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书名号-用法的新语例===网站名-大量使用-书名号!!!![请专业化的讨论问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3: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语言规范与语言变异的关系以及在语言发展中的作用
文/王勃

    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至炎黄,下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文化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语言被民众长期传承和沿用,使文化得到顺利传袭”①,因此说,语言承载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而文化又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语言,使语言在相对的稳定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变异。
    语言的变异是一种渐变,这种渐变不仅体现在时间上的缓慢,还体现在空间上的不平衡性:本来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说着同一种语言,但有的地区的语言出现了某种变化,周围地区变化得可能较缓慢,或者由于交通的阻隔根本没有出现这样的变化,于是这个国家或民族的语言就会出现混乱,互相听不懂对方的话;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使用一种语言的个别人由于教育水平不高说出的文理不通的话,写下的病句或错字,也会以讹传讹,对整个社会的语言交流造成消极影响,因此,就需要对语言进行规范化建设,把那些不符合语言的发展规律,又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的语言现象从我们的语言中除去,也就是要人为地对语言进行规范。语言的规范与语言的变异关系十分密切,它们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一、语言规范与语言变异的关系
    一方面,语言变异需要语言规范的制约作用。
    我曾在市内一巨幅广告牌上看到一则月饼广告,上面赫然印着“桃李小悦饼”几个大字。我们知道“桃李”是一个很有知名度的食品品牌,然而何为“小悦饼”?也许制造商是取“中秋佳节使人身心愉悦”之意,然而对于少年儿童来说,也许不但不能领会其中奥妙,反而会理所当然地认为“小悦饼”为正确写法。
其实,像这种乱用字词的情况在广告语中常常出现,看电视时,听到一则广告语这样说:“特步,飞一般的感觉”,然而在屏幕上看到的却是“非一般的感觉”。广告的原创者似乎以语言的怪异和不规范为乐事,好象有了这种“超凡脱俗”的句子就可以刺激消费了。不知他们有没有想到,该商品的销量越大,对我们语言规范的毒害就越深。说的夸张一点,这种做法简直是对我们语言的亵渎。
    此类例子简直举不胜举,例如:
    “穿过你的黑发我的手”——这是一个流行歌曲的名字,也是其中的一句歌词。在语法上有明显漏洞。
    “我走先”——这是周星弛电影中的惯用语,把“我先走”说成“我走先”,明显颠倒了语序。
    “离开”不说“离开”,说“闪”;表达兴奋愉快说“爽”,后来发展成“high”;“很可爱”说成“粉可爱”——这是年轻一代的流行语。
    诸如这些文理不通,乱用字词,语音,语法上存在问题的语言,迫切需要语言规范的制约作用。就像一棵小树,光给它浇水施肥是不够的,还要为它修剪枝叶,才能确保它健康地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语言也是这样,我们要在总结语言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规范,使语言能更加通俗而便捷地为我们所用。“说的更加具体些,语言规范是一种标准下的规范,即词典的规范,句型的规范,具有全民性和稳定性的特点,违背了这一特点,语言规范就要受到伤害。” ②
    当今,电脑的广泛使用更使人们感受到了统一语音的重要性。输入法中,拼音输入法以其方便宜学受到很很多人的青睐,直接使用麦克风的语音输入也开始逐步走向完善,但如果不会说标准的普通话,很多字音都叫不准,拼音输入和语音输入也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了。
    现代汉语语音的规范是语言规范的首要任务,也正是体现在普通话异读词的审音上,大量的语言工作者通过对字典词典的一遍遍校正,就是为了使汉语普通话在读音上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另外,近年来对繁体字、异体字滥用的情况也呈愈演愈烈的趋势,街上的牌匾,散发的广告中的错字屡见不鲜。对次,我们不能等闲视之,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消灭这些语言中的垃圾。
    总之,语言变异迫切地需要语言规范的制约作用。语言规范如一盏明灯为语言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另一方面,语言规范不可能也不应该绝对限制语言的变异。
    我们对语言变异人为的规范作用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正如前文提到的“语言承载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而文化又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语言”一样,语言会随着文化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建国后,大家互相习惯以“同志”相称。在文革时期,人们受文化环境的影响,说出的话也充满了政治口号的色彩。而近二十年,“老板”又成了时尚的称谓。
    语言的变化是绝对的,这一点没有人可以否认。《典论·论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俚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所谓俚语其实就是老百姓的家常话,可见“家有敝帚,享之千金”这种在今天听起来是文言文的语言,在三国之时只是一句连目不识丁的百姓都懂的话语。
    时代发展了,语言也跟着发展,现在,谁要是还在日常生活中说着“之乎者也”的话,一定会遭到周围人的嘲笑和讥讽。历史证明,对语言盲目的规范有可能是徒劳的,甚至是错误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些封建卫道士试图挽救早已过时的文言文的命运,企图扼杀新生的白话文,这其实是一种不合时宜的对语言的规范,最终当然以失败告终。语言的发展与变异是客观必然的,不以个别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只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与语言发展规律背道而驰的“规范”行为会被历史无情地打上一个大大的红叉。
    语言规范与语言的变异是此消彼长的,变异带来多样,我们应该处理好语言规范化与语言丰富性的关系。
    语言的变异是客观的,我们要将其限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那么,什么样的变异是可接受而无须规范的呢?
   首先,要符合最基本的语法规律。综观我们语言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是大相径庭的,但语法上最基本的结构并没有什么变化。这种语法规律经过了先人的长期检验,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一种语言变异只要符合了这个基本规律,也就具备了它“合法存在”的前提。
    其次,这种变异需要得到使用这种语言的广大民众的公认。例如“恢复疲劳”这一说法已经成为了群众的习惯用语,每个人都明白它的意思,不会引起歧义,我们就只好承认它的合理性。“垃圾”、“尴尬”等词以前是江南吴语中的方言,“搞笑”是在香港电影里常出现的词汇,现在已经被全国人民共同接受使用,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了,我们也应该承认它们的正确性,并且应该看到它们对于丰富汉语词汇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我们可能对一种“病句”放弃规范,这就是文学语言。例如: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来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朱自清《匆匆》
    太阳怎么会是“两三方”?又怎么会是“斜斜的”?这看似病句,实则是经过了作者的艺术处理,变得形象而活泼。
    再如:
    “走吧,望着同一片天空,心敲击着暮色的鼓。”
                         ——北岛《走吧》
    “月亮下,连夜种麦的父亲,身上像流动的金子”
                         ——海子《麦地》
    此类不规范的语言在许多现代、后现代的诗歌中是随处可见的。这种诗体语言由于其自身的特性,是具有适当违犯语言规则的特权的。这种违犯有时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美感。因此,对于一些文学语言,尤其是诗歌语言,我们应该多一份理解,将语言的规范订得稍微宽松一些。
   二、语言规范在语言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自然界有一套“适者生存,物竞天择”的法则,它可以使劣等的被淘汰,剩下的就是符合自然规律的,是合理的。但我们要知道“物竞天择”是一个很残酷的过程,它并不完全适用于语言,如果我们任由语言自由发展,靠自然淘汰那些不符合语言规律的病句错字,结果势必带来语言应用上的混乱。
    “语言规范化一向都是一些先进民族、发达国家十分关心的问题。一个具有规范的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反映,也是民族意识增强,民族文化高涨的重要体现。”③由此,语言规范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书同文政策,用铁的手腕对语言进行了强制的规范,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一种语言的统一起到了方便各民族、各地区的人民交流的作用,也显示出语言的统一对于一个国家的统一的重要性。我们的祖国除了人数最多的汉族外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兄弟,这五十六个民族不分高低贵贱,是平等的关系,因此,我们不可能推行秦始皇那样强制的语言政策。但语言规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至少可以加强对对汉语的规范性建设,及时纠正不规范的语言现象,加大宣传力度,使老百姓认识到语言规范的重大意义。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全社会共同享有的交际工具。这个工具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可是,有多少人敢说自己能够十分标准地掌握和使用它呢?个别素质不高的播音员把“允许(yunxu)”说成“允许(runxu)”,师范院校的学生普通话不合格的也大有人在,这些都需要语言规范化的工作加强和深入。“确定语言规范的标准,从理论上讲,自始至终应该是一个进行学术论证和体现学术价值的过程。” 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言的规范工作更需要广大语言学者的共同努力。
    “语言的词汇多多少少忠实地反映它所服务的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史和文化史沿着平行的路线前进,是完全正确的。” ⑤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我们语言的规范和保护,实际上就是对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视。语言规范为语言的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参考书目:
①《民俗学概论》303页上海文艺出版社  钟敬文主编
②《语言规范与言语规范》作者:周一农   杂志名:语言文字应用  1996年 第3期
③《再论语言规范与语言应用》作者:詹伯慧   杂志名: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9年  第3期34页
④《语言规范标准漫议》作者:黄佑源   杂志名:语言文字应用   1996年  第2期
⑤《语言论》作者:爱德华·萨皮尔 陆单元翻译第196页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3: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3: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基于2011版新标准的标点符号用法研究

-

中文名称: 基于2011版新标准的标点符号用法研究
全文提供: 购买充值卡,就可下载本篇论文全文  
论文编号: 4131043【收藏本论文】【我的收藏】【我要投稿】
英文名称: New Standard Based on 2011 Usage of Punctuation
学位类型: 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 本文基于新版《标点符号用法》,针对目前标点符号使用的状况,就标点符号的定义、形式和具体用法进行了对比和整理.在研究过程中,不仅紧扣新版标点符号用法与传统标点符号的用法的(略)提出了标点符号值得注意的新问题,拓宽了标点符(略).不仅研究了出版物中标点符号的规范问题,还提出了语体角度标点符号的分布问题,以及将网络语标点符号的用法纳入了研究范围. 过去的《标点符号用法》版本存在着一些不完整的地方,如破折号和省略号的用法列举(略)泛使用的用法(如叠用叹号或问号等)并没有进入《用法》的规定.最新版的《标点符号用法》较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想使用者所想,把《用法》的规范化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文章对新版《标点符号用法》中所(略)题进行了整理,同时提出了一些新的视角和规范问题. 标点符号的混用问题一直是研究的重点问题.破折号与冒号的用法重叠现象未见论述,本文提出,破折号与冒号在(略)时,用法上仍有差别.破折号停顿较短,上下文联系紧密,多用于提示与上文语意联系紧密的词或单句,冒号多用于提示完整的复句或语段. 标点符号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规律,可以看出标点符号的使用习惯,这对...
Based on the new version of The Usage of Punctuation, and the rec(omitted)ion of its using, the article compares and works up with pu(omitted)definition, form as well as specific usage(omitted)rocess of studying, the article not only links to the punctuation difference(omitted)nd traditional ones, but also points out new problems of punctuation and broaden the view of its research. Past Punctuat(omitted)n is not complete, such as the use of dashes and ellipses list, and some widely used usage (such ...
目录:摘要 第3-5页
Abstract 第5页
第1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8-28页
  ·国外的标点符号研究:从规范性进入真正的描写阶段 第8-19页
    ·理论语言学视野下的标点符号 第9-13页
    ·计算语言学视野下的标点符号研究 第13-15页
    ·认知与标点符号研究 第15-16页
    ·翻译与标点符号研究 第16-17页
    ·标点符号的应用语言学研究 第17-19页
  ·国内标点符号研究概况 第19-28页
    ·三个时期的标点符号研究 第19-20页
    ·从三个方面对标点符号的研究工作 第20-28页
第2章 本文研究的标点符号范围及语料来源 第28-29页
  ·本文使用的标点符号 第28页
  ·本文语料来源 第28-29页
第3章 2011新标准《标点符号用法》与95版对比及改进 第29-57页
  ·增补了95版《标点符号用法》中的部分规定 第29-40页
  ·删减了一些重复用法 第40-43页
  ·标点符号混用现象的解释说明 第43-47页
  ·规范了标点符号的使用细则 第47-55页
    ·用于标题和图表说明时,末尾不用句号 第47-48页
    ·标点符号连用的规则 第48-51页
    ·标点符号使用位置细则 第51-55页
  ·小结 第55-57页
第4章 值得注意的用法和现象 第57-67页
  ·未列举的标点符号混用现象 第57-59页
    ·破折号与冒号的混用现象 第57-59页
    ·破折号与省略号的混用现象:表示象声 第59页
    ·着重号和表强调作用的引号的混用 第59页
  ·有关标点符号的语体研究 第59-62页
  ·新兴的网络符号 第62-66页
  ·小结 第66-67页
总结 第67-68页
主要参考文献 第68-70页
  中文书目 第68-70页
  英文书目 第70页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3: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几种符号的用法


程忠学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信息量的增多,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语言,为适应交往的需要,必然产生新的词语。与此同时,在书面表达上也必然需要新的标点符号,来帮助人们准确地表情达意。这样,一些虽未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却已为大众所认可的新的标点符号,已在书报刊上大量出现。常见的有下面几种。
一、“/”。这个符号称作斜线号。它占一个字的位置,也可以与前面的标点符号合占一个字的位置。斜线号有以下五种用途。
1 用来隔开诗行,以使书写紧凑,节省篇幅。如《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
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2.用来隔开日期。如:今天是28/6“28/6”628日。
3.用来表示分数。如:参加接力赛跑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1/3“1/3”即三分之一。
4用来隔开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相当于。如:火车将提速到180公里/小时。
5.用于文章正文的前面或结尾,表明该文的作者或编者。如:文/×××;撰稿/×××
二、“’”。这个符号称作省字号。它可以代替来使用,因此也称作省年号。书写时占一个字的位置,位于年份数字十位的左上方。如:’99全国足球甲A联赛收兵。“’”在这里代表“19”“’99”读作“1999
    省年号是从英文中引进的,最早使用的是《英语世界》杂志1983年第2期(’83/2),现在已被人们广泛使用。使用省年号可以使文字更加精炼、醒目,句子节奏明快。但不能滥用,它一般用于标题或某项活动标题式的名称中,行文中则较少使用。
三、“□”“■”。这种空心和实心的方块号,书写时占一个字的位置,其作用有四。
1.用于文题下面的作者姓名前面或作者所在省份的前面,表示后面是作者姓名或作者所在省份。如:北京×××;或:北京×××
2
用于一篇文章的末行末格或文章最后一个字的后面,表示这篇文章的结束。如: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或: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用于报刊栏目的前面,表示报刊栏目。如:学法点拔;或:学法点拔
4.用“□”来表示原文缺字,相当于。有时是作者有意缺写的。如: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后面也照见丁字街头破扁上亭口这四个黯淡的金字。(鲁迅《药》)
四、“○”“●”。这种空心和实心的圆圈号,书写时占一个字的位置。
1“●”用于文章标题第一个字的前面,起突出文章标题的作用。如:初三的天空。
2“○”用于文章的结尾,与“□”的作用一样,表示文章的结束。如: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五、“ ”。这个长方框号称作示殁号,也叫黑框号,一般占三个字的位置。如果某一作品或某项活动的署名人中,有的去世了,便在去世的人的姓名上面用上这一长方框号,表示此人已与世长辞了。如:《中国校园文学》顾问 韩作黎。
六、“×”。这个符号称作隐讳号,占一个字的位置。其作用主要有二。
1.表示不愿写出或不愿说出的词语,也表示不需要写出或不便于说明的人、事、地
点等。如:我要××医院,找胡大夫,我妈妈刚才吐了许多血。(冰心《小桔灯》)
2.用于语文试卷作文题的要求中,起保密作用。如:文中如需出现人名、校名,请用××代替。(河南省1999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卷)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3: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问题,不要偏移论题!



     更不要东扯西拉!不要节外生枝



==论题:网站名可否用书名号?
[已出现大量在‘用’的语例!如何判断?]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5: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http://baike.baidu.com/view/1054244.htm

        1689年英国议会出现了一本手册叫做《议会》(Lex Parliamentaria),罗列了三十五部当时的议学著,已经开始呈现我们今天的很多原则和规则的端倪。比如:

   同时只能有一个议题:一旦一个提议被提出来以后,它就是当前唯一可以讨论的议题,必须先把它解决了,或者经表决同意把它先搁置了,然后才能提下一个提议。
   意见相左的双方应轮流得到发言权:辩论的时候有人请求发言,主席应该先问他持的是哪一方的观点,如果其观点与上一位发言人相反,那么他有优先权(比如有若干人同时要求发言)。
   主席必须请反方表决:必须进行正、反两方分别的表决,缺一不可。不可以正方表决后,发现已经达到表决额度的要求,就认为没有必要再请反对方表决。
   反对人身攻击:必须制止脱离议题本身的人身攻击。禁止辱骂或讥讽的语言。
   辩论必须围绕当前待决议题:如果发言人的言论显得与议题无关,而且其他与会成员已表现出了对此的反感(如嘘声),发言人的发言应该得到制止。
   拆分议题:如果一个待决议题可以被分成若干小的议题,而且与会成员倾向于就其中小的问题分别讨论,可以提议将议题拆分。例如,将一个选举两个骑士的议题拆分成两个议题分别表决。
   改变一个既成决议比通过一个新决议需要更大的努力。这是为了避免由于类似出席人数的变化这样的因素所可能导致的组织决策的不稳定。
   在一届会议期间,一旦会议对某一议题做出了决定,同一个议题,或者本质上的同一个议题,不能再次讨论,除非发生了特殊情况。
   如果对某个议题做了暂时性的处理(disposed of),并没有形成最终决定,那么不可以引入任何一旦通过就会干扰到会议再对原议题讨论时的立场的提议,无论新提议对原提议有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8: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题:网站名可否用书名号?
[已出现大量在‘用’的语例!如何判断?]
 楼主| 发表于 2012-8-22 13: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25 12: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赵忠祥到董卿都念错这个字?[zt]

我的朋友西山布衣去台湾旅游,在台北看电视,主持人说到“使尽浑身解数”时,念成“使尽浑身解(jiě读音‘姐’)数”,他当时就说:“总算听见一位主持人念对了”!在大陆电视台,从赵忠祥到董卿,几乎全是念成“使尽浑身解(xiè读音‘谢’)数”,听得真别扭。
他写了一则博文指出:解数,指武艺中的防守反击方法。如吴式太极拳“右式斜飞势”就是一招解数,左手动作为防守方法,右手动作为反击方法。甲方用左拳向乙方胸部打击,乙方身体扭转,用左手抓甲左手腕,右脚向甲方左腿内侧上步,用右掌插其面部,由肘向前靠其肩部,使甲失去重心跌倒。“使尽浑身解数”,意为使出所有的本领。

汉语大字典、古汉语大词典和辞源都说,“解”字主要作动词用,如化解、解开、解决、解放,也可作形容词用,如解药、解法、解数,这时都是读
jiě音,老百姓平常也是这么说话的,“解药”一定念成jiě yào ,不会说成xiè yào

在读西山布衣这篇博文前,我也是念“使尽浑身解(xiè)数”的,看了他的博文后,也开始念解(jiě)数了。我还特意请教了一位很有经验的报社编辑刘总,他也说应念成“解(jiě)数”。
古人云:“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虽是夏天,不用耐寒,我还是在夜间翻阅了《现代汉语词典》(2007年3月版),在第1510页上有这样表述:“[解数]xiè shù
指武术的架势,也泛指手段、本事:使尽浑身解数”。难道《现代汉语词典》错了吗?我又在网上查了“百度百科”,回答也是念“解(xiè)数”。都是念“谢”。
带着这些疑惑,我又请教了西山布衣,他的回答很干脆:“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也不止这一处错。就是因为字典错了,所以主持人都盲从”。
第二天晚上,我又查到另一篇10年前的文章,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作者叫吴雪涛,是个有心人。他在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后概括,在《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这三部权威的辞书中,凡武术用语、武术套路中的“解”字,都注释念作jiě。由此看来,我的那位朋友西山布衣是对的。
《现代汉语词典》错了吗?电视台主播都念错了吗?我仍存困惑。如果我在台上对着听众念一篇稿件,其中有“使尽浑身解数”这个词句,我该怎样念呢?如果我念“解(jiě姐)数”,别人以为我念错了;如果我念“解(xiè谢)数”,别人以为我念对了,我自己心里却知道是念错了……这有多么纠结!

    “解”字在这里作为姓氏念作xiè (读音“谢”),没有异议。
 楼主| 发表于 2012-8-25 12: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专业化的讨论问题!]






==不要说[玩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3-29 01:55 , Processed in 0.07667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