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改变我们的儿童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31 03:4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改变我们的儿童观
汤素兰



关于教育的诸多话题,最终都会归结到受教育者——我们的孩子。而我们怎么看待孩子,即我们的儿童观,会影响我们如何当父母,如何当老师,影响我们思考给予孩子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福利制度。所以,在我看来,今天我们在教育中遇到的虐童问题、营养餐问题、留守儿童与流浪儿童问题、校园安全问题和考试问题,都牵涉到我们的儿童观问题。
早在
1919年,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怎么做父亲》一文中就说过,我们中国人对于儿童,历来没有正确地理解过,以为是“缩小的成人”。其实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对于儿童也没有正确理解过,一直以为是“成人的预备”——儿童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两种观念都忽视了儿童自身的存在。儿童就是他自己。他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有独特的身心发展规律。成年人既不可拔苗助长,也不可一味迁就,而应该如鲁迅先生所说:“健全地生产,尽力地教育,完全地解放”,这一切的中心,是理解尊重儿童的个性,爱护他的生命,激发他的潜能,助益他的成长与发展。
造力,不是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而增长,反而是减弱。所以,才有了钱学森之问:“我们的学校为什么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玩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往往通过游戏探索世界,认识自我。但是,现在的孩子因为怕输在起跑线上,课余时间被各种培优与补习班占满,玩耍的时间越来越少,体育锻炼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为了安全起见,许多学校甚至连传统的春游、秋游都取消了。可是,没有玩耍和游戏的童年还能算是童年吗?没时间玩的孩子,不管知识多么丰富,生活多么优裕,也是不幸福的。 先哲纪伯伦说过: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你们可以阴庇他们的身体,却不可阴庇他们的灵魂;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可以使他们像你;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停留,因为孩子住在明天的宅中。为了我们明天的孩子,改变我们的儿童观,让孩子回归孩子,已经刻不容缓。 20121222 作者地址:长沙市麓山南路36号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因为孩子是弱小的,所以要爱护儿童的生命,首先要求我们给予他们安全。这种安全是儿童生存的必要条件与保障。在孩子从0-18岁的成长过程中,接触得最多的人是父母和老师。父母和老师往往是凭天性与责任在爱护孩子。但是天性与责任有时候也是靠不住的,这就需要社会制度设计上能保障一个孩子的安全。于是就有了如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和我们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约束性的条文。但是,我们虽然有《未成年人保护法》,这部法律却形成虚设,因为对于违法者与违法行为基本上没有惩处措施,对于受害者也没有切实可行的救助方法。就像最近发生在贵州毕节的五名流浪儿童惨死垃圾箱里的事件,究其原因,他们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首先就没有尽到监护的责任。再深究一下,我们会发现他们不是第一次出门流浪了,民政部门曾经送他们回过家。民政部门是了解他们的情况的,菜市场里的人也多次看到了他们。但是因为没有可靠的、制度化的援助措施,一旦当监护人不能尽到监护责任的时候,还是没有谁能来救助他们。我们的社会成了与此无关的旁观者,眼看着他们鲜活的生命夭折在垃圾箱里。不要说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社会的福利制度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救助这样的孩子,关键还是在于我们没有真正看重孩子的生命。正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为部门是了解他们的情况的,菜市场里的人也多次看到了他们。但是因为没有可靠的、制度化的援助措施,一旦当监护人不能尽到监护责任的时候,还是没有谁能来救助他们。我们的社会成了与此无关的旁观者,眼看着他们鲜活的生命夭折在垃圾箱里。不要说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社会的福利制度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救助这样的孩子,关键还是在于我们没有真正看重孩子的生命。正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为12月14日康涅狄格州枪击案遇难的20名儿童守夜祈愿时所说:“世界会依据一人国家如何对待孩子来评判它。”不管我们的GDP总量如何震惊世界,不管我们的人均收入如何翻番,不管我们如何“幸福”,只要还有孩子冻死在垃圾箱里,我们就没有什么可骄傲和自豪的。就在美国的康涅狄格州发生校园惨案的时候,我们的河南光山也发生了校园惨案,14名孩子在教室里被人疯狂砍伤,但当地的教育部门不是反省自己,而是忙着封口。这种对儿童生命安全的漠视,自然派生了另个后果,就是对于学校安全管理的松懈和对教师资格认定的掉以轻心。人们说医者仁术,需要有大爱的人才能当医生。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更是如此。尤其要求教师在心理方面健康。本人在2009年的政协提案中就提过应该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监督与检查,严格教师资格认定。因为有调查显示,超过20%的教师自认为压力过大,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温州幼师颜艳红的虐童事情发生后,有关部门居然不知道依据什么法律条款对她施行处罚,这又从另一方面暴露出我们对于孩子生命安全的漠不关心,因为我们居然就未曾想到要在立法上事先预防这种犯罪。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我们的老祖宗孔子说过要“因材施教”,但是,因为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也因为整齐划一的考试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对孩子的教育变成了知识的填鸭,标准化教育取代的个性的发展。当过老师的人都有这样的深刻体会:学生的想像力与创1214造力,不是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而增长,反而是减弱。所以,才有了钱学森之问:“我们的学校为什么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玩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往往通过游戏探索世界,认识自我。但是,现在的孩子因为怕输在起跑线上,课余时间被各种培优与补习班占满,玩耍的时间越来越少,体育锻炼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为了安全起见,许多学校甚至连传统的春游、秋游都取消了。可是,没有玩耍和游戏的童年还能算是童年吗?没时间玩的孩子,不管知识多么丰富,生活多么优裕,也是不幸福的。 先哲纪伯伦说过: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你们可以阴庇他们的身体,却不可阴庇他们的灵魂;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可以使他们像你;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停留,因为孩子住在明天的宅中。为了我们明天的孩子,改变我们的儿童观,让孩子回归孩子,已经刻不容缓。 20121222 作者地址:长沙市麓山南路36号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日康涅狄格州枪击案遇难的20名儿童守夜祈愿时所说:“世界会依据一人国家如何对待孩子来评判它。”不管我们的
GDP总量如何震惊世界,不管我们的人均收入如何翻番,不管我们如何“幸福”,只要还有孩子冻死在垃圾箱里,我们就没有什么可骄傲和自豪的。就在美国的康涅狄格州发生校园惨案的时候,我们的河南光山也发生了校园惨案,14 改变我们的儿童观 汤素兰 关于教育的诸多话题,最终都会归结到受教育者——我们的孩子。而我们怎么看待孩子,即我们的儿童观,会影响我们如何当父母,如何当老师,影响我们思考给予孩子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福利制度。所以,在我看来,今天我们在教育中遇到的虐童问题、营养餐问题、留守儿童与流浪儿童问题、校园安全问题和考试问题,都牵涉到我们的儿童观问题。 早在1919年,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怎么做父亲》一文中就说过,我们中国人对于儿童,历来没有正确地理解过,以为是“缩小的成人”。其实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对于儿童也没有正确理解过,一直以为是“成人的预备”——儿童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两种观念都忽视了儿童自身的存在。儿童就是他自己。他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有独特的身心发展规律。成年人既不可拔苗助长,也不可一味迁就,而应该如鲁迅先生所说:“健全地生产,尽力地教育,完全地解放”,这一切的中心,是理解尊重儿童的个性,爱护他的生命,激发他的潜能,助益他的成长与发展。 因为孩子是弱小的,所以要爱护儿童的生命,首先要求我们给予他们安全。这种安全是儿童生存的必要条件与保障。在孩子从0-18岁的成长过程中,接触得最多的人是父母和老师。父母和老师往往是凭天性与责任在爱护孩子。但是天性与责任有时候也是靠不住的,这就需要社会制度设计上能保障一个孩子的安全。于是就有了如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和我们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约束性的条文。但是,我们虽然有《未成年人保护法》,这部法律却形成虚设,因为对于违法者与违法行为基本上没有惩处措施,对于受害者也没有切实可行的救助方法。就像最近发生在贵州毕节的五名流浪儿童惨死垃圾箱里的事件,究其原因,他们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首先就没有尽到监护的责任。再深究一下,我们会发现他们不是第一次出门流浪了,民政部门曾经送他们回过家。民政名孩子在教室里被人疯狂砍伤,但当地的教育部门不是反省自己,而是忙着封口。这种对儿童生命安全的漠视,自然派生了另个后果,就是对于学校安全管理的松懈和对教师资格认定的掉以轻心。人们说医者仁术,需要有大爱的人才能当医生。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更是如此。尤其要求教师在心理方面健康。本人在2009年的政协提案中就提过应该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监督与检查,严格教师资格认定。因为有调查显示,超过
20%的教师自认为压力过大,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温州幼师颜艳红的虐童事情发生后,有关部门居然不知道依据什么法律条款对她施行处罚,这又从另一方面暴露出我们对于孩子生命安全的漠不关心,因为我们居然就未曾想到要在立法上事先预防这种犯罪。
造力,不是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而增长,反而是减弱。所以,才有了钱学森之问:“我们的学校为什么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玩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往往通过游戏探索世界,认识自我。但是,现在的孩子因为怕输在起跑线上,课余时间被各种培优与补习班占满,玩耍的时间越来越少,体育锻炼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为了安全起见,许多学校甚至连传统的春游、秋游都取消了。可是,没有玩耍和游戏的童年还能算是童年吗?没时间玩的孩子,不管知识多么丰富,生活多么优裕,也是不幸福的。 先哲纪伯伦说过: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你们可以阴庇他们的身体,却不可阴庇他们的灵魂;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可以使他们像你;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停留,因为孩子住在明天的宅中。为了我们明天的孩子,改变我们的儿童观,让孩子回归孩子,已经刻不容缓。 20121222 作者地址:长沙市麓山南路36号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我们的老祖宗孔子说过要“因材施教”,但是,因为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也因为整齐划一的考试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对孩子的教育变成了知识的填鸭,标准化教育取代的个性的发展。当过老师的人都有这样的深刻体会: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力,不是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而增长,反而是减弱。所以,才有了钱学森之问:“我们的学校为什么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玩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往往通过游戏探索世界,认识自我。但是,现在的孩子因为怕输在起跑线上,课余时间被各种培优与补习班占满,玩耍的时间越来越少,体育锻炼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为了安全起见,许多学校甚至连传统的春游、秋游都取消了。可是,没有玩耍和游戏的童年还能算是童年吗?没时间玩的孩子,不管知识多么丰富,生活多么优裕,也是不幸福的。

先哲纪伯伦说过: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你们可以阴庇他们的身体,却不可阴庇他们的灵魂;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却不可以使他们像你;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也不与昨日停留,因为孩子住在明天的宅中。为了我们明天的孩子,改变我们的儿童观,让孩子回归孩子,已经刻不容缓。

                                   2012/12/22
部门是了解他们的情况的,菜市场里的人也多次看到了他们。但是因为没有可靠的、制度化的援助措施,一旦当监护人不能尽到监护责任的时候,还是没有谁能来救助他们。我们的社会成了与此无关的旁观者,眼看着他们鲜活的生命夭折在垃圾箱里。不要说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社会的福利制度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救助这样的孩子,关键还是在于我们没有真正看重孩子的生命。正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为12月14日康涅狄格州枪击案遇难的20名儿童守夜祈愿时所说:“世界会依据一人国家如何对待孩子来评判它。”不管我们的GDP总量如何震惊世界,不管我们的人均收入如何翻番,不管我们如何“幸福”,只要还有孩子冻死在垃圾箱里,我们就没有什么可骄傲和自豪的。就在美国的康涅狄格州发生校园惨案的时候,我们的河南光山也发生了校园惨案,14名孩子在教室里被人疯狂砍伤,但当地的教育部门不是反省自己,而是忙着封口。这种对儿童生命安全的漠视,自然派生了另个后果,就是对于学校安全管理的松懈和对教师资格认定的掉以轻心。人们说医者仁术,需要有大爱的人才能当医生。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更是如此。尤其要求教师在心理方面健康。本人在2009年的政协提案中就提过应该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监督与检查,严格教师资格认定。因为有调查显示,超过20%的教师自认为压力过大,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温州幼师颜艳红的虐童事情发生后,有关部门居然不知道依据什么法律条款对她施行处罚,这又从另一方面暴露出我们对于孩子生命安全的漠不关心,因为我们居然就未曾想到要在立法上事先预防这种犯罪。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我们的老祖宗孔子说过要“因材施教”,但是,因为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也因为整齐划一的考试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对孩子的教育变成了知识的填鸭,标准化教育取代的个性的发展。当过老师的人都有这样的深刻体会:学生的想像力与创
作者地址:长沙市麓山南路 改变我们的儿童观 汤素兰 关于教育的诸多话题,最终都会归结到受教育者——我们的孩子。而我们怎么看待孩子,即我们的儿童观,会影响我们如何当父母,如何当老师,影响我们思考给予孩子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福利制度。所以,在我看来,今天我们在教育中遇到的虐童问题、营养餐问题、留守儿童与流浪儿童问题、校园安全问题和考试问题,都牵涉到我们的儿童观问题。 早在1919年,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怎么做父亲》一文中就说过,我们中国人对于儿童,历来没有正确地理解过,以为是“缩小的成人”。其实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对于儿童也没有正确理解过,一直以为是“成人的预备”——儿童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这两种观念都忽视了儿童自身的存在。儿童就是他自己。他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有独特的身心发展规律。成年人既不可拔苗助长,也不可一味迁就,而应该如鲁迅先生所说:“健全地生产,尽力地教育,完全地解放”,这一切的中心,是理解尊重儿童的个性,爱护他的生命,激发他的潜能,助益他的成长与发展。 因为孩子是弱小的,所以要爱护儿童的生命,首先要求我们给予他们安全。这种安全是儿童生存的必要条件与保障。在孩子从0-18岁的成长过程中,接触得最多的人是父母和老师。父母和老师往往是凭天性与责任在爱护孩子。但是天性与责任有时候也是靠不住的,这就需要社会制度设计上能保障一个孩子的安全。于是就有了如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和我们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约束性的条文。但是,我们虽然有《未成年人保护法》,这部法律却形成虚设,因为对于违法者与违法行为基本上没有惩处措施,对于受害者也没有切实可行的救助方法。就像最近发生在贵州毕节的五名流浪儿童惨死垃圾箱里的事件,究其原因,他们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首先就没有尽到监护的责任。再深究一下,我们会发现他们不是第一次出门流浪了,民政部门曾经送他们回过家。民政36号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3 22:32 , Processed in 0.12436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