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摄影书店---《教师之友网》管季超友情存帖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16:49:36 | 只看该作者
手绘代替摄影 旅游图书转战小众市场

林静 桂杰
  “用手绘插图代替摄影图片来记忆旅行,于毫厘间传递旅行者的感觉”——在舞台设计家出身的妹尾河童新出版的“窥视系列”两部作品中,读者完全可以读出这样的另类味道。与上世纪80年代在日本引起的“窥视系列畅销热”一样,这位日籍作家的作品带给中国读者的,是旅行类图书的另一种新奇。

  在《窥视印度》与《河童旅行素描本》中,读者可以看到一幅幅素描图景:城市、宫殿、庙宇、小巷、椰子摊,甚至有塔罗牌、微型镜、自动制面机……颇具情趣的是,几乎所有的图画都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细致入微。在《窥视印度》中,妹尾有一幅加尔各答的饭店速写,从窗帘的色系,到壁纸的花样,甚至连水杯的直径,都清楚地收录在案。妹尾河童把旅行途中种种触及灵感之物,以轻快的笔触素描成图,配发简短的随笔。“文字无法表达就画,图画无法呈现的就以文字描述。”

  “其实,《窥视印度》和《河童旅行素描本》带给旅行书领域的,是观察角度的转变和品位的提升。”责编陈晓说。作为日本的著名舞台设计师,河童的作品触及了旁人看不见的角落,凡是看到古灵精怪的玩意儿,他当即驻足开始素描,有一次还差点被印度军官当做“间谍”处置。陈晓认为,“出版这类旅游书籍,正符合了三联书店的出版定位,既要求旅行者的记录是深刻的,同时又能展现文化品位。”

  两本书出版一个月,便占据了三联榜单的前几位,创下了旅行类图书难得的佳绩。而早在年初,三联书店就以《厨师之旅》、《乡土中国》等涉足旅行图书的出版市场。三联书店的出版策划詹那达告诉记者,区别于市面上的旅行书籍,三联出版的这类图书,在更多意义上不能只称为旅行类图书,而更加强调生活方式带来的独特文化内涵,比如《乡土中国》,就属于人类学、社会学的田野研究范畴,关注封闭的小群体和亚文化状态。

  除三联书店之外,更多的出版社已经看到了旅游图书潜在的市场魅力,一些策划和制作精良的旅游类图书成为排行榜上抢眼的畅销书,业绩骄人。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藏地牛皮书》两年间12次印刷,累计发行达11万册,而云南人民出版社的《丽江的柔软时光》出版不到1年就发行了6万册。一时间,“牛皮书系列”、“行走图书”等称谓的旅游类图书纷纷上市。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的旅游类图书,主要集中在3个出版领域。首先是“到此一游”的观光式旅游书籍,主要是针对中老年人或公干出差顺便一游,此种书往往被称为“旅游指南”。

  第二种是深度文化式旅游,旅行者关心的不仅仅是景点,更关注当地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此种书人文色彩浓厚、收藏价值高。如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策划中心最近继《梦幻旅游》世界卷、中国卷之后,又继续推出了“梦幻系列”之《知性之旅》,加进了更多的历史、文化思考,文字及用图更厚重。类似的还有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巴蜀羊皮书》、广东旅游出版社的《呼吸上海——雅痞的二十四小时》。

  第三种是自助体验式旅游。源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一部分西方叛逆青年跋涉东方寻找精神归宿的嬉皮运动。特立独行的自助游,旅途中不求舒适享受,甚至带点儿自虐的“背包族”。在行走中寻求真我的青年,使远足变成了一种人生状态。目的地不是重点,关键是在路上。

  这种“驴友”群体的出现真正意义上刺激了旅游类图书出版的实用性和原创性以及时尚化、多元化。加之网络的发展,民间写作的兴起,主体原创性在旅游类图书中得到充分张扬。如广西人民出版社今年推出的《在西街快乐中毒》、《在西街遇见爱情》,以“快乐阅读”为创作理念,体验的现场感与感觉的虚拟化交互运用,实现人与山水的相互交融。

  有专家预测,随着旅游方式的转变,后两种书籍在市场潜力方面将有更乐观的发展趋势——小众化将成为市场主导方向。“目前市场上的旅游图书种类繁多,但是市场上依然缺乏有编辑创意色彩的旅游书籍。”陈晓认为,那种带有时尚色彩甚至可以是为白领阶层专门打造的旅游图书,会在出版市场上有更大的立足之地。

  在中国青年出版总社文教分社副总编辑林栋看来,无法保证旅行资料的准确性,是当前许多旅行书籍的瓶颈。不少作者没有经过实地考察就出版书籍,很难推陈出新。“除此之外,市场上缺乏的旅游书籍,是真正为‘背包族’服务的自助类和探险类书籍,记录攀岩、漂流等年轻人喜欢的运动,正好是这类图书接近性的优势所在。”

  来自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市场反馈显示:旅游类图书中的畅销书,多以自助旅行和探险旅行类为主。该社前段时间出版的《父子驴友》,以一对普通父子三年暑假徒步走长城为素材,引发网上“驴友”群体的探讨热潮,带来了新的自助旅行图书的风行。

  林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出版社正是看中年轻一族探险旅行的热情,因此从纯旅游攻略转向复合型发展。很难仅仅出版旅游指南类的书了,目前旅游类图书吸引的读者,也正是那些对探险和自助感兴趣的年轻人。”

  而来自出版界的消息是,没有哪几家出版社能控制旅游图书市场成为领头雁,而也难有哪本书能达到《藏地牛皮书》的销量,大多只是简单的行走路线的重复。

  “我们一直在关注‘背包族’群体的动向。”詹那达坦言。对和他一样的众多出版人来说,“背包族”是颇受出版社青睐的新兴群体。“远足变成了一种人生状态。”——正是途中来自个人感觉的抒发,令他们的行文风格带有“嬉皮”的味道。

  比关注更实在的,是出版社已经开始的旅行前策划。据了解,国外的旅行图书发行链条中,比较成熟的出版模式是:由大型旅游机构、大型出版社投资,针对特定线路进行先期策划,请一些资深的旅游作者深入当地走一遍,详细地记录、核实各种数据,每年更新一次。陈晓透露说:“三联书店的下一部旅行作品,很可能就是一位新加坡女孩的法国见闻录。4个月在普罗旺斯的生活,希望能在葡萄酒文化浓郁的欧陆,打造出一部有深刻思想的旅行记。”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张婷)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16:51:40 | 只看该作者
书刊市场的无奈与文化人的坚守2010年09月27日


  深圳商报驻台湾记者 赵 川


  周末,台北的早晨。照例拾起从门缝塞进来的几份报纸,躺到床上翻看。发现台湾的几大报中,只有《联合报》在不显眼的位置有一篇关于“金鼎奖”的短小报道。
  金鼎奖是台湾“行政院新闻局”举办的奖励书刊作者最重要的年度奖项。尽管台湾新闻资源十分稀缺,可媒体对传统书刊的颁奖新闻已然提不起什么兴趣。
  金鼎奖本是台湾书刊作者的盛宴,可是参加完9月24日举行的颁奖典礼,我有一种强烈的感受:台湾的文化人依然在做“最后的坚守”,坚守一份纯粹和本真。
  这种肃然起敬来自于普通文化人对生命价值的抱持。譬如说《青蛙不简单》的作者李世荣,他是一位普通的摄影师,获得了“儿童及少年图书奖”。他的获奖感言十分朴素无华:“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另一半,原因是她这么多年来陪我去拍青蛙,无论天晴还是下雨……”
  颁奖典礼结束后,我找到李世荣。他说自己拍摄青蛙十一年,长年累月到台北郊外蹲守,挺不容易。“台湾的青蛙品种有限,原先跟踪的几处青蛙栖息地现在成了停车场,已经听不见青蛙叫了,我很忧伤也很无奈。” 得知我是来自大陆的记者,他更加感慨:“其实,我很想到大陆拍摄,尤其想到四川去拍,那里有台湾没有的青蛙品种。可是,我哪有那个财力啊,来往路费都是一大笔钱。”他说,金鼎奖虽然竞争激烈,可除了一座奖杯,基本没有什么奖金,只落个名声而已。
  担任颁奖嘉宾的知名音乐人方文山也很感慨:一本书动辄要潜心数年创作,这要是在流行音乐界简直没饭吃。的确,台湾没有拿工资的“专业作家”,作者要在生存问题解决之后,才有创作的余闲。
  还有一位获得“杂志类最佳摄影奖”的王徵吉,他的获奖作品名为《返家八千里——黑脸琵鹭迁徙纪事》。65岁的他说,为了拍摄这组照片,他付出了19年的努力。他在全球追随黑脸琵鹭,从日本、韩国一路追到大陆的江苏、上海、福建,再到香港、广东、海南,直到越南。他曾经五次到深圳红树林拍摄,“如果再给我19年,我还会继续拍摄这些可爱的飞禽。”王徵吉说,他担任报社摄影记者多年,“现在我退休了,拍摄经费不够只好向孩子们要……”
  还有一位获奖者张文哲,他上台就是一句:“为了写一本书,在家辛苦了好几年,都是老婆在养我……”听得人心里酸酸的。
  台湾是一个出版业完全放开的地区,各种良莠不齐的图书充斥市场。可在很多出版人看来,出书意味着赔本,因为台湾传统书刊的市场太小了。目前,台湾出版业进入大陆市场还有很多困难,写作者和文化人都希望有一天能让自己的作品发行到大陆。
  面对这些朴实无华的坚守者,你不能不对他们肃然起敬。有了这些默默的耕耘者,台湾的书刊市场才保留了一份本真,不至于被八卦无聊的垃圾信息所淹没。
  (深圳商报9月26日台北电)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16:52:21 | 只看该作者
两大阵营对垒数码图书市场
2007年07月20日  孙珏 来源:SRC-12  
编者按
随着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出版社涌入数码类图书出版市场,并陆续出现过几次销售小高潮。就目前看来,此类图书的出版社可分为两大阵营:一是以计算机图书出版为优势的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以及地方科技社等,主要针对有软件操作基础的电脑爱好者开发数码图形图像处理图书;另一类则是以各地摄影出版社和美术出版社为主的队伍,偏重于数码摄影技法和内容图片的精耕细作。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大阵营都将目光锁定在大众读者身上,双方为此在个性上做足文章。


日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今年的数码图书市场已有不少亮点,并有望成为继2005年数码图书出版小高潮之后的又一高潮。如清华大学出版社前不久推出的“数码生活馆”系列《数码照片拍摄与处理技巧》、《数码照片后期处理技巧》、《会声会影视频处理技巧与实例》等一套六册同步亮相全国20多家书城,随书赠送价值12元的读卡器,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与此同时,人民邮电出版社今年6月新上市的《数码摄影手册》首版6000册也已销售告罄。而《电脑报》的执行编辑张涛则告诉记者,目前Photoshop等图像影像软件更新周期缩短,数码类图书不断有新版本推出,比如今年5月策划的《数码照片后期处理》、《数码相机完全手册》,销售在一两万册左右。


据了解,自2003年以来,数码相机就以平价、时尚、便捷以及照片处理功能强大的亲民姿态,迅速占领了传统摄影的大片疆土,国内因此曾在2005年掀起数码类图书出版的小高潮,大批出版社涌入这一领域,但最终由于同质化现象严重而导致这些年数码类图书整体比较消沉。目前,国内数码影像类图书大致可以分为数码摄影、数码摄像技法和图形图像处理两大门类。其中,数码照片处理的相关图书占数码摄影类图书的主要份额,讲解如何选购数码相机、使用数码相机的拍摄技巧、利用Photoshop等工具进行数码照片处期处理等。技法类图书中,由于DV摄影技术并不太适宜通过图书表现,总体而言,DV摄影图书的市场占有率略低于数码摄像类。从各出版社出书的侧重点看,分为两大阵营:以计算机图书出版为优势的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以及地方科技社等主要针对有软件操作基础的电脑爱好者开发数码图形图像处理图书;另一类则是以各地摄影出版社和美术出版社为主的队伍,偏重于数码摄影技法和内容图片的精耕细作。但随着数码相机在平民百姓家的普及,两大阵营也齐齐将目光锁定在大众读者身上,如中国摄影出版社最新推出的《DV摄录实用攻略》、《数码摄影初阶》直接面向此前摄影出版社较少覆盖的初级摄影爱好者,尤其是此前从未接触过传统的胶卷相机、直接从数码相机起步的摄影群体。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副总编辑曲家东则称,年初,根据“驴友”与“色友”在实践中的困难与问题推出“数码摄影系列”四本,其中,“歪点子”一书以“创作从点子开始的启发式文字”跳脱于同类,市场反应良好。可以说,经过几年的市场摸索,两大阵营都努力探索数码产品的主流发展趋势,在兼顾大众需求的同时,立足自身,凸显专业特色方面下工夫。


立足器材技法回归摄影本质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摄影类、美术类出版社以及一些地方科技社的基本定位,仍然将突出面向专业摄影师、摄影发烧友以及有一定摄影基础的初学者市场,内容方面上以突出摄影器材、摄影技法两大传统优势领域为主。


中国摄影出版社一编辑室副主任周彧认为,摄影摄像器材类图书在国际市场上约有20%的占有率,但在国内市场上比重还很小,少数此类图书销售量低迷,主要是由于数码相机换代快,而国内消费者消费能力有限造成的。对此,江苏科技出版社编辑仲敏也表示,出版社今年初引进的德国版本《数码照相:尼康D70/D80》、《数码照相:索尼DSC-V3》、《数码照相:佳能EOS350D》销售情况已经不能与前几年相提并论。数码设备的市场更新速度极快,引进版在出版周期上有时滞后,往往达不到国外图书与数码产品同步上市的效果。对此,周彧建议,数码摄影器材的导购图书选题还可以进一步挖掘。另外,可以借鉴国际上此类出版物大量采用CD-ROM的出版形式,批量大、成本低、内容丰富,而且更新换代迅速。


与此同时,国内数码摄影摄像技法类也是此类图书市场的主体之一,销售业绩良好,但存在内容雷同、缺乏特点等潜在问题。尤其需要提起的是,此类图书的作者多半大量套用传统胶卷相机时代的摄影技法图书的框架、内容,对数码摄影底层的技术原理不甚了解,因此很难真正突出“数码”的概念。不过,尽管专业美术社和摄影出版社明显在换代较快的数码摄影器材图书、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图书方面缺乏优势,但因其大多拥有专业的作者和编辑团队,消费对象相对固定、需求明确、购买力稳定,此类出版社仍一直致力于数码摄影技法类高品质图书的挖掘。正如浙江摄影出版社副社长高扬所说,近年出版社十分注意推出包含摄影行业最新数码技术的作品,譬如,2003年就开始从英、美等国引进“摄影大师系列”,今年年初又推出了高端作品《世界顶级摄影大师巅峰作品诞生记:风光》以及RotoVision出版公司最畅销的“数码摄影/摄像500问”系列图书之一——《数码摄影500问》,着重介绍风光、肖像、体育、科技等专门领域中的数码摄影技法。


面对目前很多数码影像类图书往往站在电脑爱好者的角度去谈各种软件的运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汤伟表示,这样只会渐渐忽视摄影的本质——对自然与美的追求。他还谈到上海人美社在出书上会更多从审美的角度去把握数码摄影,不会掺杂过多的技术。对此,高扬也表示,大众对数码这种摄影手段的认可已经普及化,随着大众市场需求的逐年提升,回归摄影艺术角度是必然趋势。周彧还提到,由于数码图像可经由摄影者自行修改,在法律、刑侦、新闻等专业领域带来很大的伦理学问题,此类数码摄影与艺术伦理图书在国际上有很多高水平专业论著,尽管数量不大,但影响非常显著,并且这一类别的图书是专业摄影出版机构的特长。遗憾的是,国内一直缺乏这一领域的专门著作,因此,摄影社今年内打算引进少量此类图书,以满足国内市场的小众需求。


大众数码领域期待个性改造


据业内人士介绍,针对摄影爱好者和家庭用户的数码图象处理类图书则在国内数码影像图书中占有大约20%左右的市场份额,由于此类图书涉及各种计算机软件,基本是计算机、电子、通信类专业出版社的天下。特别是2005年以后,大量出版社涌入这个领域,导致选题雷同且层次不高,图书内容多集中于基础的相片处理、失败照片补救、照片美容、照片翻新和艺术特效制作等,导致市场销售情况一路下滑。据开卷数据显示,2006年全年数码摄影类图书的零售码洋只有5500万,相比计算机市场十几亿的盘子,其中的不饱和空间显而易见。因此,具有计算机出版优势的出版社开始思考如何以“个性化”的路线赢得读者。


人民邮电出版社自2005年就率先转变了出版思路,基于以往与欧美、韩日等国版权合作基础,该社采取由外版带动内版的产品策略,以期树立品牌后再开发国内作者资源。据该社计算机分社社长蒋伟介绍,今年1月推出的《美国数码摄影教程完美版》在开卷数据摄影类图书上半年排行榜上位居前列,销售码洋达80多万。“该书立足计算机传达专业的拍摄技术。具体来说,就是教专业的摄影爱好者后端处理技法,教IT从业人员专业的摄影技法。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在摄影圈打响自己的牌子”。


而电子工业出版社飞思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则表示,市场上的数码类图书不下百种,不走个性化路线很容易淹没自己的优势。她提到在策划“家庭数码新生活”系列图书时,选题名称重点在与数码照片的“拍”与“修”,选择不同的细分点,比如网店商品照、超级女生秀、超级宝宝秀、精彩人物照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另外,社里还了解到韩国数码摄影类图书个性鲜明、时尚,考虑到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批对madeinkorea有偏好的群体,尤其是很多年轻人对韩国动漫、影视、时尚的狂热与追随,于是,选择引进这类时尚色彩浓厚、制作精良的韩版书籍,正好可以满足这类人群的需求品位,同时也实现出版社在品牌与市场两方面的拓展。


   

来源 :SRC-1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6 08:14 , Processed in 0.21252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