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所学校之所以快速发展的理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9 17:38: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所学校之所以快速发展的理由  2012年10月09日   
  一位校长,出一本书,不算什么稀奇。但因为一位校长,一本书,却聚了一批知名专家学者,讲了一番语重心长、耐人寻味的学校发展灼见,并从中管窥了一所学校所历经和传承的改革发展之路,便有了它的不同寻常之处——
一所学校之所以快速发展的理由
从未停止的脚步
  
泼水节成为快乐的记忆  
  {9月26日,北京十一学校为从校长任上退休已经5年的李金初举行《一个校长的教育创新思考》新书发布,并以此作为学校这些年来改革创新历程的一个真实记载。发布会邀请了一批在中国教育界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出席,但留给人们深刻印象的,不是这些人耀眼的身份,而是其中流转着的对中国学校教育的深刻思考与反思,是一所学校不断走在改革路上的探索和一脉相承永无止境的文化积淀,是一位校长、一本书及其背后令人回味的故事。}
  发展的背后,都是些耐人寻味的理由和故事
  1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顾明远:
  变革之路是这样走过来的
  1989年上半年,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金初来找我,我当时任北京师范大学的副校长,李校长要求我去看看他们的学校,给他们分配几名毕业生,帮他们把学校发展起来。我欣然同意了,到学校转了一圈,并听了李校长的介绍。这次访问留给我的印象有三: 第一是大。230多亩地的校园,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还是很少见的。第二是整洁。这么大的校园除一座小小的二层办公楼外,全部都是清一色的红色平房,整洁有序。特别是全校师生1000多辆自行车,分成28、26两个型号排列整齐,车头都侧向一边,像列队整齐的士兵。我觉得这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很高。第三是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不高,学历水平也达不到中学的要求。
  通过李校长的介绍我才了解到,这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初建于1952年抗美援朝年代,是部队的子弟学校,50年代仅设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后来办起来的。所以,学校教师队伍不整齐,但管理人员都是部队调来的,有的还是老区来的干部,他们工作认真负责,把学校管理得井井有条。1964年,学校交给了地方,成了北京市海淀区一所极普通的学校。
  李金初校长是一位教育理想家。他有一句名言: 平生只想办好一所学校,对教育充满了梦想。1964年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以后,他就在这所学校任教。1987年担任校长以后,他觉得学校有这么好的资源,应该把它办成一流的学校,出路是改革,关键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所以,他回到母校求援,我觉得应该帮助他。第二个星期,我就带着北师大教务处、人事处、教科所等部门的干部再一次到学校考察,商量北师大与十一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也真是很巧,80年代北师大毕业生几乎都分配到高等学校工作,但1989年因学潮,高等学校都没有要毕业生,于是,北师大在两年中就分配了39名毕业生到十一学校任教,初步加强了教师队伍。以后几年,他们又从东北师大、首都师大引进了一大批年轻教师,彻底改变了学校教师队伍的构成,为学校发展奠定了人力资源基础。
  但李校长并不满足,他有更高的要求,他要把十一学校办成一所卓越的名校。他从教学改革着手,狠抓教学。为了提高青年教师业务水平,他又向我提出要在教师中开办研究生课程班。经过研究,我们答应在十一学校开办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十一学校选了22名年轻教师,1994年开班,这是我国第一个为在职教师开办的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后来全国都办了起来。
  李金初校长是一位教育改革家。他出任十一学校校长以后,在充分研究分析当时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和学校的历史传统与现实条件以后,做了认真的思考,为十一学校选择了以改革促发展的发展思路。正是这种改革思想与大胆实践,把十一学校引领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
  当时我国教育投入不足,办学经费紧张,十一学校要发展,就要有资金的支撑,于是,他想到学校采取国有民营的办学模式,募集民间资金。1992年,他提出学校国有,校长承办,经费自筹,办学自主的构想。经过多次专家论证,最后海淀区教委批准学校改制方案。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也是一种制度的创新,首创了国有民办制学校。经过12年努力,学校利用这种制度创新,募集了大量资金。就从校舍建设来讲,除了保留一小部分平房作为校史纪念馆以外,教学楼、科技馆、图书馆等大楼都盖了起来,学校完全变了一个样子,学生增加了一倍多,学校的资产增加了几十倍。有了资金,教师队伍也得以改善和稳定,现在全校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44名,硕士学位120名,学校还设立了博士后项目。学校教育质量直线上升,从一所连区重点都够不上的学校,脱颖而出,成为全国知名的学校。
  李金初校长是一位教育实践家。在改善学校条件的同时,时刻不忘抓紧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办学的根本,也是学校改制创新的目的。因此,他自始至终抓住了体制改革和课程改革两条线,坚持要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上,他则从课程改革、德育方式、教学模式、学制变革和学生评价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化的育人模式改革。在课程改革方面,他提出教育应该面向生活,探索适合十一学校资源特点的校本课程体系,建立了综合活动课实施体系。在德育建设方面,他构建了主体性德育的思想框架,强调注重理解与沟通,要求教师眼中要有活生生的学生个体,开展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在教学改革方面,他强调对话与交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问题解决能力,实行了分层次教学实验和高中理科四环节教学实验。在学制改革方面,他整体设计进行了中学六年一贯二四课程改革实验,在国内首次提出四年制高中的构想并提供了实践经验。
  李金初校长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提倡民主与包容,构建了改革、创新、民主、包容的学校文化。十一学校在他的带领下,始终站在理论创新与改革实践的前沿,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典型,对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9 17:38:45 | 只看该作者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副主席、国家总督学顾问 陶西平:  理念变革还要体现于实践之中
  中国的教育改革者如果不在理念的变革上做真正的努力,并体现于实践之中,往往是在做表面文章。金初同志数十年如一日,以十一学校为园地试图创造一种新的学校模式,并为此呕心沥血。他对教育进行了整体思考,从对传统教育病根的剖析,到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再到办学核心理念的确立,直至明确十一学校的办学追求,并在此基础上对学校发展进行了总体设计,其中对建设培养研究型学校和对弹性学制的思考都很有新意。
  体制改革是十一学校最引人注目的亮点,金初同志投身其中,历经改革的缘起、方案的制定、历程以及成效整个过程,为我国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做了可贵的探索,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学校内部管理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金初同志把法制化管理和民主化管理统一起来,建立起学校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促进了学校的和谐发展。同时,他高度重视学校的文化建设,进行了学校主体文化建设的研究,形成了全体成员共同的价值取向,从而形成了学校良好的校风和传统。
  学校水平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队伍水平,十一学校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金初同志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以及建立教师队伍激励机制的思考与做法,为我们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学校德育的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是一场攻坚战,金初同志在实践中探索了许多理念和经验,对改革实践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金初同志从自己多年担任校长的丰富体验出发,提出了对做校长的许多关键性问题的看法,包括好校长的标准、校长的价值标准、校长的精神风貌等,其中体现出的执著而又坦诚、平实而又深邃使我感动,相信也会给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带来深深感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8 07:37 , Processed in 0.17751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