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季超与《南方教育时报》黄浩/何小西交流专帖[2013。1。14起。。。。。]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3-3-11 18:00:11 | 只看该作者
《南方教育时报》总第4期—总第八期读报小札

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教研室
管季超


    春节期间,与“大家说”时评版编辑何小西先生面晤,收到总4期—总第八期。近日细读一遍,将印象较深的一些版面和文章列下来,供编辑部朋友们参考。我想作一个认真的读者,以回馈《南方教育时报》编辑部同仁赠报雅意

●总第4期:
A03大件事版:《践行“深圳质量”办好每一所学校—深圳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建设纪略》,本报记者刘江文。
▲读感:作为关注深圳发展,但从未到过深圳的外地读者,我从这篇文章里获取了深圳教育的一些概貌性的印象。至少对我这一类的读者来说,这篇文章是有价值的。

CO2学校通版:《校运会:精英赛场OR集体乐园?》,本版记者夏蓉婕文。
▲读感:让不同年级学生、家长朋友、校长都参与到“校运会”如何开的讨论中,并引述日本、美国学校的做法作为参照,这个版面就有了观念的张力,看起来讨论的只是“校运会”的开法,其实可以引起读者对我们的办学思想和教育观念作深层的思考。

●总第5期:
A03大件事版:《深圳成立法律服务中心》。
▲读感:这篇短文是以 “链接”形式出现的,作为外地读者,引起我极大兴趣。
    现今学校,面临的法律问题很多,特别是遭遇到学生意外伤害时,更需要借助法律途径来排解矛盾、解决问题。2012年12月25日深圳市学校安全法律中心成立,深圳率先在全国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出台《深圳市安全管理条例》,并颁布《深圳市学校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标志着深圳市“依法治教”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这一信息对于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



A04—A05大件事版:《2012,这些事件推动教改》。

▲读感:这是年度回顾盘点的专版,在所列的10件“大事”中,作为一名从事教育研究工作的外地读者,我特别关注其中《科学课改革回到原点》这件事。作为首批国家级课改实验城市,深圳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门学科统一合为“科学课”。课改多年的直接后果是“重文轻理”、“基础知识薄弱”。2012年7月份,深圳市教育局出台《调整意见》,深圳初中课改再次回到11年前的原点。有专家分析,深圳课改教程画上句号的真正原因,是现行的高考制度,甚至有媒体直接“标题党”为:深圳课改遭高考打败。
    我想这个问题的影响因子比较复杂,当初的改革设想“立意”是好的,但遭遇到困难至少有:能同时熟知理、化、生、地的师资哪里找?师范类高校并没有如同培养“全科医生”的专业?综合的课本如何编?并不是所有的学科知识都能“捏”到一块儿,日常的教学如何推进?特别是“高考”,需要认真对待,“综合课程”如何评测的问题?等等。
    回归原点,是理想主义的挫败?还是实事求实精神的体现?在综合课程实践中,曾产生过哪些好的教育思想与方法?等等。
    我很想看到对这些问题的深度分析!
    也许,作为“新闻”,已不再是“热点”,但作为教育研究,这个话题似乎并未谈透。

B03教科研版:《视频教学:传统教育结构的颠覆者——美国“可汗学院”的探索和冲击》,福田区教研中心嵇成中文。
▲读感:最早,我是从许锡良先生的一篇博文中获知“可汗学院”的简短信息,其后,又零零碎碎从网络上看到过一些介绍,系统全面深度地介绍“可汗学院”的文章,目前只看到嵇先生的这一篇。
    现在的报纸动辄十余版、二十几版,假如将所有的报纸都留下,没地儿搁,也不便于查找资料。所以我有将旧报分类拆解留存重要文章的习惯。嵇先生的这篇文章,就符合我“要留存”的标准。

B05读书课版:《关中大书房—西安万邦书城》。
▲读感:每一期的“书店地图”栏文章我都兴趣盎然地读过。也许,我也可以来写一篇,写一写咱们孝感我常去的一家小书店。书店老板是我一位朋友,我将他视为“爱书人”“民间思想家”。



C05招考季版:港大、港科大、中文大学、浸会大学、岭南大学、清华、北大等校面试题举例。
▲读感:一是觉得有趣;二是觉得似乎有助于我们思考教育问题。挺有意思的。



●总第6期:
A08睇岭南版:《香港中学生义教到小学“玩”英语》
▲读感:这则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香港中学生到内地进行为期一周的“义教”活动,为小学生教授以游戏体验为主的英语基础课程。我推想,对于参加“义教”的中学生和接触到教学活动的内地小学生,这段经历,都会成为他们一生之中难忘的回忆。
    这样的新闻,如果拿出整整一个版,图文并茂地来报道,更会吸引人。

B02教科研版:《寻找阅读与考试契合点—龙华新区高峰学校“阅读工程”单篇阅读课例研讨》
▲读感:这个专版既有“课例展示”,“科组交流”,又有端木春晓的“点评”,还有关于高峰学校“阅读工程”简介的“相关”链接,比较完整地回答了:如何将课外阅读内容引入课堂教学?引入后又该如何操作的问题。

B05读书课版:梁卫星文,《仙桃:逝水流年时光书吧》。
▲读感:2012年暑期在成都,我和卫星兄有一周时间待在一起,每天参加研讨,一起进餐,听他与人争辩。读到他的文章,很是感到亲切。
   卫星的文字非常棒,口头表述则不能平和理性清晰地阐述他之所想,是一个长于以文字与外部世界“交流”的人,这是我的印象。




C06出国潮版:《参加海外音乐节,重在refresh》
▲读感:我留意到编者为这篇文章加的按语:“近看来 ,珠三角地区的音乐教育,已从原先以专业教育为导向的精英化,转变成以音乐教学改革为导向普及化的阶段。音乐教学不再一味的注重讲解乐理、分析作品结构,传授演唱演奏技巧,而是更加注重实现能力与素质的提高”。
    贵报如果欲让办报宗旨八个字中“教改先声”这四个字体现得更充分,我想可以将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更细腻地展现出来。新闻太长当然不容易让读者喜欢,但也“不一定”哦。感兴趣的新闻长一点,也有人看的。



●总第7期:
B校事录版:《张利娜:—首简谱可教半年乐理》,本报记者刘丽文。
▲读感:龙岗中专的达人老师张利娜,她的乐理课只有一首简单的谱子就可以教会学生视唱练耳,而且每一节课都不一样。
    一位老师在学生中有无威信,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专业功夫过硬’,我想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B03教科研版:《一课一席谈:老师培训新新模式》,深圳市宝安区坪洲小学唐翠文。
▲读感:“个体预备—网络互动—蹲点指导—同课异构—一席畅谈”这样的“一课一席谈”教师培训模式,我在通过读此文时非常有兴趣“移植”尝试,但想一想《教师之友网》公益服务网站五年来的独自坚持,这个念头先自就掐灭了。
    没有一种好的“单位文化”,没有一种鼓励创新敬贤尊能的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很多可以做、应该做的事,就不能做,做不成。
    “失败”总是整体性的有连带性的,不可能有单独一个人的“失败”。这样一想,我也就只好释然了。
    为什么内地许多老师离乡背井投奔深圳?总是因为这个地方较重视个人的创造力,有才能的人能站得起来,出得了头。而直至现在,内地仍然是“以官为尊”的“官本位”文化,大量的精力都耗费到人际关系的‘合纵连横’之中了,庸才奴才蠢才更容易被赏识。

C家教经版:《最牛班主任:让孩子的研究力“爆炸”》。
▲读感:邓玉琳老师的探索是极具启发意义的。我所在的区,也不断有学校举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之类活动的“新闻”见诸于本地一个社会性的论坛,大多语焉不详。偶而见到几篇经验介绍的文字也观点陈旧、做法老套,无一例外着眼于如何“管好”学生。看到这样的文字,不知是该对这些班主任的勤苦表示敬意呢,还是要对中国教育未来表示一点失望。



●总第八期:
B02 教科研版《首批专家工作室主持人和骨干成员赴长三角取经—让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
▲文中提及的南京市教科所所长刘永和先生推行的“个人课题”研究,上清市建平中学的校本研修活动,无锡市教师专项课题我都会进一步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
    我也注意到,长三角地区的教育人确实有很强的教育品牌意识和品牌推广意识,浙江提出的“浙派教育示发展共同体”和江苏提出的“苏派教学”的概念,我早已注意到了。
    教学流派的产生,和商业产品营销,我想是有本质不同的。但,有“流派”意识,总不是坏事,让时间去检验,让历史去回望吧。

B03教科研版:《从“为特色而特色”到“为育人而特色”——龙岗区推进特色学校创建的系统思考与实践》,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刘静波文。
▲读感:从“千校一面”到某些学校有意识地追求“特色”,也许是一个进步。但在追求“特色”的过程中,也不乏生硬粗糙急功近利的做法。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这样的例子太多。
    龙岗区在推进学校的特色创建中所作的系统思考和实践,对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校长都应有启发意义。这篇文章是我读过的关于这方面问题的最好的几篇文章之一。
52#
 楼主| 发表于 2013-3-11 18:59:41 | 只看该作者
==小西君:

      赠报中重复了三份,我托我区广场学区教研员丁雅君同志转送给文化路小学李红亮主任、周美英主任和陶红柳老师,希望他们以‘内地基层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的角度写一个百字左右的报评。一周多过去了,未见。
      我会每期都有读报小札发到这里!
                                                       管季超 2013.3.11.
53#
 楼主| 发表于 2013-3-12 11:35: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4#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07:06:57 | 只看该作者
http://zgjypl.5d6d.net/forum-44-1.html

==《南方教育时报-大家说-时评版》责编何小西在线
55#
 楼主| 发表于 2013-5-20 07:21:08 | 只看该作者
康泰纳仕的品牌经营之道

康泰纳仕集团是世界知名的媒体公司,在全球25个市场出版128种杂志,拥有100多个网站,旗下的杂志品牌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多为杂志业的明星品牌,如《Vogue》《Glamour》《GQ》《AD》等,都在全球杂志市场享有盛誉。
  集团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康泰纳仕美国出版公司,另一部分是康泰纳仕国际出版公司。康泰纳仕美国出版公司出版18种消费类杂志、5种B2B出版物,拥有27个网站,并发布了50多个手机与平板电脑设备的APPS(应用程序)。康泰纳仕国际出版公司管理全球24个市场,拥有4200名员工、123种杂志,每期刊物的平均发行量高达1420万本,这些刊物拥有4900万读者,每年的广告页面数达12.6万,编辑页面数为19.4万,拥有85个网站,以及70多个平板电脑与智能手机的APPS。
  由于康泰纳仕集团采取的是非集中制管理模式,因此其国际出版公司并不干预各国子公司的管理决策。正因如此,面对如此庞大的国际市场与众多知名品牌,康泰纳仕国际出版公司面临着横向交流与沟通的问题。他们设法利用各种途径与方式加强各国子公司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以保证杂志品牌在不同市场的价值达到最优。
  2012年6月中旬,康泰纳仕集团召开了2012年各国分公司高层讨论会。该年度讨论会共有四个——市场总监讨论会、出版商讨论会、数字部总监讨论会,以及《GQ》杂志的讨论会。每个会议都有20~30人参加。这几个讨论会从2011年10月份就开始筹备,并有专人一直在负责整个会议的联络沟通与会议内容的确定工作。讨论会的参加者都是康泰纳仕集团在各个国家负责相关业务的高层。
  会议流程。每天的讨论会通常分为6~8个部分,每个部分的讨论持续30分钟至1个小时,并都有不同的主持人——他们都是来自于各个国家的参会者。每个阶段有2~3个主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所有的参会者都被要求就某一主题进行两分钟左右的发言,时间严格控制,旁边还有专门负责计时的人提醒。在讨论会结束的时候,参会者还要投票选出今年会议的最佳发言人,当选者会得到来自康泰纳仕集团的一个小奖励——比如,今年的奖品就是与伦敦奥运会相关的一个纪念奖牌。
  会议内容。至于会议讨论的内容怎么确定,其程序更是繁琐。康泰纳仕集团的工作人员先要给各国讨论会参加人员发邮件征求意见,征集各国市场现在所关注的问题、想要讨论的话题,然后将其中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挑选出来,再次发给参会者,要求参会者就这些问题进行准备,同时简要提出观点、意见等反馈信息并重新发回康泰纳仕集团。之后,集团的工作人员对参会者的这些反馈信息进行整理,并再次把这些反馈信息发给参会者,让参会者在到会之前就可以简要了解各国情况,以便在会议上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提问。
  此外,集团的工作人员还要根据各国所提供的重要的数据信息,如发行量、广告页数等数据,与该杂志的上一年度进行比较,得出其发展趋势。然后把同一杂志在不同市场近两年来的发展情况制作成表格,作为背景资料在会前提供给参会者,以方便参会者了解各国情况,在会上有的放矢地进行沟通。至于那些参会者在会议主题征集阶段提出来但没有在会议上讨论的问题,会后,集团的工作人员会继续提供该方面的相关信息。比如,如果一个子公司提出了发行问题,但这次市场总监讨论会最后没有讨论这个问题,那么会议结束后,工作人员一方面会收集相关信息提供给该子公司;另一方面,也会通知该子公司参加有关发行的专题讨论会。类似的会议还有财务会议、贸易会议等。
  参会者。康泰纳仕认为这种方式是加强品牌之间沟通,打造品牌整体影响力,解决集团分散式管理的有效方式。另外,集团力求雇佣最优秀的人才为其工作,这些优秀的人才在不同的市场为同一类型甚至同一本杂志进行工作,大多时候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因此,他们非常需要与同行进行交流。因此,康泰纳仕集团一年一度的各国分公司高层讨论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讨论会的参会者多数情况下都是各国市场上的亲历者,很少邀请公司以外的专家参加——康泰纳仕集团认为这种交流的机会与时间有限,因此要更充分地讨论怎么做、做的效果与问题这些操作层面的问题,以便推动集团整体品牌的价值提升。
  打造纵向品牌影响力
  康泰纳仕集团举办了很多的活动来加强与读者、客户的联系,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还让各个品牌深入人心,成为时尚业的品牌先锋。最让康泰纳仕人津津乐道的活动就是“Vogue摩登不夜城”(Fashion's Night Out)。
  “Vogue摩登不夜城”全球盛会由拥有众多国际版本的《Vogue》(服饰与美容)杂志发起,在《Vogue》美国版主编安娜·温图尔(Anna Wintour) 的倡导下,联合国际知名设计师、顶尖奢侈品牌、大型百货公司和时尚精品店共同打造。2009年9月11日晚,即该活动举办的第一年,“Vogue摩登不夜城”不仅令全纽约上、中、下城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大开全城聚会,而且当时从北京至米兰,从伦敦至巴黎,从纽约至孟买,全球13个国家的《Vogue》杂志也同时举办了这一活动。2010年,参加“Vogue摩登不夜城”的《Vogue》杂志有16家;而在2011年,全球18家《Vogue》杂志悉数参加。“Vogue摩登不夜城”活动让万千消费者走上夜晚的街头,享受以“购物”为主题的庆典,同时,它也使得无数店铺推迟了打烊时间,提振了商家的销售热情。活动充分彰显出时尚所带来的创意、愉悦与欢乐,更重要的是,活动提升了《Vogue》杂志在时尚界的影响力。
  其实,早在《Vogue》发起“摩登不夜城”活动之前,集团旗下的《GQ》(智族)就于1996年发起了“GQ年度人物”这一活动,活动意在发现每个年份里,推动时代演进的代表性人物,并用杂志记录之。现在,这一活动已经成为《GQ》杂志的标志性活动,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中国等多个国家的《GQ》杂志也纷纷推出了这一活动。其他类似的活动还包括《Glamour》(魅力)杂志的“年度优秀女性人物”活动,《Allure》(诱惑)杂志的“美妆大赏”与《Condé Nast Traveler》(康泰纳仕旅行者)的“奢侈旅游展”等活动。这些活动备受时尚界关注,它们都是康泰纳仕集团凭借自身的品牌优势举办,最终又加强了品牌的影响力与号召力的成功典范。
  除了这些时尚类活动以外,康泰纳仕集团还在俄罗斯建立了GQ 酒吧、Vogue咖啡馆;在台湾推出了Vogue电视节目;在英国建立了康泰纳仕英国时尚与设计学院;在英美设立了Vogue时尚资金,资助时尚界有天赋的新人……这些社会活动无疑都具有长远意义,将集团的品牌深深地扎根在了时尚界人群的心中。
  建立品牌整体展示平台
  在伦敦St. George大街20号,有一家杂志销售店面,这里空间不大,但却是伦敦最知名的设计师Ab Roger亲自操刀设计的一个“现代时尚空间”——光亮的黄色系地板、洁净的白色墙壁与镜面、简洁的桌椅摆放、明亮的落地大窗,充分展现出了一个纯净的时尚阅读氛围。更难得的是,这里面展示了全球25个国家的120多种杂志。这就是康泰纳仕集团于2012年2月21日开设的自营杂志销售店——Condé Nast Worldwide News。在这里,不仅《GQ》《Vogue》 《AD》《Wired》等知名时尚杂志都放置其中供读者购买与翻阅,而且读者还可以亲自操作iPad里由集团旗下各家杂志推出的iPad应用程序,省去在书报摊或书店找寻他国版本杂志的不确定性,一次享受到富含世界各国时尚精品的饕餮大餐。
  对于建立这样一个时尚空间的初衷,康泰纳仕集团的总裁乔纳森·纽豪斯(Jonathan Newhouse)认为,集团旗下众多知名品牌期刊都是由世界顶级摄影师拍摄的精品力作,观赏这些刊物本身就是视觉的享受,但很少有书报亭能够整体展示;现在,集团设立这样一个亮丽、现代的展示销售平台,不仅能够向读者提供便捷的杂志内容服务,更是加强杂志品牌影响力的有效方式。
  因为Condé Nast Worldwide News的地点就在康泰纳仕大楼的旁边,因此,在这里你会看到从我们身边取起架上杂志的某某某,可能是前来开会的巴宝莉的设计师Chritopher Bailey,也可能是带其他媒体前来参观的《Vogue》英国版的特约编辑Alexa Chung……笔者在店门口就遇到了前来英国Vogue大楼商谈拍摄时尚大片事宜的知名摄影师。

来源:《传媒》2012年第十一期 香江波
56#
 楼主| 发表于 2013-5-20 07:29:11 | 只看该作者
期刊创新:输出好内容 贩卖新服务
——第三期“期刊数字新媒体研修班”特辑
2011年10月31日
“如果守着纸本的经验不变,从纸本世界来到数位世界,就像地球人来到阿凡达世界,只能在实验室内生存”,正如台湾猫头鹰出版社社长陈颖青所描述的,这就是传统媒体在数字时代的现实处境,“如果数字出版更有竞争力,与其让别人取代我,不如自己取代自己”。
期刊及传统出版亟需变身。10月19日-21日,以“创新”为主题的第三期“期刊数字新媒体产品及营销研修班”开讲。
中国期刊协会为学员邀请到空前强大的讲师团:INNOVATION媒体创新集团创始人Juan Senor、CliK Dynamics董事总经理Chris Baker、台湾猫头鹰出版社社长陈颖青、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新媒体CEO才华烨、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FT中文网董事总经理张延、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肖明超,八位顶级讲师分别来自英国、加拿大、中国台湾、中国大陆,带来八场精彩纷呈的讲座。
三天密集的课程,涉及期刊创新、数字媒体与广告、微博等社交媒体的运用诸多热点话题,讲师们分享了很多解决方案,讲师们的观点相互呼应,焦点在于:内容还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应捕捉用户需求,匹配新载体推出好内容,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建立信任和品牌,就有收费和赢利可能。
研修班同期举行了“《2011世界期刊创新报告》中文版专题报告会”。会上,该报告主编胡安•森纳(Juan Senor)代表报告版权方INNOVATION及FIPP国际期刊联盟,宣布《2011世界期刊创新报告》中文版正式发布。
回顾三天的课程,我们发现,讲师及学员们交流、讨论的“创新”,早已突破期刊的边界,涉及传媒及整个出版领域;讲师所提出的诸多解决方案和创新思路,不仅适用于期刊,同样也适用于其它媒体及出版,甚至对所有有志于创新的行业及企业,都会有所启迪。

来源:中国数字期刊行业资讯
57#
 楼主| 发表于 2013-5-20 07:35:24 | 只看该作者
做好报刊分类工作是报刊改革前提

2010年5月13日
5月8日,由传媒杂志社主办,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联办的第五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出席大会并讲话,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惠玲致辞,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邵华泽、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出席大会。
  李东东在讲话中首先对2009年中国传媒业在改革创新中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她表示,2009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背景下,传媒业实现了逆势上扬,成为我国2009年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一个亮点。今年伊始,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后10年“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目标。如何通过改革和创新,推动传媒业从新闻出版大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李东东表示,传媒人应当从四个方面积极努力:一是继续推进报刊业转企改制,二是加快壮大新闻出版产业实力,三是进一步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是进一步提高新闻队伍素质。
  李东东强调,报刊改革应注意四个问题:一是要落实分类推进的原则,这是报刊改革的前提;二是摸清底数,这是报刊改革的基础;三是要把报刊改革与行业结构调整相结合,要总结推广辽宁、河北报刊评估退出机制试点经验,结合改革工作全面推开,在切实解决报刊“散、滥”的问题上取得新进展;四是要认真总结和借鉴出版社改革经验。同时,还要按照中央部署,围绕进一步转变传媒业发展方式,打造报刊业市场战略投资者。
  本届年会的主题为创新引领传媒,包括主题论坛、传媒创新论坛、媒体与企业论坛3个部分。来自学界、业界和企业界的百余位代表通过生动、精彩的案例,深入、全面地剖析了2010年中国传媒业的发展态势,提出诸多新观念、新思路和新举措。
  年会揭晓了2009~2010年度中国传媒创新年度人物、中国报业创新年度人物等多个奖项。据组委会介绍,本次年会首次通过入围媒体答辩会来确定本次推选奖项的最终入选名单,即由入围媒体代表参加答辩,介绍本媒体2009年以来的创新举措与成效并回答专家的提问。随后,与会专家举行封闭会议,根据参选材料和答辩情况讨论本次推选奖项的最终入选名单。
  由组委会首次发布的《媒体与企业社会责任宣言》也是本次年会的一大亮点。参加此次年会的媒体与企业代表在大会组委会起草的《媒体与企业社会责任宣言》上签名,郑重承诺将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来影响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副司长丁以绣出席本届年会。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魏玉山代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2009~2010中国传媒创新报告》。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6 07:40 , Processed in 0.22112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