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杨锦辉著《跟着作家写作文》新书发布会-2013。2。23。茶艺坊-图/流影-报道/本站寒梅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2-23 21:36:56 | 只看该作者


==网友ps偕趣版配音:

‘我是香港的周董。冽位是书作者杨先生,红衣美女是苹果版主
我们推荐这本书!
http://xnjyw.5d6d.net/thread-59747-1-1.html

http://xnjyw.5d6d.net/thread-58815-1-1.html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10:08:18 | 只看该作者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14:07:08 | 只看该作者
杨锦辉语:


     ‘ 我想,无论我们身处怎样的窘境,面临怎样不公的遭遇,我们都应该做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的教师,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管季超在发布会现场听到锦辉老师说这几句话时,很感动!!向锦辉老师学习!!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2-24 14:47:1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寒梅]将昨日发言录下来!



15#
发表于 2013-2-24 16:05:12 | 只看该作者
杨锦辉老师的成功之路给语文教师同行的启示

——2013年2月23日下午在首发式上的发言


                            孝南区教研室    管季超

                  






  杨锦辉老师所著的《跟着作家写作文》一书的特色和学术价值,潘纪平、莫恒全 、周国瑞三位先生已在序言中作了非常精到的评价。50则古今文坛写作故事的引述,200条中外名家写作真经的提练,60篇习作例文精讲细评的垂范,近年中考作文实战攻略的解析,相信所有读到了这本书的人都会同意这句话:
  ——这是一本对作文教学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参考价值的好书,是一本适合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和少年作者的有益的作文教与学的好参考书。
  杨锦辉老师的成功之路,至少带给我们语文同行两点深刻的启示。

    启示之一是:要改变目前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必须先从改变语文教师不爱读书,不善写作的现状做起

  杨锦辉老师热爱文学,热爱写作,在教学的同时也创作发表文学作品。他深入地体验过写作的甘苦,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就能像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带领学生闯过文字之河的急流险滩。
  近十年来,我在孝南区小学语文教研活动中,先后组织了六届http://xnjyw.5d6d.net/thread-41695-1-1.html《小学语文教师现场写作比赛》,希望用这样的形式,来推动教师的“教育写作”,进而促进http://xnjyw.5d6d.net/thread-16684-1-1.html“教育阅读”。
  杨锦辉老师的成功之路,证明我们这个做法是着眼于教师专业提升可持续发展的,有战略眼光的,相信在孝南区中小学语文教师中,“杨锦辉式”的爱读书、善写作、精于作文教学指导的老师一定会多起来!

  启示之二是:语文教师的日常工作是琐屑平凡的,是繁重劳累的。但只要有学术研究的意识,自觉进行理论素养的修炼,长期积累,就一定可以在语文教学的某一方面成为行家里手,就一定可以达到一个较高的境界。

  读者朋友们翻看这本书就会发现,在中学一线指导文学社团活动时,杨锦辉老师投入了许多精力指导学生写作,评点批改学生作文,书中的学生文例,来自于十余年教学实践的积累。家长朋友们也许会对书中“习作品评”的“作文起步”这一部分的10余篇作文特别感兴趣,因为这一部分是杨老师在假期和女儿安安一起构思,在亲子互动中共同完成的。

  杨老师的成功之路,是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榜样。他的成功,值得效仿,可以“复制”。

  福建学者黄克剑先生在《由“命”而“道”——先秦诸子十讲》一书的后记中这样概括他的学术生涯:“治学的底蕴原在于境界。有人凭借聪明,有人诉诸智慧,我相信我投之于文字的是生命。”杨老师在《跟着作家写作文》这本书的后记中也有这样一句话:“书稿的出版,是我曾经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的记录,是我在人生路上留下的一道绿色的轨迹。”
  将人生的一段挚诚奉献的生命记忆交付于文字,这样的文字是值得信任的;在平凡中久久蕴积,绽放出生命火花的人,是值得赞佩的!


    谢谢大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6#
发表于 2013-2-24 16:22:41 | 只看该作者


==收获的喜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7#
发表于 2013-2-24 16:31:34 | 只看该作者

==候友。。。。


==摄影家[流影][无声的诗]君今天辛苦了!!




==管季超:‘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教师之友网〉义助青年教师品牌价值提升!’


==重情重义的刘先生----锦辉老同事。http://xnjyw.5d6d.net/forum-196-1.html



==《教师之友网》资深注册会员/小说家 彭杉影先生http://xnjyw.5d6d.net/thread-1702-1-1.html即兴演讲。


==张总莫‘忘记’花秒秒钟将管老师的。。。设置哈啊。。。。。

努力成为自己的导师
孙明霞

年轻教师成长的途径有很多,其中向老教师学习,向有经验、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于是,很多学校以及教育主管部门会通过“师带徒”、“名师工作室”等方式“以老带新”,有的学校还建立了相关制度。但“师带徒”的效果如何,似乎和制度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师”与“徒”双方的努力。至于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师傅”还是“徒弟”,似乎答案不言自明。遇到了好的师傅,对自己的成长肯定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遇到了能力差的或不负责任的师傅,对自己的成长不仅不能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有时很可能起到的是负作用。假如是后者,怎么办?假如自己身边没有合适的“师傅”帮助自己怎么办?前段时间,我就遇到了这样一位苦恼的“徒弟”:

我工作五年了,第一年从没有人给我指导过课。近两年学校组织骨干老师带新老师的活动,可是负责帮助我的老师家里孩子小经常请假,很少听我的课,也没有跟我座谈指导过,偶尔听了我的课,也没给我评课。别人的结对子老师每周都进行听课、评课,而我却不能,心里一直很不好受。我很想依赖我的老师,渴望她能按学校的要求,像别人的老师那样每月听课、评课,完成学校交给我们的互听课评课任务,可连这一点都做不到。看着别的组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校长在我面前表扬他们,我心里很不好受。听了您的讲座我更是深深的感觉到我在落后,跟别人的距离越来越大,可是我自己又改变不了什么。您说可以找机会去外面听课,我们区里每学期也有数学、语文学科的骨干老师赛课,但不是想去听就能去听的,必须等学校统一安排,轮到我就不知那年月了。在这种情况下,我怎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您最初当老师时是否也遇到我这些问题,怎么解决的?”

读过这位教师的来信,一方面感觉到该老师内心不甘落后,希望自己能不断成长为优秀的教师,但另一方面,他(她)又找不到自我发展的路径,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他人身上,结果“他人”并没有给他较好的帮助,蹉跎了青春。这种情况,恐怕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在很多年轻教师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于是,我以我的亲身经历和思考告诉他(她):遇到好的导师,要抓住机会学习,借他人之力让自己尽快成长;没遇到好的导师,不能因此停止成长,完全可以努力让自己成为自己的导师。

我所任职的泰山学院附属中学自建校以来一直坚持开展“青蓝同辉”工程,活动的本质就是“结对子”。由于近几年我校招聘的新教师较多且多数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学校每学年都有20多对新老教师结成对子,每学年进行活动总结,对新的“师徒”提出要求。这期间,的确有很多老教师用自己的努力和示范为年轻教师成长树立了榜样、搭建了平台,使年轻教师进步很大,很快成为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也有很多现在已经是当地的名师、骨干。但并不是每一个师傅都能做到尽职尽责地帮助徒弟,甚至拒绝徒弟听课的现象也偶有发生。遇到这样的师傅怎么办?我个人以为,学习的关键在自己。只要你想学习,就一定能找到学习的机会和途径。假如把学习的责任强加在别人身上,你永远都不能获得真正的进步。

回想我自己大学毕业的时候,原本是学生身份突然变成老师,内心充满了憧憬和激情,期待着九月份开学和同事们一起讨论研究备课,期待着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那时我以为会象我们大学实习那样,七八个老师一起教同样的课,一起讨论。但真的进入学校开始上课,我傻眼了——整个学校就我一个学生物专业的老师,另有两个分别是民办转公办的小学老师和校医代生物课。我想找同事来听课,同事“谦虚”地说不用听;我想去听别人的课,同事也是委婉的拒绝,甚至我想借别人教案看看都没有——因为他们自己没学过生物,自然不知怎么写教案,上课也很难讲好(讲错也是经常的)。最初两年半的时间,从没有人听过我的课,我也没机会听过别人的课。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依靠大学教育实习的经验来备课、上课,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这两年半中,我的所谓成长完全是野生状态下、自生自灭式的,没人过问我怎么上课、上的怎样,自己能做成什么样就什么样。只是职业良知驱使自己,认真上好课。也正是最初的这种探索和积累,为我以后的专业成长打下了基础。后来被调到区教研室任教研员,面对全区老师学科知识和技能严重匮乏的现状(因那时的生物教师都是转行的或者是其他学科老师兼任),帮助全区生物教师提高生物知识技能和教学能力成为我的主要工作任务。虽然有大学学历,有相对丰富的生物专业知识,但对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能力也很欠缺的我来说,是很难的事,但我也必须努力做好。于是,我找出自己上大学的课本来重新学习备课,然后给全区生物教师上课,帮助老师弥补学科专业知识的不足;老师们说没见过生物标本更不知怎么制作标本,我就带领老师外出考察植物园、动物园,并带领老师们上泰山采集标本,指导他们做实验,补充他们专业技能的欠缺;听课中我发现有的老师根本就不会上课,不知怎么抓住重点,课堂语言枯燥呆板,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我就主动提出上示范课并进行分析教学设计的理由,随后再听老师们的课……现在回想起来,不是我当时的能力有多强,只是凭着职业良知和不怕困难的勇气,在不断的学习积累中丰富了自己也帮助了他人。那么,谁是我那个时期成长的导师?我可以说是当时领导的信任和鼓励,还有所负责那个区的所有生物教师,因为他们的业务需求逼着我去学习、思考,然后帮助他们,可以说是帮助别人的同时更是在成就自我。但真正的导师,其实还是我自己——因为我想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帮助老师们在生物专业知识的教学中不出差错;帮助老师掌握最基本的生物实验实践的技能;要能对老师们的课堂“说三道四”,指出如何改;要帮助老师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要做到这些,我必须主动学习,对自己过去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梳理,要学会分析老师们课堂教学中的优与劣,要告诉老师们怎样去改进……正是在这样的主动学习与思考中,慢慢的学会了思考,开始理解什么是课堂,什么是教学,什么是教育。也正是这样的成长,让我从教研员再回到学校成为老师的时候,可以从容面对每一堂课,可以灵活驾驭课堂。

进入2000年之后,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和逐渐深入,我的学习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更多的通过读书、听报告、交流、听课等方式获得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加深对教育的理解与认识。这十多年走过来,我很自豪地看到了自己的成长与进步,这个成长,表面上是我出了几本专著,发表了很多文章,也被很多学校邀请开讲座或上公开课,但事实上那些隐性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让我真正学会了站在教育之外看教育,站在社会发展、人类发展的角度看教育、看课堂,开始理解什么是好的教育,理解课堂是怎么回事,懂得了课程资源如何利用,懂得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职责究竟是什么。著名特级教师吴非老师说他六十岁才学会教语文,我深知他在说什么,因为我当教师三十年也才开始入门。这期间成长的导师又是谁?当然少不了那些给过我深刻影响的学者、老师、朋友、学生,有的在精神上给我鼓舞和支持,有的在学术上给我指点和帮助,有的在为人上教给我严以利己、宽以待人,他们都堪称我人生路上的导师。但我认为,没有我主观的努力,遇到再好的导师也只是我生命的过客,不会成我的“重要他人”,因为我读的很多书不是别人让我读的,而是我自己买来读的,使得家中藏书越来越多;我听的很多讲座、名师的课堂,绝大多数不是领导派我去、让我听的,而是我自己寻找机会、创造机会利用周末、节假日去。很多人羡慕我有机会遇到那么多优秀的老师、学者,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这是我的幸运,而这些幸运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还是自己抓住机会得到的。同样听名师的课,我会用心听用心记,然后认真分析写出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同样听专家报告,假如遇到我感兴趣的问题或有疑惑的地方,会找时机主动交流求教。曾有朋友说,一起学习我总是收获比别人多,正源于此。

所以,回顾我自己的成长之路,在感谢给过我很多关注、指点的师友之外,我还应该感谢我自己,感谢我的主动学习与不断思考,让我不断看到自己的不足,也看到自己的进步,使我每一天都能站在新的起点上去超越昨天的自己。

说这些不是在炫耀自己,只是想告诉这位年轻老师,相比我年轻时,现在的教师成长途径太多了——上上下下都很重视教师培养,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会举行各类培训班,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各学校也都有相应的教师培养方案或规章,这对年轻老师来说是多好的发展机遇。即便学校没有“师徒结对”活动,也都会通过其他途径来培养老师,提高老师自主发展的意识。所以,不必羡慕别人的师傅如何,更不要把自己的成长依附在别人身上、完全依赖他人,要知道,播种在自己心田上的种子,只能依靠自己去浇灌、呵护。假如没有专业成长的自觉,不能主动学习,身边有再多的优秀教师也无济于事。向别人学习,不能被动等待着别人告诉你,而是你主动求教。你可以主动邀请师傅听课,主动听取师傅的课,主动请教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哪怕不是指定给你的师傅也可以去就求教,就一定能获得更多的帮助。同时还要多读书,多思考,不让你进步都难。

对于外出学习,学校肯定需要统筹安排,既要尽量创造机会让老师走出去,还要顾及到学校内部的工作,还有经费的问题,不可能老师自己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听课就去那里,除非是在假期周末。我走了很多地方,都是利用节假日和周末,不需要请假。所以,学习是好事,但要把工作协调好,因为学习耽误了上课,那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学习的途径有很多,关键是自身。当一个老师真正意识到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要,意识到自己非学习不可的时候,任何困难都不会成为他(她)成长路上的障碍。成长路上我们需要导师的引领和帮助,但千万别忘记,我们更离不开自身的努力,让自己成为自己的导师,那成长一定是显而易见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8#
发表于 2013-2-25 16:11:49 | 只看该作者
这幅作品出自哪位大家之手?李文俊主任还是?是不是可以送寒梅收藏?!呵呵~~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3-3 17:31:49 | 只看该作者
自 费 出 版 常 识            ( 仅供参考  量力而行 )
     ————————————————————


什么是自费出书?什么样的书要自费出书?

很多作家和学者都是通过自费出版获得外部世界的认可和欣赏的。著名作家莫泊桑的《羊脂球》最初自费出版了400册,而且卖了三年多才卖完。伟大数学家高斯的《算术研究》也是1801年自费出版之后遭到奚落,后来却成为世界数学史上为数不多的经典。自费出版一直是众多作家、学者成名之前,展示其创作成就和独特思想的理想途径。
自费出版是指从书号、编辑、排版、印刷等一系列出版环节所产生的费用都由作者或者投资人(单位)来出资。图书的发行也由作者自己负责,销售利润归作者(投资人)所有。一般1000册起印,出版出来的书除了交几十本备案后,其余全归作者,销售和发行的利润也全归作者。



一般什么样的书适合自费出书?

一般而言,一些没有市场前景的、学术类的、专业类的、书画类的、小印量的其他种类或出版社不愿冒市场风险不愿公费出版,而作者希望正式出版从而展示自己文学、艺术或学术成果的图书,另外,自己有发行渠道的,不想让出版社赚发行利润的图书(多见书商出版的教辅书等)。
现在文艺类的图书市场也低迷,很多普通不知名的作者写的小说,出版社大多不愿冒市场风险公费出版。如果作者想展示自己文学、艺术或学术成果,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或者有现成的发行渠道(如有书商看中,愿代理发行,或者有单位如学校等订购的),也可以自费出版。


什么是书号?

书号即ISBN,最直观的就书的封底的条型码和那一串数字。是由新闻出版总署分配给各个出版社的。国内的书号还在书的第二页(一般在扉页的反面)还配有CIP数据,该页也称为版权页。这二者是在国内版图书不可缺少的两个必要数据。如果没有,就成了内部资料,内部资料是不允许定价的,也不允许销售。
真假书号查询地址:http://www.cppinfo.cn


与出版社合作的书号有哪几种?各要多少钱?

  书号有国内单书号和丛书号两种。
  国内单书号(即国内出版社分配的一本书一个号),书号费管理费:一万四至四万元不等,(不同类型的书、不同的出版社价格相应不同。)可在国内公开发行,进入新华书店或二渠道(批发、书商市场)等。可用来晋升职称。
国内丛书号(即国内出版社分配的一个号出一系列的书),一般410本,有的社可出更多本),书号费管理费:二万至四万五一套(不同类型的书、不同的出版社价格相应不同。)




有没有不要作者花钱就能出书的?

  是的,考虑到市场诸多不可测之原因,目前一般做自费出版。除了特别好的稿子,出版商进行深加工、提炼卖点报出版社认可后就能公费出版。还有,作者可以根据策划的选题写稿报出版社认可也能公费出版。


自费出书,最低要印多少?作者能拥有多少本?封面设计作者能参与吗?

内芯黑白印刷的书,一般1000册起印,500册也可以印刷,但书印的越少,单本印刷成本就越高;彩色印刷的书或画册,1册就可以起印了。
一般书印好后,国内号要交给社里50本左右备案,其余的书都归作者所有。
封面和内芯设计,作者可以提方案或样书、样版,我们按按作者的要求来设计。


自费出版的图书,作者能获得稿费和版税吗?

自费出版,出版社不支付作者稿酬或版税,由作者自行从发行利润中提取。


自费出版的书如何定价?

在作者填选题表时,报个预期定的价。由出版社参考、审核,只要不太离奇,一般都能批下来。(一般一个印张定价在22.5元)
  

出版社公费出版要什么书?

答:首先,教辅书是稳赚不亏的,所以,几乎有此出版范围的出版社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教辅书面市,因为这个市场比较固定,永远不会消失,而且,社里一般都有固定的编写班底,冠以某某知名特级教师、中国教育某某协会、知名教授等主编。为了市场,他们一般不轻易用毛遂自荐的不知名的教师编写的教辅书稿的。
其次就是一些名人的作品,其中尤以青春派的居多,如郭敬明、韩寒等,前提条件就是作者的名字本身就有“惯性市场”;
再次就是一些收视率高的影视作品的文字版本,如《流星花园》、《亮剑》等;
然后就是一些先在网络上炒红的小说,如《我们河南人惹了谁?》、《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遗情书》等;
还有,就是引进一些国外的畅销书,出版社吃个现成的,如《哈利波特》系列、《贝可汉姆自传》、《那小子真帅》等;
当然,社里也有与时俱进地出一些政绩书,如《先进性教育××××》、《辉煌的十五××××》等,这些书的作者一般都是内定的当地政府机关的。
另外,根据不同出版社出版的范围不同,有的出版社出一些专业类的、社科类和引进国外的书,但是,这些书对书稿和作者的身份要求都非常高,因为这些直接决定着市场。


      ( 注: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各家出版社和出版商的运作和收费是不同的,以上仅一家之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19 23:24 , Processed in 0.16418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