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 正 一 帆 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12 14:23: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风  正 一 帆  悬
                    ——九江市中小学课题研究情况调研报告
九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林 琼
教育科研是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的认识活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已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认同,而课题研究作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准加快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科研有利手段也越来越受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的重视。
九江市课题基地办于2004年12月挂牌成立并开始规范评审程序,至今已有五年。为了进一步了解五年来的发展状况,使课题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有序,课题办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对2004年12月到2009年12月申报立项的省市级课题做了一个全面的梳理,并在期间下到各级各类学校进行调研,现将梳理与调研情况汇总如下:
一、总体情况
1、申报立项情况
自2004年12月挂牌成立课题办到2009年12月,市课题办共组织了十一次课题评审,共通过市级立项课题722个(其中重点课题128个),通过市级结项课题211个(其中优秀课题7项);省级立项课题323个(其中重点课题33个,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重、难点攻关课题〈A类〉1项,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重、难点攻关课题〈B类〉1项,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立项课题28项),省级结项课题106个(其中优秀课题22项)(表1)。课题研究的内容辐射到了各个学科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层面。(表4)
2、课题分布情况
①县(市)区分布情况: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五年来我市申报立项结项课题在各县区分布是不平衡的。有的县区立项虽多但结项少,有的县区面积虽大却没有教育科研氛围,还有的县区虽然有相关的管理制度但课题研究进展较为缓慢。相比于省级课题研究现状,各县(市)区的市级课题申报情况较五年前有了更加平稳的发展,尤其是永修县、湖口县、彭泽县、九江县、浔阳区、德安县等地由于教育科研氛围逐渐浓厚,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很高,因此向上发展趋势。还有一些县(市)区虽然立项课题不多,但结项课题与立项课题比例较为均衡,如瑞昌市、庐山局等。还有的县(市)区尤其是个别大的县(市)区课题研究力量则相对较弱。从表3我们还可以看出,目前各县(市)区课题立项多结项少依然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②市直学校课题分布情况:
相比于各个县(市)区,市直学校申报立项结项的课题数较多(立项145个,占全市省级课题立项数的45%;结项70个,占全市省级课题结项的66%),其中有多个结项课题被评为省市级优秀成果。九江一中、同文中学、九江三中、外国语中学、九江六中及双峰小学、九江小学由于课题研究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一支较为稳定的研究队伍。由于市直学校的考评机制,其他学校的课题研究状况也比五年前有较大进展。
③学科分布情况
从表5可以看出,相比于五年前,各个学科尤其理化生学科及幼教学科课题研究力量逐年加强。从评审调研情况看,语数英德育学科已经有一支较为成熟的骨干力量分布在各所学校。但一些非考试类学科由于专职教师匮乏学校重视不够等原因立项很少。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课题研究有功利性的存在。
二、主要成绩及经验
1、领导重视,教育科研四级管理网络已经建立;
五年来,在九江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教研部门对教育科研的高度重视及关注之下,目前已形成了省市县校四级课题管理网络,各个县(市、区)教研室都配备了分管课题的教研员,部分县区和学校还根据市课题办有关文件制定了本地区的课题管理办法和奖励措施。教育科研状况被纳入市各级目标考评、中小学常规检查等行政部门的重要考评指标,并成为优秀骨干教师的评选条件。
省课题基地办(教研室)

省教育规划课题(教科所)

市课题基地办(教研室)

县(市、区)课题基地办(教研室)

市直学校科研处

县(市、区)学校科研处

朱永新曾说:教育科研的投入是一个校长最有远见的投入,而轻视教育科研的校长显然是缺乏远见的校长。
近年来,九江市各个学校的校长也越来越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并积极投身教育科研,以科研促管理,向科研要质量,有相当多的校领导承担着各级各类的科研课题研究,他们率先垂范并善于给教师的教科研工作搭建舞台,积极做教育科研的坚定支持者,亲自抓教育科研,把教育科研作为一项主要工作纳入自己的常规工作计划,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创造物质和精神条件,营造了尊重教育科研、重视教育科研、支持教育科研工作、发挥教育科研作用的良好环境。
2、规范管理,课题研究逐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课题管理一直是课题工作的薄弱环节,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有效推进课题研究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课题研究进入良性循环的前提,因为高质量的课题同高水平的管理密切相关。
为加强和完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推动教育科研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市课题办依据国家、省市教育科研课题管理规定,结合九江实际先后出台了《九江市中小学教育教研课题管理暂行规定》《九江市课题基地办工作职责》《九江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九江市中小学校科研处工作规程》《九江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成果鉴定评估参照指标》《九江市课题成果鉴定结题细则》《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九江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指南》等一系列科研课题管理的规章制度及课题指导文件,对课题的申报立项原则、审批管理办法、过程监控方式、课题经费、成果鉴定及奖励等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并始终把教师放在核心位置,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追求教育科研获得效益的最大化。
树立规范意识是课题管理中的重点,九江市课题办从规范管理入手,严把立项、结项关。每次评审前,都要组织评委培训,认真学习立项结项评审程序。本着人本化管理理念,坚持“宽进严出”的原则,即批准立项课题原则上占评审课题90%以上,重点课题不超过批准立项课题20%。对于选题不当、研究方法不正确、研究人员素质和能力低等不具备研究条件的课题,坚决不予立项,而对于那些来自一线实际有研究意义的问题,只要课题实施过程设计有可行性,一般都予以立项。相对于立项,结项则严格很多,如有以下情况者坚决不予结项:①课题意义和价值很小,研究问题虚假,研究前提不可靠;方法不当;结论不合理、不可信。②研究结论缺乏新意,研究目标不明确,研究不深入,低水平重复研究,研究有明显的错误。 ③研究体系混乱;研究设计与实施有明显欠缺;概念不明确,条理不清晰,逻辑混乱;资料有明显遗漏或错误,引证不规范。④研究问题不复杂,工作难度小;调查或实验工作量很小;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工作量很小。⑤研究成果对解决教育现实问题无促进作用,应用与开发前景较差等。
正是由于课题管理的规范化,目前九江省市级课题研究已经逐渐步入良性发展轨道(表1)。
3、评价导引,课题研究内容开始关注教学实际;
评价是一个重要的指挥棒,直接关系着我们行为的方向性,科研工作评价是改进科研管理、优化创新环境和研究成果质量保障的重要内容。
考虑到我市课题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在每年两次的课题评审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坚持学术标准和民主集中原则,规范评审程序,另一方面尽可能聘请那些在专业上具有影响力、权威性和公信度的专家参与评审,这样既可以保证评审的公平、公正,也有助于及时反馈申报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很多教师科研意识薄弱,特别是一些基层学校的教师从未做过课题,因此在规范评审的同时,我们强调专家评委的指导与服务意识,即对那些能密切联系实践立足于课堂并能解决课堂教学重难点的选题,即使表格填写不够规范,课题论证不够严谨,评委也会在用红笔提出修改意见后给予立项。而对于一些题目过大研究内容空泛没有价值的课题或低水平重复课题则坚决不予立项。对于申报结项的课题,评委则严格把关,对于过程空泛不符合要求的课题,坚决不予结项。
同时,对于来自农村或研究条件较差的学校,我们则鼓励学校及教师立足自身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选题,根据自己的研究能力与研究条件申报,不要盲目跟风,不要做“假、大、空”式的研究,引导他们选用适合自己的小选题和研究方法,从而加强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每次评审结束后,评审结果将立即上网,接受公众的监督,实施课题鉴定的“阳光工程”。
4、深入调研,教育科研整体推进学校品位提升;
从04年起,我们就坚持对申报课题及教育成果的跟踪调研,并根据调研情况对评审程序及学科管理提出针对性的意见或建议。
每次申报前,我们会向申报教师了解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向县(市、区)分管课题的教研员了解下面学校教育科研开展的情况,向学科教研员了解课题申报人员的个人素质及学校的研究条件,以便对不同层次的课题区别对待,鼓励更多的学校及教师参与教育科研。
评审结束后,我们会对省市级课题立项结项情况从数量、质量、评委意见、县区、学校申报状况等做个大致的梳理,及时发现问题,并在下一次申报评审前给予反馈,力争课题申报质量的不断提升。
为促进基层学校教育科研的持续发展,协助各校解决科研中的实际问题,实现教育科研为推动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形成学校特色服务的目的,我们借助教研活动或检查时间下县下校了解课题开展情况,对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惑,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措施,增强了学校和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信心。
五年来,我市涌现出一批重视科研、颇见成效的省级科研先进学校。这些学校本着“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的原则,从加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入手,不断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科研意识及研究水平。
5、加强研训,课题研究加快了教师专业成长步伐;
课题研究是一项艰苦、复杂而长期的工作,不仅需要参与研究的教师有吃苦耐劳的品质,更需要教师具有善于钻研、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能力。
从表4可以看出,有59%的教师认为教育科研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作用较大,只有6%的老师认为没有作用。
为此,我们针对实际加强研训,建立了分散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文本培训与针对性培训相结合等培训机制来提升一线教师教育科研的水平。
(1)分散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
分散培训:教研室各个学科的教研员每年都会针对本学科的情况开展课题培训,这样一方面加强了课题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另一方面也让本学科教师及时了解自己学科的教育科研状况,有助于学科教师课题研究整体水平的提高。
集中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课题研究水平,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步伐,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与促进作用,我们一边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课题办组织的暑期培训,同时立足本地实际不定期举办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培训班。在培训会上,我们不仅请专家讲学与教师互动,而且请省市优秀课题的负责人,分别就本校的课题研究过程做经验介绍,使教师们对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结项的程序有了清晰的认识。
    为了打造高效课堂,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我们还组织市各中小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及教科研主任奔赴山东等地学习考察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2)文本培训与针对性培训相结合
文本培训:通过博客或教研网链接好的教育科研网站及文章,及时解答教师问题,加强互动性。同时对来访教师热情接待,有问必答,有信必复;
针对性培训:对于教师在申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市相关教研员都会给予以热情的帮助和指导,最大限度地爱护他们的科研积极性。
此外,我们还倡导学校还立足本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活动,把教研、培训、科研融为一体,做到培训专题化,教研课题化,引导教师形成“为自己而研究”的课题意识,让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逐步掌握教学规律、形成教学思想,在实践、探索、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核心能力,从而使课题研究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6、关注过程,加强教育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小学教育科研过程就是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长期以来,重课题立项评奖,轻研究过程一直是课题研究工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因此,只有树立起课题研究的“过程意识”,让课题研究深入课堂,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不断促进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改进,促进研究计划的合理调整,提高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强调“注重过程比关注结果更重要”,才有可能实现教研、科研的有机整合,最终提高整体研究水平。
为此,我们在课题评审中特别强调实施方案要尽量做到“三个同步”,即课题实施与资料积累、整理、分析同步;课题实施与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学校提升同步;课题实施与成果表达同步,促进课题的深入研究。同时要强化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在全市的课题办负责人及科研处主任会上,我们把“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要求教师把教育教学研究落实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落实到每一个领导和教师的实际工作中,落实到备课组、教研组活动中去,做到工作科研化、问题课题化、实践理论化。让所有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带着一种对教育对象的敬畏,带着一种对教育规律的敬畏,把研究每一个学生、研究每一堂课和研究教育教学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不断探索,不断提高。
7、搭建平台,教育科研催生出一批优秀课题研究成果。
五年来,我市共有22项课题被评为省级优秀课题,多项成果在全国及省市获奖。为了进一步推广我市教育科研成果,我们积极搭建平台,一方面各个学科每年都会在学科活动中请那些在课题研究中做出成绩的老师介绍经验,让身边的榜样影响更多的人,另一方面借助教师培训的有效方式推广宣传教研成果。目前,我市有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验基地4个、“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基地1个、江西省首届教学科研先进学校5所,省市级优秀课题及教育科研成果三十多项,其中《中学师生关系与师生心理健康相关》的课题组组长吕江花副校长、省优秀课题《“以诗导学”模式的构建》课题组长何毓阳老师、省优秀课题《生活化的活动式教学实验》课题组长钱跃进副主任等先后在省市级科研成果会上做经验介绍,取得了良好是社会反响。
三、存在问题
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市的教育科研工作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但当我们冷静地审视和反思,就会发现还有很多不容乐观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市教育科研的发展,如:
1、管理缺失,各县区及学校教育科研发展不平衡;
从表2可以看出,虽然全市课题管理的四级网络已经建立,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农村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尚处在无序状态,学校管理者对教科研的目标是什么、教研工作如何搞、如何申报课题、如何管理课题、如何奖励课题成果等都心中无数。再加上一些县区尤其是偏远山区的中小学由于信息闭塞,办学条件差,教师理论水平不够,即使立了项,也不知道如何开展教育科研……致使教育科研有名无实,研无计划,研无保障,也就研无成效,这些都直接导致了教育科研发展的不均衡。
2、贪大求全,教研选题脱离学校教育教学实际;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题的选择是研究的起点,尤其是对于刚刚涉及教育科研的老师来说,选好课题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鼓励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我们提倡以校为本的研究。
从表6的问卷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有68%的老师都希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题,只有8%的老师愿意按课题指南选题,可见现在很多自上而下的选题因为远远脱离了教育教学实际而被老师放弃。
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有些课题负责人求时髦,赶潮流,好大喜功,科研选题贪大求全,恨不得能涵盖当今所有的先进思想、理念,致使课题研究无法落在实处,不是无从下手就是无法下手;有的课题负责人为了追求文字的新颖、生动,大量抄袭教育期刊杂志中报道过的研究成果;还有的选题毫无新意或缺乏研究价值,含义模糊……这些问题都直接导致了课题论证空泛,实施方案缺乏可操作性,结题时不是粗制滥造、蜻蜓点水,就是以偏概全、漏洞百出。
此外,还有个别领导过于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诸如“校校有课题”,甚至要求“教师人人有课题”,真正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硬着头皮也要上,不上就过不了关,评不了优,出不了“成果”,使得很多教师为了应付任务随便报一个大题目,更本无法操作。
3、急功近利,课题研究过程管理空泛;
课题研究的实施,是一个从假设到验证、再到推广的不断积累、不断总结、不断升华的过程。对于一些衔接类课题(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初中与高中的衔接)研究周期相对较短,大约是一年半左右,其他的大都需要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一项课题被批准立项以后,几年的研究时间看似漫长,实际上可操作利用的时间却并不多,如从课题申报到立项一般需半年之久,再到方案撰写与开题论证又需要几个月,加之教师肩负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真正用来集中研究的时间并不多。
当问道“您认为制约学校科研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时,有43%的老师回答“教学任务重,压力大,没有时间搞科研”(表7)。这从一个侧面反应出教师没有把教育科研作为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严重脱节。
从调研中我们还发现,有的学校为应对教育管理部门的考评,一味追求课题立项的级别和数量,不注重课题过程的设计,课题研究缺乏系统完整的、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计划,无操作过程,无检查评估,无阶段小结,整个研究时段几乎不开展专题教研活动,或开展的活动主题不明确,使得多数教师对学校的研究一无所知,更谈不上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改进和教学方法的调整,结项时只能应付。
    还有的学校为求短期效应,多出成果,在课题研究方面拔苗助长,有的学校一年同时报几个课题,有的为了年底考评,年头申报立项年尾申请结题,导致“申报课题轰轰烈烈,过程研究冷冷清清,结项评审手忙脚乱”,很多课题申报时表格填写不规范,没有过程管理资料,结项材料中只见空洞的论文而不见“学生的收获”,只见赞歌式总结却不见教师的反思,使得课题研究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
以上种种现象最直接的影响是造成中小学教育科研功能的异化,不利于调动广大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了中小学教育科研事业的整体发展。
    4、理论薄弱,课题研究人员专业素养低
在中小学教师专业素养中,学科专业素养相对较强、教学素养次之、教育素养特别是教育科学研究素养最为薄弱。科研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相应的科研能力,但在现实中,一些学校尤其是偏远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对从事教育科研必需的基本知识掌握不够,对教育科研的基本要求、基本程序、基本方法不熟悉;有些教师的科研能力不强,缺乏问题意识,在选题、设计科研方案、收集科研信息、监控科研过程、撰写科研报告等方面的能力都相对薄弱;再加上由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等原因,农村中小学教师很少或没有机会参加各种教研活动,所以在面对课题研究茫然不知所措……而现在某些学校的管理者根本不考虑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科研能力高低,而是让众多教师全员参与,搞“大兵团作战”,时间一长,既挫伤了积极搞教研的骨干教师,也使得科研水平偏低的教师科研兴趣大大降低。
当问道“您认为制约当前研究质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认为“研究与教学工作分离”占了31%,“不知道如何研究的”占了28%(表8)。可见,教师的科研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果。
此外,在全市的课题办负责人会上,来自各县(市)区的课题办负责人及市直学校科研处主任也实事求是地指出了目前在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教师整体科研意识不够浓厚,认为课题研究只是为学校做贡献(如考评加分),对个人用处不大;课题研究较功利,很多教师评到特级骨干或拿到职称后便不再参与教育科研;有些地方和学校现有申报立项的课题绝大多数都是学校领导牵头,客观上制约了一线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有的课题组选题或过大、或滞后、或脱离实际,所选课题不具有生命力,研究不受欢迎,得不到学校支持;课题研讨活动少,积累资料少,造成课题研究立项时积极、研究时消极、结题时东拉西凑穷应付,重申报立项轻研究过程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学校将课题研究置于教学之外,一手硬一手软,教学科研“两张皮”,或科研无制度,研究无计划,领导不过问,研而无序,冷热无常,听其自然,自生自灭……
四、后期工作思路
1、规范评审程序,进一步完善课题管理制度;
尽管教育科研四级管理网络的建立加快了我市课题申报评审规范化的步伐,但由于种种原因,各项课题管理制度尤其是过程跟踪制度难以落实。因此后一阶段,我们将针对课题过程管理尤其是教育科研细节跟踪等方面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制度,使我市的课题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以更好地促进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发展。对于省市重点课题,要全程跟踪,协助学校做好行动研究,及时更正课题实施方案,让课题研究更有实效。对于省市一般课题,要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四级管理体系,强化以所在单位为主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强教研部门和科研处的制度建设,加强课题组的制度建设,努力推行组织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并强化自我管理。同时要建立和健全约束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做到任务落实,人员落实,职责落实。
总之,要加强各级课题的指导与管理工作,使课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做到管理有方、运转有序、指导得力,切实树立研究过程重于研究结果的意识,让研究成果成为研究过程的自然产物。同时不断完善相应的奖励和评估机制,进一步提高学校和广大教师教育科研的水平,活跃教育科研氛围,推动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确保研究课题高质量结项。
2、强化过程意识,全力推进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其中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际来说,开展课题研究并不仅仅是为了做课题,而是为了提升学校的品位,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最终为学生的成长奠基,因此可以说,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就是全力推进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正如市教研室主任钱国伟在题为《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报告中所说:“有效教学是效率、效果、效益三者并重的一种教学观,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因此,教师更应该瞄准课标,聚焦课堂,去从事与课堂密切相关的问题研究;要实现班级平等合作,文明有序的班级文化,应从物质形态、组合形态、组织形态等方面实施变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科研应该从教育教学的疑点中发现课题,从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中选择课题,从九江教育发展过程的阶段性中心工作确定选题,从成功的教育教学及工作经验中提炼课题,从理论学习中或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启发下形成课题等,最终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推动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育要发展,科研要先行,过程是关键。今后一段时期,课题研究工作应遵循“教学工作科研化、科研工作常规化、常规工作规范化”的原则,大力倡导“常态教学下的关键问题研究”,即立足于最真实、最普通的教育环境和教学状态,从课堂出发,从老师们的困惑点出发,从教学的关键点出发,要让中小学教育科研为构建有效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有效教学也要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践支撑,尽快走出教育科研只重视申报和结题,忽视过程研究的误区,提升教育科研的“含金量”。
3、创新研训模式,提升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
课题研究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如选题论证、方案设计、研究操作、资料分析和撰写报告等。尽管在前期我们也开展并组织老师参加了一些课题培训,然而依然无法满足广大基层教师的需求。在调研中,老师普遍反应真正有实效性收获大的培训不多,有的培训参加人数太多,针对性不强;有的培训会由于专家来自高校,不了解一线情况,侃侃而谈,海阔天空,却始终解决不了老师在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中的困惑……再加上很多农村学校的老师从未做过课题,也没有机会聆听好的教育科研经验,因此不知如何通过教育科研减轻自己与学生的负担。
今后一段时间,我们除了坚持以往的培训机制外,还要不断创新研训模式,以提升一线教师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首先要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可以利用学科中心组的力量立足教师教育科研行为的跟进,关注学校、关注教师,对骨干教师在选题、设计课题方案、信息收集整理、教研过程监控与调节、课题成果分析与撰写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手把手地指导。在课题进行过程中组织中心组送教下乡,结合各校教师的特点开展专题性的课堂教学研究,然后以点带面,形成教研网络,带出一批骨干队伍。
对于重点课题,要加强跟踪培训,可深入课堂与课题组成员一起搞同课题的课堂教学互动观摩,然后进行专题研讨,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科典型,又有利于调动全体教师主动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对提升课题组教师的专业素养大有裨益。
在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同时,要注意提高培训的质量,尽可能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名师进行讲座,并加强互动交流,在开阔教师的眼界的同时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
此外,还要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网络教研,让培训的互动性更强,辐射面更广。
4、整合科研资源,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学习和联系沟通;
     截至2009年底,我市已有一个省级校本教研基地,四个省级基地校,十多所省先进科研校。而目前大多数学校都处于“孤军奋战”,缺乏交流。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中小学教育科研不可能对每一个面临的问题都进行研究,因此,整合科研资源,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学习和联系沟通就显得非常重要。
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通过多种方式整合优质资源,建设一支良好的科研团队。
对于一些常规性的课题,可以通过几个学校联合做课题的方式,将强校与弱校结合起来,让强校带动弱校;
对于教学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可以采取强强联合,集中最优质资源展开论证研讨,形成科研合力,提升科研品牌。
    总之,今后我们将更好地整合科研资源,进一步发挥科研先导,科研引领作用,使九江的科研管理水平跨上一个新台阶。
5、健全激励机制,推广优秀的教育教学成果。
目前我市有近三十个省市级优秀结项课题,还有大量在全国及省市获奖的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如何将这些优秀的教育教学成果转化成一线教学经验是每一个研究者要积极思考的问题。今后一段时间,课题办将继续收集精品成果,健全激励机制,不断创设平台推广优秀的教育教学成果,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学水平的提高,使教育科研发挥更大的效能。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教育科研课题的管理工作,是一个琐屑并且相当漫长的过程,为学校服务为教师服务是我们教研部门永恒的追求。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省市级课题的管理力度,提高课题过程管理的实效性,积极倡导各县(市)区教研室、各个学校和广大一线教师都能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参与到我市的教育科研工作中来,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的凝聚力、提升力和引导力,最终使我市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5 14:22 , Processed in 0.14385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