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家管新生、管燕草作品网络研讨实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26 18:56: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家管新生、管燕草作品网络研讨实录

2006年2月22日



  麦穗奇(主持人):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管新生、管燕草父女作品网络研讨会,管新生、管燕草是近期上海作家队伍中创作激情高涨、作品迭出的一对父女作家,他们虽然在作品的题材和风格上各不相同,但是都对上海近期的文学形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令很多作家引起关注。今天,我们邀请了管家父女,也邀请了小说委员会的主任曹阳,更邀请了管家父女作品的编辑,来召开一次这样的网络作品研讨会,希望通过这样的研讨会,能更深入地探讨他们作品的风格和特色,以有利于他们在创作道路上走得更远。   林爱莲:我跟管新生、管燕草已经是老朋友了,我们合作了好几次。第一次合作是为他们出了一部父女档小说丛书,为管新生出的是《演艺圈女孩》,为管燕草出的是《上海酷哥》,我觉得给我一个比较深的印象;就是他们父女俩在创作风格上有一脉相承的地方,特别是长篇小说,有一个共同点是属于文字比较通俗、清新、流畅,而且故事性很强。但是两个人在共同的特点下面可以看出两代人的创作风格和他们关注的焦点不同,我觉得管新生更关注正处在奋斗当中,农村走向城市的青年群体,好像他的作品风格可能是受了武侠小说的影响,所以他的人物动作性比较强,包括这次在网络上发表的小说《花旦时小红》,他的人物都是很仗义的,很讲义气,在改变自己命运的过程当中,时刻不忘友情,像在《花旦时小红》中有所体现,就是在朋友义气和爱情当中作出选择。   林爱莲:管新生的作品可能是非常关注人物的朋友义气,在仗义行侠方面怎样弘扬正气。在和管燕草的作品相比之下,更从深层方面关注当代青年在爱情、友情、事业方面的心理状态,特别是管燕草这次写的《直线女生碰疼曲线男生》,还有就是《花旦时小红》更深层次地揭示了当代青年对待爱情、友情的更深一层的心理状态。这个青年群体也讲友情,但是更加直面青年人在爱情选择方面有一种竞争心态,也有一定的虚荣心,而且有一种为了竞争而产生的占有欲。我还帮管燕草出过一部作品叫《长大的快感》从中也可以看出在爱情选择方面,在年青人当中有一种竞争的欲望,也许是真正的喜欢一个人,也许是出于虚荣,要相互竞争,怎样去占有一个女孩,或者去占有一个男孩子,我觉得是更直面当代青年的心理状态。   麦穗奇(主持人):刚才发言的林爱莲女士是管新生、管燕草作品的责任编辑,下面我们再请管燕草作品的责任编辑曹怡波发言。   曹怡波:我和管新生是老朋友了——在二十年前。但是一直没有幸运的做他的责任编辑,还好他有个女儿叫管燕草,让我有幸做了她的责任编辑。我对管燕草也应该算蛮了解的,当时写作蛮活跃了,而且我印象当中她是一个写故事的高手,读她的作品要一口气读完,而且镜头感很强,可读性非常强,当时我在做杂志,非常需要这方面的人才。过了一段时间,大概中间断了几年的时间,她的女儿出道了,而且写青春小说在圈内小有名气,对管燕草我做她的书并不是青春小说,而是都市白领题材小说,她当时出了一本《高三女生的日记》、《成长的快感》,《上网去,下载一个情人》,反正听说有一个女孩写青春小说写得蛮火,而且很有读者群,当时还不知道是管新生的女儿,我作为编辑觉得有些做过头,而且当时在创作一部都市白领的小说,我就把她争取过来,在我们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偷窥男女的双重自白》。   曹怡波:这部小说出版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反响和关注,我在网上看到有评论,读者对她的评论也蛮高的,她开创了一种写法,我们称之为“揭密小说”,读者认为在都市生活中人人都有隔膜,人人都渴望保护自己,又希望去了解别人,这部小说适应了当代青年的生活状态和心灵需求,出来以后,包括一些专业媒体对此评价挺高,书评文章也写得蛮好。我从编辑角度来谈这部书,这部书首先是针对当今图书市场的图书群,据我们调查,现在有两个主流在买书,一是学生有这样的需求,还有就是白领,刚毕业踏上社会的那些白领也有这样的需求。管燕草的这部小说是针对后一种人群,当时我看了这个题目和内容,认为会在图书市场有一定的反响,现在看下来也是这样。我们关注一下,现在白领阅读还是读引进的作品,我觉得一直做引进的话,原创会越来越少,所以希望做一些尝试,管燕草的写作故事的情节正好契合这个要求,所以这部书就顺理成章的出版了。   曹怡波:第二个,我觉得她的主题也蛮有意思,‘偷窥’在传统社会中带有贬义词,这个词会引起大家的联想,当然现在看下来这部书还是蛮纯净的,没有负面的东西,可能我觉得这是比较准确地描述了当代年青人缺失的渠道,以及被别人了解的渠道,所以这部小说出版,我认为让读者有一种阅读冲动。其实我们当时拿到稿子的时候,我期待读一个走得更远的故事,可能管燕草是女孩子的缘故,有少男少女情怀的故事,所以宣传主渠道还是蛮一致的,我当时在想要不要做一些技术处理,现在看来不用了,这个主题对读者很有吸引力,我当时一看到题目就觉得这个话题会引起人家的注意,会关注这个现象。   曹怡波:第三,这里面包含着时尚,如果缺少时尚的原素,人家肯定不认同的。比如它的DV就是现在很时尚的爱好,还有一个人独自出来租房子,还有一种流浪的生活方式,到一个城市边打工,边生活,我觉得都是很时尚,是当今青年很崇尚的东西,管燕草把它都写进去,这和她的年龄有关系,她比较正确的理解当代青年的观念。   曹怡波:第四点,我觉得这部书的叙事方式比较独特,当时我拿到标题觉得名字起得很有意思,如虫子等,她的叙事方式是不断转换视角,有三个视角不断交替出现,这对深化主题效果很好,有些可以直奔主题,不用绕弯子,可以直接表达。这样对读者来说会感觉很过瘾,如果直接可以进入这部书里,感觉自己就是这部书里的人物,对读者来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也经历了一次偷窥,所以这种叙事方式很独特,目前来说这种方式不太多。增加了这部书的可读性。当然,这部作品我还有一点不满足的地方,首先我认为作为一部长篇小说来说,整体布局比较单薄,不够厚实,可能人物设置得比较少,比较局限于某一个生活中的一个比较具体的事件在写两个人之间的感受,缺乏社会背景,如果有一些社会背景,再有一些比较复杂的人物设置,我认为这部作品可能会在主题上更深入。我还认为他们两个通过这个偷窥的过程,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还不够激烈,我读到后面感觉有点像中学生感情上的蒙蒙胧胧的碰撞,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直面人生的交流,我不知道是故意回避了一些东西,还是什么,现在一些男女交往,据我了解,应该更进一步的交流,这对人物的沟通和理解有一定的帮助,我觉得在这方面还不够。   曹怡波:还有一点,我觉得现在出版面临许多新媒体的冲击,现在面临的选择是怎样面临竞争,包括网络、杂志,我们怎样竞争,从现在图书市场来看,觉得有些是快餐文学的东西,将来的发展可能是文学,传统的媒体要靠经典的东西去占领市场。我觉得要描写一些人类的东西,把故事描写得蛮有趣的,蛮吸引人的,还缺少一些都市中人类深层的东西,甚至在商店里干活的人都可以有认同的感觉,要写出这样的东西,我觉得这样作品的内涵就会提升上去。   麦穗奇(主持人):下面我们再请小说委员会的主任曹阳同志发言。   曹阳:我就讲最新的,我刚看了一部《梅兰达之吻》的作品,我对他们父女两人所取得的成就,对他们创作的轨迹有一些了解。有一点,我要谈跟王晓玉教授的共同看法,他的小说是好看的小说,所以我觉得这是一部好看的小说,为什么强调这一点,我们小说委员会有一个共同的看法,上海的小说家写了不少的好看的小说,也写了不少不好看的小说,我们觉得很遗憾,上海的小说是比不上江苏、浙江的,在全国不是最好的,是散军,为什么上海在这方面比较落后,我觉得有些小说写得不好看,有偏见,觉得写得人家看不懂,这是主要的问题。很简单的道理,我要花很大的时间去看一部长篇小说,作为读者就算送给我看也要考虑一下,不要说自己去买了,这是浪费时间。我认为,不好看的长篇小说最好不要出,因为没有人去买,这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现在如果我们的出版社以及各地的出版社要考虑市场,因为都会有指标,这很重要,因为要养活一批人,所以好看的小说是基本要求,当然国际上有许多小说虽然不好看,但流传下来,后来成为好看的小说,这是另外的问题。说他们的作品是好看的小说是取材于上海的历史,大概有几万犹太人在上海得到避护,他们都忘记不了这段历史,管新生取材于这里,有很多故事可以挖掘,他确实也挖掘了不少好看、好听的故事,有好多作家没有画面感,他对故事结构很有研究,画面感、动作性都很强,容易被读者听收,我一看这部小说后觉得确实是花了很大的心思去写了这部小说。   曹阳:这部小说有十六万字,我看得很轻松,看完了以后,这些人物让我居然记住他们的名字,人物虽然不算多,但这些人物都很活,这是很不容易,确实是一部好看小说所必须具有的条件,画面感强,每个人物有自己的性格,所以这部小说就好看。另外称这是一部好看的小说,还要强调一个精神,孙中山先生在1920年写给在上海的犹太人的领袖的一段话:所有爱好民主的人士对于复兴你们伟大而优秀的名族,必然会给予帮助和支持,理应在国际上赢得光荣的地位。这段话是上海人很自觉地尊重这个民族。我还认识一个犹太人的家庭,他们家庭全部汉化,他们对我们上海人民的感情,对中国人的尊重,让我们觉得没什么可比的。我觉得上海是一个很有胸怀的地区,我曾经写过一篇学术性的文章,举了大量的例子说上海出了很多的人才。   曹阳:管新生通过人物设置,强调了一句话,在这部小说里的两个人物上得到体现。我觉得这个强调很有道理,他领悟到孙中山先生这段话的意思,这里面同时表现了很多人物。所以这部小说从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设置都很好看。第二,我觉得这是一部优秀的海派小说,前一段时间,我还参加过一个研讨会,是说海派小说的,这位作者到一个大学里去做教授,谈海派文化。我觉得管新生写的这部小说是优秀的海派小说,既反映了上海的优秀历史、独特的历史,又有上海的大都市的特色,另外还有浪漫主义的色彩,这跟以前写的《龟蛇盗》不一样。写了上海的特色的浪漫主义爱情,我觉得这里面在写爱情上有新意。我顺便讲一点,这么多年写了十几部的小说和电视剧,在文字上大有进步,这是我很大的感受,我一直以为,我们八十年代后的作家,他们在文字上的功夫远远比我们这些人好,包括网上的一些作品文字的功夫相当好。管新生的文字功底还是深厚的,但是跟现在不一样,比如这部书里有一段像在写诗歌一样,很漂亮,这我觉得非常好。我当时跟编辑同志们讲,看小说如果文字不好的话,就不符合潮流了,可以不看。   第三,这是一部会引起争议的小说,在某些地方。虽然主题明确,对世界上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都容纳了,这没有什么好争议的,但在人物的塑造方面可能有一些争议的地方。另外就是在反映重大的历史题材方面也可能有些争议,这是一部好看的小说,但是怎样使它更有份量,我看了以后,想了很多。我发现写历史题材的作品往往会犯一个小问题,写小说要想像,要拿出自己生活的全部积累,要有生活厚度,我觉得这部书里没有出现过普通的上海人,其实可以把这部书再展开,可以写更多的上海人。   麦穗奇(主持人):刚才曹阳同志谈了自己对他们作品的感受,下面我们请管新生和管燕草回答一些网友提出的问题。   网友:我想问管先生,你们父女俩都是作家,你刻意培养女儿成为作家的?还是女儿受到您潜移默化的文学熏陶?假如是刻意培养,如果是刻意的,以您各人的看法,你欣赏钢琴家朗朗他的父亲的训练方法吗?   管新生:非常感谢你。我觉得作家是不能培养的,管燕草是从小看着我写字,现在很多培养的这个家、那个家,我觉得作家是无法培养的。我觉得兴趣是才能的第一老师,所以管燕草小时候我就给她看一些小说,后来给她写奥赫丽的小说,喜欢的话,就让她把故事讲给我听,然后再写,我觉得首先自己要有兴趣,如果没有兴趣的话,是没有办法去谈什么继承和培养的。首先自己要有兴趣,然后才能一步步走出来。   小草:我听过有这样的说法,什么班都好接班,就是“作家”的班最难接。意思就是,很少有子女能接任父亲作为“作家”这个班的,当然,王安忆和她母亲都是作家,而法国的小仲马也超过大仲马的。管燕草有超过你父亲的愿望吗?以目前笔力而言,我觉得燕草和你父亲还有相当距离,燕草自己的看法呢?   管燕草:你的问题提得很好。我觉得作家的班确实很难接,因为有一个作家的父亲,从小的时候开始,就会有一种很强的心理压力在那里,可能会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一些阴影。至少到现在我是这样认为的,你的爸爸是作家,你就会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样,老师和学生都会这样看,所有好的都是应该的,所有不好的都是不应该的,这是蛮痛苦的过程。我从小开始没有想过要做作家,当然我不反感作家,因为一直看见爸爸在写东西,只是后来觉得有些东西想写,然后心里有很多想法,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能跟老师和同学交流,就写在纸上。现在回过头来看,父亲还是对我做一些准备和积累的工作,包括阅读、练笔等,他是有所准备的,我只是无意识的在完成这些东西。在整个过程中,一直走到现在,作家的道路是很辛苦、很累,到现在其实我也只是很一般的人,但很多人会认为你很不一般。应该说我不知道父亲当时有没有想过让我成为一个作家,我只是无意识的在做。说到超越他,我只是尽自己的努力,在想法上,我应该是有信心去超越他的。   管新生:我补充一点,我从来没有想过她会成为作家,我想的很简单,我觉得一个人最好能有一点特长,将来可以在社会上有一口泡饭吃。如果没有什么特长,可能将来吃饭也有问题。作为一个女孩子,我也不想她成为什么家、什么家,她一颗小草长大后成为一颗树,那是另外一件事了。现在她越走越远,书越写越多,那泡饭就变成干饭了。我和她写的是两种类型的小说,而且在数量上,她已经超越了我。   林爱莲:刚才听了两位曹先生的,还有两位作家自己的介绍,我觉得很有启发,他们谈得很全面,我也想在这里对这对父女作家提点个人的期待。我觉得他们两人确实有一个共同点,善于结构故事,写出来很纯,着重写情,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我觉得管新生作为一个工人作家,他有很深厚的工厂生活经历,他其实还有一部小说叫《上海不相信寓言》,是讲上海工人下岗故事的,因为阅读群体和他写的内容有点错位,所以造成一点尴尬,如果靠市场运作的话就有点难度。   管新生曾经和我说过,他原来的厂有百年历史,我觉得上海作为十里洋场,有很长的历史,有冒险家的历史,其实也有很深厚的工业文化的历史,这在上海的纪事频道讲了很多民营企业家的故事,其实工业题材很多,但要写工业文化,管先生在这方面有优势,这样的人物对我很有吸引力,我期待管新生能写出反映上海工业文化的小说。他在这方面有文字的功力、有生活的积累,希望能更上一层楼。   管燕草是个很努力的作家,她很拼,这部《直线女生》她是在八月份写出来的,她自己来演绎作品中的三个女主角,拍了九百多张照片,选了二十几张,自己把剧情演绎了一遍,我觉得这是一个创新,另外她在形式上的创新很下功夫,但是我始终有一个感觉,我以前也谈过,我觉得管燕草的中短篇小说的文学元素比长篇小说强。   林爱莲:所以我觉得管燕草很关注现代男女的感情状况,现在男女处在开放的情感情况下面,这样就会面临一种挑战,情感的变数会很大,管燕草一直在关注这样的一种状况。而且又在比较纯的情感方面关注这个方面,没有写更多性的方面,这方面她分寸把握得很好,这是她的优势。但有时可能过份的守住这个界限而造成作品的单薄,在表现手法上面可以融进更多的文学元素,丰富自己的作品,使自己的作品更上一层楼,我很期待蒲松龄和狐仙的作品能上演,一个现代时尚的女作家写一个清朝的潦倒的文人,这个反差就会非常大,在新闻报道上有很多亮点让媒体报道,我非常希望。总之,我希望管燕草的长篇也能像她的中短篇小说,文学性更强,因为长篇小说是故事性更强,希望互相融合,融进更多的文学元素,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管新生:今天非常感谢曹阳老师、林爱莲、曹怡波对我们两个作品的分析,以及希望。我就如曹阳老师所讲,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小说,所以后来也写了一些;还有就如林爱莲说的工业题材的,因为以前在工厂里呆过,如果不写这个题材,觉得很可惜,所以既然素材在身边,而且厂领导帮我把厂史也找出来,另外这个厂也没了,我总觉得不写对不起工人,我觉得写上海的历史、写上海的人、写上海的事情,尽管这方面我做了一些,不管将来的结果怎样,能不能出版,我总希望政府能够扶持一点,就算没有扶持,我也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果我把百年工厂一百万字写完以后,这可能是我在工业题材方面的告别演出。我和管燕草在去年12月共同写过一部《青梅》,而且已经拍摄成电视,并已完成。基本上我的作品改编成电视剧的还比较多,如《龟蛇盗》、《异乡人》、《生命之吻》等,基本都是我的作品改成的,但电影去年是第一部就是我和管燕草一起完成的《青梅》。我非常希望今天到场的三位老师,帮我们分析,我们会有意识的往这方面做。   管燕草:刚刚听了三位老师提的意见,我非常感谢。看了网上的一些提问,我总的说一下。其实就像林老师说的,我一直走到现在,一开始是从短小说,后来是长篇,再是中短篇,在中短篇更多融入了文学元素以及自己的想法,到长篇后,是每一本是自己想写的东西把它写出来,而且考虑到出版的市场以及一些元素,要有一些现代年青人喜欢的东西融入进去,可能在文学元素方面可能稍微少了一点,因为要考虑的很多。   我现在还非常喜欢写中短篇小说,包括有些老师跟我提出,我想拓宽自己的路子,不管在题材等,我前段时间写了一篇《失业工人王大维》,题材来自于爸爸方面,所以很小就对工厂有印象,想写这部小说大概有两三年了,一直想写这种题材的东西,但一直没有落笔,觉得这个题材很难把握,一直到前段时间,经过结构方面的考虑,决定把它写出来。当然我写的这个工人可能是更多关注他的生活状态,我觉得小说很多时候不在于特别重要的事情和其他东西,重要的是把他们这个群体的状态写出来,这就是我这个小说想写的东西。写出来之后我给爸爸看了,不知道跟他想像当中的工人有什么差异。所以我觉得很多包括工厂里的细节,但不局限于这里。将来我会做更大的努力。   管燕草:我在网上看到有一位网友问我《一个高三女生的故事》,现在着手在写一些长篇小说,关于校园的,但又不局限于校园,包括了悬疑、武侠、科幻,我第一次尝试把这些因素揉合在一起,把年轻人在校园里的一些真实的东西写出来。除了写小说之外,我希望在戏曲、电影方面有更多作品出来,我毕竟是读戏剧的,所以挺喜欢戏曲的。包括刚才说的《蒲松龄和狐仙》,这是前清的一个文人,其实我觉得当时的文人和现代的文人还是有相同处的,在自我的矛盾痛苦之中。作为我这样一个写作的人,和爸爸一起,我希望我的爸爸能够写出更多好的作品,包括他说的想写百年工厂的题材,我非常期待他能够写出相比以往所有的工业题材,所不同的,更深厚的题材,我说这部作品出来以后,希望能够看到带有每一个时代烙印的作品,这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   其实写长篇在体力和脑力都是很大的挑战。我希望在编故事之外能看到每一个人,这是处在每一个时代的人,这对作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他要模拟每一个时代的人。我觉得做作家做到现在是最过瘾的职业。我有过一次跟朋友说,作家和演员一样,在体验每一个人物。而且做作家的过程是每一个梦的开始,所以把梦想放到小说里,把梦想实现,而且做作家做梦别人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但其他职业把自己的梦说出来,人家可能会认为他的精神有一些问题。
  网友:你对80年后的作家是怎么看的?   管燕草:我觉得80年后的作家年龄和我的年龄比较接近,我觉得他们的语感很好,有丰富的想像力,在架构故事以及其他方面,包括情绪方面都拿捏得比较准。但我觉得八零年代后的作家也有一些问题,可能缺乏一些生活的阅历,写出来的作品往往热衷于情绪方面,对生活深层次方面的东西欠缺考虑,但这并不重要。80年后的青春文学,我觉得有时候偏向于性、暴力、毒品等等东西做外包装,我的个人看法是他们偏离了校园文学和青春文学的轨道,他们更执着于对情绪方面的描写。   去年我提出一个观点,叫“后青春文学”,应该还校园文学一个真实的面貌,因为我们毕竟是刚刚从校园走出来,我们对校园比较熟悉,校园里没有这么多的性、没有这么多的暴力,所以当时提出要让校园文学回归校园,让青春小说回归纯情的说法,还是要回到现实生活中,有现实主义的色彩,加上浪漫主义色彩,形成清新的东西。   管新生:非常感谢网友,以及三位老师的指点,谢谢作家协会给我们这次机会。   麦穗奇(主持人):今天的网络作品研讨会到此结束。

  来源:文学会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30 12:51 , Processed in 0.12026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