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言微义:你的课堂,能让质疑走多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19 16:14: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卢望军 于 2012-6-20 05:53 编辑

你的课堂,能让质疑走多远

    案例分析:专家出了一道测试题,测试小学生,船上有35只鸡,13只鸭,请问船长多少岁。结果绝大部分参与测试的孩子选择了用加法和减法计算船长的岁数,而丝毫不怀疑这道题目的准确性。在学生的思维意识里,专家是权威,老师是权威,教师更是权威,权威是不会有错的。看了这个案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学生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而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了。
    是谁扼杀了中国学生的创造力?是什么掣肘了学生质疑力的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传统课堂和传统教师难辞其咎。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地方,课堂不能为质疑提供肥沃的土壤,创新精神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弘扬,钱学森“中国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扼腕叹息仍将无限期继续。
    质疑,是创新精神的首要特征。培养杰出人才,从课堂质疑始。
    构建民主课堂,让质疑精神自在地成活。长期以来专制的政治文化催生了了专制的课堂文化,而质疑是只有在民主的课堂上才能盛开的思想奇葩。文化的形成在于日积月累的熏染,文化的作用也在于潜移默化的熏染。教师倡导“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读书态度,学生就会明白书是教材而不是教条;教师允许“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自由伸展,学生就会在追求真理和逢迎老师之间做出正确选择;教师实施“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评价方案,会让学生的兴趣点从技术层面提升到思想层面。质疑的种子,落在民主的课堂里,才会生根发芽。
    允许错误存在,让质疑精神无忧地成长。学生的质疑是思维的活跃,但不一定是真理的表达。错误的质疑,常常会遭到学生善意的嘲笑;而即使是善意的嘲笑,教师也要妥贴的处理。例如:
    发言无错,质疑有理,学生表达质疑而无遭遇嘲笑的担忧,质疑之芽才能长得枝繁叶茂。

    培养发散思维,让质疑精神自然地成熟。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发散思维是质疑精神的首要特征。例如,《伤仲永》一课里有这样一句“传一乡秀才观之”的“一乡秀才”是解释为全乡的秀才还是一个乡里的秀才呢?学生认可前一种解释,理由有三:从写作技巧的角度看,全乡的秀才都来看才能侧面烘托方仲永才能的突出;从前后语境来看,“传”的动作有一个接一个传递的意思;从文言词义来看,“一”在古文或者成语里常常解释为“全”,例如,长烟一空,一扫而光等。课堂上常常训练发散思维的结果,使学生养成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长此以往,新的解读,妙的创意,新的
规则是用来打破的,权威是用来挑战的。
    学术进步,是学者挑战理论权威的结果,伽利略质疑老师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上演了比萨斜塔上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精彩一幕;历史变革,是人民质问生存现状的结果,陈胜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质疑统治者的暴政,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因此,质疑,不仅是一种寻根问底别出心裁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卓尔不群敢为人先的高尚人格。质疑,既需要挑战权威的勇气,也需要坚信自己的勇气。缺乏质疑勇气的的人,是匍匐于地的精神侏儒;而盛行权威崇拜的民族,将是可怜的奴隶之邦。
    我愿每一个老师,不仅从知识获得的角度,也从人格塑造的高度,更从国家长远发展的深度,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课堂上,学生的质疑能走多远,其创造力就能走多远;学生的创造力能走多远,我们民族的创新精神就能走多远;民族的创新精神能走多远,民族的历史进程就能走多远!
    我们还要用世界倒数第五的创造力,去质疑“质疑”必要和合理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9 17:55 , Processed in 0.15537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