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南民院附小二年级舒老师执教《丑小鸭》一课:实录及研讨//戴向红,周求知审帖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17: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少年儿童读物推荐


中国
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大林和小林》

孙幼军《小布头奇遇记》

郑渊洁《皮皮鲁和鲁西西》、《开直升飞机的小老鼠》

包蕾《猪八戒吃西瓜》

任溶溶《没头脑和不高兴》

葛翠琳《野葡萄》

阮竞章《金色的海螺》

贺宜《小公鸡历险记》

严文井《下次开船港》

金近《狐狸打猎人的故事》

高士其的科学小品

沈石溪《第七只猎狗》、《红奶羊》、《象母怨》

黄蓓佳《我要做好孩子》

曹文轩《草房子》

秦文君《男生贾里》



英国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金斯莱《水孩子》

王尔德《快乐生子集》

卡罗尔《艾丽丝漫游奇境记》

托尔金《指环王》

特拉弗斯《随风而来的玛丽.波平斯阿姨》

J.K罗琳的《哈利.波特》

巴里《彼得.潘》

米尔恩《小熊温.尼菩》

达尔《女巫》、《好心眼的巨人》、《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格雷厄姆《柳林风声》

斯蒂文森《荒岛探险记》

法杰恩《小书屋》

法拉第《蜡烛的故事》

威尔斯的科幻小说

考林.达恩《动物远征队》

艾肯《雨滴项链》



法国
贝洛《鹅妈妈的故事》

马洛《苦儿流浪记》

黎达的八部动物故事

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

法布尔《昆虫记》

.埃克絮佩利《小王子》

埃梅《栖息在高处的猫》

吉约《格里什卡和他的熊》、《小尼古拉和他的伙伴们》

《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

《五卷书》

《一千零一夜》

《列那狐传奇》



德国
克斯特纳小说《埃米尔捕盗记》、《两个小路特》、童话《535日》、《动物会议》

恩台长篇童话《时间之谜》

拉斯培《吹牛大王历险记》

威廉.豪夫《豪夫童话》

普雷斯特《小魔女》、《大盗霍金普洛兹》

亚诺什《啊,美丽的巴拿马》、《来,让我们寻宝去》、《标列巴姆和鸟》昂格雷尔《三个强盗》、《黑亮的帽子》

米切尔.恩德《毛毛》《讲不完的故事》



意大利
科罗迪《木偶奇遇记》

亚米契斯《爱的教育》

万巴《淘气包日记》

罗大里《洋葱头历险记》、《假话国历险记》

卡尔维诺《意大利童话》



瑞士
约翰娜.施比里《小海蒂》



芬兰
杨松《魔法师的帽子》



捷克
齐哈《儿童百科全书》(科学文艺、1980年安徒生奖得王)

小说《洪赛克乘火车到乡村去》



瑞典
.林格伦《长袜子皮皮》《小飞人卡尔松》《淘气包艾米尔》、《大侦探小卡莱》、《疯丫头玛迪根》、《欢乐村的孩子》

拉格洛孚《骑鹅旅行记》



挪威
埃格纳《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



奥地利
萨尔登《小鹿班贝》

涅斯玲格《康拉德》、《小思想家探案》、《黄瓜国王》



保加利亚
埃林.佩琳《比比扬奇遇记》

笛米特.伊求《拉拉和我》



加拿大
西顿《狼王洛皮》、《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

蒙哥马利《绿山墙农舍的安妮》



美国
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怀特《夏洛的网》、《小老鼠斯图亚特》、《哑天鹅的故事》

狄扬《校舍上的车轮》

威兼.克兹文科《外星人》

史萨克.阿西莫夫《机器人》

奥台尔《篮色的海豚岛》、《黑珍珠》

劳拉.英格尔.槐尔特《大草原上的小屋》

贝尔斯《山米与白鹤》

福克斯《“月光号”的沉没》、《河豚生活在大海里》

肖洛姆.阿莱汉姆《莫吐儿传奇》

罗夫汀《杜里特医生的故事》

洛贝尔《青蛙和癞蛤蟆是好朋友》

塞尔登《蟋蟀在时报广场》

贾雷尔《动物家庭》

辛格《山羊兹拉特》(1978年安徒生奖)

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

伯纳特《秘密花园》



前苏联
《普希金童话诗》

《克雷洛夫寓言》

高尔基《童年》、《在人间》

伊林科学文艺

班台莱耶夫《表》

盖达尔《丘克和盖克》

特洛耶波里斯基《白比姆黑耳朵》

.诺索夫《马列耶夫在学校和家里》、《小无知历险记》、《诺索夫短篇小说集》

卡达耶夫《七色花》



日本
古田足日《一年级的大个子和二年级的小个子》、《鼹鼠原野的小伙伴》

黑柳彻子《窗边的冬冬小姑娘》

松谷美代子《龙子太郎》、《两个意达》

中川李枝子《不不园》

佐藤晓《神秘的小小国》

3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02: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6,延伸资料:安徒生--《丑小鸭》-名师课例--童话教学






我们今天怎样教安徒生作品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  王林
                                                      
这是我在语文课堂上看到的两个情景——

老师:《丑小鸭》这篇文章说明了经历过很多磨难的人,经过努力一定会成功的。
某学生:老师,我觉得这篇文章的意思是说,鸭子就是鸭子,天鹅就是天鹅,天鹅不用怎么努力,最后仍然会变成漂亮的天鹅。不是有这句话嘛: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老师:……
老师:《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以及穷人的悲惨生活。
某学生:老师,我今天上学走过天桥时,也看见有一个小女孩在乞讨。我想把早餐钱给她,又想起爸爸说沿街乞讨的人都是骗子。
老师:……
   在这时代教育孩子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他们永远无法像你小时候那样,大人一说,头点得像拨浪鼓一样。
   其实,上述两个学生的阅读感受早已经被学者们预料到——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童话的美国学者布鲁洛·贝特尔海姆(Bruno Bettelheim)就认为,安徒生童话虽然美丽动人广受儿童欢迎,但是对儿童的精神帮助并不大。例如,《丑小鸭》可能引导儿童有错误的想象,希望自己属于另一高贵的种类;《卖火柴的小女孩》反映出世界是无情冷酷的,让人对现实充满沮丧。安徒生作品是否真的适合孩子阅读,在西方和中国都一直有争论,这点我们且不去管他。我以为重要的是,在语文教材是安徒生作品的最大传播渠道的情况下(毕竟,很多孩子只有通过课本接触安徒生),语文教师们——这个课堂上安徒生作品的重要诠释者,你们在今天应该如何教安徒生作品?
   我盼望,所有的老师都能读一读《安徒生童话全集》,尽可能完整地了解、理解安徒生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而不是仅仅“钻研”被删减得只剩“骨头”的课文(虽然因为篇幅原因,这种删减可以理解)。
   我盼望,所有的老师都能在读出自己心中的安徒生,并大胆地和学生们讨论你的阅读印象和阅读感受,而不是搬来教参上的观点 “灌”给学生。例如,你大可以质疑《海的女儿》中为了爱情奉献一切的人鱼公主——如果你足够“女权主义”的话。
   我盼望,所有的老师都能把安徒生当作自己身边活着的朋友,平等地和学生讨论一些人生观念,而不是用“伟大的童话作家”这样的字眼去吓唬孩子,让孩子们从此学会仰视。例如,我们可以用《丑小鸭》和学生讨论在艰难环境中如何保持自信,用《卖火柴的小女孩》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善良的美德。哪怕是孩子的思维深度还无法到达,但安徒生作品的内蕴会在他心中埋下种子。
   如果是这样,我相信安徒生童话能让人类变得更好,因为安徒生说过,Life itself is the most wonderful fairy tale(生命本身就是最美妙的童话故事)。
   如果是这样,我以为是对安徒生的最好怀念,不管是否是他诞辰两百周年的纪念日。
   如果是这样,即使到安徒生三百周年纪念日时,我们这些人都已经在世界上消失,但安徒生还能鲜活地活在各国孩子的心中。

这是我在语文课堂上看到的两个情景——

老师:《丑小鸭》这篇文章说明了经历过很多磨难的人,经过努力一定会成功的。
某学生:老师,我觉得这篇文章的意思是说,鸭子就是鸭子,天鹅就是天鹅,天鹅不用怎么努力,最后仍然会变成漂亮的天鹅。不是有这句话嘛: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老师:……
老师:《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以及穷人的悲惨生活。
某学生:老师,我今天上学走过天桥时,也看见有一个小女孩在乞讨。我想把早餐钱给她,又想起爸爸说沿街乞讨的人都是骗子。
老师:……
   在这时代教育孩子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他们永远无法像你小时候那样,大人一说,头点得像拨浪鼓一样。
   其实,上述两个学生的阅读感受早已经被学者们预料到——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童话的美国学者布鲁洛·贝特尔海姆(Bruno Bettelheim)就认为,安徒生童话虽然美丽动人广受儿童欢迎,但是对儿童的精神帮助并不大。例如,《丑小鸭》可能引导儿童有错误的想象,希望自己属于另一高贵的种类;《卖火柴的小女孩》反映出世界是无情冷酷的,让人对现实充满沮丧。安徒生作品是否真的适合孩子阅读,在西方和中国都一直有争论,这点我们且不去管他。我以为重要的是,在语文教材是安徒生作品的最大传播渠道的情况下(毕竟,很多孩子只有通过课本接触安徒生),语文教师们——这个课堂上安徒生作品的重要诠释者,你们在今天应该如何教安徒生作品?
   我盼望,所有的老师都能读一读《安徒生童话全集》,尽可能完整地了解、理解安徒生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而不是仅仅“钻研”被删减得只剩“骨头”的课文(虽然因为篇幅原因,这种删减可以理解)。
   我盼望,所有的老师都能在读出自己心中的安徒生,并大胆地和学生们讨论你的阅读印象和阅读感受,而不是搬来教参上的观点 “灌”给学生。例如,你大可以质疑《海的女儿》中为了爱情奉献一切的人鱼公主——如果你足够“女权主义”的话。
   我盼望,所有的老师都能把安徒生当作自己身边活着的朋友,平等地和学生讨论一些人生观念,而不是用“伟大的童话作家”这样的字眼去吓唬孩子,让孩子们从此学会仰视。例如,我们可以用《丑小鸭》和学生讨论在艰难环境中如何保持自信,用《卖火柴的小女孩》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善良的美德。哪怕是孩子的思维深度还无法到达,但安徒生作品的内蕴会在他心中埋下种子。
   如果是这样,我相信安徒生童话能让人类变得更好,因为安徒生说过,Life itself is the most wonderful fairy tale(生命本身就是最美妙的童话故事)。
   如果是这样,我以为是对安徒生的最好怀念,不管是否是他诞辰两百周年的纪念日。
   如果是这样,即使到安徒生三百周年纪念日时,我们这些人都已经在世界上消失,但安徒生还能鲜活地活在各国孩子的心中。

(王林,北京师范大学博士,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儿童阅读推广者)
33#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21: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读童话的人生是匮乏的人生


作者:阿啃1919


  我喜欢读童话,越是人近中年,越觉得童话的好。比如,社会的风尚多数时候很功利,人越长大,沾染的世俗之气就越来越多,这个时候,童话会还给我们明净的世界,提供心灵的栖息港湾,让我们在忙碌或者琐碎之中停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心灵。那些经典的童话之所以是经典,在于这些童话常读常新。在不同年龄阶段,我们读到的东西会很不一样。因为人自身的阅历更加丰富,思考也更趋于完善,从而人们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也会跟以前不一样。所以成年人读童话,那就说明我们对这个世界还充满善意,仍是相信奇迹会发生。于是我们看上去像大人,但都保有一颗孩童的心。这是多么棒的一件事。

  尤其是那些不朽的童话,我们年幼时读过,成年时再读,真会有温故而知新的感觉。所以无论是童年、少年还是青年,都不应该将时间花在读那些无聊的书上,因为人的生命短暂,而好书又那么多,如果不把有限的时间花在经典上,简直就是浪费生命。在小说《挪威的森林》里,村上春树虚构了一位名叫永泽的大学生,永泽酷爱读书,但他有一个原则,即出版50年之内的作品不读,因为没有经过时间的淘洗,书籍很难被确认为真正的经典。

  所以我很感激我是在30岁之后才读到《小王子》的,这个时候,离圣埃克絮佩里写出这个童话,已经70多年了。尽管我也曾想,要是能在13、4岁时就第一次读到这本书就好了。因为人最幸运的事情,莫过于在合适的时候,读到合适的书籍。但我仍是感激,因为30岁之后读的好处在于,我能比13、4岁时更懂得《小王子》这个童话。于是心灵开了窍,突然明白了很多以前细微的道理,就像一些细枝末节,本来堆在心里面不曾清理,现在一下子贯通了,能够感受到更多的情感的纹理和枝脉。比如很多人喜欢狐狸说的“驯服”这个词语,因为喜欢一个人,从而这个人所有的一切,就都会喜欢。因为喜欢小王子,所以也会喜欢橙黄色,于是也会喜欢麦田的颜色。因为知道喜欢的人即将来到,那么那种等待就会焦急而充满甜蜜。那只狐狸,是童话中的一个智者,他教给小王子的,也正是教给我的。我不知道,若在匮乏的童年读到此书,我的人生将会有什么不同。所以,读过《小王子》之后,我就把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读过《小王子》的,一类是不曾读过《小王子》的。就像圣埃克絮佩里在文中说的,他跟成年人交往,先给他们看那幅蟒蛇吞吃大象的画,如果成年人说这是一顶帽子,那么,基本就可以断定,这个人你应该跟他谈股票,或者楼市。

  我在30岁之后还感激另一本叫做《夏洛的网》的童话。起先是在网上读的,一个叫肖毛的网友的译本,后来买到了上海译文社任溶溶的译本。后来,我又看到了《夏洛的网》的电影,非常好的一个动画片,我都不知道美国人是怎么拍出来的。这个电影成为和《放牛班的春天》一样的,给学生们必看的电影。在网上追看肖毛的译文时,我经常被故事里的友谊和承诺所打动。现在再来看,我认定这是一个关于奇迹的童话。这样的故事,就像电影《阿甘正传》一样,讲述的是平凡人物的奇迹。只要你相信并付出努力,你必实现。所以我若要写这个《夏洛的网》的书评,题目会叫做“你必得相信这个世界的奇迹”。如果世界没有奇迹,那会多么可悲!我知道自己一直是个不切实际的人,现在人近中年,按理说应该现实一点吧,但我的不切实际与日俱增。既然如此,那也罢了,就让我一直不切实际下去吧。

  一般而言,一只春猪的命运,无非在春天出生,被饲养,然后在圣诞节来临之际被屠宰,做成培根,装点节日气氛。然而威尔伯,却成功摆脱了这种命运,创造了奇迹,成为第一头作为州吉祥物而广受瞩目的猪。这个奇迹是威尔伯和夏洛等朋友们共同完成的,其中蜘蛛夏洛的坚持自然最为重要。但关键在于,为什么夏洛可以这样无私地帮他?因为在整个牲畜栏中,只有威尔伯给予了夏洛真正的友谊,尊重和爱。威尔伯是牲畜栏里第一个确认夏洛价值的人。这是因为威尔伯的善良,他看到世界是美好的,所以所有的动物都是美好的,他由衷地称赞夏洛的工作。友谊建立在互相的信任之上,这种信任,正是我们温情的源泉和持续的能量。因为威尔伯和夏洛的努力,这个牲畜栏成了最为闪耀着善良温暖之光的牲畜栏。所以有人说,天堂与地狱,仅在于你自己的一念之间。

  这个关于奇迹的故事,总让我想起另一个美国故事,《海鸥乔纳森》。我读到《海鸥乔纳森》,比上面两个故事还要迟,是在我读到崔卫平老师的《要多少好东西才能造就一个人》一文之后。崔卫平的文章让我下定决心去找这本书来读。整个阅读过程仅持续了一个小时,因为篇幅不长,但给我的教益,却一直延续至今,也许还会继续延续下去。乔纳森也不甘于自己的命运。海鸥么,多数海鸥的一生,无非是跟在渔船后面,找些人类丢弃的死鱼烂虾填饱肚子,然后在岩石上打盹,千万年来莫不如此,将来也如此。可是有一只叫乔纳森的海鸥,却不停地练习飞翔,他想要像老鹰那样飞翔。他不但要忍受自身程度的限制,还要遭受整个种群的不解和嘲笑。但最后,他做到了。这是又一个关于奇迹的故事。

  还有一本书,也许不是童话,但至少我将之当作童话在读,就是奥威尔的《动物庄园》。但这是一本反童话的童话。自由飞翔诚然很美好,但有的时候,籍着自由飞翔的口号,却可能造成匍匐和奴役。动物庄园的革命,赶走了人类庄园主,而新的统治者,却以平等的名义,发明了新的不平等。所以,奇迹的反面,可能就是噩梦。噩梦是美好奇迹的反向延伸。而我们的阅读,当然要看到世界的美好与善意,同时也应该警惕,良好的愿望也会造成致命的后果,因而,程序的正义,才会得到公众普遍的关注。与《动物庄园》相似,德国拍过一个叫做《浪潮》的电影,有一个影评的标题为:从自由到奴役,仅需要五天。正因为梦想与奇迹是脆弱的,才需要我们尽力呵护;同时我们仍是相信奇迹,因而我们终认为这个世界会好的。

 
34#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02: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35#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00: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36#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01: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37#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01: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永恒的人性 浓郁的诗意 纯美的自然
——论安徒生童话及其当代价值


  
http://longqinglu.blog.sohu.com/20050569.html
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安徒生是一个从不曾被忽略的名字。安徒生童话对中国读者的影响是持久而又深远的。在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初期,安徒生童话曾作为理想范式而备受推崇;[size=+0]30年代,安徒生童话却因其"小野蛮一样"的天真烂漫的游戏精神和当时动荡的时局里的现实关怀构成了一种内在的紧张,因而被斥责为"逃避了现实,躲向‘天鹅'、‘人鱼'等的乐园里去了";

建国后,经由叶君健的翻译和介绍,安徒生童话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安徒生又成为"一个具有充分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倾向的作家。"
[2] 可见,我们对安徒生童话的认识,带着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作为一个被阅读,被借鉴,被解读的异文化文本,其具体被接受的情形是随着接受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接受者有不同的期望值。如何尽可能地抛开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等时代因素的束缚,从而达到对安徒生童话本真意义的趋近成为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历经百年,安徒生童话仍然是孩子们首选的"恩物",是文学领域不可置疑的经典,安徒生童话超越时空,历久弥新的
80年代,文学的审美特征逐渐得到尊重,文学与文化互为主观的交流逐渐成为可能,这使得处于交流中的文学与文化有可能以接近它原貌、接近它本真意义的形态显示出它在现时代文化构成中的意义。此时,人们对安徒生童话的阐释逐渐走出因社会政治因素的制约所带来的偏狭,审美批评成为主流。于是,对安徒生童话的经典品格的追寻与叩问,成为近年来对安徒生童话的接受的一个总的趋势。较早论及论及安徒生童话经典品格的是王泉根,他从"进步的思想和完美的形式"相结合这样一个思路去思考安徒生童话的经典品格,虽无独到之处,却无意中启动了对安徒生童话经典品格的追问的话题。近来,又有众多研究者对安徒生童话进行了重新解读,诸如:潘一禾的《安徒生与克尔凯郭尔——安徒生童话的成人解读》;李红叶的《安徒生童话经典品格的追寻与扣问——兼论其对当代中国儿童文学的意义》;韦苇的《对安徒生及其童话的再认识》等等。研究者在其论述中都或多或少的提及了安徒生童话的永恒魅力之所在,但对其经典品格及所具有的当代价值,只是散见的提及,并无系统的论述。本文将在当代新的语境下,抛开教化和政治的因素,更多的从精神的、文化的、审美的角度来考察和论述安徒生童话的经典品格和它所具有的当代价值。这不仅是对安徒生童话这一文本的简单解读,而且从某个角度为我国儿童文学自身的建设提供了一些思考的空间。
[size=+0]
一、现代人的生存状况与经典童话的需要
[size=+0]在今天这样一个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的发展以人的高尚感、神圣感、想象力等的损失为代价,以令人难以释怀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被颠覆、被解构为结果。我们看到,今天的孩子被沉重的书包压得喘不过气来,被感官化、平面化、碎片化的文化消费引入莫名其妙的精神亢奋状态。技术和理论时代的逼临和统治,引起了人们深重的精神恐慌感,神话和诗意的放逐使当代人成为精神上无家可归的浪子,流落异乡。无家的失落与返乡的渴望构成了近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双重变奏,而这种状况在当前社会依然延续着。
[size=+0]理性时代的降临使神话时代的文化水土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历史流失,而神话时代所创造和保存的诗意世界却日益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精神的、文化的、美学的价值。神话所代表的诗性智慧和原始文明成为当前人们渴望回归的精神家园。就在近代文明取得它最初的成功的时候,卢梭就明确的指出了其危害性,主张人们离开社会,返回自然,返回原始生活。然而神话作为人类早期文明的代表物,已不可能在它原始的意义上被再造了。而童话,在某种特定的意义上却可被看做一种新的"神话",它以自身特有的童年精神气质拯救并保存了人类进入理性时代后逐渐失去的童年时代的纯真、欢乐和遐想。从贝洛童话到安徒生童话,童话成为神话时代消失后人的精神解救之所,心灵憧憬之邦,它与诗歌一起成为近现代人漂泊的灵魂的栖居方式和安置场所。于是,我们看到,在今天的中国,一些流传近百年,甚至百余年的西方古典童话仍然拥有庞大的阅读群体,比如安徒生童话。今天,安徒生童话仍然是很多孩子最喜欢读的书,许多成年人也喜欢在书中寻找童年的乐趣,更多的人则是在重新阅读安徒生童话后有了新的感触和收获。
一个世纪以来,童话对整个人类自身的精神意义和价值一直较少为人们所关注,事实上,从具体作家的创作动机看,他们接近童话、整理童话、创作童话,并不一定都是为了儿童读者。安徒生曾在他的著作中这样写到:"我相信无论老头子、中年人、小孩子都喜欢读我的童话。小孩子们可以看那里面的事实,大人还可以领略那里面所含的深意。"[size=+0] [3] 他也曾对一位朋友说:"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为孩子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母也会在旁边听,因此我得给他们写点东西,让他们想想。"[size=+0] [4] 可见,安徒生在进行童话创作的时候已经树立起这样一种自觉的意识,他的童话不仅天然的贴近儿童的世界,同时也为成人准备了一份高尚的礼物。安徒生童话对人性的剖析,对纯美的自然的描绘,以及作品所传达出的浓郁的诗意,正迎合了当代人躁动不安的内心和逐渐匮乏的精神世界,制造了后神话时代人类精神生活中一个独特的艺术家园。
[size=+0]                                                                             
二、   恒定的人性之于当代人精神、价值的关怀
[size=+0]西方学者伽达默尔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叹:"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乌托邦精神已经死亡的时代,过去的乌托邦一个个失去了他们神秘的光环,而新的、能鼓舞、激励人们为之奋斗的乌托邦再也不会产生。这正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悲剧"。[size=+0][5] 沉醉于形而下的卑微愉悦中的当代人很少对精神、价值、终极关怀、真理、美善等的超越性价值发生兴趣。在当代的中国,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变化,人们的精神、情感世界也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出现的是种种不同程度上的感觉迟钝、情感迷乱、心态浮躁的精神现象。面对着这一系列的精神流失,尤其是当今天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也遭受这样的折磨时,创作于一百多年前的安徒生童话在当代仍然深受读者喜爱就不再显得那么令人意外了。因为从安徒生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安徒生洞悉人性的崇高和变异,他在童话作品中对恒定人性、对人的精神和价值的讨论为挽留我们这个世界的那些深刻、高贵、永恒的精神和价值提供了帮助。让具体的文本来说明问题。
[size=+0][size=+0]1.生命的光辉。《海的女儿》是安徒生众多的童话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部,这个有着悲剧本质的童话毁灭了人生中有价值的东西。小人鱼的可爱,在于她身上闪烁的金子般的品格,她有着纯真善良,忘我无私的人类精神品质中最为难能可贵的元素。她曾两度给予王子生命:第一次是在她[size=+0]15岁生日时,她忘我地救起了因大风暴引发的海难事故而落水的王子;第二次是她所爱的王子爱上了别的女子,她要是心生妒忌,想独占她心爱的人,她完全可以用姐姐们给的短刀杀死王子,然而她没有这样做。"她向尖刀看了一眼,接着又把眼睛转向王子;他正在睡梦中喃喃地呼唤着新嫁娘的名字。他思想中只有她存在。刀子在小人鱼手里发抖。但是正在这时候,她把这刀子远远地向浪花里扔去。刀子沉下的地方,浪花就发出一道红光,好象有许多血滴溅出了水面。"[size=+0] [6] 随即,她自己跳进海里,化成了泡沫。"给人以死亡还是给人以生命,两者之间,小人鱼选择了给人以生命。小人鱼用自己的毁灭让人性绽放出了夺目的光彩,获得了最后的精神的圆满。"[size=+0] [7] 这对精神麻木的现代人,无疑有着很大的精神上的触动。从另一个角度,我们也可以有这样的思索:小人鱼为了争取到人间来付出了那么大的牺牲而终不可得,那么我们现今生活在人间世界的人,应当如何珍惜自己的生命,并利用自己的生命造福于人类?
[size=+0][size=+0]2.人性的顽强。《丑小鸭》在安徒生童话中传播最广,它曾被解读为阶级歧视和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冷漠关系的写照。然而抛开这些阶级的因素,我们不难发现《丑小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一种肯定个体自我,强调平等与奋斗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内在意识"。[size=+0][8] 因而,它很容易的就与世上奋斗着的人们产生了广泛的共鸣。学者竺洪波提出了"共名说",认为"丑小鸭"已经成为一种"共名",认为《丑小鸭》的意义"绝不仅仅限于反映当时欧洲社会的某些现实,也绝对不仅限于作为作者安徒生人生道路的单一象征。它最大程度地写出了整个世界、全体人类生活的某些普遍性,写出了所有曾经有过自卑而摆脱了自卑、达到理想境界的一种心路历程。"[size=+0] [9] 无论是当代人,还是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内心深处都存在着种种的渴望——渴望得到更多人的理解,渴望得到社会的承认和接纳,渴望被欣赏,而成功之路不可避免的充满了种种艰辛和磨难,这就需要一种素质,即坚韧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品格,需要在心中燃烧起一团不灭之火,纵使冷漠、无情象冰雹一样袭来你也仍要希望着、忍耐着、奋斗着因为成功本来就不是什么免费的午餐。这一点着实为处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心态浮躁的当代人提供了不小的助益,正是人性所具有的顽强让我们有了克服各种困难的勇气,当我们面对各种压力的时候,丑小鸭让我们更为了解自己。
[size=+0][size=+0]3.精神的满足。《卖火柴的小女孩》和《丑小鸭》一样,在很长的一个历史阶段里,被赋予一种倾向性的解释。而今天,这部作品在当代语境下被阅读的时候,他真正打动读者的,已经不再是小女孩饥寒交迫的痛苦,而是她划火柴取暖的情景。连温饱都得不到满足,在死亡的边缘,女孩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获得了她生命中最高的快乐和幸福。这美丽的情景是今天衣食无忧,精神世界却极度匮乏的我们所难以企及的,安徒生在我们心中唤起了深深的感动,让我们在感动中体验到爱与善合一后所达到的美。也只有在安徒生的童话中,我们才能感受到当代人无法触及的精神上的温暖与关怀。另一个例子是《神方》,在这个故事里,一对王子和公主为了保存他们已经感到的幸福而寻找神方,一位智者让他们旅行世界,向一对完全幸福的夫妇索要一块贴身穿的衣片。当他们终于找到幸福的牧羊人一家时,他们却连一件破衣服都没有。于是王子发现"满足"是一件世界上最难得的宝贝,公主则觉得"一个人要感到满足,没有别的办法——自己满足就行了。"智者最后祝福他们:"你们在自己心里已经找到了真正的‘神方'!好好保留住它吧,这样,那个‘不满足'的妖魔就永远对你们无能为力了。"智者的神方对现代人来说,何尝不是一剂难能可贵的良药。精神上的满足,已经成为处于物质丰富的当代社会中的人最为不易得到的东西。
[size=+0][size=+0]4.人性的弱点。并不都是人性光辉的一面,《皇帝的新装》揭示的是有关人性弱点的永恒主题。我们可以看到,安徒生在这部作品中没有直接流露出对于当下现实激愤不满的激烈情绪,他对于皇帝的态度是远距离的、居高临下的,他所揭示的,是关于人性的普遍的弱点,潘延在其《对安徒生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一文中这样解读《皇帝的新装》:"人们由于怯懦,由于害怕自己的行动跟‘所有的人'不一样而遭到排斥,往往不敢说出真相,这种害怕被集体抛弃的‘从众心理'是普遍存在的,所以为新装唱赞美词辞的不单是那些不愿失去权位的王宫大臣,还有芸芸众生的平民百姓。只有不曾入世即不需承担社会角色心理重负的孩子才能说出真相。诚实作为人类向善的人生信念早已渗透入我们的文化血脉,一旦真实心态与理想信念发生冲突必然是个尴尬的、痛苦的困境,所以安徒生笔下的皇帝和那些大臣不仅是愚蠢的、可笑的,还是可悲可怜的。身为读者的我们在哈哈一笑之余是否警惕自己离这等可悲可怜的角色并不遥远。"[size=+0] [10] 这一解读[size=+0],让麻木的现代人从另一面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让人在另一个环境中反省自身的愚昧和可笑。现代人不曾察觉的自身的弱点被安徒生以如此诙谐的方式一点而破。
[size=+0]安徒生童话中这样的篇章还有很多,在新的阅读语境中,安徒生童话以其深沉而又执着的情致,维护着对于精神、对于价值的顾念。对安徒生童话中蕴涵的恒定的人性、人的精神、价值的发掘不仅证实了他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作为一种永恒的命题,这也成为安徒生童话具有经典品格的有力证明。安徒生童话因其无可置疑的经典品格在中国、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不断得到贴近心灵的解读。
[size=+0][size=+0]
[size=+0][size=+0]               
三、[size=+0] 诗性之于物性
[size=+0]其实,从安徒生的文学活动所涉及的范围、从他从事过创作的文种来看,安徒生首先是一个有着浪漫情调的诗人。有史料说明,安徒生在年轻时就显露了自己的诗才并受到了读者的热烈赞赏。安徒生后来以童话为主要创作文种,于是他的童话自然的成为了诗人的童话。所以,对于他的童话所蕴涵的浓郁的诗意,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了。安徒生在他的《鬼子进城》中也曾说过:"童话和诗不错,他们象同一材料织成的两段布。"[size=+0] [11] 可见,安徒生认为童话和诗有着相同的本质,童话和诗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他正是很好的把握了这个特点,把浓浓的诗意融入到了他的童话创作中。
[size=+0]在我看来,安徒生童话中的诗意主要来自作品中艺术形象所表达的细腻的、丰富的感情。这种细腻而丰富的感情具体体现为作品具有诗一般浓郁的抒情色彩,作者在占其童话总数近十分之一的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中,着重抒写了孩子纯真、动人的美好情感。《没有画的画册》便是一个典型,其中的"第二十二夜",写一个小女孩,她美丽的玩偶被顽皮的男孩们"高高的放在花园的树上,然后跑开了。""小姑娘的手达不到玩偶,没法把她抱下来",玩偶的手只好"在绿枝间伸着,好象很不幸的样子","夜马上就要到来,难道就这样让她单独的在树枝间坐一通宵吗?"小姑娘悲戚地想,她感到小鬼和幽灵已经快出动了,它们"对着玩偶大笑",小姑娘虽然很害怕,但并没有逃走,她壮了壮胆,说:"我陪着你吧!"[size=+0] [12] 可她还太小,并没有这样的勇敢,于是,她只有哭泣。哭是儿童表达情感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小姑娘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出她对玩偶的友爱和怜悯。正是对小女孩丰富情感的细腻描写,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孩子纯真的心灵。
[size=+0]作品诗意的另一个来源是散见于童话各处的美丽的幻想。虽说幻想是任何一部童话都具有的主要特征,安徒生童话中的幻想却别具特色。他懂得孩子的想象力,一朵花、一株植物、一个玩具、一件摆设都可以有灵魂——生动而不离谱,神气而不怪诞的灵魂,《雏菊》、《小意达的花儿》、《梦神》便是代表;他的童话创作中的幻想不标新立异,而是以真实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超人"童话中的幻想,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作品中的美丽的幻想境界:温暖的铜火炉、透明墙后面丰富的菜肴、带着刀叉蹒跚走来的烤鸭、燃着的烛光和挂着眨眼彩灯的圣诞树。安徒生笔下现实与幻想的交织使这一类作品惯有的恐怖、阴暗、压抑的心理提示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淡淡的哀伤和委婉的诉说,使故事变得动人、美丽,构成了一种扣人心扉的诗的力量。
[size=+0]此外,构成安徒生童话中悠远深沉、耐人寻味的醇美诗意的,"常常是用比较、陪衬等手法,把某些事物作为描写人物的媒介。"[size=+0] [13] 比如《海的女儿》中夜色里的海和天空,《拇指姑娘》中燕子的飞翔与歌唱。这些诗意的媒介使作品不再是单调的故事,而成为艺术、诗化的作品
[size=+0]安徒生童话所具有的诗性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很自然的找到了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在这个技术和物质文明加速发展的时代,实利主义的盛行使得人与生俱来的细腻的感觉、蓬勃的想象、青春的激情、诗意的感动从我们的生命中渐渐隐退。文化工业时代的艺术创造往往添加了世界的"物性"特征而丧失了人类自身的"灵性"特征,富有质朴灵性的艺术诗意和想象力遭到了虐杀。而安徒生童话却天然的保存着人类文化的诗性智慧和艺术幻想力,这对于寻求美好诗意和浪漫想象的现代人来说,着实是一方乐土。所以,安徒生童话中所包涵的浓郁的诗意之于当代人精神上的慰籍成为构成其当代价值和永恒魅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size=+0]
[size=+0]
四、[size=+0]  纯美的自然之于生存困境[size=+0]    生态环境遭到日益严重的破坏的当代社会,工业的高速发展一步步导致了生态的失衡、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短缺。生活在这样的生存困境中的当代人难免对返回自然有迫切的渴望,他们渴望亲近自然,渴望回归自然。光从儿童文学的角度来看,"与环保、生态、动植物、大自然有关的读物成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外儿童文学的译介、交流中最引人瞩目且对新时期儿童文学产生实质性影响最大的三类作品之一。"[size=+0] [14] 这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其实,作为西方古典童话的安徒生童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预见性地为两个世纪后处于生存困境中的我们展示了一片文学中的自然绿洲。安徒生童话遍布着对大自然的优美描绘,这些描写既是出于安徒生自身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构成了与作品中人物的心灵美的协调。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找到为数不少的自然景物描写,此外,还有一部分对自然现象的描写,[size=+0] 这两者在安徒生的笔下不仅不显得枯燥无味,还充满了诗意和遐想。一幅幅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清新的自然图景不仅满足了渴望亲近大自然的现代人精神上对于大自然的向往,还给小读者上了生动的一课。
且看:[size=+0] "鲱鱼把嘴展开后,露出了六排牙齿","鲸象一座浮着的海岛","海盘车的眼睛是长在两根长脚上","更有一人多高的草和类似棕榈的树木",[size=+0] 这些描写把读者带入色彩缤纷,生机盎然的海底世界,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海的女儿》一开始,就用诗一般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迷人的海底世界:"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象最美丽的矢车菊的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象最明亮的玻璃,然而它又是那么深,深得任何锚链都达不到底。要想从海底一直达到水面,必须有许多许多教堂尖塔,一个接一个地联起来才成。海底的人就住在这下面。不过人们千万不要以为那儿只是一片铺满了白沙的海底。不是的,那儿生长着最奇异的树木和植物。它们的枝干和叶子是那么柔软,只要水轻轻的流动一下,它们就摇动起来,好象是活着的东西。所有的大小鱼儿在这些枝子中间游来游去,象是天空中的飞鸟。"[size=+0] [15] 对海底世界的描绘在安徒生的笔下是多么的贴切、自然。
安徒生对植物一往情深,他笔下充满北欧风情的树木与花草组成的世界令人神往。《丑小鸭》的开头,便是充满了生活的诗意的独特的丹麦农村的图画,"这正是夏天!小麦是金黄的,燕麦是绿油油的。干草在绿色的牧场上堆成垛,鹳鸟用它又长又红的腿子在散着步,哆嗦地讲着埃及话┅┅在田野和牧场的周围有些大森林,森林里有一些很深的池塘。的确,乡间是非常美丽的。太阳光正照着一幢老式的房子,它周围流着几条很深的小溪。从墙角那儿一直到水边,全盖满了牛蒡的大叶子。最大的叶子长得非常高,小孩子简直都可以直着腰站在下面。象在最浓密的森林里一样,这儿也是很荒凉的。"[size=+0] [16]
一系列对自然现象的描写,也不显机械。在《一年的故事》里,安徒生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一年四季更替的过程,用一幅幅五彩缤纷的画面把各个季节的特点生动地展现在小读者的眼前。春天到了,"绿芽在灌木丛上或树上冒出来,草也长得更高了,麦田慢慢染上了一层活泼的绿色┅┅杜鹃在唱着歌,百灵鸟也在唱着歌。"[size=+0]  寥寥数语,就把可爱的春天描绘得栩栩如生。对夏季的描写,则主要抓住了雷阵雨的特点,闪电"好象是从太阳里迸裂出来的闪光,在燃烧着,"等到雨过天晴,"强健的太阳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更显得精神抖擞,四周的大自然又复活起来。"多么鲜活的比喻。
《天国花园》的前半部分通过一个王子的眼睛,给读者上了一堂生动的地理课,来自北极海的北风"带着一股冰冷的寒气"来了,它穿着熊皮做的上衣和裤子,海豹皮做的帽子一直盖到了耳朵上。"白令岛上有海象、北极熊",用"破船的木头砌成的房子"上盖着海象的皮;西风来自美洲,那儿有荒凉的森林,林下是多刺的藤蔓,还有水蛇、野鸡、野水牛、可可、瀑布;南风则来自非洲,那儿草绿得象橄榄树,小鸟在跳舞,还有狮子、鸵鸟、骆驼、更有那茫茫沙漠、叮当驼铃,以及商人的长袍、真主安拉和金字塔;和煦的东风,"穿着一套中国人的衣服"远道而来,它在"瓷塔周围跳上一阵舞,把所有的钟都弄的叮当响起来",充满了浓郁的东方神韵。这些描写使读者足不出户,便能领略世界上不同地区的自然现象和气候特征,另人心驰神往。
童话中如此众多的引人入胜的自然描写得益于安徒生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他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安徒生在少年时代就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size=+0]30岁以后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欧洲和中东旅行,较长时间居于意大利,游历期间饱览了各地的风光。旅行途中和归国以后,他写了大量的旅行见闻录和游记,比如《诗人的集市》([size=+0]1842)、《瑞典纪行》([size=+0]1851)、《西班牙纪行》([size=+0]1863),这几部游记成为丹麦游记中的名著。"[size=+0] [17] 游记中关于欧洲和中东的大自然的描写为其在童话创作中的自然描绘提供了充实可靠的依据,诚如他自己所言:"旅行就是生活。"
遍布于安徒生童话各处的纯美的自然让处于高楼林立的现代社会中的人得以在精神上回归美好的大自然,这充满诗意的图景令人流连。而对于儿童来说,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他们以一种妙趣横生的方式获得了书本以外的各种自然知识。
[size=+0]
[size=+0]   
[size=+0]                     五、经典性与当代价值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研究专家、王泉根在其《21世纪儿童文学要研究什么》一文中指出:"时代再变,世界再变,人的一些最根本、最恒久的东西不会变。文学,包括儿童文学,应当‘以不变应万变',去描写和表现人性中那些恒久的东西,那些不变的意义和价值","世界文学名著(包括儿童文学名著),不仅仅属于时代,民族,也属于全人类。它们所具有的巨大艺术概括力量、丰富的内在实质和潜能,都有着超越时代的永恒意义,把过去、现在和未来紧紧的联系在一起。"[size=+0] 在对安徒生童话所体现的对纯真人性的推崇、对诗性品质与幻想的守卫、对自然的亲近这三大审美要素作了具体的分析之后,我们的确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安徒生童话具有了穿越时空的永恒意义,这种永恒的意义铸就了它的经典品格,同时,这种永恒的意义也使得它在当代仍然发挥着它无穷的价值。
在电脑网络、多元媒体的今天,文学所高扬的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光明与和平的向往,对善良、博爱、正义、道德、幸福的肯定,对自然万物充满诗意的描写与赞美,对幻想、浪漫、创新的刻绘,都是我们这个世界所需要的。所以,当当代儿童文学在今天多元媒体的消费形态下,在传播和接受领域里被迫撤退的时候,以安徒生童话为代表的童话名著却不断的被重版、被改编。安徒生童话所包含的审美价值正是迎合了这样的需要,它为处于生存困境和焦虑中的当代人提供了一片精神上的净土。作为一部童话,其独特的经典气息为审美生活逐渐变得感官化、平面化、零散化的当代少年儿童保留了一幅纯净、绚丽的艺术图景。
  

                    六、结束语
安徒生童话中永恒的人性,浓郁的诗意,纯美的自然之于当代人的精神关怀和愉悦,不仅是其迎合了当代人的需要而具有当代价值的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这一点正是安徒生童话经典品格的有力证明。相信在这个新的世纪,安徒生童话这一类文学作品将一如既往地承担起传达人类精神追求和诗意渴望的天职,以其永恒的诗性的光芒和幻想的温暖魅力、滋润我们绵延的人生。安徒生童话所具有的经典品格,也正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所要借鉴和学习的。
38#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01: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保卫童年在“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2005年3月26日)
http://book.zi5.me/books/read/1527/57
我们今天在这里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而这位丹麦老爷爷来到中国,也将近100年了。有意思的是,中国人是从我们民族最伟大的现代作家鲁迅和他的弟弟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里第一次知道安徒生的名字的:在1909年7月出版的《域外小说集》第二集里有一个“预告”,说下一期将要推出一位名叫“安兑尔然”的作者的作品《廖天声绘》。而“安兑尔然”就是安徒生;有的学者认为,《廖天声绘》就是《无画画帖》(今译《没有画的画册》)。预告的这一期后来没有出版;周作人又于1912、1913年连续写了《童话略论》和《丹麦诗人安兑尔然传》两篇文章,详细地介绍安徒生的生平和创作,称其“所著童话,即以小儿之目观察万物,而以诗人之笔写之,故美妙自然,可称神品”。在《丹麦诗人安兑尔然传》里,周作人还翻译了《无画画帖》中的《第十四夜》一节:这可以说是第一篇介绍到中国的安徒生作品。

但安徒生真正在中国产生广泛影响,还是在五四时期。1919年1月,在新文化运动的高潮中,被认为是“青年的指导者”的《新青年》发表了周作人用白话翻译的《卖火柴的女儿》,立刻引起了强烈反响。1925年,当时最有影响的新文学刊物《小说月报》又连续推出两期专号,全面介绍安徒生,并由安徒生热引发了翻译、介绍外国童话热,以及中国童话和儿童文学创作的热潮。从此,“安徒生爷爷”就成了中国青少年,中国儿童文学界、文学界的良师益友了。

这当然不是偶然的。人们常说,五四时期是“人的觉醒和人的发现”的时代,具体地说,有三大发现:妇女的发现,儿童的发现,和以农民为主体的下层人民的发现。在三大发现中,儿童的发现是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在此之前,中国没有发现儿童,中国人向来不把儿童看作是“儿童”,不是将他当做“缩小的成人”,便是将他看作“不完全的小人”,说小孩懂得什么,一笔抹杀。中国有句夸奖青少年人的老话,叫做“少年老成”。这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价值标准:当“少年”不再是“少年”,而是像成年人那样“老到”,“老于世故”,他就“成熟”了。 其实,恐怕时至今日,我们的许多成年人,老师,家长,也都是以这样的标准来评价、要求孩子的。而五四时期的先驱者早就对这样的传统儿童观提出质疑了。它的要害,就是不把儿童看作儿童,不承认儿童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是人生长途中的一个独立阶段,有他自己的不同于成年人的思维、情感、言说方式,有自己的独立意义和价值。所以,五四时期“儿童的发现”,就是承认“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他有“自己内外两面的生活”,因此,首先要“理解”儿童,“一切设施,都应该以孩子为本位”,尊重其生命的自然发展。(参看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周作人:《儿童的文学》)

正是在这样的“把儿童看作儿童”的“儿童本位”的思想背景下,中国才发现了安徒生的价值。最有代表性的还是周作人的“安徒生童话观”:他对“童话”作了两个层面的区分。首先是把《格林童话》这样的作为民间文学的童话和安徒生式的文人创作的童话区分开来;然后又将王尔德式的童话和安徒生童话区分开来,前者是为成年人写的童话,是用成年人的思维、语言写的,只有安徒生的童话才是以“小儿”的思维,写“小儿谈话一样的文体”,“造出 儿童的世界 或 融合成人与儿童的世界 ”,是“真正的童话”,真正的儿童文学(《〈王尔德童话〉》)。这样,就突现了安徒生童话的特殊价值和意义:它提醒我们要关注、理解、把握不同于成年人的儿童思维、儿童情感与儿童语言,以创造真正属于儿童的文学,以此来滋养我们的孩子,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这不仅和五四时期的“儿童的发现”有一种深度的契合,而且对今天的儿童教育、儿童文学的发展,也都具有启示意义。

五四时期的童话热、安徒生热,还有一个“民族自我反省”的重要背景。我们前面说到的“少年老成”,在中国,不仅是一个价值标准,而且也是一种民族性格,在五四时期把它叫做“国民性”。过去,中国人一直是以“少年老成”为自豪的,以为这是中国这个老大民族的“成熟”的表现;但到了五四,就有了一种反省:这不是“成熟”,而是一种“早熟”。这是什么意思呢?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类有两种发展方式:有的民族就像一个人的正常发展一样,先经过一个充分发展的“儿童时代”,然后,再依次进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发展阶段,这是一种正常的、健全的发展;而有的民族,“儿童时代”没有充分发展,就匆匆进入“中年”以至“老年”,这种早熟是不正常的,自然也就不健全,最容易造成早衰(未老先衰)。在五四先驱者看来,中国就是这样的早熟的、未老先衰的民族,这是中国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因为中国缺少一个充分发展的童年时代,就造成了中国国民性的许多弱点,比如缺少儿童和原始人所特有的蛮性、野性,过于驯良,缺少儿童和原始人所特有的玄想,过于实际,想象力不足,神话、童话都不发达,等等。因此,要使中国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需要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而改造国民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进行补课,重新唤回过早结束的童年时代,焕发民族的童年精神、青春力量。这正是安徒生童话在五四时期的中国,受到普遍欢迎的深层原因:不仅是儿童,而且成年人都在安徒生童话里,发现了久违的童年时代,其所引起的惊喜,是不难想象的。而且人们也很自然地把关注点,集中在安徒生童话里的野蛮的思想和丰富、奇妙的想象力:如前所说,这正是中国国民性中所匮缺的。这样,安徒生从传入中国一开始,就和中国的民族觉醒联系在一起,对培育中国人健全的童年时代起到了别的外国作家所难以取代的作用。中国人对安徒生怀有特殊的感情,原因就在于此。

继五四之后,中国的第二个“安徒生热”,发生在上一世纪的五十年代:《安徒生童话全集》就是在1956年至1958年由著名翻译家叶君健翻译出版的。1955年,为纪念安徒生诞辰150周年,在北京举行了世界文化名人(包括安徒生、席勒、密茨凯维支、孟德斯鸠)纪念大会,更是使安徒生迅速走向中国的千家万户,以至我们那一代青少年没有一个不知道安徒生的。这恐怕也不是偶然的:因为五十年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处在历史发展的童年或青春期,是蓬勃向上,最能焕发人的想象力的时代,我们这些中小学生都有一个金色的童年。在我们的文学星空里,安徒生无疑是最耀眼、最有吸引力的星座。我至今还不能忘怀,当年如痴如迷地阅读安徒生的《丑小鸭》和《海的女儿》的情景。我在前几年还写文章回忆说,这是影响我一生的两篇童话:《海的女儿》的美人鱼为了做一个“人”,为了追求人的“爱情”,不惜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使我懂得了人的价值,爱情的永恒力量;而《丑小鸭》则让我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坚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成为一只美丽的“天鹅”。正是安徒生的童话,给我的生命奠定了光明的底子,虽然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遇到了许多的曲折,历经磨难,但因为有了光明的底气,就有力量抵御外在的一切黑暗,一直到今天,还能够保持某种程度的赤子之心。这跟我们小时候受到安徒生的童话的影响是直接相关联的:可以说,我们这一代人是安徒生童话哺养长大的。

五十年过去了,我们今天在这里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自然要想到安徒生和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的孩子的关系。我现在已经没有多少机会和孩子们接触了,对这个问题本没有多少发言权,但我从也出席了今天座谈会的李红叶女士写的《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里,得到了两个信息,让我既喜又忧。李红叶在中小学生中作了许多调查,听听今天的中国孩子如何看待安徒生和他的童话,是非常感动人的。小学生说:“最喜欢安徒生的童话,因为安徒生里的童话好似一片奇妙的想象天空”,“喜欢安徒生童话 因为我被大人骂过后,我非常伤心,偶尔看了一下安徒生的童话,它让我忘记了悲伤,醉在童话中”。中学生说:“喜欢,因为它使我快乐过。小时候喜欢,但现在是一种痛,因为已无法那样捧一本童话,看一个上午,无法再有那种幸福而温馨的感觉。小时候,童话是我唯一的读物,它让我快乐。让我觉得有很多的梦可以做”,“喜欢。可以保持一颗童心,可以想到大人想不到的,体会到大人无法体会到的快乐”,“小时候觉得有趣,现在觉得富有哲理,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而中国孩子心目中的安徒生形象竟是那样的迷人:“他是一个微笑着的老爷爷!”“是心地好的人。我喜欢他”,“我觉得他是个心很软的人”,“我觉得他很会观察和发现身边细微的东西加以联想,是个心思很细腻的人。也是个浪漫的人”,“一个用单纯的童心看世界的人”,“他应该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而且很有爱心,很和蔼。整天笑眯眯地,喜欢去公园的长椅坐着,安静地看着人们。鸽子落在他的身上,啄食他手中的面包屑”。这真令人感叹:今天的孩子对安徒生的理解是如此的到位,因为从根底上,他们的心是和安徒生老爷爷相通的。

但那位说现在已“无法那样捧一本童话”的中学生,却已经道出了今天我们大家共同的“痛”。这个“痛”来自两个层面。一个是针对当今中国社会的,也是李红叶在她的书里所提出的问题:在我们这个实利主义、消费主义的时代,这个为物欲所困惑,为复杂的信息所迷惑的时代,人还有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吗?还需不需要童话,童话精神?另一个也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今天的应试教育的阴影,不仅笼罩着我们的中学教育,而且已经逐渐向小学,以至幼儿园教育延伸,严重的学习压力已经剥夺了我们的孩子童年应有的欢乐,如果不加遏制,我们的后代就会失去童年,我们又会面临一个没有童年的时代和社会,五四先驱者所为之忧心如焚的民族危机又会重新出现。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我们必须面对、必须思考的大问题。

今天当然不可能在这里展开来讨论,但我们必须提出来,这也关系着我们今天讨论的安徒生童话的命运,它在今天的中国有没有存在价值和存在的可能的问题。但我们也可以说,正因为今天的中国社会,中国教育存在着这些问题,这样的危机,就特别需要安徒生的童话,及其背后的童话精神、文化。据我所知,有一些关心下一代发展的教育工作者和社会热心人士曾有“保卫童年”的呼唤;在我看来,我们在这里讨论、研究、传播安徒生的童话,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纪念,在某种意义上,我们也是在为保卫童年而尽力。因此,我应该向今天会议的主持者和到会者表示敬意。


2007年3月20 22日整理
39#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01: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谈中小学语文中童话的衔接教学 


文/郑莎 
摘要:童话是儿童的天然精神食粮,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童话的,童话所具备的幻想、快乐等精神是它为儿童所钟爱的根本原因。童话作为儿童文学体裁,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儿童在阅读童话时,总会被里面那些神奇的任务、离奇的情节所吸引,他们喜欢童话,也喜欢上童话课。但在升入初中后,特别是当童话进入教育与课堂后,却时常为一些儿童所厌弃,这个是因为童话泯灭在日常的教学行为中。这极大地反差,不得不让我们这些初中语文教师去反思,如何能够做到小学生进入初中后,依旧对童话保持着这份年轻的澎湃的心。  
关键词:小学童话
初中童话
童话教学
初中语文
衔接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它作为呵护儿童心灵的精神食粮,一方面以儿童容易接受的方式揭露现实生活,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习得人类的永恒的文化价值理念,另一方面它以隐喻象征的形式,透射出孩子的内心冲突与情结,使儿童在故事经历中获得心理的成长。一篇篇童话所蕴涵的永恒的人格力量宛若一座座瑰丽无比的宝藏,让人们的内心经受一次又一次的冲击洗礼或温暖感动。人生不能没有童话,孩子更不应该失去想象的翅膀。但是,当童话教学在进入一个过渡阶段时,就失去了它应该有的作用,它只是成为了语文课程中的一道靓丽的却无人关注的尴尬风景。  
一:童话在中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童话是一种从童话的视角出发,用儿童的语言叙述童年的生活场景,表达童年的特殊感受和体验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具有神奇行、幻想性、叙事性及儿童性等特性。表达童心世界的天真,稚气、勇敢、奋发向上、生气勃勃的原始生命之美为其精神本质。因此,童话深受儿童喜爱,也是小学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如第九套全国通用教科书就将童话作品安排在小学中的篇目多大十几篇,可见童话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常见性。七年级是小学和初中的过渡年级,在七年级上学期偏后的单元设置了儿童文学单元,这不仅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需求,而且很好的体现了教材编写的连续性。因此七年级的童话教学作为学生“最后的童话大餐”,初中童话教学的层次应当在小学童话教学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有人认为,童话是符合儿童心理的一种文学体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初中生已经不再存在儿童的那种天真烂漫,有的是成年人的思想,其实不然。  
首先,童话利用象征性的手法解决学生内心的冲突。中学生正面临着人生的重要关口,他们开始独立的思考和审视着眼前纷繁复杂的社会。各种人生观、价值观的冲突困扰着他们。他们渴望能够解开心中的困惑和矛盾,但年龄的特点又使他们排斥束缚,不轻信权威。因此,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童话深入他们内心深处,缓解矛盾和冲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灰姑娘》中,灰姑娘的生活变得漆黑而没有前途,这是一种黑暗的、混沌的状态。这种生活中的所有一切都应该得到改变。支撑她的力量就是对母亲的爱,那个内心善良的母亲形象是很生动的,使灰姑娘相信母亲一定会帮助它。然后通过鸽子、小榛树等母亲的信物传达了母女之间的爱,使得她依靠着内心的善良和虔诚的爱获得了幸福。这部作品中表现了“爱”的主题,而对于这一代周围充斥着爱的人来说,如何去面对爱,如何去辨别爱,如何去释放爱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他们对于爱的麻木,对爱的误解,表达爱的吝啬,不妨借用童话这颗爱的种子,洒向他们的心间,让爱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慢慢长大。  
其次,童话可以用转移感情的作用让孩子进行自我释放。当代中学的课业负担非常重,他们一方面压抑,一方面困惑,而且他们的行为常常受到限制,情感和愿望常常得不到有效的满足。积压在体内的愤怒、恐惧、悲伤等如长期得不到宣泄,是极不利于身体健康和人格的完善的。童话作为儿童的文学体裁,它的幻想、快乐、游戏等特点对于初中生的情感宣泄与释放具有很好的作用。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被万千学生追捧,扫帚可以当做飞行器,随便的念个咒语,魔法棒一挥就让时间停留等等,就是因为它延伸了儿童生活的世界,给他们单调枯燥的生活添加了五彩斑斓的色彩,使得儿童在幻想中达到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弥补了现实生活的不足。童话可以给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自我的世界。  

二:分析目前初中语文童话在衔接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小学的童话教材比较简短,儿童的心智也比较幼稚,他们喜欢童话,再加上老师生动的语言,学生的表演等方式,很容易调动学生的趣味性与积极性,基本上能收到老师预期的效果。但是很多初中生提到童话的学习,只是耸一耸肩,冷笑一声,甚至更有人提到了恶心等字眼。原因何在?估计还是处在教师身上。  

在初中阶段,机械化的讲解导致童话文学性的缺失。走入课堂的童话更多的被当做思想教育、知识教育、语言教育的工具。教师一方面只关注作品传递了哪些知识,讲了哪些道理,带来了哪些教益,有较多的道德训诫和实用性解释;另一方面忽视从情感与审美体验的角度进行引导,没有将作品的情感基调和形式美的因素作为识别对象,把形美意美、音美的文章变成枯燥乏味的字、词、句、篇,把童话的诗意、幻想、快乐、游戏等特性完全置之不顾,实际上这些忽视童话审美特征的做法,背离了童话的本体功能。  
其次,单一的解读方式影响着童话的内在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看待事物的观点在改变,对于童话的态度也应该随之改变。传统价值观指导下对于童话的解读已经不再适合时代的变化,时代正在赋予童话以新的内涵。但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进度、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教学方式、统一的评价标准……这种毫无针对性而言的“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得传统教学的视界中失去了因学生差异的存在而呈现的本真的丰富性和多元性。  
第三,在初中语文童话教学中还存在轻视童话文学的现象。在现在许多人的观点中,童话是在幼儿园中阿姨讲给小朋友的故事,内容简单情节单一。童话是小学课本中的故事性歌谣,难登文学的大雅之堂。这种对于童话简单化的理解,直接导致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童话的忽视和排斥。  
要使童话真正在初中学生中产生作用,我们首先要恢复童话的文学性。我们要遵照他们的心理去解读童话的内容。正如周邦道所说“有文学的趣味之材料才能引起儿童读书之兴趣”。童话固然幼稚,但幼得正常,稚得可爱,它不会把纯朴的孩子们教得越发简单、幼稚,反倒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把善良、智慧、勇敢的种子,播撒到孩童的心灵中。可以说童话对人的意义不在于简单的情节和幼稚的内容,而在于那日久弥新的人生的智慧。因此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童话对于学生的作用。  
三:童话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小学中对童话的重视以及小学生对童话的热爱就必须让我们去思索童话在初中的出路。童话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真正的价值,必须转变其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带领学生们畅游于童话之美;打破成人价值观念的舒服,敞开多角度阅读童话的大门;以对话的方式搭建学生与文本的桥梁,使学生能够真正走入童话世界,我有一下几点看法:  
首先,进行童话教学,必须突出“幻想和想象”的特点。  
童话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幻想。想象力是小学生思维世界里最鲜活的能力,是最可贵的生命力,想象力在小学生的世界里,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童话时,总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幻想,他们充分利用这个主阵地,地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到了初中,机械化的讲解导致了童话这种文学体裁没落。所以在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儿童展开想象,活化语言文字背后的画面,从而真切的感受人物形象。具体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细读文本,或糅合字词教学,或结合口角交际,引导孩子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我运用了角色扮演,对话交流的方法,激发孩子想象。“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这个时候的皇上在干什么,他穿衣服的形态是怎么样的。“有一天,他的京城来了两个骗子”这两个骗子在装扮,说话,动作等各方面有什么特点。“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这个时候皇帝在想些什么,王公大臣在想什么,骗子又在想什么。这样的话,愚蠢的皇帝和大臣,狡猾的骗子的形象就更加丰富了,而且也调动起了学生的想象力,对深入学习文章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运用多种综合艺术形式,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当前艺术教育提倡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使音乐、舞蹈、戏剧、绘画、影视等相互联通,达到共生互生,以形成更高级的艺术通感和生成性智慧:强调艺术与个人成长环境(生活、情感、文化<历史>、科学)的联通,以发展艺术能力,尤其是即兴创造能力:致力于帮助儿童打通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之间的通道,以使儿童更加全面而深入地感知与体验艺术:同时还关注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各环节之间的联通。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围绕童话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同样适合此理念与策略。童话活动应该加强与儿童生活的联系,结合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方式,促使儿童能够有多感官参与,以加深儿童对童话之美的深刻体验,培养儿童对多种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  
第三,借助朗读和复述,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一扇窗,朗读能发展儿童思维,培养儿童语感。情深语美的童话,通过学生的齐读、分组读、自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书中入情入境,感受语言的精妙,领会汉语的音韵美,理解用词的准确,品味童话的意境,体会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童儿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醇其音的最佳境界。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童话语言口语化,故事内容儿童化,读来朗朗上口,极富童趣,因此小学教学中非常看重这一点。进入初中之后,花在朗读上的比重越来越少,这势必会影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人物的深入分析。例如在教学《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时,我安排学生进行了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为童话配音朗读,自由读,个别读等等,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朗读能力,而且更好的帮助学生品味并实践童话语言的情感美和形式美,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童话的语言浅显易懂,口语化。故事结构具有重复的特征。因此在学完课文后,可以适当多鼓励孩子复述课文。在复述中,既强化语言,训练能力,有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复述可以直接复述,也可以转述,比如在《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里,既可以让学生从盲孩子这个角度进行复述,也可以从影子,萤火虫等角度出发,后者虽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以故事中人物的身份讲述,孩子就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经历人物的心路历程,这样,既训练了复述能力,语言的转化能里,加深了对故事的记忆,同时又是对人物形象的重新演绎,以及对故事主题的同化。  
第四,运用改编和创作,开拓学生对课文的认识。  
在听或读的基础上,儿童有了对童话强烈的表现欲望,想把自己的理解、创意毫无顾忌地讲给老师和同学听,老师对于儿童的奇思妙想、异想天开一定不要随意否定,而是要鼓励儿童畅所欲言。在课堂上可以将原来的故事情节、人物改写,编成一个相关而不同的故事,如“乌龟和兔子又进行了第二次赛跑,你估计这次谁会是冠军呢?”《皇帝的新装》里的两个骗子再次来到这个国家,再次向皇帝行骗,这个时候的皇帝会怎么做呢?学生根据自己对于童话主题的理解,续写出不同的的故事。但无论情节发展怎么样,这都体现了学生对于童话的理解,我们也可根据童话的其他线索情儿童做童话创作,做童话作文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特级教师余映潮在阅读课中常设计一个“创作室”的板块,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在指导儿童创编童话时,可以让儿童编出一句或一个段落,也可以视儿童的能力鼓励他们编出完整的童话故事。鼓励儿童续编、改编或创编,这样增强了儿童的自信心,使他们真正进入到童话的世界中来。  
第五,运用游戏很表演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由于童话这种文学题材极富儿童情趣和幻想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活泼,与其他体裁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教学的方式应发挥童话的特殊优势。表演作为童话的一种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全班学生的参与性,让“表现自我”不再是好学生的专利,为每一位学生营造了表现自我的宽松的心理氛围,再加上班级教室桌椅的适时摆放、布置等等,也为表演这种教学方式提供了宽松的物理环境。在这样宽松的情境中进行童话表演,不但能促使儿童更主动地去理解文章,把握形象,充分感受到童话的形象美,同时又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了生动的语言训练;而且在揣测表演技巧以及理解角色心理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交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使儿童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并学会欣赏自己,感受成功。  
第六,运用情景渲染的方法,,帮助学生进入童话。  
童话世界是纯美的,能否进入这个美丽世界,是影响儿童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因素。可以帮助教师引导儿童进入童话境界的方法很多。  
1、趣味引导。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只有兴趣才能真正调动出儿童潜在的学习动机,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活动中,学生对童话本身有没有兴趣,将直接影响着活动质量。在导入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多角度的感受童话的内容。  
2、诗性语言。  
要使童话活动具有丰富的情感因子,进入审美境界,教师应该尽量使用饱含感情的、栩栩如生的优美诗化的语言,教师极富幻想性的语言,生动的口气,能够营造出鲜活的形象与场景,渲染出一种特定的心理氛围,把儿童带入一种虚实相生,如幻似真的童话世界,在这种至真、至善、至美的语言熏陶下,儿童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语言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3、灵活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在童话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反馈,每一组,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色,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多予肯定。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对童话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这样,学生才能在老师的肯定中提高自信心,这样学生才会乐于读书,也会爱上读书,从而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童话教学是小学阶段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对于初中也同样重要,我们要重视童话教学对于学生人格的养成。因此在教学中我只是简单的说说我对童话教学的一些思考,我想大家在自己的探索中定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的路,这样才能促进初中童话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周邦道:儿童的文学之研究,中国儿童文学大系,希望出版社,1988年版,第58页。  
1:周邦道:儿童的文学之研究,中国儿童文学大系,希望出版社,1988年版  
2:【英】罗琳著,苏农译《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3鲁兵:教育儿童的文学,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  
4《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王泉根著:重庆出版社2000年版  
5: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李红叶,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年版,
40#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01: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安徒生的童話
--林慶揚<安徒生科學童話的魅力>
http://www.lib.thu.edu.tw/newsletter/27-200312/lib27-5-2.htm
讀後進修部中文系 林易珊
       安徒生的童話,一直在每個人的心中存在著重要地位,尤其是童年時期,每個人也一定都讀過安徒生的童話,我自己也是這樣成長的。小時候最愛讀安徒生童話,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小人魚」。此篇是我第一次接觸到的安徒生童話,還記得看完之後,哭了好幾次,實在太感人了,後來也陸續看了「醜小鴨」、「賣火柴的小女孩」……等等,我也都捐獻了不不的淚水,我想,這就是安徒生童話能夠引起大眾喜愛的原因吧!當我第一次看到林慶揚<安徒生科學童話的魅力> (見《莆田學院學報》2002年第4期)的題目時,不禁驚訝了一會兒,大概許多人也會和我一樣吧!訝異讀遍許多安徒生的作品,卻都不熟知他的科學童話,此篇論文所提到的科學童話,也一點印象都沒有,因此,在吃驚之餘,就決定詳讀該篇論文,佐以韋葦<對安徒生及其童話的再認識(上)(下)>(《昆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4卷第1期及第2期,2002年3月、6月),李紅葉<論安徒生童話「兒童精神」的流變>(《婁底師專學報》第1期,2002年1月)所述,以重新認識安徒生的童話。
       安徒生的童話,是最普及的,因為它被譯成一百五十種不同國家的語言,上及貴族,下至平民百姓,沒有人不知道,也沒有人沒讀過。在他一生中創作出一百多篇的童話,甚至於在最顛峰的時期,還可以一年創作一篇,其實力令人嘆為觀止。然而他創造出的童話,可分成幾種型態,初期是取材於民間傳說,他喜歡聽鄰居說故事,藉此來引申出他的童話,如「白雪皇后」。這也是他的作品之所以會被兒童所接受的原因,因為那些故事或許也是兒童們所熟知的,這類型的作品,本身也具有吸引兒童去閱讀和娛樂的作用。此外他不僅取材於自己的國家,更嘗試去利用不同國家的民族意識來寫,像「國王的新衣」就是從西班牙曼紐埃爾的書中的其中一篇,重新再創作出來的。
       爾後他的創作就開始傾向於有關現實生活,像「賣火柴的小女孩」中描寫中世紀的貧富差距的現象,雖然結局是悲慘的,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小女孩面帶微笑和奶奶一同通往天國,這也是一種幸福呀!也可看出宗教意識也融入其中了。安徒生的作品,是在任何的環境中都能寫成,如:一幅畫、傢俱、襯衫領子、皮球……等等,皆能引出他的創作思緒。然而安徒生傳播最廣的作品「醜小鴨」,是他最真實的呈現,從他寫醜小鴨因為一生下來就長得醜而被譏笑,一直到牠歷經排斥、失敗,最後終於找到屬於牠的一片天空,蛻變成天鵝,象徵安徒生自小出生於貧困家庭,經過無數的努力、挫折,也終於找尋到他的人生方向--著名童話作家,也因為這樣,大部份的人都認為「醜小鴨」就是安徒生本人。此外,說到他的作品生活化,就要談到其寫童話利用的文字語言,他喜愛用有生命的語言來表達,使作品內容活潑、豐富化,讀起來不至於枯燥乏味,也最能為兒童所接受。他喜歡說讀自己的作品給孩子們聽,想必是在那樣的環境下,無形中自己也成為一個「大小孩」了!也因此他所運用的語言是按照兒童說話的方式去寫的。然而他的寫作筆法富有風趣的意味,展現出他自己獨樹一格的幽默藝術。因此將現實生活納入作品,再加以幽默風趣的手法來寫作,就成為耐人尋味,令人百讀不厭的曠世鉅作。
       值得一提的是,安徒生童話具有科學精神的一面,雖然這方面注意的人不多,而他類似這樣的作品也不多,但其精神卻是可貴的。他的童話收入了科學,在其中介紹了許多自然現象及科學知識,教導小朋友認識一年中的四季、動物及海底世界……等等。雖然他崇尚浪漫主義,但他也熱愛科學,著重人道精神。此外他的生物知識也非常豐富,將這些知識納入其作品中,藉此傳遞給小朋友,這樣不僅達到教育效果,更增添娛樂色彩。然而安徒生的童話,他自己曾表明過,不只是寫給小孩看的,也是寫給大人看的,所以他也會為大人們寫點東西,讓他們去思考,可見他的目的是要教育大人及小孩的。也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不時的出現較成人化的語言文字,這也是他被人批評的原因。
       安徒生的作品,最主要的是在倡導「遊戲精神」,讓孩子們在他的童話中嬉戲,不給予壓力,就能使他們學習到許多事情,教導他們分辨是非善惡,走向正途。他也深知兒童心理,寫出的童話皆具有「兒童精神」,懂得小孩們的想像,一點一滴地刻劃出他們心目中的形象,將許許多的人事物活生生地表達出來,呈現在眼前的每一句,每一事物,都像是生活中的一部份,讓讀者跌入他無止盡的想像空間,引發兒童的想像力。總而言之,安徒生對兒童文學的貢獻是相當深遠的,從古至今每個人都曾從他的童話世界中成長,我也是其中的受惠者之一。由於自己本身對兒童文學也有興趣,以後要以他為學習的對象,努力充實自己,創作出好的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8 11:44 , Processed in 0.08380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