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延博:左手思考 右手点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26 06:2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管延博:左手思考 右手点金
管延博是含蓄而内敛的,和他接触的人不会感觉到压力,这正是他韧性的表现。
这些年,他经历过了创业的艰辛,品尝着成功的甘甜,从建材领域成功跨入茶业领域,真正成为两条腿走路的实业家。
这些年,无论为人,还是处事,管延博都很低调,从不去争名夺利。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做实事成为他的行为习惯。
“商道即人道,把‘人’道做好了,自然就做好了‘商’道。”管延博如是说。




从容、大气、淡定、爽朗、干练,是管延博给我的第一印象。
在他的办公室里,我读到了他的座右铭:做人诚实、做事踏实、产品真实。三个“实”字,在暗合了他的“实业”理想的同时,也成为成功的必然。
人在世上走,刀在石上磨。
多年来,管延博的实业发展局面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磨”成的。
人道商道
在做实业之前,管延博是一名机关工作人员,1982年参加工作,在司法局公证处干了20余年法律工作。
成功人士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能将工作干得有声有色,都能在自己的领域有所建树。在机关工作期间,管延博的工作一直很出色,凭借过硬的法律业务能力,他在每一年度的考评中都是优秀,而且很多时候都是全票。
其实,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辈子会投身商海。
2001年,管延博从机关申请了内退,投身商海,从事建材行业的营销,卫浴制造、防水材料、卫生洁具、建筑陶瓷、装饰材料、太阳能……对他来说,这些都是冷冰冰的陌生名词。
从机关到商界,从法律到经济,是个大转弯、大挑战,更是一个大机遇。弃政从商,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
话说回来,从事了大半辈子机关部门的法律工作,身份的转变哪能是易事?半路出家,哪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从商伊始,管延博一没资金,二没经销场所,三没营销人员,一系列问题等他协调,他是真正意义上的“白手起家”。而且,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他完全是个外行人,对市场、经济规律、商业运行程序等一无所知,可以说是两眼扑黑,面对眼花缭乱的建材市场,简直就是无从下手。他的压力非常大。
怎么办?
毕竟弃政从商是自己的选择呀。
这期间,家人反对,单位里的领导也不断打电话挽留他,希望他返回工作岗位。
好马不吃回头草。管延博想,从商是块硬骨头,但这块硬骨头是自己选的,就要无条件地“啃”下去,绝没有后退的余地!
其实,那段时间,管延博很多时候都在焦虑之中,很多时候都在和自己叫板,说实话,他也曾动过动摇的念头,但那是片刻的。
“开始打局面的时候,真的有些不知所措,确实打过退堂鼓,回单位工作,一来没有风险,二来安逸自在,多好啊。但开弓没有回头箭,输不起啊,我总得试一试,不试一试,不去‘碰’,不给自己创造机会,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
经商是门大学问,不明白,就虚心向别人请教,留意市场的哪怕一个细微的动作,一点一滴,都要从头开始,从头学起,从头做起,下苦功恶补相关知识。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一点一点的出去“跑”。跑人力,跑市场,研究市场,研究各种规律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光是心得体会就记录了好几个笔记本。
慢慢的,在亲戚朋友们的帮助下,管延博多方借力,通过多方位筹措到了资金、落实好了场所,配齐了工作人员,该配备的都到位了,条件成熟了。
好,开张!
与此同时,摸着石头过河的管延博也已经慢慢摸准了市场的脉搏,掌握了运行规律、经营方式和供需关系,对品牌效应也有了深刻的理解,积累了一定经验……
通向市场的路,向他打开。
创业是艰难的,他也曾尝过假品牌折磨的苦头,现在,终于在磨难中练就了一双观察市场、选择产品、定夺规划的“火眼金睛”。
慧眼炼成的过程,也是他修炼人格境界的过程。最终,他的目光锁定建材大户“美林”。
管延博主要代理的是美林品牌。美林是山东的著名品牌,与很多商家不同,他的原则是薄利多销,目的是让千家万户用得放心,为了打心语,他组建了一支完善的售后服务队伍。
凭借优质的产品、优良的售后服务,管延博赢得了日照老百姓的口碑,销量位居全省前列,他每年都能得到厂家的奖励。
诚实经营是管延博的原则,用他的话说就是赢利不是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以人为本,薄利多销,把服务搞好。
“商道即人道,把‘人’道做好了,自然就做好了‘商’道。”管延博如是说。
在此理念的指引和驱动下,管延博的建材实业做得有声有色,在日照的名头越来越响亮,事业发展的局面从此拓展开了,年销售额突破了千万元。
因为他将美林品牌做得叫响,至今,在日照,代理美林品牌的经销商只此一家。
经营十年,管延博用勤恳的双手为自己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他的事业发展终于步入健康发展的车道。
回首从前,经历过的艰辛,承受的压力,只有他自知,但他从不对别人提及,再苦再累,从不喊痛。
成功转型
2009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建材行业忽然变得不太景气,眼看着市场需求量大幅度缩减,而更要命的是卖出去的资金根本无法回笼,经营面临着巨大压力。对实业步入正轨才几年时间的管延博来说,无疑那是一段异常艰难的时期,突然而至的大风浪,差点让他放弃了办实体的动力。
放眼市场,经过详细考察论证,管延博果断转身,在做好建材产业的同时,将目光瞄准了茶叶产业。
这一年,他放开手脚,大规模种植茶叶,成立了山东日照圣园春茶有限公司,成为后村镇万亩茶园发展规划中兴起的大型茶厂。
他的茶业基地建在日照市后村镇李家洼村的一座山上,此地山清水秀,环境优雅,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在200亩茶园基地的基础上,他的产业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对外贸易、科技开发、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年产优质绿茶50000公斤。
短短3年,日照圣园春茶有限公司茶叶质量不断提高,产量不断增加,一跃发展成为日照茶产业的大牌公司、骨干企业。
藉此,管延博实现了成功转型。
“日照绿茶是日照的特产,零星销售不是办法,要想把绿茶产业做好,就得打品牌!这是唯一的路子。我们下一步的设想是借助日照市的政策支持,打日照绿茶的知名度,在各大城市设立更多的营销点,争取将日照的绿茶打造成全国叫得响的品牌,形成产业链!”管延博用手指转了转办公桌上的地球仪,自信地说。
只要有头脑,肯吃苦,前途总是充满机遇,前景总是光明的。
现在,他在研究绿茶的基础上,已经创新研发出了“日照红茶”系列。
为了制作上乘的红茶、高端的红茶,管延博敢于下狠心、下血本投资学习,三年来,他曾数次率领着自己的产业团队,奔赴著名红茶“大红袍”、“金骏眉”的发源地福建武夷山取经,实地考察学习制茶工艺,带回了经验,改进了技术。
不仅如此,他还将武夷山擅长制茶的师傅请回了日照,手把手地传授经验。
“日照红茶”在日照呱呱坠地,成为日照茶叶产业家族中的一个“新秀”。在以绿茶闻名的日照,研制开发红茶是一项创举,是名副其实的创新发展。
感恩的心
2011年4月,中华管子文化促进会在北京成立,管延博凭借其在山东省及日照地区管氏家族中的影响力和对弘扬老祖宗管仲思想的杰出贡献,被推举为中华管子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依托全国管氏家族的大平台,在管氏家族的维护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本着认真传承老祖宗管子风范的目的,在日照,在管延博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为管氏家族做了大量工作,促进日照地区整个管氏家族事业发展的同时,也为促进日照经济产业发展作出了一份力量。
“这是我们的家事,作为管氏家族的一分子,能为这个大家庭尽一份微薄的力量,这是我的荣幸。有政府的支持,有大家的帮助,我希望我们的事业能越做越大,越做越好,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言谈中,管延博显得很自豪。
十年磨一剑,管延博磨好了这把剑。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灵补偿方式。做好实业,回报消费者,感恩社会,是管延博的心灵补偿方式,是他默默奋进的追求。
这些年,无论为人,还是处事,管延博都很低调,从不去争名夺利。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做实事成为他的行为习惯。
“说老实话,一个人能享受和消耗的财富真正能有多少呢?在得到社会的眷顾之后能反哺社会,为老百姓做点善事、实事,自己才能心安,实现了自我价值比什么都好。”这就是他看待财富的视角,这就是他的朴素而又崇高的慈悲境界。
左手建材,右手茶业,双手绘就人生画卷。
顶着风,冒着雨,管延博的实业之路在延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3 01:13 , Processed in 0.21561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