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标题:“初中英语新教材环境下课外阅读兴趣与习惯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13 09:36: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标题“初中英语新教材环境下课外阅读兴趣与习惯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日期2009-6-29
出处南京市教研室
作者南京市第三十四中学 刘文秋



     
初中英语新教材环境下课外阅读兴趣与习惯培养”课题
结题报告

    英语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没有英语真实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已经成为学生感受语言、使用语言的重要手段之一。指导学生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课外阅读,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单词量,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借助课外阅读中的背景知识和有关内容可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另外,课外阅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语言具有社会性,语感的形成离不开语言环境和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离不开语言实践活动。只有足够量的积累,对语言的运用和感悟能力才能有质的飞跃,课外阅读就是这个“量”的积累过程。更重要的是,课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使其阅读理解能力有或多或少的提高。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四级目标要求学生除了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0万词以上;五级达到15万词以上;六级达到20万词以上。说明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英语阅读,同时对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2001标准建议:中学英语教学须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指导,为他们终生学习奠定基础。《标准》明确规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培训。
    针对玄武区34中学及13中科利华中学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现状,同时考虑到34中小班化学习小组教学模式,2006年9月到2008年8月在两校4个班级进行了“课外阅读兴趣与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并取得了满意的成效,现将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新教材、新课标的要求
    新英语课程目标把阅读技能目标描述为:朗读各种文体、英语诗词、报刊杂志、原著及各种商品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资料并理解大意。根据情境、上下文、构词法、句子结构来猜测生词及词组的意思,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理顺事情发生顺序人物行为等。用参考资料、工具书、网络等不同资源、渠道,推理、提取筛选、重组加工信息,解决各种问题。进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策略,形成阅读兴趣,最终提高阅读能力。
    以上可以看出新教材、新课标明显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上都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对阅读要求的增加是非常符合当今中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发展方向的,然而,新教材可提供的阅读材料相对薄弱,和新课标对阅读的高要求存在不吻合的现象,这无疑就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达到一定的量,光凭课内阅读是远远不能满足新课标要求的。
    2、中考考察力度的加大
    近年来,我市的中考英语加大了对阅读能力的考查力度,今年的卷面成绩比以往又增加了6分,其中增加一篇阅读占5分,阅读理解篇幅、阅读量增加,96分的卷面成绩中阅读占了50分。让学生自主地多进行英语阅读,是中考的导向之一,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养成英语阅读习惯,从长远来看,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门语言工具,增加竞争砝码;从短期来说,就是要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3、实际教学发现的问题
    阅读能力的提高,功夫往往在课外。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教学实际中往往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自主进行英语阅读的意识和习惯,都是以被动的形式进行的,即便有课外阅读,阅读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其次,在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生词,即使是符合拼读规律的单词,有一大部分学生也不敢自己尝试按照拼读规律读出单词,而是等着老师教。另外,学生在阅读时,不能够根据上下文猜测单词的意思,有时对于一词多义的单词不能够准确的判断单词在句中的语义。遇到生词就产生放弃的心理,不肯根据上下文尝试着猜测词义,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
    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以为,一方面是没有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养成,缺乏基本的日常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指导。我们试图在这两方面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以一定的指导,强化日常养成,以期探索一条以兴趣和习惯促发展,大幅度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适用于小班化形式下的阅读方法、原则、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词汇是语言的最基本单位,是语言的基础,英语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词汇的扩展。有的学生由于词汇量小,看不懂课文,因而丧失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此外,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比较重视听说,而忽略了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如何扩大词汇量,增加阅读的理解力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2、除了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影响阅读理解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认知策略,包括猜词悟义、预测、分析、判断和总结等策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这些必要的阅读策略的支持。由于缺乏高质量的阅读实践和阅读技巧,学生不善于抓住关键词和主题句,不善于猜词悟义,难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课外阅读或甚至是课内的练习,这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如何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策略和技巧是我们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和训练,学生形成了种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声读、唇读、指读、回读、重读等,这些都影响阅读速度和效果。了解并纠正学生阅读时的不良习惯是我们研究的第三个问题。
    4、英语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设阅读“第二课堂”来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本课题的最终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调查法、观察法、个案法、谈话法、经验总结法为基础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调查法:对初中生对英语阅读往往产生畏难情绪的调查,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加以取证,以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阅读。
    2、实验法:利用我校是南京小班教学实验学校的优势,采用小班化教育教学中的小组进行实验,选择两个基础相等,教学条件及设备相同的小组之一作为实验组,与另一非实验组在实验一段时间后进行效果的检测。
    3、个案法:针对性的研究学生个体,建立个体档案。通过观察,谈话,统计等方法了解学生阅读时的一系列问题:阅读时最大困难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最喜欢的阅读材料是什么?需不需要老师辅导?你是怎么进行课外阅读的?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
    课题实验班为4个班,初三(5)班,初一(2)班,初二(5)(6)班,13中科利华班初三(3)班,两校共计5个班的196名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各阶段的主要工作
    1、收集资料与调查分析阶段(2006年3—2006年5月)
    收集研究了新课标、教学理论,英语阅读技巧等有关资料,为进行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同时调查分析学生学习英语的困难所在,有限的阅读量和不适当的阅读习惯会严重阻碍学生学习英语的进程和兴趣。
    2、明确目标和要求阶段(2006年6月—2006年8月)
    (1)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对课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做好实验进程安排。
    (3)确定了实验班和学生
    (4)对实验学生进行英语阅读学习兴趣及方法的调查,撰写了调查分析报告。
    3、具体实施阶段(2006年9月—2008年6月)
    对所选的教学实验班,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有条不紊地进行,开展活动,努力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1)引领学生每周完成一定量的阅读任务。
以《英语练习册》、《21世纪中学生学习报》、《书虫系列》、《英语阅读300篇》为主。
    (2)每周安排一堂课,指导学生进行阅读。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词汇的习惯;培养猜测词汇的能力;共同探讨阅读策略来提高英语阅读速度。
    (3)要求学生每周在自备的摘录本上摘录不少与十个常用词汇,十句佳句,科利华班的学生完成一篇评论(comment),并可利用班会课进行英语辩论赛。
    4、总结成果,结题阶段(2008年7月—2009年4月)
    试验一学年的实验和研究,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体表现为:
    (1)实验班整体已形成较浓厚的英语阅读氛围,课外阅读的兴趣有所增强,学生的阅读习惯有所改进,期中期末考试阅读成绩有所提高。
    (2)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了。
    (3)综合比较分析试验班与非试验班的阅读能力,水准的差异,全面分析本课题操作程序,实施条件,应用策略,在此基础上撰写出了《初中英语新教材环境下课外阅读兴趣与习惯培养》的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初步体会
    经过二年的实验与摸索,我们体会到:
    1、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在起始年级就开展的英语阅读“第二课堂”,通过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了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同时,充分利用小班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展开小组间的合作、交流、竞争。这对激发学生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加强引导,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因此,要指导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在阅读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生的一日一读、摘抄、表演等活动都大大地促进了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
    3、开发阅读资源,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开发阅各种读资源,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开展各项活动。指导学生看一些英文广告、英文包装说明书、宾馆饭店英文提示语,听一些英文歌曲,看一些原版大片,让学生校内校外都能学习英语,享受英语带来的乐趣。

七、课题研究结论
“初中英语新教材环境下课外阅读兴趣与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新英语课程目标”把阅读技能目标描述为:朗读各种文体、英语诗词、报刊杂志、原著及各种商品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资料并理解大意。根据情境、上下文、构词法、句子结构来猜测生词及词组的意思,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理顺事情发生顺序人物行为等。用参考资料、工具书、网络等不同资源、渠道,推理、提取筛选、重组加工信息,解决各种问题。进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策略,形成阅读兴趣,最终提高阅读能力。
    以上可以看出:新教材、新课标明显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上都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对阅读要求的增加是非常符合当今中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发展方向的,然而,新教材可提供的阅读材料相对薄弱,和新课标对阅读的高要求存在不吻合的现象,这无疑就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达到一定的量,光凭课内阅读是远远不能满足新课标要求的。
    所以要想提高阅读能力的提高,功夫往往在课外。“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教学实际中往往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自主进行英语阅读的意识和习惯,都是以被动的形式进行的,即便有课外阅读,阅读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其次,在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生词,即使是符合拼读规律的单词,有一大部分学生也不敢自己尝试按照拼读规律读出单词,而是等着老师教。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以为,一方面是没有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养成,缺乏基本的日常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指导。我们课题组在这两方面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以一定的指导,强化日常养成,经过近两年的实验,基本探索出一条以兴趣和习惯促发展,大幅度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适用于小班化形式下的阅读方法、原则、策略。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呢?我们进行了以下探索和实践。
    一、调查分析学生存在的阅读障碍及不良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先决条件,扫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无疑会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目前针对学生阅读的现状,我们做了一次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学生在进行阅读时的却存在着一些不良习惯,本文就调查结果及本人多年教学实践,对初中生英语阅读的障碍及不良习惯及其对策做一些探讨。
    (一)调查现状分析
    调查表明,学生在阅读时会遇到一些障碍,造成阅读困难,从而影响到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效率。我们将学生遇到的障碍分为知识性障碍与非知识性障碍。知识性障碍包括词汇、语法、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障碍;非知识性障碍包括学生阅读习惯、周边环境、心理素质的影响等,其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影响来自学生个体的阅读习惯。
    1、知识性障碍
    (1)词汇障碍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石。”学生由于没有充足的词汇量或没有掌握好学好的词汇,在阅读一篇新材料时,遇到陌生的词汇,就难以解释它的意义, 又不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给阅读带来巨大困难。
    (2)语法障碍
    学生没有扎实牢固地掌握好所学的语法知识,没有弄懂语法结构,阅读材料时,难以理解句子文段的意思,更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如有些学生没有掌握好动词的时态,就难以理解材料所反映的内容,给阅读带来麻烦。
    (3)文化知识障碍
    学生由于阅历不够丰富,知识储量较小,视野不够开阔,对欧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生活习俗、思维习惯等不够了解,给阅读与理解材料带来诸多不便。如外国人与中国人思维习惯不同,如果学生对一些背景知识不了解,做题时就会出现偏差。
    2、非知识性障碍
    阅读的非知识性障碍表现在:有的学生心理素质欠佳,遇到一篇陌生的材料,碰到许多新单词及词组,或是急躁冒失,匆忙阅读,草率作答,或是存在畏难情绪、恐惧心理,轻言放弃等;而学生的阅读习惯最直接的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效率,就调查问卷的结果而言,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种阅读习惯。
    (1)出声阅读
    问卷表明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阅读时采取默读的方式,三分之二的人都有出声阅读的习惯。这种阅读方式的主要弊端就是使阅读速度和效率受到说速度的限制。因为正常默读速度几乎要比出声朗读的速度快两倍以上。此外,出声阅读往往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有时是唇诵,有时是喉诵。读写活动都会影响眼睛的扫视速度。因此,要克服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就要养成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的视读能力。
    (2)指读
    指读就是用手指,钢笔或其他东西指着一个一个词进行阅读的习惯。调查过程中,发现近一半的学生有这种习惯,有的甚至发展到不用手指着就无法阅读的地步。这种单纯的机械运动不仅会严重影响阅读的速度,而且还会把注意力引向错误的方向。况且对英语考生的要求不是考其注意单词的位置,也不是让其在每个单词上都平均花费时间,而是让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要阐明的思想内容上。恰恰是这种指读的习惯妨碍了眼睛的运动,并限制了大脑快速活动的能力。因此,必须克服这种不良的阅读习惯,逐渐养成用脑反映文字信息的能力。
    (3)复视
    复视即回视,重读现象。阅读能力差的人往往过分依赖复视,以至于养成习惯。所以阅读大量难度适宜的读物,就不会因遇到生词或不懂的短语,句子和段落而回过头再来看,以至于养成复视的习惯。阅读时要尽量控制自己,尽量做到一眼读完就读懂。如果这样效果仍不明显,可选用遮盖训练法,即看一行遮一行,使眼睛不重看。这样反复练习可产生一定成效。
    (4)查字典
    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遇到部分生词,平时教学过程中见到的遇到生词就立即查字典的学生大有人在。问卷中只有28、89%的人不去查字典。频繁地查字典,看似勤奋,实则用手代替了脑的思考。阅读时,查生词的次数过多,不仅影响阅读理解,而且容易打断阅读的思路,不利于阅读的进行和阅读能力的培养。遇到生词应锻炼学生采用猜测或逻辑推理的办法加以解决。有很多词完全可以根据上下文线索以及构词法推测出来。比如上下文同义或反义现象,关联词,以及前缀和后缀等。
    在实践的过程中,除以上提到的各点之外,还发现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比如说有人阅读时心不在焉,有的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转笔,不时地发出声响。有的人身体乱动,还有人过多地进行语法分析,或喜欢逐字逐句地阅读,不懂时回头再读一遍等现象。而这些现象频繁的出现就会变成不良的习惯,影响阅读的效果。针对此情况,我让学生做“对比阅读”。同一篇文章,我给学生设计了几个问题,一部分按科学的方法(scan  reading、skimming  reading等)阅读,一部分按逐字逐句的不科学的方法,通过对比,学生了解到了科学阅读的重要性。所以在英语泛读中,让学生克服和防止使用“指读、唇读、回读、译读、析读”等错误方法。
    二、调查分析学生课外英语阅读兴趣状况
    近几年,在教学中却发现学生在阅读题目上失分较多,实际教学了解到英语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针对这种情况,课题组就此内容在34中初中三个年级的小班化班级进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研究,在初中三个年级各随机抽取100的学生,共发出问卷300份,实际收回300份,有效问卷295份,有效率为98.3%。调查结果如下:
    1、课外英语阅读时间的情况
    统计调查数据的结果显示(见表1),八年级和九年级学生平均每周课外英语阅读时间在3小时以下的占56%,尤其是在1小时以内的占26%。这说明初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时间不足。通过与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个别访谈,发现主要有如下原因:
    (1)多数学生缺乏英语课外阅读的兴趣;
    (2)学校和学生对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
    (3)中学生拥有的可阅读的资源不足,课后有大量的作业、习题、模拟试卷占用了学生的课外时间,九年级毕业班平均每周阅读时间1小时以内的学生比率远远高于八年级。
    2、英语课外阅读资源
    调查结果显示(表1),在初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资源中,报纸占58%,通过访谈了解学生订阅较多的报纸有Learning  English,English  Weekly,English  Coach,21st  Century;固定教材(主要指《新概念英语》)占总比例15%。为数不少的学生坚持学习《新概念英语》,把其作为主要的课外阅读资源;另有少部分的学生更喜欢看英文动画片或网上阅读一些当前流行的英文读物。在调查对象中,20人认为可找到的英语阅读材料太少。从对阅读材料的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出学生除了英语练习之外很少接触到其它的阅读材料。
    3、课外英语阅读的方法
    从表1同样可以看出,60 %以上的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习惯借助、甚至依赖汉语译文,多数课外阅读资料提供译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检查理解能力提高与否的标准,但如果过分依赖译文,则不利于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译文反倒成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障碍。
    从对表1的统计数据不难发现,目前初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缺乏必要的指导和交流,学生们不知道读什么、该如何去读,其课外阅读的随意性、盲目性是显而易见的。
    4、对课外英语阅读的认识
    调查对象对英语课外阅读的作用大小认识不一。30%的调查对象认为英语课外阅读对英语学习的帮助很大。而9%的调查对象认为英语课外阅读对英语学习没有帮助。45%的调查对象认为英语课外阅读对英语学习帮助一般。总体而言,初中生对英语课外阅读的作用认识不足。
    三、针对学生阅读不良习惯的对策
    面对初中生在英语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和不良习惯,教师必须仔细分析,科学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为学生全面提高英语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正确的阅读方法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掌握,它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内化为学生日常阅读的自觉习惯。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我指导学生采用以下的阅读方法:
    1、浏览全文、了解大意
    遇到一篇文章,要在短时间内快速阅读一遍,以对全文有一个总体印象,了解它的主旨大意,不要拿到材料立即就逐句逐字阅读,拿到一份阅读材料,也可以先看材料后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抓住特定信息,使做题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选择性。
    2、猜测生词,记时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碰到一些生词。要善于利用已提供的信息去推测未只知信息,结合上下文来推测词义。不必见到生词就查词典,这样可以保持阅读的连贯性,不致于影响阅读的速度和对文章的整体理解。
    那么,碰到生词该怎么办呢?可以采用下列三种办法来处理:
    如果是专有名词,一般可以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它是人名还是地名,或是其它组织的名称。对于这些词不认识关系不大,只要知道它代表什么就行了。
    通过构词法来分析判断。如有些词的词干是学过并且掌握了的,只不过是加了前缀或后缀转换了一下词性或词义而已;又如有的是两个单词合在一起的合成词,等等。对于这些词只要有些构词法的知识就能够猜测判断出它们的词性或词义了。
    另有一些单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的内容、语气来判断它们的含义。如果遇到个别难以猜测其义而又会影响到对文章理解的单词,就应该查阅一下词典。阅读能力的高低有两个标志,即阅读的精确性和速度,这一点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有明确的规定:“……三年制和四年制阅读速度分别为每分钟40至50和50至60个词,理解正确率达到70%。”因此,可以经常做记时阅读训练,以求通过不断的训练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时一定要专心致志、聚精会神,不能边聊天边阅读,也不能边阅读边干别的事。学会独立地读,默默地读,不受他人干扰;阅读时不摇头晃脑、东张西望、避免指读;阅读后写些心得体会等。
    4、不同文体,区别对待
    对于不同内容的阅读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对于重点的文章、精彩的段落、典型句式要精读,即逐字逐句地熟读深思,达到出口成诵的目的,对于一般的文章只需泛读,即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或故事的情节概况,以求达到一定的阅读量;这样,阅读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一定的时间内收到最大的功效。
    5、探讨并使用英语阅读中的策略
    教会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常用的三种有效策略:扫读(scanning)、略读(skimming)和细读(reading details)。
    “扫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特定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时间、名称、地点和数据。扫读前,首先要确定你要寻找的信息,想一想它们会以什么形式出现,在决定到文章的哪一部分去找。然后就快速移动目光,直到找到所需信息,仔细阅读这一部分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再往下读。
    “略读”是一种寻找文章大意的快速阅读方法。略读时应特别注意文章的开始段、结束段、文章中每段的首句和结尾句以及篇章连接手段和行文中的信息词。略读只需一二分钟,它帮助我们获得阅读材料的大概轮廓并使我们更好地跟上作者的思路。
    “细读”即在该范围内逐句阅读,特别对关键词、句仔细琢磨,对没有学习的生词,可根据上下文或自己的背景知识来推测其意思。读报时,会碰到很多新鲜的内容,因此我们常用五个“W”(What,Which,When,Where,who)和一个“H”(How)提问,引导学生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所在,学生可以通过“扫读”(scanning)发现这些问题的答案通常所在。至于文章的细节,主要指导学生用“略读或跳读”(skimming  and  skipping)的方法,获取信息,快速完成。重要的细节鼓励用细读的方法来完成。
    面对学生的阅读障碍,作为教师要冷静分析原因,科学指导学生阅读,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班学生的阅读理解题得分率高了,阅读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增强。当然,这仅仅是初步尝试。对于如何克服初中生阅读障碍,只要我们立足实践,勤于钻研,善于总结,更新更好的方法会不断出现。
    四、利用报刊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针对这个问题,课题组进行了一些实验活动,其中一项就是采取报刊阅读的方法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本文就是从问卷调查和教学实践的角度来分析和探讨报刊阅读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中的作用。
    为了更好了解学生获取英语阅读信息的方式以及学生对报刊阅读的现状,我们课题组以南京34中的三个班级和13中科利华的一个班级共计150位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问卷150份,收回150份。这四个班从基础很好的班级到较弱的班级都有,对于英语阅读的反映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大部分学生的水平,他们中存在的问题基本上就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表明,现在获取信息的方式大多数学生还是通过课堂(占56.88%),其次是通过报刊(占45.87%)和因特网、电视(占35.78%)。很少有学生课外阅读过身边的与学校英语学习不相干的英语资料(31.19%)。
    究其原因,首先,他们所读的英语资料不外乎是教材或者是课文的一些配套材料,而那些材料多半是一些过时的、仅为考试而设计的,趣味性、时效性不是很强。比如学生想了解目前社会上的一些流行话题、新闻背景(如SARS、伊拉克战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禽流感等等),或是想了解世界各地的说英语国家人民的风土人情以及影视明星、体坛明星的情况,他们平常所读的那些材料很少有提供的。其次,由于词汇量的逐渐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越来越广泛。他们不愿意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课本阅读教学,而对每天做不完的阅读理解题又逐渐产生了厌倦情绪。他们希望能通过一种轻松愉快的、新颖的课外阅读形式去涉猎更多的实用英语,学习各类题材的英语文章,而目前我市的一些中学生英语报刊恰好可以满足学生的这一需求。
    (二)报刊阅读的特点
    基于英语报刊自身语言及文本形式新颖灵活,丰富变化的特点,它能全面提高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与求知欲,使学生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而当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英语阅读中时,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必将有很大提高,这又必将反过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使英语学习步入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为此,我在全班开展了“报刊阅读”的活动,我选择了《21世纪中学生英语报》,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该报刊内容丰富多彩,融知识性与实用性为一体。内容上有文化、体育、保健、娱乐、历史、地理、科技等多方面知识,在形式上则有新闻报道、原版读物、分析推理等等。而且运用的语言能够涵盖学生所关心的话题,且可以从多种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难易适中
    报刊的文字难易度适中,即使学生碰到生词、术语或难句,文章中也配有一定的注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而且,文章的篇幅长短灵活,学生不宜产生厌倦心理;
    3、把握时代气息
    该报能很好地把握时代气息,精心选材,紧扣学生心理和阅读兴趣;
    4、图文并茂
    该报图文并茂,色彩多样。不仅能使学生获取必要的语言知识,而且给人一种良好的视觉享受。所有这些都是现成的教科书无法比拟的。
    为了切实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我们课题小组决定开设报刊阅读课,进一步指导学生实施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促进其综合阅读能力。
    (三)报刊阅读的实施方式
    1、激发动机、强化兴趣
    报刊的内容具有多样性、时代性等特点,其涉及的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但是教师不可能利用大量的课堂时间给学生进行阅读,大部分的阅读应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利用一些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报刊阅读的指导,并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报刊阅读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对学生所读的文章课前进行选择。选择适合学生读,且学生感兴趣的文章。具体内容分类如下:英语国家历史、文化背景类;文化、教育类;体育赛事、明星人物类;时事、新闻 报导类;幽默故事类。每个大类又包含各种不同的小题材,如:时事、新闻报导类中就有关于电脑发展情况、电脑巨人盖茨、坠机、联合国会费、三峡工程、希望工程、国际热点新闻、国际投资、亚运会等等。
    比如,今年春晚中的魔术师刘谦深受大家喜爱,开学后的第一期《21世纪中学生英语报》就出现了介绍刘谦的文章,非常吸引眼球的图片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记得老师刚把报纸拿到教室,很多同学看到刘谦的照片,不用发就被“一抢而空”,很多同学就开始迫不及待看起来,文章介绍了刘谦及他的魔术,我顺势提出文中涉及的一些问题,同学们都非常踊跃的发言,而且很快掌握了    magic,magical,magician这几个词的用法。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提出一些阅读要求,要求课后寻找相关春晚的英文人物介绍的阅读文章,第二天课前利用五分钟进行交流。结果,第二天有的同学找来宋祖英春晚花卉服饰的文章,有的介绍小沈阳的文章,我想这些学生喜爱的文章能够使他们在兴趣和爱好中主动地去阅读并从中获得信息。
    所以,阅读之前的热身步骤必不可少,因为这个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强化兴趣的重要过程。在整个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发掘每个学生的优势和特长,对其取得的点滴长进都要予以肯定和鼓励并让他们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强化学习动力,增强创新兴趣。
    2、学为主体、诱导质疑
    既然是报刊阅读课,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应交给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和进行相应的活动,如分组讨论,辩论等,同时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一定会遇到生词和很难理解的句子,要求学生自己动脑,结合上下文进行猜测和理解,努力做到四个提倡:提倡七嘴八舌、提倡标新立异、提倡学生上台、提倡问题上墙。我们学校是南京市小班化试点学校,所有班级都是36人,全班36名学生,每6人一个学习合作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黑板,他们把阅读文章当中的疑难问题和有不懂的句子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和提问,并以学生的问题为突破口,创造性的引导、诱导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促使学生勇于发现新问题,善于解决新问题。
    3、归纳总结,激活思维
    报刊阅读课的传统做法往往是要么忽略学生对语言背景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的了解,要么就是由教师进行灌输。前者使学生的阅读在无明确目的、无背景知识及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很难对阅读材料达到深层的理解和把握。而后者的做法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我们的尝试是将读前准备放到有一定交际性质的课堂活动中进行。针对文章的难度,或是作有关的背景知识介绍,或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或分组讨论,或就文章内容提出一些预测性的问题,或是布置读后需要解决的问题等。以上活动的开展都不是单一和不变的,而是根据情况灵活掌握,综合应用,并牢牢把握一个原则,即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事实证明,这样进行授课可以使学生兴奋起来,精力也很投入,即使文章长一些,读起来也不会觉得乏味。
    对学生阅读过程的指导应尽可能根据各种不同的题材设计不同的阅读要求,培养学生各种阅读技能。如在阅读新闻报道时,应要求学生根据新闻标题,用查读的方法快速从语言材料中查找到新闻的主要内容(如来源、时间、地点、所涉及的人物、数据等)。这种阅读需要学生直接准确地查获所需的信息,信息查找完毕,阅读理解过程也就基本结束。如果学生阅读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指导他们运用略读通览的方法,对所读材料的内容有大概的了解,也可用研读的方法,即阅读全文,并对文章中的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作全面、深入的了解,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开展各种思维活动,如预测、想象、推论、判断、对比、归纳、总结等。应当指出的是,即使是在同一篇文章中,也可以根据理解层次的需要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在阅读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运用语言、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帮助自己理解阅读材料。
    4、强化训练,引导创新
    通过前三个过程之后,学生对背景知识和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都有了完整框架。教师应用交际化的手段巩固和提高学生掌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运用所获得的信息与同学进行交流。
    首先,教师应设计出一定数量的问题让学生读后解答,用以核实学生所获信息的准确性和发现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偏差。这些问题应包括对文章大意、关键句子的理解(字面意思和隐含意思)、词义的猜测等。
    其次,阅读完之后来谈谈自己感兴趣的那篇文章。可以是概括文章,也可以是复述某个故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边动脑思考边阅读,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练习形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练习方法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也可以单独提问、相互补充。但不论采用什么方式,都应尽可能覆盖阅读材料中的语言信息(词汇、句法、修辞等)和社会、文化背景。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激发兴趣、扩大视野、提高能力” 的实验目的,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实验原则,而且也坚持诚信实践性原则、过程形成性原则、探索创新性原则和学习发展性原则等,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班在历次英语大考中,阅读部分的得分率相对较高,这样对带动我们班整体英语成绩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开设“第二课堂”,采取多种形式,促进自主阅读
    (一)良好习惯的养成
    1、养成积累词汇的习惯
    对词汇的理解和掌握是影响阅读的重要因素,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与掌握的词汇量是紧密相关的,词汇量不足,必然导致学生的阅读困难,并影响其阅读兴趣。而现在信息的来源越来越广,学生可通过上网、看外语报纸,听外语广播,看外语电影等渠道来学习英语。从初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要善于观察周围,将与英语有关的资料、信息一点一滴收集起来,形成自己的“词汇百宝箱”,每周学生将自己的“成果”拿到班内进行交流评比。学生收集的词汇种类名目繁多,食品类:hamburger(汉堡包)、hot  dog(热狗)、pizza(比萨饼)。有商品名称,如Walkman(随身听)、Nike(耐克)、Sportsman(斯波兹曼)等。还有孩子们喜欢的Snow  White(白雪公主)、Mickey  Mouse  And  Donald(米老鼠和唐老鸭)、KFC(肯德基)。孩子们在公开场合发现了“TAXI、WC……在书报上记下了discovery(探索)、tsunami(海啸)……在电视电脑里看到了APEC、IT、VS、friendlies……认识了电话卡上的IP、IDD、超市里的VCD、Snoopy、Kitty……
    2、养成自主摘抄的习惯
    大量阅读是基础,自主摘抄则是读书的一种手段,在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习惯的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要求学生凡是读书,必有摘抄,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同学,要求其在阅读中,勾画出自己认为写的好的词语或句子,并抄下来,多读几遍,甚至能够背诵或默写。对于基础较好,有较高阅读水平的学生,我不仅要求他们摘抄他们喜欢的句子,同时要求他们找出文章的主题句,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其标题。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积累了不少的阅读材料,很多学生会经常翻看这些属于他们自己的摘抄“杰作”,喜不自胜。学生在自主性阅读中边读、边思、边写,逐步把所读的内容化为成品、精品,有机地与自己的思想融合,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能力,这就是我们所期待的自主性阅读的最高境界。
    3、养成每天读一点的习惯
    阅读表面上看似乎是个人的事,但这种个体式的阅读不利于借鉴别人的长处,利用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可以充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性阅读习惯,教师要及时组织交流,及时表扬阅读中的突出点。为此,我们课题小组在试验班级中采取了多种形式,促成学生自主性阅读的形成。在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习惯的过程中,在实验班级开展“每日一读”活动,全班轮流,每人一天,利用每天上课的前5分钟进行口头或通过学生自制ppt的方式向全班介绍自事先选好的阅读内容,学生自选主题,可以是时事政治,古今中外趣事,天文地理知识,师生情感交流以及校园生活等。并要求学生要自设问题提问,如果有生词课前就把生词写在黑板上,日积月累,这样积攒的词汇量也是很可观的。
    (二)发挥小班教学优势,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每周开展以班级学习合作小组为单位的词汇竞赛活动,词语接龙比赛,快速找出所给词的近义词、反义词,用不同的前缀,后缀合成新的单词等等比赛。所以实践的过程中,作为小班化试点班级,我们有着人数和设备上的优势,小班教室里都有四块小黑板,上面总是写满了学生小组为单位自己制作的小卡片,涵盖了学生阅读时积累的词汇。根据实际情况,每周或间周换学生制作的小卡片。通过收集有关英语信息,可使学生们感到英语无处不在,在实际生活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增强了竞争合作意识。词汇量的扩大,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从而潜移默化地为学生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阅读基础。
    2、利用我们的小班化教学便利进行小组间的阅读比赛、阅读交流等活动,每组都组织英语读报小组,科利华的实验班还经常开展让学生表演阅读内容、写读后感等活动。在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中,组织学生编演英语剧,英语演讲比赛等与英语阅读有关的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性阅读习惯的形成。
    3、举行阅读比赛,给学生指定同一课外篇目,让他们以各种形式进行阅读,可分为速度赛(比时间)、成功赛(比准确率)(见表2)、能力赛(比难度),使学生了解彼此的阅读优势,认识自身的不足,互相取长补短,让学生认识到只要有努力,我们都能行,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而且促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同时促进了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今年四月课题组在七年级四个班的学生(126人)进行阅读的速度比赛,十二篇难度中等的文章,总分为70分,每个题目都是一分,时间为40分钟。比赛结果为60—70分的有30名学生,占到总人数的23.3%;50-59分的有50人39.7%;42分以上的共有110人,占到总人数的87.3%。应该说这个比赛的结果还是叫令人满意的。相信一学年下来还会有进步。
    (三)让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习惯
    可以每个周末把课外阅读布置为一项作业,要求学生最好能读点东西。当学生真正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习惯时,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就与日俱增了。为了让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开始阶段教师应采用书面或口头的形式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这样的一种作业在小班化里实施是完全可行的。只要这样坚持下去,学生不仅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渐渐变成独立的阅读者,而且他们的阅读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课题组盛老师用所教七年级的一个小班和另一个班级进行试验对比,进行了两次成绩比较(七上期末与七下期中)结果证明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的班级在两次考试的阅读方面的均分明显高于另一个普通班级。
    (四)开发阅读资源、拓宽学生视野,提高阅读的效率
    1、播放学生们喜爱和熟悉的英语电影、动画片等,如“King  Lion”“Harry  Port”等,还推荐一些格调健康、旋律优美的英文小歌曲。每周两个中午时间在全班播放,并建议每人学唱一首英文歌曲,通过对英文歌词的熟悉和理解来促进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2、利用寒暑假推荐一些阅读练习,让学生进行自行检测对阅读材料的掌握程度; 广泛的阅读可以扩大学生视野,可以复习、巩固、加深已学过的语法、句型和词汇,学习领会更多的东西。仅靠课本,练习册上的一点读物难以满足学生发展英语能力的需求。为此,建议全班在暑假订阅《书虫系列》、《初中生英语课外阅读300篇》和《21世纪中学生英语报》。同时,也向学生推荐一些英语网站,如:旺旺英语学习网(http://www.wwenglish.com/)、中国英语学习网(http://www.24en.com/)、腾迅外语(http://edu.qq.com/en/)等网站,让他们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素材。开学后要求学生们交换他们自己认为好的阅读文章。读物网络的构建,为学生开展广泛的自主性阅读提供了素材。
    3、利用国庆、五一、寒暑假等长假时间,每逢假期,课题组老师都会精心挑选几种英语读物,向不同水平的学生推荐,让他们自由选择一、两本作为课外阅读的材料。也可以建议一些程度较高的学生到网上查寻最新版的适合自己的英语读物,下载后供其他同学一起分享。
    例如,今年寒假,布置每位学生在寒假期间阅读10至15篇英语读物作为寒假作业,在这过程中选取两篇最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并且是以前没有读过的阅读材料,或打印、或发邮件给我、或打印成书面作业上交,老师经过筛选后,选取部分作业编成冊,分发给每个学生作为阅读测试作业,并在旁边注明供稿者,被选取的同学喜出望外,学生阅读积极性自然也高。这样一来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阅读量大大增加。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对学生阅读作业的指导。阅读文章的同时可作相应的摘抄笔记,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一本“好词、好句、好段”的软抄本,分别记下他们所认为的好词、好句、好段,要求A组记录“好词、好句、好段”,B组只需要记录“好词、好句”,英语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C组学生只需记录下“好词”。这样,学生就会从被动变成主动,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结束语:
    培养初中生自主性阅读的习惯,首先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其次,要强调教师在整个阅读习惯培养过程中的组织、指导作用。同时,教师、学校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学生自主性阅读习惯的形成。总之,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必须坚持不懈才能养成。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将终生受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3 17:12 , Processed in 0.13349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