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小学语文试卷编制的思考[z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4 13:09: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小学语文试卷编制的思考[zt]
在教育评价体系中,考试是重要的评价手段,不仅能检测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还发挥着教育指挥棒的作用,关系到教改发展的方向。然而,怎么考?考什么?众说纷纭。过去我们提出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平时与期末相结合、分项与综合相结合、有的还提出了“滞后评价”的理论,这些都是有价值的探索。。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都不可回避利用书面考核。尤其是期末试卷更能引起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关注。虽然说一张试卷不能代替一个人的终身发展,但是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这张试卷就是学生在某个阶段学习的水准。可见,不可忽视期末这张试卷的份量与影响。
从全国各地反映的情况看,语文试卷的编制也是五花八门,有的侧重于传统的模式,有的赋予现代特征的创新,还有的注重人文色彩。笔者认为,试卷不仅是形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内容的把握。因此,考什么必须经过深思熟虑。
从宏观角度说,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是: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理论上讲语文试卷要围绕这三个方面来编制。那么如何处理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呢?各占多大的比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有人提出“三维”并重,而我认为不然,主要原因书面考试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方法与过程”是学生内部思维的反映,对于问题的答案如何思考的无法考证,所以,“方法与过程”在书面考核中失去了本来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的理解、作文的表述能反映出学生的主观认识,但是。个性的解读与表达,很难给于客观的评价,况且人是发展的人,情感态度是不断发生变化的,那么用书面来评价,显得也不是很科学。
因此,笔者认为,书面考试主要在于“知识与能力”的考核,其他两个方面从属于“知识与能力”。从微观角度说,语文学习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习作、作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而口语交际需要有真实的场景方能客观的评价,综合性学习重在方法、过程、情感的考核,所以仅凭试卷不可合理地量化。这样,语文试卷编制的重点也就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这三个方面了。
语文试卷的编制要紧紧把握课程标准目标要求,一定要符合学生年段的特点。现在各地由于使用教材的版本不同,所以试卷的样式各有其说。由于标准很难统一,所以地区与地区之间,甚至校与校之间,基本失去的横比的价值,这给宏观教学质量的评估带来难度。为了解决这一突出的矛盾,很有必要制定语文考试纲要。这不能理解为是搞统一的命题,是对考试范围的基本规范。据我了解,每年考试后,有的欣喜,有的伤感。主要原因没有统一的考试纲要,出题的随意性很大,掌握的标准也不一样,如果是就教材考教材,题目简单,题量又少,当然,学生很容易了,那个地区的学分也就高。如果出题偏颇,难度值大,那个地区的学分就低。这样就出现了不平等的竞争,然而社会舆论很难承认这样的差异性,考不好就是教师的责任。新课改要深得人心,考试这个环节很关键。
当前,语文考试考什么,除了课程标准与教材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的依据了。课程标准是宏观的,教材是具体的。有人提出“跳出教材教语文”,这是语文教学理念之一,应该提倡的,那么“跳出教材考语文”又如何呢?如果完全跳出去,会导致教学失去方向,使教师没有抓头。如果不跳出去导致学生死读书,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跳出”与“不跳出”应该有度的把握。
笔者认为教材始终是考核的重点,适当进行课外的拓展。课外的拓展1-2年级占10%左右,3-4年级占20%左右,5-6年级占30%左右。课外的拓展与教材有密切的联系,不可无中生有。课外拓展不是独成体系的,根据题型的特点穿插在教材内考核的各种内容之中。1-2年级主要考核识字与写字、词语积累和简单的句式,所占试卷比例的70%。其次考核学生的阅读知识与能力,所占试卷的比例20%。再次考核写话,所占试卷比例的10%。3-4年级属于过渡阶段,基础知识与能力(字、词、句)占试卷的50%,阅读知识与理解,占试卷比例的30%,习作占试卷比例的20%。5-6年级重点考核阅读与作文,基础知识与能力(字、词、句)占试卷比例的30%,阅读知识与能力占试卷比例的40%,作文占试卷比例的30%。
关于题型的编制,以学生常见的为主,适度变化。题目要求表述明确,不要过于创新而使学生迷惑。关于内容的编制,紧紧把握教材的特点,否则会导致学生不知所措。
总之,语文试卷的编制,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正确、合理、客观的评估,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2005年1月16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3 23:56 , Processed in 0.11713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