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砺儒:“全人格”教育先行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8 19:5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林砺儒:“全人格”教育先行者
  如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一句时髦的口号,大家从幼儿园开始比拼,到中学分数更是成为唯一标准。在这种环境下。著名教育家林砺儒成为许多人怀念和景仰的对象。
  前不久,纪念林砺儒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当前分数万能的教育现状成为热议话题,有专家指出:林砺儒的“全人格”教育理念值得我们今天借鉴。是抵制功利主义对基础教育侵蚀的利器。
  
  抱定终生服务教育决心
  
  林砺儒原名林绳直,1889年7月18日出生于广东省信宜县北界镇结坡上村一个书香之家,祖父林兆蓉是同治庚午科举人,父亲林达是秀才,因鼠疫早卒。林砺儒4岁丧父,母亲又患癫痫,他是靠祖母养大,伯父林鸿和叔父林适帮他完成了启蒙教育。林适也是秀才出身,曾入广雅书院学习,颇有学问,且善书法,外出教学时总把林砺儒带在身边。叔父常常吟诵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之句。这对林砺儒终身从事教育事业实有促进作用。
  伯父林鸿本是廪生,后不愿出仕居在家乡。林鸿还专门聘请一位家庭教师来教林砺儒,并经常检查他的学习情况,对他要求十分严格。伯父林鸿对他影响巨大,直到晚年他仍感念不已。
  1905年,林砺儒进高州高郡中学堂读书。1911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即应信宜县中艾学堂之聘到该校任教。同年又参加公费留学日本的考试,选报了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抱定了终身服务教育的决心。
  
  能考80分就是好学生
  
  林砺儒1918年3月从日本学成回国。次年4月到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职。先后担任过斋务课学监、校长办公处干事、秘书、庶务主任,教授伦理学和教育概论课程,后来又任教育系主任。
  1922年9月,林砺儒奉命就任附属中学校主任。在就职演说中,他指出:“中学教育是‘全人格’教育。”“全人格”教育包括文化素养的人格化、思想道德的人格化和理想情操的人格化等等,目的是使中学生人格独立,健全发展。
  全人格并不追求分数至上,我们可以举钱学淼为倒。钱学森生前一直保存着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毕业证书。其时棱主任(附中校长)即是林砺儒。时间为1929年7月1日j钱学森生前曾经回忆。校长林砺儒把学生德智体羡全面发展看得很重,当时一般学生都是七十多分。优秀学生八十多分。几乎没人刻意追求满分。能考80分以上就是好学生,“但这80分是真正学来的扎扎实实的知识。什么时候考试,都能考出这样的成绩。”于光远也是这个时期北师大附中的学生,他认为追求高分太浪费时间,到了80分就可以去擎新的东西。
  
  教育是人格和人格的交盛
  
  林砺儒一生都在从事教育改革的实验。清末民初,教育体制十分混乱。具体学制各省互异。林砺儒任北师大附属中学主任时。适逢教育部公布中小学实行“六三三”学制,即把小学定为6年,初中、高中各3年。
  为了适应新学制,他组织教员制订规章制度和教学计划,编写教材,草拟、试行、修订全靠自己,从而使师大附中在全国中学教育占据领先地位,完成了历史赋予它的先锋使命。
  林砺儒还对校风学风进行全面整顿,提倡“师生互相亲爱,互相协助”的精神。针对过去教育脱离实际的做法,他提出教育应以生活为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重视给学生以系统的科学知识,在高中增设了第二外国语、解析几何、微积分初步、初等力学、电磁学、分析化学等课程,同时,全校普及体育,还聘任了一批有学识、有改革精神的新教员。
  林砺儒有一句名言:“教育是人格和人格的交感。”因此他提倡尊师爱生教学相长。他在《精神剃须论》中指出,老师指导青年学生,“一不是靠权威部勒,二不是凭茏络操纵”,而必须要了解青年,和他们做真诚的朋友。
  
  坚决挽留林院长
  
  1933年,广东省政府为纪念古应芬,创办勒勤大学(古应芬字劾勤),林砺儒应邀参加筹办工作。该大学成立后,由当时广东省主席林云陔兼校长,林砺儒任教务长兼教育学院院长。1937年,勒勤大学教育学院独立为广东省立教育学院(后又改为广东省立文理学院),林砺儒继任院长。
  林砺儒此时坚持“培养进步的人格”的办学理念。他放手进行教育改革,在课程设置上打破常规。增添一批公共必修课,如“新哲学”“经济学”“国际政治”等,先后聘请张栗原、蒋径三、李平心、高觉敷等进步教授到校执教,还邀请著名民主人士邹韬奋、钱傻瑞、扬东莼等到校作形势报告。
  当局对林的做法十分不满,指责教育学院不应开设“新哲学”“国际政治”等课程。林砺儒便将“新哲学”改为“教育哲学”,内容不变,原有的系科和教员全部保留。1941年5月,当局下令改组文理学院。免去林砺儒院长职务。消息传开,全校师生自发成立“挽林委员会”,派出教师代表团前往韶关请愿,要求省政府收回成命。学生们还集体创作了《挽林战歌》,歌中唱道:“亲爱的同学们,团结起来,挺起我们的胸膛,放大我们的眼光,我们坚决挽留林院长!林院长是教育界的明灯,林院长是青年们的保姆。”挽林运动当时闹成不小的风潮,震动全国。最后当局采取高压政策。逮捕、开除了不少学生。
  
  碧梧栖老凤凰枝
  
  1942年,林砺儒来到桂林,任国立桂林师范学院教授兼教务长,当时院长曾作忠博士是林砺儒的学生。
  桂林师范学院本着先教学后生活的精神。集中财力优先修建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生活方面的设施都很简陋,学校专门修建了一栋竹楼茅草房给林砺儒住。林砺儒得知昊燕生、汪士楷两住教授要来校,便决定将此屋让给两位教授居住,他自己则搬到七星岩北侧凤凰溪畔的一间竹舍,并为此舍题名“栖梧居”,取杜甫诗句“碧梧栖老凤凰枝”之意。
  正是在林砺儒的诚挚邀请下,当时一批全国知名学者、进步教授纷纷前往桂林师院任教,其中包括林仲达、吴世昌、陈翰笙、林焕平、谭丕模、穆天、田汉、欧阳予倩、寐云彬、张毕来、杨荣国等。
  桂林师院时期对林砺儒一生来说十分重要,这个时期,他积极投身到反独裁、反内战的民主运动中去,并于1946年1月在桂林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与欧阳予倩一起负责广西民盟的文教工作。不久,桂林师范学院决定迁往南宁,林砺儒辞去教职回广州治病。1947年8月,他辗转到厦门大学任教授。
  
  “叫老师我最喜欢”
  
  1949年4月,林砺儒离开厦门大学。取道香港赴北京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和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接着,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长,1950年2月,他又被任命为北京师范大学校长。1952年辅仁大学并入北京师范大学,原辅仁校长陈垣任新组成的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林砺儒转任教育部副部长。
  林砺儒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期间,曾经集思广益,制定《北京师范大学暂行学则》,明确北师大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中等学校师资”。他十分重视学术与教育科学的研究。亲自为学生讲授中国近代教育史和中等教育研究两门课程,并发表了多篇关于中等教肓研究的论文。
  当时中国教育事业百废待兴,林砺儒转任教育部副部长后,先后主持起草了《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和《师范学校暂行规程》草案,并就少年儿童教育、中学教育、民族教育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调查研究。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林砺儒身处高位,却不以高官自居,每有学生去北京看望他。称他为“林部长”时,他总是说:“别叫官衔。叫老师我最喜欢!”
  1977年1月20日,林砺儒因患胃癌。医治无效,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8岁。他生前曾“自拟挽联”:“服官自笑立仗马,遗稿尚无封禅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6 09:29 , Processed in 0.10355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