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汤文选艺术研究中心-管 季 超-热烈祝贺《汤文选全集》出版发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16: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汤文选中国画艺术击掌、叫好!

——汤文选先生八十寿辰艺术专辑前言

国家要强盛,民族要振兴,离不开先进文化。文化艺术是上层建筑,它是民族意识的反映,反过来又能影响民族意识。
以豪迈雄强、阳刚大气为特征的汤文选中国画艺术给人以振奋、震撼和激励,这种艺术体现了时代特征和民族精神。它如同秦兵马俑雕塑是秦力量的象征,汉霍去病墓石刻为代表的汉代石刻艺术是汉朝深沉雄大的象征一样,汤文选的艺术呈现出的正是当今中华民族英雄梦醒,气正道大,豪迈雄强的宏大气象。
明代徐渭开一代写意花鸟画新风,至今四百多年间出现了三座艺术高峰:八大、吴昌硕、齐白石。这三位艺术巨匠,均是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包括技法表现和题材意境上成功的拓展与升华,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某一方面的成功,可以是名家,但不是大师。著名画家喻继高说:“汤文选先生在大写意的成就与贡献上,当今无人可比”。中国美术馆馆长杨力舟说:“借物喻情,借物喻意,这些拟人化的手法汤先生运用自如,就这一点,我觉得他超过了前辈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马鸿增说:“汤先生有多方面的突破,包括从题材到意境,从章法到笔墨。他在前辈大师的基础上又迈出了大一步”。
汤文选先生潜心学向,默默耕耘,宽厚豁达,与世无争。他半世坎坷,历尽沧桑,但他却以超常难艰的人生体验作铺垫,进行着艺术上的悟道与创新,他以超然和卓越的升华能力持续而又出色地进行着艺术实践,使自己在人材济济的中国画坛拔尘脱俗,成为经得起历史筛选的典范,成为继八大、吴昌硕、齐白石之后又一位承前启后,借古开今的一代国画大师。
我们为汤文选先生的艺术喝彩!祝汤文选先生长寿!艺术生命之树长青!




艾森普
(作者:《中华财富》副总编)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16: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写意画的新突破
——论汤文选大写意花鸟画
马鸿增

(一)
20世纪以来的大写意花鸟画坛上,汤文选是继齐百石、潘天寿、李苦禅、朱屺瞻之后,又一位独具风神的大家。
相对于人物画、山水画而言,花鸟画创新的难度大,而大写意花鸟画创新的难度尤其大。这不仅因为表现题材的相对稳定使情感抒发较受束缚,而且由于前辈大师们的笔墨语言已高度精纯,因而难以取得突破。故而历来涉足者虽多,但杰出者少。
    汤文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已具有重要影响的新人物画画家,他真正转向对大写意花鸟画的“功坚”,始于1978年,时年53岁。由于功底厚实,修养广博,出手便不凡。经过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上半期的磨砺锤炼,画艺益进,于1996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一举成功。此后几年间,他又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化理性思考,澄怀悟道,创作状态更为自如率性,艺术个性愈加鲜明饱满。2001年再度晋京举办以“衰年变法”为题的新作展,此后,又在天津、郑州、广州、南京等地展出,反响强烈,我也由此开展对他的艺术研究。
汤文选对大写意花鸟画的新突破,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精神旨向——对传统观念的拓展;其二,语言张力——对传统形式的创新;其三;全球视野——对现代意味的探索。以下逐一评析。

(二)
汤文选热爱生活,关注生命,其审美观继承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理念,但又注入了新的精神旨向。他认为:“天即自然,人即性灵,性灵与自然相和谐,就是天人合一”。①“宇宙生命无限丰富,人为天地新,人乃万物之灵,人能与丰富动人的宇宙产生心灵感应,与自我主体的性灵旨趣相沟通。主观的思想感情和客观的自然对象融为一体,二者有机结合,就是天人合一”。②这种精神旨向显然突破了传统花鸟画近于程式化的人格寓意,也截然不同于文人画家的闲情墨戏,而是演进为一种现代意义上的人性化和个性化,一种富于随机生发的激情奔涌。
值得注意的是,汤文选的人性化和个性化理念并非沉迷于一味的“自我”欣赏,更不是流连于表面的物象之美。他坦然声称:“不要以小我为宗旨。画画博大为上乘,个性为中乘,物象为下乘。”③“所谓博大,其实质是要画出宇宙生命的律动,画出天地间的灵气。这才是中国画的终极境界。”④
在这种“人为天地心”、“博大为上乘”的精神理念指导下,汤文选的大写意花鸟画突破了传统花鸟画中追求一枝一叶的意味和一点一滴的得失。他不迷恋那种赏心悦目式的“小道”,而醉心于触目惊心式的“大道”,将艺术表现的重心转向浑然和谐的宇宙自然生命本体,追求一种作品整体上气、势、意、韵、神的“大美”,融铸出自我性灵与宇宙生命相沟通的“人化”之境。他笔下的花草禽鸟,老虎乳猪、雄鸡小猫,鹭鸶游鱼等,无不注入了自我对生命本质的彻悟。
以虎画而论,历来画虎者多从自然属性出发,表现其威猛与凶悍,可谓波澜不兴。汤文选的虎画却有了极为丰富的新的生命表现力,从乳虎、幼虎、童虎、青年虎、壮年虎到老年虎,各有不同的人格寄托,他画的老虎就是“人”。它们或游于溪泽,或啸于山岩,或相互依偎,或两小无猜,或壮心未老,或舐犊情深,或英雄梦醒,或群英聚会,或幽涧群渡,或神威天纵……这种系列性的人格化表现,是汤文选宇宙自然生命本体论述的具体实践,其天人合一、“虎我两忘”的崭新诠释,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情感和博大胸怀。这是中国虎画史上前所未见的境界。
汤文选对花鸟画精神内涵的新追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是用绘画来昭示人类与自然共生存的亲缘意识。正是这种精神旨向,从根本上决定了汤文选花鸟画的现代品格。

(三)
大写意花鸟画自明代徐渭开创,经过八大、石涛、扬州八怪、吴昌硕等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完整的艺术体系。对此,汤文选极为尊重,但他又充分意识到,要画出时代精神,必需“在花鸟画的形式感上突破传统文人画倾向于雅淡疏朗、闲情逸志的格局,而赋予中国水墨画崇高而又宏伟的精神气度”。⑤为此,他尤为重视强化作品形式语言张力。
传统中国画的内核是“写画”美学体系,它包含三个要素:传写性(以形写神、写真、写生):倾泻性(写意、写心、写雄中逸气):书写性(书画同源、书画用笔同法、笔墨形式美)。这三者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中国画的民族特色。“写意画”观念萌芽于晚唐倡导于北宋,正式确立于元,成熟于明、清。写意画的审美倾向更为强调创作主体的倾泻性和水墨语言的形式美。
显然,汤文选对传统水墨写意画的精髓有着深切的理解,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对“写画”美学体系的体悟、把握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更难得的是他拓展了这一传统,从题材到意境,从章法到笔墨,都有了自己独到的发挥与创造。八大山人的精炼与灵动,吴昌硕的厚重与典雅,齐白石的朴拙与天真,在他的作品中似乎都体现,但是经过了他的融会贯通,结合他自身的特点,已然创造出新的艺术语式。
以农村题材为例,齐白石和汤文选都喜爱绘写,但情趣迥异。齐倾向于民间化、世俗化,往往流露出农民的情思;汤倾向于文人化、雅致化,更强调某种有意味的情节性和诗情画意。齐注重色彩对比,画面色彩丰富;汤以水墨为主,作品讲究单纯。齐用笔偏圆,讲韵致;汤用笔偏方,有块面感和现代感。即使两人画同一物,画面气息也绝不相同。
汤文选笔下的墨虎、小猪、麻雀,乃至兰、梅、鸡等,都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画史上从没有哪一位画家将老虎和小猪画出那么多角度、那么可爱的人性美和笔墨美。再则,汤文选的笔墨挥写既具雄强的力度,更具气势上的震撼性,但又不是一味的霸悍,其中包孕着浓浓的韵味,因而耐人读,耐人品,耐人思。
另外,以水墨样式画虎,并提炼出一整套简笔写意虎的表现程式,是汤文选的首创,这如同齐百石画虾,徐悲鸿画马一样,是对中国水墨画艺术的新贡献。

(四)
全球化带来文化上的交融与碰撞,使包括大写意花鸟画在内的中国画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开拓创新的机遇。
从艺术史看,中国的花鸟画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品种,徐悲鸿曾誉之为“古今世界占第一位”。大写意花鸟的倾泻性,又与西方现代艺术追求即兴发挥的“情感表现”有着相“和”之处。因此,大写意花鸟画天然地具备着“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潜质。
汤文选在寻求艺术发展之道的进程中,自觉地探索和吸收现代艺术中的养分,力求创作出既有传统厚度、又有现代精神的大写意画。事实上,他在学生时代就接触到西方一些流派、画家的作品,无形中受到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他多次去西方办展,又亲睹西方一流大师,如毕卡索、米罗等人的原作。通过中西比较,他发现,汉画像石、画像砖和楚文化中的变形手法,与西方现代艺术某些追求不谋而合。他认为,八大山人的大写意画具有现代构成意味,与米罗之作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比米罗更具思想内涵。因此,他坦言,超越传统不是倒向西方,也不是简单地“中西合璧”,而是将西方某些手法加以吸收,自然地融入到中国写意画艺术体系之中,使其成为纯粹中国式的现代艺术语言。
在汤文选不少作品中,显然亦已具备上述的品格。1985年画的《战正酣》和1998年画的《墨舞》,就是其典型代表。狂草般纵横飞舞的笔墨组成了难解难分的团块结构,既传统又现代,令人称绝。2001年画的《无题》,似枝似干,似龙似虬 ,已然进入超迈旷达的大写之境,画面水墨氤氲,线条节奏变幻,又是一番神来之笔。此画近于抽象,但又以中国特有的题画艺术使之精神含量昭升,其画道境界、天地文心的书法长题,令观者读画悟道,启示多多,余韵绵绵。
青年时代的汤文选,曾为中国现实主义人物画的创新作出过骄人的业绩;进入老年的汤文选,又为中国大写意花鸟画艺术的拓展作出了历史性的奉献。现代中国能同时在这两个画域获得如此成就者甚为寥寥。汤文选不愧为中国画一代大家。


20041月于金陵十门斋


(本文作者: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美协理论委员会主席)






注释
注①②③④ 大师谈艺丛书——《汤文选谈艺录》,河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910
注⑤ 同上,第51页。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16: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汤立兄:
          近日有两次下乡调研。如传新稿。请短信示意。
                                                            超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16: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17: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17: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6 20:5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桑 梓 荣 光]★★=孝感籍当代国画大师汤文选先生《汤文选全集》出版发行!


赋予花鸟以人文
——汤文选访谈


采访地点:北京·汤文选寓所
采访时间:2006年1月8日
采 访 人:张公者(《中国书画》杂志副主编)

1954年,汤文选先生创作的现代人物画《婆媳上冬学》入选全国美展并获一等奖,一举成名。同时期创作的《喂鸡》、《送粮路上》、《说什么我也要入社》等参加全国美展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而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表作品。汤文选先生的花鸟画在继承齐白石等前辈大师的基础上而有发展,他以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筑基,但又与传统绘画中诸家面目迥然有别。他绘画中庄重威严的墨虎、憨态可掬的小乳猪、厮打一团的斗鸡、卓立湖面的鹭鸶等,均赋予其人文关怀,注入了人的情感;《缤纷迷雪意,浩荡逼年华》中的梅花、《风神独秀泽边兰》中的兰草、《龙腾》中的劲松等,这些中国绘画中常见的题材在汤文选先生笔下显得风韵别致,体现出了时代的气息。

张公者(以下简称张):汤老,您在1954年创作了现代人物画《婆媳上冬学》,这幅作品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中一幅很重要的作品。创作这幅画时您只有二十七八岁。这幅作品从构思到完成用了多长时间?
汤文选(以下简称汤):平时有些生活积累,有些感受,但不一定有成熟的构思,说不定什么时候因某件事、某种联想的触发,有了创作欲望,便把它画了出来。这不好用时间长短来界定。
张:石涛有“收尽奇峰打草稿”之说,现在的画家也出去写生。上世纪50年代的画家深入生活写生,当时的写生与古人及当代画家写生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汤:要说都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古往今来画家创作的主宰。不管从哪个角度,不管你用什么形式,只要是从事严肃的艺术创作,有意无意都离不开这两条。
张:时代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可能也改变了,但中国画家画的山水、花鸟题材是千年不变的。作为一个画家,又怎样在这些题材的创作中体现时代变化与气息?
汤:拿我的经验来讲也是可以的。比如我画农村题材,我画的人物画《婆媳上冬学》就是表现新社会的婆媳关系,是新社会农民在文化上的翻身,这与旧社会不一样。体验生活关键是画家自身的感受。现在提倡到生活中去。如果你去农村,今年看见的是5间瓦房,明年去看是10间瓦房,这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气象。作为画家,你光去表现这些形式是不够的。你应该去表现它的实质,从中找出它的诗情画意,这样才能谈得上是一个艺术家对时代的新感受,才能创作有时代气息的新作品。
张:对您上世纪50年代画的现代人物画《婆媳上冬学》、《说什么我也要入社》以及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周昌谷的《两只羊羔》等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的一批作品,您现在怎样评价?
汤:我认为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这批作品还是起到了推动创作、推动新美术运动的作用。
张:从绘画史(人物)的角度看,20世纪50年代那批作品应处在一个什么位置?
汤:抽象看、跳出来看、回顾历史,我认为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张:您觉得当代的人物画家是否吸收了那段时期人物画创作上的一些优点?
汤:那要看是什么样的画家。咱们现在政策放松了,各种流派风格都有了,都可自由表现了。
张:您和您同时代的画家当时创作的那批作品,在美术史上有其重要的意义。从目前来看,我们当代画家似乎还没有创作出特别引人关注的、经典的、在美术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作品。我们现在创作空间更自由了,可是经典的作品反而没有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汤:这个问题我不好作答。文学界就有人问:为什么清代能产生《红楼梦》,现在就产生不了《红楼梦》?
张:是什么原因使您从人物画转向花鸟画的创作?
汤:对我个人来说,画人物画我受到打击了,灰心了,就放弃了。加上我是旧社会艺专学生,是学花鸟的,我的花鸟画老师张肇铭、王霞宙、张振铎名气不太大,但艺术成就很高。
张:“文革”中您还画画吗?
汤:“文革”中我还是画了两张。我当时属于可以利用的“右派”。我非常小心翼翼地创作,严格按照毛主席提倡的“实践出真知”的精神来创作,我画了一幅《治虫专家罗和山》。这张人物画当时和大家的作品一起展览。那个时期,其他人暂时还没有画出我那样水平的画来,加上我以前的名气,所以,很多人围过来看我的作品。还有人互相转告:“汤文选又有一幅好画”,有的画家听说后专程从汉口赶到武昌来看,这样影响就大了。当时领导就考虑,“右派分子”怎能画出这样的作品呢?这么多人围着看影响不好,这不行,不能展出,赶快撤下来。就这样我这幅作品展了一天就撤了。
张:您现在怎样看待那时的作品?
汤:我的那批人物画作品,我不认为是十全十美的经典之作。现在回头看,它只能是一个阶段的创作和见证。
张:往往那些能见证历史的作品更具有美术史上的意义。您现在回顾您的创作,哪些作品您满意?
汤:我满意的作品不在人物画,而在我的花鸟画中。我比较满意的是我的那些在别人看来司空见惯的题材,我却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新的生机。如我画的麻雀、鸡、小猪、小虎等。
张:您在花鸟画创作中如何体现时代精神?
汤:这关系到画家与生活的关系。我曾经创作了一幅《秋忙时候》,画中两百多只麻雀旋风似的从打谷场上冲锋而过。这幅作品参加了第七届全国美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了。叶浅予先生看了这幅作品后说:“心旷神怡呀!谁说中国画不能创新奇。”这幅画是我在襄北农场深入生活时创作的,这种场景大家都见过,为什么别人没画出来而我能画出来?我看这里面有一个自身头脑中的有和无。“有”,你就抓住了;“无”,则视而不见。我还画了一幅《村头拾趣》,画中是一头小猪和五只麻雀,这幅画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后,又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了。这也是农村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我发现了,进行艺术构思、加工、提炼,就创作出来了。我这画中的小猪和麻雀之间有情节、有矛盾、有冲突、有内心活动,这就有了诗情画意。
张:您说的“有”和“无”指的是什么?
汤:这“有”是指你的整个文化学养、文化底蕴,你要有诗人的丰富情感,有艺术家的敏锐眼光,你才能发现美、提炼美,否则你就视而不见,这是前提。另外,你还要有很强的造型能力、构图能力,不然,怎样才能创作出一幅艺术品呢。李白的《望庐山五老峰》:“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在别人看来庐山就是庐山,五老峰就是五老峰,几个山头而已。而在李白看来,这朝霞中的五老峰高悬上空,互相簇拥,像一朵绽开的金色荷花,而且是上天削出的金芙蓉。何等的浪漫,何等的夸张。
张:只有具备“有”,即学养与技法,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再去表现它。
汤:你看我另一幅作品《晒场上》,一群小猪仔在晒席上吃谷子,按当时的看法是糟蹋粮食,那时粮食紧张。我本想去驱赶,但小猪像顽童一样可爱,我又不忍心。画上我题了两句诗:“是否粮多不足惜,抑怜憨稚未遑驱”。这幅画应是我花鸟画中比较高级的境界,把我思想深处对农村生活,对猪这种小生命关爱的情感以及当时的矛盾心理活动刻划出来了。这张画现在还没有谁来认真评价它,我认为应该有人来评价它。
松、竹、梅这些传统花鸟题材画了上千年了,各朝各代的名家大师都有传世精品,我们如何画?能不能出新?这里面关键是有感而发和相应的新的形式语言。《龙腾》这幅八尺整纸的画作于己卯秋,世纪之交,有感于新世纪龙年的到来。画面是一棵向上升腾的巨松。寓意中国这古老的巨龙将腾空而起,中华民族的复兴势不可挡。
张:题材没变,而人是“时代的”,把自己的情感溶入作品,作品便充满了时代气息。
汤:你看我画的这四只小老虎像顽童一样,天真烂漫,画题是《四喜图》。我另一幅《雄风》,画的是只老龄虎,它壮心不已,内在威严,这算是借虎言志吧。这些花鸟画除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外,物象的以神写形,画面的构图、构成等因素都不能小看。否则不能成其为艺术品。
张:您创作的水墨虎成为您晚年的代表性题材,跟前人画虎不同,您主要用大写意的手法表现。
汤:前人画虎大多是工笔,一身华丽皮毛具有装饰性。我画水墨虎意在去俗留清,去俗存雅。我是以大写意的手法,大刀阔斧地画出虎威。上世纪50年代,我画了一幅《虎口救人》,画的是工笔虎。从当年的具象工笔写实到后来的意象水墨写意前后相隔几十年了。“文革”后,我开始画写意虎,做减法文章。艺术上繁难,从繁到简更难,这个过程是艺术的提炼和升华过程。就那么几笔要把虎的形神,外在气势,内在威严,内在情感以及山林气息等全都刻画出来,其难度可想而知。
张:您画的虎,有小老虎和老龄虎之别,都人格化了。
汤:我画虎有乳虎、童虎、青年虎、壮年虎、老龄虎,我把虎作为人的整个生命过程来表现。其实虎也是人,它是大自然生命链中的一环,也要生息繁衍。虎是我画中的载体来寄托我的情感,我有一幅《三春晖》取唐人诗意,老虎怀中抱着小虎,这是对人类伟大母爱的颂扬。我另一幅作品《幽涧和风》,一群大老虎背上驮着小老虎过河,这画中题跋就可说明问题:“老虎性喜独居,不可能出现群渡场景。唐李白诗‘燕山雪花大如席’、‘飞流直下三千尺’等皆为艺术夸张,我画群虎泅渡旨在谱写一曲自然界祥和而又多彩的生命乐章”。
张:把您的花鸟画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您怎样评价自己?
汤:我画花鸟不搞公式化,有人说我是创作型的花鸟画家,这点我不否定。我的大部分花鸟画作品,特别是农村题材的花鸟画作品,我都是反复构思,反复调整,极见匠心。如果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我有自己发掘的题材,有自己提炼出的诗情画意,我更强调自然界生灵的人性化特点,赋予它们更多的人的情感,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你看我这幅《墨舞》,两只打斗的公鸡尾巴绞成一团,我这笔墨表现中就有抽象意味,也有团块结构。西方绘画的营养我也能吸收,好的东西拿过来为我所用,作为形式上创新的契机,当然,这种吸收以不留痕迹为高。在这点上我不保守。
张:有些评论文章将您和齐白石表现农村题材的花鸟画相比较。您认为您与齐白石的作品有哪些不同?
汤:齐白石来自农村,从小在农村长大,他熟悉农村的一切。他画的萝卜、白菜、青蛙、小虾、耙子、算盘等等都是自然而然的追忆和流露。而我虽然出生在农村,但按阶级划分我属于地主家庭,当然现在不讲阶级斗争那一套了。我从小离开农村,没干过农活。我的农村生活体验是从深入生活中来的,我是以一个文化人的身份去欣赏农村题材,去发掘其中的美,所以更强调情节性、戏剧性和诗情画意。我和齐白石同画农村生活,但题材内容、情感表达、表现形式都不一样,作品中透露出的时代气息也不一样。
张:花鸟画自古以来以闲情逸致为主,能够创作出有思想深度、有新的形式感的经典作品是非常难的,它不同于人物画和主题性的山水画。您的花鸟画作品中就有不少超出了花鸟画的闲情逸致的表达,而是将花鸟、动物赋予人的情感,使花鸟画的思想性、趣味性更深刻、更丰富。
汤:现在讲百花齐放,追求各有不同,有的人搞纯形式,不要思想深度,只要美感,这也行。但我追求的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情感与物象的交融。一幅作品要有深度,要撼人心魄,要有历史的纵深感,要有时代气息,这样的作品你必须有生活。
张:人物、山水、花鸟您都画过,您更偏爱哪种?如何评价您的选择?
汤:人物、山水、花鸟、翎毛、走兽、虫鱼我都涉及到了,都付出了我的心血。但是人的生命毕竟有限,我不可能全方位突破,只能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我认为有可能突破的成就点上。“文革”后我就选择花鸟、动物画作为我创作的主攻方向了,成败得失由后人评价吧。

(=管季超注:上文曾发表于《中国书画》 2006年2月总第38期,中国书画杂志社;《艺林人物·书画名家访谈录》,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179页。)
 楼主| 发表于 2013-1-6 21: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生应共山林老
不向中原逐鹿肥”
——汤文选艺术访谈

时间:2003915
地点:北京 汤文选先生家中
采访人:魏运成(《艺术杂志编辑)

魏运成(下简称魏):最近一段时间,在互联网和相关报纸上一则消息引人注目,内容是“新中国第一套美术邮资信封卖出了18万元天价,其中第一号邮封的美术原图《婆媳上冬学》的作者是汤文选”。
汤先生,据《收藏》杂志和《上海集邮》杂志介绍,1957年我国首次发行美术邮资信封,在诸多大师作品中,如徐悲鸿先生的《喜鹊登梅》编为第五号,齐白石先生的《虾趣》编为第十一号,而您的那幅成名作《婆媳上冬学》则为第一号,可见这幅作品在当时的影响之大,请您谈谈关于这幅作品的情况。
汤文选(下简称汤):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没把这当成一个事情。出现上述情况我认为无非是宣传的需要。把《婆媳上冬学》编为第一号,有它多方面的原因,也不排除这张画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比较高一点。现在来看这张画,我不认为它就特别好,我把它看得很淡。当时也知道它是排在前面,也买了几张这种信封,但后来又把它搞丢了,没有在意也就没有刻意的保管。前不久,看到一则消息,说这套美术邮资信封卖到18万,可当时每张面值是一毛钱,我都觉得好笑。
魏:汤先生,齐白石有衰年变法之说,你2001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第二次个人画展,也叫衰年变法,您和齐老的变法有哪些不同?
汤:齐白石早年学八大山人,曲高合寡,北京老百姓不能接受,陈师曾劝他变法,否则在北京呆不住。所以白石改红花绿叶一路,题材、画风追求平民化、世俗化。齐白石是民间雕花木匠出身,利用他的优势,俗中求雅,最终创造了他自己的一格。我1996年在中国美术馆个展时,美术界一片好评,有人说是“给北京画坛吹来了一股强劲的春风。”但我对自己的艺术还不满足,认为我的画还要往前再走一步。传统文人画的趣味与现在的时代发展有些格格不入了。我可以画得再强悍一些、奔放一些。从1997年开始,我开始画六尺以上的大画,乃至八尺、丈二等,而且是粗笔大墨。艺术家到了晚年,应该是非常自由了,以抒发感情,抒发性灵为主。追求阳刚之美,对比强烈,色彩单纯。这是我当时给自己提出的一个要求,时年72岁,也算是衰年图变吧。
现代学科的划分愈来愈细,人们很难再象达·芬奇那样集多方面才能于一身。您怎样看待艺术门类中的集大成,以及艺术的高境界。
汤:最高境界不一定是集大成。集大成者固然是一种高境界,但在某一方面有深刻的理解,一味独到,那也是高境界。如孔子和老子,他们并不是说所有学问都掌握了,而是各有各的学问,都在各自领域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历代帝王封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所以集大成之称先始于孔子,但也不是绝对的。还有庄子、老子等,他们跟孔子一样,同样达到了高境界。有人说张大千是集大成者,但齐白石没有人说他集大成,但齐的写意花鸟开一代新风,成为大师巨匠,其成就不比张大千低,所以看问题不能绝对。
石涛讲“笔墨当随时代”。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是传统的,特别是花鸟画,连题材都是传统的,文人气息很浓。请结合您的创作,谈谈笔墨的当代性。
: 王维也好,四王、扬州八怪也好,文人气息浓,但都是闭门自赏,或是文人之间的雅赏。现在不同了,我们的作品是在展览会上展出。如何给人强烈的印象?因此,我不刻意在小趣味上下功夫。有人把“笔墨”地位定得非常高,但笔墨又是个拦路虎,会妨碍你的发展。书法也是一样,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是一个拦路虎,谁想再超过它是不可能了。故而,我不在这方面和古人比,我打我的,避开你这个拦路虎。我在笔墨上求单纯、求简练、求雄强。粗笔大墨同样可以体现出画家的修养和功力。用这种表现方式去追求时代精神和大开大合的阳刚美,体现自己的艺术个性。
魏:现在是读图时代,也是艺术市场空前繁荣的时代,画坛沸沸扬扬,热闹得很。现代的画家多急功近利,极力把握所有出场机会,有人把它戏称“坑大蛤蟆多”,都在大声喊叫着自己的存在。而汤先生却主张“学画要有一生平淡,一生默默无闻地渡过的打算,要有献身精神。”在这转瞬即逝的图像传播中,您是怎样定位自己,而耐得住寂寞的。
:时过境迁,回头看这个问题,是自然而然地感觉到应有这个责任感。前些年,美术界的一些人完全否定传统,否定从生活中发掘新题材,我看不行。85美术新潮的时候,美术界不少人简单的认为反传统就是创新,追西方就是现代,这不对。我毫不动摇地画我的“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求新,求变,求发展。当然传统不能死守,死守这个传统就消失了,这个传统也就不成其为传统了。传统包括创新与发展的一面,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面。我国艺术传统是非常优秀的,它有非常深刻的道理。传统中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被发掘和整理。西方现代艺术追求的某些东西,在我们传统中一、两千年前就有了。如汉画像砖、汉画像石以及楚文物图案形象的变形等,正与西方现代艺术所追求的变形、错位等不谋而合。
艺术的发展不像科学那样有一种递进模式,文明史上先进文化也不是以时间的先后来划分。而处在各个社会形态中的艺术,又都需要发展才有生机。 中国文人画这种以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传统绘画方式,怎样以新的形式,立足于当代的以人为本,并发扬光大,这种“天人合一”观在当下应有怎样的诠释。
:天即自然,人即性灵,性灵与自然相和谐,就是天人合一。宇宙生命无限丰富,人为天地心,人乃万物之灵,人能与丰富动人的宇宙产生心灵感应,与自我主体的性灵旨趣相沟通。以我画虎来说,我画虎不仅是画虎,也是在画我自己,以虎为载体传递自己对大自然中一切生灵充满关爱的思想情感,追求物我为一。如我有幅虎画,题为“此身应共山林老,不向中原逐鹿肥,”这是非常苍凉的境界,这只虎就像似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将军,它壮心不已,它在思考如何度过自己的晚年。画乃心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这是我的追求。
汤先生,您早年是以人物画成名,是怎样的原因促使你转向大写意花鸟的创作,并以水墨虎独步中国画坛。您以水墨样式画虎,与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一样,是对中国水墨画的一大创造和贡献。我们还注意到,不少艺评家对您大写意花鸟画中的拟人化手法有很高评价,认为你在这方面超过前辈大师。请您就这一点做一比较。
:我画的水墨写意虎有乳虎、幼虎、童虎、青年虎、壮年虎、老年虎之分,对它们各种不同的精神面貌的表现,是对我们人类成长过程的一种精神寄托性的再现。作家唐达诚说我把小老虎画成了小孩,一派天真烂漫,它们互相打斗、嬉戏。我常画虎的另一个题材是母子虎。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唐人诗意,一个老虎怀抱着一个乳虎,表达一种舐犊情深的母爱,这也对人类伟大母爱的颂扬。
我们还注意到陈绶祥先生在您的画展座谈会上发言,称“汤先生您是当代不多的有深厚文化学养的艺术家”。 人们很看重这一点,请您谈谈怎样看待学者型艺术家。
:我觉得学者型艺术家无非是说他是一个有思想的文化人,而不是一般的匠人。也不是只会画形而不会画神、或者不会提炼生活,不会很好地反映时代精神,更谈不上反映画家本人思想感情。
画史上对画家的要求也是如此。例如明代仇英,他文化上就差一点,在明四大家中,他的造型准、技巧高,由于文化相对较弱,所以排名在后。任伯年也是文化方面弱一点,所以后人对他有争议。事实上,要求画家是个文化人,这也是我们的优良传统,这本身就是一种传统文化;你技巧再高,没有文化思想基础就成不了大气候。
结合作品来看,我这幅《秋实》的题跋,陈绶祥看了还有不同的态度。我那幅画上题“白石翁画栗诗云:‘自有冰霜洁中内,满身棘刺不须除’,余今改易二字为:纵有冰霜洁中内,满身棘刺终须除。”齐白石题跋诗意是“自有冰霜洁中内”,表现其内心高洁、美丽,即便身上长些棘刺的话,也不用除去它。这是白石对栗子品格的评价,实际上他也是在说他自己。可我的情况就不一样,我把它改了二字,意思就不一样了。我把“自有”改为“纵有”,把“不须除”改为“终须除”,这是另一种境界。这说明我不是一个单纯的画家,我有独到的境界追求。陈绶祥说刺还是不除为好。可我是个包容性很强的人,尽管以前吃了那么多苦,但对人还应一派和气,大度,我改这两个字,实际上就代表了我的这种思想境界。
魏:同样是画栗子,但对它的感悟和体验就与齐白石人生体验各不相同。
:咱们再看另一幅我的《倦勤图》,题曰:“旧时各级官吏咸以勤政爱民自诩,偶或因故辞官,官场中语言谓之“倦勤”,戏作懒猫伸腰,联想所及,录以补空耳。”像这些小品,通过这只懒猫伸腰,联想到社会上一些人表面上不想当官,而实际上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在背后,辞官只是做个样子给人看看罢了,这幅画具有了批判性,讽刺性,这种书、画、文一体的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一种内涵,这也是中国艺术特有的文化表达特征。
魏:我们注意到孙美兰先生在论形式语言时,称汤先生“极尽中国画笔墨之魅力;同时对西方现代的艺术视觉心理学进行了深入研究。”请就此谈谈您是怎样把二者相结合,成为自己的艺术语言的。
汤:这还是见仁见智。孙先生她看到了这一点,不是所有的评论家和同行都看到了这一点。
我从学生时代就有意无意地接受到西方一些流派、画家和作品,无形中也受影响,它对我是有好处的,但我不是生搬硬套。刚才举例的《战正酣》、《墨舞》,我这两幅作品中就有某些西方构成因素。我所处的时代和齐白石不一样了。改革开放以后,西方各流派作品大量介绍到中国,另一方面,我也去西方办展览,西方一流大师的原作见了不少,包括毕卡索、马蒂斯、梵高、克利、米罗、波罗克等。作为一个画家接触了一些新的东西,肯定要拿来一些东西为我所用。
魏:汤先生,您有过高等艺术学院的教学经历,您怎样看待目前中国美术院校中的中国画教学,怎样才能让学生喝“头口奶”后不至于变种。
汤:就中国画的教学而言,可以肯定地说,现在还不规范。学生入学开始画素描,然后再画色彩,这是西画的一套,到三年级才开始拿毛笔画点水墨。现在学校的毕业生,他们不太理解像我这样的一些追求,他们也不屑于理解。他们总认为你画了一辈子才到这种水平,我要画到这种程度,要等到猴年马月,所以不愿意下这个苦功,总想抄个近道,故而自己害了自己。关于学院里的中国画教学,叶浅予先生早就提出过不同意见。现在的中国画教学与我们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相差得太远。这说明我们现在的教学制度、体系、方法还存在问题。学生不系统学习传统,怎能弘扬中华文化?
汤先生,您如何看中国画与世界接轨,要不要接轨?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中国传统绘画如何同世界对话?
:跟世界接轨不是画得像西洋画就接轨了。各个民族的国民素质、文化传统都不一致,我认为接轨这个提法不妥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他人对我们有益的东西,把它消化吸收,以利于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现在对于中国文人写意画的认识还有不少盲点。依我之见,肈始于宋,成熟于元,发展于明至清,以徐渭、八大、吴昌硕为代表,分别将文人写意画、特别是写意花鸟画推向了三个新高峰。这段文人画发展史,在中国美术史,乃至世界艺术史中都应有它极其辉煌的一页。另外,我们中国水墨为尚的写意画,在国际上的地位不公平。有人不是说21世纪是中国世纪吗?随着我们国力的加强,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水墨画将来在世界上会有她的地位,这点我毫不怀疑。

汤先生,有人在文章中提到,您“在齐白石之后又把花鸟画题材的世俗化、民间化重新定位到了高雅雄强一格”。请您就这方面阐述一下。

:事实上,齐白石也不完全是民间化、世俗化。他也有高雅的一面。他很多诗和绘画内容都说明这一点。他的红花绿叶,有非常强烈的色彩对比,这是把民间的东西吸收进来,加以演化,而不是直接的照搬,齐白石本身并不能算是个民间画家,这个现象比较复杂,你说他到底是往雅的方面发展呢?还是往俗的方面发展呢?
我认为任何东西到了极致就相反了。俗到一定程度它就成了雅。所谓雅要有新的内容来充实,光是定在“雅”的那一格中,不加以发展,它本身就俗了。这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有人说齐白石的画是世俗化、民间化。齐白石从小在农村长大,熟悉农村的一切。我虽然出生在农村,但从社会阶层层面上看,我属于地主阶级出身,我从小离开农村。当然,我们现在不讲阶级斗争那一套了,只是就我成长的经历而言。齐白石是把自己农民的思想感情直接表露出来。我现在是以当代文化人的身份去深入农村、深入生活,去欣赏、和发掘农村生活题材的美。所以我更强调情节性、戏剧性、和诗情画意。我和齐白石都画农村题材,但画的內容不同,表现的角度与形式不一样,作品中透露出的个人情感和时代气息也不一样。
上文发表于《画廊》杂志,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第2期,第50页)
 楼主| 发表于 2013-1-7 16: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赞美一位伟大的国画天才




          
我的文章标题,很可能就会引来巨大的反对,因为中国人从来只习惯于称呼“伟大”的政治领袖,或“伟大”的古人。我想,中国人几千年来的这种坏习惯应该改一改了。
真正人类中的“伟大”,其实,应该永远都只属于关于人类“真、善、美”精神的最杰出的发现者、发明者和创造者,或者说,只属于具有人类“真、善、美”的创造精神的大天才。
过去的中国人惟一只习惯于吹捧、阿谀政治军事的领袖或古人,那是因为,中国人面对暴力权力时,永远颤栗的恐惧和永远奴性的愚昧使然。这种非常有害的民族习惯严重地扼杀了中国人中真正伟大的天才。
今天的中国人应该放开自己的心胸,打开自己的眼界,去真诚地赞美那些确实为中华民族的“真、善、美”精神作出了伟大贡献的天才,尤其重要的是,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每一个中国的青年人,应该有勇气并尽一切可能,去证明自己的天才。
在今天的中国,我们虽然仍旧难以发现真正政治的天才,但绝对应该,也的确具有极大的可能,鼓励出现思想的、哲学的、科学发现的、技术发明的、艺术创造的天才。我坚信,在中国大量涌现天才的时代,正在稳健地向我们走来,包括也出现真正政治的天才。
青年朋友们,用自己顽强的努力,坚持不懈地去证明您自己的天才吧。如果您真能做到“顽强努力”、“坚持不懈”的话,这个世界没有任何理由说你不可能成为天才;就像我下面正要讲到的伟大的国画天才汤文选先生那样。
正值3月30日——4月6日,汤文选、汤立父子大写意国画联展即将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六里屯北里一号,朝阳公园斜对面)开幕之际,我向广大网友推出我的赞美伟大的国画天才汤文选先生的文章:《天地神韵,惟尚尔汤——20世纪最后的写意国画巨匠,汤文选先生画赞》。该文已于3月18日、3 月22日分别在《北京日报》(节选)和《文艺报》(全文)上发表。这里再全文公布如下,并吁请广大网友,千万莫要错过机会,去参观和欣赏,当今中国最高档的大写意国画艺术。顺便指出,父子在一个行当上“同辉”,也绝对是当今中国文化中极其少有的奇观。
网友们,去体验一下天才的国画艺术的美的意境吧!(2007,3,24。)
 楼主| 发表于 2013-1-7 16: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12日下午,当来自汶川大地震的震感传到武汉的时候,84岁的著名画家汤文选先生所居住的楼房也摇晃得厉害。然而,即使家人把老人家用轮椅推到楼下的空地上,他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病魔以及药物反应让老人家这些天一直处于恍惚状态。直到14日下午,当听到电视里报出12000余人的死亡人数的时候,正在宣纸上用碳条艰难地勾着草图的老人家不解地问:“是哪个国家的飞机轰炸了我们?”这时,老人家才在家人的解释下知道了汶川大地震的事情。

为艺术而生的老人家只要有知觉就不由自主地要画画,看着那只为中国美术史留下一大批传世之作的圣手如今几乎不受大脑控制,连轮廓都很难勾准,侍立一旁的洒家不由心酸地建议道:“您还是直接用毛笔画点兰草梅花吧,这样感觉也许会好一些。”老人听从了洒家的建议,于是洒家给老人重新铺了一张纸。似乎是洁白的宣纸点燃了老画家的激情,一直慵倦地坐在沙发上的老人突然站了起来,说:“我画一幅红梅,汶川地震,我要捐一幅画。画红梅比较合适。”话毕,老人家提笔、蘸墨,在四尺对开的画面正中重重地落下了画笔。让洒家惊讶的是,这第一笔不仅在画面的正中,而且近乎垂直,等于开笔就决定了这幅画构图的奇险。

在中国美术界,汤文选先生的梅花以笔墨雄强老辣、狂颠有致,枝柯旋衍交错、姿态横生而为人称道,作品不仅深受国人喜爱,连日本前首相中曾根、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等一些外国政要都收藏有汤文选先生画的红梅。眼前的这幅红梅,枝干由中间向左右上下几个方向以汤氏独有的方式穿插组合,由近及远,疏中见密,老人家画完枝干后,就已经体力不支,只好躺了一会,起来又接着用胭脂红点花,最后的花蕊,老人家实在站不住了,不得不坐在沙发上把它画完。“要捐,就要捐好画,不能马马虎虎。”老人家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要知道好几天来老人家都没有画完整过一幅画,这样一幅堪称精品的《铁骨丹心》,完全是依靠强大的精神力量把它完成的。试图用这幅作品来表现中国人民抗击地震灾害的顽强精神的汤文选先生,也让人们看到了画家自己——一个不屈不饶的坚强画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16 16:45 , Processed in 0.19297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