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潜江文化现象透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29 16:0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空气中弥漫着文化的芳香
——潜江文化现象透视
王本伦
2012年07月24日

   来源:人民网     


江汉平原腹地,武汉城市圈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融的地方,有一个享负盛名的文化名市——潜江。盛夏时节,行走在潜江的大街小巷,村头村尾,你会强烈地感受到这里的人们对文化的崇拜与狂热,这块土地上的空气中弥漫着的文化芳香。
采访中,惊奇地发现,潜江在两千多年的岁月变迁中,沉淀了龙湾遗址文化、服装文化、花鼓戏文化、皮影文化、民歌文化、饮食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曹禺文化等,这些有鲜明特色的潜江文化现象,是沉淀着本地悠久历史内涵、反映社会风貌的文化。空前活跃的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构成了潜江独特的文化现象。
滋养传统文化让文化根脉焕发生机
徐李龚家湾村,今年70岁的皮传荣唱花鼓戏入迷。饭前饭后行路都要哼上几句。皮传荣的女儿兰英回忆,从她记事起,就知道父亲在梦中唱花鼓戏,有了几十年。她还讲了一个真实的笑话,有一天三更半夜,一强盗到家里来行窃,父亲突然唱起了花鼓戏,吓得盗贼闻歌而逃。
潜江人差不多都会唱上几句花鼓戏。为了验证这一点,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肖东坡随机抽查了几个人,抽查的人立马张口“哟喂哟”,果然名不虚传。在民间,有“听了花鼓戏的哟喂哟,害起病来不吃药”的一说。唱花鼓戏可以不吃药,可见其文化的魅力。
传统文化滋养心灵之根。湖北实验花鼓剧院(潜江市花鼓剧院)每年演出花鼓戏200余场,群众自办的12个花鼓戏班每年演出花鼓戏100余场,受益群众数十万人。该院有《家庭公案》、《原野情仇》等八台大戏八上北京,唱响首都舞台,先后获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中国文华新剧目奖、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文华表演奖、湖北省戏剧新作展演金奖、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潜江荣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荆州花鼓戏)之乡”。弹丸之地的潜江,拥有潜江民歌、花鼓戏和皮影戏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还有潜江唢呐、潜江高台舞狮、鼓盆歌(潜江鼓歌)等10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令许多外地人称奇。
分流汉水入长江“汉出为潜”,这是潜江名称的由来。 “楚王好细腰”的章华台就在潜江境内。在这样一个充满想象的风雅之地,活跃着中国当代一群最执著的诗人。《人民文学》主编、著名诗人韩作荣到潜江采风时惊叹,一个人口只有一百万人的县级城市,常年写诗的人达百人之多,创作热情如此高涨和持久,在全国极为罕见。他将此称为“潜江现象”。 潜江的诗歌社团十分活跃,初步统计约有30余个,成员达到1200多人。目前,潜江有《雷雨》、《笔架山》、《水乡流韵》、《返湾涛声》、《园林春潮》、《章华台》等10余种刊物。 5年来,潜江诗人出版诗集近百本,发表诗歌近千首,获得全国以上的奖项上百次。潜江被授予“中华诗词之乡”。
潜江文化的根脉延绵几千年,已经融入每个潜江人的血脉里, 成为潜江人精神家园的共同标签。

倾情文化投入让文化成为民生所需
历届潜江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始终把文化当民生抓,这是潜江值得让人称道的文化现象。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和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事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将文化惠民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财政预算。“十一五”期间,潜江投资20亿元建曹禺纪念馆、曹禺公园、梅苑、章华体育馆、市民体育中心等一大批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味。
文化下乡,文化普惠,成为潜江普惠民生的大工程。基础设施的建立与完善,群众文化生活有了阵地。曹禺公园、梅苑、南门河游园以及数以百计的大大小小的乡村文化广场,到处都散发着文化气息。形式各样的文化下乡和文化交流,让文化的触角,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潜江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农民看电影看戏,政府统一买单”。近3年来,实施免费送戏下乡300多场,送电影1.2万场,送图书50多万册;全市投入群众性文化活动项目的经费达到了1200万元,而且逐年增加。文联管辖的10多个协会和各地各部门举办的不同类型的书画、摄影、诗会、曲艺、邮展等已成为一种日常活动,广场月月红由单纯文化部门主办到现在变成个个部门办,如火如荼,热闹非凡。文化满足了潜江市民的需求,也让潜江市民产生了自信,文化成为一种自觉。  
打造文化品牌让文化产业枝繁叶茂
潜江,有丰富的文化资源。那么,如何盘活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
曹禺文化产业园是湖北省首批创建的省级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曹禺文化产业,潜江走的是一条从文化名人到创建文化品牌、以文化品牌引领文化产业的发展的路径。曹禺祖籍潜江,其散文《我是潜江人》发表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反响。潜江市依托曹禺及其作品的影响力,整合市域文化资源,于2003年提出打造“文化名市”的发展战略。从2004年、2010年,举办了两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曹禺文化周影响深远,被人民网、中华节庆研究会评为“中国最负盛名文化艺术节”。“中国戏剧家协会曹禺剧本奖创作基地”、“中国戏剧家协会梅花奖艺术交流中心”、 世博湖北馆等落户曹禺文化产业园。曹禺文化国际交流活跃。英国、日本、韩国和国内的5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潜江进行了曹禺国际学术交流,潜江还与莎士比亚的故乡斯特拉夫镇进行了友好交流,近年来,初步形成了以打造曹禺文化品牌促进“文化名市”建设的发展格局。
潜江小龙虾产业发展经历了从小龙虾到大产业、从产品经济到产业文化两个阶段。文化引领,龙虾节拉动潜江小龙虾迈上产业化发展之路。潜江通过连续举办三届龙虾节,打造了“中国小龙虾之乡”、“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等人文品牌, “世界龙虾看中国,中国龙虾看湖北,湖北龙虾看潜江”已成为一种文化认同。今年6在潜江首映的《虾哥的故事》,以潜江小龙虾产业发展为背景,讲述了以王水生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企业家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畏艰难,勇于探索,把小龙虾做成大产业的创业故事。电影集中展示了江汉平原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以鲜明的潜江特质和不可替代的潜江元素,为"世界龙虾看中国,中国龙虾看湖北,湖北龙虾看潜江"作出了生动形象的演绎,形成了潜江打造世界甲壳素之都的核心文化。
潜江服装产业依托10万潜江裁缝快速发展,年加工产值过百亿元。现拥有瑞士利维高集团、亚利服饰、东颢制衣、诚宇制衣等大大小小的服装加工企业近百家。中国十大劳务品牌的“潜江裁缝”是个古老的故事。从楚王好细腰到遍地服装厂,2000多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潜江独特的服装文化。她支撑着潜江服装产业走向世界,成为未来的世界“服装工厂”。
在充满浓郁文化氛围的潜江,无论是什么产业,如果不能与文化联系起来,是得不到认同的。这也是潜江独特的文化现象。潜江已形成了曹禺文化产业、潜江龙虾产业,华中家俱产业、潜江服装产业等。每一个产业的背后,都有文化作支撑。而一个有文化支撑的产业,你还用担心她的未来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8 05:55 , Processed in 0.13360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