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母鸡”钱仲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24 18:46: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老母鸡”钱仲联
日期:2008-11-14 作者:范培松 来源:文汇报



     我从1983年起担任苏州大学中文系副主任,1989年之后担任主任,前后12年。在这期间,打交道最多的就是钱仲联教授。历任校长都叮嘱我,中文系一定要把钱仲联这只“老母鸡”照顾好。有一位校长在全校干部大会上,对“老母鸡”作了如此解释:苏州大学获得首批博士单位授予权,多亏了钱仲联教授,因为他为我校获得了古代文学博士点。那是上世纪80年代苏州大学惟一的博士点。苏州大学正因为有了这个博士点,才不断生长出其他博士点,所以说,钱先生是“老母鸡”。


    说起“老母鸡”,还有一段佳话,当时我校申报学位点时,是把钱仲联先生作为硕士导师申报的。国务院学科评审组讨论时,钱锺书先生说:钱仲联若是作为硕士导师,那我们在座没有一个人可以作为博士导师。因而我们的古代文学竟破格成为博士点。后来外面流传钱锺书和钱仲联是亲戚,因为都姓钱,就有人把这段佳话染上了私情,这却并非事实。我曾专门向钱仲联求证过,钱仲联郑重告诉我:他是常熟人,和钱锺书的无锡钱家是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完全不搭界,无任何关系。眼下每到申报博士点时,申报方在材料上弄虚作假,东拼西凑,而后倾巢而出,请客送礼,一场混战,直闹得鸡飞狗跳。对比之下,钱仲联成为博士生导师的这段佳话,也就更显其佳了。


    我认识钱仲联先生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当时,我在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求学,钱仲联为我们讲了一个学期的“中国古代诗词”课。系里对他传说得很神,说他是光绪皇帝的先生翁同龢的外甥,又说他在上海编辞海时与陈毅元帅以诗词唱和。我们学生都很崇拜他的文笔,敬仰之外还有些畏惧。一次他讲授屈原的《离骚》,讲到某一种草时,他说这是香草,恰恰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注明此草是臭草。我不解,课间休息时捧着书本去问他,他断然答曰:“我说是香草就是香草!”吓得我吐了吐舌头,再不敢与之争。他讲课,乡音特重,尤其讲到紧要生动处,完全忘我,节奏急促,声调高昂,如暴风骤雨,直至整个假牙脱落。苦煞那些北方同学,上面是暴风骤雨,他们急得跳脚,一片茫然。所以下课后,常常有北方同学向我借笔记。


    上世纪60年代初,师生关系密切。我和几位同学曾多次到他家拜访。他一见我们,就再不是那种威严模样了,变得侃侃而谈,眉飞色舞。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他对我们说:我24岁就当了教授,还是“学衡派”——就是鲁迅《估学衡》中的那个“学衡”派的成员,当时我们那些用文言作诗者,都以《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命名,我被大家称为“小李广花荣”。这些话说于60年代初,但到了“文化大革命”,似乎也没有什么人在这方面揭发他。在“文革”中,钱先生虽然也受了苦难,进了牛棚,七斗八斗,但中文系师生还是钦佩他的才学,没有怎么为难他。


    自上世纪80年代始,钱仲联主持《清诗纪事》编撰的宏大工程。他不愿当挂名的即当今类似包工头式的主编,事必躬亲,在编写事务上毫不含糊。一发现问题,总是立刻处理,有时甚至大发雷霆。有一天早晨,我刚上班,办公室的同志急急来找我,说钱老正在发火。我立刻跑到明清诗文研究室,只见《清诗纪事》的编写老师一字排开站立,钱仲联面对他们站着,正大声训斥,气氛中弥漫着火药味。我担心钱先生的身体会有不测,立刻把他请到我的办公室里,进行“灭火”。《清诗纪事》这样的巨大工程能最终编撰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坚持认为,钱仲联的“铁腕”是最重要的一条。


    钱仲联的性子急,在苏州大学是众所周知的。“文革”中,他下放到校农场改造,每当放假回苏州那天,他就凌晨四五点钟起身,把行李整理好,在床上枯坐等待天亮。“文革”结束后,我们教师开会,他总是第一个到。我也是急性子,但只要有他参加的会议,我到的时候,总见到他早已端坐在会场上,只能自叹不如。所以,后来我们想出一个办法,凡是非要他参加的会议和活动,我们在通知时,就把时间故意延后一小时,如下午两点钟开会就说三点开,这样就不至于要让他提前一小时了。


    钱仲联是饱学之士,他博闻强记,晚年尚能背诵《红楼梦》中的诗词。我曾亲身感受到他的学养的深厚。上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我主持《中国散文通典》的编纂。当条目初定后,我对从先秦到清末的近七百条古典散文条目有些吃不准,于是想到了钱仲联。记得一天上午,大约11时左右,我带着王尧去见钱先生,把条目交给他,请他抽空审定。谁知他立即审阅,叫王尧念,王念一条,他定一条,每一条都定得非常干脆,或是:“行——定。”或是:“平庸。”或是:“伪作——删。”毫不含糊,前后近两个小时,共审定了680条。我不禁叹曰:什么叫博古通今?钱仲联是也!


    钱仲联是性情中人,和他商量事情,一般都会得到他的支持。写个序,讨个字,他都会满足你。他似乎也不信鬼神,年初一,我们去拜年,有几次他就和我们谈他的遗嘱。年初一谈遗嘱,总有点那个吧,我们忙阻止他,他依然讲他的,说遗嘱有几条,我记得其中一条就是要献出遗体,他说他的大脚趾有特异功能,站着会动,可供医院科研用。而对有些事情,他是毫不含糊的,记得90年代初,一次博士答辩后,我和他陪同答辩委员王元化、王运熙和顾易生等去常熟游览。在钱谦益墓前,几位先生都照了相,独独他不照。开始我请他照,他摇头。后来我再请他,他依然拒绝,还严肃地对我说:不照,如果照了,照片传出去,人家还以为我是他的后代或亲属呢,我和他没关系。


    “老母鸡”已经离我们远去。现在的年代,“老母鸡”似乎已成稀罕物,常常在学界撞见的是一些高昂啼鸣的“小公鸡”,他们虽然没有什么“蛋”可炫耀,但他们的声调可以令满世界震动。不过,震动之后,我常常会感到一点寂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 00:37 , Processed in 0.12886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