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拍客——新传播环境下的后摄影部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4-27 21:06: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拍客——新传播环境下的后摄影部落--

    【内容摘要】新传播环境下的摄影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影响力,其社会意义日见凸显。拍客作为新传播环境下的新生摄影群体,尤其值得我们关注。拍客是新传播环境下一个新生的、生猛的、颠覆的后摄影部落。这一群体影响着现实社会,颠覆着传统摄影,续写着摄影史篇。它提醒我们在新传播环境下,无论是摄影组织、摄影家,还是摄影创作理念、创作行为,都要与时俱进。摄影的社会意义,正在通过拍客这种文化现象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
    【关键词】拍客  新传播环境  社会意义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在《摄影的社会定义》一文中指出:“摄影术从本质上被预设为满足一些基本上是外加上去的社会功能”,“摄影的种种社会性使用,显示为对各种使用的客观可能性的系统性的(亦即连贯的、可理解的)选择,决定了摄影的社会意义,同时这些使用也被后者所定义。”①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今新的传播环境下,这种社会意义也显得愈发重要。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的传播形态的出现,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可以生产内容,每个人都是通讯员和记者,每个人都是编辑,每个人又都是发送和传播者。各种新的内容从无数个来源不断生产出来,已经足够满足无数普通人的需求。发布内容、产生影响,已经不是媒体的特权,内容无处不在。人类的需求催动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又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摄影。当代摄影人数参与之多、传播范围之大、受众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摄影文艺人口(摄影制造者、传播者、接受者)、摄影器材、传播媒体、传播方式等方面均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传播环境下的摄影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影响力,其社会意义日见凸显。
    我们试看一下几个具体的事例:
    事例之一:被社会誉为“西单女孩”的歌手任月丽,是一位西单地下通道流浪女歌手。2008年网络拍客非我非非我拍摄其翻唱安琥的《天使的翅膀》视频被传到网上,这个视频打动了许多人,而迅速成为点击率攀升最快的视频之一。西单女孩由此登上了电视媒介,参加了兔年春晚为更多的人所熟知。现在被央视等主流媒体称为“百姓歌手”。
    事例之二:旭日阳刚,是一个由流浪歌手组成的音乐组合,吉他手刘刚,主唱王旭。2010年8月歌手、网络拍客商海峰将旭日阳刚唱歌的视频“农民工”版《春天里》上传到网上,使旭日阳刚一下火了起来,受到不少网友和音乐人的追捧,从而摇身变为了网络红人。他们以其质朴无华的演唱风格红遍了各大视频网站以及各个网站的微博里,人人网、优酷、各大网站论坛等媒体疯传其视频作品。
    事例之三:这个事例就发生在笔者的家乡。2011年3月,山东菏泽单县郭村镇朱楼村农民朱之文,因在山东电视综艺频道《我是大明星》选秀栏目中,身穿军大衣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如杨洪基原音重现,而技惊四座。于是网络拍客便找到这段视频发到网上,并引来大量网友的关注和热捧,朱之文随即被网友奉为中国“真正的农民歌手”,“我是大明星版”的苏珊大叔,“中国星光大道”版的旭日阳刚,绰号“大衣哥”,一时风靡全国乃至国外。
    细细分析上述三个事例,其共同特征都是,草根明星是信息传播内容,网络是信息传播载体,大众网民是信息受传者、传播者,拍客是信息制造者、发布者,摄影是信息传播形式。在上述要素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信息源头的制造者、发布者——拍客,作为新传播环境下的新生摄影群体,他们快乐着自己,改变着别人,影响着社会。如果单就上述三个事例而言,我们可以这样说:社会因摄影而改变,摄影因拍客而改变。
    数字化摄影与新传播环境改变了读图时代和影像时代,催生了“后摄影时代”,无论是摄影的物质形态、摄影的文化形态还是摄影的艺术形态,都在发生着变化。大众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开始用数码摄影记录多姿多彩的生活,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摄影开始走出那个“艺术圣圈”,开始了大众化的摄影时代。数字化的新传播环境作为存储载体和传播载体,以全新的传播方式构建着“后摄影时代”,为摄影大众架构了一种自由表达和平等交流的话语空间。拍客作为后摄影时代催生出的全新的摄影群体,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后摄影部落。从存在形态上看它是新生的,从社会影响上看它又是生猛的,从对摄影的影响上看它又极具颠覆性。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很有必要对新传播环境下这一新的摄影群体进行一个深入的研究。
    一、 拍客——新传播环境下一个新生的后摄影部落   
     拍客这个词语,我们在辞海里找不到关于它的解释。百度百科里是这样解释的:
     拍客并不是摄影技术高的人群的称呼,做拍客是一种眼界,是一种积极、主流、社会公德的态度,这样一种态度比技术更难能可贵。一个对生活和他人充满爱心的人,用自己手中的手机、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记录生活,那么,这就可以称得上是拍客。拍客们总是不忘在工作之余,在生活中,在旅行中,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的所思所想。拍客妇孺皆是,老少皆宜,谁都能做拍客。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个无处不在的镜头,记录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然后将拍到的一切发布到网络上与大家一起分享,他们就是被称作“拍客”的人。
    在网络视频活跃之前,拍客单指摄影爱好者。但随着视频网站的崛起,这个词被越来越多的视频网站借用。只要你有一个具有录影功能的手机、相机或家用DV机及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能随时随地将身边的故事用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发布到网上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一切与年龄无关、与职业无关、与身份无关。
      由上述解释我们不难看出它的基本性质:如果站在文艺社会学的观点看,拍客这一群体应该统视为摄影文艺人口。从互联网时代而言,他们应该被视为网民的一部分。从使用技术手段来看,他们应被视为摄影人。从集合理论看,他们应该是网民与摄影爱好者的交集。在他们身上原生性、草根性、大众性、综合性、对互联网的依赖性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
    1、原生性:这一性质是从拍客与其他摄影群体的比照角度而言,它是一个原发的、自生的、处在初级阶段的网络时代的摄影群体,这也是笔者称之为后摄影部落的缘由。
    2、草根性:这一性质是指这一群体参与者的身份。
    3、大众性:系指这一群体的参与范围。
    4、综合性:系指这一群体信息的采集、发布形式既有图像的、也有视频的(辅以文字)。
    5、对互联网的依赖性:系指这一群体赖以存在的基础。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及传播媒体的发展需要,拍客这一新生的、自发的摄影群体正呈现出群体化、规范化、职业化的发展趋向。
     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其影响力的日益扩大,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等因素,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拍客行列,拍客已成为网络举足轻重的群体。仅以山东齐鲁拍客网为例,要求加入拍客行列的网友一周就多达一千多人,而网站实际能接收的仅四五十人。
    各级各类拍客网站、拍客团、拍客站的建立、拍客活动的开展,使得这一群体逐步成为有组织、有制度、有活动的群体。诸如国内拍客网、拍客论坛 、百度拍客、合肥拍客论坛、优酷拍客、土豆拍客、新浪拍客、酷六拍客、齐鲁拍客、56拍客、新华拍客、腾讯拍客、 千龙拍客、雅虎拍客、西楚拍客都是十分活跃的拍客网。山东齐鲁拍客网已在全省17个地市建立了拍客团,市属大部分县区也建立了拍客站,基本实现全省覆盖。腾讯网还联合有关方面举办了“中国首届拍客摄影大赛”。即便是传统媒体也争相推出拍客新宠,比如河南卫视专门开设了“拍客行动”栏目,《齐鲁晚报》开设了“酷拍”专版等。
    网站商业化的需求,为提高点击率以及大量植入式广告的需要,促成了拍客依靠爆料谋取经济回报愿望的实现,由此催生出了职业拍客。有报道称,一些当红原创拍客们已经混得风生水起,不但年收入过百万,买房买车,甚至还要开公司了。虽然这只是少部分人的成功故事,但也表明拍客的确有赚钱之道。拍客们将拍摄的图片或视频上传到网站,吸引点击量,网站因提升了流量而支付报酬。还有一些拍客根据广告商的雇佣,打造含有植入广告的网络电影,赚取回报。
    二、 拍客——新传播环境下一个生猛的后摄影部落
     拍客作为新传播环境下诞生的一个摄影群体,它虽然还很年轻,但是其彰显出的生命力极其旺盛,其影响、作用极其生猛,这主要表现在:
     首先,从参与人数及受众人数的角度看,拍客这一群体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摄影人的人数,其受众面更是庞大无比。在互联网时代下,利用数码相机、手机、DV、平板电脑拍照、摄像几乎人人可为,而只要自己愿意就能成为拍客。拍客以其简单、易用、便于与他人分享的特点,为人们提供一个参与和交流的空间。拍客不分年龄,不分职业,也不论拍照人使用的工具是有拍照功能的手机还是数码相机,更无需专业技巧,只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能随时随地将自己身边发生的点点滴滴用图片形式记录下来,然后通过发送一个帖子、彩信或电子邮件,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将照片、视频发布到拍客网上与大家分享。这一点是一百多年摄影发展史上首次实现的。
     其次,就社会影响的角度而言,拍客这一群体在对社会影响的力度、广度方面创造了摄影一个全新的鼎盛时期。在网络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的今天,微博、齐鲁网、BBS、博客等,以其无穷流变、无限复制、多元交互的无比优势,力挺传统传播形式,创造了人类传播新纪元。“大衣哥”朱之文因一段视频一夜走红;“最牛房产局长”周久耕因一幅照片马失前蹄;“艳照门”沸沸扬扬祸起图片;“粉笔哥”签约方正缘起拍客……凡此种种“最美、最漂亮、最牛……”几乎都与拍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人们在享用这些信息的时候未必能认识到这是摄影的社会功用,而追根寻源得到的结论却是不容置疑的。
     其三,就其发展趋势而言,拍客这一群体呈现出汹涌澎湃、锐不可当、前景广阔的强劲发展态势。新的传播方式以其方便、快捷、高效、新颖、时尚而极具吸引力,拍客群体的发展优势也正在于此。随着人们思想道德水准的提升,拍客们不仅仅表现出对互联网技术应用方面的关心,更多地体现在对生活、社会、热点、记录、思考、传播的全新思考,因此可以说,拍客群体的发展代表了一种新的社会流行文化的盛行。此外,网站、商家出于商业目的的奖励、薪酬,绘出了拍客职业可观的前景。
    三、 拍客——新传播环境下一个颠覆的后摄影部落
     拍客作为新传播环境下诞生的一个摄影群体,改变着乃至颠覆着传统摄影,对摄影组织、摄影创作、摄影思想等提出了严峻挑战。拍客无论作为群体还是个体,虽然还是初出茅庐,但是却敢向摄影大家挑战,敢和官办组织叫板,敢与主流媒体比酷,敢拿名人大腕耍牌。
     第一,拍客群体的诞生、发展、壮大,改变了摄影人的队伍结构。传统的摄影人队伍是以摄影专家、学者为领军人物,以摄影工作者(编辑、记者、文化工作者、宣传工作者、摄影技术工作者)、摄影爱好者(具备一定摄影基础知识及摄影技能的人)为主体。而在拍客群体中,喜欢、热情是第一位,技术远远退居其后。在这一群体中,态度是第一位的,技术是其次的。正因如此,在这一群体中职业三教九流,文化参差不齐,身份千差万别。有人说:“拍客是一种眼界,是一种积极、主流、社会公德的态度,这样一种态度比技术更难能可贵。一个对生活和他人充满爱心的人,用自己手中的手机、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记录生活,那么,这就可以称得上是拍客。”②由此可见,拍客群体与传统摄影队伍的巨大反差。
     第二,拍客组织的迅速崛起,对以协会、学会形式存在的摄影组织构成了巨大对垒。中国摄影组织通过近百年的演变,到今天形成了以文联系统、新闻系统、行业系统等为代表的摄影组织体系,均以协会、学会形态存在,有的组织还属于有编制、有级别、有经费、有场所、有资产的机关事业单位。有的虽未有专职人员,在主管单位也有驻会兼职人员管理。然而,拍客团、拍客站等拍客组织都是以兴趣喜好为旨归的自发性的群体,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没有围墙的组织。在这里,没有专职人员,没有住所,没有资产,经费AA制,从而完全脱离了传统摄影组织多年来运行的轨道。
    第三,拍客们全新的创作理念,对摄影创作过程中的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产生了极大影响。热点原创是这一群体基本的创作方式,用镜头去捕捉他们想要表达的东西,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和制作,真实是最震撼的力量。摄影的分类在这里不需要太清晰,风格流派也无需考虑,只要真实,只要能火,就是成功。
    第四,拍摄工具、表现形式在这一群体中得到充分应用。与摄影家、摄影工作者不同的是,在拍客群体中器材无所谓高档、专业,只要能拍照就行。在这里,眼睛比镜头更重要,头脑比相机更重要,热情比技术更重要。他们不拘于图像的或视频的表现形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Photoshop、Premiere、Edius、绘声绘影、美图秀秀等等能用皆用,专业的、准专业的、纯业余的、刚入门或未入门的汇聚同门,可谓万紫千红,争奇斗艳。
拍客们上述突出的行为显现出了咄咄逼人的颠覆能力。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拍客这一群体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已经形成了一个对社会具有重大影响力、足以和各级传统摄影组织相抗衡的强大的后摄影部落。拍客这一群体诞生于新传播环境这一丰厚土壤,影响着现实社会,颠覆着传统摄影,续写着摄影史篇。它提醒我们在新传播环境下,无论是摄影组织、摄影家,还是摄影创作理念、创作行为,都要与时俱进。在今天大力倡导文化创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拍客这一大众社会文化现象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关注。因为,皮埃尔.布迪厄所指出的摄影的社会意义,正在通过拍客这种文化现象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
                                                
注释:
①《西方摄影文论选》P58 顾铮编译 浙江摄影出版社
②百度百科
主要参考文献:
《西方摄影文论选》顾铮编译 浙江摄影出版社
《摄影思想史》 林路 浙江摄影出版社
《文艺社会学》 花建 于沛 上海文艺出版社
《影像艺术批评》 〔美〕特里.巴雷特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后摄影时代的大众话语空间》卓嘉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百度百科:拍客
(作者简介:
於联明,男,1962年出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菏泽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自由撰稿人。摄影论文连续入选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多篇论文、评论在《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发表,一些观点引起国内摄影界讨论、争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17:31 , Processed in 0.07952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