象大部分都会受光,产生的亮面大,所以影调也较明亮,对象不受光而产生阴影的面积也不会太大,但已可以表现出对象的明暗分布和立体形态。这类光线既可保留比较明快的影调,又可以展现被摄对象的立体形态。
  (3)侧光
  来自照相机左侧或右侧的光线叫做“侧光”。它会使被摄对象的一半受光,而另一半则处于阴影中,有利于表现对象的起伏状态。
  由于“侧光”照明使对象的阴影面积增大,因此画面的影调不亮不暗,明暗参半,不及由“顺光”和“前侧光”产生的那样明快,但亦不会太阴沉。立体形态表现会较好。
  (4)侧逆光
  来自照相机的左前方或右前方的光线叫做“侧逆光”。它令对象产生小部分受光面和大部分的阴影面,所以影调会较阴沉。这种照明方法在对象上产生的立体感会比“顺光”的好一些,但仍然偏弱。
  (5)逆光
  “逆光”是由被摄对象背后射来,正面射向照相机的光线。被摄对象绝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因光线的对比较弱,所以立体感也较弱,影调比较阴沉。可是,“逆光”可以用来勾画物体的侧影和轮廓,还可以突现物体的质感和形状,清楚地展示对象的线条。在明朗的天气下使用“逆光”更会创造出一种强烈的反差。
  (6)顶光
  光线由被摄对象上方而来的谓之“顶光”。日正当中的太阳光便是一个好例子。“顶光”常会在被摄对象上造成强大的阴影,若用于人像摄影,则人脸部的鼻下、眼眶、颚下等处会形成浓黑的阴影。
  (7)底光
  “底光”的光源位于被摄物的下方。这种光线在日常生活经验中较少见,故有怪异和戏剧性的效果,在一般摄影场合应用较少。
  3、光线的反差
  “反差”指的是被摄对象上“最亮”与“最暗”的色调关系。所谓“反差强”,是指光线在主体身上呈现的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大,而且由最亮到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剧烈,对比度非常强烈。相对的,“反差弱”,表示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不太大,由最亮到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柔顺,令色调很丰富。
  三、摄影的构图
  构图是在照片有限的空间内处理人、景、物的关系,并将三者安排在画面中最佳的位置以形成画面特定结构的过程。
  构图最主要的目的是如何强调及突出主题景物,同时把繁琐的、次要的东西恰当地安排为陪衬。好的构图令照片看起来均匀、稳定、舒服、有规律,而且可以引导视线到主题点。构图不当,会出现杂乱、左右不平衡、头重脚轻及因主题过多反而变成没有视觉焦点等问题。
  1、构图注意事项
  要获得好的摄影构图,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照片不应太过单调,否则照片会显得呆板。但也不应太复杂,否则会令人觉得混乱。
  (2)要选择适合的背景。好的背景不但有助于衬托主题及突出主角,亦会丰富照片的内容,增添画面的色彩。
  (3)要了解人、景、物三者在照片中的关系,并适当地安排它们,以有效地表达主题,避免喧宾夺主的情况。
  (4)要考虑各个景物色彩上的对比。鲜明的对比有助于突出主题,但若颜色混乱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5)要掌握光线的照射角度以及所产生的明暗阴影,它们都会影响照片的色彩和效果。
  (6)要多利用照明、透视、重叠和影纹的层次变化,这将有助于在平面的照片内增加立体感。
  2、以不同的拍摄角度造出不同的构图
  大多数拍摄对象都是立体的,它们呈现出许多面。有正面、侧面、背面、顶面及底面。同一个对象,拍摄的方位角度不同亦会令画面展现出多种多样的构图效果。所以在拍摄之前应选取不同的方位、角度对物体作观察及比较,从中找出一个最佳、最可表达主题、最生动的视点,以找到最合适的构图。
  (1)正面拍摄。
  正面拍摄是一种最常用的摄影角度。正面拍摄可以产生庄严、平稳的构图效果。但平稳的线条、对称的结构也会因缺乏透视感而显得呆板。而且很多时候会因为对象的受光情况相似而不能突显对象应有的立体感。
  (2)侧面拍摄。
  用斜侧的摄影角度,画面上原来的并行线条变成了斜线,具有纵深感,能将人的视线引向深处,增强立体感。而视线跟随斜线延伸,也会使画面变得生动。随斜侧方位的角度变化,其透视效果也会出现有趣的改变。
  (3)仰视拍摄。
  仰视拍摄指的是向斜上方的角度进行摄影,多用于拍摄高大的景物。这种拍摄角度既可以拍到高大景物的全景,又可以形成垂直地面的线条向上汇聚的透视感觉。还可以突出对象的高耸特性,增加压逼感。
  (4)俯视拍摄。
  俯视拍摄就是从上向下进行拍摄。在高处作俯视的拍摄可以将大范围的景物都拍下来,所以在广角的风景摄影中会经常应用到。在人像摄影中使用俯视拍摄方法,可以为主角带来一种纤秀的效果。
  3、构图的“三分法”
  “三分法”是由希腊的数学家提出来的。摄影者将其运用在照片的构图上,往往可以拍出很多和谐悦目的照片。具体做法是:用两条直线和两条横线将画面平均分为9个同样大小的方格。拍摄时将主题放在直线和横线的交叉点上。
  “三分法”可以应用在任何人物和景物的摄影上。
  4、背景与前景的选择
  背景或前景与主题在色彩、形状、线条、质感、明暗上的不同会造成反差,形成对比,有突出主题之用。
  (1)简单柔和的背景。
  简单的背景不会抢去主题的地位,有利于突出主题。但过于简单及单调的背景却会使照片过于呆板。
  (2)避免杂乱的背景。
  杂乱的背景会使照片看起来非常混乱,更甚者会令人辨别不出主题是什么。
  (3)避免前景有太多的人和物。
  如果前景有太多的人和物,将难以突出主体,会严重破坏照片的整体效果。
  5、摄影构图的基本模式
  (1)构图均衡平稳
  均衡,就是平衡。它区别于对称。用这种形式进行构图的画面不是左右两边的景物形状、数量、大小、排列的一一对应,而是相等或相近形状、数量、大小的不同排列,给人以视觉上的稳定,是一种异形、异量的呼应均衡,是利用近重远轻、近大远小、深重浅轻等透视规律和视觉习惯的艺术均衡。当然均衡中也包括对称式的均衡。
  均衡式构图,给人以宁静和平稳感,但又没有绝对对称的那种呆板无生气,所以是摄影家们在构图中常用的形式,均衡也成了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之一。
  要形成均衡式构图,关键是要选好均衡点(均衡物)。什么是均衡点呢?这要从艺术效果上去找,只要位置恰当,小的物体可以去与大的物体相均衡,远的物体也可与近的物体求均衡,动的物体也可以去均衡静的物体,低的景物同样可均衡高的景物。要多加实践和学习,用好这种艺术技巧。
  (2)打破均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些新潮的摄影家认为均衡刺激性不强,反映不出新时代的生活节奏和特点,他们主张打破均衡,而且也在实践他们的观点,拍出了一些不均衡的作品。我们把这些作品的构图形式,称为非均衡式构图。生活是多种多样的,现实生活中既有均衡也有不均衡。只要是内容的需要和创作意图的需求,形式可以任意选择。
  非均衡式构图具有不稳定,不和谐,紧张刺激、动荡不安等特点。从景物形象上来表现动势较为理想;从心理反映上用来表达烦燥不安的情绪、不协调的动作或不一致的注意力和不同的表情等,具有优势;如展示战争的残酷、革命风暴、狼藉现场等场面,亦可取得好的视觉效果。
  (3)框架式构图
  框架式构图是用一些前景将主题框住。常用的有树枝、拱门、装饰漂亮的栏杆和厅门等。这种构图很自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主题上,有助于突出主题。另一方面,焦点清晰的边框虽然有吸引力,但它们可能会与主体相对抗。因此用框架式构图多会配合光圈和景深的调节,使主体周围的景物清晰或虚化,使人们自然地将视线放在主题上。
  (4)直角三角形式构图
  直角三角形式构图一般是以画面的一个竖边为三角形的一个直角边,底边为三角形的另一个直角边。这种构图大都注意被摄物的方向性。景物的运动方向或面向应该对着三角形的斜边,使运动物体的前面或景物的面向前留有空间,给以出路。
  直角三角形式构图,在横幅或竖幅画面中均可选用,其特点是竖边直线可显示景物之高耸,底边横线又具有稳实、安定感,并且富有运动感,具有正三角形式和倒三角形式构图的双重优势,同时左右直角边灵活多变,很受摄影家们的喜爱,所以使用较多。
  直角三角形式构图的灵便性还表现在底边长竖边短或底边短竖边长均可选用,只要三个角中有一个角可形成直角,便可用这种形式构图。
  (5)圆形构图
  圆形构图是把景物安排在画面的中央,圆心正是视觉中心。圆形构图看起来就象一个团结的团字,用示意图表示,就是在画面的正中央形成一个圆圈。
  圆形构图,除了圆形物体以这种图式表示其圆外,实际上有许多场景可用圆形构图表示其团结一致,既包括形式上的,也包括意愿上的。如许多人围着一个英雄模范在签名,不少少年儿童正聚精会神地听老人讲故事,小朋友们围着圆圈做游戏等,均可选用圆形构图。
  圆形构图给人以团结一致的感觉,没有松散感,但这种构图模式,活力不足,缺乏冲击力,缺少生气。
  (6)S形构图
  S形实际上是条曲线,只是这种曲线条是有规律的定型曲线。S形具有曲线的优点,优美而富有活力和韵味。同时,读者的视线随着S形向纵深移动,可有力地表现其场景的空间感和深度感。
  S形构图分竖式和横式两种,竖式可表现场景的深远,横式可表现场景的宽广。S形构图着重在线条与色调紧密结合的整体形象,而不是景物间的内在联系或彼此间的呼应。
  S形构图最适于表现自身富有曲线美的景物。在自然风光摄影中,可选择弯曲的河流、庭院中的曲径、矿山中的羊肠小道等等,在大场面摄影中,可选择排队购物、游行表演等场景;在夜间拍摄时可选择蜿蜒的路灯、车灯行驶的轨迹等等。
  (7)十字形构图
  十字形是一条竖线与一条水平横线的垂直交叉。它给人以平稳、庄重、严肃感,表现成熟而神秘,健康而向上。因为十字最能使人联想到教会的十字架,医疗部门的红十字等,从而产生神秘感。
  十字形构图不宜使横竖线等长,一般竖长横短为好;两线交叉点也不宜把两条线等分,特别是竖线,一般是上半截短些下半截略长为好。因为两线长短一样,而且以交点等分,给人以对称感,缺少了省略和动势,会减弱其表现力。
  十字形构图的场景,并不都是简单的两条横竖线的交叉,而是相仿于十字形的场景均可选用十字形构图。如正面人像,头与上身可视为垂直竖线,左右肩膀连起来可视为横线;建筑物的高与横的结构等。也可以这样讲,凡是在视觉上能组成十字形形象的,均可选用十字形构图。
  四、光圈、快门、对焦、景深
  曝光的控制主要取决于光圈的大小和快门的速度。要学会手动拍摄就必须学会光圈与快门的设定配合。
  1、曝光量与光圈的关系
  光圈是照相机镜头中可以改变大小的孔洞。它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线量。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光圈开得越大,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就越多。这就好比房间里的窗子,它开得越大,进来的光线越多。
  光圈的数值通常用f-stop值来表示,要注意的是:f-stop值越大,光圈开得反而越小。例如:f16的光圈就比f8的光圈小。
  在快门速度不变时,光圈的大小决定了相片的明暗。光圈太大,曝光会过度,照片就会白茫茫一片。光圈太小,曝光会不足,照片就会是黑漆漆的。
  2、曝光量与快门的关系
  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的闸门。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快门速度越高,通过镜头进入的光量就越少。反之亦然。它相当于开窗子时间的长短。
  光圈与快门都可以控制曝光量,它们的组合是控制曝光量的主要因素,并互相影响着。如果将光圈收小一级(例如由f/4收小至f/5.6),将快门速度调慢一倍(例如由1/60减至1/30),它们的曝光量是一样的。
  3、对焦的重要性
  对焦是指将镜头对准被拍摄对象后,调整镜头的焦距,使图像变得最清晰的过程。只有对焦正确图像才可能清晰,否则图像就是模糊的。
  4、景深与光圈、距离、焦距的关系
  景深的“景”是指我们要拍摄的景物,“深”就是清晰度的纵深范围。当镜头对焦于拍摄目标时,这一点对应在CCD感光元件上能清晰成像。它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能被记录得较为清晰,这个范围就是景深。
  景深越大,纵深景物的清晰范围也就越大。景深越小,纵深景物的清晰范围也就越小。
  影响景深的三大要素是:
  (1)光圈:在镜头焦距及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反之亦然。
  (2)距离:在镜头焦距及光圈不变的情况下,越接近拍摄的目标,景深越小,越远离拍摄的目标,景深越大。
  (3)焦距:在距离及光圈不变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大。即短焦镜头的景深大,长焦镜头的景深小。
4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01:39:26 | 只看该作者
4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01:40:20 | 只看该作者
数码摄影入门知识教程----第三章:数码相机基本拍摄方法
数码相机的拍摄方法与传统相机是基本一样的,但由于两者的成像原理完全不同,前者是在胶片上成像,后者是在CCD元件上成像,所以在拍摄方法上也有不同之处。
一、拍摄的基本步骤
1、准备工作
在相机中安装好CF存储卡,装入四节5号镍氢电池,将模式转盘旋转至AUTO档(全自动模式),将模式开关设为拍摄模式(向上拨)。
2、接通电源
按下电源按钮(ON/OFF),电源指示灯将亮起绿光。
3、使用变焦杆取得所需的构图
将变焦杆向顺时针方向拨动,镜头向长焦(望远)方向变化,拍摄主体将放大。将变焦杆向逆时针方向拨动,镜头向短焦(广角)方向变化,拍摄主体将缩小。
本机镜头焦距为5.4-16.2毫米,你可以在相当于35毫米胶片相机的35-105毫米的范围内调整视角(3倍光学变焦),(标准镜头为50毫米)。
4、半按快门对焦
半按快门按钮,相机会自动设置曝光及焦点。完成测光和对焦后,相机会发出两次提示音,取景器旁的指示灯会亮起绿光或橙光。如果液晶显示屏开启,自动对焦框会呈现绿色。如果拍摄主体难以对焦,取景器旁的指示灯会闪动黄光,而相机会发出一次提示音。
5、使用对焦锁
按下DISP键开启液晶显示屏,将镜头对准拍摄主体,半按快门按钮锁定焦点,重新构图,然后完全按下快门按钮拍摄图像。
6、拍摄
完全按下快门按钮以释放快门,相机会发出快门声音,在听到快门声音之前,不可移动相机。完成拍摄后图像会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约两秒钟。
为了节省电源,可以按DISP按钮关闭液晶显示屏,只使用取景器进行拍摄。构图时,要让主体处于取景器内框的中央部分(自动对焦范围内)。由于取景器与镜头的位置有偏差,所以在光学取景器内所见到的图像与实际的图像会稍有不同,这种现象在近拍时尤其明显。这时最好使用液晶显示屏进行取景。
7、关闭电源
再次按下电源按钮(ON/OFF),即可关闭电源。
二、查看拍摄效果
1、拍摄后立即查看图像
拍摄后,图像会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两秒钟。
如果在图像显示时持续完全按下快门按钮,或者按下SET键,图像会一直显示在屏幕上。
再次半按快门按钮即可停止显示。
2、在播放模式下查看图像
将模式开关向下拨,即可切换到播放模式。
1)显示单张图像:
刚开始,液晶显示屏上会显示最后拍摄的一张图像。在多功能选择器上左右按动方向键,即可查看已经保存在存储卡上的所有图像。
2)放大图像:
将变焦杆向顺时针方向拨动,即可放大图像。在多功能选择器上左右上下按动方向键,可以在放大的图像上移动视点。
将变焦杆向逆时针方向拨动到底,可以取消放大显示。
3)在索引模式下查看图像:
将变焦杆向逆时针方向拨动,可以在索引模式下同时查看9个图像。在多功能选择器上左右上下按动方向键,可以更改图像选择。
将变焦杆向顺时针方向拨动到底,可以取消索引显示。
三、删除图像
1、单张图像的删除
将模式开关向下拨,切换到播放模式。在多功能选择器上左右按动方向键,选择需要删除的图像,按下FUNC删除键,经确认后按下SET键,这张图像被删除。
2、所有图像的删除
在播放模式下按下MENU(菜单)按钮,选择“全部删除”命令,再按下SET键出现确认屏幕。选择“OK”,再次按下SET键,所有图像将被删除。
4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01:41:24 | 只看该作者
数码摄影入门知识教程--第八章:特殊环境摄影

作者:影子
一、在弱光的环境下摄影
在许多场景的拍摄中,要求摄影者解决弱光下拍摄的技术问题。在弱光环境下拍摄应注意下列问题。
1、对被摄体进行测光时,要综合考虑明暗两处的受光情况,否则会造成暗部的层次损失过多或亮部曝光过量。
2、有条件的话,应预先准备好反光辅助用具,如反光板、手电筒、闪光灯等。
3、要选择设有B门或T门的相机(如单反相机),在长时间曝光时使用。此外,自拍器的使用可将相机自身的震动降到最低。长时间曝光时还应使用快门线。稳固的三脚架也是必不可少的。
4、使用闪光灯进行拍摄时应利用四壁和天花板进行光线的反射,这样可使光线柔和、自然。
5、蜡烛光的照度很低,照明的范围也很有限,因此用蜡烛光做主光源时以拍摄特写为好。在弱光下进行摄影创作,无论你采取何种手段和方式,都应该以不破坏周围的环境气氛为先决条件。
二、舞台摄影
舞台摄影的方法总的说来有两种:一种是在演出过程中抓拍,一种是在非演出的时候专门组织拍摄。对于摄影者来说,在这两种方法中,有需要解决的共同性的问题,也有根据不同的拍摄方法应掌握的独特技巧。
1、预先了解剧情
摄影者要在正式拍摄之前,对剧情进行了解和研究,掌握情节的发展,找出应当重点拍摄的场景。还要在视觉上对剧情有形象的了解,即摄影者的脑子里要有非常具体的画面,不仅仅剧情内容发展到何时拍摄,而且主要演员的位置、具体动作,都要尽可能在事先做到心中有数。所以,摄影者应当尽量争取多看看排练,尤其是彩排。通过预先的了解,主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
(1)确定拍哪些场面,在什么瞬间拍。
(2)选好拍摄角度,在所要求的瞬间出现之前,你可以站在理想的位置等待它的到来。当然,如果剧场内不允许你来回走动,则只能在固定的位置拍摄。
(3)了解拍摄技术上的问题。如舞台上的照明情况如何,演员动作速度的快慢,应该选用多长焦距的镜头等。
2、照相机参数设置
(1)镜头焦距
如果在剧场内你可以自由行动,拍摄舞台演出最常用的是标准镜头和中长焦距镜头。可以主要依靠标准镜头拍摄有情节的全景或中景场面,而用中长焦距镜头为辅,拍摄演员的单人舞蹈、独唱、独奏或者近景等。广角镜头在舞台摄影中用处不大。如需拍摄较大的演出场面,可以用标准镜头退后一点拍摄。
(2)感光度与快门速度
舞台演出的照明灯光较弱,当用色光照明时,它的亮度更低。毫无疑问,应选用ISO400的感光度。
在手持照相机拍摄或用长焦距镜头、变焦镜头拍摄时,为了保持影像的清晰度,不能使用太慢的快门速度。但是,在照明情况良好的剧场里,用ISO200的感光度,1/60秒,f/2.8拍摄,照片上也可以有足够的密度。舞台的照明灯多是钨丝灯光,要调整白平衡为灯光型。
(3)测光模式
剧场的照明一般是有的区域很亮,而其它区域则很暗。在这种情况下,应使用长焦距镜头并采用点测光,准确地测出个别演员面部的亮度,以获得十分准确的曝光。
3、三脚架的使用
拍摄舞台演出,常常会用到三脚架,但是有些剧场不允许使用三脚架。所以,最好携带一只轻便的独脚架,给你的拍摄带来帮助。
4、抓拍技巧
(1)选好拍摄位置
演出正在进行的过程中,剧场内有很多观众,如果你在现场走来走去,会招致非议。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最好选定一个合适的位置在座席上拍摄。假若拍摄舞蹈的队形图案,必要时要选择一个高角度。
(2)曝光
拍摄剧场内的舞台演出不宜使用闪光灯。假若用闪光灯进行拍摄,会使舞台前面的演员显得亮,背景暗,表现不出背景的特点;而且,用闪光灯拍摄,演员呈现顺光照明效果,形象显得平淡而无立体感。所以,应该利用舞台上原有的照明灯光。这样,如何掌握正确的曝光,就需要有一定的经验。
以剧场内舞台的各个区域来说,台中心偏前面一点的部位最亮,一般比台边的亮度相差1-1.5级光圈,也比靠近天幕的纵深部位相差1级光圈。所以,要随演员在表演中的位置及时地调整光圈或快门速度。此外,还必须及时判断有无色光照明。加了色光,会使照明的亮度降低很多,尤其红光、蓝光最暗。如果色光不太暗时仍可拍摄,假若色光太暗,则只好提高感光度才能拍下。
(3)对焦点
许多剧目的演出,尤其是舞蹈,演员的动作很快,如果在按快门时临时对焦,不仅来不及,往往还会失掉准确的拍摄时机,抓不住生动的瞬间。所以,在拍摄舞台演出时,通过目测事先调好焦点的方法是常会用到的。你可以事先测好舞台中心、舞台前沿、舞台深处、台角等不同部位的距离,记在心中,根据演员表演时的位置迅速调好照相机上的距离便于抓拍。
(4)剧照摄影的要求
一是选择最理想的拍摄角度,也可以稍微调整一下演员的位置,选用理想的背景,寻求最好的构图。
二是改善照明条件。演出时原有的照明光线虽然已经达到一定的造型水平,但从剧照摄影的要求来说,有时还显得稍有不足。
如拍摄全景,舞台边沿部分的演员会显得光线不够,照明不足,拍摄中近景,有时也会觉得原有的光线效果比较粗糙。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在原有的照明基础上利用少数几盏机动的灯光,对照明效果进行一定的修饰,更好地完成造型任务。
如果原有的舞台灯光显得过于平淡,你可以另外用灯光从前侧方或上方进行辅助照明,使演员有明暗变化,表现出立体感。
舞台上原有的背景往往较暗,与演员的亮度相比,显得光比太大。因此,需要另外加一点灯光,适当提高背景的亮度。
如果拍摄室内的日景场面,大面积背景的亮度总的来说要控制在人物的亮面和阴影面的亮度范围之间。
如果表现夜景气氛,背景的亮度可以低于人物阴影面的亮度。假若没有足够的灯光提高背景的亮度,也可以降低人物光的亮度,使它与背景保持合适的光比,用较慢的速度拍摄。
三、逆光摄影
逆光摄影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要拍出好的逆光作品,对光线的把握至关重要。就太阳为光源来说,它的光线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尤其是在光线强度、角度以及色温等方面的变化,对逆光拍摄有着重要的影响。要熟悉不同光线的特点,把握好其内在规律,掌握好拍摄时机,如此在拍摄中就可游刃有余。
1、逆光摄影的基本特征
广义上的逆光应包括全逆光和侧逆光两种。它的基本特征是:从光位看,全逆光是对着相机,从被摄体的背面照射过来的光,也称“背光”。侧逆光是从相机左、右135°的后侧面射向被摄体的光,被摄体的受光面占1/3,背光面占2/3。从光比看,被摄体和背景处在暗处或2/3面积在暗处,因此明与暗的光比大,反差强烈。从光效看,逆光对不透明物体产生轮廓光,对透明或半透明物体产生透射光,对液体或水面产生闪烁光。
2、自然光源的三个时段
(1)第一时段为日出日落时分,光线与地面的夹角较小(约为0-30度),强度弱,对逆光拍摄是很有利的,尤其是拍摄较矮小的物体时。色温低,能较好地烘托气氛和意境,使作品形成一种暖色调。需注意一点,在日出日落时,光线的变化很快,壮丽景色瞬间就从眼前溜走了。要充分加强前期的准备工作。
(2)第二时段是在日出后和日落前两个小时,此时阳光与地面约成30-80度。如果天气正常,光线较强烈,进行逆光拍摄会遇到强烈的晕化,不利于表现事物形态。应尽量避免直接面对光源来拍摄,多采用其它物体的反射光束拍摄,即可减弱光的强度。
(3)第三时段是正午时分,这时光线与地面基本处在垂直状态,光线十分强烈,对逆光拍摄极为不利。可以利用前景或被摄物自身进行遮挡,使阳光形成强烈的放射效果。
3、逆光摄影的主要艺术效果
逆光是一种具有艺术魅力和较强表现力的光照,它能使画面产生完全不同于我们肉眼在现场所见到的实际光线的艺术效果。它的艺术表现力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能够增强被摄体的质感。
拍摄透明或半透明的物体,如花卉、植物枝叶等,逆光是最佳光线。因为,一方面逆光照射使透光物体的色明度和饱和度都能得到提高,使顺光光照下平淡无味的透明或半透明物体呈现出美丽的光泽和较好的透明感,平添了透射增艳的效果。另一方面,使同一画面中的透光物体与不透光物体之间亮度差明显拉大,明暗相对,大大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效果。
(2)能够增强氛围的渲染性。
在风光摄影中的早晨和傍晚,采用低角度、大逆光的光影造型手段,逆射的光线会勾画出红霞如染、云海蒸腾,山峦、村落、林木如墨,如果再加上薄雾、轻舟、飞鸟,相互衬托起来,在视觉和心灵上就会引发出深深的共鸣,使作品的内涵更深,意境更高,韵味更浓。
(3)能够增强视觉的冲击力。
在逆光拍摄中,由于暗部比例增大,相当部分细节被阴影所掩盖,被摄体以简洁的线条或很少的受光面积突现在画面之中,这种大光比,高反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产生较强的艺术造型效果。
(4)能够增强画面的纵深感。
早晨或傍晚在逆光下拍摄,由于空气中介质状况的不同,使色彩构成发生了远近不同的变化:前景暗,背景亮。前景色彩饱和度高,背景色彩饱和度低。从而造成整个画面由远及近,色彩由淡而浓,由亮而暗,形成了微妙的空间纵深感。
4、逆光拍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逆光拍摄反差大、变化多,而且主要部位大都处于阴影之中。因此在逆光拍摄中,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1)曝光时不要被画面中大面积明亮背景的光线所欺骗,而应以被摄主体的亮度读数为依据,其余在所不计。如拍摄朝阳或落日,则应以太阳的亮度为测光的主要依据;拍摄低调人像时,则应以人物的高光部位为测光依据。
(2)在逆光拍摄中,近景,特别是拍摄人像时,应选择适当的辅助光,例如用闪光灯或反光板等补光。
(3)拍摄剪影时,应以明亮的背景亮度作为曝光依据。
(4)逆光拍摄花卉时,应选择较暗的背景予以反衬,以造成较强的光比反差,强化逆光光效,达到轮廓清晰,突现主体的艺术效果。
(5)由于相机对着强光源,要注意眩光的干扰。应有遮挡措施。例如用适当的尽可能长的遮光罩,或用手、帽子、纸板等在镜头前遮挡,或略向旁偏移,调整拍摄角度等办法,防止太阳或灯光直射镜头,使眩光消失后再按动快门。
四、水景的拍摄
旅游,人们所到之处不外乎山山水水,大到江河湖海,小至山涧涓涓细流,所谓山重水复又一景,因而风光摄影中水景的拍摄占有很重要的部分。水景的拍摄大致分为:海滩、河流、小溪、湖泊等。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拍摄水景方面照片的小技巧。
在海边拍摄风光,海滩上往往显得空旷,摄影者选取画面时要多观察勤思考,适当选择安排前景(礁石、椰树)、中景(行驶在海中的渔船)、远景(天边的云彩)。在海边取景构图还要注意海平面的平衡,否则照片中抢眼的斜线就会使观者感到别扭。同时,因海滩线条缺少变化,摄影者可选择较高处位置以海浪或海滩为对角线拍摄,营造出一种视觉效果。构图相对多用横幅以表现大海的宽广。这里还可以告诉摄影者一个办法,如果海面天空没有云彩,画面平淡,可在镜头前装上用高坚彩虹镜,拍摄出来的效果会让你有眼前一亮的惊喜。拍摄河流时,摄影者构图时应裁取河道弯曲部位,利用曲线引导人们的视线,注意调整不同的影调层次,利用岸边的花草树木做前景。早晚拍摄河流(海景),可用加减补偿曝光的办法多拍几张,以获得不同影调效果的照片。
拍摄山涧小溪时,由于场景小,摄影者可多选择在溪正中或对角线拍摄的构图手法,同时用竖拍以加深画面的纵深感,获得较大的场景效果。拍摄小溪多为信手拈来的小品,故摄影者还要在用光线和色彩上取胜。由于山涧溪流光线较暗,拍摄时应用三脚架稳定照相机。拍摄小溪或瀑布,摄影者既可用较高的快门速度(1/500秒)来凝固清晰的画面,也可以用慢速(1-3秒,具体视流速而定)创作出如梦如幻的似烟雾一般的流水。如果光线明亮,也可以在镜头前装高坚的减光镜,如果旅游者没有减光镜,可采用多次曝光的办法达到同样的效果。只是此种方法要进行曝光值的换算,故不建议初学者使用。
拍摄湖面景色时,由于水面平静如镜,旅游者可注重拍摄水中倒影,表现出湖面的宁静。当然,在平静的水面投入一块石子,激起层层潋滟,或划过一叶扁舟,可以增加画面的动感,形式就活跃起来。所以说,拍摄湖面水景可动可静,都不失为创作的办法。
五、如何拍好雨景
雨天时拍的照片,因为雨水的反光,远处景物明亮而影像朦胧,画面的景物,色调浓淡有致,别有一番风味。拍摄雨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雨天光线变化很大,有时雨景亮度很高,而乌云密布的倾盆大雨亮度又很低,两者之间的曝光量可以相差很多倍。因此拍摄时,最好使用测光表测光。
2、雨天拍摄,常常会出现曝光偏多的现象,而曝光过度对表现雨景是极为不利的。因为雨天景物反差小,曝光过度会使反差更小,照片看起来是灰蒙蒙一片。所以,一般多采用减少曝光,延长显影的办法,来改善反差的情况。可按正常曝光量减少一挡到一挡半,每减少一挡时,可增加20%-30%的显影时间,这样有助于提高画面反差。
3、拍雨景时,不要以天空为背景,而应选择深色背景,这样才能把明亮的雨丝衬托出来。如果画面中有水,不论是河湖水面,或是街道上的积水,雨点落在水面上溅起的一层层涟漪,也有助于雨景的表现。
4、雨水不会是垂直落到地面,一般以选择雨丝成45度方向时为合宜。使用的快门速度不可太高,因为高速度会把雨水凝住,形成一个个小点,而没有雨水的感觉。如果使用的快门速度太慢时,雨水会拉成长条,效果也不好。一般以使用1/30秒到1/60秒速度为好,这时快门速度不高,可以强调雨水降落时的动感。
5、拍摄雨景时,要注意在镜头和雨点之间要拉开距离。雨滴离镜头过近时,一滴很小的雨点也会遮住远处的景物。当然,有时也会有意需要这种特殊效果。要注意相机不能淋雨,也不要使镜头溅上雨点。一般可用雨伞遮住或把相机装在塑料袋里,把镜头和取景部位露出。
6、在室内,如想透过窗子表现室外雨景时,可在室外玻璃窗上涂上薄薄的一层油。这样,水珠容易挂在玻璃上,渲染雨天的气氛。
7、用彩色片拍雨景时,由于阴雨天的光线色温高,使用日光片时,照片会出现明显的偏兰色调。这种偏色可不用校正,因为兰调可渲染雨天寒冷的感觉。
8、拍雨天的夜景时,因为灯光的反射以及地上水面的倒影,都会使画面显得很生动。尤其是,使用彩色片拍摄时,雨天夜景的色彩效果要比一般夜景更为丰富。
4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01:42:57 | 只看该作者
4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01:56:25 | 只看该作者
4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01:57:33 | 只看该作者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浅谈

作者:小河有雨




   首先声明:本文仅给初学摄影的朋友一个基础性的交流,既没有高级教材那样完整,也可能存在某些技术上的缺陷。因此,本文仅供初学者参考。已有摄影基础的朋友,请就不要把您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我这篇拙文上了。

第一讲 我们摄影为了拍些什么?



当我们拿起相机,或打开手机的拍摄功能时,我们到底要拍些什么呢?大家会说,我们要拍眼前看到的景色或人物。

但是,摄影这个过程和目的远非这样简单,如果单纯地只拍摄“到此一游”的照片或仅仅是为了记录下我们原来所未见过的风景,这样拍摄出的照片就缺少一些让人激动的内容。也带有一种任务观念,将很少能拍摄出产生视觉冲击力的效果的照片,结果拍摄出来的照片无非只是一些场景的记录。因此,在拍摄的时候,我们要考虑的是,这次拍摄能够掌握点新的什么技巧,能够发现点新的什么视角?只有当我们用大脑和眼睛满怀热情的去发现那些大量存在于我们身边的自然界里的美好事物时,我们才会有真正拍摄的兴趣。

很多人都比较缺乏摄影技术方面的技能。我们通过眼睛可以看到很多图像,但怎样把它们记录在相机里呢?不少人购买一架新相机以后,很少会把相机的说明书认真、仔细、完整地看上一遍。往往只在掌握的自动拍摄以后,就带上相机出发了。也朋友会说,我用是卡片机没有那么多的功能。其实不然,假如你能把一架卡片机的功能根据不同的环境都用足了,你也会拍出好照片的。

说到这里,为方便以后的交流,按照网络上大家认可的习惯,我们把大家常用的相机大致分一下类。(1)有拍摄功能的手机,就称为手机。(2)便携式薄型活超薄型小型数码相机,一般都可以放在衣服的口袋里的,称之为卡片机,见图1。(3)不可更换镜头,有较全面的手动控制功能,光学变焦在6倍以上,我们称之为长焦机,见图2。(4)可更换镜头、取景方式采用单镜头反光方式取得物像进行观察拍摄的相机,称为单反机,见图3。对于更专业的导轨式摄影机、后背式胶片机等,这里不作讨论。

上面说了,摄影的过程应该一个发现新事物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记录这些发现的过程。在这个摄影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许多思考而使我们周围杂乱的事物变的有序。我们必须做出决定,要突出强调我们发现的事物的哪个方面,而忽略其它的次要因素。我们会希望用一种恰当的方式来表现某个主题,以表达我们自己是如何被它感动的。为了做到这些,我们必须做出冷静的决定:取景器里应该包括那些东西,以及如何组织这些内容。应该舍弃什么内容,这个思考过程称为“构图”,请大家注意“构图”这个名词,在以后的照片评论中将会经常出现这个名词。然后看看自己手里的相机的性能,在自己使用的摄影设备上作出一些技术性的考虑:使用什么白平衡模式、如何曝光。如果是单反机使用什么镜头、如何用光等等。

摄影的过程应该是经过认真考虑的和有计划的。摄影创作的任务就是对可见环境的设计和组织,但是这个设计是要靠我们用自己的大脑去主观控制的。要我们在学习中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够熟练地应付在摄影中遇到的构图美学以及摄影器材的技术问题,如果想拍出精彩的照片,对摄影技术和美学知识两方面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

但作为摄影,第一先是要使拍摄出来的照片画面清晰,要是拍出来的画面一团模糊,不但没有美感,严重的连拍的主体细节都看不清楚,那就失去了记录某个场景的意义了。下面,我们就开始讨论怎样使照片的画面清晰。















4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01:58:25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讲 怎样使拍出照片的画面清晰


作者:小河有雨


说到照片的清晰度,首先我们要弄懂一个概念:什么叫照片的清晰度。在摄影中,清晰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拍摄的过程中,因为我们对拍摄出来的画面要表现的主题的要求不同,所以,我们对清晰的概念也是不一样的。根据我们拍摄时的需要,整个画面是否需要尽可能的做到全部清晰?或者为了突出某个主题只让主题清晰而使背景虚化模糊(以下都简称为虚化,在一般摄影知识讲座或评论中,也只称为虚化),也许为了表现某个题材使画面的前景虚化模糊等等。(见图1背景虚化和图2前景虚化)













但有一点是必须搞清楚的,照片背景或前景的虚化和由于在拍摄时的时候,因持相机的手不稳定而造成的抖动模糊完全是两个概念。手持抖动的结果是整张相片的画面都成模糊状,画面上没有清晰的内容,这类照片,很少有后期挽救的好办法,往往只能成为废片。拍摄时,用是三脚架支撑相机是个稳定相机的好办法。但在摄影中,经常会出现没有带三脚架或不方便带三脚架的时候,因此,掌握正确的握持相机的姿势,并在拍摄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手持相机的稳定性,这是摄影爱好者必须修炼的一门基本功。对与手机拍摄来说,双手持机肯定比单手持机要稳定得多,拍摄时注意握机的手指不要遮挡住手机的镜头。而对于使用卡片机的朋友,值得注意一点是,尽量也用双手分持相机的左右,以提高相机的稳定性。但要注意有些卡片机的镜头在变焦时需要伸缩的,所以手指不要影响镜头的伸缩运动,也不要不小心遮挡闪光灯的窗口。


而对于长焦距相机和单反机的用户来说,要求相对就高一点。在用长焦距机或单反机拍摄橫的画面时,右手握住机身握把,食指按快門钮,中指無名指小指握住机身握把,大拇指按住机身另一端,左手撑住机身,大拇指和食指可做转动对焦环用。(见图3)





拍摄竖的画面时,右手握住机身握把,食指按快門钮,中指无名指小指握住机身握把,大拇指按住机身另一端,左手撑住机身,大拇指和食指可做转动对焦环用。(见图4)。但现在,单反机在市场上可以配置一个电池手柄,那个手柄不仅有安装备用电板的作用,而且也还有一个竖拍按钮,使竖拍时和横拍时握相继的手式基本上是一样的,给使用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在有些较暗的环境,当快门的速度只有1/30秒甚至1/8秒,当时又沒有带三脚架,这时正确的手持相机的姿势就非常重要了,图5为一张比较稳定的持机姿势,右手臂靠在右脚膝盖上,身体呈低角度且压低,左脚膝盖着地增加一支撑点,这个动作的稳定性较好。这样在弱光的环境下也能拍出一张比较清晰的照片了。当然,不管是手机、卡片机还是长焦距机或单反机,在拍摄时都可以借助周围可利用的东西来提高相机的拍摄稳定性,如把拿相机的手或直接把相机搁在桌子或椅子上,也可以搁在窗台或栏杆上,还可以借身边的树干或电杆支撑一下自己持相机的肘部等等。反正在了解了相机稳定的必要性之后,就应该尽量消除或减少相机因振动造成的模糊后果,以拍摄出清晰度较高的照片。




现在,大家都知道保持稳定相机的方法了,但在拍摄的过程中,还必须在准确地对焦后才能拍摄出一张清晰的照片,下面我们接着就来讨论一下拍摄时的对焦问题。

照例,说到这里首先简单地解释一下什么是焦距,什么是变焦,什么叫对焦。但有些朋友比较性急,不喜欢了解比较专业性的基础知识,所以,我把基础知识的解释和叙述放到后面,先来说一下对焦的问题。

首先,我们根据所需要摄的画面的需要,利用相机的变焦性能,把被拍摄的对象拉近或推远,在显示屏上或取景框里看到我们满意的图象。然后进行对焦确认,简称对焦。

手机的摄影功能中,一般都依靠全自动的对焦功能,所以不再赘言。卡片机一般的对焦方式,都是以取景构图完成后,即在液晶显示屏上看到自己满意的画面后,半按快门按钮进行对焦和测光确认。对焦和测光确认后,相机一般都会有个提示,有的是发出“嘀嘀”的对焦完成提示音,有的是画面中间一个小方框的线条颜色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样,相机的焦距确认和测光都已经完成,这时再把快门按钮一按到底进行拍摄。才能获取清晰度满意的图象。如果半按快门后没有拍摄就放松了手指,那再次按下时就会重新对焦和测光。不少使用卡片机的朋友,在拍摄时往往会忽略半按快门后,稍微停顿一下让相机完成对焦和测光的过程,而是一按到底就完成了拍摄,虽然现在的卡片机也很先进,芯片的运算速度也很快,但把快门一按到底终究不如半按快门确认对焦后拍出来的相片清晰度高。所以在这里重申一遍:用卡片机或长焦机拍摄时,一定要先半按快门等相机自动对焦和测光确认后,再把快门按到底完成拍摄。

长焦机和单反机,一般也都有自动对焦功能,用法和卡片机基本相同,但有些长焦机和一般单反机,还都有手动对焦的功能。手动对焦功能在这里也无须细说,因为各人手中的相机使用说明书上都有明确的解释。只是我个人使用后的感觉有一点,就是长焦机的手动对焦几乎没什么大的用处,既难对准,又不很精确,所以我一般不推荐使用。而单反机有些镜头本来就只有手动对焦的功能,那就只能手动对焦了,好在单反机的手动对焦还是比较好用的。

总之,对焦不准确的照片,拍摄的画面也是一片模糊,这种模糊程度较轻的时候,还可以用软件略作调整,但效果总是不太理想,要是模糊得严重了, 那就很难调整好了。所以,拍摄时的对焦是拍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来不得半点懈怠。

为什么拍照,想拍点什么也说过了,怎么拿相机也知道了,对焦的概念也基本了解了。那么,下一章我们就要考虑在如何不同的光照环境下,怎么拍出高质量的照片了。
5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01:59:02 | 只看该作者
附第二讲名词解释:对焦、焦距和变焦

对焦其实就一个调整焦距的过程,首先来简单地解释一下什么是焦距。焦距,本来是一个光学中的量,当一束平行光以与凸透镜的主轴平行穿过凸透镜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会被凸透镜汇聚成一点,这一点叫做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光心:可以把凸透镜的中心近似看作是光心。)的距离就叫这个凸透镜的焦距。一个凸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焦点。

我们用的照相机的镜头就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或是数码相机的感光器件)就处在这个凸透镜的焦点附近,或者说,胶片与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大至约等于这个凸透镜的焦距。

凸透镜能成像,一般用凸透镜做照像机的镜头时,它成的最清晰的像一般不会正好落在焦点上,或者说,最清晰的像到光心的距离(像距)一般不等于焦距,而是略大于焦距。具体的距离与被照的物体与镜头的距离(物距)有关,物距越大,像距越小,(但实际上总是大于焦距)。

由于我们照像时,被照的物体与相机(镜头)的距离不会总是相同的,比如给人照像,有时,想照全身的,离得就远,照半身的,离得就近。也就是说,像距不总是固定的,这样,要想照得到清晰的像,就必须随着物距的不同而改变胶片或感光元件到镜头光心的距离,这个改变的过程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调焦”。综上所述,我们所说的“调焦”调整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焦距,而是只不过在摄影中,把投射到底片或感光元件上的图象调整到最清晰这一过程达成共识的称谓罢了。

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个固定的数值。也就是说,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不能调整的。因此,也有相当一部分相机的镜头的焦距也是不能调整的,这类镜头被称之为“固定焦距镜头”,简称“定焦头”。还有另一部分相机,它的镜头是“变焦镜头”,就是那些能够“变倍”的镜头,这种镜头的工作方法是通过多个镜片移动之间的距离来放大或缩小需要拍摄的景物,光学变焦倍数越大,能拍摄的景物就越远。用那样的相机在进行变倍时才是真正的 “调整焦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22:41 , Processed in 0.12120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