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应该怎样开发和建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20 21:22: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专题学习网站(“家园网”)或者说网络学习平台(新浪“吴泓工作室”博客)应该怎样开发和建设?
吴泓
(试发“百问”书稿之局部,请阅读者提意见)
    先说“家园网”的建设。
    2003年4月,中央电教馆批准我校申报《家园——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网站建设及应用》的子课题立项。与此同时,我们也购进深圳润万年公司的后台管理系统,开始了专题学习网站——“家园网”的开发和建设(网址: http://www.szjiayuan.net:8000/ ,现已转为内部网使用)。
    首先是建站的目的,也就是你想做什么。
    我当初想做的是:(1)专题研究;(2)读写一体;(3)言意互转。
    “专题”为的是集中,“研究”为的是深入。一个人专注于某一个“专题”(或一个人物,或一部著作,或一段历史,或某个话题),材料不断积累,认识逐步加深,体验点点汇聚,思想层层积淀,分解化合,发酵蒸馏,就会凝结成一种对社会、人生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就会去陈言、留真意、除粗秽、存精气,由博返约,厚积薄发。而我认为,语文修养绝不是一个单纯的言语技能问题,而是一个人的心智活动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反映。语文学习如果不顾及心智的开发,特别是思维训练、文化教养和精神世界的培育,孤立地就“工具”抓运用,那无异于缘木求鱼、舍本逐末。我觉得,语文教学的目标只有两个,一是思想生成,二是语言运用。就是说你“读”什么就决定了你“想”什么和“写”什么。一个人言语世界的拓展,同时也就是精神世界的充实。我要努力实现的就是言意互转(读与写、输入与输出),就是精神和言语共生。
    其次是网站的取名。
    “家园”取名源于2000届高一(6)班做“专题研究性学习”时所办的班刊名——《家园》,意在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而“构建精神家园”、“精神和言语共生”成了我们网站的主题词,也是我们追求的总目标。
    第三是网站的开发和建设。
    包括专题课程内容的开发和网站栏目的建设。
    (1)从2003年下半学期至2004年下半学期,网站上传专题课程相关的文章仅有600多篇。尽管当时已经开发出15个专题学习的课程,但很多课程内容,如当时的中国3个、外国5个专题,都还处在学习材料的收集、整理阶段,应该说网站的课程资源是相当少的。
    (2)确定网站的栏目。这一点相当重要,但又最费周折,它涉及到专题资源的开发、分类、储存、检索和使用等,包括静态的建设和动态的应用两方面。
    栏目怎样确定才科学有效,便捷好使呢?我觉得它很像是中药店里的中药柜。你必须先去找药(找资源),找到后再“淘洗”(精选),淘洗后再分类,分好类再按一定序列去储存(上传网站),储存好后再贴上标签(分类),这样你才便于检索,才能找得到,拿得出,用得上。
    栏目确定的过程最费周折,这里我不妨简单回顾一下:
    进入“家园网”平台的最初几个月,我确定的栏目是:专题文粹精读;专题资源拓展;题外天地延伸;习作展示评价;师生讨论社区;步骤方法探索;评价活动思考。
    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和摸索,2004年下半学期,我把栏目调整为:背景资源浏览;经典篇章赏析;名家读者感悟;相关材料链接;师生讨论社区;学生习作评价。
    到了2005至2008年,即第三阶段,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和摸索,栏目基本定型为:专题概述泛读;专题原作精读;专题挑战研读;师生讨论社区;学生习作展评。
    从最初确定的栏目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指代是不清楚的。“专题文粹精读”,“文粹”就属于“资源”范畴;“拓展”又有“延伸”的意思;有“题外”那有没有“题内”呢?“步骤方法探索”又具体指什么?可以说当时是很混乱,也反映不出整个学习的过程。
    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之后,也还没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经典篇章赏析”又与“名家读者感悟”交叉,且仅有“感悟”目标的字样,“思辨”“研究”的目标并不清晰。再者,“相关材料链接”又是指代不明。
    到了第三阶段的五个栏目确定,就能反映出我们后期专题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了。“概述”、“原作”、“挑战”三个核心词把我们专题的三类学习材料表示得清清楚楚,“泛读”、“精读”、“研读”也把我们专题学习推进顺序表达得明了清晰。与此同时,网站里的内容(即28个专题)我作了大量的充实和调整。专题学习人格发展的“总目标”和每一个专题教学的具体目标我也逐步地作了细化。
    再说“吴泓工作室”的建设。
    2005年,因为宝安区教育专家工作站“吴泓工作室”的成立,我在“新浪网”建了一个“吴泓工作室”博客。最初的想法只是参加一个全国中学生读《论语》的大赛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我发现:网站具备的功能,博客基本上也具备;而且从网络平台管理的角度考虑,博客有专门的部门或机构管理,显得更有保障,如新浪博客就由“新浪网”负责管理。另外,博客功能更为强劲,如转帖更方便,链接更快捷。于是,从2008年的第四届学生开始(即专题学习发展的第四阶段),我是把“家园网”和“吴泓工作室”新浪博客交叉着使用。用“家园网”更方便时我便用“家园网”,能在博客上完成的事,我就在博客上做。到了这一届学生的高二学年,我使用的网络学习平台就基本转移到了“吴泓工作室”博客上来了。
    由于对网络平台的熟练使用,对学习过程各个阶段环节的准确把握,此时,在博客栏目的确定上,我就显得有些随意。如我是把专题课程资源和学习过程合并在一起的,因为学习过程是可以以“任务驱动”的页面形式单独呈现的。如我博客中“和学生一起读某某(1)”“和学生一起读某某(2)”,就类似于传统教学中的“教案(1)”“教案(2)”和今天流行的“学案(1)” “学案(2)”,只不过我不用纸制品而是用网络页面形式来呈现罢了。至于学习顺序也可以用(1)(2)(3)(4)等序号在页面上标明。学习要求,即浏览、精读、研读,都可以在“任务驱动”页面里一一注明。也就是说,对于我来说,学习过程与专题课程资源放在一起并未显得杂乱。当然,教师也还可以把专题课程资源和过程操作各自单列出来,作为一个栏目来处理,这样就更为清晰。
    总之,网站具有的功能,博客都有。很多老师把开发和建设网站想象成一件很困难的事,其实并非如此。网络学习最困难的还不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而是开发建设了之后的应用。实践出真知,你只要勇敢地走进网络,不断地做下去,你就一定会悟出其中的奥妙。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到,学生也一样可以开发和建设一个自己的“学习博客”。什么事情都是如此,只要坚持下来,经年累月做下去,必定就会有成效,有收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07:22 , Processed in 0.16983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