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教师之友网》倾心于用学术化的方式面对专业问题!欢迎您加入网际学术合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8: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xnjyw.5d6d.net/forum-268-1.html


《教师之友网》网:
        5年来,我们一直倾心于

     用学术化的方式面对专业问题
http://xnjyw.5d6d.net/thread-58265-1-1.html


语文教研员管季超创办的公益学术网站-《教师之友网》今日开出

--------《语文测试与评价应用性研究》新专栏
=测试理论-典型试卷-测评探讨-考后分析-相关资讯...


欢迎您的参与!!!


http://xnjyw.5d6d.net/thread-41441-1-1.html

欢迎基于事实的学术批评!!!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21: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培”示范项目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简报第七期(学业水平评价专辑)
“国培”北京大学小学语文教学团队编
2012年4月28日
远程示范项目已经接近尾声。模块五的内容与学习评价有密切的关系,除相关视频课程之外,我们还提供了“阅读测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献专辑,介绍了杭州下城区汪燕宏老师率领的团队所做的有效习题设计实验。阅读测试是学业水平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布置有效的作业更是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本期简报将从这两个角度再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本期简报主要内容,源于江苏省教研室小学语文部主任、著名特级教师朱家珑老师所率团队及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小语教研员李英杰老师团队的研究与积累。在此特别致谢!

小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如何命题?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构建生动课堂文化的必备条件,因为评价什么以及怎样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如果教师能有效地发挥评价机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正面作用,那么评价就不仅能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孩子成长更从容。
小学语文试卷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积累与运用(或基础知识)、阅读理解、习作与表达。纵观这三部分内容,发现命题问题诸多,考卷未能真正发挥导教导学的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还绑架了语文教学,导致语文教学进入一定的误区,所以考试命题亟待变革。
一、                关于积累与运用命题
小学语文考试命题难就难在没有考试指导说明书,教师凭借经验、感觉在命题,加上积累与运用这部分内容命题的范围很广,命题者往往跟着感觉走,想考什么就考什么,试卷出来后让教师屡屡沮丧,感觉到课文上不上一个样,复习不复习一个样。这部分的命题一定要有“限度”,命题不能漫无边际,要务本,突出教材的重点,同时符合课标精神,切合学生实际。
1.厘清考点,统筹安排。
在命题之前需要做好案头准备工作,厘清命题的考点分布表,这样做到统筹安排,捕捉重点。
首先要认真学习《标准》,明确本年段的具体要求,保证自己的试卷不超标,不降低要求;其次要深入钻研教材,厘清教材的考点分布表,确保出的试卷紧扣教材的重点,主次清楚;最后还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保持试卷难易适中,不会深一脚,浅一脚,和绝大数学生的实际能力匹配,让学生考出应有的水平,考出自信。
2.筛选重点,准确把握。
罗列出来的考点肯定很多,命题并非要面面俱到,依据《标准》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筛选重点,确定范围,准确把握。
一般来说写字、字音、字形、字义、成语、名句的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都应该是积累与运用这部分命题的重点,尽可能涵盖。
3.注意整体,弥补缺憾。
目前小学语文试卷中几乎没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考题,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要求,没有这方面考题很是遗憾,不完整。其实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命题如果挖掘教材的因素,也能寻找到突破口。
二、关于阅读理解命题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认为阅读试题存在着这样的问题:阅读题考的大多是“基础知识”;一些主观题取向和语文无关;阅读题在试卷中比例很小。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和结构缺少清晰的认识,因而阅读命题偏向,精度不准,目的不明,思路不清。如何改革阅读命题?
1.加大分值,实现对接。
初中阅读试题的分值通常是45-50分之间。而小学阅读试题分值在整张试卷通常只有20-25分之间,比例较小,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学习语文很不适应,成绩陡然下降,为了让学生提早适应初中语文学习,小学阅读试题的比分应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加大,实现和初中无缝对接。笔者认为低年级阅读要占15-20分;中年级占25-30分;高年级占30-35分。
2. 重组课文,形成新语境。
阅读试题通常三部分:课文内容理解性填空题、课文片段练习和课外短文测试。课文内容理解性填空很多命题只考机械性的填空,对学生阅读能力提高没有好处。命题者应研究、发现、寻找课文之间内在的联系,重组教材,巧妙整合,形成学生相对陌生的阅读语场,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
3.改变指向,考察能力。
小学生阅读能力究竟包括哪些呢?“国际学生能力评估项目”(简称PISA)把阅读能力要素界定为三类:获取信息、解释文本、反思与评价。
“获取信息”是依据文本信息进行逻辑上的理解,包括字面信息和隐含信息的理解。解释文本:整合并加工文本信息,结合自己既有的知识经验来建构意义。反思与评价: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对文本的观点进行反思性的批判和评价,包括对内容和表达形式的评价。应该说“国际学生能力评估项目”对阅读能力的分类为阅读命题指明了方向,这三类试题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考点明确,符合学生阅读心智的活动规律,能比较真实、准确地测试出学生的阅读水平,因而阅读命题要改变指向,重点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关于习作命题
作文命题要体现人文性,处处为学生着想,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绽放作文的生命之花。
首先作文命题指导思想要转变。对学生作文的要求从“有意义”走向“有意思”;从“有思想”走向“有观点”;从“健康向上”走向“实话实说”。其次要拓展习作选材的空间。不能以狭隘的、单一的命题限制学生的创作活力,命题选材的空间余地要大,尽量让学生人人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习作的命题形式可多样。主题命题、话题命题、读写结合、看图作文、想象作文等。还可以是两道题目任选一题。最后还要设计好习作提示。提示要能激活学生的记忆,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打开言路,诱发出学生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情感记忆,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积累与运用案例1】

【积累与运用案例1解读】
每册教材要求掌握的生字,如何帮助学生识记?是孤立识记、机械地抄写,还是捕捉生字背后隐性的联系、在新的语境中积累、运用?上述“看拼音写词语”让我们看到字词积累的新思路,命题者立足全册,把需要掌握的生字重新梳理、归类—以新的形式、面貌出现,每一行词串组合都独具匠心。第一行介绍了四种植物(杨柳 菠萝 秧苗 茶叶),第二行是身体各部分名称(肩膀 腰腿  前胸 肝胆);第三行是动宾短语(眨眼睛 撒花瓣 拔树苗 搞研究) ;第四行是主谓短语(外壳硬  恩情重 鲜花艳 本领大);第五行则是动物歌谣。命题者将整册教材要求掌握的生字,按识字方法、词句类型、意义联系等方面加以整合,帮助学生有规律地进行语言的积累。在第五行的歌谣中,孩子填的都是熟悉、喜爱的动物,一幅情趣盎然的动物欢乐图,一首琅琅押韵的小童谣,既考查学生汉字的掌握情况,又让孩子们享受了语言文字的情境美。
【积累与运用案例2】

【积累与运用案例2解读】
要写的字均为第十二册教材(苏教版)中要求会写的字,设计成这样的语言情境,一是策应《标准》中“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的要求,二是照应第七单元“师恩难忘”这一主题,特别是《明天,我们毕业》这一课的思想内容,以增强试卷的人文性、教育性。所考生字涉及每个单元,覆盖了大部分课文,在字形结构和书写难易程度上也都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阅读案例1】
阳光地带(内容略,六年级)题目:
1.短文先叙述了妈妈帮我晒被子,然后写了(     ),接着写了(     ),最后写了(      )。
2.第5、7两个自然段中分别用了两个“温暖”和“清凉”,第一个 “温暖”的意思是
,第二个 “温暖” 的含义是
;第一个“清凉” 的意思是
,第二个“清凉”的含义是
3.结合短文内容,谈谈题目“阳光地带”给你的启示。(50字以上)
4.你对“我”妈妈的做法有什么评价?
【阅读案例1解读】
这四道题目和课标精神匹配,也符合六年级的特点。第一道题考察学生写出表达顺序的能力;第二道题目考核学生揣摩重点词语内涵的能力;第三道题目考察学生表达读文感受的能力;第四道题目考察学生对人物评价的能力。
应该说,如果命题时心怀《标准》,吃透《标准》,落实《标准》,考题的梯度自然会体现出来,因为《标准》对各年段提出的阅读目标本身就有层次性。之所以命题者未能体现出试题的梯度来,主要的原因是对《标准》研究不够,精神未能把握,命题跟着感觉走的。
【阅读案例2】
一、《一个美丽的故事》(内容略,四年级)题目:
   1.读画线的段落,回答问题。
“美好的时刻”是指
;在这个“美好的时刻”,男孩做了
;结果
2. 下面对“智力可以受损,但爱永远不会”理解正确的是(   )。
(1) 一个人,只要有爱心,智力就一定没有问题。
(2)智力低下的一定拥有可贵的爱心。
(3)疾病可以夺走一个人的智力,但夺不走一个人的爱心。
3. 读一读小男孩的作文,再读一读老师的评语,然后请你对男孩的作文作出简单的评价。
4.文章题目叫“一个美丽的故事”,你觉得这个故事美在哪里?
二、《蚂蚁的世界不堵车》(内容略,五年级)题目:
1.联系上下文填空。
(1)……前者会尽力将后者 “顶”向另一条宽敞的通道。
“前者”指的是
,“后者”指的是
(2)不久,其中路途最短、最宽敞的那条通道必然成为蚂蚁们的首选。
“首选”的意思是
(3)从蚂蚁整体来看,它们使用这种看起来似乎并不复杂的小动作以后,却使整个群体运行得相当有秩序。
“这种看起来似乎并不复杂的小动作”指的是
2.为了寻找蚂蚁世界“不堵车”的答案,科学家做了两次实验,一次实验是
,另一次实验是
;两次实验都有一个共同的发现是
3.我们从蚂蚁世界“不堵车”现象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用“
”句子。
【阅读案例2解读】
四年级试卷第一道考得是获取信息;第二道和第四道都是反思与评价;第三道是解释文本。五年级试卷第一道和第二道都是提取信息;第三道是解释文本。
对比这两张试卷,我们发现命题有些错位:《蚂蚁的世界不堵车》(五年级)比《一个美丽的故事》(四年级)内容要深,但是四年级的命题却比五年级难,四年级出现了两道反思与评价题,五年级却没有;五年级考了两道获取信息的题目,且比较简单。分析原因还是命题者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结构缺少清晰的认识。
总之,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元素之一,命题不能跟着感觉走,要依据《标准》,关注学生,合理分类,科学命题,提高试题的信度和效度,这样可以帮助教师获取可靠的反馈信息,让评价发挥诊断、调控和导向的作用,促进学生的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阅读教学的改革。
【习作案例1】
◎读了《有趣的小刺猬》之后,也请你介绍一种小动物,可以写写它的外形,写写它的生活习性,还可以介绍你和它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总之要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 “尝试”就是试一试,是非常有意思的实践活动。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然而,不管怎样,它都会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请选取你在生活中曾经历的一次尝试,写一篇作文,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习作案例1解读】
这两道作文题目第一道是读写结合题,由于有前面短文的示范,学生选材和下笔都较为容易;第二道题目命题贴近学生实际生活,选材的空间大,提示到位,学生应该有话可说。总之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必须改革,力求做到积累与运用命题要有限度,阅读命题要有精度,习作命题要有温度,提高试卷的效度和信度,让考试成为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载体,成为正确引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挥棒。
【习作案例2】
同学们,这学期我们的笔下写过可敬的老师,写过竞赛的场面,写过秋天的景色,也写过生活中经历的一件事……你们一定还有很多话要写吧,那就让我们现在拿起笔,完成这次习作吧!
一、想一想:生活是精彩的,我们在生活中一定有新的发现。现在请你回忆一下,自己曾经有过哪些发现呢?像周围的变化,探究活动中的小发现,以及实验、制作时的那种惊奇……想好以后,请继续读下面的要求。
二、                           选择自己的两次发现,用简短的话写下来(不超过30字)。
发现一:

发现二:

三、                           这两次发现,你都有怎样的感受呢?请你用积累的词语来表达自己
的每一次的感受(不少于3个,越多越好),同时给每一次的发现列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发现一标题:

感受:      

发现二标题:

感受:      

四、                           这么多的发现,你一定有印象最深刻的那一次!如果有,请你写次
发现,你会
选择什么样的题目?把你想到的题目写在下面。(注意题目和标题的区别)
五、等会儿要请你围绕这次印象深刻的发现完成自己的习作了。习作前,先请你读读下面的话,或许对你有帮助。
1.这次发现的前后经过是怎样的?
2.当时你有什么感受?
3.你选择的题目,和你的重点描写有关系吗?
4.要注意语句通顺哟,字数不应该少于350字吧?
【习作案例2解读】
这样的习作命题不由得让我们反思:
1.是限制还是发散?这份试卷从唤醒到选材载道题目这样一环扣一环是在帮助学生不断地发掘生活中印象深刻的发现,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进行有效的选择,这应该是很积极的状态。而反应却是:这些让我们很费脑筋,动笔写作是不知道些什么是好……难道那么多的提示反而限制了学生的选择?
2.试卷一道道题目清晰地帮助学生理清习作的条理,但学生却觉得异常累赘,不知如何应答,等到学生好不容易做完试题,前面说的是什么应经忘了,于是后面的习作也就胡乱写一气。习作命题如果太复杂,学生能有这么强的辨别能力吗?能够清楚标题与题目的区别吗?习作的命题应该开门见山,让学生目标非常明确,因为孩子的持久注意力没有达到成人的程度。
3.试卷的意图很明显是想让学生再次回忆起当时情景,在再一次尽情体验中写下自己当时的感受。但学生普遍反映前面一长串的填空把我的头都搞晕了,就想到习作要凑满350字,哪里还想到别的。这样的状况令我们反思:这样的命题到底是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还是扼杀了学生的灵感?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说,试卷要求出得简单明朗、限制较少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如何设计有效的作业在新课程理念下,怎样设计出有效的作业呢?根据视频课程的讲授,我们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遵循学习规律
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遵循教育的规律,作业的设计也应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来设计。
A 遵循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规律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再难的题学生都愿意去尝试。传统的作业形式过于单一死板,内容缺乏创意,加上老师缺乏创造性的使用,使学生失去了对语文作业的兴趣。因此作业的设计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尽量设计灵活新颖,富有趣味的作业,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雪婷:在学习《小英雄雨来》一课,学生对智勇双全的雨来非常喜欢,传统作业就是把这篇课文进行缩写,学生往往想着越简单越好,缩写嘛,能少几个字就几个字,往往就把主要内容丢了。为了指导学生把握住缩写的关键,我便由单纯的缩写改由画连环画的形式完成作业,并且鼓励他们合作完成:一人画画,一人配文字,一人上颜色;因为连环画的文字不能过多,学生只能挑主要内容来写。这样既完成了缩写的教学任务,学生又掌握了缩写的要领,作业交上来就是一份图文并茂的连环画了。这既锻炼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又促使学生学会提炼语言,使语文作业渗透了美术知识,做到学科之间的融合,同时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又学到了怎样与他人合作,学习方法与知识在愉快的情绪中习得,学习效率得到大大的提高。
付老师设计的这个作业同时还提示我们,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语文作业,既要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要符合语文的学科特点。不能因为引入了其他因素,丢失了语文学科本身的训练点。
B 遵循记忆的规律
人的记忆是有规律的,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向我们展示了这一规律:在刚学完的第一天内,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迅速减少,然后遗忘的速度逐渐变慢。为了增强记忆,巩固知识,就要进行及时的复习,合理安排学习和复习时间,排除各种干扰。如果根据记忆的规律来设计作业,作业的有效性就可以得到大大的提高。为了让学生记好“忆江南”这首词,除了当天要背诵之外,如果一周、一个月后分别再进行一次背诵,这首词就可在学生脑中成为长时间记忆了。
记忆的规律还告诉我们,适当的过度学习对增强记忆是有益的,这个度应维持在50%左右,当超过50%时,过度学习就会引起疲劳,注意力分散等负面影响,产生厌倦情绪。
王芳:这也就是说,那种为记一个生字、一篇课文而把这个字、这篇课文抄上十几、上百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拓宽作业的视野
正如语文课标里所说的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也应抓住生活中的各种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联系生活实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将来的社会生活。特别是语文课,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是语文。因此,作业设计要破除“书本中心”的局限,要尽量贴近生活,参与生活,只有与生活相联系,学生对学习语文才能产生亲切感、新鲜感、生动感和实战感,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尹良乡:可以让学生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节目,记录自己最关注的新闻;观看名著改编的动画片,写观后感、人物点评;学写短小的童话、科幻故事;观察大自然中的某种现象,写观察日记,探究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了解某种产品的性能、用途,学写产品说明书、广告语;留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不合理现象,给有关部门写建议书;为学校设计收集广告语、警示语……
郝丽萍:我们学校在“走进信息世界”的语文综合性活动中,组织学生搜集本地文化资源,关注家乡历史及发展;查找姓氏资料,调查周围的同姓名人,了解姓氏的来历和分布状况,最后整理资料、写活动总结、讨论交流等。在“有趣的汉字”语文综合性活动中,组织学生练习书法,在班上举办书法展览;收集名人名言、歇后语、谚语、春联、民间故事,在班上交流;走上街头,查找、纠正街道两旁的错别字。
整合多个学科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适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学一年级写话:你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它是什么颜色、形状、味道?请把你看到的写在下面。这是低年级常见的观察日记习题,许多老师往往就这样一布置,然后让学生先观察,再写话。这样就会很枯燥。
教师可以建议学生:你可以把观察到的直接写在“苹果”上,也可以先给苹果涂上颜色再写,还可以根据你喜欢的,在旁边的方框里画出水果,再做介绍。作画,其实是一个再现的过程,可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事物本质进行深入观察,检验观察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这样写出来的东西就是感性材料和理性情感的有机结合。
通过拓宽作业的视野,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
3.关注学生差异
难度层次化
素质教育的根本标志是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落实素质教育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教师要摒弃过去布置作业“一刀切”的做法,对作业进行分层管理,实行弹性作业。
首先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要分层。既要保证符合教学的基本要求,又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
雪婷:在我们班,我是把目标分为A、B、C三层:A 层为基础差,是基础较差的低层学生应该到达的基本目标;B 层为发展层,它既是A 层学生的冲刺目标,也是基础中等的中层学生的基本目标;C 层为挑战层,是为基础好的高层学生设计的,同时也是B 层学生的冲刺目标。当然C 层的学生在完成C层的目标之后,可以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
比如,同一篇课文,对A 层的学生来说,读通、读顺是他们的基本要求;对B 层学生来说,则要求他们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读流利、并争取读出感情;而对C 层的学生来讲,则要他们运用一些朗读的技巧表达出课文中的思想感情。有了明确的目标,每层的学生就有了前进的动力,A 层的学生能感到胜利在望,并尝到成功的果实,B、C 层的学生也有脚踏实地做好每样作业的理由。
李英杰:你的做法很好。为您补充一点:为配合分层目标,还要实行灵活的弹性作业形式。作业的完成不一定要统一的形式,规定统一的时间,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相应延长完成作业的时间,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方式,比如以说代写,或以画代写等等。还可以根据学生某些方面的缺陷设置作业,以求补救。如对于听说能力差的学生布置口头作业;对于书写差的学生增加一些书面练习等等。这样使各种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
加大学生自主权
可以在一个大题目后面设计几类作业,让学生根据情况选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现在很多老师都喜欢设计“作业超市”,由易到难把作业分成不同层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能力强弱,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也可自行设计,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潜能得到发展。教师也可设计出一个作业“套餐”,让学生自由选择,比如学完《与时间赛跑》一课,可以这样设计作业:A:有感情地朗课文B:课文中有哪些句子或段落让你感动,请把它摘抄到积累本上C:对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你有没有过类似的体验或经历,如果有,不妨写在你的日记本上。D:摘抄、收集一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或诗文、故事等。
以上作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两题做。这样的作业由易到难,给予学生自由选择的余地,也给了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发表自己的观点的空间,同时也会刺激一些争强好胜的学生向自己挑战,争取达到更高的要求。
总之,在作业的设计上应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尽其所能有所收获,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要求,才能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其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语文的自信心,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4.丰富内容和形式
传统作业的单一性使原本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变得单调乏味。改进作业设计,就应在作业的多样化上下功夫。
A 内容要丰富
语文学科的构成要素主要是字、词、句、篇,传统的作业基本是围绕这些内容来设计的,强调字词含义,语法结构等,通过大量的练习翻来覆去地变着题型,变着花样训练相关内容,搞得学生头晕脑胀。当然改进作业设计,并不是意味着要完全抛弃这些训练,而是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训练。在这方面,几位老师好像都有一些好的尝试。
贾素然:课标里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重视语文的薰陶感染作用”。一篇课文,就是一部小的文学作品,每部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充满了美的色彩——富有韵律的语言美、给人以启发的思想美等。因此,我会为学生设计一些欣赏型的作业。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吟诵,二是听、看名家朗诵的名篇。比如在学过林清玄的《与时间赛跑》这一课文后,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体会到时间的宝贵,时间的一去不反返的特点,更要通过指导学生吟诵来体会作者因时间的流逝而带来的衰伤愁绪及人面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这种情感,靠老师的讲解是无法体会到的,只有通过反复的吟诵,仔细地揣摩才能体会。
尹良乡:我在这方面的尝试是设计查阅型作业。课改强调大语文观,要求我们重视培养学生有意识地查找资料的能力和有效地把已有资料运用到理解课文中去的能力。刚开始查找资料时,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如什么问题到什么样的工具书中寻找答案,向他们介绍一些书籍;或鼓励他们运用电脑上网查找资料这样的课外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天地。
郝丽萍:我经常给孩子们留观察作业。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因此,我在作业设计中也尽量全面地考虑学生在这三个方面的发展。避免过于关注知识掌握一方面目标的倾向。比如课程标准在5—6年级提出了“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的目标,我就在作业中设计让学生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
王芳:我曾经给孩子们留动手操作的作业。如动手做一个小制作,把制作的过程记录下来;学完一篇故事性强的课文,可让学生演一演,或者以漫画的方式画一画等等。如学习了《狐狸和乌鸦》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演一演。
B 形式要多样
从作业的完成形式看,传统作业主要是以写为主,辅以口头的背诵。改进作业设计,要努力设计多种形式来展开听、说、读的训练。比如学完《草船借箭》可以让学生说给父母、同学、朋友听;或者听完一段录音再讲述录音内容梗概;学完《记金华的双龙洞》,可以让学生画一张游览图,以加深对作者的写作方法的体会;学完《陶罐和铁罐》可以让学生编排课本剧等等。
从作业完成的主体看,还应改革传统的个人作业形式,增加合作作业——两人合作、小组合作或全班作业等等。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和责任感。例如,在学完《海豚救人》一文之后,以设计《海豚知识知多少》为主题的作业,要求作业以手抄报的形式完成,并分组进行比赛。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后,确立一个小组长,由小组长进行分工合作,谁负责画画,谁负责查资料,谁负责抄写等等。作业完成后,便是一张张图文并茂的手抄报。然后在全班进行评选,选出最佳手抄报给予表扬,并张贴在教室里供同学们欣赏。这样的作业,必须要小组成员的团结合作,每个成员必须要认真负责,否则,这张手抄报就没法完成。
综上所述,我们的语文作业设置应做到:科学是前提,有趣是形式,适切是途径,发展是宗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3-29 10:36 , Processed in 0.15386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