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孝感管季超--南京管啸尘:网联专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13 09:31: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3 09:36:29 | 只看该作者
南京译林出版社




成立于1988年的译林出版社前身为江苏人民出版社《译林》 编辑部。作为中国重要的专业翻译出版社,译林出版社主要出版面向海外的外文版图书、外语工具书、外语学习教材及学习辅导读物、外国文学作品及外国社科著作、外国文学及语言研究论著等。拥有英、法、德、俄、日等语种较强的编辑力量和年富力强的高水准翻译队伍,年出版图书近500种,重版率为70%。年发行码洋超亿元。译林版图书屡次荣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等;封面设计多次获全国书籍装帧奖和华东地区书籍装帧双联展金奖等;书刊印制也多次荣获国家银奖、铜奖。译林出版社本着"一流作家、一流作品、一流译者"的原则,在出书中形成"填补空白、全部从作品母语翻译、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的风格,"十年磨一剑",以前瞻性的眼光,以构想宏伟、反响强烈的图书在外国文学翻译出版领域独树一帜。就其书籍与《译林》杂志对当代世界文学潮流的敏锐回应和对当代中国文学与社会思想文化的影响而言,译林出版社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出版界一道亮丽的风景.


同名网站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年出版图书逾800种,年销售码洋近4亿元,销售收入超2亿元。译林版图书获国家图书奖等国家级大奖。2006年,译林社被国家人事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南京译林出版社 - 品牌战略
译林社以品牌战略着眼持久发展,具备较强的专业优势,竞争能力居于同类社前列。“名著译林”等构成世界文学品牌板块;“传记译林”“双语译林”等兼备口碑与潜力;“生活译林”显示出良好的成长性;以“人文与社会译丛”为主体的人文社科学术板块深具影响。《20世纪外国文学史》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西班牙文学:黄金世纪研究》、《美国黑人小说史》被列入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获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万有引力之虹》《金色笔记》《德国文学史》(五卷本)“阿连德作品集”《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等图书在国内产生广泛的文化影响力。《我的生活》《魔戒》《YOU:身体使用手册》、《芒果街上的小屋》《我父亲的梦想:奥巴马回忆录》《朗读者》等单品种畅销书多年来在国内产生广泛影响。译林社在英语教育领域亦颇有建树:基础教育英语教材和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在江苏、湖南、安徽、四川、江西、广东等众多省份使用,得到专家和师生首肯。数十年的国际版权合作中,译林社与哈铂柯林斯出版集团阿歇特出版集团麦格劳•希尔出版集团等上百家著名海外出版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形成独有特色的产品群。
南京译林出版社 - 编辑部门

大众图书事业部  
致力于外国文学以及其他大众图书的出版,在国内外国文学出版的古典、现当代、最新佳作和通俗作品等各方面的品种和市场占有率都长期居于首位。“名著译林”、“20世纪经典”和“21世纪外国文学大奖丛书”等新的大型外国文学丛书也深受国内文学研究界、创作界和读书界的欢迎。   

综合外语与辞书事业  
主要出版双语读物、英语工具书和其他英语学习图书。双语读物有“双语译林”,(包括如《麦田里的守望者》英汉对照版和《老人与海》英汉对照版等双语文学经典以及《散文佳作108篇》等翻译鉴赏文集。)和中学生课外英语读物(《培生英语阅读》系列读物等)。  
高等英语事业部  
主要从事高职高专英语教材、教辅以及高等英语读物的出版。与加拿大灵通国际集团(Lingo Media)合作推出的拥有独家版权的《灵通高职高专英语》系列教材,已在全国推广使用。
期刊部
创刊于1979年的大型外国文学期刊《译林》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多次荣获“国家期刊奖”。作为外国文学旗舰期刊,坚持以最快的速度译介外国最新畅销佳作,备受外国文学研究界、文学创作界及广大读者喜爱,发行量在国内外国文学期刊中遥遥领先。译林社还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权威学术期刊《国际博物馆》。   
 
南京译林出版社 - 荣誉
译林社拥有屡获国家期刊奖的外国文学旗舰刊物《译林》、英语教育类刊物,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联办《国际博物馆》等重要学术期刊,还分别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南京大学联办《外国文学动态》《当代外国文学》等国内主要外国文学研究刊物。
   南京译林出版社 - 愿景
译林出版社将以专业化精神进一步构建市场公认的译林品牌体系,建设国内有重要影响的世界文学出版基地和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平台,努力成为一流英语教育产品与服务提供商。 [1]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3 09:38:12 | 只看该作者
译林出版社——中国最大翻译名社(组图





  

南京译林出版社,原江苏人民出版社译林编辑部,后独立成为译林出版社,专门翻译国外著名文学和社会科学学术作品,与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一起,成为中国最知名的翻译出版社。

南京译林出版社每年码洋在中国翻译类出版社中位居第一

南京译林出版社在翻译外国现代文学领域国内领先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3 09:41:39 | 只看该作者
世界文化之风从这里吹进:译林出版社社长顾爱彬访谈录
  采访者:中国网
  嘉宾:译林出版社社长顾爱彬
  时间:2007年9月3日 

  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访谈。译林出版社于1979创刊,在改革开放初期,文化生活平静的年代,为中国人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如今的译林成为中国出版界无可争议的大社、强社,无论是经典文学名著,还是外国通俗读物,译林都有着相当高的读者认可度和市场美誉度。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今天,译林人又该担当怎样的重任呢?我们今天非常高兴邀请到了译林出版社社长顾爱彬先生。顾社长,欢迎您的到来。

  顾爱彬:谢谢。

  中国网:我们知道今天是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最后一天,在此次图博会上,译林都推出了哪些精彩的作品呢?

  顾爱彬:这次我们主要重点推出一个是以色列作家阿莫斯•奥兹的新作《爱与黑暗的故事》,今天下午我们要在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举办作者和读者的见面会。这本书影响比较好。昨天在会上我们碰到一个家长,专门为他自己上高中的女儿买这本书转了很长的时间,影响比较大。还有,我们这次推出了一套八卷本的《古希腊悲喜剧全集》,我们出版社花了十年时间,请专家从古希腊文直接翻译过来的,这个影响也比较大,也在博览会推出。

  中国网:像古希腊文在中国学的人比较少。

  顾爱彬:在国内大概寥寥无几,大概几个人,我们这两个作者一个是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的研究员,是原来罗念生先生的弟子,还有南京大学的历史系的一个教授,他们两个花了十年时间从古希腊文翻译过来,确实很难。

  中国网:译林出版社在选择翻译作品的时候有没有一个趋向,它的受众是多大年龄的人?

  顾爱彬:现在译林出版社走两个方针,一个是比较高端的,还有一个是大众的。从我们刚才讲的《古希腊悲喜剧全集》,这是高端的,读者面比较窄一些,文化价值很大。另外一类是让广大读者来阅读的,像我们出版的《外国文学名著》,另外我们也跟译林杂志推出了相辅相成的通俗作品,是两条路走。

  中国网:我也有幸看了一下这次图博会,很多世界上非常知名的出版社都来了。顾社长,您在图博会上有什么收获?

  顾爱彬:像这类的图博会不是光做版权贸易,实际上每年老朋友相见,大家聚谈一下,还有新的伙伴,大家商谈怎么样拓展新的业务,新的合作关系。

  中国网:译林是从一本杂志社起家的,现在发展成一个非常知名的专业翻译的出版社,您觉得译林走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顾爱彬:译林应该说从创办杂志开始,到后来成立出版社,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放松,也不是朝三暮四。当时我们在89年成立译林出版社,我们就找准要搞外国古典名著,大概花了5、6年就做出来了,包括一些大的出版社已经放弃不做了。我们国内的读者对这块的需要非常大,所以我们当时找了不少译者来翻译古典文学名著,当时都是一流的作者,一流的作品,现在我们的品种达到了200多种,这是国内外国文学出版当中,我们的篇幅品种最多的出版社。

  中国网:应该说是相当的不容易。

  顾爱彬:我们确定一个目标就坚持做下去。大概到96、97年的时候,国内出版社看到外国古典文学市场比较大,好多出版社蜂拥而至,我们在巩固的基础上,把眼光又放到了现代外国文学。那个时候说实话是要花美金的,可能当时很多出版社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是财力方面的原因,好多出版社没有去买版权。96、97年我们花了很多钱买外国文学巨资,后来我们又把它形成一个系列,把以前大的出版社出版的作品,我们把资源聚拢在译林出版社,我们确定这个目标不放松。

  包括现在在读书界比较大的系列,是北京大学刘东教授主编的,我们跟刘东教授联系好以后,确定这个目标,我们当时的准备工作就花了5年。所以译林都是从开始一个目标确定以后,坚定不移地做下去。再发现一个目标,再继续确定,逐步拓展业务范围。

  中国网:不断进行开拓创新,因此译林在每次的市场先机上把握的这么准,我知道在出版业界有非常著名的译林现象,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译林现象的精髓在哪儿吗?

  顾爱彬:我们译林的精髓就是,一个是要咬住我们的信念、理念、目标不放松;另外一个,就是我们把文化使命肩负起来。确实大家现在都在谈出版是一个企业,但是因为它的企业性质,有些方面跟生产企业是一样的,但是关键的一点,因为它是文化方面的东西,确实在这方面还是跟别的企业不一样。我们生产的是文化产品,文化产品的属性有它商业化的一面,但是更主要的,在于它的社会价值。所以我们译林出版社这么多年来,一直坚守要出比较有文化品位、文化价值的东西。这么多年来,译林从来没有出过我们讲的“文化垃圾”的产品。

  中国网:的确,出版社出版的商品是一种精神产品,所以出版人身上也肩负着社会责任。而且译林出版社翻译这些作品很多都是文学名著,我们知道在翻译里面文学翻译是非常难的。那您认为,文学翻译最难的在哪里?一个好的文学翻译家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顾爱彬:我想一个人要搞文学翻译,一个就是自己的素养,包括知识素养、文学素养、还有文化素养,这是必须要具备的。不是一个翻译人懂外语就能搞翻译的,三个素养必须具备。同时,你要有好的外语基本功,另外一点你的国语要好。如果你的外语好,国语不好,你没有办法把国外小说当中传神的东西表达出来。尤其是我们碰到的文学作品当中,缺乏以前老一代翻译家的功底,这是我们现在目前遇到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

  比如像傅雷、周作人这些大的翻译家,他们翻译的作品不管在表达原文“神”的方面,在汉语的表达方面都是现代人无法超越的。所以,现在出版界遇到翻译难的现象,困难就在这个地方。

  我们现在是一个转型的社会,现代人的心态比较浮躁,都很少有人兢兢业业、静下心做翻译的事情。我们叫“爬格子”,这块的人才特别缺乏。真正做的这些人,又不是踏踏实实在做,其实在很多方面都是一种投机。所以这是我们目前比较困惑的事情。

  中国网:那在您心目中,有哪几位比较好的翻译家呢?

  顾爱彬:老一辈的像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的,还有傅雷翻巴尔扎克的、周作人翻的比较多一些。现代也有一些像比如杨绛他也翻过,这都是我们敬仰的,有名望的翻译家。

  中国网:您曾经说过出版是创新行业,知识就是资源。您能否介绍一下译林的资源优势?我知道译林有很多的人才,不仅聚集了老一代的翻译家,还有注重培养新一代的翻译家。在这方面译林有什么高招?

  顾爱彬:我们刚创办译林出版社的时候,包括在杂志创办的过程当中,我们确实培养了一批人才,现在已经成为国内翻译界比较有名的翻译家,大部分都是译林杂志、译林出版社培养出来的。确实,我们跟他们的关系比较好,当时的社会不像我们现在这样浮躁,确实当时有很多中青年的学者跟译林出版社有很好的关系。在这么多年当中,译林出版社给他们提供平台,让他们翻译作品,提供翻译作品,应该说现在我们的作者资源是非常丰富的。

  另外,译林出版社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我们也集聚了像图书资源、出版资源方面也是非常丰富的。我前面讲过的,像文学名著,不管是古典的,还是现当代的,包括诗歌这一块,社会的资源经过这么几年聚集的也非常丰富。

  中国网:顾社长,刚才听到您介绍这么多,老一辈的翻译家还是非常有翻译人的职业素质,不仅他知识丰富,而且有责任心,把翻译的著作尽量精准的表现给中国的读者。您认为现在的青年人具备这样的素质吗?现在怎么看待青年翻译人?

  顾爱彬:现在搞翻译的年轻人也是比较扎实的,大部分人还是比较浮躁的,没有前面我讲的各方面的素养,自以为自己懂得一点外语,就搞翻译。翻译又没有汉语的功底,英语也不是特别的精深,所以翻出来的东西经不起市场的考验和读者的考验。所以为什么我们现在市场上有那么多翻译作品质量很差,比如我们国内有名望大的出版社,其他小的出版社更不用说了。这是我们目前遇到的一个困惑。在社会转型期,大家的心态都很浮躁,没有人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坐冷板凳,比如花十年,或者几年时间静心做翻译这门工作。

  所以我们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不要有那么浮躁的心理,要沉下心,踏踏实实训练你的功夫。如果你认准这个目标,能够扎扎实实埋头做事情的话,应该说过了若干年,就能出来比较好的成果。

  中国网:我在跟您的交谈中我感觉,翻译这一行当不是短期可以提高的,应该是经历非常长的积累,他才能慢慢地翻译出这个东西的灵魂。

  顾爱彬:对。因为我们以前老的翻译家,他的功底是多少年才积淀起来的。如果他们浮躁的话,不会成为有名的翻译家。

  中国网:那您对培养新一代的翻译人有什么好的建议?

  顾爱彬:如果是出版社如果是搞专业翻译的,我们在这方面也要注意培养,多给有志于搞翻译工作的年轻人提供平台。另外,有志于搞翻译的年轻人自己从自身要做起,我前面讲的各方面的素养要培养起来,练自己的内功,同时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不要浮躁,而是要扎扎实实、沉下心做自己喜欢做得事情。双方互动,我想能够把年轻的翻译工作者培养起来。

  中国网:认定一个信念,然后勇往直前的达到你的目标。

  顾爱彬:对。

  中国网:您认为译林的哪些作品最能够体现译林的精神,能给我们举几个例子吗?

  顾爱彬:倒不是体现译林精神,能够代表译林形象的,或者译林在出版界、翻译界形象的,一个就是我们现在的一套译林的《古典文学名著》,因为现在有200多个品种。去年,我们又开始进行新的包装。因为译林出版社不断根据市场的要求,根据读者的口味来进行不断的老书重做,去年我们推出的重新包装的《民族译林》应该反响比较好,这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会不断做下去,这个可以代表译林。

  另外在97年的时候,我们又把眼光放到现当代系列上面,这一块也是代表译林。因为这一块的资源是译林独一无二的。我们买了独家版权,其他别的出版社都不能做。今年我们又开始重新包装,把它换成21世纪经典,所以在这次的北京国际书展上也推出来了。应该说从装订、设计、译文、质量从我们自己看是一流的,这两天我们看到读者比较认可这是一个。

  另外,刘东教授给我们主编的丛书,从学界、读书界来看,我们这套人文与社会系列,是改革开放以来,介绍国外人文社科思想当中非常好的一套非常好的丛书。应该说在各个行业的学者都非常认可这套书。

  中国网:您刚才提到的这几个系列,确实非常有名。而且我们也知道,现在目前市场上有很多外国文学翻译的译本,但是译林翻译的这些有它独特的位置。很多读者还是相信译林的品牌,要买译林的东西。您认为译林为什么会获得读者的信任?

  顾爱彬:译林有一个信念,要对得起读者,因为我们生产的是文化的产品。我们前几天跟编辑谈,他们的脑子里有这个信念,我们的编辑也认为,如果把这个事业做长的话,就必须认认真真做事情,而不是像现在社会那样,心态浮躁地来做。因为有些出版确实比较浮躁,搞翻译作品不是请译者认认真真来做,有些出版人更是把几个译本拼凑起来,把这个作品弄出来,推到市场去。读者有的不了解这些情况,他只要看价格低的,其实这对读者是一个损害。译林出版社从来不做这样的事情,译林就是要踏踏实实做事情,为读者着想、为作者着想。所以译林一直这样坚持做。

  中国网:我听说译林的很多编委都是非常资深的翻译家,他们连译林的注释或者标点,如果有错误的话都会更正。他们看的非常的细致,不光是大的内容方面,连小的细节也很注重,是这样吗?

  顾爱彬:对。我们一直跟我们的编辑讲,我们要注重每一个细节,注重每一个环节的每个细节。因为以前在这方面出版社考虑的不细,但是现在时代不同了,读者的要求也不同了,所以我们在生产图书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要注意。译林以前的老编委对译林杂志非常关注,当然他们现在不像以前那样,因为译林当时在国内是独此一家,介绍外国文学的作品,老一辈的像钱钟书等等,他们对译林杂志非常关心。

  我听我们的老领导讲过,钱钟书对译林杂志非常关心。有些老翻译家拿到译林杂志看到,一些细小的错误都会写信给我们译林杂志社,指出来。所以为什么译林杂志这么多年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原因就在这个地方。

  中国网:我想我们国家现在青年人学外语越来越多,如果不注重翻译的准确度和翻译的品牌,很多的翻译出版社可能就无法有一个好的声誉,在市场上也不会长久存在下去。所以像译林一样打造它的品牌。

  顾爱彬:一个出版社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必须经过努力,踏踏实实工作,对得起读者、对得起作者,对得起你自己出的书。出版社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中国网:译林近年来还参加了新闻出版署的大中华文库计划,翻译和出版中国古典经典文学的英文版。在计划中,译林承担什么样的任务?

  顾爱彬:这个项目是国家级的项目,是国家重点出版项目。译林有幸承担着一部分,我们现在出了三种《镜花缘》、《老残游记》、《浮生梦》,还有三本包括《人间词话》等等。他们重在参与这个项目,觉得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介绍到国外去,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译林出版社承担这个任务。

  现在目的比较大的就在翻译这块。因为前两天国务院新闻办开了中国图书推广计划的专家座谈会,在会上,外国专家也提出来,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怎么样把中国古典、经典,能够译成地道的英文,让外国读者喜欢。这是我们碰到最大的难题。

  中国网: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怎么样让外国人理解,非常难。

  顾爱彬:对。这就是为什么让中国文化走到国际市场上这么困难,我们怎么样把老祖宗的精髓翻译成地道的外文,不管是英文、法文,其他的语种,这造成了我们进入国际市场最大的难题。

  中国网:也就是说一个好的翻译家,他不仅要对我们国家的文化非常了解,对他所要翻译语种的那个国家的文化比较了解,所以这确实比较难。

  顾爱彬:对。要真正成为一个翻译家,他的内功非常的重要。不管是外语要好,汉语也要好。如果汉语不好,翻译过来读也读不懂。如果要把中文翻译成英文,那么你的中文要好,更要考验你的外文。你要了解你的语言出来,使外国人的表达方式就是这样的,外国人读了以后就会了解你的内容。

  中国网:“符号中国”丛书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出版项目,目前进展情况如何?

  顾爱彬:这套书在现在已经在最后审定阶段,9月底能够出来。这次在法兰克福书展上我们要开首发式,我们这套书有八卷中文本,由冯骥才先生主编的。我们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把各个不同的中国元素介绍给国外读者,但是国内读者也可以了解,我们现在也出中文本,明年要出英文本。

  中国网:为什么要选择冯骥才先生做主编呢?

  顾爱彬:冯骥才先生是有名的作家,同时他是很好的文学家,同时他又是很好的民俗学家,所以我们请他担当主编这套书是最理想的人选。

  中国网:冯骥才先生的语言非常幽默、非常到位,很生动。

  顾爱彬:对。

  中国网:译林出版社对这套丛书的海外市场预期是如何的?

  顾爱彬:现在我们还在跟国外的一些出版公司沟通,看能不能我们双方合作,把这套书的外文版推到国外去。目前对国外的市场来说,我们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计划。包括这次北京国际书展上面,我们也在跟出版商沟通,寻找共同合作出版这套书的海外版。

  中国网:那么译林出版社对整个海外市场有什么样的规划?我们知道译林出版社在海外版权方面,是很舍得花钱的。

  顾爱彬:确实,译林出版社主要搞引进。我们现在跟国外的版权代理公司、出版社沟通比较密切,所以很多好的作品,译林出版社能够抢先拿到,也是因为我们跟他们有良好的合作关系。译林未来也是要着重把国外比较优秀的作品,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人文社科作品,我们都要逐步地引进过来,这是我们的一个主业。

  同时,我们承担向海外读者介绍中国文化,这也是我们的责任,所以我们也会从现在开始,陆续地做这方面的作品,推到国外去。但是我们现在不是像大多数出版社一样,我们把这些选题做好以后,硬推到国外去,那很难。所以我们现在在跟不同的外国出版公司沟通,能不能双方共同合作,针对海外市场,针对海外读者的阅读兴趣,来共同编写出版,适合他们市场的图书,这样的话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中国网:我还听说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译林出版社每年还会预测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品,然后提前去谈版权的问题,所以能抢先把它引入国内。好象译林出版社曾经猜对过两次,是这样吗?

  顾爱彬:倒不是预测,就是现当代文学作品,我们当时买是看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影响,所以有些作品我们就买下来。买下来以后,比如2003年的时候,我们出版的英国作家叫奈保尔的《比斯瓦斯先生的房子》,当时我们买版权是96、97年买的,出版的时候不知道它会得诺贝尔奖,只知道这个人是英国籍的。我们出版以后,到01年、02年后来他得了诺贝尔奖,当时在国内还是很轰动的。

  还有南非作家叫库切,也是他的其中一本书我们出版了,过了几年他就得奖了。这个我们不是预先知道的,没有这么大的能力,我们把他作品买下来,因为它的价值比较大,他获得诺贝尔奖也是碰巧。像去年诺贝尔奖土耳其的奥罕•帕慕克,他的代表作是《我的名字叫红》。因为他的影响比较大,后来得诺贝尔奖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顾爱彬:现在国内版权竞争确实比较激烈,尤其在版权这一块。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人文社的都是这样,大家都想有机会能够事先买到,然后得诺贝尔奖,这对出版社声誉非常好。
 
  中国网:您刚才说到版权贸易,译林在这方面是怎么样的?

  顾爱彬:我们译林出版社买版权也是根据产品结构进行购买,包括目前的文学作品、人文社科,包括其他的图书,我们根据现有的产品结构,有针对性地购买版权,遇到的困难就是竞争太激烈,购买版权的成本越来越高。

  中国网:译林在版权贸易方面是否也存在着逆差?

  顾爱彬:因为译林出版社的主业就是引进,理论的说当然逆差还是比较大,我们大部分是做引进版,输出这一块比较小。我们主要是把国外优秀的东西引进过来。

  中国网:译林出版社现在不仅是翻译出版很多经典读物,还翻译了很多畅销书。比如我们都知道的《大长今》、《时尚女魔头》、《身体使用手册》,这些作品译林都是怎么选择的?

  顾爱彬:搞畅销书应该追溯到2001年,在2001年之前出版社都没做过畅销书,我们做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包括我们做通俗小说,都没有做轰动全国市场的大的畅销书。在2006年的时候,我们购买版权,抢到了《叶利钦回忆录》,因为叶利钦是比较受欢迎的总统,我们也不知道,突然之间卖到了十几万。当时数字还是比较惊人的。

  我们做了这本书,觉得畅销书也可以做,一本畅销书可以带动整个出版社其他图书的销售,所以从那一年开始抓畅销书。这样就有了后来的《希拉里回忆录》、《克林顿回忆录》、贝克汉姆的、巴乔的传记,包括后来的《兄弟连》,就是中央人民电视台引进的电视大片,这些都是译林的畅销书。所以你刚才提到的几本,也是我们看准,觉得对中国当下读者有吸引力的书,所以我们就把它买下来。也包括去年我们做的《身体使用手册》,这是我们有意识的,要在生活方面的图书拓展出去。

  当时我们看准这个选题,尽管它是美国作者写的,它的很多内容可能不是完全适合中国的读者,但有些东西是可以借鉴的,有些内容还是适合中国读者的,所以我们把它引进过来。我们在营销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包括请钟南山院士写书推荐,甚至请他在广州书城讲怎么保健,把这本书做成在全国影响比较大的畅销书。

  当然也比较困难,因为国外作者写的保健类作品,能够在国内做成畅销书,这一点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首先我们要考虑它适不适合国内读者,所以我们在本土化方面还是做了一些工作,造就了现在它的畅销。

  中国网:的确,现在这些畅销书非常受各个年龄阶段人的欢迎,尤其是结合比较轰动的影视作品,只要是有发行,有出版,很多年轻朋友都会排队去购买,应该说市场的前景是很不错的。那么我想问一下顾社长,从拿到版权到出版,要经历怎样的过程?

  顾爱彬:首先是你看准一个选题,提出申请要购买版权。因为国外的版权掌控的版权人是不同的,有的是在代理机构上,有的在出版社,有的在个人,我们会通过不同的渠道去购买版权。买到版权以后开始请一些译者翻译,翻译好的稿子以后进入出版流程。

  中国网:一般这个过程要经历多长时间?

  顾爱彬:如果版权购买比较快的话,出版的过程一般在半年左右,可以把一本书推出来。快的话时间会更短一些,有的时候两三个月都会有,当然翻译的过程会缩短。翻译过程缩短带来的问题就是可能会翻译的质量有问题,所以我们一般还是会给译者一定的时间,主要是确保译文的质量,否则处理的作品会遭到读者骂。

  中国网:我刚好想提这个问题,顾社长已经回答了我。译林有这么多的畅销书,要选择适合中国人读、中国人理解的书,它的选题方面有什么样的把握?

  顾爱彬:说实话,外国的畅销书要选定以后,在国内能够畅销,这里面有很多因素。我个人觉得,可能偶然因素比较多一点。出版社买这本书,比如在国外很畅销,你怎么使国内也畅销,偶然因素就是等,你怎么样把这本书宣传到位,让中国的老百姓知道这本书怎么好,这个东西不是让它能够契合中国读者的口味就能契合的。

  比如前几年出版的《达芬奇密码》,这本书已经以前见过,没有感到它适合中国读者的口味,后来别的出版社做下来了,这是我们觉得遗憾的事情。包括《哈利波特》,它的第一本书出来以后我们也见过,它是儿童作品,译林出版社对儿童作品不是强项,所以我们也没看上它,结果它成了特大畅销的书。现在我们知道,国内读者对奇幻文学非常着迷,所以这个就是它的卖点。

  真正要做到海外畅销、国内畅销,这些作品还是比较难的。因为在国外畅销的书很多,比如译林出版社在90年代推出的两个英国畅销书作家的作品,比如约翰格林胜姆,这在美国还是大的畅销书,我们引进了他的所有作品,但是在国内就是畅销不起来。包括另外一个作家,迈克尔•克莱顿,他是写科幻的,但是和国内的科幻也不一样,这也是在国外非常红的大作家,他的作品都要卖到上千万册,但是在国内就不行,尽管我们做了很多工作。 所以这里面有偶然因素。

  中国网:您刚才提到的《哈利波特》,我那个时候在学校,我身边的很多同学非常着急要买全套,天天跑遍各大书店,就是想买到,当时确实非常畅销。那您认为,是不是一本非常好的图书要推销它,市场是非常重要的。国内引进的大片,或者自己拍摄的大片,前期都会做很多的铺垫,出版业现在也是这样的情况吧?

  顾爱彬:对。图书宣传营销现在在出版界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你出了好书,没有很好的宣传营销,根本不可能让这个图书畅销,也不可能让它走到读者的手中。比如前面我们做的《身体使用手册》,如果我们没有很好的做宣传营销,不可能老百姓那么喜欢。

  中国网:那您觉得在出版营销方面,译林现在有什么样的措施?

  顾爱彬:应该说这两年,译林出版社在营销这块,还是非常重视的。首先,我们的理念跟以前不一样了。我们通过跟国外的大公司接触,我们也了解到,营销应该怎么做。所以从这两年来看,比如《身体使用手册》,我们现在行业内叫“全程营销”,我们从选辑开始,到编辑过程,到发行,我们都全程做了营销的工作,做了很多铺垫的工作,在这之前我们就开始搞营销预案,包括后期的活动都是做得比较细致,最终让这本书畅销了。

  中国网:您刚才提到译林对魔戒的翻译,现在也了解到国内读者对魔幻类的小说非常有兴趣。那么在翻译《魔戒》上,译林遇到过什么样的问题吗?比如在翻译上,是音译还是意译,有什么好的精准把握吗?

  顾爱彬:《魔戒》这本书很难翻译,它不是畅销书,不是我们意义上通俗的作品,它是一个比较经典的文学作品。它的里面首先英文语言比较难把握,另外有些读者也提到过,里面一些译名怎么翻译,这里面存在理解不同。我们翻译觉得这样比较好,翻译是仁者见仁的,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有不同的理解。台湾也出过,它和大陆的本子不一样,如果我们换另外一个译者,可能理解还是不一样。

  中国网:这个翻译有多长时间了?

  顾爱彬:应该很长时间了,我们买版权是90年代末期,大概花了两三年的时间。

  中国网:现在大概有多少译本?

  顾爱彬:因为我们是买版权的,我们是唯一正版的译本,其他的译本都是盗版的。我估计在市场上有一些盗版,但是它不是真正严肃意义上搞翻译的,有些本子是滥竽充数的。

  中国网:现在社会有这么一种说法,现在学语言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至少都会英文,很多人觉得翻译不够地道,看不到原著的感觉,很多人愿意看原版的大片,不愿意看翻译过来的。您怎么看待这样的现象,如果读者对翻译不满意,您怎么认为?

  顾爱彬:一个是译者没有做好工作,另外出版社也没有做好工作,没有找到好的译者。我们一定要找真正的译者,他喜欢这个事情,这样出版的成品读者就会欢迎。现在国内有很多出版社,出来的作品都是经不起考验的,错误太多。一个是译者不负责任,出版社的编辑有不是太认真,所以造成了最终出来的图书译文质量是很低劣的。

  这个不是一般的小出版社,有的国内大出版社也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不敢讲译林所有的翻译作品都是经得起考验的,但是确实存在翻译作品也是经不起推敲的。所以我们现在比较重视这一块,准备在译者的准入制度,你有资格进入译林翻译团队,必须经过考验。所以我们下面要着重在译者这块抓紧,搞一个制度出来。

  中国网:那么译林在未来的一些计划中,它还打算拓宽哪些领域的翻译?

  顾爱彬:译林出版社文学是主业,我们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我们已经把古典的、现当代的做,我们现在正在启动21世纪的名家作品,包括一些得奖的作品,也在搞一个系列。下面我们可能会在生活类图书、社科、人文这块,像政治学、法学,我们可能会拓展。因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可能对政治学、法学方面需求比较大,所以译林出版社觉得,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兴趣所在,所以我们会在这方面做一些尝试。现在已经在联系一些作者、译者,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另外,可能我们会在外语这一块拓展。确实现在国内学外语的很多,但是真正学好的外语有一个?还是很少。所以我们想为真正想把外语学好的读者,提供比较好的学英语的范本,这是我们今年已经在做得。今年我们推出了《双语译林》,英汉对照,在未来几年当中,我们会把这个品牌做到。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为当下广大的英语爱好者提供比较好的英语范本。

  中国网:今天非常感谢顾社长接受我们的专访。出版人是非常高尚的职业,我们也希望译林能继续秉承它的理念,为中国的读者介绍更多的好书,不断地发展壮大下去,走向更高的辉煌。
  (新闻来源:中国网 2007-09-28)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3 09:42:59 | 只看该作者
译林出版社:“引进来”并重“走出去”


2010-10-30


  —— 专家学者:“出版商”兼顾“出版家”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六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上,译林出版社召开成立20周年暨《译林》杂志创刊30周年座谈会,翻译家文洁若、叶廷芳以及中国社科院外文所所长陈众议等专家学者就“我国学术翻译出版得与失”和“中国出版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建言献策。
  成立于1989年的译林出版社目前隶属于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它2009年入选“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20年来形成了“名著译林”、“传记译林”、“人文与社会译丛”等特色板块,累计出版了《20世纪外国文学史》、《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金色笔记》、《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朗读者》、《魔戒》、《我父亲的梦想:奥巴马回忆录》等各类获奖书和畅销书。
  译林出版社近年来与上百家知名海外出版商建立了业务往来。近期向海外输出的《符号中国》丛书在“走出去”战略中取得重大突破。该社还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办《国际博物馆》等重要学术期刊,分别与中国社科院和南京大学联办《外国文学动态》和《当代外国文学》等外国文学研究刊物。
  中宣部出版局局长张小影认为,译林出版社是顺应改革开放的国运而发展和崛起的。该社“尊重作(译)者,服务读者”,今后应在中西方双向的翻译和交流中发挥更大作用。
  清华大学刘东、王宁教授及北京万圣书园总经理刘苏里建议,译林出版社应像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设立北京贝贝特分公司那样,在北京设立一家分支机构。资深德语翻译家范大灿、北大教授李强、清华大学教授万俊人等学者强烈呼吁提高翻译水准。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谭跃说,老的商务印书馆在民国年间的出版界中做到了经济规模最大,但它今天为人记住的仍是一批好书。凤凰出版传媒集团销售过百亿元的核心应该是:出一批好书。应努力成为出版商,更应成为出版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3 21:18 , Processed in 0.16225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