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薛涌:思想的影响力造就了“赫芬顿奇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7 15:5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薛涌:思想的影响力造就了“赫芬顿奇迹”作者:薛涌  2012-04-19


  一个网络写手,从博客起家,越写越红,最终拉了几位哥们儿共同搞了一个网站,更加火起来,不断引来投资,几年时间成为一个媒体帝国……这样的故事,每每让我们这些费力码字的撰稿人想入非非。而如今这已经成为了现实。
  在刚刚公布的2012年普利策奖名单中,《赫芬顿邮报》抢得头筹,荣获国内报道奖。这是第一家盈利性的网络媒体获得这一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同时也展示了当今网络对媒体的深刻塑造力。
  《赫芬顿邮报》在美国早已大红大紫。但能荣获普利策奖,多少有些令人吃惊。作为网络媒体,《赫芬顿邮报》以新闻、博文聚合、明星照片、狗仔式报道著称。普利策奖则意在鼓励严肃、扎实的新闻报道。《赫芬顿邮报》的获奖,反映了这种草根网络媒体崛起后,迅速向严肃新闻转型的成功历程。
  说到《赫芬顿邮报》,首先要从创建者阿里安娜·赫芬顿本人谈起。这实在是位罕见的奇女,人生色彩斑斓。1990年代我刚来美国时,就在电视上频频看到一位金发碧眼的“美女”,讲着口音重得几乎听不懂的英文。开始我还觉得,这大概是国际事务的评论,要请位相关地区的人来现身说法。等英语听力好一点才明白,此女不仅作为政治意见领袖出现在各大电视网中,而且讨论的总是美国核心的政治问题。这让我对美国在文化上的开放性感到震惊:美国人居然会听一位连自己的语言也讲不好的外国人教训自己该选谁当总统、该开什么车……
  阿里安娜·赫芬顿1950年出生于希腊,父亲是位新闻记者。她16岁时移居英国,就读于剑桥。30岁时又只身来到纽约。在英国期间,阿里安娜就已成为媒体的重要人物,在BBC的广播和电视节目中频频充任评论员和主持人。到美国后也笔耕不辍,并迅速进入政治领域。1985年,她结识了共和党人迈克尔·赫芬顿,次年结婚,生有二女,并助夫君当选加州的众议员。在这一阶段,她是保守主义阵营中著名的意见领袖。从1994年金里奇领导的 “保守主义革命”到1996年大选多尔挑战克林顿,她都一马当先地在媒体上为保守主义鸣锣开道。不过,1990年代末期她的思想迅速左转,渐渐成为激进左翼,并在1997年和丈夫离婚。
  阿里安娜涉足网络媒体,还是在她的保守主义时代。当时她配合共和党人弹劾克林顿,建立了一个叫“辞职”的反克林顿网站。等她左转后,于2003年发起反SUV的运动,打出了耸人听闻的广告:“开 SUV就是支持恐怖主义者! ”当时耗油的SUV是美国最为流行的车型。这一广告自然触犯众怒,有些地方电视台拒绝播放。但是,广告的效力相当惊人。 SUV很快随着油价的高涨被美国消费者放弃,三大汽车几乎因此破产。
  也正是在2003年,加州选民驱除了在任的民主党州长,举行州长特别选举。阿里安娜站出来和人气冲天的施瓦辛格对峙。她把这一竞争表述为“节能电油混合车型与悍马”的决战。后因在选民中仅仅获得2%的支持率而退选。不过,她拥有的丰田Prius,也开始在美国自由派地区大为风行。日本车当时能够在和三大汽车的竞争中节节获胜,和她领导的这种社会活动可谓息息相关。
  阿里安娜从政失败,但也看到了她的言论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的社会生活。此时,她已经不甘心当一个媒体大腕了。2005年,她把自己的“话语权力”作为软性资产,办起了《赫芬顿邮报》。初期的《赫芬顿邮报》大致是个写手的博客集合,外加网络媒体上流行的新闻集合,即把其他媒体的报道转发。所不同的是,阿里安娜本人一直作为社会活动的领袖,有大量粉丝,媒体大腕们也纷纷帮忙,把各自的粉丝也带来。集合来的新闻虽非原创,但网站这一平台给读者提供了发表评论的互动空间,加以大腕评论员的引领,影响不断扩大。2006年,也就是成立一年后,这一网站吸引来了500万美元的投资,得以雇用专职人员进行24小时的更新。 2008年又融资150万美元进行扩张,开始招揽自己的新闻记者。到2011年,AOL(美国在线)以3.15亿美元收购,条件是阿里安娜本人必须担任 “赫芬顿邮报媒体集团”的总裁和总编。AOL直言不讳地说,这笔钱就是阿里安娜本人的身价。这次获得普利策奖后,阿里安娜说:AOL的收购使《赫芬顿邮报》有资源雇用记者、撰写严肃的独家新闻。
  如今的《赫芬顿邮报》正向地方化和全球化两个方向迈进:《芝加哥赫芬顿邮报》、《纽约赫芬顿邮报》、《洛杉矶赫芬顿邮报》等多种地方版已经全面铺开。另外,不仅英国版的《赫芬顿邮报》已经问世,法文版的《赫芬顿邮报》也在法国和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出现。短短几年,阿里安娜几乎是单枪匹马地把《赫芬顿邮报》塑造成了一个王朝的模样。
  在某种意义上,《赫芬顿邮报》好比传媒业中的谷歌、脸谱,其崛起之迅速,让早年筚路蓝缕的《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也显得格外苦悲。不过,和谷歌、脸谱不同的是,《赫芬顿邮报》靠的是思想内容而非技术,完全是由媒体的意见领袖一手缔造。当然,功成名就的阿里安娜·赫芬顿掌握着巨大的媒体和政治资源,身手也就格外不凡。她创造的奇迹再次说明,媒体的新产业和IT的新产业一样,人才与创意的价值是无限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3 22:35 , Processed in 0.1612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