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之友网》网上跨域对话第一回:2012。5。23管季超网上对话宁波仁爱学校刘波先生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12-5-23 22:12:57 | 只看该作者
《论语》记载孔子有一次很感慨地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按照荀子的诠释,所谓“为己之学”,就是“学”要落实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学”是为了完善自己的人格。而“为人之学”的“学”则只是“入乎耳,出乎口”,听听说说而已,这样的“学”只是为了显示给别人看,而与自己人格的完善毫不相干。是否把“学”付诸于实践,就成为了“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根本区别。孔子认为学生都应该言行一致,知了就要行,学了就要行,这实际上也说明孔子是非常注重实践的,并把它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


诸位名师请鉴
72#
发表于 2012-5-23 22:13: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73#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22:15:56 | 只看该作者
刘波把《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师》的书封发出来了!
我想青年朋友们会感兴趣的。

目录可否也发一下?
74#
发表于 2012-5-23 22:19:50 | 只看该作者
做草根研究的“践行者”

   
研究对于教师而言意味着什么?是加重了教师的负担,给教师增添了工作量?还是其本身就是教师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达成工作目标?

     这个对于研究的元认知,是教师们开展研究前必须要搞清楚的,否则的话,在研究中就会患得患失、迷失方向或者半途而废。

     作为草根研究的“践行者”,在参加工作的十年里,我一直把研究作为自己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研究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研究中提高工作效率,在研究中促进自身成长,在研究中享受教育生活。

     研究并不神秘,研究并非高不可攀,研究就在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身边。当然,教师的研究,要把学习、工作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研究把我们的教育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让我们都积极投身到研究者的行列吧!

做教育科研的“领跑者”



从自己做研究到带领大家做研究,角色的转变让我的研究对象有了很大的改变。这样,我不仅要研究自己的学科教学,还要研究学校管理、学校德育、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如何做好教科室主任等,要努力成为一名研究的“杂家”。

     因此,从“草根研究”的“践行者”到教育科研的“领跑者”,对我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同时也给了我更宽泛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方向,为我自身的成长也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从研究的“受益者”到受益的“共享者”,我努力地用研究来服务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并在努力前行中留下了许多思考的足迹,也形成了一些成果。

     通过优秀专业刊物的推荐、书香校园建设的打造、教育科研方法的指导、各类评选平台的搭建,越来越多的教师走上开放阅读之路,并通过优秀的教育著作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全校教师高级别发表获奖的文章的比例逐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团队建设也卓有成效,这一切让我这个“领跑者”感到非常欣慰。

                     

做专业刊物的“博览者”



优秀的专业刊物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是教师从平庸走向优秀乃至卓越的“幕后英雄”。从走上工作岗位开始,我就与优秀的专业刊物为友。同时,我从阅读单纯的学科专业类刊物走向学科专业类刊物和教育综合类刊物共读,让自己与《教师博览》、《人民教育》等优秀综合类教育刊物亲密接触。

在与优秀专业刊物“零距离”中,我不断地超越自己,享受着专业成长的快乐。一个个与优秀专业刊物间真挚的故事,见证了我的不断成长。

     教师要发展,要学会为自己的成长“买单”,订阅专业刊物就是很好的一种方式。作为优秀专业刊物的受惠者,我也成为了坚定的“鼓吹者”,总是借各种机会向我校的教师推荐各种优秀专业刊物,让他们能在第一时间接触到优秀的专业刊物。我也欣喜地看到,在我校,越来越多的教师乐为专业报刊“买单”,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教师在优秀专业刊物的“滋养”下享受着成长的快乐。

     衷心希望越来越多的教师在空闲的时候手里能捧上一本优秀的专业刊物,与优秀的专业刊物为友,与专业成长同行。     

     

做专家学者的“追随者”

专家的引领是加速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能拜专家为师自然是求之不得的美事了。但在现实中,聆听专家讲演、拜专家为师往往是可遇不可求。事实上,有一种拜师的方式,不需要征得专家的同意,也完全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那就是读书。

   要系统了解一名专家的思想,读他(她)的书是最好的方式,也是切实可行的方式。自从2008年走上教育阅读的“幸福大道”后,朱永新、陶继新、张文质、吴非、肖川、刘铁芳、吴志翔、闫学等赫赫有名的专家学者,都成为了我的老师。后来我也有幸见到他们中间的有些人,这样,今后再读他们的书,感觉自然就更好了。

    读专家学者的优秀著作,既可以打开自己的思路,开阔自己的视野,同时也可以写些心得体会文章,读写结合,效果更好。同时,如果读书心得体会文章有幸发表的话,那就会带给自己更多的快乐!这几年来,我通过这样的方式做专家学者的“追随者”,让自己走进了专业发展的“春天里”。

      用读书的方式做专家学者的“追随者”,你准备好了吗?


做教育热点的“关注者”

“虎妈事件如何看待”、“《三字经》争论如何面对”,作为教育工作者,能否这样的教育热点问题作出专业的解读。

的确,现在在很多的教育事件中,如果教师不能发出有影响力的声音,则可能会被媒体的评论牵着鼻子走,让教师左右为难。近年来,我一直关注着教育热点,并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当然,要想发出有影响力的声音,必须有正确的观点。因此,我也一直在做一名虔诚的学习者,关注着媒体讨论的话题,看专家如何解读,从而提高自己评判教育热点问题的能力。

教师只有关注教育热点,才能更加具有敏锐的判断力,才能对一些教育现象作出科学的解读,教师的言说才能真正打动家长,影响家长,提升教师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更好发挥家校共育的作用。

  在关注教育热点问题中,我也敏于思考、勤于动笔,写下了一些文章在各级报刊公开发表,记录下关注教育热点问题的足迹,发出了作为一线教师的声音。

         
做网络时代的“弄潮儿”



在网络时代,教师如果不用有效地使用网络,就会被冠以“你OUT了”的称呼。事实上,教师不仅不能满足于不被OUT,而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来促进自身的学习、研究和工作。

     如何利用博客来加强自己的知识管理?如何利用专业群来促进自己的成长?如何利用名家的博客来促进学习?如何利用期刊网来促进自己的研究?如何在网络时代借用“外援”的力量?如何利用网络来促进自助研究?校园贴吧,你关注了吗?这些问题我都成为了我关注的话题,并且从中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

      那么,如何做网络时代的“弄潮儿”,应该成为我们教师去思考和践行的话题。这些充满着实践气息和个人成长体会的文字,或许会给你带来很多的启发?

            

做心怀感恩的“有心人”

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有“贵人”相助,这自然是“锦上添花”。在我的专业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的“贵人”。在他们的提携和帮助下,我获益良多。

     事实上,很多时候,“贵人”就在你的身边。对于“贵人”的帮助,我心怀感恩,不忘记他们对我成长的帮助。当然,报答的最好方式,就是尽可能地去帮助他人,让自己也能成为他人的“贵人”。

     在这里,我选择了几位在我的专业成长中给予了帮助的几位“贵人”,他们有的是我尊敬的长者,有的是我工作上的领导,有的是报刊的编辑,有的已经成为挚友,有的至今未曾谋面。

其实,“贵人”并不是从天而降的,也是在自己的努力下形成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贵人”。

常怀感恩之心,主动帮助他人,良好的心态会帮助自己走得更远!
75#
发表于 2012-5-23 22:20:32 | 只看该作者
===遵管老师命发出目录:



《从新手到研究型教师:我的专业成长手记》      

                            目 录

一、做草根研究的“践行者”

1.为“教师研究”正名

2.在“草根研究”中起航

3.五年磨出一篇好文章

4.课堂中蕴藏着丰富的研究资源

5.“抬头看天”让研究“胜人一筹”

6.社会热点是有益课程资源

7.生命教育巧用时事热点

8.北京“高峰论坛”让我站得更高

9.教师如何打造自己的“写作优势”

10.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新成果

11.变“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   

12.学会自我调整,享受美好人生

13.教师补充“心理素养”要像呼吸一样自然  

14.“期望效应”促进师生发展

二、做教育科研的“领跑者”

1.从“教科室主任现象”说起

2.做智慧型服务的提供者

3.把好事做好需要研究教育宣传

4.教科室主任“有为”,教科室才能“有位”

5.“优中选仕”又何妨

6.学校管理者要有“专业尊严”

7.点燃思想火花,不做“跛的”教师  

8.在“聚焦课堂”中落实科学质量观

9.变“拦路虎”为“助推器”

10.跳出写作来看教师的写作焦虑

11.学生评教要找准三个“关键点”

12.构建校园“学习场”,引领教师爱学习

三、做专业报刊的“博览者”

1.让教师乐为专业报刊“买单”  

2.让教育期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相伴十年,助我成长

4.伴我成长的“幕后英雄”

5.读者、作者和推广者

6.点亮我成长路上的心灯

7.每周二,网上相约

8.助我腾飞的“隐形的翅膀”

9.不是班主任,爱上《班主任》

10.我是《教育文汇》的粉丝

四、做专家学者的“追随者”

1.读书与专家学者“零距离”

2.与“大夏书系”为友,过幸福教育人生

3.不知不觉成为“源创”的粉丝

4.充分享受“教师书房”的“精神补给”

5.跟着塞林品新闻

6.引领我走进书香的美丽新世界

7.让“精神生命”之树长青

8.让自己成为稀缺资源

9.让进德修业成为终身追求

10.品味“生命在场”的无穷魅力

11.守望教育是一种美好期待

12.在提升自我中增进幸福

13.另眼看美国教改困境

14.做一个“心中有梦”的教师

15.让教师发出有影响力的声音

16.在“教育阅读”中完美“教育人生”

五、做教育热点的“关注者”

1.不做考场上的“克拉克”

2.中考后的心理“软着陆”

3.中小学生暑期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4.“名校”情结背后的名师成长困惑

5.别让非智力因素输在起跑线上

6.“有效作业”是轻负高质良方

7.一线教师不能成为减负的看客

8.减负:从熬夜看球谈起

9.减负呼唤教师间协作

10.警醒:“减负”中显现的软肋

11.“五加二等于几”需理性反思

12.警惕“克莱登”大奖

13.钱文忠讲解《三字经》的启示

14.《三字经》纷争背后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值得关注

15.评聘分离难在哪?

16.不野蛮体魄和不文明精神之叹

17.学校可帮助家长懂点教育

18.还学生春游权利其实也不难

19.新学期,不妨上堂合理消费课

六、做网络时代的“弄潮儿”

1.把博客作为知识管理的“金管家”

2.不妨加入几个专业群

3.超级智慧群显魅力  

4.善用期刊网助推教师研究

5.经常去名家博客串串门

6.做网络的“悦读”者  

7.贴吧也是学校的“脸面”

8.网络让“自助教研”成为可能

七、做心怀感恩的“有心人”

1.“忘年交”给我指明前行的方向

2.高手前辈引领我提高写作水平

3.教科“土专家”很给力

4.市名校长为我搭建成长的攀梯

5.远程导师让我仰望星空

6.热心编辑助我成为教育写作的多面手

7.未曾谋面的编辑部主任

8.胜似一家人的“教师博览人”
76#
发表于 2012-5-23 22:21:19 | 只看该作者
封底推荐语:

    扎根于课堂教学的沃土之中,游弋于古今中外的文化之间,行走于教育科研的探索之途——收获丰硕的成果,就有了水到渠成的必然。
                             《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山东教育社原总编辑——陶继新
      刘波老师是我这些年认识的朋友中特别让我惊叹的一位,他读书之勤奋、阅读视野之广泛,逐渐使他成为新一代教师中的优秀者。从他身上,你可以看到自我期许、刻苦用心对一个人的成长多么重要,同时还会欣喜的发现一位中学教师竟然如此儒雅、富有学养。

                  《明日教育论坛》主编、知名教育学者、生命化教育倡导者——张文质

     任何一位教师,只要他对教育葆有热情,通过持续的阅读、写作、反思和交流,他一定能成为优秀的老师。刘波老师就是最好的例证。我特别为他感到自豪的是,他是教育系毕业的(我也是教育系毕业的,呵呵)。他为教育系毕业生展示了一条成功发展的路径,为教育专业赢得了声誉。
                 源创图书策划人、原大夏书系总策划、《教师月刊》创刊主编——吴法源
77#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22:21:4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啊!
78#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22:23:45 | 只看该作者
昨晚与湖南民院方校长通电话,提及今天的[对话],他很有兴趣。今晚,他去看望教师了。

李鑫是民院附小的。80后。比你小一点。刚工作两年。
79#
发表于 2012-5-23 22:24:54 | 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我这里的网络不大好操作,回复得慢。请各位见谅!
80#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22:28:03 | 只看该作者
源创图书策划人、原大夏书系总策划、《教师月刊》创刊主编——吴法源


法源是俺湖北老乡啊。华东师大毕业的。


现在的主编林茶居我们网聊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6 21:07 , Processed in 0.10571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