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1世纪人类能否在非对抗中重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11 13:0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1世纪人类能否在非对抗中重生
刘梦溪







  世纪的转换,是历史的恒常现象,照说不应该对人类社会有什么影响,可是复按历史却不尽然。当19世纪末、20纪初的时候,也就是上一个世纪转换的历史时刻,全世界都害起了“世纪病”。

  当时东方许多国家面临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迎退失据,陷入了自身价值系统解体的危机。西方也发生了危机。东方的危机,迫使人们通过变革来改变现状,因此反倒看到了希望。西方的危机似乎更加深在。后来终于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危机的直接结果,也是试图摆脱危机的一种方式。正因为如此,上一个世纪转换时期,也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有西方物质文明已经破产的观点出现。



  一个世纪过去了,虽然中间又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多少世纪累积的人类文明成果遭受重创。但西方的物质文明并没有破产,不仅没有破产,而且在20世纪差不多走到了峰颠的位置。当然东方也没有破产,不仅没有破产,而且在磨难中逐渐苏醒过来,纷纷获得独立,不少国家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民族国家的整合过程。

  从大历史着眼,如果说西方赢了,那么东方并没有输。中国的站立起来和重新走向世界,不就是20世纪惊世吓俗的一大景观吗?历史过程本身,是不可以简单用输赢、胜负、成败来计量的。

  这次20世纪和21世纪的转换,至少到上一个世纪的九十年代中期,人们还是相当平静的,没有什么危机感,西方没有,东方也没有,不但没有,反而为一片乐观的情绪所笼罩。西方浸沉在因前苏联和东欧的解体而进入冷战后的喜悦之中,东方为自己的经济奇迹而沾沾自喜。特别是亚洲一些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的国家,情绪高蹈,对未来作出了极为乐观的估计。因此“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世纪”、“亚洲的世纪”等话语,都出现了。

  但没过多久,1997年开始,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爆发,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传染似的连锁反应,全球为之震惊。于是“东方文明破产了”、“亚洲价值崩溃了”一类话语又大行其时。但三年过后,亚洲经济又开始复苏。如果仅仅以经济的浮动指标作为现代文明的尺度,对于亚洲价值作价值判断,就会像华尔街股指那样变得不可捉摸。

  现在以金融危机为潮头的经济危机,又一次汹涌而来,“金元帝国”美国始作俑,席卷西方,弥漫全球。相对这次亚洲所受冲击要轻一些。但没有置身局外的幸运者。即使三流四流的政治家,也不敢有所轻忽,更不敢幸灾乐祸。也许已经像通常设想的那样,一年见底,二年回升,三年重振。可谁都不是预言家,无法预测这次以及下一次人类在21世纪已经或者还要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21世纪和20世纪一样,仍然是充满变量的时代。当人们处在19世纪末的时候,谁想到20世纪会发生两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文明秩序的建构,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不断地挫折,不断地重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常态。可是人性的弱点,是最容易犯重复的错误。不肯吸取教训是人类的痼疾。现在一些国家拥有的最先进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大家都在扩军备战。连产生圣雄甘地的“非暴力主义”的印度,也在耀武扬威地以武力自炫。本来危机尚不算深在的东北亚,也被那只看得见和看不见之手,搅扰得危机重重。

  人类大约没有想到,刚跨入21世纪的门坎,就晕眩地站在了十字路口。看来奥巴马去年复活节演说流露出来的“世界重生”的闪光一念,只不过是策略性的权宜之计,世界第一大国的权力中枢和战争机器,并未因胜心不胜而累积出新世纪的绝地猛醒。

  然而,并不很聪明的人类可曾知道:我们的居住之所地球已经远不像从前那样硕大无垠了,所谓地球有无穷无尽资源的想法已变得荒唐可笑。当金融家、政客、金钱和权力万能论者,用各种神话编织全球化的奇妙网络的时候,他们忘记了地球在21世纪会做出怎样的回应。现代文明惟一被遗忘的角落是地球的超负荷运转。其实地球被迫做出响应的预兆我们已经看到了:气候变暖,那是地球在慢性发热;赤地千里,那是地球的饥渴;洪水泛滥,那是地球流的泪水;火山喷发,那是地球的叹息;地震,那是地球的愤怒。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不可能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单独完成,需要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系统、不同文化理念的点燃与嫁接。就像一个人不能离群索居一样,一个国家也不可能逸世独存于当代世界。亨廷顿教授的偏颇,是过分强调了文明的冲突,而轻忽了文明的融合。而文明的融合,首先需要文化沟通。文化沟通不仅是文明人的礼仪,而且是文明人的智慧和生存方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国与国、区域与区域、民族与民族之间,是互为依存的关系。东方离不开西方,西方也离不开东方。同和异,是就达至目标的途径而言。最终归宿,常常是相同的。《易经》上说:“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东方文明中,譬如说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是不是也含有供全人类取资的普世价值?我想那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中国学术思想经典源头的“六艺之学”,也就是六经,其义理内涵与人类的普遍精神追寻可谓同一旨归。而孔子的“仁”、“恕”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学说,显然应该成为人类的共德。还有源于孔孟而由宋儒集大成的“主敬”,也应该是属于全人类的德律资源。不过西方传统中,同样也有近似或者相同的价值呈现,不是孰好孰不好的问题,而是对话互阐的问题。

  所谓“21世纪是东方的世纪”、“亚洲的世纪”──我个人不作如是观。我更倾向于这样一种看法,即世界是多元的、文化是多元的、现代文明模式的建构是多元的。社会制度是历史的阶段性型态,文化精神的理性之光是永恒的。21世纪既属于东方,也属于西方,它是大家的,属于全人类。

  因此,如果需要对21世纪的进程作出某种预测,我认为经济的全球化、现代文明的普世化是必然之趋势,但各个国家的经济模式和文明的类型却不必也不可能完全整齐划一,本土文化资源的整合必定是各该民族国家追寻的既定目标。“全球化”的理想是令人神往的,但“全球主义”则是一个危险的口号,因为那意味着人类将接受霸权的主宰。当然我同样不能认同“新亚洲攘夷论”,我认为那里面也隐含有不祥之兆。

  距今一千多年的宋代思想家张载,为了启发人类的良知,写了一本书叫《正蒙》,书中第一篇是“太和”,里面有四句有名的话:“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这是对宇宙世界图景的一种哲理认知。我相信他的话——“仇必和而解”。我们海峡两岸,如今不是也已经走上了从“有对”、“有仇”到“和而解”的互利双赢的历史途程了吗?已故的佛学大师赵朴初先生的两句诗,写的很好,他写的是:“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他说出了两岸其实也是全人类每一个人的心里话。

  看来能够带给人类未来真切曙光的,是中国的一个字“和”、两个字“和合”、三个字“将无同”(晋时吊诡清谈的“三语掾”,即无不同的意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3:54 , Processed in 0.10194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