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元旦假期怎么放才更幸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17 09:11: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元旦假期怎么放才更幸福?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明年的节假日安排,引来了热议。部分专家认为假期安排不可能让人人满意。
在假期总数一定的前提下,怎么科学地安排才能让更多人满意呢?
是额外的一天假期, 还是用8个工作日换来的一天的假期?最先到来的“元旦假期安排”的争议似乎也是最大的。不少新闻标题都用“节后有8个工作日”来吓唬人。相比于原来调休29号,30、31、1号放假的方案,为何现在的方案引来这么多负面反应?人们变得更挑剔了吗?
这可能因为两个放假方案虽然都是放了一天假,但在我们心理小账户计算中却动用了不同的心理账户。(什么是心理账户?请戳《 每日心理词典 》)
原来的方案我们是这样想的:好呀,元旦放假,双休日加上这额外的一天,就有三天的假期了。
现在的方案我们是这样想的:什么,放完3天假还要连续上8天班!连续工作8天才有3天的假期?!
我们的直觉会很快得出上面的结论,尽管颠来倒去元旦也都只是一天。
为什么会这样呢?

你幸福吗?结局比过程更重要!如果有机会让你选择调休的日子,你愿意在节前多上班,还是节后再多上班?
换句话来说,就是你愿意先苦后甜还是先甜后苦?
心理学家艾德•迪耶内(Ed Diener)曾做过这么一个实验:他虚构出一名女性角色,简。然后让参与者看她的传记并评价简的一生是否幸福。他们发现,将简的寿命延长一倍并不会影响参与者对她人生幸福程度的评价。更令人吃惊的是,如果让简一直都“非常幸福”的生命增加5年“还算幸福”的日子,会导致人们对简的幸福评价大幅降低。倘若是增加“令人失望”的5年生命,则会使人们觉得她整个生命都显得很糟糕。
人们对结局的重视,而对过程的忽略,是出乎我们意料的,但细想之下似乎也在理。比如一位不法分子,通过违法的手段弄到钱,让自己的在好一段时间都过得奢侈。而终究是恶有恶报,被抓了,大概到了此刻,他自己也会后悔,并且觉得过去的“快乐时光”根本不值一提。或者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如此看重“善终”的缘故吧。
回到放假的问题上,如果放三天假之后,紧跟着的是繁忙的8个工作日,恐怕无论假期过得多么欢愉,人们之后对一月份的幸福度评价也是不会高。

事已至此,怎样让现在的假期安排更愉快?既然假期已经这么安排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主观幸福感呢?给出两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 将假期放到“额外获得”的心理账户上:元旦毕竟是多了一天假,总比没有强很多。
2 前紧后松的工作策略。当工作比较繁重时,比如连续的 8个工作日,可以采用前紧后松的策略。前面多干活,后面放轻松。因为我们对结局更加看重嘛,轻松的结尾容易让我们觉得8天都过得比较轻松。(详见《 让痛苦延续,让快乐见好就收 》)
如果让你安排假期,看完文章的你能给出一个更合理的方案吗?
参考文献
Ed Diener , Derrick Wirtz , and Shigehiro Oishi , "End Effects of Rated Life Quality :The James Dean Effect" , Psychological Science 12(2001):124-2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5 17:33 , Processed in 0.11693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