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的课堂智慧从哪里来 (转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15 22:5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的课堂智慧从哪里来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特级教师      窦桂梅

  我发现自己有一个不好的“爱好”,由于读了一些国外教育书籍,学习了好多时髦的教育名词,于是写文章或发表意见,就总爱弄上一个外国人研究的、经过中国人翻译过来,也许并不准确的“语录”,佐证自己的话语。
  猛然间发现,我们光忙着在人家的理论体系或观念中印证人家的话语是如何如何正确了,结果,我们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却往往找不到自己的家。甚或,我们不断把各种理论方法引入,移植到课堂,并要求教师接受、认知、照搬的新东西的时候,确从来没有反思过自己有没有独特的高峰体验。
  我们似乎成了一群鹦鹉,只会学舌,不问内涵,更不会细致分析表里。
这好比饮食,偶尔吃几次麦当劳、几次西餐还可以。可是,经常吃,就觉得倒胃口,原来,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是植根于自己生活的土壤中而养成适应的。这就如同植物,换了水土,即使长成也常常退化变异。
  再回到课堂。
  比起自己年轻时候为师的学习容量,现在的教师,不知道要超越多少倍。教师知识量扩大,掌握的新鲜理论多,带动着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也随之增大,可是盲从、盲目、浮躁的现象也伴随而生。
  我在想,如何立足自己的土地,开出自己的花儿,再借助外国 “蜜蜂” 的帮助,而最终让自己,以及学生接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果实。教育、教学不能仅仅依靠“外力”的帮助,特别是在教师早期的专业发展中,否则反而耽误了自己真正的成长。我们教师,一定要立足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是挖坑,而是打一口井;不是坐井观天,而是让自己打出的井水滋润自己、滋养学生。总之,要好好研究如“过日子”一样的自己的课堂。
  要说过日子,就得平常、从容、淡然。这样毫无矫饰的课堂,才会有营养,孩子“长”的肯定比吃“钙中钙”长大的自然茁壮。
  那么,当下,为了过好日子,教师应从哪里入手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当然不能做那人云亦云的鹦鹉,靠的应当是教师的智慧,。
  有人说,只有有智慧的教育才能培养有智慧的人,只有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培养有智慧的学生,只有有智慧的校长才能带出有智慧的学校。教育智慧现为教育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
那么,智慧从哪里来?
  现在,好多学者在研究教师的智慧。我看,应从“过日子”的细节入手,这种科研的本身就是一种智慧。即研究教师如何一天一天陪伴孩子走过每一个属于自己的日子,而不是完成外国或中国理论家的定义。
  田教授讲到,教师的智慧,在社会生活中,是个体生命活力的象征,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下,以知识和经验的习得为基础,在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多种层面发生、在教育和人生历练的过程中形成的应对社会和自然,创造新人生的过程。智慧是一个人一种综合能力的系统,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聪明,甚至也不只是心理学概念中的智商,它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
  那么,这种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品质、状态和境界究竟是什么呢?
让我们细细追问自己几个问题。比如,每天的工作是否尽力而为,甚至竭尽全力?对每天的工作是否充满热情而无厌倦?是否追求教育教学活动的卓越而不是“捱”日子?是否每天不断自我激励而不是麻木应付?是否对待工作不是一种满足,而总是感觉在路上?
  如果你的答案很“阳光”,也许智慧就溢满你心,这决定着你的教育状态,充实着日复一日平淡的生活,渐渐的,就会成为你的素质,不自觉地养成你工作的惯性,促进了你的成长,“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于是便有了具体的着落。
  那么,这“着落”要靠什么依托?就是细节。教师能把这作为一种路径,就是高明的教师。
也许,你会不同意我的意见,你会说,陷入细节和微观,课堂就没有了生机和活力。可是我们反问,现在的大部分课堂,学生的学习欲望为什么没有激发出来?学生在课堂中,生命的创造和灵性为什么依然得不到释放?甚至在日复一日的机械学习中被消蚀、被磨灭?你也许会说这是某些教育制度使然。但,别忘了,有没有我们教师盲目追求大而空的、急功近利的效果使然?是不是因为忽视了对学生润物细无声的陪伴和引导,才使我们的学生有学而厌烦的可能?如果对于问题,你无法自答,除了思绪的矛盾外,恐怕还因为上面的几个“追问”我们中的一些可能从来没有细细地品尝过吧。
  如果你承认这一点,那就让我们再继续探讨:什么是细节?什么是教育的细节?教育就是一堆细节组成。每一个教育的个体都有千差万别,每一个现象都和学生、教师、甚至学校、家庭和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别忘了,成长是一点一点的、在看不见的过程中,慢慢生成的。有了细致,就会拥有知性智慧助你防微杜渐、明察秋毫。有了细心,就会有理性智慧,获得对教育的基本认识而不至于偏颇。有了细腻,就有了情感智慧。我的导师朱小蔓认为,情感在认识过程中保持一种维持,会通过对认识活动的调节,来输动。情感本身就构成了认识和智慧活动的内在组成部分。
  其实,追问细节,并不是要求教育过程变成流水线——所有的人都进行机械重复的操作。而是说,通过细节,使我们的工作,如同精心编排的剧本,大到剧情台词,小到道具布景,每一个细节成为学生演出的必要保证。
  总之,有了细节,就有了实践智慧。只有在一个又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我们的实践智慧才能越来越丰盈。教师的智慧价值就是实践。教师的成果都是实践智慧的结果。爱在细节,智慧就在细节中产生,有了智慧,教师的专业成长便有了灵魂。





[ 本帖最后由 寒梅 于 2008-4-15 23:16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楼主| 发表于 2008-4-15 23:17:16 | 只看该作者
在知识发展的今天,社会对教育的发展模式、人才提出全新的要求。更加关注教育的品质和质量,更加关注人的个体性。当前,改革的攻坚阶段,我们的艰巨性和不确定性,特异性,都是对教师洞悉 复杂局势,应对复杂挑战的很高的要求。时代呼唤有智慧的教师;时代呼唤教师的智慧。

赋予一个智慧型教师新的含义——从细节中走来。

那么,静下心来,就让我们从细节中一点一点地敏化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 07:18 , Processed in 0.18641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