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37|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数码摄影技术与影像革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9 08:37: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数码摄影技术促使传统影像产生变革
2007年06月18日

http://hi.baidu.com/sheying1029/blog/item/49833bcfcd58963ff9dc6104.html
论技术进步在摄影发展史中的作用

——数码摄影技术促使传统影像产生变革





照相机自1839年由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以来,已经走过了将近170年的发展道路。在这170年里,照相机走过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纯光学、机械架构演变为光学、机械、电子三位一体,从传统银盐胶片发展到今天的以数字存储器作为记录媒介。笑看浮云遮望眼,瞬间沧海变桑田,数码相机的出现正式标志着相机产业向数字化新纪元的跨越式发展,人们的影像生活也由此得到了彻底改变。



从达盖尔将摄影术发明公布于众的那一天,一直到数码摄影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以摄影技术改革发展为前提的摄影发展史出现了两个重要的时期,分别为机械复制时代、电子影像时代。由于篇幅有限,我将从后个时代论述摄影技术的进步与摄影文化发展的的价值和作用。





数码摄影的出现对传统摄影文化的冲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技术长期以来被当作一种超越文化的力量,它有其自身的文化内涵。尤其到了电子影像时代,科技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技术不仅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而且形成了新的意识形态,构造了一种特定的“合理化”的现代文化制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体现在它的复制性与传输的便捷性,还在于它改变了人们的观看方式。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摄影文化的发展,本身就是以“技术”为依托的摄影,又恰逢数码时代的到来,数码摄影的出现必将是摄影技术的一次巨大进步,或者说是一场重大的文化变革。





数码摄影出现,首先是动摇了传统摄影技术的基础——化学与光学,使得传统摄影技术的对于世界的客观真实记录遭到了质疑。其次数码摄影冲击了传统摄影文化,由于它具有的存储量大,观看方便,影像图片明室制作,传输便捷等特性,使摄影艺术与非摄影艺术,专业摄影与民用摄影的界限更加模糊。数码摄影的出现预示着视觉民主时代的来临,电子影像时代也是大众摄影时代。





数码摄影技术对传统摄影技术文化的颠覆。



数码摄影技术的出现,它是时代文化与科技发展的最终结果。电子影像时代给传统摄影技术文化带来的巨大冲击,首先应该是电子技术直接介入了摄影技术领域,促进传统摄影技术的改革,使数码摄影技术应运而生。数码摄影技术的出现引发了一场摄影技术革命,传统胶卷相机已经逐渐被先进的数码相机所取代,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和大量图像处理软件的功能不断完善,使用数码相机所拍摄的图像可以满足多种需要,这是导致数码摄影技术飞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数码摄影以其存储量大,观看方便,影像图片明室制作,传输便捷等优势受到新闻摄影工作者的青睐,这是数码摄影技术繁荣的又一原因。数码摄影给新闻摄影技术带来众多的变化,特别是数码摄影图像的存储、处理、传输的方便和快捷,提高了新闻摄影的时效性和表现力,从而提高了新闻摄影这种新闻报道形式与电视新闻、网络视频的竞争力。因此,数码摄影技术虽然是近几年才达到了新闻摄影对图像质量要求标准,但是,它一经在新闻摄影报道中应用,便迅速普及,对传统摄影技术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速度与效率是数字摄影技术带给新闻摄影最显著的好处,而这一点正为新闻摄影在传播信息时所倚重,因此我们不难理解在前些年数字摄影器材还比较昂贵,还不那么普及的时候,不少新闻摄影记者就已经开始使用。如今各大报社、通讯社,数字相机更已经高度普及。



摄影图片通过数码摄影技术的摄取,利用电子计算机的技术通过互联网以最短的时间传输到世界各地,世界各地的人们可在同时间看到这张图片。数码摄影技术省去了影像后期制作的繁琐工序,使得传输的方式更加快捷。数码摄影技术也改变传统摄影图片存储方式,摄影者不在为了胶卷的保存和照片的存放而犯愁,如今电子影像时代只需几张光盘就可以储存以往的几千张乃至几万张的底片。


摄影者也不再需要将照片放大才可得知照片拍摄的好坏,只要将光盘或照相机的输出线插入电脑,数码影像就出现在电脑的屏幕上,如果你还想对图片进行修改,使用图片处理软件就可以做出你所需要的作品来。以上就是对数码摄影技术特征的论述,它的优越性是传统摄影技术所无法比拟的。数字摄影照片具有如此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广告业、出版业、媒体等产业的青睐。另外,数字摄影技术后期制作拥有巨大的节省空间,从环保角度着眼,由于它不使用化学药品不对环境造成危害,这些足以构成它必然的优势。



数码摄影技术对传统摄影艺术观念的解构。



数码摄影技术的出现,使传统摄影作品的产生方式、审美的接受方式发生了变化。科技的进步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促进文化的发展。数码摄影技术比传统摄影技术的掌握更加简便,这样,就为人们参与影像创作提供了机会。传统摄影艺术以反映客观世界的记录为主要的形式中,已经适应不了摄影文化多元发展的趋势,它迫使艺术家们应更多地从人的主观意识出发,关注人的情感存在而非客观的存在。艺术的创造性被看作体现摄影艺术的生命力的重要标志。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中指出,“对摄影来说,与绘画抗衡意味着乞灵于原创性来作为评价摄影家工作的重要标准,因而原创性也被等同于一种独特的、由说服力的感受力的标志。”在这个大众摄影时代,科技的发展也使创新成了大众的工具,从而使创造性劳动成为了人类的大众化劳动。这样使使摄影艺术与非摄影艺术,专业摄影与民用摄影的界限变得模糊了。



数码摄影技术所具有的强大的科技优势,它使摄影创作省去了传统的暗房操作,只需与计算机相接,图像就可以快速方便地进行后期加工处理,甚至可以进行无源创造。在摄影技术为摄影创作提供便利的同时,摄影艺术观念也在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传统的照相艺术发展成现代的造相艺术,传统摄影艺术客观记录观念受到冲击,摄影艺术创作观念得以拓展,摄影艺术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大众传媒的无边渗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文化差距,已不似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巨大。电影、电视、网络、广告和MTV,当代社会正在成为一个视觉文化或者说影像文化社会。摄影技术是以“技术文化”的角色存在于摄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中的,摄影技术作为摄影文化的一部分,它的每一次变革,都对传统的摄影文化、传统艺术以及摄影发展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摄影技术具有的复制性、以及由于复制性带来的艺术作品大批量生产和大范围远距离的传播的特性使得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彻底划清了界限。数码摄影技术出现,促使传统摄影技术产生变革,传统摄影作品的产生方式、审美的接受方式、影像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变化。摄影技术文化无论在机械复制时代还是在电子影像时代都为摄影文化的发展与人类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书目: 《论摄影》 苏珊·桑塔格

《有狼的风景》 李江树

《摄影文化与照相机工业》 袁尚杰
《图片编辑与版面设计》
谢雨玫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迎者灵光消失的年代》 瓦尔特·本雅明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08:38:38 | 只看该作者
数码摄影技术的发展
http://www.ddc.com.cn/news/article.php/13339
数码摄影技术的发展,在某些层面上需要我们颠覆传统的摄影理念,摄影师需要在拍摄时更多考虑后期所能提供的可能性。拍摄与后期的完美交融,无疑为摄影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一张好照片是拍摄与后期的完美结晶。

Adobe在推出Photoshop CS5版本时候,号称其中的HDR功能是业内最先进最强悍的。我曾经体验过Photoshop CS3的HDR功能,印象不佳;这倒让我陡增不少好奇心,想来尝试下这业内最先进的HDR功能。

为了获得最佳的HDR效果,奸的素材片必不可少。拍摄时间最好选在傍晚时分。上海夏季大约晚上7点左右,此时天微微泛着迷人的蓝光,华灯也初上,光影和谐而美好。

如何包围式曝光

虽然Photoshop CS5推出了单张照片制作HDR的功能,但如果想做出高质量的照片还是需要拍摄多张照片。

我将相机设定为包围式曝光,曝光级差间隔1EV,拍摄7张。拍摄张数和曝光级差间隔的数值没有定值,主要根据现场环境光的特点来进行设定,尽可能保证在拍摄的照片中能够完美地记录高光和暗部的细节。

拍摄的张数越多,层次更丰富,就可以获得更高质量的照片;但是拍摄张数越多也增加了拍摄中抖动的风险。所以3至7张是很多人会选择的一个比较保险的张数。同时,将相机放在一支稳定的三脚架上非常重要,最好配备快门线,这样能防止在拍摄过程中产生抖动。虽然软件有后期对齐的功能,但前期拍摄要尽可能做到完美。

白平衡的设定

在我们平时拍夜景的时候,一般会推荐使用日光白平衡模式,这样可以获得更漂亮的色彩。在我们使用包围式曝光的时候,更是需要将白平衡模式设定为日光白平衡模式,这样连续拍摄的多张照片的色彩基本是一致的。

如何取景构图

为了让照片的色彩更丰富,一般在取景的时候尽可能安排色彩丰富的场景。一般来说,照片中应该有主色调和辅色调,主要色不要超过三种颜色,而且最好有颜色的对比。这样,HDR作出来的照片不仅色彩迷人,而且画面唯美。

黄凯

Adobe专家组成员,Wacom专家组成员,超级PS培训机构创办人,原蜂鸟网主编,原DPA数码联盟首席讲师。主要研究色彩管理、数码摄影、后期处理、打印输出。

网站:www.57ps.com

后期篇

1 Photoshop CS5版本软件提供了两个制作HDR效果的功能。其中一个比较简单,就是菜单中的“图像|调整|HDR色调”。利用这个命令,可以很简单地将一张照片制作成HDR效果。

2 虽然用一张照片也可以制作出HDR效果,但是照片的品质却不会是最佳,尤其是高光及暗部,可以说这是一种伪HDR。

3 Adobe公司从PhotoshopCS3版本开始就推出了HDR,为什么到CS5版本还是撕破嗓门宣传新增功能HDR呢?原因很简单,之前的HDR功能实在有愧于Adobe公司的盛名,因此这一次在开发CS5版本的时候,Adobe公司下足了血本,此次的HDR功能敢与任何一款HDR软件比拼。使用方法还是跟之前类似,我们不需要先打开照片,而是首先点击“文件|自动|合并到HDRPro” 。

4 弹出“合并到HDR Pro”对话框。点击“浏览”按钮,打开文件夹,选择之前拍摄的照片,然后点击确定。

5 选择好的照片出现在了对话框中,然后点击“确定”。接下去就是漫长的计算时间了,如果我们的电脑性能很好,那么需要的等待时间自然就少。

6 HDR照片的制作过程非常简单,难的是参数的最优化调整。为下方便大家使用,Photoshop CS5软件提供了简单易用的预设模式,我们可以随意选择自己想要的效果,但由于这些预设模式实际上是固定的参数设定,所以并不适合每一张照片,如果想做得更好,还是需要自己来进行调整。

7 这是预设中的超现实效果。反差太大,我们会感觉并不合适。

8 接下去,我们就来细化调整的步骤。

通过调整图像中的局部亮度区域来调整HDR色调。

半径指定局部亮度区域的大小。强度指定两个像素的色调值相差多大时,它们属于不同的亮度区域。

“灰度系数”设置为1.0时动态范围最大;较低的设置会加重中间调,而较高的设置会加重高光和阴影。曝光度值反映光圈大小。拖动“细节”滑块可以调整锐化程度,拖动“阴影”和“高光”滑块可以使这些区域变亮或变暗。

“自然饱和度”可调整细微颜色强度,同时尽量不减少高度饱和的颜色。“饱和度”的调整是从—100(单色)到+100(双饱和度)的所有颜色的强度。

在直方图上显示一条可调整的曲线,从而显示原始的32位HDR图像中的明亮度值。横轴的红色刻度线以一个EV(约为一级光圈)为增量。

默认情况下,“色调曲线和直方图”可以从点到点限制大家所做的更改,并且进行色调的均化。要移去该限制并应用更大的调整,请在曲线上插入点之后选择“边角”选项。再插入并移动第二个点时,曲线会变为尖角。

9 这就是最后的效果,很神奇吧,那就赶紧行动吧!

我们以分享、共赏,并集结成书的理念开设了这个栏目,意在指导影友掌握不同地域、节令常见题材的拍摄技巧。

本期,我们与FOTO湖北联络站、FOTO江西联络站联合举办了“城市纪实”主题征稿,以恰当体现城市中人与生存环境间的关系,适当呈现出拍摄构思技巧作为选片标准,由合作组织初选后推荐,最终由《数码摄影》和人民邮电出版社的编辑人员根据出版需要共同选辑成书。

本次湖北联络站推荐的是长江职业学院学生拍摄的都市影像,他们经过一年多的摄影训练,学会了如何用独特的视觉语言表达他们对都市的看法,这让我们惊诧于他们短暂一段学习后所达到的技巧熟练程度和思想表达深度。按照站长宋刚明老师的表述:这是一个用影像述事的时代,只有影像具有了个性,承载了思想,才可能留住人的目光,引人深思。

而由金图网推荐的作品,则更多是大环境下的人物、环境关系交待,多表现出场景之美。如此悬殊的差异,不同的舍取之间相信会给大家带来更多地思考和可借鉴之处。

我们每期特设编辑大奖一名,奖品为KAILAS Hawk28电脑休闲包一个,价值500元左右。本期选登了作品的其他摄影师,将获得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光线与用光——迈克尔,弗里曼数码摄影用光完全指南》一本。

《脸谱》

都市的疏离、时尚、不着调,许多视觉元素搅在一起,形成了都市的节律。在武汉宝成路的一个橱窗里出现的这个脸谱与现代都市形成了对比,而拍摄中恰好将其重叠,是将传统与现代组合在了一起,引入沉思。

《游戏》

都市的生活纷繁复杂,如何使影像拂去表面的浮华而深入生活的内核,考验摄影人的功力。这样的小摊在城市普遍存在,如果直接记录,那只是一张普通的照片。而摊子上“打落有效,一元一次”的广告和上面突然出现的三个人潜在联系起来,给画面平添了幽默感。

《情未了》

城市是现代社会的窗口,而青年则是现代社会的晴雨表,他们的生活状态,常常代表了一个社会的现状和开放程度,这张照片摄于武汉市长扛职业学院旁的一条小街,街上商铺林立,人头潮涌,如何在这样的环境拍出有意味的照片不容易。在当今,拍摄对激情相拥情侣的照片不难,难的是拍出新意,这张照片较好地借用了背景,那个牌子本来写的是“鱼情味了”,经过取台,“情味了”三字立马使画面生动起来。

《跳水》

图像如何超越现实的经验,是引入注目的有效手段。武汉的南岸嘴是武汉人休闲的地方,夏天,这里是泳者云集,如果只拍水中的人,仅从视觉上说,过于平常,而通过镜头仰拍,跳水的泳者如同在城市的上空行走,虽然见不到水,却超出了就事论事的窠穴。

1956年生,当过兵,做过杂志社编辑、机关干部,现在是长江职业学院摄影教授,享受长扛学者待遇。湖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大学客座教授;武汉大学EMBA总裁沙龙摄影导师;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是在建国40周年和50周年风光和人文两类作品评选中唯一都获最高奖项的摄影家。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金图网艺术总监。

金图网(www.goldenpicture.com )创立于2003年,秉持着“倡导摄影文化精神、展示摄影艺术魅力、交流摄影专业信息、强化摄影现代理念、推出摄影新人力作、构筑摄影商业平台、促进摄影创作繁荣”的理念,网站吸引了众多的摄影爱好者参与。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08:40:06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08:40:47 | 只看该作者
数码摄影的收藏价值及前景2011-09-04 作者:罗世健










  传统胶卷摄影和暗房技术已经有200余年的历史,是非常成熟的技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目前摄影作品除了可以采用传统工艺手工放大外,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另一输出方式——数码喷墨打印。数码摄影技术赋予了照相新的内涵,大大拓展了照相的空间;数码的后期制作带给摄影创作者一个丰盛、无穷的发展空间;喷墨打印技术为摄影家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表现方法,特别是在打印介质方面的多元化选择,大大丰富了影像语言。相对于传统摄影的“暗房”操作,信息时代的这种“明房”技术对艺术家的摄影创作以及美学风格的设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目前的一些测试数据来看,专业喷墨打印技术在输出质量及保存期限上甚至超过传统银盐照片输出方式。随着符合收藏标准的数码喷墨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对摄影作品的商业推广和艺术价值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数码打印是一个全新的观念,是一种独立的思维方式和视觉表现力。在照片打印技术逐渐普及之后,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开拓高端的市场,它的市场需要大家的培育和拓展,共同建立高端数码摄影作品的输出市场。数码摄影作品的收藏价值是怎样的?相对于传统暗房输出工艺的胶卷摄影作品,它的优势在哪里?它的市场前景如何?本次纸上论坛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何经堂(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系高级讲师、博士)
  黄云鹤(全摄影画廊主持)
  钟旭东(东磊影像画廊总监)
  《画廊》:传统胶卷摄影已经有200多年历史,其收藏史也比较长了,相对于传统胶卷摄影作品,请您谈下信息时代数码摄影作品的收藏价值?
  何经堂(以下简称“何”):比较传统胶卷摄影与数码摄影媒介,首先要设定两者的定义。从访谈问题的角度来看,主要是比较艺术品的收藏价值,所以作以下界定:传统胶卷摄影意指用化学流程工作,从拍摄至印制照片,均采用化学银盐,绝不涉及数码流程作业。数码摄影媒介的工作流程可跨越胶卷摄影,而最终的输出是以数码印制而成的,而由于现今数码印制媒介中,喷墨是最成熟及其保存持久性平均是最长的,所以设定以数码喷墨为印制媒介。2010年9月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举办的“明房:创意的实践与延伸”论坛中,我曾就胶卷摄影以及数码摄影的技术、收藏价值等相关问题与大家进行过探讨。
  谈数码作品的现今市场价值,首先要讨论其认受性,意指其被认识和被接受的程度。数码摄影科技的发展从80年代中期启动至今,历史虽短,但已十分成熟。现今数码摄影器材已经主导了整个摄影消费市场,但主导艺术价值的是收藏家与摄影艺术家。现今成熟的收藏家主要从收藏胶卷摄影作品开始,对其认受性是不容质疑的,但他们对数码摄影作品有所认识或感兴趣。成熟的摄影艺术家亦然,他们主要学习胶卷摄影作业,虽然有部分现已跨越数码制作,但固守胶卷作业的大有人在。简而言之,数码摄影作品的认受性与科技发展步伐不成正比。环顾现状,艺术博物馆及其他相关艺术机构、艺术家、收藏家等他们的态度对提升市场对数码摄影的认受性及其市场价值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现今高质素的数码作品,其价值相对地便宜。
  黄云鹤(以下简称“黄”):数码摄影作品和传统胶卷摄影作品从摄影艺术的收藏角度是具有同样的价值的。
  钟旭东(以下简称“钟”):第一,以前的数字照片通过打印或者说喷绘输出,这种方式制作的照片是无法永久保存的。第二,做出的质量比较差,所以谈不上有任何收藏价值,也没有收藏的概念,只是作为商业在用,比如大街上的宣传广告,挂2、3个月就扔掉了。现在数字打印技术提高了,例如爱普生的“艺术微喷”打印技术,使得输出的照片不管是在墨水还是纸张上都能保持很长时间的稳定性,这样才有了数字打印作为收藏的概念。这几年打印的技术在不断提升,而且世界上有更多的著名供纸商即媒介供应商加入到这个行业,给数字打印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现在的打印经过了各个厂商的验证,输出的照片已经达到了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保存价值。当然,这只是科学上的一些推理,跟传统的影像比起来,还是不一样的,因为传统胶卷摄影已经经历了几百年时间的实际验证,数字打印没有经过时间的验证,但现在科学推理出的数据还是可信的。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08:41:16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艺术品的收藏价值,应该分为两方面:一个是前面谈到的作品本身的物理价值,就是首先要保证这个作品能保存多少年不变坏,现在的数码摄影作品已经达到了收藏的物理要求。第二,是艺术价值,这是艺术家赋予的。中国的摄影艺术尤其是影像艺术,从发展到我们认识它的价值也就几十年的时间,而当代摄影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却只有十几年的时间。早在十几年前,中国的摄影家们主要从事一些记时、风光、沙龙等题材的摄影,当时摄影主要作为一种工具在使用,历史性、文献性较多,艺术性、创新性相对少。但是要问今天的数字艺术能承载多少艺术性,这样命题是不准确的,数字摄影相对传统摄影只是给了我们更多的方便性,一个好的暗房师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去练习功力,现在很多年轻的摄影者通过电脑等就可以很轻松得达到我们需要很多年磨练才能达到的功力。因此说,数字摄影相对传统摄影只是给了我们更多的便捷性,并不代表它比传统胶卷摄影的艺术价值更高。传统胶卷摄影不是从功能上做不到,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画廊》:胶卷摄影和暗房技术历史悠久,传统工艺输出的摄影作品也已深入人心,作为数字时代的数码摄影作品,它目前的接受情况如何?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接受过程(从国际到国内)?
  何:接受过程似繁实简,有三点决定因素:1、摄影艺术家的态度是首要的,当他们发觉数码摄影的广阔性及喷墨印制的可塑性能大大提升创作及风格的探索,便会自然地转变其态度,对惯用胶卷摄影流程的摄影艺术家,转向使用数码摄影流程是极具挑战的,年轻一代的摄影艺术家将会是主导整个接受过程。2、胶卷物料的价格正在不断飙升,在西方社会,很多大学已经不能负担教授胶卷摄影的开支,而数码摄影已是摄影课程的主流。胶卷物料在中国仍然相对地便宜,但这优势不会持续太久。3、在摄影教育方面,由于现在的主流是数码创作之习惯太依赖以电脑屏幕创作流程之终端点,而普遍忽略印制数码作品的环节,往往假手于喷墨印制输出公司,这方面需要大为提高。
  黄:数码摄影作品现在全球都普遍接受了。就像以前我们寄信件现在发邮件,尽管其中有人坚持有人争论,但这是一项科技的发展革命。我们用数码文字问候、沟通、创作,同样我们也将用更快捷方便的数码影像纪录、传播、创作。
  钟:收藏级数字工艺输出在国际市场上是从2000年开始的,而在中国市场真正开始是2003年。数字输出只是一种技术,并没有改变收藏的意识形态,只是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就像吃饭,你可以选择面食也可以选择米饭,但是没有改变吃饭的习惯。因此,数字艺术只是为摄影师提供了便捷,同时为藏家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而藏家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收藏家注重摄影作品是艺术家本人制作,这属于传统部分;还有一部分属于当代,他们就不在乎作品是不是艺术家亲自拍摄、亲自制作的,他们注重的是艺术作品的本质、内容,作品的观念、构思要来自于艺术家。
  《画廊》:传统胶卷摄影的市场优势有哪些?相对于传统工艺输出的摄影作品,数码摄影作品在市场上又有什么优势?
  何:两者不存在比较或者竞争的问题。传统胶卷作品的价值只会不断地提升,因新货源会日渐减少。但制作高水平的人才及资源也会日渐难求,胶卷作品的平均质素会相应下降(在西方社会,这已是很明显的现象),好的胶卷摄影新作将会越来越少。相对而言,高质素的数码作品由于其制作的稳定性,将会充斥市场,市场价值可能是稍逊于胶卷作品,这只是一个短暂的现状,原因是现今可提供创作的可塑性及其伸延的美学探索被摄影艺术家相继开展后,其市场价值将会大为提升。毕竟,好的摄影作品是永远有其市场价值的。
  黄:随着数码科技的不断进步,制作工艺在收藏市场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传统胶卷摄影经典怀旧和手工感是它的独有之处,数码摄影作品给艺术家带来更多样的创作手段和输出上的快捷和方便。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08:41:45 | 只看该作者
钟:关于优势,第一,传统胶卷摄影做一张照片需要很长的时间,并且很依赖技师的手艺,在全黑的暗房里,很多时候不能直观得能看到最终的结果;而数字影像,在明室里,照片没有做出来之前在屏幕上就可以看到大概,可以让艺术家对作品有更多的预知能力。第二,影像的大小,数码摄影可以把照片做得很大,成本也相对低,而要通过传统的工艺来做就非常复杂,非常耗时,成本也很高。  《画廊》:目前中国数码摄影作品的市场有哪些局限性(相对传统胶卷摄影)?
  何:数码喷墨印制技术的水平在中国仍有待提升,市场仍未普遍接受喷墨技术及其保存持久性已经超越胶卷作品。只要市场提升对喷墨作品的接受程度,印制水平便会自然地跟进,与国际水平接轨。
  黄:没有明显的局限性。
  钟:在收藏市场上没有什么局限性。在技术市场上,我觉得目前在中国,传统摄影的局限是没有很好的技师,传统胶卷摄影精髓的东西很多已经失传了,学习它的现代人也越来越少了。而数字摄影的局限不是来源于技术,跟技术没有什么关系,在中国现在从事数字摄影的人员所应用的技术跟国外没什么区别,最大的区别在于“了解度”。所谓的“了解度”就是制作商做一张照片,除了要有好的技术,还要去了解来制作照片的艺术家的心理、艺术家的要求。只有读懂了艺术家的要求,才能真正制造出一张艺术家心目中所设想的结果的图片,而不仅仅是从技术的角度去看待事情。现在很多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家不是摄影科班出身的,对摄影的技术不是很懂,所以在制作的过程中,就需要这些给予技术支持的制作者更多地去和艺术家相互地了解,这个交流过程我认为是目前整个行业里比较缺乏的。
  《画廊》:关于市场,数码摄影作品在国际市场上目前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相比国际市场,国内市场的情况又是什么样的?
  何:在数码摄影科技发展的初期,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博物馆、画廊及收藏家已经有系统地收藏数码印制作品,例如,早期以IRIS PRINTER 印制的喷墨作品是数码摄影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艺术印记,很具有历史及市场价值,所以西方的数码摄影作品市场是与科技并行发展的。在中国,数码摄影起步于2000年,市场有大约10年之落后空隙,但中国发展步伐亦相对地比西方国家快,相信很快亦会与国际接轨。
  黄:收藏市场更关心的是不同制作工艺做的作品的保存时间长短问题,随着数码科技的发展,保存时间已经逐渐可以和传统制作工艺相媲美了。除有些人对某种工艺有特别的收藏喜好外,一般收藏者并不特别在意作品制作的工艺。这在国外和国内都一样。
  钟:现在中国市场上对影像的认识不管是从技术还是艺术价值上都还处于初级阶段,而国外已经很成熟了。摄影是来自于西方的,西方的影像作为艺术品以商品的形式进入市场流通开始于18世纪30年代甚至于更早,那时中国根本没有。
  《画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传统胶卷摄影成本的不断提高,从事数码摄影的艺术家越来越多,甚至很多从事传统胶卷摄影的艺术家也转向数码摄影,请您预测下数码摄影作品在整个摄影市场的发展前景?(会不会取代传统摄影的主流地位?)
  何:从消费的数据来看,传统胶卷摄影的主流地位(无论中国或国际)已不存在。就市场价值而言,新一代的摄影艺术家以及收藏家,因其成长于一个数码科技的环境及对胶卷摄影的认识接受性减少,很自然地会偏向数码作品,所以数码摄影作品将会成为主流,这只是时间问题。这也是科技发展而成的特定的自然定率。
  黄:数码摄影必然代替传统胶卷摄影成为主流,这也是摄影技术本身的发展。就像胶片代替玻璃片一样,数码感光代替胶片的感光。收藏摄影艺术的收藏市场更关注的是艺术本身。
  钟:数码摄影已经占据主流,这个是必然的。传统胶卷摄影会越来越少,但不会消失。很多人一直在争论是数码好还是胶卷摄影好,一直有这个纷争。我认为这个出发点就错了,因为本质上这两个不是一样的东西,数码拍摄、喷墨打印和胶卷拍摄、银盐冲印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工艺,整个生成的原理都不一样,因此没有对比性,既然没有对比性,争论数码好还是胶卷摄影好是不会有结果的。从画廊的角度来看,不会考虑摄影作品是胶卷的还是数字的,而考虑的是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艺术价值到位了,就会有人购买,有人收藏。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08:42:50 | 只看该作者
怎么让你的数码相机摄影技术快速进步[zt]  







随着数码的不断普及,数码相机(DC)已不再是罕有的物体。而数字化的今天,对人们在原来的拍摄技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少初级用户反映:数码相机拍摄出来的图片暗淡,欠缺活力、噪点多、景深浅(特别在微距模式下)、偏色等。但摄影本来就是心灵与光线沟通的桥梁,要掌握传统拍摄技艺并非易事。下面就让笔者为大家简述一下数码相机在拍摄中必需注意的问题,同时也讲述一些拍摄前后的事项。
1、 浏览说明书
很多用户都不喜欢厚而繁琐的产品说明书,一般买数码相机购回后都喜欢自行摸索。当然,在摸索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惊喜,但这会花费的不少时间,而且也不能以最短的时间系统了解你手中的产品的特性;如果看过说明说后再操作的话还可以避免一些错误操作。因此在初接触新品时,应简要先浏览一回厂家为大家用心汇编的说明书,熟悉一下数码相机的基本菜单与功能。以后再有所不明时也可以翻一翻它,会有所收获的。
2、 合理选用图像格式
我们都很清楚,数码照片的质量与象素(分辨率)有关,象素越高图像质量就会越好。而经实际情况的推算,200 万象素的数码相机大约与 1200 dpi 的扫描仪拥有同等的数字影像撷取能力,而 600 万象素的数码相机则可视为与 2400 dpi 的扫瞄器同级。若只是使用一般的平台扫描仪进行相片数字化,那么数码相机只要 200 万 ~ 300 万象素就可轻易地胜过 35 mm 相机了。不过,如果输出 4"x6",约 A6 大小,使用 200-300 万象素足可满足一般人的需求。而若只是用于电脑72 dpi的显示器,要求就更低了,分辨率为1024X768,才约为80万象素,任何一台二百万级别的DC都可以游刃有余。因为数码相机储存空间有限,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分辨率,如:只用于PC的,对于本人的SONY DSC-S75一般使用1280X960;如应用于印刷,一般采用1600X1200;拍生活照时当然用2048X1536。在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压缩标准也采用STANDARD,这可比FINE的压缩标准存多一半的图片呢!
3、 构图与思考
对于摄影有一定了解的用户来说,都清楚明白准确构图的重要性。如:若不是拍摄特写,一般应把主体放在画面的1/3处,同时尽量避开杂乱的背景,从特别的视角来拍摄,尽量捕捉物体的细节与个性,利用一些斜线或曲线的背景构图会让整体画面看上去更为生动。另外,我们要善于运用二维的眼光观察。因为摄影只有二维空间,它通过透视关系(即光和影的造型效果为参照物)来表现空间感,不同于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三维人眼。不过,现时的数码相机绝大部份都有直观LCD取景屏,而且其视野率均在90%以上,有些接近100%,如S75就达99%。可以直截了当地观察到空间感和距离感是否足够,可做出及时的调整。不过一般的数码相机LCD的分辨率都比较低,清晰度一般不能令人满意,但笔都对S75还是挺满意的。可也不能迷信于它,因为在实际上使用中发现:在LCD中显示曝光轻微过度,在电脑的显示器中显示曝光量度刚好。这也是有部份用户总是拍出暗淡图片之因。 而且LCD耗电量也一直让"色友"们头痛,因此有不少"色友"在拍摄中还是习惯于使用光学取景器,就考虑到光学取景器的视野率只有80%-90%,而在拍摄近特写还要记得它可是旁轴的呀!当然,想拍出壮观的画面还得闭上一只眼睛,用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搭一个"镜框",把眼前的景象想象成一幅印在书里或挂在墙上的画……
总之,相机是拍摄的结束,之前的过程才是关键。
4、 不要迷信DC的自动模式
首先,和传统相机另一个最大的差别是DC有一个白平衡。这有点类似于传统摄影中的色温,也正是由于初学者没有重视这白平衡,所以才会生产偏色。DC一般都提供有自动、室内、室外、手动四种模式,初学者都信赖AUTO,可往往拍出的图片偏了某一颜色,只要我们细心注意LCD取景窗是可以看出的。当我们刚拍摄到某一实物,该实物一般偏重某一颜色,假如蓝色,这时DC的白平衡会自动偏向于蓝色,再拍摄其它实物时自然也是会偏色的了。这点虽然在LCD中会体现出来,但初学者一般都没发觉。同时,有些模式也不尽完善,如:SONY的DC在室内模式下都有"蓝色综合症"现状,因此我们还是尽可能使用手动白平衡为好。而且,还要密切留意LCD的色彩变化,一发现该白色的不是白色,就得重新对白色的实物取光修正白平衡。另外,有些数码相机也具备了自动包围式白平衡的功能,以便记录准确的色彩信息。
其次,光圈、快门的控制。建议若有手动的也应使用手动模式,因为自动模式下通常拍出来的图片暗淡,特别是窗内,噪点也多。因为在室内拍摄时,DC一般会自动提升ISO值,如:SONY DSC-F505V在室内一般达282左右,而感光度与影像质量成反比关系,即选用的等效感光度越高,影像质量越差。这和传统感光材料的特性类似,只是在数码相机上这种特性表现更为明显。因为传统摄影中,我们通过选择不同的感光度胶卷或者通过"提速增感"来改变拍摄时的感光度,但是数码相机就不能这样做,它只能通过提高CCD的灵敏度以及电路的增益来提高CCD的反应速度,即牺牲滤波性能和分辨率指标为代价,这样做就会产生一个信号噪声的问题,并最终在画面上留下痕迹,这一点和传统的高感度胶卷的粗颗粒十分类似。所以在用数码相机拍摄时,若想获得好的成像质量应尽可能地选择低的等效感光度,或直接固定在最小值。
再次,DC都有微距模式,而且数码相机的广角一般较大,达F2.0左右。在自动模式下,相机的程序也倾向于使用较大的光圈以缩短快门时间,防止震动。但摄影常识告诉我们,照相机镜头的收缩一般从最大光圈收缩两级左右拍摄的照片效果最好。尤其是在微距模式下,如:SONY DSC-S75在拍一些手机按键时,只有中间部份清晰细腻,周边的都带轻微的模糊。因此,我们最好使用光圈先决或全手动模式,使用较小的光圈以扩大景深。如果相机没有光圈优先功能,可以试着尽量提高环境亮度,让相机自动选择较小的光圈或者使用闪光灯,图像质量也能有所改善。
5、正确用光、与光线对话
光是摄影的灵魂。因此我们要留心光线的变化,不仅是光的强度,还有光的方向,用心与光线对话。如:落日把晚霞染成红色,象征着浪漫;阴暗的天空呈现出灰色的冷色调,象征着忧郁;树荫中撤下一束阳光,透射出欢乐、愉悦的情绪……
分辨光的强度
硬调光通常是由单一光源发出的,比如:太阳、聚光灯、闪光灯或单只灯泡。在这种照明下,被摄体反差较大,细节和质地被突出。你可以运用这种光线获得纪实效果。
与此相反,漫射光线产生的光质较软。室内间接的照明,户外的树阴和阴天时都属于这种情况。在这种光线条件下拍摄肖像和静谧的户外风景都是再理想不过的了。
讲究用光角度
用光的角度不同,被摄体的质感会相应地被强化或削弱,被摄体的形状就会被突出或被淡化。照片的基调是愉快的还是忧郁的,也会因用光的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从相机上方或后方(通常称之为正面光)投射过来的光线会降低被摄体的层次感,原因是正面光不利于营造高光和阴影。较好的选择是让光源偏于一侧,同被摄体成大约45°角的侧光,就可以很好地表现被摄体的形状和细节。
当光线从被摄体身后射来,正对着相机时就会产生逆光。拍摄对象在逆光中显得富于戏剧性。在拍摄肖像时,逆光在人物的头发边际产生漂亮的轮廓光。反差大的逆光可以产生剪影的效果。
数码相机摄影技巧
在传统摄影中,一个不容忽视的也不容易掌握的色温问题,在数码相机中已不复存在,因为数码相机可以通过白平衡来调整解决,而无需考虑光源色温与底片的关系了。这又是数码相机的一大优点。
而数码相机比起传统感光材料,尤其是新的染料型感光材料,数码相机在曝光宽容度指标上并无优势,所以拍摄时的准确曝光仍是数码相机获得良好影像质量的基本原则。在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数码相机对光线的要求更高,在室内拍摄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在室内拍摄时若不可外另照明时,就应尽量使用闪光灯
6、 几个误区
习惯使用UV滤镜
对于传统的摄影师,UV镜是必备之一。但由于DC光灵敏度区间向长光波端偏移,就是说对红光及红外光敏感而对蓝紫光(尤其是紫外光)并不敏感。所以在数码相机上加用UV镜将得不到所期望的有利效果,而光学性能不好的UV镜还会对成像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就,UV就不必了。
三脚架已是昨日黄花
别以为除了专业的摄影师或那些狂热的摄影爱好者,三脚架对于数码相机没有武之地。因为要拍摄清晰的图像,拍照时必须绝对握稳照相机,即使最轻微的抖动都会造成模糊不清的图像,而且对于这种结果我们往往束手无策,无法通过后期制作来消除这种影响。
当然,用普通胶卷相机也存在这个问题,但是由于数码相机的光灵敏度低,并需要一系列的电路处理、存在快门延时的毛病,如:S75的快门延时近0.1S,比用快速胶卷的胶卷相机需要更长的曝光时间,在光线较弱时,更是如此。为了稳住相机,拍摄时应尽量夹紧胳膊肘,并应放置到人的最稳定部位--额头上,并轻轻地按下快门。但最好的办法是将相机装在一个三脚架上,或者将它放在一张桌子、柜台或其它不会移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拍摄特写或微距摄影时,使用三脚架会得到更好的拍摄效果。
漠视后期处理
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数字图像,只有极少数看上去是完美的,事实上,用普通的胶卷相机拍摄也是如此。 当然,数字图像的优势就在于可以进行后期加工,但有人会认为这已失去"保真"的真实含义了。其实它仍是在摄影创作的基础上,经创意构思,运用各种数码技术手段,将摄影素材优化或组合,从而化平淡为神奇的重新创作的艺术作品。
只要适当利用图像编辑工具,诸如:PHOTOSHOP等等,你就可以让那些并不出众的照片变得颇具水准。你可以使曝光不足的图像加亮、校正色彩均衡,剪裁掉分散注意力的背景,覆盖住一些小的缺陷(比如反射光造成的热点),甚至将几张照片或图像进行合成(见图)。能够进行照片编辑是用数码相机拍摄的主要优点之一。
7、知识在运用中体现价值--运用在于实践
不一定是"工多艺熟",但要想"艺熟"就必需要"工多",数字摄影也不例外。所以,尽可能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多拍一些照片。拍摄时,注意记录拍摄时所用的相机设置和光线条件,然后研究结果,看看哪种条件下哪种设置最佳。专业摄影师在拍照时对同一图像总要拍摄好几次,每次改变一下拍摄角度或曝光时间等设置,我们也应该这么做。大多数的数码相机都有LCD显示屏,你可以利用它轻松地观察并删除你不喜欢的图像,所以不必担心会因"滥拍"而造成存储量不足,尽管放心地去拍摄多种曝光的图像吧,这样,最终至少会有一张好照片。”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08:44:00 | 只看该作者
摄影远古至今之数码影象技术的发展摄影远古至今之数码影象技术的发展 [zt]





一、全新概念的数码影像系统
  从法国人达盖尔发明“银版摄影术”以后的160多年里,人们一直沿用以卤化银为感光材料的 摄影技术。然而正是这种摄影技术,在20世纪末,受到了来自计算机领域的,足以威胁到它的生死存亡的严峻挑战。这就是最新概念的数码影像技术,它引发了一场摄影领域的划时代的革命。 人类从十九世纪初开始的摄影尝试,终于在二十世纪末,发生了质的飞跃。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 断发展,数码影像技术必将更加完善。这种全新概念的摄影系统,比传统的银盐摄影系统,着 无法比拟的优势。
  传统影像是利用卤化银的感光特性,使通过镜头的光线射到感光胶片上形成“潜影”,再通过暗房加工的方法,将潜影显出来成为正像或负像。而数码影像技术(Digital Imaging Technology)是利用一种光电耦合器件(CCD),将镜头所成影像的光信号转化成电信号。再把这种 电信号转化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字信号”记录下来,最后通过计算机和其它专用设备,再把 这些数字信号还原成光信号,把影像再现出来。这种成像技术被称为“固体影像传感技术”,也 就是“数码影像技术”。

二、数码相机的工作原理:
 用来把光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并暂时记录下来的这种新型照相机,就是现代数码相机。它的 核心部分是一个电荷耦合器件,被称为CCD芯片(CCD为Charged Coupled Devices的缩写,意思是 可充电的电荷耕合器)。这是一种“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集成电路器件。它是由许许多多 微小的光电耦合元件组成,每个光电单元的大小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 一个CCD芯片就是由几 十万、几百万、几千万到上亿个这样的光电单元组成,而面积不过几平方厘米到几十平方厘米。 而这个CCD芯片,则被放在传统照相机放胶片的位置上。

三、数码相机的优点
专用的135数码相机,不再使用胶卷,而是把CCD所转化的电信号记录在一个小磁盘或磁卡 上,或通过连线输出给计算机,并从监视器上显示出来。120单反相机则一般做成兼容型,即可用 传统胶卷后背又,有专用数码后背,数码后背由CCD芯片、小型记录磁盘和连线组成,既可单独记 录影像又可通过连线和计算机接口向计算机输送。 输入到计算机里的图像,可以长久地贮存在计算机的硬盘里,也可以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 行各种处理,甚至是特技处理。然后再通过打印系统打印出最终的照片。还可以在显示器上直接 观看,或者通过视频卡转换到电视机上,也可通过视频投影仪投射到银幕上。
  数码影像系统从拍摄到制作的过程中少了好几个中间环节。这不仅节省了大量设备投资、材 料、药品消耗,而且减少了很多技术环节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使最终产品更有保障。如果只是 用显示器观看作品,还可以减少打印机、打印纸和墨盒等项投资。现代数码技术还可以和传统银 盐技术结合起来使用,即用传统照相机拍摄的底片和照片也可以通过专用底片扫描仪和图片扫描 仪存入计算机,等需要时打印成数码影像照片;而用数码照相机拍出的照片也可以用专用的胶片 记录仪制作成135、120或4×5英寸底片,再用传统的放大机、扩印机洗成普通的银盐照片,或直 接用数码放大机放大照片,这两种方式可交互使用。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08:44:44 | 只看该作者
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化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摄影技术在经过了 100多年发展历程之后,终于从银盐感光摄影步入了数字化记录和计算机处理的轨道,数码摄影技术也因此应运而生。数码相机作为这一技术的关键设备,它的出现标志着摄影技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其发展速度超出了我们的想像。 1998年年初开设"数码摄影技术"课程时,数码相机还是个鲜为人知的东西。可就在这短短的几年,数码相机的影像质量大幅度提高,价格趋向合理,普及程度大大提高。已有不少同学将数码相机带进了课堂,而更重要的是数码影像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http://www.doc88.com/p-69920911193.html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08:46:01 | 只看该作者
数码相机的综述  

  数码相机也叫数字式相机,是光、机、电一体化的产品。最早出现在美国,20多年前,美国曾利用它通过卫星向地面传送照片,后来数码摄影转为民用并不断拓展应用范围。数码相机的核心部件是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它使用一种高感光度的半导体材料制成,能把光线转变为电荷,通过模数转换器芯片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经过压缩以后由相机内部的闪速存储器或内置硬盘卡保存,因而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数据传输给计算机,并借助于计算机的处理手段,根据需要和想象来修改图像。

  数码相机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信息数字化,由于数字信息可以借助遍及全球的数字通讯网即时传送,所以数码相机首先可以实现图像的实时传递。

  数码相机作为一种计算机输入设备,近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首先是由于技术及工艺的进步,现在作为计算机输入设备的数码相机主流机型分辨率一般已在百万像素级。其外观造形与传统相机几无差别。其次由于产量、销量的增加以及技术进步等因素,现在数码相机的价格也正以很快的速度下降。这些都促进了数码相机应用的普及,普及反过来又促使厂商在技术及工艺上作更大的投入。这种良性交互正在使得数码相机成为计算机应用一个不可或缺的设备。

  数码相机的外观、部分功能及操作与普通的相机差不多。但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还有以下几个不同点:

  制作工艺不同:数码相机作为一种摄影工具,它的外形与传统的相机基本相似,只是传统相机使用银盐感光材料即胶卷作为载体,拍摄后的胶卷要经过冲洗才能得到照片,刚拍摄后操作者无法知道照片拍摄效果的好坏并对拍摄得不好的照片进行删除,一般情况下,通过暗房加工出来的照片的效果是不能再改变的。数码相机不使用胶卷,而是使用电荷耦合器CCD元件感光,然后将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数转换后记录于存储卡上,存储卡可反复使用。由于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要经过数字化处理再存储,拍摄后的照片可以回放观看效果,对不满意的照片可以立即删除重拍。拍摄后把数码相机与电脑连接,可以方便地将照片传输到电脑中并进行各种处理,再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这是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的主要区别。

  拍摄效果不同:传统相机的卤化银胶片可以捕捉连续的色调和色彩,而 数码相机的CCD元件在较暗或较亮的光线下会丢失部分细节,更重要的是,数码相机CCD元件所采集图像的像素远远小于传统相机所拍摄图像的像素 。一般而言,传统35毫米胶片解析度为每英寸2500线,相当于1800万像素甚至更高,而目前数码相机使用的最好的CCD所能达到的像素还不足1000万。在现阶段,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不论在影像的清晰度、质感、层次、色彩的饱和度等方面,都无法与传统相机拍摄的照片相媲美。

  拍摄速度不同:在按下快门即数码相机真正记录数据之前,需要等待1.5秒,这是因为数码相机要进行调整光圈、改变快门速度、检查自动聚焦、打开闪光灯等操作。数码相机每拍摄完一张照片,要等待3至7秒才能拍摄下一张照片,这是因为数码相机要对已拍摄的照片进行图像压缩处理并存储起来,由于存储卡的存储速度较慢,故数码相机的拍摄速度,特别是连拍速度还无法达到专业摄影的要求,再由于相机的每个动作都需要耗电,故数码相机的耗电量较大,这些都是数码相机存在的缺点

  存储介质不同:数码相机的图像以数字方式存储在磁介质上,而传统相机的影像是以化学方法记录在卤化银胶片上。

  输入输出方式不同:数码相机的影像可直接输入计算机,处理后打印出来。传统相机的影像必须在暗房里冲洗,要想进行处理必须通过扫描仪扫描进计算机,而扫描后得到的图 像的质量必然会受到扫描仪精度的影响。这样,即使它的原样质量很高,经过扫描以后得到的图像就差得远了。 数码相机可将自然界的一切瞬间轻而易举地拍摄为供电脑直接处理的数码影像,并可在电视上显示,因而众多的生产电脑或家电的厂商如惠普、索尼、苹果、夏普等都竞相生产数码相 机,它已不再只是柯达或富士公司等摄影器材厂的专营产品。目前,日本的几家摄影器材公司正努力钻研,准备5年内淘汰溴银胶卷。据预测,今后10年全球大多数人将会使用数码相机。众多的跨国公司角逐数码相机市场,正是由于他们看准了数码相机的突出优点,即它可在速度、方便性、降低图片的成本及提高效率方面使用户获益。

  我国数码相机市场只是近几年才悄然兴起的。从经销的品牌来看,主要是以名牌产品为主,其中最为主流的品牌有如FujiFilm、Kodak、Olympus、SONY等。98年度我国数码相机的总体销量在4万台左右,预计99年度将突破6万台,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商用级数码相机型号有:FujiFilm MX-500/MX-600/MX-2900,Olympus 1400XL/2000zoom, KODAK DC240/DC265/DC280, SONY FD81/FD88C/FD91等,它们的价格一般在在4000~9000元人民币之间。

  数码相机用户主要分布于计算机、通信、电子、金融、交通、文化、商业、旅游、建筑、军警及政府等部门。数码相机对于个人用户来说,主要用于旅游、摄影等方面,占近半数的用户是用于专业摄影及为工作提供便利;而作为单位用户,最主要用于工作所需的拍摄,其次用作产品介绍及广告设计、新闻采访、桌面排版及建筑方面的装璜设计。

  随着全球日益高涨的数码热潮,加上数码相机的技术逐渐成熟,以及价格的逐渐下降,数码相机将成为IT行业增长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
第二章 影响数码相机拍摄品质的主要性能指标

  数码相机是集光学、机械、电子于一体的产品,它集成了影像信息的转换,存储和传输等部件,具有数字化存取模式,与电脑交互处理和实时拍摄等特点。数码相机的许多性能指标都借助了传统相机的概念,但由于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在构造上的不同,一般厂家都使用“相当与传统相机”的概念进行描述,本章将详细介绍影响数码相机拍摄品质的性能指标(本部分在许多概念上与传统相机相似)

数码相机的分辨率
数码相机的色彩深度
数码相机的光学镜头
数码相机的镜头焦距
数码相机的光圈与快门
数码相机的白平衡
数码相机的感光度
数码相机的曝光补偿<
BR>数码相机的曝光模式

1 数码相机的分辨率

  与传统的相机相比,传统相机使用“胶卷”作为其记录信息的载体,而数码相机的“胶卷”就是其成像器件,而且是与相机一体的,是数码相机的心脏。数码相机使用光敏元件作为成像器件,将图像中的光学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目前光敏元件有两种:一种是广泛使用的CCD(电荷耦合)元件;另一种是新兴的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数码相机的分辨率是指相机中光敏元件的数目。在相同分辨率下,CMOS比CCD便宜,但是CMOS光敏器件产生的图像质量要低一些。

  目前市场上常见数码相机的成像器件是CCD(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它用一种高感光度的半导体材料制成,能把光线转变为电荷,通过模数转换器芯片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相机的CCD内含的晶体管数量越多,分辨率也越高。CCD的分辨率—
——像素数常被用作划分数码相机档次的主要依据。诚然,CCD的分辨率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数码相机成像的质量,但正像颗粒度不能完全概括胶卷的质量一样,分辨率也不是评价CCD质量的唯一标准。其色彩深度,芯片本身的制造水平等,对最终成像质量带来的影响都不容低估。

  但与数码相机其它指标相比,分辨率依然是数码相机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数码相机的分辨率使用图像的绝对像素数来衡量(而不采用每英寸多少像素DPI的指标),这是由于数码照片大多数采用面阵CCD。数码相机拍摄图像的像素数取决于相机内CCD芯片上光敏元件的数量,数量越多则可产生的图象分辨率越高,所拍图像的质量也就越高,当然,相机的价格也会大致成正比地增加。数码相机的分辨率还直接反映出能够打印出的照片尺寸的大小。分辨率越高,在同样的输出质量下可打印出的照片尺寸越大。同类数码相机而言,分辨率越高,档次越高,但占用的存储器空间就越多,另外还对加工、处理的计算机的速度、内存和硬盘的容量以及相应软件都有高的要求。

  若单从CCD芯片制造工艺的角度考察,其芯片面积越小、集成度越高越好,虽然有人认为,在镜头光学分辨率有限,CCD像素数一定时,芯片面积越大,成像质量越好。但从目前数码相机的实际拍摄效果来看,一般使用小芯片CCD的数码相机相对图象偏好,也许是因为集成度高的CCD,在原始材料及工艺更优的缘故。

  在了解数码相机的分辨率时,一定要区分两个分辨率的概念,一个是CCD的分辨率(或像素值),另外是拍摄图象的分辨率(一般厂家标明的图象的最大分辨率)。这两个分辨率,原则上是CCD的分辨率决定了图象的最大分辨率,但这两个分辨率一般情况下不相等。

  如果您在选择数码相机,一定要注意,CCD的分辨率(像素点)是最为重要的指标,在同样的最大拍摄图象的分辨率下,CCD的分辨率越大越好。例如对于同样可以拍摄图象分辨率如(1280*1024)的相机,150万像素的CCD相机的拍摄质量会好于141万像素CCD的数码相机。这是因为,CCD作为感光器件,CCD边缘的像素点在拍摄时,由于边缘光的影响,一般会出现一定的偏色和眩晕,数码相机在CCD像素大于图象拍摄像素时,会自动切除边缘像素,从而去除眩晕和偏色,并且边缘切除越多越好。

  这就是厂家用141万像素甚至150万像素的CCD制造最大拍摄1280*1024(131万像素)的图象数码相机的原因。所以追求品质的厂家一般都用CCD的精度都远高于拍摄图象的最大精度。

  目前还有不少相机,拍摄图象的精度(如1200*1800)远高于CCD的精度(131万像素)。这是通过软件插值处理(任何一个图象软件下都有的功能),因而这个图象精度完全是不可取的。软件加大精度只能够让图象细节模糊,如果打印成大幅画面,则清晰度往往难以令人满意,尤其是细节表现非常低劣。因而您在购买数码相机时,只能以CCD的精度为衡量相机好坏的标准。否则您可能会将131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当200万像素的相机买回家。

  照片分辨率厂家都会标明其相机的最大分辨率如1280×1024。用户也可以调低分辨率从而在相同的存储卡上保存更多数量的照片。不同用途的照片可以选用不同的分辨率以及压缩比。这种选择应当是越多越好。这里要说明一点,同一分辨率下可以有不同的压缩比,分辨率和压缩比同时决定照片的质量,这一点须请各位读者注意。当然,质量和数量在同一存储卡上就是一对矛盾,这就要求用户适当选择。

2.数码相机的色彩位数

  色彩位数又称彩色深度,数码相机的彩色深度指标反映了数码相机能正确记录色调有多少,色彩位数的值越高,就越可能更真实地还原亮部及暗部的细节。目前几乎所有的数码相机的色彩位数都达到了24位,可以生成真彩色的图象。一些号称30或36位,实际的CCD也是24位,目前商用级的数码相机CCD都是24位。因而这一指标目前并不是衡量数码相机的关键指标,在一般应用场合下,可不必多加考虑。

3.数码相机的光学镜头

  对于相机,镜头的好坏一直是影响成像质量的关键因素,数码相机当然也不例外。虽然由于数码相机的CCD分辨率有限,原则上对镜头的光学分辨率要求较低;但另一方面,由于数码相机的成像面积较小(因为数码相机是成像在CCD上,而CCD的面积较传统35毫米相机的胶片小很多),因而需要镜头保证一定的成像素质。举例来说,对某一确定的被摄体,水平方向需要200个像素才能完美再现其细节,如果成像宽度为10mm,则光学分辨率为20线/mm的镜头就能胜任,如果成像宽度为1mm,则要求镜头的光学分辨率必须在2000线/毫米以上。另一方面,传统胶卷对紫外线比较敏感,外拍时常需要加装UV镜,而CCD对红外线比较敏感,镜头增加特殊的镀层或外加滤镜也会大大提高成像质量。镜头的物理口径也是必须要考虑的,且不管其相对口径如何,其物理口径越大,光通量就越大,数码相机对光线的接受和控制就会更好,成像质量也就越好。

  目前商用或家用数码相机的镜头,部分厂家采用了相对比较好的镜头。富士相机采用了170线/毫米解析度的专业富士龙镜头,这种内置的新型富士龙镜头比大多数SLR镜头更清晰。不仅在精度上保证了图象拍摄的品质,而且其镜头错误率也达到令人惊异的0.3%, 较一般的数码相机低2/3。

  另外在部分数码相机中,还提供了远距及广角两种镜头方式。这在您选择数码相机时,也是一个参考的指标。

  在传统的数码相机中,广角镜头是一种焦距短于标准镜头、视角大于标准镜头、距长于鱼眼镜头、视角小于鱼眼镜头的摄影镜头。广角镜头又分为普通广角镜头和超广角镜头两种。135照相机普通广角镜头的焦距一般为38-24毫米,视角为60-84度;超广角镜头的焦距为20-13毫米,视角为94-118度。由于广角镜头的焦距短,视角大,在较短的拍摄距离范围内,能拍摄到较大面积的景物。所以,广泛用于大场面风摄影作品的拍摄。在摄影创作中,使用广角镜头拍摄,能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一是能增加摄影画面的空间纵深感;二是景深较长,能保证被摄主体的前后景物在画面上均可清晰的再现。所以,现代绝大多数的袖珍式自动照相机(俗称傻瓜照相机)采用38-35毫米的普通广角镜头;三是镜头的涵盖面积大,拍摄的景物范围宽广;四是在相同的拍摄距离处所拍摄的景物,比使用标准镜头所拍摄的景物在画面中的影像小;五是在画面中容易出现透视变形和影像畸变的缺陷,镜头的焦距越短,拍摄的距离越近,这种缺陷就越显著。

  目前商用级的数码相机中多使用与普通35 mm相机相同的普通广角镜头,由于其在景深深,拍摄范围广等优点,因而在选择数码相机时,同样性能的数码相机,能够具有广角和远距的数码相机将会性能更好一些。目前具有广角拍摄功能的数码相机有富士的MX-600,KODAK的DC265,OLYMPUS的1400XL等。

4.数码相机的镜头焦距

  与人类的眼睛一样,数码照相机通过镜头来摄取世界万物,人类的眼睛如果焦距出现误差(近视眼),则会出现无法正确的分辨事物,同样作为数码相机的镜头,其最主要的特性也是镜头的焦距值。镜头的焦距不同,能拍摄的景物广阔程度就不同,照片效果也迥然相异。如果您经常使用普通的35毫米相机,对相机的镜头焦距应该会有基本的认识,比如一般使用35毫米左右的镜头拍摄风景、纪念照,而用80毫米左右的镜头拍证件照所需要的“大头像”。与传统的相机相比,由于数码相机使用CCD感光器件,因而其镜头上标明的焦距通常是5.0毫米、10毫米等等,在普通的35毫米相机上一般都使用超广角或鱼眼镜头了,而数码相机厂家一般使用的镜头只是相当于35毫米相机的小广角镜头。

  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就得从镜头视角与焦距的关系谈起。从镜头的中心节点到成像平面对角线两端所张的夹角就是镜头的对角线视角(参见附图)。

  我们不难看出,对于相同的成像面积,镜头焦距越短视角就越大;而对于同样焦距的镜头而言,成像面积越小,镜头的视角也越小。35毫米相机的成像面积等于135胶卷的感光面积———标准的36×24毫米,数码相机使用CCD传感器代替了传统相机中胶卷的位置,它的面积却有好几种规格,从高档专业相机的18.4×27.6毫米到普通数码相机的2/3、1/2、1/3甚至1/4英寸各不相同。也就是说,同样的镜头,在有的数码相机上是广角效果,但在别的相机上可能就变成了标准镜头。看来,我们要依靠焦距值来区分数码相机镜头的视角是很不方便的,所以数码相机厂家通常都会提供一个容易比较的相对值,也就是标出与数码相机镜头视角相同的35毫米相机镜头焦距,这样的对应焦距值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了。像富士MX-500的镜头焦距是7.6毫米,对角线视角70度,相当于35毫米镜头,是个小广角;富士的MX-600装有相当于35-105毫米的小广角变焦镜头。我们在评价与选购数码相机时,也只要参考换算到35毫米相机的镜头焦距就可以了,镜头具体的实际焦距是多少,与我们基本无关,您也无法去具体核算,其实数码相机得光学变焦的倍数就基本上能够反应这个指标,虽然不同型号的数码相机会有一定的差别,但差别不会太大,如果您不是很刻意的追求具体的相当于35毫米相机的对应焦距,参照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的倍数,一般就可以了。

  也许有的用户对数码相机的镜头的实际焦距还是不很理解,因为如果是35毫米相机上的7.6毫米焦距,就属于极为罕见的鱼眼镜头,必然是体积庞大、价格不菲,而且拍出的照片畸变严重,有很强烈的透视感。但数码相机上的7.6毫米镜头也就是拇指大小,加上整个数码相机也比传统镜头便宜得多,虽说成像只用了中心的一小块,但一联想起夸张的鱼眼效果就让人对它的画质心里打鼓。实际上这种担心是不必的,35毫米相机的镜头口径很大,是为了保证画面周边的成像质量,而CCD的面积远小于胶片,要实现小面积的优质成像,只要很小的透镜尺寸就足够了。而且,实际上决定镜头结构的是它的有效视角,而不是简单的焦距值,数码相机上的7.6毫米镜头采用的是传统相机上35毫米小广角镜头的设计,而不是7.6毫米鱼眼镜头的结构。因此,数码相机镜头的焦距值与实际成像效果并无直接联系。由于透镜的体积小了,相对成本也降低了,反而可以轻松地实现较高的成像质量。      

5.光圈与快门

  与传统的相机一样,数码相机的光圈范围与快门速度在拍摄时相当重要,但对于目前普通的商用及家用级的数码相机,因为相机的全自动化,使得人们只关心如何选择拍摄景物,而不太注意相机自动控制的光圈及快门速度。但如果您在购买数码相机时,最好能够对比一下各种数码相机的光圈范围及快门速度,因为光圈和快门将配合控制您的数码相机的光线摄入量的总体范围值,也就是说它将影响到您的相机是否能够在各种光线情况下获得很好的效果。同时快门速度也将直接影响到您在拍摄动态图象时的效果,而光圈范围将影响到您拍摄图象的景深。

  拍摄照片的过程,是相机开启快门后,让眼前的影像透过镜头后投影到数码相机的CCD感光器上,感光器在通过数模转化器,将图象的信息在相机的存储卡上记录下来,这个过程与传统的相机的曝光过程一样。然而想要获得层次丰富的影像,就要控制投射在CCD感光器的光量值,照片上的细节都可以得到正确的描述,从颜色最深到最淡的区域,都有丰富的层次表现,明暗之间有渐变过渡,不是截然的黑白分明,另外作品的反差和鲜锐度也都有最佳的表?。过多的光线,导致曝光过渡,影像明显偏亮;反过来说,若CCD吸收的光线太少,则会曝光不足,整张照片会偏暗,细节的地方会流失,照片效果会相当不好,所以在拍摄时,要得到合适的曝光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一样,用来控制曝光量的就是「光圈」与「快门」,「光圈」是光线通过镜头的口径,口径越大,自然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投射的光线越多,快门就是光线通过镜头的时间,时间越短,曝光量越小。

  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一样,光圈就安放在镜头的几片透镜中,由几片金属薄片组合而成,利用金属薄片的移动而调节光圈的大小。使用过传统的反光相机的人都知道,在镜头上,我们可以找到光圈值f,通常所?的光圈刻度为:1.4、2、2.8、4、5.6、8、11、16、22……,光圈级数f越大,表示镜头的口径越小,f值是将镜头的焦距距离与光圈的口径(孔的大小)所除而得的?字,因此数值越大,口径也就愈小。而每一级的光圈级数之间的单位进光量都是相差两倍,但目前有的数码相机,并未按以上级数设置光圈,而是按f2.8,f.5.6,f11,这时,其上下级的进光量,就不仅仅差两倍。

  前面说过,光圈是光线通过镜头时的口径大小,然而这只是笼统的说法,光圈的大小还要考虑到本身镜头镜头的焦距长短。长焦距的镜头(望远镜头),其长度较长,从光线的进入达到CCD的距离长,因此投射到CCD上的光线比较弱,因此长焦距的镜头的光圈往往略小一点,若是要作较大的光圈的镜头,就必?把口径拉大,才能把单位进光量提高,但是因为制作大口径的镜头的级数有不少的困难,制作工艺也较高,因而这一类的镜头通常较贵。因为光圈级数f是靠口径的大小和焦距长短的比值计算而得,因此只要光圈级数一样,不管35毫米或是200毫米,其进光量都是一样的。

  快门速度值通常标为:1、2、4、8、15、30、60、125、250、500……,这些所代表的实际意义是1秒的倒数,所以15是指1/15秒,250是指1/250秒,这比光圈要令人好理解多了,也是和光圈一样,每一格的快门速度间所相差的光量值也是2倍,例如,快?1/500秒的光量值为1/250秒的一半,是1/125秒的1/4而已。

  因为光圈与快门都可以用来控制曝光量,只要决定了光圈值f,就可由快门速度来修正曝光量,相反地,你也可以先?定使用的快门速度后,然后借调整光圈来获得曝光量,所幸的是在光量的调正上,都是以2倍的概念进行控制,使我们更容易?整适当的曝光量,例如?:若测出的正确曝光量为f/11,快?1/30秒时,想要把快门提高到1/60秒时,那么光圈也就要开大到f/8,因为快门从1/30秒到1/60秒时,曝光时间减少一半,那么光圈就要大一级,以加倍单位时间得进光量,如此光圈与快门的一增一减,曝光量也就刚好达到平衡。

  可是因为光圈与快门各有其独到特别的地方,因此每种搭配产生的效果都不一样,必须依据拍摄物体的需要个人想要表现的方式,选择最适合的组合,才能发挥光圈与快门的实际意义。
  
  以快门速度来分,可分为高速快门与慢速快门。通常高速的快门能将移动中的物体给与「固定」,固定后的物体的动作细节和质感鲜明地加以描绘,使得物体更富有立体感。通常快门速度在1/30秒到1秒,甚至1秒以上的B快?都是属于慢速快?的范围,慢速快门常用的方法:第一种是将相机固定后,再由较慢的快门速度,使移动中的物体产生模糊图象,而让背景(静物)的清晰可以更加衬托主题的动感。第二种就是让相机随着物体运动的方向平移或是转移,如此,和第一种方法刚好相反,背景会变得相当模糊,而主题会有点模糊却带有清晰,同样也是能把主体和背景分离出来。第三种,就是一不作二不休,干脆整张照片都模糊不清,借着迅速摇晃相机器而得来的。这三种方法,各有其特色在,如何适时的运用看就各人喜好的所在。

  我们常用慢速快门来拍摄夜晚得城市,因为流动的车辆,留下了红色和白色的车灯轨迹,而由数十条的光线汇成长长的光龙,十分绚丽,将繁华的不夜城描绘出来。或是用来拍摄流水,拍出的感觉相当的柔和和细腻。

  在选用用慢速快门时,要特别注意一点,因为每一级得慢速快门,相差得曝光时间很大,不像高速快门的1/250秒和1/500,拍出?的效果难以比较,在用慢速快门拍摄流动的景象时,若快门过快,则会不小心冻结景象;若快门太慢,则会整体看起来过于朦胧,失去了想要表?的效果,因此尝试每一格的慢速快?都拍拍看,就能得到理想的作品,也能看出其差异所在。

  比起快门,光圈就稍微复杂一点,光圈除了用来调节曝光量外,另外最重要的就是控制画面「景深」的大小,所谓的「景深」就是在调焦使影像清晰,在焦?的前后有一段距离内的区域,能够清晰显现,而这一段范围我们称之为景深,景深越长,那么能清晰呈现的范围越大;反之,景深愈小,则前景或背景会变得模糊,模糊是因为聚焦松散所形成的一种朦胧现象。从光学理论来看,在镜头的焦距下,能够清楚呈像的只有在一物距上的平面,在此面外的景物都会模糊。

  影象景深有三种因素:(1)景深与焦距的长短成反比,换言之,就是镜头焦距越长,则景深越短。(2)景深与景物拍摄的距离成正比,相机若是离景物越近,则景深越短。(3)景深与光圈级数的大小成正比。若是镜头的焦距和物体的被拍摄距离距都维持不便,光圈越大,则景深越短,就是?光圈由f/16→f/11→f/8→f/5.6→f/4……?,则景深越来越短,景深外的景物其也更加模糊不清,而正确对焦到的主体,生动而清晰,而吸引人们的注意,前后的杂乱景物,而美化朦胧,这种朦胧美和因相机震动而导致的模糊不一样,富有优雅而柔和的光彩,就像被渲染的彩墨,使得色调更加浅薄,能营造出相当程度的气氛,和景深?的主题产生分离的透?感,具有衬托出主体的特色,因此常用在人像摄影上,模特儿的背景模糊,而使人门的焦点放在漂亮的模特儿上,同时也因为大光圈的运用,可以有更多的光量,借以提高快门速度,防止相机的震动,使影像更加锐利而明晰,还有若是处在昏暗的光源下,没有三脚架的帮助下,想捕捉当时的环境和气氛,或是无法用更慢的快门时,都是大光圈运用的地方,破坏了画面的气氛,因此大光圈的镜头向来是影友爱用的装备之一。

  若把光圈越小,由f/5.6→f/8→f/11→f/16→f/22……时,则景深的范围就越大,对于景物的描绘就更加的真实,极富有真实性,画质比大光圈更加清晰明锐,且因为景深的范围广,焦点涵盖的面积更大,因此有泛焦点的效果,就是前背景的事物都一一表现出来,且在对焦困难的环境下,例如高速移动的物体或是昏暗的光源下,那么泛焦点可以避免因为对焦的失?,而造成主题的失焦模糊,此外,小光圈能使镜头的接像不良,或透光不?的像差等减低,获得高画质的作品,还有小光圈可以拉低快门速度,可由慢速快?制造流动感。

  对于专业级的数码相机,一般您可手动控制相机的光圈和快门速度,但对于于商用及家用的数码相机,由于相机自动控制光圈和快门速度,因而您不需要自己控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6 00:16 , Processed in 0.08350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