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面、简便、有效的高中语文学业成绩评价方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4 15:51: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全面、简便、有效的高中语文学业成绩评价方案
作者:邓健林    文章来源: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中学   

高中语文新课程已经在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地区实施了,今后几年内,将逐渐在全国铺展开来。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个方面使学生得到发展。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达到上述目标的必由之路,也是本次课程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要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除了相应的课程结构、课堂形式要改变外,学生的学业成绩的评价起着关键作用。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学习。因而实现课程变革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和评价工作模式。如果我们对中小学的课程教学以及教师学生的评价仍沿袭旧的一套方法,新课程就不可能成功。为了让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落到实处,我们参加了高凌飚教授主持的“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课题,对高中语文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的结构、内容、形式、方法进行了探索,并制定了较为全面、简便、有效的“高中语文必修模块学业成绩评价方案”。下面就这个方案制定的一些问题与专家研究。

一、制定高中语文必修模块学业成绩评价方案的依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制定高中语文学业成绩评价方案的依据。高中语文学业成绩的评价必须以素质教育的方针为指导,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参照,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质。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认为高中语文学业成绩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我们认为高中语文必修模块学业成绩评价的应实现以下目标:
1.通过评价,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对祖国语言文化的热爱。
2.通过评价,促进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探索语文学习的方法,改变过去单一的被动学习方。
3.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评价,促进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他人可学习的地方,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式。
4.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5.通过评价,确定是否赋予学生本模块学分。
这个目标以学生进步为参照,强调学会学习,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应该说较完整地体现了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说“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使学生个性发展也获得了一定的空间。与过去的一味强调学习成绩的评价相比更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二、高中语文必修模块学业成绩评价方案的制定过程

“高中语文必修模块学业成绩评价方案”由最初的研究到制定到实施再到进一步完善,经历了近一年的时间,这个过程是一个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也是对传统评价与教学不断反思的过程。在高凌飚教授的引导下,我们逐渐达成以下认识:新课程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采用多样化的、开放性的质性评价的方法;重视过程性的评价方法,不把书面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不仅要关注评价的结果,更要关注评价的过程本身;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要合理解释和利用考试的结果,减轻学生的压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着重思考了以下问题:

1.
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功能单一,过分强调与高考的联系,甚至完全模仿高考进行评价,突出了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在2004年8月在台山课题组进行了评价方案的讨论,会议提供的方案是以高考方案为蓝本制定的。这套方案对“知识与能力”的关注太多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不够,评价以书面考试为主而将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混为一体,提供的样卷的结构与题型也与高考题近似;突出了评价的甄别与检查功能,而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体现不够,显然距离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甚远,我们便思索重新制定方案。
在加入高凌飚教授主持的课题之初,高教授便要求我们对开放性试题及其评价进行研究,曾引起了许多人的误解,以为课题就是学习怎样出题。随着课题的深入和展开,我们才发现,开放性试题的研究不过是一个基础性的研究,是制定更加完善的方案的一种培训。开放性试题考查的不仅是知识与能力,更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在这试题背后体现的是评价的理念,对评价功能的理解等内容。对新课标与开放性试题的研究使我们明确了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甄别、选拔、激励和发展等功能”。高中语文必修模块的评价是非选拔性的评价,其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因而我们在制定方案时,对评价的各种功能进行考虑,但首先考虑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我们现在的这个方案体现了这些特点。单一的评价内容与单一的评价方式只能产生单一的评价结果,因而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我们在继承传统评价方案的同时,着重考虑了开放性试题的运用和过程性评价的实施,因为这两个问题最能体现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下面的论述中我们将具体讨论到与开放性试题与过程性评价相关的一些问题。

2.
突出审美、探究、综合运用与合作能力评价的内容。
由于急功近利思想的泛滥,对评价结果的不适当使用,应试教育成为中国教育独特的景观,与此相应的学业成绩评价也就变成只有可以量化的“知识与能力”的单一维度的考试。而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不可量化却对学生终身发展有巨大作用的内容却被忽略甚至省略了。学生的发展却变成在应付考试和获取高分而努力的过程中的副产品。具体表现在语文学业评价中以基础知识,阅读与写作的测试为主,而对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等内容体现不够,更忽略了学习过程中合作能力、言语习惯、学习态度等内容的评价;语文的工具性表现得较为充分,语文的人文性却体现不足。在我们最初的方案中,我们亦按知识点进行设计评价的内容,后来经过会议的讨论与对新课程标准的再理解,我们重新安排了语文必修模块评价的内容,围绕“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重新确定了评价的内容,其中具体内容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基础知识与积累:正确地使用普通话读准字音;正确地使用文字;能理解背诵一定量的古典诗文经典作品;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
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灵活地使用工具书。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选择适当的媒体来搜集和处理信息,灵活运用阅读方法。根据需要适当地选用词语、选择或调整句力求表达准确、鲜明、生动。根据不同的表达需求使用合适的修辞。选择适当的语体、文体进行写作。基本的演讲的技巧、访谈与交流、实用文体写作。
审美能力: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精彩语句的感染力;能鉴赏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的形;。能领会诗歌、散文等的意境。能领悟文学作品中的节奏与造型;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对自然、生活、社会中的美好形象的感悟;能利用语言文字创造美的形象,美的结构,美的造型;能对古典美进行感受与欣赏。
探究能力:根据语境揣摸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能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有自己的见解。能独立完成常见文体的阅读,能对一些语言现象进行总结,如文言文的常见句式。能从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意味的语言现象并从语文的角度去分析。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创新、表达创新。
合作能力:这一点不属于语文能力,但却是语文教学中必须培养的能力。选择恰当的方式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在与他人合作中能出色地担当自己的角色;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判断,从不同的学习同伴那里获得有益的知识或看法。
这样语文学习的态度、基础知识的积累运用、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了体现,评价内容更加全面,而语文知识的运用、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也显得更突出。
一种评价方式不能完全承担如上功能,所以我们确定高中语文学业成绩的评价以终结性的纸笔测试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那么两者的关系如何也就成了我们探讨的议题之一。
3. 理清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关系
高中语文必修模块的学业成绩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模块成绩认定是一个水平认定而不是选拔性考查,其主要功能是诊断、激励和发展,评价的甄别功能退居其次。而过去学生学业评价往往是单一的纸笔测试,并且是“一考定终身”,对于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态度等则重视不够甚至忽略了。这样的评价显然不能够完成新课程所定的目标。高中语文学业成绩的评价必须采取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达到目标。在采取以纸笔为主的终结性测试进行评价的同时,应加强过程性评价的实施。
在制定高中语文必修模块学业成绩评价方案时,我们确定了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学业成绩评价是应是过程与结果并重、学习效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具体体现在以纸笔形式的终结性测试与以活动形式的过程性评价的结合。那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功能各是什么?如何结合?在确定是否给予学生学分时,两者的比例如何呢?下面就这些问题谈谈我们的思考。
这里所谓的终结性评价是指模块结束时所进行的纸笔形式的水平测试,它的主要功能是检测学生在特定模块中对知识与能力的掌握情况。它将作为学生能否获得学分的重要条件之一。终结性评价是我们过去常用评价方式,所不同的是我们在终结性评价中设置了相当多的开放性试题。虽然说基础知识的积累是相当重要的,但对知识的运用更能显现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开放性试题更能考察学生运用语知识的能力,审美能力与探究能力,更能表现学生的创造性。但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意志等内容却是终结性测试所无法完成的。过程性评价正好在这些方面作了补充。
关于过程性评价,高凌飚教授是这样认为的: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它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习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过程性评价主张内外结合的、开放的评价方式,主张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的交叉和融合,评价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和整合。过程性评价的功能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促进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从而更好地把握学习方式方法;理解和掌握评价的方法,作为与终身学习相呼应的一个方面,实现终身的可持续发展。
人们往往把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混为一体,在2004年8月讨论的方案中也是这样,高教授作了一些澄清。他认为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在理念上有本质的不同。形成性评价实际上还是目标取向,是在较短的时间阶段对学生学习效果与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进行的评价,它所关注的是知识与技能领域的学习成果,相当于阶段测验。它是采用的方法趋向于标准化,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评价。而过程性评价既重视学习成果,又重视学习过程,主张学习动机态度、过程和效果三位一体,既支持“量化”的测量,又突出“质性”的方法,主客体互相整合。过程性评价功能更全面: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更好地把握学习方式方法,掌握评价的方法,作为与终身学习相呼应的一个方面。形成性评价可以作为过程性评价的一项。
教授认为过程性评价有如下优势:(1)对教育目标和评价本身的理解都更为全面,更全面地发挥评价的各种功能。(2)与教学同时进行,提倡评价和教学相互交融,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改错纠偏,有良好的导向功能。(3)不过分追求目标的标准化和方法的规范化,不过分追求评价的客观性和精确性,不过分追求评价环境和程序的正规和严肃,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才能。(4)采用包括质性评价在内的多种评价方式,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对学习质量的评价层次更高也更加深入。(5)改变传统的间歇式评价为连续的、与学习过程相互交融的评价,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把学会评价纳入课程的目标,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可持续的评价观念。当然过程性评价也有其局限性,如标准难以把握,主观性强,操作困难等。
终结性评为价与过程性评价各有自己的优势与局限,不互相排斥也不能互相取代,那么又如何结合起来评价学生呢?
首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报告评价结果?采用量化的百分制还是等级制?经过思考,我们认为等级制更为适当。除了过程性评价难以量化外,我们的终结性测试中的开放性试题也有一定的模糊性,采用过于细致的量化评价可能反而不公平。同时,我们的模块成绩评价是非选拔性评价,没有必要过分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别。社会对分数的追求本身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新课程评价如果不对此有所警惕,将使评价回归过去的状态。
其次,划分为几个等级好呢?一般的情况下,大家都习惯于划分为四个等级,即优秀、良好、及格与不及格。这样划分较为简单,也较为明了。但我们将之划分为五个等级,即优秀(A)、良好(B)、及格(C)、有待努力(D)、不及格(E)。将不及格分为两个等级,其实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看到自己的希望,同是也为两种评价方式组合反映学生学业成绩提供了条件。


AA
AB
AC
AD
BA
BB
BC

CA
CB
CC

DA

有人曾主张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折算成分数按比例加起来,但这样的话,究竟按什么比例相加将是一个问题;两者相加之后,分数又将两种不同评价所显现出来的问题掩盖了。所以我们主张两者分开报告,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都达到要求者才能获得模块学分。但又有人提出问题,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时,事实上多数同学都能达到最低要求,而终结性考试弹性较小,这就难免会使过程性评价只是走形式,最终决定学生能否获得学分的只是终结性考试,这样的话,评价终将走回老路上去由分数说了算。基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我们制定了这张学生“学分获得的资格表”,并作了说明。
这里的每个空格的都是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组合,前一个数字为终结性测试成绩,后一个数字为过程性评价成绩。凡能获得表中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组合的学生都可以获得该模块的学分。
这个表格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也解决了在实际评价中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有的人终结性考试可能成绩不太好,比如得了D,但平时学习的确十分努力,过程性评价得分很高,我们应给这些同学一个鼓励;反之,亦然。但不论终结性评价还是过程性评价,都不得低于D。
4. 设计操作简便、实施有效的过程性评价方法。
评价内容需要适当的评价方式实施,评价的方式又反过来制约评价的内容。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获得的同时,对学习过程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而这必须通过过程性评价来体现。过程性评价是一种较新的评价,它有着其它评价方式不可替代的功能,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过程性评价,而且那些适于用过程性评价来评的内容也存在着如何评价的困难。如果过于简单,它将无法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如果过于琐碎,又让实施者不胜其烦,最终可能流于形式或者放弃。
经过探索,我们首先确定了过程性评价的内容。语文学习活动主要有课堂的语文学习、课后的练习、阅读、写作与交际。过程性评价的评价内容应该与这些语文活动有关。同时在这些过程中,学生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表现出什么样的思维品质,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也应该成为评价的内容。经过多次修改,最后我们将过程性的评价项目定为:学习态度与方法、协作与交流、课外阅读评价、课外练笔评价、课堂学习品质、口语表达评价、语文作业及其它。总共七个项目。在这些项目之下,又有具体的要求,比如“协作与交流”,就要求学生思考是否做到以下几点:1勇于将自己的看法与人分享2;小组合作中能按要求完成任务,成功地扮演自己所担任的角色3;积极听取别人的意见,清楚本组每个同学的特点;及时帮助有需要的同学5;关心小组的成绩。当然这些只是评价的参考要素,而非唯一指标。
其次,过程性由来谁来评?在过去的评价活动中,教师成为评价活动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评价活动,其优点是易于把握,评价相对客观。但在过程性评价中,如果也这样,显然是不公平,也难以进行的;评价的功能也得不到体现。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最清楚的恐怕是他们自己和学习的伙伴。所以我们觉得过程性评价应该由学生自己参与,使评价成为学习的一部分。学生在评价中不但被评价,还学会了评价,并在评价活动中学会反思,学习吸取他人的成功之处。经过讨论与研究,我们确定了将学生分成若干个5—6人的评价小组,每个同学的评价在小组内以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这样的组织形式,既给了学生以自我评价的空间,又保证了评价的相对公正性与灵活性;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再次,评价的程序如何进行?恰当的程序是保证评价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手段。没有合适的程序,评价就落不到实处,就可能成为走过场的形式。在过去的评价中,由于评价是教师主持的,程序也相对简单,但过程性评价中评价主体多元,又是描述性的质性评价,对程序的要求就高得多了。有时候,程序本身比评价的内容还要重要,因为充分发挥个人主体性,每个参与者的意志都能获得尊重,体现公正的程序对评价内容不合理的地方有纠正功能。在方案在设计中,我们首先考虑的就是被评价者自己的反思,其次就是小组成员的意见,既给被评价者以发言的机会,又让他有一个比较客观的参照。同时教师的还要起到监控平衡的作用。
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认为过程性评价每个单元评一次较为合适,以5—6人组成小组,分为自我反思与小组互评两个阶段展开评价,模块结束再综合各次评价得出最后的等级。在自我反思阶段,被评者根据教师提供的工具用表进行描述性反思,并准备自己展示的材料。在实施阶段,被评者先陈述自己这段时间的学习状况,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其余组员则根据自己平常的观察与被评者的陈述、展览,利用教师提供的工具表格给该组员一个等级性的评价,并向该同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最后,小组综合组员与被评者的评价得出最终的评价,交任课老师确认。
这样,过程性评价不但是一个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的统一,多元主体积极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还是一个学生反思自己学习过程,与同学交流学习体会,取长补短的学习平台。这正如Ellen Weber所说“学习和评价就像同一艘船的两只桨,应该齐头并进”。
5. 终结性评价中开放性试题的地位、作用及评价方法。
新课程的评价不是要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与他人比较,而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有唯一正确解答的封闭式的标准化试题,虽然易于操作,评价相对客观,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有研究者指出“大部分标准化测验都倾向于高度评价学生对于知识的机械记忆能力,却忽视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它只能涉及到学生认知和表现能力中范围狭窄、层次较低的范畴,造成学生和教师对学习成果的理解和追求过于狭隘,浪费大量的时间。近几年的语文高考卷,有唯一答案的标准性试题渐渐减少,具有一定开放性的主观题逐渐增多,也说明研究者认识到封闭式的标准试题的局限。那么,开放性试题又在高中语文学业成绩评价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开放性试题怎样评价呢?下面谈谈我们的思考。
其一,开放性试题的地位。高中语文必修学业成绩评价是非选拔性的评价,其目的在于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发现潜能,发挥特长,促进学生在评价中了解自己、激励自己、发展自己。语文作为一个与生活联系紧密、实践性非常强、具有丰富文化性、高度育人功能的学科,封闭式的评价显然不能胜任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全面的提高的重任。开放性试题由于其答案的非唯一性,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注重学生的个体领悟与创造,符合生活情景等特点,与新课标提倡的注重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非常切合。开放性试题更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表现其对语文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更能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不仅是机械记忆;更能促进学生对生活中的语文现象的关注,更积极地运用语文。因而开放性试题应该成为高中语文必修模块学业成绩评价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我们提倡加大开放性试题的分量,并不意味着取消封闭性考试。封闭性考试虽然有其机械性,但对于促进学生掌握那些必须的语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积累等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毕竟每个人都是有惰性的,学习虽然是自主学习最好,但有些内容需要“他主”才能完成,我们不主张死记硬背,却要求“背死记硬”,如果取消了封闭性的测试,我们将无法真实地检测到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必需的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所谓的创新、探究、运用等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评价将是不完整的评价。因而我们在设计方案时,并没有抛弃封闭性的试题,而是将封闭试题与开放性试题的比例设为3:7。前者主要考查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语言积累等内容,后者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文的运用能力,审美能力,阅读鉴赏能力、以及探究能力与创作水平等内容。封闭性试题与开放性试题的比例虽然不一样,但不能互相代替,重要性是一样的。
其二、开放性试题的开放程度。开放性试题分为答案开放、过程开放、解答条件开放等类型。作为终结性评价的一部分,我们认为开放性试题应选择那些有条件的开放试题。这里的条件主要是指:试题必须体现“语文性”;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在规定的参考书范围内完成等。这是因为虽然语文学习的天地无限宽广,但语文评价却受一定时间地点的限制,过于开放将造成评价实施的困难。那么开放性试题表现在哪里呢?主要表现在答案的非唯一性,相同类型的试题的可选择性,允许范围内参考书的使用等。
其三、开放性试题如何评?开放性试题由于其答案的非唯一性,造成了评价的模糊性。如何更准确地进行评价成了一个问题。其实,对于语文来说,近几年的高考题除了第一卷的选择题外,第二卷的试题都具有相当的开放性。语文评价不可能是全封闭,只是开放程度不同而已。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如下途径来降低开放性试题评价的随意性。一是利用评价量表,如高考作文评价的量表,采用了等级描述型评定的SOLO分类法与要素分析型评定的PTA量表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二是降低开放性试题的开放度,比如仿写,既可以让有不同经验的学生写出自己的句子,又在形式上有一定的限制;三是通过描述答题范围、给出示范性答案作参考;四是在终结性评价时采用等级评分的方式也可以降低开放性测试所带来的不准确性;五是多个评价者合评,如高考批改作文,可以降低误差。无论如何,开放性试题都不可能进行完全准确统一的评价,作为必修模块的水平测试,也不需要太过于精确的评价。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在众多师友的帮助下,我们终于提出了自己的“高中语文必修模块学业成绩评价方案”。总的说来,这个方案有如下特点:
1、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理念。
2、体现了评价中的学生的主体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3、评价的过程与学习的过程相互融会。
4、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易于实施,并被其它学科、其它学校所借鉴。
5、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得到了较好的互补。
6、封闭性与开放性试题之间取得了平衡。

三、评价的效果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我们的评价方案得到了检验。在我们看来,评价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的语文观起了变化
在过去的评价中,学生主要是关注考试的分数。而现在,学生对语文有了更深的认识,看到了它与生活的广泛深刻的联系。比如,我们的试题:
“沟通,从心开始”这是中国移动的广告,简洁、响亮,它一语双关,既符合移动通讯服务内容的特点,又倡导出一种诚意沟通的健康理念,同时也向消费者许诺了服务态度。你能另举一条或为某产品创作一条有魅力的广告词么?并分析它的巧妙之处。
学生能列举大量的广告词,其中不乏精彩的分析。
2.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对学生来说,语文既非最不喜欢,也非最喜欢的学科。在巨大的分数的压力下,学生都把精力用在数理化等似乎可以立竿见影的学科上了。由于新评价方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更能看到自己的成绩,在评价中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同时一定的获得学分的压力,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就我校而言,不交作业的情况已经是微乎其微,看课外书的人多了,品味也提高了。课本中要求背诵的篇章也很快地得到落实,有的人提前背完了课本中要求背诵的篇章外,自主地背起了唐诗宋词等;语文课也成了受欢迎的课。在我们的调查中,有80%以上的人认可我们实施的过程性评价。
3.个性得到了张扬
我们的方案鼓励学生表现自我,将学习过程与学习态度纳入评价范围,刺激了学生创造性与表现欲。现在,更多的学生愿意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意见,更多的人与其它同学产生了争论,更多的人希望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现自己。比如我们在展示自我的活动中,学生都精心地制作了展品,带着感情投入。再如我们的终结性试题:
假如将自己的课外练笔结集出版,你将给你的第一本出版物取个什么名字呢?说说理由。
许多学生都取出了美丽的名字,并结合着自己的体悟谈出了想法。
4.语文基础更夯实
因为我们的评价并没有抛弃语文基础知识,而且以闭卷的形式来考查,这部分的内容非但没有被轻视,反而得到了加强。在模块I的终结性测试中,这一部分总分30分,全年级平均分约为20分,虽说还不算太高,但已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分数了。还有不少同学获得了满分,有的班平均分在约22分。至少说明我们的评价方案避免了其它方案所说的越改革基础越差的现象。
当然,这一切不仅是评价的功能。评价方案也只是整个新课程改革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评价中要注意的问题

在整个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的方案都得了学生的支持,也被其它学科、其它学校所借用,特别是过程性评价方案更获得了一致的肯定。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方案已经尽善尽美无可挑剔了。相反,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探索中进一步完善。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1.学生的培训
由于长时间处于被动评价中,许多学生并不懂得如何评价自己,如何评价他人,也不懂得正确对待评价结果。所以在评价时出现了急功近利的不真实的评价问题。评价过程中秩序混乱的问题,比如,有的同学在评价之前给自己定为B等,但当小组汇评为C等时,又将自评改为A等,以求在最后的评价中能获得更高的评价。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的培训显得很重要,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评价的功能,应该让学生明白准确、负责任评价的重要性,同时要加强对评价的评价,奖励那些评价表现好的小组。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让小组长再培训组员。经过培训后的评价明显好过最初的评价。
2.过程性评价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模块成绩的一部分的过程性评价,显然是难以将同学的赞扬、教师的鼓励都计算其中的。否则过程性评价将不堪其繁而流于形式。我们认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太多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性评价教师应充分地给予学生以空间。但过程性评价作为一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的一种评价,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同学的一句赞扬,教师的一个鼓励或批评,都有着重要的评价功能。在进行模块成绩评价之外,教师不应忽略这些即时的评价。同时,作为模块成绩的过程性评价教师也应起到监控与审核的作用,不能游离在评价之外。
3.终结性考试中教材与试卷的关系
在我们的方案中,终结性考试以纸笔测试为主,开放性试题占了较大的篇幅。那么,教材中的材料是否可以出现于测试中,是否有必要出现于测试中,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我们认为,作为必修模块学业成绩评价,终结性测试应该与教材建立相关的联系,这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重视(特别是基础知识与积累部分),同时也可以向学生示范知识迁移的方式与方法。如仿句,我们就可以从教材中选取材料作例句。如:
请用水作喻体,仿写下面的例句:
例句:快乐是一抹微云,痛苦是压城的乌云,这不同的云彩,在你生命的天边重叠着。
例句就选自广东版教材中的《霞》。这样教材的内容既不是试题的直接答案,又能为回答问题提供线索。这样一种关系既避免了学生对教材置之不理,以为“学习在书外”的浮躁,又避免了对教材的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
4.评价与其它语文教学活动的关联
语文评价活动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有什么样的语文教学活动,就有什么样的语文评价方案。一个从不实施研究性学习与合作性学习的教师,怎么能想象对学生进行合作性的评价呢。所以语文评价的成功有赖于语文教学改革的总体的成功。没有这样的认识,我们的评价方案将是僵化的,没有实用价值的方案。
5.语文综合活动的评价问题
新课标的一大亮点是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提倡。但由于改革形势的不明朗,现实条件的限制,许多学校都省去了这一块。从而使语文教改形成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形势。与之相应的,就是相关的评价的缺失。虽然我们进行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但对活动的评价却融入了其它评价里。缺乏对活动本身评价的研究。这是我们方案最大的缺憾。也是我们将要补足的地方。
6.评价的全面客观与易操作性之间的矛盾
如何制定有相当准确性,功能全面,又有较强的操作性的评价方案,始终是我们所面临和急需克服的一个难题。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高凌飚.关于“过程性评价”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4.10.
[3]高凌飚.吴维宁.开放性试题如何评分——介绍两种质性评分方法.学科教育.004.8
[4][美]Ellen Webber.有效的学生评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4 04:03 , Processed in 0.12448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