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中行的平常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19 15:03: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中行的平常心
时间:2002年4月3日 作者:董保纲 来源:光明网


捧读张中行先生的文章,犹如倾听一位近乎与世纪同龄的老人讲述他的人生经历,更难得的是,他以平常人的平常心,看人看事,写人写事,有一说一,有二说二,自然而坦荡。  

张中行先生1909年出生于河北省香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后在中学和大学任教。1949年以后,他一直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任职,从事中学语文教材的编辑工作。张中行先生是北大著名的“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金克木先生齐名。刘国正先生这样评价张老:“学识渊博、融贯经史百家之音,历览古今中外之书。文得力于蒙庄,诗似玉奚谷生,金石书画亦有见闻。是个真正的杂家。”张中行先生的著述甚丰,有《横约集》、《观照集》、《流年碎影》等,他以“五四”式的语言方式来表达现代的思想感情,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张中行先生的一生,经历时间跨度大,《流年碎影》以其独特的视角描述了时代演进的种种轨迹。读这部极有个性的传记作品,有助于我们以小见大地认识过去和了解历史,更能从中透视到张中行先生的人格魅力。  

青年时代的张中行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他无休止地探寻:生命有意义么?如何生存才是合理的?什么是“存在”?“存在”是顺从意志的必然,还是顺应天运的必然?张先生的国学根底、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很深厚,他研究国学,研究逻辑学、哲学。他不仅思索老庄、孔孟、佛学,而且研究罗素、培根,这在当代文人中并不多见,其成就令众人仰视。  

对人对事,张中行先生崇尚容忍,他说:“对不同意见,我一是尊重,二是欢迎,三是未必接受,四是决不争论。”如不少人关心的张先生与杨沫先生的关系一事,在《硫年碎影》中写有两段,他如实地讲述事实,描述感受,真切自然,很有分寸。尤其令人感动的是,五十年代,杨沫的《青春之歌》出版了,一些读者认为有些事可能影射了张先生,张先生写道:“我却没有在意。”有人问张先生为什么总是沉默,张先生又写道:“其一,这类过去的事,在心里转转无妨,翻来覆去地去说就没有意思。其二,我没有兴趣,也不愿意为爱听张家长、李家短的闲人供应茶余饭后的谈资。其三最重要,是人生大不易,不如意事常十八九,老了,余年无几,幸而尚有一点点忆昔时的力量,还是以想想那十一二为是。”这种宽容的态度,非常人所及,何等难能可贵!  

张中行先生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他把自己一生中的体悟坦诚地告诉读者。他的这种内省和体悟,是原原本本的,像李叔同坐禅时的冥想,也似丰子恺那样远离尘海时的冷观,同时又如闻一多、朱自清那样直面人生。使读者在一种平和而冷静的心态中,真切而自然的感受到一位文化老人坦坦荡荡的心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6 01:01 , Processed in 0.10807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