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音乐般的摄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 10:34: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音乐般的摄影2011年10月21日

来源:新京报 作者:Saturn




《特定的情境》 作者:(法)柯若勒 作家出版社 2011年7月 定价:40.00元

□书评人 Saturn
“特定的情境”可谓是谈摄影最切合的标题,从年轻时接触摄影,作者柯若勒就陷入一个个特定的情境不能自拔。此书有优美的摄影故事和一个法国摄影人的工作细节,很多时候,柯若勒是伯乐,更多的时候,他只是粉丝。
柯若勒供职于法国《解放报》,这家报纸由萨特创办于1973年,自1981年改版,开创了以视觉表达为中心的报纸版面新时代。柯若勒是改版的参与者,他认为必须给摄影更为特殊、更为重要的地位。从那时起,报纸开始使用大照片,逐渐成为法国使用照片最多的日报之一。柯若勒是报纸的资深图片编辑,也是一位藏家,多年从事有关摄影的研究和写作,自称“是个‘中间人’,是制作照片的人和能够欣赏照片并从中受益的人之间的中间人”。他对影像制作和流通的环节知根知底,细腻地描述了摄影人是怎么工作的。
这本书与《论摄影》、《明室》都不相同,后两者试图建构摄影哲学,最不济也是摄影理论。罗兰·巴特认为摄影的疯狂被社会抑制,殊不知他对摄影的原始激情也在理论中变得驯服。柯若勒不是这样,他只是用最原始感官欣赏摄影的慧眼识珠者。他始终有好奇心,认为“不试图去了解性质相异的东西,就永远不可能了解自己”,而在同质话语中打转正是理论建构者的通病。摄影对柯若勒来说,与其是要被清晰阐述的对象,更像是个谜。当他看到了德国摄影师迪耶泰·阿佩尔著名的对着镜子呵气的自拍像,立刻迷上,囊中羞涩的他托朋友帮忙买下,再用6个月还清朋友。“这张小尺寸的照片,我每天都拿出来看看,一直参不透其中的奥秘和令人困惑的东西;带着这样一张照片生活,我感到无比快乐。”迪耶泰·阿佩尔以万物有灵论的影响攫住世人,也鲜有人像柯若勒这般痴爱。对摄影师而言,“不要创作任何可以用理性加以解释的东西!”,对照片爱好者而言,放弃理论浸入其中是最佳的领受方式。在柯若勒的准则里,“要贴近照片来写,根据照片来写,永远不要试图用文字掩盖或取代照片”。
奇妙的通感一直发生在柯若勒的鉴影生涯里,他在摄影和音乐间发现了契合点。摄影是空间的艺术,音乐是时间的艺术,但柯若勒发现“摄影和音乐在节奏、间隔、休止和对主题的处理上有共同概念”。他发现年轻摄影师于格·德·维尔斯滕贝格的照片取景时的呼吸方式独特,遂动用自己的“重大”权力——因为他一般派的活儿不能超过一天——给这位摄影师足足一周为报纸拍照,结果令柯若勒震撼,“我在这里重新找到了宁静,是我听约翰·凯奇的音乐时感到的那种宁静;是我在想弗雷埃尔在通俗滑稽表演中用微弱嗓音造成的寂静何时被打破时感到的那种宁静;是亚纳切克的音乐让我入迷时感到的那种宁静”。他爱迪耶泰·阿佩尔,爱的就是画面上各个层次之间的切换,他在层次的跳跃上找到了乐感。这种“出神入化”的音乐方式足以使他从日常琐事中解脱。
出于对摄影的极度敬畏,柯若勒自己从不拍照。他见过无数原版照片,深知具有不可言传的微妙和纯粹的银盐照片与翻拍的图像的巨大差别,看得出细节的优劣,但明白自己一点都不喜欢用大苏打把漂浮的银粉变成照片的活计。他把摄影比拟为音乐这种“绝对存在”,体会影像与时间性的关系,一生搜集照片,这恰恰是最单纯的热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07:34 , Processed in 0.10569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