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校外教育工作者手册基础篇(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4 04:11: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校外教育工作者手册基础篇(2)
第二章
校外教育的性质
本章是本篇的重点内容之一。着重阐述了校外教育的性质、任务、特点,特别是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校外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校外教育属基础教育的范畴,校外教育机构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校外教育是通过活动实施教育的,活动是校外教育的生命线。
第一节 校外教育的性质
校外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领域,校外教育机构是教育机构。校外教育是崇高的公益性事业。校外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有特殊的功能和作用。上述三句话概括了我国校外教育的性质。
一、 校外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有关校外教育的法规文件都对校外教育的性质做了明确规定。
1957年4月12日教育部、团中央制定的《关于少年宫和少年之家工作的几项规定》中指出:“少年宫和少年之家是青少年学生的校外教育机关,它的基本任务就是配合学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培养他们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帮助他们巩固和扩大课堂知识,丰富它们的文化生活;发展它们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锻炼它们的技能和熟练技巧。”“少年宫和少年之家的行政领导和业务领导、工作人员的调配和任免由教育局负责。”“少年宫和少年之家的经费应列入‘教育支出’,由预算拨款。”
1987年2月28日国家教委、团中央制定的《少年宫(家)工作条例》明确指出:“校外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1年8月5日由国家教委、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七个部委联合颁发的《关于改进和加强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机构、场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1993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在该法的《附则》中明确:“其他教育机构,是指少年宫以及地方教研室、电化教育机构等”。
有些人把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和文化馆、文化宫、博物馆等并列在一起,认为都是文化机构,这是一种误解。
二、 校外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范畴
校外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范畴,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领域。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外教育,具有义务教育性质。
基础教育是国家规定的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的最普通、最初级的教育,是为青少年学生打下文化知识基础和为将来升学就业做准备的教育。对社会而言,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底,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个体而言,在现代社会,基础教育是个体获得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一个人如果没有受过良好的基础教育,将直接制约其参与社会能力的发展。
基础教育具有基础性和义务性两个基本特征。
基础性特征有两层含义:其一,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必须为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各个层次的各方面的人才奠定基础。其二,在现代社会中,每个社会成员为获得社会生存和发展而必须接受的最低限度的教育。
义务性特征:主要是针对义务教育阶段而言的,是指在现代社会中,接受一定阶段的基础教育已经成为每个适龄青少年的义务,每个适龄青少年的家长和抚养人、监督人都必须为履行义务而提供保证,国家有责任提供并保证公民接受这种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许多家长来说,义务性特征已不仅仅是出自对法律的考虑,而更重要的是基于对子女未来发展的关注,具有了一定的伦理价值。
校外教育以正在成长着的青少年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尽管它在教育的时空领域、教育内容、实施教育的方法、手段等方面与中小学比较起来有着很大不同,但它在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等方面与中小学是相同的。校外教育重视基本素质的培养,把为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打下身心健康的基础、进一步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基础、将来走向社会的基础作为自己的基本任务。从整体上讲,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的任务是“普及”,是实施基础教育,是努力提高公民的基本素质,使青少年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三、 校外教育是崇高的公益性事业
(一)教育是崇高的事业
首先,教育是以培养人为宗旨的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这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定位。在我国,始终不渝的在青少年学生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是社会主义教育与其他时代的教育、其他类型的教育根本区别之所在,是更深邃、更全面、更崇高的体现。
其次,教育要把人类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有效地传播给青少年一代,引导下一代在继承一切优秀文化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促进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要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要把祖国建设成为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使她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教育工作者把培养又红又专、掌握现代科学文化技术、具有全面素质的创新人才作为根本任务感到无比崇高。
教育是崇高的事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组成部分的校外教育在完成培养一代新人和传播科学技术文化的同时,还要担负培养青少年兴趣爱好、发展青少年个性教育的任务,任务更艰巨、更光荣,事业更崇高。
(二)如何理解公益性
我国校外教育的公益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公共性,即公众受益原则。我国的全体青少年学生都享有来校外教育机构接受校外教育(少年宫教育,下同。)的权力,这是青少年学生基本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学生有权力通过接受校外教育发展自己的兴趣,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而受益。第二,公平性,即在校外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尽可能体现公平。在校外教育中能够比较好的实现因材施教就是公平性的很好体现。在校外教育的各种的选拔中,尽量摒弃青少年学生个人努力之外的其他因素(金钱、权利等),使青少年学生有权力公平的参加公正的选拔,这是公平性的重要体现。第三,非营利性。校外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其大部分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校外教育机构不能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第四,应以政府投入为主发展校外教育事业。校外教育既不是福利事业,也不是产业,而是公益事业。政府除了要制定好校外教育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外,还要尽可能的增加经费投入。同时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发展校外教育。但政府的投入是主要的、起支撑作用的。
公益性的核心问题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靠政府的投入。但这并不妨碍部分引进市场化的运作和多渠道筹集资金。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校外教育的发展。
三、 校外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
校外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校外教育的实践性原则
校外教育的实践性原则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校外教育把实践性做为自己开展活动、实施教育的一条原则。实践性原则体现了校外教育的根本要求和特点,反映了校外教育的规律。校外教育的实践活动包括两个层面上的含义:第一是指活动。通过活动实施教育是校外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校外教育得以生存的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实践性是校外教育区别于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校外教育之所以能够让青少年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的根本原因。第二是从活动模式上说,是指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应该成为活动的重要内容。专业实践主要是指参加演出、比赛、展览、展示;社会实践主要是指为社会服务,到部队、到工矿、到农村、到社区、慰问军烈属、参加公益活动,等等,把学习到的知识技能回报给社会。
与此相关,“教育教学活动”这一概念应该成为我们的意识和共识。“教育教学活动”能够强化“活动”意识。教育教学活动包括专业兴趣小组活动和群众性教育活动。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应该说 “活动”、“校外活动”、“教育教学活动”、“活动辅导方案”,不说或少说“上课”。 “上课”就是课堂教学, “上课”不能反映校外教育的特点。
校外教育把实践性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和育人模式的主要特征,最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这种特殊的功能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
(二)注重个性教育是校外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优势
个性教育,是指使个性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而实施的教育,通过个性教育使青少年学生成为具有良好个性品质的个体,以满足社会需要。个性教育的特征是承认和重视个性差异。注重个性教育的措施主要是注意早期教育,强调全面发展,提倡因材施教。这正是校外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因材施教和个别指导型活动;在群众性教育活动中,调动每个青少年学生的积极性,给每个青少年学生以展示才能机会的原则和方法都体现了个性教育的特征。个别活动中吸收学龄前的儿童,对他们施以早期的教育,更是校外教育灵活性的体现,而这对于学校教育几乎是不能实现的。
个性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在处理素质教育与个性教育的关系中,一是不能把特长和个性相混淆,认为特长培养就是个性教育;二是在群众教育活动中不能单纯强调思想教育活动,而忽视个性培养。这两种认识上的误区都不利于校外教育实施素质教育。
(三)多样的活动内容为青少年素质培养提供“沃土”
校外教育可以让青少年学生自愿参加活动、自由选择项目,使兴趣得以满足,使爱好得以发展。校外教育没有统一的、固定的教育教学活动大纲,也没有统一的、固定的教材。这是校外教育的一大特点。多样的活动内容和灵活的活动计划可以把最新的科技成果和最新的信息随时补充到活动中来,让青少年学生“偿”到最新的果实,跟上时代的步伐,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

“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材”就是同一把尺子。没有统一的、固定的活动大纲和教材,就是不用同一个标准衡量全体青少年学生,保证因材施教,保证每一个青少年学生都得到成功。没有统一的、固定的活动大纲和教材,可以充分调动教师、辅导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扬长避短,设计最符合青少年学生需要的活动,找出培养人的最佳途径;青少年学生可以充分借助这一特点和优势,锻炼和显示自己的才能,表现和增长自己的创造精神,体现自己的主体认识。

多样性的活动内容和灵活的活动计划给校外教育的发展带了无限的生命力,她促进了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的多模式发展,形成了不拘一格、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多样的活动内容和灵活的活动计划还可以使每个校外教育机构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形成各自的特点,办出各自的特色。这无疑也为青少年学生发展兴趣、丰富自己的校外生活增加了选择的余地。
(四)校外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有助于青少年学生和谐发展
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校外教育中,青少年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实践活动的主角,参加活动是他们的兴趣,少年宫是他们快乐成长的天地,辅导教师在校外教育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既是主导者,又是指导者、辅导员和大朋友,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形成了一种“师导生创”的教育模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主的关系,一种有别于学校教育的师生关系。这种模式正是素质教育所希望的。
上述这些特殊功能是校外教育的优势,是学校教育不可比拟的。
我国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50多年的发展使它形成了很多国有的特点,这些特点使校外教育工作者对校外教育育人作用的认识比较深刻,也创造了不少校外教育的工作经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使校外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在加深对素质教育本身理解的同时,对校外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功能和作用也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
确定校外教育的性质对校外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校外教育工作者明确自己的职责,时刻牢记自己是教育工作者,关心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二,有利于校外教育管理者把握工作方向。培养人是校外教育的主要任务,校外教育机构的管理者要时刻把握的工作方向,遵循校外教育规律
第三,有利于校外教育的行政主管部门对校外教育加强领导,利于校外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第四,有利于整个教育事业和校外教育理论建设,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校外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的一大特色,这对于研究教育规律和校外教育的功能及作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校外教育的特点
一、 校外教育是通过“活动”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的
“活动”是校外教育教育的生命线。不通过活动实施教育的不是校外教育,只有活动不实施教育的也不是校外教育。“活动”的基本含义是“做”。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核心特征是“自主参与”、“做”、“体验”和“实践”。体验是对某种具体事物情境的体验,是一种模拟,在模拟的背后往往有一种榜样的模仿,体验不仅停留在过程中,更在活动的结果,体验的意义、价值不在于掌握某种操作过程,学到某种知识和技能,而在于活动中获得的对现实的一种真实的感受,这种内心的感受是形成认识、转化成行为的动力。实践是体验教育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在校外,实践包含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包括制作模型、排练节目、完成作品、参加竞赛、登台演出等,社会实践主要是参加公益活动、将知识技能用于生产实际等。实践性也是校外教育区别于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产生兴趣、保持兴趣的基础。校外教育强调青少年学生的动手实践,强调体验教育,这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 校外教育具有开放性
校外教育在办学制度、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组织方法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使校外教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使自身的发展充满了活力。校外教育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校外教育没有统一的大纲,也没有统一的教材,而且大纲和教材不是固定的。校外教育的教育教学活动内容是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确定的。这种灵活的特点,可满足青少年学生个体的需求,又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可以把各领域发展的最新信息及时地传递给活动参与者,使校外教育充满吸引力。同时也可以使校外教育工作者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让校外教育更丰富多彩。
(二)活动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
校外教育是利用青少年学生的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开展活动的,白天,晚上,冬季有冬令营,夏天有纳凉晚会,活动可以根据青少年学生的需要、根据季节的变化进行调整,很多校外教育机构形成了一年365日天天开放的机制。在空间上,校外教育不受活动地点的限制,室内,户外,城市,农村,社区,工矿,因时、因地制宜,一切从活动的需要出发;在活动室内,有无桌椅,如何摆放,都没有统一的规定,一切根据活动的雪要。
(三)活动形式的开放性
校外教育的教育教学活动没有固定的模式,集体型的、小组型的、个别指导型的均可;夏令营、参观、访问、集会、演出、竞赛、社会实践,各种方式,多种形式。
(四)办学制度的开放性。
1、所有制的多样性:国家办的、群众团体办的、企业办的、农村乡镇办的、学校办的、私人办的,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多方集资兴办校外教育机构。
2、教师来源的多种途径:在校外教育机构内部,除专职教师外,还可以有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是根据教育教学活动需要聘请的,来自学校、专业团体、部队、国家机关、科学院所、社区,方方面面;知识、技能、修养较高的教师、艺术家、科学家、企业家、运动员、技术专家、退离休干部,社会各界。办学制度的开放性使得校外教育的投资渠道拓宽了,校外教育的发展更加蓬勃,全社会对校外教育更加重视。
3、校外教育的民主性。这种民主性表现在两个层面:第一,校外教育机会的民主化。这主要是指广大青少年学生享有接受校外教育的权利。校外教育面向广大青青少年学生,不仅是在校的学生,也包括同龄的不在学校的青少年,既包括正常健康的青青少年学生,也包括残疾青青少年学生。青青少年学生是自愿参加校外教育教学活动的。第二,在校外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青少年学生可以接受到民主的教育,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师生之间互相尊重,朋友式的平等相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参与活动设计和组织,在活动过程中使个人的天赋和才能得到发挥。当然,要真正实现校外教育的民主化还任重而道远,因为在我国校外教育的普及化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大力发展校外教育事业。同时,在校外教育机构内部还需要提高活动质量和效率,使活动真正具有校外教育的特点和模式。
4、校外教育具有多样性和地域性
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因此校外教育的发展也极不平衡。根据不同地区的各方面条件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师资力量不同,各地的校外教育发展也应该因地制宜。多样性是指校外教育的规模、分布、体制、建筑特点、现代化条件等方面的多种多样,校外教育机构的规模可大可小;分布可多可少,可由少到多;领导体制多种多样;建筑风格各异;现代化设备可高可低,办宫的标准不求统一。地域性是指校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活动内容可以从当地的具体条件出发,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使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组织方法具有当地的特点、乡土特色。校外教育的地域性,反映了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也决定了校外教育发展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7 12:25 , Processed in 0.08518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