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术规范读本》述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16 16:2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 兵 杨春胜:学术规范讨论的集大成者——《学术规范读本》述评2009-09-02 作者:王兵 杨春胜 来源:云梦学刊        


  如果从1988年陈平原教授发表《关于“学术语法”》算起的话,那么,学术规范话题这一跨越两个世纪的跨学科的讨论,至今已经有17年之久了。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曾经有过许多的热点和讨论,恐怕很难再举出像学术规范讨论这样持续时间如此之久、参与者如此之众、影响如此之大的学术前沿性的讨论了。[1]
  这一讨论有几个引人注目的特点:
  第一,它基本上纯学理性的,很少非学术的因素,正是它的学理性,使得这一讨论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第二,讨论的发起者和主要参与者基本上都是活跃于学界的各学科的中青年骨干学者,如北京大学的陈平原教授、贺卫方教授、刘东教授、杨奎松教授、吴国盛教授、朱苏力教授、陈来教授、张静教授、林毅夫教授、张维迎教授、李安山教授、尹保云教授、陈学飞教授、彭小瑜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徐友渔研究员、蒋寅研究员、蔡昉研究员、黄平研究员、党圣元研究员、张亦工编审;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梁治平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的赵世瑜教授、朱旭东教授;清华大学的李伯重教授、葛兆光教授、李强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毛寿龙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的方流芳教授、杨玉圣教授;南开大学的陈洪教授、李剑鸣教授、庞中英教授;复旦大学的葛剑雄教授、曹树基教授、傅杰教授、张伟然教授、袁志刚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的高瑞泉教授、童世骏教授、许纪霖教授;上海大学的朱学勤教授;中山大学的陈少明教授;南京大学的任东来教授、朱栋霖教授、顾肃教授;河南大学的李振宏教授、周祥森编审;现在吉林大学工作的邓正来教授。这些学者基本上分布于国内的主要高校和科研机构,具有相当强的代表性。[2]
  第三,从一开始,这一讨论就是名副其实的学术争鸣,始终伴随着不同意见的讨论。这些不同意见的存在,使得学术规范讨论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态势,从而也使得讨论沿着健康的方向在发展。[3]
  第四,这一讨论有着明显的从个体到群体、从分散到集中、从边缘到主流的发展轨迹。[4]
  第五,这一讨论尽管仍未完结,但可以肯定地讲,它不仅是“善始”的,而且也完全可望是“善终”。其中,2004年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讨论通过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被认为是学术规范讨论的总体创获,集中体现了学术界与教育主管行政部门间的积极合作与良性互动,这不是没有理由的。[5]
  第六,综观这十几年的讨论,可以发现:除了上述学者的积极参与外,一些报刊、网络和团体也发挥了突出的组织作用,其中值得称道的,如发起1999年“学术对话与学术规范”专题研讨会的《中国社会科学》与《历史研究》,发起“重建学术规范,整饬学术道德”研讨会的《自然辩证法通讯》以及该刊开辟的“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笔谭”专栏,联合发表《关于遵守学术规范的联合声明》的《历史研究》等首都七大史学刊物,主办“学术道德建设问题”座谈会并发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联合声明与建言”的《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等16家刊物,主办“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建设主题报告会”并发表“为高校学术道德建设作出新贡献”的首都女教授联谊会、主办“学术期刊发展战略”研讨会并发表《岳阳宣言》的《云梦学刊》,主办“首都中青年学者学术规范论坛”的高等教育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和《社会科学论坛》(该论坛曾有《关于恪守学术规范的十点倡议》),主办“全国高校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论坛”的教育部社政司(杭州师范学院承办)。其他报纸(如《中华读书报》《社会科学报》《南方周末》等)、刊物(如《学术界》《社会科学论坛》《云梦学刊》《历史研究》等)、网络(如学术批评网等),也一直在学术规范讨论中发挥了巨大作用。[6]没有这些媒体和机构所提供的支撑作用与交流平台,这一讨论要想健康、持久地开展和发展起来,也是很难想像的。
  正是在上述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学术规范讨论的健康发展及其巨大成就是非常值得分析和总结的。杨玉圣、张保生主编的《学术规范读本》(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就是这一讨论的集大成者。上述的归纳与分析,也主要是以该书提供的信息为依据。 《学术规范读本》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凡是学术规范讨论中的代表性作品,本书基本上网罗无遗。因此,这一册书在手,有关讨论的精华之作尽收眼底。
  第二,内容全面,既有通论性文章,也有学科性论述;既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干,也收集了部分自然科学领域的相关代表作(如邹承鲁院士、张存浩院士的力作);除了上述中青年学者的主要讨论作品外,还收集了季羡林教授、程千帆教授、王宁教授、袁行霈教授等老一辈学者的文章。这就有助于读者从总体上了解和把握学术规范大讨论的来龙去脉。
  第三,主编者的如下编辑思路值得首肯:“兼容并蓄,对各家不同观点一视同仁,求同存异,以利于学者能够在争鸣中相互借鉴,使读者能够在比较中进行思考。”(“前言”)对于综合性主题的编辑作品来说,编者能否有开放的思维、宽容的胸怀,这对于作品的成功与否是至关重要的。从该书的入选篇目和文章质量来看,主编者是成功的。
  我们注意到,这样一部大部头的严肃的学术规范文选,是由学术界一般不太看重的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而这家名号并不太响亮的大学出版社居然以高质量推出这样一部阳春白雪式的论集,也确实是反映了他们与众不同的出版理念与实践。我们觉得,将来在总结学术规范这一学案的历史时,河南大学出版社也是功不可没的,因为该社出版的这部《学术规范读本》不仅是该领域的第一部值得称道的力作,而且也是十几年学术规范讨论的集大成者。
  注释: [1]对学术规范讨论的回顾与总结,已有若干学者发表了相当有价值的成果。参见杨玉圣:《九十年代中国的一大学案——学术规范讨论备忘录》,见《学术批评丛稿》,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周祥森:《新旧中西的冲突——关于大变革时期学术规范讨论的思考》,《史学月刊》2003年第10期;余三定:《新时期学术规范讨论的历时性评述》,《云梦学刊》2005年第1期。 [2]参见杨玉圣、张保生主编:《学术规范读本》,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安心:《捍卫学术规范——访中国政法大学杨玉圣教授》,《出版人》2004年11月号。 [4]参见杨玉圣、张保生主编:《学术规范导论》第一章(周祥森执笔),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索阿娣:《“学术宪章”:学术规范的非法律把脉——访中国政法大学杨玉圣教授》,《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8期。 [6]参见英堂:《学术规范建设大事记(1991-2004)》,《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1期。
2#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16:29:1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的几本书





1. 学术研究的潜规则
[英]戈登·瑞格 著
16开
2007年12月出版
定价:17.00元
读者对象:本科生、研究生。
亮点:大学生、研究生从事学术研究的必备读物。
【内容简介】
  研究生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如何才能顺利地通过学位论文?求教于正在上研的“过来人”是一个明智的办法。作者帮助那些迷惘的学生回溯了那些真正明白自己做什么和享受生活的“过来人”。本书涵盖了所有在你打算上研之前想向别人求教的问题:

研究生生活到底在做什么
研究和学术写作的“潜规则”
你导师所说的专业术语“好的文献”和“真问题”的真实涵义是什么
怎样才能像一个有经验的研究者那样写作
学术生涯是该如何规划
【作者简介】
  戈登·瑞格,法国心理学博士。他的研究领域包括原始的密码系统、软件测评和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因素分析。
  玛利亚·彼得,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计算机科学博士。她是英国开放大学计算和处理方面的专家,正研究专家行为和论证设计复杂系统。
2. 如何撰写科研计划书
一本关于如何申请到更多科研经费的书!
[英]安德鲁·弗里德兰德
卡罗尔·弗尔特著
16开
2007年7月出版
定价:15.00元
ISBN:978-7-301-10678-5
读者对象:本科生、研究生。
亮点:大学生、研究生从事学术研究的必备读物。
【内容简介】
  撰写成功的科研计划书是一份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递交给政府机构、私人公司及基金会、学术委员会的科研计划书成千上万,究竟是什么使得其中一之一脱颖而出呢?这本权威、流畅易读的小书循序渐进地解释了科研计划书撰写中的方方面面:从酝酿、设计项目到分析数据、综合各种结论到科研经费预算,等等。尤为难得的是,本书在科研计划书撰写的诸多核心细节(如,标题、摘要、研究对象和假说、导言、实验及方法、科研道德、参考文献)上,都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对任何孜孜以求于撰写论文或科研计划书的科学家和大学生来说,本书都称得上是必需的指南性读物。
【作者简介】
  安德鲁·弗里德兰德是英国达特茅斯学院环境科学教授 ,卡罗尔·弗尔特是达特茅斯学院生物学教授。
● 一本重要的、迷人的、言之有物的书。作者清晰而合乎逻辑地指引读者穿越科学项目申请书的迷宫。
———David Schimel,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
● 弗里德兰德和弗尔特是科研计划书写作方面的一对好搭档。他们对科研计划书写作所做出的清晰而简洁的指导捕捉住了科学事业的精髓。
———Graeme Berlyn, 耶鲁大学
● 在指导读者有条理地撰写高效的科研计划书方面,本书充满了不同寻常的好建议,而这种条理是我们大多数人必须通过不断尝试才能学会的。事实上,无论读者是否在准备撰写科研计划书,成功的科学研究所需的关键性因素尽在此书之中。
———Nelson G. Eairston, Jr., 康奈尔大学
3. 如何查找文献
[英]莎莉·拉姆奇 著
2007年9月出版
定价:18.00元
ISBN 978-7-301-10672-3
读者对象:本科生、研究生。
亮点:大学生、研究生从事学术研究的必备读物。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论述了文献检索的全过程,从初步拟定研究计划的阶段直到最终阶段的评估和使用文献,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制定一个研究策略以发现和评估最具相关性的文献,如何使用在线文献和互联网检索,并涉及参考文献、版权、抄袭以及追踪最新的学术进展等各个方面。
  本书简介流畅,内容新颖实用,涵盖了众多学科领域的文献检索的技能。它所提供的指导,无论对于训练有素的学者,还是刚刚开始研究尝试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介】
  莎莉·拉姆奇(Sally Rumsey)是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电子信息服务图书馆员,曾担任过萨里大学艺术学院图书馆的学术联络管理员。她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图书馆和文献检索方面的在线训练。2001年她因为优异的实践研究而获得克拉克奖。
为写作论文查找文献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如何评价文献的质量和重要性?
如何追踪自己的研究主题的最新进展?

从事研究的人,无论是学者还是学生,无论是写作课题报告、学年论文,还是写作博士论文、学术专著,都需要具备查找文献的几本技能。本书作者是文献检索方面的专家,本书提供的指导可以使译名研究者在追踪、获取和评估文献方面成为译名训练有素的专家。
4. 学术规范读本
·作者:杨玉圣 张保生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页码:803 pages
·ISBN:7810911694
·条码:978781091169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学术规范是近年来中国学术界最为关注的中心话题之一。有关学术规范问题的讨论,持续而热烈,百家争鸣,存异求同,成为跨世纪中国的一大学术文化景观。此一讨论以跨学科性、前沿性为其学术特色,以公益性、学术性、建设性为其基本诉求,影响广远。人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就中国学术的有序积累、交流、发展与创新的内在推动力而言,学术规范应成为学术界的基本共识。
  从1988年陈平原先生发表《关于“学术语法”》、杨沐先生发表《我国音乐学学术论文写作中的一些问题》起,学术规范开始进入中国学界先知先觉者的问题论域。进入九十年代初,随着《学人》“学术史”主张的提出、《中国书评》“中国社会科学的规范化与本土化”命题的讨论,学术规范成为许多中青年学人强烈关怀的公共学术话题。虽说始终存在着“对规范的疑虑”、“学术规范慎言‘化’”、“学术规范凭谁定”等异议与质疑,但大约以1999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举办“学术对话与学术规范”专题研讨会为标志,学术规范终于进入中国学界的主流学术话语系统。当然,争论依然存在,问题并未消解。也许正是为了应对形形色色的学术失范现象,2000年初《历史研究》等首都七家史学刊物公开发表《关于遵守学术规范的联合声明》、2002年2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4月又将下发《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这未尝不可以说是既往十余年来学术规范讨论的硕果。
  应该说,尽管依然存在某些顾虑或分歧,但现在大家关注的焦点,似乎已经不是要不要学术规范,而是要什么样的学术规范、如何把学术规范落到实处的迫切问题了。为此,在众多友人的支持下,我们想从以下两个方面为学术规范的讨论和研究再添一把火:
  其一,受高等教育出版社文科分社首席策划徐晖先生之邀,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的基础上,联络一批志同道合的学界师友,合作编纂一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学术规范导论》。目前,本书的撰写工作已接近尾声,将于2004年6月份前后出版。
  其二,蒙河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马小泉教授扶助,作为《学术规范导论》的姊妹篇,选编一部有关学术规范讨论的综合性文集——《学术规范读本》。
  学术规范的讨论,历时久,跨度大,而且学者、文章众多,参差不齐。为此,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学术规范读本》如下的选编原则:
  首先,从历时性的视角,选取学术规范讨论中的标志性作品。
  其次,注重跨学科性,兼顾学术规范的共通性追求与不同学科的个性张扬。
  再次,兼容并蓄,对各家不同观点一视同仁,求同存异,以利于学者能够在争鸣中相互借鉴,使读者能够在比较中进行思考。
  最后,对入选作品,除进行必要的技术性编辑加工外,其余均一仍其旧,以保持原汁原味。
--------------------------------------------------------------------------------
作者简介杨玉圣,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兼任学术批评网主持人,中国美术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美国学会理事。曾以富布莱特学者身份在波士顿大学和堪萨斯大学访学。著有《学术批评丛稿》、《中国人的美国观》等。
5.  杨玉圣著: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5),PDG
书名: 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
作者: 杨玉圣
丛书: 无
页码: 486
出版机构: 河南大学出版社
书籍格式: PDG或大图  
出版时间: 2005
书籍大小: 13M
书籍清晰度: 高清版 300dpi以上
书籍便利度: 无书签
书籍完整性: 无封
书籍内容提要: 。 本帖最后由 cranberries 于 2009-3-5 21:09 编辑
学点杨玉圣(代序)
上编 学术规范
九十年代中国的一大学案——学术规范讨论备忘录
学术规范研究的若干问题
有关学术规范的几个问题
学术道德规范·学术注释规范·学术批评规范
关于恪守学术规范的十点倡议
学术规范与学术尊严
学术论文的规范问题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
与其说是学术荣誉 不如说是学术责任——应正确对待学术论文署名问题
学术腐败、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关于高校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问题
学术道德建设是一项基础工程
学术道德建设贵在实务
关于学术腐败的治理问题——从清华大学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谈起
关于学术道德教育问题的对话——从北大开设“学术道德规范与科技论文写作课”谈起
贵在自律——做学问应坚守学术伦理
学者的自律及其他
学术规范与青年学者的使命
学术规范与青年学者的使命
为了中国学术共同的尊严——学术腐败问题优思录
前车之鉴:晚近十大学案及其警示
学术剽窃现象:我们应有的关注与反思
王铭铭事件、新闻媒体与学术批评——兼与“梅林”先生商榷
沉重的思考——评《移民与近代美国》
“博士论文”与“文抄公”——一种值得注意的非学术现象
警钟应当长鸣
壮士断臂 英雄本色——评北京大学英语系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置
下编 学术批评
让学术回归学术
善待学术批评
学术批评应当署本名
文化名人更应讲文明
《读书》奖、网上论坛与学术批评
汪晖先生与长江《读书》奖——兼评《我对目前争议的两点说明》
共识与分岐——评有关《中国学术腐败批判》的讨论
学术批评与反批评——从学术论文注释规范问题及其讨论谈起
学术不怕讨论 真理愈辩愈明
……
学术·学术批评·学术共同体
6. 学术评价制度批判
作者:刘明   
日期:2006.1
出版:长江文艺出版社  
精装:胶版纸  
开本:16
版次:1  
页数:269
ISBN:753543202   
定价:28.0     

3#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16:30:16 | 只看该作者
杨玉圣: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研究(论纲)
原贴地址: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14148&type=1000
(这是作者作为“首席科学家”申报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重大委托课题“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研究”的竞标报告,2011年4月13日拟。结果,被淘汰出局,未中标)
一、本课题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理论价值:本课题成果可望成为近二十年学术界关于学术规范大讨论与学科方法论研究之集大成者。

若能构筑起接续中国学术的优良传统、与现代国际学术惯例契合、并通向学术创新之路的学术规范理论与方法论体系,将裨益于中国高等教育、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与学术创新、学术繁荣与文化发展。
     
实际应用价值:主要体现为,有利于加强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促进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与高端人才培养,提升高校学术规范意识与学术素质养成教育,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创新和学术质量,防范学术失范与学术不端,维护高校学术共同体尊严。

二、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最近十五六年来,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成为学界研究的重要问题。

在有识之士不断努力和积极推动下,有关学术规范讨论及其代表性文章选本,目前已有杨玉圣、张保生主编《学术规范读本》(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邓正来主编《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文选》(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关于学术规范的概论性著作,有杨玉圣、张保生主编《学术规范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叶继元等编著《学术规范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高晓清著《学术规范的原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组编(王宁主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其中,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2004年6月22日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系学界相关讨论成果的积极反映与总体结晶。《学术规范导论》由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教育部等15家单位、不同学科的20位著名学者通力合作而成。该书力求兼顾学术规范的历时性原则、共通性取向和学术规范的学科个性差异,还涉及学术规范的法律基础、标准性文本以及与延伸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

学术规范问题的提出、讨论与建设,主要是基于当今社会转型期中国高等教育界、学术界存在的严重问题,特别是侵犯知识产权、违背学术道德等学术失范问题、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腐败现象。学术规范建设既是为了亡羊补牢、有效防范学术流弊,也是为了学术积累、学术建设与学术创新。近年来关于学风与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问题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可参考中华读书网编(陈晓梅、翁昌寿、杨玉圣主编)《学术权力与民主——“长江《读书》奖”论争备忘》(鹭江出版社2000年版)、江新华著《学术何以失范——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杨玉圣著《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李醒民主编《见微知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吴励生著《学术批评与学术共同体》(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天津市语言学会编(马庆株、刘树功、谭汝为主编)《震惊海内外的学界打假大案始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等。其他关于大学的评论,如熊丙奇著《大学有问题》(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2004年版)、张维迎著《大学的逻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杨东平著《教育需要一场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版)、韩水法著《大学与学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陈平原著《大学何为》和《大学有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薛涌著《北大批判》(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有两本译著,即美国科学新闻记者尼古拉•布罗德等著(朱进宁等译)《背叛真理的人们——科学殿堂中的弄虚作假》(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日本学者山崎茂明著(杨舰等译)《科学家的不端行为——捏造•篡改•剽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可谓前车之鉴,警钟长鸣。  
学术规范,既与法律有关,也与伦理有关。关于学术伦理,除了唐纳德•肯尼迪脍炙人口的名著《学术责任》外,科技部科研诚信办公室组织编写的《科研活动诚信指南》和《科研诚信知识读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中国科学院编《科研活动道德规范读本》(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乃中国学人的案头必备读物。  

要把学术规范落到实处,学科方法论研究、论文方法教授与论文写作规训是基本途径。在这一方面,艺术家朱青生著《十九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法学家梁慧星著《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法律出版社)一版再版,广受欢迎。历史学家李剑鸣著《历史学家的修养与技艺》(上海三联书店版)、社会学家郑也夫著《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文如其人,画龙点睛,拍案惊奇。与此类似的,还有张静著《社会学论文写作指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吴量福著《政治学研究方法与论文撰写》(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邝邦洪主编《中文专业学术论文写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文秋芳等著《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蔡镇顺等主编《法律专业学术论文写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刘国涛等编著《法学论文写作指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陈国海编著《商科学位论文写作与研究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张黎著《怎样写好文献综述》(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陈燕等著《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于志刚著《学位论文基本结构与写作规范》(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肖东发等编著《学位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段明莲等编著《学位论文撰写与参考文献著录规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毕恒达著《教授为什么没告诉我——论文写作枕边书》(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等。  

译成中文出版的罗温纳•摩雷著(顾肃等译)《怎样撰写学位论文》(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科林•费希尔等著(徐海乐译)《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研究与写作》(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帕特里克•邓利维著(赵欣译)《博士论文写作技巧——博士论文的计划、起草、写作和完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美国卫生与福利部所属的研究诚信办公室为推进负责任研究行为教育而写的教材——《科研伦理入门》(曹南燕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美国科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委员会编著的《怎样当一名科学家——科学研究中的负责行为》(刘华杰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值得关注。  

学术征引与注释是学术规范的主要形式表现之一,也是推进学术积累与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式。在这一方面,查尔斯•李普森著(郜元宝等译)《诚实做学问——从大一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戈登•哈维著(沈文钦等译)《学会引用——大学生论文写作指导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罗伟主编《法律文献引证注释规范(建议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做出了可贵的努力,值得称道。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研究目标
     
在系统考察、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汲取中国优良学风和学术传统,以最近二十年学术规范大讨论为基础,进一步凝练学术规范的基本原理和学术体系,结合人文社会科学主干学科的不同学科传统与特点,将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加以有机结合,努力构建中国的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体系,编纂并出版《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丛书》(学术规范导论、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文学术、社会科学、教育科学)。

研究内容
     
在学术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凝练学术规范原理与体系,以学术规范为主线,确立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文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国际问题研究、社会学、民族学、教育学、艺术学、新闻传播学等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主干学科的学术规范与方法论体系。

学术规范立足于对学术进步的总体关怀,主要是为学术研究确立一般性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准则。学术规范和学术规范意识应内化为学人的自觉意识,无处不在,如影随形;无形之中,疏而不漏。学术规范不仅是知识有效积累、交流和增长的保障机制,而且也为学术创新提供了前提和条件。学术规范还是学术诚实、学术责任的体现,不仅关系到学人的前程,而且影响到学术的尊严。对于学术研究而言,学术规范既是一种约束机制,也是一种预警与引导机制。学术规范有助于使学术活动制度化、学术研究标准化,从而使学术成其为学术。作为学者自律精神与他律原则的综合体现,学术规范有助于理顺学者个体与学术共同体之间的正常关系。对于学术研究而言,学术规范之所以不可或缺,这是与学者作为现代社会的知识人角色分不开的。与传统社会不尽相同,对学术的研究、对学问的追求业已成为现代学者的志业。在现代学术体制下,作为学术研究从业者,只有受过严格的学术规范教育、专业培养和学术训练,才有可能入学术之门、得学术之道。要保障健全的知识生产和学术传播体系,维护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生态环境,就离不开学术规范。
     
学术规范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除了加强学术规范教育外,主要是把学术规范的原理贯彻到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主干学科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之中。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在有共性和面对共同问题的同时,也各有特殊之处,此即学科方法论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与重要性。故此,按照学科属性及其内在逻辑、学术研究规律,结合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布局现状及将来发展取向,对与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文学术、社会科学和教育科学四大学科群相关的上述高校人文社科主干学科的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加以深入研究。

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学术规范原理研究;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理论与学科方法论体系构建;

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的内在关联。
     
难点:

鉴于高校既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力团队,又是高端学术人才培养和教育的主要基地,而且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涵盖广泛,故如何将学术规范的历时性原则、共通性取向和学科方法论差异融会贯通,是一大难点。
     
尽管历史学、考古学、法学、哲学、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等在学科方法论研究方面已取得许多可喜的成果,但艺术学、新闻传播学、文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政治学、国际问题研究等学科方法论研究仍相当薄弱。学科方法论是入门之学。如何既有方法论的高度,又能有专业研究的学术性,也是一大难点。

就中国学术共同体而言,一套科学完善的学术规范大致可以被认为是“学术联邦宪法”,行之有效的主干学科方法论则是“学术部门法”。学术规范重在“务虚”,要有理论的力量;学科方法论重在“务实”,要有学术的力度。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计划进度、前期研究基础及资料准备情况

中期成果:专题系列论文15篇左右。

预计去向:由有关学术刊物(如《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民族研究》《教育研究》《社会科学》《文史哲》《学术月刊》《清华大学学报》《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论坛》《中国图书评论》等)发表。

最终成果:著作;《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丛书》(十五册)。

具体情况如下:
第 一 册 学术规范导论(修订版)(杨玉圣 张保生 主编)
第 二 册 马克思主义研究(王建民 主编)
第 三 册 哲学(附:宗教学)(欧阳康 主编)
第 四 册 文学研究(朱寿桐 主编)
第 五 册 语言文字学(王 宁 主编)
第 六 册 历史学(附:考古学)(李剑鸣 主编)
第 七 册 经济学(王延中 主编)
第 八 册 法学(许章润 主编)
第 九 册 政治学(徐 勇 主编)
第 十 册 社会学(附:人类学)(吴忠民 杨圣敏 主编)
第十一册 国际问题研究(王逸舟 任东来 主编)
第十二册 教育学(附:心理学)(张斌贤 主编)
第十三册 管理学(陈忠卫 主编)
第十四册 艺术学(朱青生 主编)
第十五册 新闻传播学(胡正荣 主编)
最终成果预计去向:
按课题合同约定,由有关出版社公开出版。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研究思路:总体把握国内和国际人文社会科学界学术研究的规律与发展趋势,以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现有学科格局为参照,结合现代国际学术规范、中国优良学风与学术传统、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不同的学科定位,从学科特性、术语规范、学术规训、资料处理、学术伦理、知识产权等入手,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发表论文,编纂专著,以探索和研制适合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实际的学术规范理论与学科方法论体系,切实服务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之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发展和繁荣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事业。
     
研究方法:
——文献学方法。关于马克思主义研究、人文学术的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主要立足于文献调查、文本研究。
——比较研究方法。对于人文学科不同学科、社会科学不同学科以及学科内部不同研究方向的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进行,既总结学科群共性,又尊重和突出各学科个性。把学术研究规范、学术征引规范、学术成果规范、学术批评规范和各学科专业研究方法的内在需求结合起来。
——田野调查方法。对于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学科的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研究,田野调查是基本方法。课题组将对当世海内外人文社科界德高望重的著名专家学者的治学经验进行深入访谈和总结,并吸收到课题研究成果。
——跨学科研究方法。无论是学术规范理论研究还是学科方法论研究,均非传统意义上的部门研究,而是跨学科、跨专业领域的一个新的综合性课题,需要不同专业领域的专业学者的跨学科研究。
——对域外相关成果进行深入调研和借鉴。其中主要是对发达国家(英、美、法、德、俄、日)以及我国台、港地区的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并借鉴、吸收其成功经验与相关学术成果。

研究计划进度

第一阶段:课题开题和专题研究

2011年9月,举行“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研究”开题报告会暨课题组专家首次专题研讨会,就主要理论概念、学术规范体系、学科方法论、各主干学科特性等基本问题,进行专题研讨;落实子课题组分工和主持人;确定各学科主要成员承担的研究任务和进度;确定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文学、语言文字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国际问题研究、社会学、管理学、人类学、艺术学、新闻传播学等主干学科的主编及主编负责制。
     
第二阶段: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

2012年6月,举行第二届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专题研讨会,展示和讨论各学科群暨子课题中期研究成果(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各主干学科的学术规范理论与学科方法论研究的专题论文)。

经过课题组讨论后,根据专家意见和修改建议,执笔人就专题论文进行进一步修改、提高和完善。

2012年前后,在相关学术刊物发表相关专题研究成果,以便进一步听取学界意见和建议。
     
第三阶段:书稿撰写、修改与定稿

2013年6月,举行第三届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专题研讨会,主要讨论四部书稿(初稿),从基本理论、学术体系、术语概念、学科方法、资料处理、文字表述等方面,提出全面的修改建议和意见。

会后,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由作者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卷主编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统稿。
2013年12月,各卷主编交定稿。

2014年2-7月,丛书总主编与各卷主编对《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丛书》书稿,进一步加以统筹、审定。
     
第四阶段:课题结项与成果出版

2014年8月前后,课题组以《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丛书》(十五卷本)申请课题结项。

课题结项时,本课题组还将就“学术规范、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问题”,向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并通过该司向有关部门提供咨询报告;就“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及其教学体系建设问题”,向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并通过该司向有关部门提供咨询报告。

附:后续研究
以本课题的研究为契机,成立“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研究中心”,作为专门学术平台,在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整合该领域的学者研究团队和相关学术资源,保持对该课题的持续关注与后续研究,力求成为全国性的关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理论与学科方法论的研究中心、信息中心和交流中心。
同时,开办“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网,及时发布有关研究成果,作为该课题可持续发展的专门的学术交流网络平台。
积极创造条件,待时机成熟时,创办并定期编辑、公开出版《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年刊)。

前期研究基础及资料准备情况

前期研究基础:本课题申请人长期致力于学术规范问题研究,并出版个人专集《学术共同体》《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史学评论》、主编《学术规范导论》《学术规范读本》等多种相关著作。
    课题组主要成员,均系相关学科的著名学者(其中课题组主要成员中,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三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五人、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委员六人);在本学术领域专题研究方面,学术成果丰硕,同时也一直关注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和方法论研究,均有有关成果发表(如参与撰写国内首部《学术规范导论》、起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主笔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组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
    本课题组主要成员来自不同学科(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文学、语言文字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国际问题研究、社会学、管理学、人类学、艺术学、新闻传播学),不同地域(北京、武汉、上海、南京、济南、福州、岳阳、澳门),不同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央音乐学院、山东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澳门大学、湖南理工学院)和科研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编译局、科技部科研诚信办公室)。
   上述课题组主要成员,均年富力强,学有专攻,而且同心同德,志同道合,甘苦与共,有志于为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研究做出持续努力。
     
资料准备情况:因从事教学及课题研究之需,已收集了关于学术规范及若干主干学科的方法论研究的部分专著,复印了部分论文资料。
4#
 楼主| 发表于 2013-2-16 16:31:21 | 只看该作者
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新著概述

2010-03-07 来源: 博览群书  作者:○杨玉圣  

  学术规范已经是当今学界中人耳熟能详的一个关键词了。然而,这也主要是最近十五六年学界有识之士不断努力推动的结果。有关这一跨世纪的学术规范讨论及其代表性文章,目前已有两种不尽相同的文本,即杨玉圣、张保生主编的《学术规范读本》(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邓正来主编的《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文选》(法律


出版社2003年版)。(其他更多、更新的相关文章,可浏览学术批评网有关栏目,尤其是“学术规范”、“学术评价”、“学术批评”专栏)。
  学术规范是学术共同体内部有关学术研究的基本原则与主要准则,即“学术联邦宪法”,有关学术规范的概论性著作,目前已有杨玉圣和张保生主编的《学术规范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叶继元等编著的《学术规范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高晓清著的《学术规范的原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组编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王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其中,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2004年6月22日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系学界相关讨论成果的积极反映与总体结晶。   学术规范问题的提出、讨论与建设,主要是针对当今社会转型期中国高等教育界、学术界存在的严重问题,特别是侵犯知识产权、违背学术道德等学术失范问题和学术不端行为与学术腐败现象。学术规范建设既是为了亡羊补牢、有效防范学术流弊,也是为了学术积累、学术建设与学术创新。近年来关于学风与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等问题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可参考中华读书网所编《学术权力与民主――“长江《读书》奖”论争备忘》(陈晓梅、翁昌寿、杨玉圣主编,鹭江出版社2000年版)、杨守建著作《中国学术腐败批判》(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江新华著作《学术何以失范――大学学术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杨玉圣著作《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李醒民主编的《见微知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吴励生所著《学术批评与学术共同体》(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天津市语言学会编的《震惊海内外的学界打假大案始末》(马庆株、刘树功、谭汝为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李世洞和杨玉圣主编的《从学术批评到恶意诉讼――沈木珠夫妇诉讼门事件备忘录》(学术批评网2009年)等。对于学风问题与学术不端的重灾区――大学,学者们也推出了若干发人深省的著作,其中有熊丙奇所著《大学有问题》(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2004年版)、张维迎著作《大学的逻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杨东平著作《杨东平教育随笔――教育需要一场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版)、韩水法著的《大学与学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陈平原的“大学三书”系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薛涌的《北大批判》(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另有两本译著:美国科学新闻记者尼古拉・布罗德等著、朱进宁等译《背叛真理的人们――科学殿堂中的弄虚作假》(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日本学者山崎茂明著、杨舰等译《科学家的不端行为――捏造・篡改・剽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给我们提供了外国的案例,可谓前车之鉴,警钟长鸣。   学术规范,既与法律有关,也与伦理有关。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及有关著作权研究的著作,也应当为学界中人的必读品。而关于学术伦理方面,除了翻译过来的唐纳德・肯尼迪脍炙人口的名著《学术责任》外,科技部科研诚信办公室组织编写的《科研活动诚信指南》和《科研诚信知识读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中国科学院编的《科研活动道德规范读本》(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应成为包括人文学术与社会科学研究在内的所有中国学人的案头必备读物。   学术规范建设重在落实。要把学术规范落到实处,论文方法教授与论文写作规训是基本途径。在这一方面,艺术家朱青生的《十九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法学界梁慧星的《法学论文写作方法》(法律出版社),两本书一版再版,广受欢迎。历史学家李剑鸣的《历史学家的修养与技艺》(上海三联书店版)、社会学家郑也夫的《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也文如其人,具有画龙点睛和拍案惊奇的双重功效。与此类似的还有张静所著《社会学论文写作指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吴量福的《政治学研究方法与论文撰写》(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邝邦洪主编的《中文专业学术论文写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文秋芳等著《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蔡镇顺等主编的《法律专业学术论文写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刘国涛等编著的《法学论文写作指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陈国海编著的《商科学位论文写作与研究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张黎的著作《怎样写好文献综述》(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陈燕等所著《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于志刚的《学位论文基本结构与写作规范》(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肖东发等编著的《学位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段明莲等编著的《学位论文转写与参考文献著录规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毕恒达著《教授为什么没告诉我――论文写作枕边书》(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等。而译成中文出版的有,罗温纳・摩雷著、顾肃等译《怎样撰写学位论文》(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科林・费希尔等著、徐海乐译《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研究与写作》(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帕特里克・邓利维著、赵欣译《博士论文写作技巧――博士论文的计划、起草、写作和完成》(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此外,美国卫生与福利部所属的研究诚信办公室为推进负责任研究行为教育而写的教材――《科研伦理入门》(曹南燕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美国科学、工程与公共政策委员会编著的《怎样当一名科学家――科学研究中的负责行为》(刘华杰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也同样值得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关注。   学术征引与注释是学术规范的主要形式表现之一,也是推进学术积累与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式。在这一方面,查尔斯・李普森著、郜元宝等译《诚实做学问――从大一到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戈登・哈维著、沈文钦等译《学会引用――大学生论文写作指导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罗伟主编的《法律文献引证注释规范(建议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都做出了可贵的努力,值得称道。   不难看出,进入21世纪尤其是最近五年来,关于学术规范与学科方法论的著作的出版,已经形成为一个学术与出版的热点。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本文只是一个鸟瞰式的描绘,既不足以宏观,亦难以微观。笔者将在随后的系列评论中,有选择性地对有代表性的相关著作加以重点评介。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05:37 , Processed in 0.10291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