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旧貌换新颜 曾玉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1 10:14: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陈材信 于 2012-6-1 03:18 编辑

              旧 貌 换 新 颜   
                           曾玉珍
      我来黄石已半个多世纪了。50年前,我国地图上找不到“黄石”二字,却有大冶。只身来到黄石,现在的太平洋保险公司一带,那时是荷花、莲藕一片,火车站只是一个棚屋,陈家湾简直就是“城中村”!
      三中呢?那真是名副其实的“山中”呀!1956年6月筹办,地址在黄荆山北麓陈家湾附近的大冶钢厂幼儿园。同年8月在山脚下赶建起红砖红瓦简易平房6间。那重重叠叠的山,把三中包围其中。同年9月招收初一新生三个班153人,教师8人,其中两位是附近沿湖路小学的领导。第二年才依山建起16间单身宿舍,每间12平米简易的砖瓦平房,没有钢筋支撑。
      我1962年调来三中,就住在这每间12平米的小屋里,还和一位政治老师合住。现在的1号教工宿舍大楼,60年代经济困难时期,是群羊栖居和憨猪歇息的地方,学校自力更生养羊养猪。三中那时加餐,吃得最多的是羊肉,以此来改善教工生活
      1959年9月,第一幢二层楼的教学大楼竣工,开始招收高中生,两个班90人。同时又建起第三排教工宿舍,8户,仍然是砖木结构的平房,依然建在山上,而且是更高的山上。屋后不仅是石山,而且是坟山,每当夜深人静,风穿过树林坟墓,传来凄厉的声音,人不免要打寒颤。我第三次搬迁,就住在这一排房的最后一套房:两间房加起来12平米,再加上3平米的小厨房,10年后,才在对面窄窄的护炕上搭起了一间厨房,把原来3平米的厨房改作了储藏室。我一家三代五口人在这套简陋的房子里整整住了18 年,虽然诸多不便,但房后的枣树把一串串甜枣挂在屋顶上屋檐下,那甜甜的滋味叫人回味无穷。
      由于教工和学生的宿舍都在山上,用水,那就难了。三中不仅是“山中”,还是“旱中”,师生每天要到山下厨房去提水,晴天还好,遇到雨雪天,提一桶水上山真难!历史老师邓彰义就是到山下提水摔断了腿的,落下残疾。那时才真正体会到“水贵如油”的滋味。直到70年代,才在每排宿舍的炕坡上建一个水池,白天蓄水,晚上我们再去接水,要洗衣服,还得排队。
      那时三中不仅是“旱中”,还是“泥中”。50-60年代,一进门,大操场遍地是泥:晴天尘土飞扬,雨天到处是泥浆,一场雨后,好几天不能进操场做操打球。哪有现在一级一级的石阶啊!都是因势挖出的泥巴路。一下雨,特别是大雨暴雨,山洪暴发,泥石流从山上冲下来,泥巴路成了泥浆地,一片狼藉。记得我母校华中师范学院的教务长邵达成访问三中并看望校友,正逢雨天,一脚踩进泥荡里,老校长庹登粹费了好大劲,才帮他把脚拔出来,捞起灌满泥水的套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改革开放,给三中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中”没有了,“旱中”没有了,“泥中”也没有了;有的是美不胜收的“花中”。
      虽然,1998年我校才被评为花园式学校,但三中早已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了。
      50-60年代,枣树成林;70-80年代,法桐成荫;90年代至今,更是樟树满校园,桂花飘香,冬青处处泛绿,一串红连片,金盞菊金灿灿,海棠娇媚,梅花点点,羽衣甘蓝青紫迷人,迎春花怒放,真是校园花似海,教室春长在。
      有的老师说,谈春华校长是“黄石三中平房的终结者”,这话说得不错。他任职校长期间,对所有的教学用房和学生生活用房都进行了改造,并对校园布局进行了新的规划,校园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原来三排超过居住期限的破旧的平房被撤出,经过平整,建成了后花园,栽种各种花草树木,建起了幽幽长亭,大树下摆满了石桌、石椅,小路边安放了长靠椅,师生们可以在这儿歇息。清晨,这儿有学生琅琅的读书声,有老师锻炼的身影;傍晚,这儿有人休憩。这美丽的后花园,是师生紧张学习工作之余放松的场所,是师生赏心悦目的乐园。
      实验室旁,还有花圃,种植着奇花异草,别有情趣;教学楼,师生宿舍也被郁郁葱葱的树木环绕,散发着清新的氧气。
      三中不仅是“花中”,还是“酷中”!
      谈春华校长还是“新校园的规划者和建设者”。按照规划改造三中的实施中,增大了校园的面积,拓展了办学空间,扩大了办学规模,提高了教学质量,学校美誉逐年提升。
      人们走进三中,眼睛一亮,橘红色的塑料操场宽广气派,环6道,直8道,面积9900平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宽阔现代化设施齐备的操场,给生龙活虎的学生提供了体育锻炼的场地,也为每周升旗和开展大型师生会议提供了场所,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的小学班主任老师,曾利用周日带领班上的学生前来参观,邻近的沿湖路小学曾借用来周末举行运动会。操场的下面是6500平米的地下车库。兴建这个巨大的车库那段时间,陈惠副校长亲自下到地下车库检查施工质量,她一个女教育工作者,完全不知道施工现场的复杂性,但凭着对学校的热爱,对工程质量的关心,对所管建设校园工作的高度责任心,每天和施工技术人员和工人滚在一起,一次不慎被地上的钢筋绊倒,致使手臂骨折,负了伤。当年兴建时,有些老师不理解,认为如此大的地下空间实属浪费,谁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现在三中在职老师许多都买了私家车,中百仓储还租用了部分的地下空间筹办大型地下商场,不但方便了4000师生就近购物,节约时间,而且给附近居民提供了购物的便利,活跃了经济生活。
      操场的后面是占地15100平米的现代化8层综合教学大楼,新潮,气派,庄重,大气。8层楼上是圆屋顶,像战士头盔,仿佛昭示着学习就是战斗,这不仅使我想起了生前担任人大委员长叶剑英元帅的诗《攻书》:“攻城不怕坚,攻书不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好过关。”圆屋顶上避雷针直插天穹,预示着将无知、粗暴、野蛮的电闪雷鸣化解消除,让知识和道德将青年学子教育成为文明理智的人,去迎接更高深的知识,为将来走向社会建设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楼内教室宽敞明亮,多媒体多功能教室先进实用,实验室设备齐全,档案室井井有条,图书室藏书丰富,学术报告厅宏大舒适。每层楼的走廊上都装有开水龙头,以便学生饮用,并设有卫生间,以便学生使用。
      当今信息化时代,学校领导紧跟时代步伐,学校设置信息处,负责全校的信息工作,实施以网络为基础,搭建教学平台、管理平台、信息交流平台的“数字校园工程”。
      教学楼底层的8块大型玻璃壁窗里,全面展示了“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丰富多彩的师生活动。领导小组刘合均任组长、谈春华任副组长、马洪、张俊、陈惠任委员,在他们的统一部署下进行,几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喜的成绩。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学校的党课活动。校党委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利用课余时间,开设党课,吸收要求进步表现良好的优秀共青团员听党课,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党的知识和党的优良传统的教育,将符合党员标准的同学吸收入党,近年来共培养了653名学生积极分子,发展了46名党员。
      接着是支助特困生创办“阳光班”的图片,学校为了帮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而又有志于学习的同学,每年给与他们中每个同学3000元,让他们用这笔钱支付饮食和学习用品的开支,以便他们专心致志学习。
      珍爱生命学会自救的教育、塑造高尚人格,讲究文明礼貌和开展文娱活动,提高艺术素养等各个方面的图片,给壁窗增添了亮色,反映了校园生活丰富多彩。
      更多的内容是校领导各位同志参加各教研组的“说课活动”、各科老师举行观摩课、比赛课以及兄弟学校的教师来我校听课、访问和交流教学经验的图片,更有整个黄石教育系统在我校举行“比教学”的图片,反映了我校狠抓教学质量全方位多方面开展教研活动的生动局面,也表现了黄石三中已成为了黄石教育系统具有影响力的重镇。
      壁窗内还有支农支教的照片。学校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遵照上级的指示,多年来派领导同志和教师赴阳新贫困山区支农支教,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升教学质量。
      由此可见,学校领导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用心良苦,从而在各方面各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领导、教师、学生都获得了奖状、荣誉证书,既有单项奖,也有集体奖。这些奖状和荣誉证书,反映了三中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奋发上进艰苦工作发挥聪明才智创造的业绩。
     《黄石三中校园发展规划》和《黄石三中“十一五”发展规划》正在积极实施,许多项目已经圆满完成,剩下的项目也将如期完成。一所办学目标明确、教学质量优良、管理水平一流、学校特色鲜明的现代化三中,将耸峙于巍巍的黄荆山下。从黄荆山北麓旮旯里钻出来的三中,终于成为了金凤凰,三中成了“酷中”。
      我多么期盼黄石三中早日成为黄石校园的美丽名片。
      我多么期盼黄石三中这美丽的名片,散发到全省,散发到全国。
      我在三中工作、生活将近半个多世纪,家,搬迁过5次;前3次住平房,后两次住楼房。原来住6平米(和别人合住12平米一间房),现在和老伴两人住三室两厅外加厨房、卫生间共115平米的套房,现在的住房面积是五十年前的10倍。我这个退休教师也在享受三中旧貌换新颜的成果,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是党的恩泽。
                
                                                            写毕于2012-5-27
    黄石三中: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0 01:49 , Processed in 0.07241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