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于课堂教学的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研究”课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12 14:03: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基于课堂教学的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南京市教研室 马黎
一、研究背景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21世纪我国国民综合素质提高的要求,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秋季起,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小学英语课程的普遍开设,为中学的外语学习做好准备。但在初一新学期的开始,英语教师往往会遇到一个令他们困惑不解的问题,那就是小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出现了高低悬殊的差异,在有些学校或地区差异较大。这种现象让初一英语教师面对的是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因此,衔接阶段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2.英语教学研究专家的建议
  《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专家之一王蔷老师说:“中小学之间的衔接问题无疑是一个影响最终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衔接问题解决不好,小学英语教学所取得的成果将前功尽弃”。英语教学与研究专家刘道义在《中国教育报》(2008年8月8日第5版)中指出“我国有很多具有重大研究意义的项目还没有认真做过调研,没有做过像样的总结,例如,课程标准实施中小升初的衔接问题,……如何有效地提高农村外语教学质量,……”。刘道义老师所指出的问题,正是现阶段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已经引起了各方面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所以在教学中,必须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个课堂上取得不同层次的成功,让中学英语和小学英语成为彼此独立又相互连接的基础教育的两个成功阶段。
  3.地区教学现实状况的需求
  《英语课程标准》对中学与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能级目标要求,但对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具体策略与方法还缺乏系统的规划,中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特别是衔接教学上缺乏一定的协调和统一。两个年段的教学存在着较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存在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评价方式等诸多方面。因此,使得部分学生在初一的起始年段就无法适应中学的英语教学,这样的不适应不仅影响学生的英语学科的学习,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其他学科的学习。
  为了保证初中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南京市选用了译林出版社的《新课标•初中英语预备教程》(以下简称《预备教程》)作为中小学衔接教学的教材,《预备教程》的使用帮助刚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系统复习了小学的所学内容,为中学的英语学习奠定了基础。但郊区及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普遍感到《预备教程》难度偏大,教学内容难以完成,这种状况使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失去了信心,产生职业倦怠。而有些学生本身在小学英语学习就不能达到二级标准,进入中学后难以克服因难度加大所带来的学习困难而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同时,陌生的中学环境、变化的教学方法、单一的中学评价体系,都使得英语学科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提早出现,形成中小学衔接教学上的一个“断层”,使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成为一个薄弱环节。
  为此,在新课程标准下,需要加强对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研究,特别是基于课堂教学的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研究,以消除中小学衔接教学上的断层现象,使学生顺利完成中小学英语学习的过渡,为初中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利于中小学英语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逐步提高。

二、核心概念及界定
  
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概念是“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主渠道。本课题所界定的“中小学”是指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七年级,因此本课题拟结合南京市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基于常态的课堂教学,从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教法、学法、评价等方面的衔接问题入手,通过对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的研究,寻找出适合我市不同区域学生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衔接的策略与方法,以大面积全面提高我市英语教学的质量。

三、目的意义
  
1.能改善衔接阶段教材的地方适应性
  由职业教材编写者编写的教材在水平和质量方面更能得到保证,但他们往往不从事实际中小学英语教学,教材可能与实际教学需要不吻合。而对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研究,可以促进英语教师对衔接教材的关注和对现有教材的灵活处理,引导教师分析教材与目标使用对象的需要以及课程计划的需要之间的吻合程度。从而促使地方教育部门认真钻研英语教材,按照课标的要求,吸纳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编写教学内容、课程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上都能够符合衔接标准的、适合南京地方特点的中小学英语衔接教材。
  2.能解决学生实际英语水平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之间的矛盾
  《英语课程标准》用“学生能够做事”对二级目标(小学)做了具体描述。但通过调查与分析,仍有较多的小学毕业生的英语实际水平不能达到二级要求。通过中小学衔接教学研究,能够较好的解决学生实际英语水平与课标的要求之间的矛盾。
  3.能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差异性
  基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小学英语多用直观教学法,学生通过感性思维进行英语学习。而初中阶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读写方面的训练和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初一新生与教师之间的教学双方思维方式产生脱节,进而使部分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能促使初中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考虑对小学教法有选择的继承与发展,也能够使教师教会学生利用身边可利用的资源学习英语,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能促进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关键之一是教师的衔接,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不会有衔接教学的发展。衔接教学的研究可以促使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使自己的教学策略日趋走向成熟和科学,以此来促进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衔接。
  5.能促进中小学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中小学英语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教学评价、教学训练形式、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等许多方面不完全相同,这就要求中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增进沟通和交流,相互了解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为中小学英语教师架设了一个沟通的桥梁和平台,增进了中小学英语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补充和相互认可。同时也帮助教师从另外一个侧面了解了的自己的学生,为教学打下基础。

四、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于教育衔接的问题有一定程度的研究,但具体到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资料较少。各国从小学开始学习外语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事情,由于各个国家国情不同,对外语教学提出的课程标准也不同。如:意大利开设的外语包括英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官方要求开设小学外语的目的主要是开发智力和发展文化理解能力,同时尝试采用活动式的教学法,全面调动学生的身体、情感和思维的参与。美国外语教育委员会(ACTFL)于1996年颁布了《外语教学的国家标准:为21世纪做准备》。该标准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外语课程、教法和评估等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但却明确地规定了各年级(幼儿园至十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他们所应掌握的交际语言和技能,以及各年级所应达到的教学目标。同中小学外语教学的衔接相比较,法国则更重视幼小教育的衔接。为使幼儿外语教育与小学外语教育既体现出合理的层次性,又体现出它们之间良好的过渡性,法国在1990年9月颁布的《教育法案实施条例》的有关条文中均提出加强幼小衔接。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国外中小学外语教育的教学重视小学与中学的有效衔接问题。
  2.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有关“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及成果颇多,但有关于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研究却不多。已有的研究成果也仅仅局限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衔接上。而在教学目标、方法、评价、管理等方面衔接的研究及成果尚不多见,这也正是本课题实施的困难之所在。

五、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依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因此,英语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为出发点,构建学生新的知识体系。这种学习理论将有助于我们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对师生活动进行有意识地有效分析与研究。
  系统论的创始人奥地利生物学家贝朗塔菲提出:“系统的定义可以确认为处于一定相互联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要素)的总体”。系统论既是一种科学,又是一种研究方法,是一个立足整体、综观全局,并在整体控制下,对局部逐一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归纳得出规律性认识的科学方法。因此,用系统论来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将更加全面、更深刻地认识英语教学内部构成诸要素的联系,揭示英语教学的本质与规律,从而加快由小学向初中的转轨,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的过程,是在新水平上对前面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的新系统。每阶段的结构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前面阶段的结构是后面阶段结构的先决条件,并为后者取代。因此,小学和初中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段,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的规律,需要良好的衔接过渡才能保证学习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经过学生主观努力之后能达到要求的教学目标才是最合适的。衔接教学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深入地了解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探索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铺平台阶,将学生潜在的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的水平。
  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为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让我们了解到以学生为中心是教学衔接的出发点,知识的系统论是教学内容衔接的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指明了教学衔接所需要遵循的规律,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则揭示了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的衔接。
  因此,为了提升南京市初中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特别是改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薄弱的现状,必须在初中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

六、研究方法
  
1.文献法: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研究的思路。
  2.访谈法:和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课堂教学。对涉及到的研究对象以及他们的同学和任课老师进行访谈。师生覆盖率广,精心设计访谈提纲,注意访谈过程的细节问题,以获得对本研究有效的资料。
  3.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调查表,广泛调查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教与学的情况。
  4.观察法:通过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观察,进行课堂教学实录,找出中小学课堂教学的异同。
  5.行动研究法:教师个体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七、研究目标
  
通过基于课堂教学的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研究,探索中小学课堂教学衔接的方式与方法,使初一学生在入学阶段能够从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适应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八、研究内容
  
小学英语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之间差异较大。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以简单的日常情景对话为主,内容浅显,多涉及识记与浅层的理解,思维难度不大。而中学英语教学则强调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语言技能的掌握,思维难度加大;小学英语的教学方法以直观、生动的教学活动为主。而中学英语教学除重视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记忆知识外,更加重视引导学生分析与理解;由于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的不同,小学生与中学生学习习惯也有所不同;学科评价方面,小学英语教师多采用综合方法进行评价,除了分数外,教师更多的使用等级制或评语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而中学英语教学更多的采用分数的单一评价体系。
  由于小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之间存在这些差异,中学的起始阶段成为小学向中学的转型阶段。重视这一阶段,做好衔接教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中学英语学习,减少学困生的数量。而这一阶段的教学,无论是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是学习方法、学习评价体系,都需要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对比小学与中学的差异,进行细致的研究。因此,研究内容确定为以下四项子课题:
  子课题1: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课堂教学内容研究
  
1.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了解教师对于已有初中入学阶段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小学六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综合分析已有的衔接阶段教学内容的优势与不足,基于这些不足之处,确定子课题的研究内容。
  2.采用文献研究法对课程标准的要求、已有的衔接教学内容及衔接教材进行分析,研制教学内容细目框架表。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课题组成员及骨干教师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制定适合本地区教学实情的衔接教学内容细目表。
  3.组织课题组成员及一线教师编写《南京市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教案》、《南京市中小学衔接教学学生用书》及《南京市中小学衔接教学活动手册》等相关教材,与曾经使用的衔接教材进行对比研究,重视教材中教学内容与衔接教学需要之间的吻合度。发放教材至各实验学校。
  4.开展与衔接教学内容相关的培训,指导英语教师熟悉衔接教学内容,领会衔接教学的理念。
  5.运用行动研究法、课堂观察法、案例研究法等对课题研究阶段的中小学英语衔接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与调整。
  6.论证并以正式出版物的形式呈现研究成果,确定与地方教学实情吻合的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课堂教学内容。
  子课题2: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1.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及案例研究法对中学英语教师和小学英语教师常使用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对比与研究,分析常使用的课堂教学方法,获得研究数据及案例,了解其优势与不足,比较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
  2.采用行动研究法等方法选择可运用于中小学英语衔接课堂教学的方法。在实践中对这些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及对学生衔接阶段学习效率提升的相关度进行研究。
  3.采用经验总结法等方法,总结与提炼有针对性的可用于中小学英语衔接阶段教学的有效课堂教学方法,以案例汇编、成果报告或论文集的形式呈现研究成果。
  子课题3: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课堂教学学生学法研究
  
1.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个案研究法对中学生及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进行对比与研究,分析总结两个阶段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
  2.采用文献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进行对比研究,确定适用于中小学衔接阶段学生的学习方法,包括其理论和具体操做方法。
  3.运用实验法等多种教科研方法,在实践中检验与论证各种学习方法的有效程度,总结与提炼针对于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有效学习方法。
  子课题4:中小学英语衔接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1.运用对比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和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进行对比研究,了解其相似点与不同点,分析其优势与不足。
  2.采用文献研究法等方法研制适用于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及各种评价项目的表格。
  3.运用行动研究法等方法在实践中检验与论证评价体系对衔接课堂教学的积极影响的程度,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
  研究重点:
  
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课堂教学内容研究。

九、研究过程
  
1.课题准备与申报阶段:(2009年3月—2009年7月)
  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对初一年级英语教学和小学英语教学的情况开展问卷调查、访谈等调研活动,对比研究与了解英语教师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的学习实情。分析研究课题的可行性、必要性,选择实验基地,确立课题及相关子课题,拟定课题研究计划方案并申报。
  2.开展第一阶段研究:(2009年7月—2010年6月)
  在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组织课题组成员及部分南京市骨干教师编写《南京市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教案》、《南京市中小学衔接教学学生用书》及《南京市中小学衔接教学活动手册》等相关教材,发放教材至各实验学校。对参加课题研究的英语教师进行中小学衔接教学的相关培训。各子课题负责人、研究者开展子课题研究,取得真实的研究数据,撰写阶段性研究案例与报告。编制课题研究的问卷调查表及课题研究的检测试卷,进行阶段性总结及对研究成果的提炼。
  3.开展第二阶段研究:(2010年7月—2011年6月)
  在第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修订《南京市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教案》等相关的实验教材。编制各种问卷调查表,采用多种方法对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包括中小学英语衔接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进行实践检验,论证其有效程度,用于指导教学实践,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获得更详实、可信的研究数据、资料和阶段性成果。
  4.课题总结阶段:(2011年6月—2011年9月)
  总结整理课题各阶段的研究资料,提炼中小学衔接教学的各项成果,形成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内容体系、教法与学法体系和评价体系,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研究课题成果的推广价值与推广方式。

十、课题研究的保障
  
1.课题组核心成员
  课题组聘请省教研室何锋教研员为课题研究的顾问,他是目前我市选用的中小学英语教材的主编,熟知教材并对中小学课堂教学有很深入的研究。课题组聘请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教授张伊娜教授为顾问,她擅长于英语语言研究和中学教材教法研究,熟悉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参与了多项教育部及江苏省英语学科课题研究。另外,课题组成员都参加过国家、省、市级的课题研究并成功结题。
  课题组核心成员马黎老师是南京市初中英语学科教研员,有着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与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几年的全市英语学科教学研究工作使她熟知一线英语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近两年的“农村初中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项目”研究更使她熟悉一线特别是农村的中小学衔接教学的现状,《南京市中小学英语衔接教案》在高淳和溧水两个县的实验为课题的研究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和实验。近年来马黎老师发表英语研究论文多篇,其中5篇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因此她具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扎实的英语专业基础知识和科研能力为课题实践研究提供了能力保障。
  课题组老师都是市英语学科骨干(包括市学科带头人、市青优)和区县教研员,教学艺术精湛,教学效果显著。他们来自南京市不同区域和层次的学校,熟悉英语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为课题研究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实践经验和强有力的保障。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如下表:
序号
姓名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1
马 黎
课题主持人
2
何 锋
顾问
3
张伊娜
顾问
4
赵新龙
子课题1: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课堂教学内容研究
5
陈国昌
子课题2: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6
陈 新
子课题1: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课堂教学内容研究
7
张雪花
子课题3: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课堂教学学生学法研究
8
徐家兵
子课题2: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9
芮 勤
子课题3: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课堂教学学生学法研究
10
徐 宁
子课题4:中小学英语衔接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11
胡海斌
子课题4:中小学英语衔接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2.组织与时间
  本课题的实施在市教研室的组织下,在各个实验学校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下共同进行。市教研室的领导非常重视此课题研究,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各个实验学校的领导非常重视,组织得力。在总课题组基础上建立了以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和课题积极分子组成的各子课题组,健全了课题研究的实施网络,全面调控课题的进程,与研究相关的各类规章制度、活动组织较为完善。
  确定了每月的第一周周一上午为课题活动时间,确保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有固定的时间集中在一起,及时交流研究的心得,汇报各组研究进展情况,并且把在研究中碰到的问题提出来,大家集体讨论,一起出谋划策帮助解决。每月的固定时间集中交流和汇报各组的研究进展情况,市教研室和各个学校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时间保障和组织保障,促进了本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而且本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合理、科学,操作方便,使得课题实施得以有序进行。
  3.资料设备与科研手段
  参加此课题研究的实验学校办学特色鲜明,有省级示范初中、小班化学校、农村学校和城市普通学校,学校硬件水平高,教学氛围好,学术气氛浓。学校的教师成员中有多人是省、市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许多教师正在南师大参加教育硕士培训班,他们有丰富的英语学科理论知识,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知识的保障。
  学校订阅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期刊杂志和教育理论书籍,教师们可以随时借阅,方便教师们及时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学校的宽带校园网上的电子期刊库也是教师可以查阅的网络资源,这些都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广阔的资源、场所和空间。另外,南京市教研室的网页“南京教研”和课题主持人的个人博客“一起飞”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持,完善的网络和电子化资料提供了最新的研究动态和资料查询,为参与课题研究的每个老师实现了资源共享。

十一、研究的价值
  
本课题研究可以探索出一系列具体而实效的用于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原则、理念、内容、策略,能够使《课程标准》的宏观要求微观化、具体化,实现中小学衔接阶段的英语教学课程价值。本课题重点关注郊区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其研究成果对全市乃至全省均有借鉴作用,而江苏省又一直处于全国教育改革的前沿,其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的研究势必会对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研究从南京市英语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重点解决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的衔接,可以使师资薄弱的农村初中学校的英语教学少走弯路,减缓起始年段英语学习的坡度,避免两极分化过早出现,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研究成果对有效地提高中小学的英语教学质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广泛的适用性。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为农村初中进行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提供了有效的蓝本。
  参加课题研究是教师提升专业化技能和水平的有效途径。通过课题研究,可以使初中英语教师,特别是非英语专业的农村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增强教师教学的自信心和学科归属感,为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英语学科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提供一个很好的范例,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3 00:08 , Processed in 0.08820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