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枝江一中“比教学·访万家”活动专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7 19:28: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枝江一中“比教学·访万家”活动专刊      
            2011年9月


枝江一中“课内比教学”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中小学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通知》和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教育厅中小学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组织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枝江一中“课内比教学”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以创新课堂教学为重点,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主体,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认真探索和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和实施策略,努力实现全体教师的共同成长和岗位成才。
二、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全校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引导全体教师充分关注课堂、研究课堂、关注学生、研究学法,建立新的教学观、师生观和质量观,进一步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水平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充实和完善我校的“423”课堂教学模式,并为枝江市第四届骨干教师评选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主要目的是:
(一)以比促学。通过课内比教学活动,进一步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和新课程实施水平,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和基础教育质量。
(二)以比带训。通过课内比教学活动,将校本培训推向纵深,积极开展教师间的相互质疑、相互探讨、相互沟通,促进教师群体共同进步。
(三)以比择优。通过课内比教学活动,将一批在课堂教学中能全面适应新课程改革、有效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效果优异的各层次、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培养成为一支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专业指导团队。
三、活动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全校专任教师全员参与,全面展示教师课改后在教育理论素养、学科素养、能力素养等方面的风采和发展态势。
(二)规范性原则。学校成立课内比教学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建立必要的考核评估机制,保证活动健康有序开展。
(三)实效性原则。强化过程,讲求实效。这次比武重在练兵,目的是提高教师素养。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要重点抓教师学科教学业务和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群体活动,整体推进,实行练兵与比武相结合。
(四)丰富性原则。学校比武要生动有趣,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具有特色。鼓励教师发表个人见解和独立思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五)统筹性原则。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要与省教育厅活动要求一致,为每位教师建立好完整的教学比武过程资料;要与枝江市第四届骨干教师评选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与学校全面推行“423”课堂教学模式紧密地结合起来。
四、活动安排
    学校课内比教学活动从2011年9月开始实施,2012年5月结束,分为四个阶段:
(一)宣传培训   201191日一2011930
    印发全市及我校“课内比教学”活动实施方案,召开课内比教学活动动员大会,通过校报、广播、校园网络、专题会议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把文件精神传达到每一位教师,为本次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做到保证全员参与、全员提高。同时教研处要在编写“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培训资料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教学模式的文本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培训,并分期培训备课组长、专任教师、全体学生。 10月8日为学校“百名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启动日。
(二)活动实施  2011108日至20111130
具体安排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科组教学比武活动(2011108日至20111031日)
    采取“划块分组、专家引领、交叉听课、人人参与”的原则,按照枝江一中 “423”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开展全校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对课堂教学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和验收。
1、活动程序
    学校成立各学科评审组,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组内教师人人上好公开课,全面开展说课、议课、评课活动。并按学校分配的名额推举出本组优秀课堂教学能手参加学校比武展示活动,并整理好每位教师的参与教学比武活动的过程资料。
每位任课教师都要按以下四个步骤参与活动:
(1)说课。说课主要阐述对课标及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基础及特点的分析,介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用,介绍教学过程设计等。说课在备课组内进行,由学科评审组和观课老师负责评分(详见附表)。
(2)讲课。讲课重点要展示教师的基本教学素养,包括新课程教学理念与知识功底,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实施能力等。说课完成后,该内容应在所任班级进行讲课,并由学科评审组、观课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第一阶段以学校标准为主,第二阶段以宜昌市标准为主)
(3)观课。观课就是课堂观察,重点可围绕“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四个维度来进行课堂观察(详见附表)。
(4)议课。议课就是根据自己所确定的观察点,依据课堂观察量表的记录,围绕课堂观察所收集的课堂信息讨论问题、发表意见,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优点与不足,展开对话,探求方法与策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资料收集
做好信息资料档案建设工作。重视活动信息资料档案(包括电子和纸质档案)建设,保证活动各环节档案资料的详实完备。每位教师的讲课教案、说课设计、课件、教学反思、观课记录、议课记录、评比结果、参评教案与反思等资料必须以备课组为单位收齐后交到年级组,再由年级组统一交到教研处,作为上级部门检查活动开展情况的基本资料。
3、日程安排
中学正高职教师、宜昌市学科带头人
10.10—10.12
高三年级(以两课规定动作为标准)
10.13—10.19
高二年级(以“423”模式为标准)
10.20—10.25
高一年级(以“423”模式为标准)
10.26—10.31
第二阶段:校级教学比武展示活动(2011111日至20111130日)
    在第一阶段教学比武的基础上,结合骨干教师推举条件,按照各学科职数推荐90位老师参加第二阶段比武活动。
    学校成立校级学科评审组,按照优质课教学评价标准并结合“423”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第二阶段校级教师课堂教学比武,第二阶段实施借班上课,上课班级抽签确定。根据课堂比武成绩及骨干教师评选办法推荐60位优秀教师参加市级层面的教学比武活动。
第二阶段日程安排:
语文、物理:11.7—11.11
数学、生化:11.14—11.18
英语、政史地、综合:11.21—11.30
第三阶段:市级教学比武活动(2011121日至20111230日)。
    学校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枝江市组织的教学比武活动。
(三)总结表彰  20121
    学校开好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总结表彰大会。认真分析当前教师队伍中教学技能的现状,写出后续工作建议,为今后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工作奠定基础。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进行表彰,总结交流典型经验,巩固教师课内比教学的成果。
(四)学习观摩  20121—5
    组织教师参加、观摩宜昌市、湖北省教学比武活动,进一步扩大“423”学导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力。
五、课内比教学活动组织领导
(一)学校比武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董  云
副组长:袁新宏  傅  伟  李本全  邓熙蓉
成  员:周  新  石雪山  魏国雄  李  强  田  雷
阮小倩  周亚国  王明华  谭高景
    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办公室设在教研处,周新、王明华、阮小倩三位主任全面负责本次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每一个阶段的组织协调和骨干教师的上报及组织工作。
(二)学校成立骨干教师评审组、学科组评审组及校级学科评审组,负责对骨干教师推选、课堂教学比武评分的工作。
(三)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教学研究处:全面负责课内比教学活动方案的起草、活动的组织、学科组评价、收集每位教师完整的比武资料等多方面的工作。
教师管理处:全面负责骨干教师的评选,在第一阶段落实评选标准并对每一位教师进行综合评分。
(四)各年级、各备课组要高度重视教师课内比教学大比武活动;并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合理安排教师参加活动。年级教学副主任统筹安排好各备课组听、评课活动,并上交活动安排表,年级组每天对公开课的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包括参与听课、记载参与听课人员)。
六、活动要求
(一)全员参与。全校所有教师都要开展教学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包含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13门学科教师),所有教师都要参与备课、说课、讲课、观课和评课活动。教师参加“课内比教学”活动要上交教学设计、说课设计、上课课件、教学反思,活动结束统一上交教师管理处,由教师管理处为每一位教师建立完整的教师业务档案。
(二)要立足校本,把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作为贯穿全年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校本培训工作的重要载体,积极组织开展各种课堂教学技能练兵活动,形成自觉开展专业技能训练的浓厚氛围。优秀教师、骨干教师要在参加课内比教学的同时,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根据活动的需要,参与本校及本组教师的培训、指导、协助等工作。
(三)要开展基于问题的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带着问题去比教学,在教学中解决问题,争取让每位教师的教学技能都有提高,及时总结经验,切实增强教师课内比教学的实效性。
(四)要引导广大教师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教育教学,集中于课堂和学生。大力宣传,推动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全面深入开展,使广大教师养成自学自练的良好习惯,在教育教学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职业技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2 05:34 , Processed in 0.69748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