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DEAS科学读写模式参与下的科学教学
——以昆虫概念教学实验为例
蔡铁权1,陈丽华2
1浙江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浙江金华,中国,321004 2浙江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浙江金华,中国,321004
Email:zsdchenlh@163.com
摘要:基于全语言( whole language)教学理念以及皮亚杰(J.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在小学三年级进行了IDEAS科学读写模式参与下的“昆虫”概念教学实验。根据IDEAS科学读写模式学习活动的一般顺序,围绕“昆虫”概念设计了IDEAS科学读写活动课程。整个教学实验流程分为先存知识的唤起,知识概念的完善,概念的实际应用,科学写作文本的完成、评价及实施这四个阶段。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比对照班学生在“昆虫”概念学习成就中表现更为出色,更愿意进行科学写作以及更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成果。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科学课堂中融入IDEAS科学读写活动课程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关键词:IDEAS科学读写模式;科学教学实验;昆虫概念;教学流程;实验结果
瑟夫特(G.N.Cervetti)等人强调科学课程应架构学生使用与教学目标和过程相符合的语言,且教师必须建立具有丰富科学文字与语言结构的学习环境,以协助学生通过书本、教师的谈话等途径接触科学词汇与语言结构,让学生试着选取能表征关键概念的核心科学术语来和他人沟通科学活动与想法;引导学生利用日常语言,搭建出“概念桥”,熟悉使用更多科学语言,以及提供一个能让学生将语言与第一手探究活动产生连结的学习情境。…
基于对关于语言在科学学习中扮演的角色,以及瑟夫特等人主张教师必须提供一个连接语言与科学的建议,科学教育中开始出现了关于语言和科学学习的研究,并涌现出了一系列将语言融入科学学习的教学策略。深度拓展科学应用(In-depth Expanded Applica- tions of Science,简称IDEAS)科学读写模式的兴起, 正是对“全语言”教学理念的诠释,试图将科学读写活动融入科学教学中,以达到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的目的。
1实验的缘起、对象、过程和方法
IDEAS科学读写模式的核心是深度聚焦于学生的科学概念和概念应用。基本方法是在儿童阅读科学书籍之后,指导学生写出主要内容及相关的生活经验, 并将书籍内提到的概念以概念图呈现其关系,再与同学分享、沟通其想法,综合阅读与写作的学习过程,
提升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掌握、科学本质观的发展以及科学态度的形成。
IDEAS科学读写模式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具体的阅读教学策略与科学思考和过程技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学校需要增加阅读时间;二至五年级学校课程目标,围绕阅读教学,渗入科学课程活动。这里所称的“阅读”,是指以阅读学习科学知识或科学概念为主。“写作”是指学习者通过纸笔,进行解释、组织、回顾、反思或连结科学概念的书写或记录活动,将新的科学知识,经由自己整合建构的过程, 而达到学习目的的策略。[2]
基于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以小学“昆虫概念”教学为例,探寻IDEAS科学读写模式参与下的科学教学,对于学生掌握科学概念的成效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教学实验。1.1实验的缘起 1.4实验的理论基础
从2009年5月起,我们对浙江省大部分地区的初中科学教师的科学教育观进行的调查,结果发现, 有75%的科学教师表示很少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或相关的科普材料,甚至其中有16%的科学教师表示, 除了教科书和课后练习之外,从没有向学生推荐过科学读物。这样的情况同样发生在小学,在与部分小学科学教师的访谈中发现,他们认为“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任务,而且在小学阶段,科学课的课时没有语文课那么多,要让学生多读多写,条件不允许。”
尤尔( L.D.Yore)和韩德(B.M.Hand)指出,“培养科学素养公民,建构科学理解,而所有要具有此思维习惯,必须透过科学读写能力,应用到实际的生活问题里”。[31如果将科学读写能力的培养排除于科学教学之外,显然是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的。同时, 在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已进行了多项将IDEAS科学读写模式融入科学教学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学生科学概念成效、科学兴趣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而反观我国大陆地区,却还没有这样的研究。为此,通过在大陆地区开展融入IDEAS科学读写模式的科学概念教学实验,以期为广大的一线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实施科学读写活动提供指导和参考,并为之后的IDEAS科学读写模式参与下的科学教学研究提供借鉴。
1.2实验的对象
IDEAS科学读写模式参与下的“昆虫概念”教学实验的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融入IDEAS 科学读写模式的“昆虫概念”教学的实施对象:浙江省金华市某小学三年级(2)班的49名学生。第二,“昆虫概念”学习成就调查表的调查对象:该小学的三年级
(2)班和三年级(7)班的全体学生,共97名,其中前者为实验班,后者为对照班。第三,IDEAS科学读写模式参与下的“昆虫概念”教学的访谈对象:该小学的专职科学教师,共5名。
1.3实验的工具
实验工具主要包括五部分:小学“昆虫”概念的命题陈述、IDEAS科学读写模式参与下的“昆虫”概念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案、“昆虫概念”学习成就调查表、 科学写作文本评价标准、IDEAS科学读写模式参与下的“昆虫概念”教学的访谈提纲。该实验主要是基于全语言教学理论而进行的。 “全语言”教学理念力求将语言学习回归到真实世界中的原来状态,让学生在阅读时建构自己的意义,鼓励批判与猜测。反对僵化固定的课程与教材,主张利用真实的阅读素材如儿童读物、报刊杂志等作品进行跨学科教学。同时反对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教学过程, 主张利用学生的先备经验,并提供学生参与学习及主动建构语言知识的机会。“在完整的语言和社会情境中,尊重学习者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去学习整体的语言”。[4]
在IDEAS科学读写模式参与下的科学教学中, 科学阅读( science reading)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其中的科学知识或科学概念,增进学生的科学语言学习,促进学生间就科学理论、科学现象的辩论、交流能力,以及以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如报纸、科普文献、科普小说等,来促进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开展科学阅读的科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而教师只是一个观察者、协助者、分享者,积极创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同时,学生要完成的科学写作(science writing)文本形式是多样的,评价活动的开展以学生完成的写作文本为依据,而不是标准的测验。而选择三年级开展实验,主要是基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曾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作了这样的划分:感觉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出生至1.5~2岁)、前运算阶段(Preperational Stage,2~ 7岁)、具体运算阶段( 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7~ 11岁)、形式运算阶段( Formal Operational Stage,11 岁至成年)。其中具体运算阶段的特征是显著的认知增长,儿童的语言和基本技能在这一阶段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在语言方面,尽管这一阶段的儿童已能通过下定义的方式获得概念,但在获得和使用此类概念时,需要实际经验或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持。而在形式运算阶段,认知趋于成熟的儿童逐渐开始摆脱实际经验的支持,能够理解并使用相互关联的抽象概念。作为一个一般性的框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描述了可能出现的思维模式,为教育家、家长和其他儿童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参考框架。
由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可以知道,11岁左右的儿童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或形式运算阶段,在科学学习中融入科学阅读和科学写作活动,正是契合其语言迅速发展的特点,更具代表性,并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为此,特在小学三年级开展以“昆虫”概念为例的IDEAS科学读写模式参与下的科学教学。同时,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这为开展本研究提供了可能。
1.5实验的目标、过程与方法
IDEAS科学读写模式参与下的“昆虫概念”教学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将科学阅读和科学写作活动融入“昆虫概念”教学,以提高学生在“昆虫”这一 概念上的学习成效,同时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比较, 观察在IDEAS科学读写模式参与下的科学教学中,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在实施IDEAS科学读写活动课程时存在的困难及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系列目标, 所采用的具体实验过程及方法如下。
首先,选择实验学校,并对该校的科学教师进行了访淡,确定了教学内容。再根据该小学三年级所使用的科学教育出版社版的《科学》(三年级上册)这一教材中关于“昆虫”的内容,选取了部分科学阅读文本,经过比较并听取了部分专家意见之后,最终选择了九州出版社版的《实验与观察》一书中的“观察动物”章节作为辅助阅读文本。根据教材和辅助阅读文本,对IDEAS科学读写模式参与下的“昆虫概念”教学的课程进行了设计,并编写了“‘昆虫概念’学习成就调查表”。随后,又根据实验学校的科学学科带头人罗老师的修改意见,对课程设计和调查表进行了多次修改,正式实施。
先在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了“昆虫概念”学习成就调查表的前测,再在实验班进行IDEAS科学读写模式参与下的“昆虫概念”教学,对照班则也进行正常的“昆虫概念”教学。最后,在两个班级中进行“昆虫概念”学习成就调查表的后测,比较两个班的前测和后测以及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课堂实录,探讨将IDEAS 科学读写模式融入“昆虫概念”教学的成效。
2 IDEAS科学读写模式参与下的“昆虫概念”课程设计
IDEAS科学读写模式鼓励教师结合多种科学学习活动来深入科学教学,主要包括六种:先备知识、 科学活动、概念图、科学阅读、应用活动和科学写作。 但这些学习活动并不是随意设置的,而是围绕着科学概念,将各学习活动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在IDEAS 科学读写模式的科学扩展时间内,表示这些活动要被完整地包含在每天2小时内,也建议连续的维持每天上课要包含回顾学生的先存知识,在完整单元上教师透过教学活动选择概念图表现概念之间的关联。除此之外,罗曼斯(N.R.Romance)和维塔尔(M.R.Vitale) 还提出了IDEAS科学读写模式学习活动的一般顺序, 如图1所示。[5]
IDEAS科学读写模式参与下的“昆虫概念”课程设计就依据罗曼斯和维塔尔提出的IDEAS科学读写模式学习活动的一般顺序,以两节课为一单位时间, 主
要分为11个学习活动,如图2所示。
以上的11个活动均围绕“昆虫”这一概念所展开, 通过回顾学生关于昆虫的先存知识,再通过室内外动手操作活动、科学阅读、教师论证和绘制概念图,使学生初步掌握昆虫的外部特征,并能区分哪些动物是昆虫,哪些不是。最后通过科学写作文本,使学生形成丰富、完整的昆虫概念。完成了IDEAS科学读写模式参与下的“昆虫概念”课程设计之后,就进入到具体的实验过程。
3 IDEAS科学读写模式参与下的“昆虫概念” 教学实验流程
IDEAS科学读写模式参与下的“昆虫概念”教学实验流程,就是将所设计的11种科学活动融入到具体的“昆虫概念”教学中。整个教学实验流程可以分为以下6个步骤。
3.1先存知识的唤起
学生的科学阅读和科学写作活动,是一种先存知识( prior knowledge)经验参与下的过程,是一种概念重构的过程。透过科学读物中文字与图画内容,学生以自己的先前科学概念,对文本提供的信息再建构及不断形成正确的、完整的科学概念,这就是一个概念重构的过程。为此,先存知识的唤起对于学生的概念学习极为重要,可以帮助教师确定学生存在的迷思概念。由此可知,学生从其生活经验出发得出的对于“昆虫” 概念的理解,还存在着诸多不足。3.2知识概念的完善 3.3概念的实际应用。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的“昆虫” 概念得以丰富及准确,主要包括活动2至活动9,各活动的主要内容为:
活动2:动手操作。以4人小组为单位,在校园的草丛里、石头下、灌木丛等地方去寻找小动物们, 并将认为是昆虫的小动物带回教室。
活动3:动手操作。利用放大镜、昆虫盒等,各小组仔细观察所带回来的昆虫以及帮学生准备的蜻蜒,请学生说出这些昆虫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活动4:科学阅读。基于学生的观察,请学生阅读教科书及辅助的文本材料中关于昆虫的头部和胸部的部分,说说昆虫的头部和胸部有什么特征。昆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它的头部长有一 对触角,而且大多数昆虫有一对复眼和三个单眼。昆虫的胸部长有三对腿,这是区别是不是昆虫最显著的特征。昆虫一共有6条腿,每条腿上都有关节。昆虫的翅膀也长在胸部,大部分昆虫都长有两对翅膀。
活动5:科学阅读。请学生阅读教科书及辅助的文本材料中关于昆虫腹部的内容,说出昆虫的腹部是怎样的,有什么特征。昆虫的腹部一般都是圆形的, 都带有节,昆虫的腹部长有负责呼吸的气门,这也是区别是不是昆虫的重要特征之一。昆虫的腹部不仅是消化器官,同时也是生殖器官。
活动6:动手操作。根据所阅读的关于昆虫头部和胸部的特征,请学生再仔细观察所带回来的小动物, 是不是所有的这些动物都是昆虫。
活动7:动手操作。根据所阅读的关于昆虫腹部的特征,请学生再仔细观察小动物的腹部,所带回来的小动物是否具有昆虫腹部的这些明显特征。
活动8:教师论证。根据学生的科学阅读和观察结果,教师对昆虫的特征进行总结和论证。昆虫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它的头部长有一对触角,大多数昆虫有一对复眼和三个单眼。昆虫的胸部长有三对足,这是区别是不是昆虫的最重要的特征。 而且大部分昆虫长有两对翅膀。昆虫的腹部长有负责呼吸的气门。
活动9:绘制概念图。根据学生自己阅读、观察的结果以及教师的论证,学生各自绘制“昆虫外形特征”的概念图。绘制完成后,小组内相互交流,对概
在这一实验的先存知识唤起阶段,主要指活动:1,首先请学生说出平时生活中所看到的昆虫有哪些?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是否所说的都属于昆虫呢?你认为哪些是,哪些不是,请说明理由。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其中有学生认为蜗牛属于昆虫的理由是,蜗牛很小,而昆虫都是很小的。还有的学生认为,蜗牛不是昆虫,因为昆虫都是会飞的,像蚊子、苍蝇和蜻蜒,但是蜗牛不会飞,所以它不是昆虫。念图进行补充和完善,最后每一小组上交一份完整的关于“昆虫”的概念图。这一阶段的活动主要指活动10,即科学应用。在知识的实际应用阶段,主要是巩固学生之前学习的“昆虫”概念,并能实现概念迁移,解决课前学生的疑问, 蜗牛是不是属于昆虫,为什么。同时,再以“蚯蚓” 为例子,请学生回答它是不是属于昆虫,并作出解释。
3.4科学写作文本的完成、评价及完善
通过前面关于“昆虫”概念的10项活动的开展, 接下来就进行活动1 1,即科学写作。请学生完成一份科学写作文本,其形式可以是概念图、或者是介绍昆虫外形特征的短文、或者是你向别的小朋友解释为什么蜗牛不是昆虫,也可以是画一幅某一昆虫的图画, 但需要将它的主要特征进行清晰的描绘,并附上关于这一昆虫特征的说明词。
学生完成科学写作文本之后,教师在课后进行科学写作文本的评价。科学写作文本的评价在实施科学写作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学生不断完善科学写作文本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不断完善科学概念的重要方法。一般而言,科学写作文本的评价应该涉及以下几方面:①把文本中的观点同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经验联系起来。②把主要论点同论据联系起来。③ 关注并思考文本中与自己的观点相冲突的论述。④努力弄清楚概念上的困惑。⑤运用文本中的概念解释现实世界中的其他现象。[6]依据这一评价标准,教师将对学生科学写作文本的评价意见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不断修改、完善科学写作文本,形成对“昆虫”概念更为丰富的认识。
在整个实验流程的四个环节中,除了学生科学写作文本的评价及完善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之外,其余各项活动都在两节课内完成。通过围绕“昆虫”概念的这1 1个科学活动的开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
“昆虫概念”学习成就又进行了后测,此外,还通过两个班级的课堂记录,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等进行了对比。
4实验结果分析
整个实验过程共涉及到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测和后测,以及两个班级课堂实录的比较。具体的实验结果如下:4.1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昆虫概念”学习成就前测和后测中的表现
“‘昆虫概念’学习成就调查表”共分为五个组成部分:昆虫的外形特征、昆虫的身体构造、昆虫的一 身、昆虫的觅食方式和昆虫的防卫术。每个部分为3~ 5题,共20题,每道题目有3~4个选项,选择其中正确的一项,回答正确计1分,错误或未选不计分。 第21题,即最后一题是主观题,请学生回答蜗牛是昆虫吗?为什么?
在前测中,由于三年级上的学生第一次接触“昆虫”这一内容,其回答往往是基于生活经验,测试结果为,前20题的平均分,实验班为7.75分,对照班为7.63分,第21题,两班均没人回答完整。由此可知, 两个班在前测中的表现几乎处于相等水平,是平行班。在后测中,实验班在“昆虫概念”学习成就调查中前20道题目的平均分为16.87分,而对照班为14.97分。 第21题的回答情况来看,实验班有41名学生,即有83.63%的学生回答正确,还有8名学生尽管没有回答全面,但均有完成,并作了简单的说明。而对照班只有15名学生回答正确,即正确率为31.25%,有23 名学生对“蜗牛是不是属于昆虫?为什么?”,只回答了“是”或者“不是”,而没有做出解释。
由上可知,两个班级在前测中,平均分相差0.12 分,在后测中相差1.9分。实验班的后测成绩相比较前测,提高了9.12分,而对照班提高了7.73分,两个班级差距较大,具体见图3所示。而从第21题的回答情况来看,差距更大。实验班的学生更愿意进行科学写作,而对照班的学生则往往不愿意从事这样的写作活动。
4.2学生上课的发言表现及相互交流的情况
依据两个班的课堂实录,依据实验班和对照班任教老师的介绍以及听课观察,两个班属于平行班,班级发言及活跃程度处于同等水平。而在IDEAS模式参与下的科学教学过程中,实验班的学生表现得更为活跃,发言次数比对照班更多,更容易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更会将观察到的结果与文本中所阅读到的材料相联系。例如,在科学阅读中了解到,昆虫的三对足分别长在三个胸节中。在对蚂蚁的观察过程中,有的学生就更加仔细地观察蚂蚁的足,并发现了“蚂蚁的脚都长有节”这一现象。
在相互交流方面,实验班的学生除了以小组为单位对小动物进行观察之外,为了使小组更好地完成“昆虫”概念图的绘制,小组成员之间也进行了交流的广泛。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所绘制的概念图,分享各自的意见和成果。而对照班的学生只有在对动物观察方面进行过小组交流,在之后的知识概念完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相互交流想法及意见的情况。
4.3实施IDEAS科学读写模式参与下的科学教学存在的困难
IDEAS科学读写模式参与下的“昆虫概念”教学实验,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学习成就来看,与前述目标对应。但在这一科学教学实验过程中,还是碰到了一些困难。首先,就是教学时间问题。由于IDEAS 科学读写活动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就是两小时的深入科学概念的教学,在我国的大多数小学中,一节课的时间为40分钟,所以说,将IDEAS移植到我国的教学现场,往往是连续的两节科学课。但在我国的小学教学中,这一条件较难达到。在小学,往往将语文、 数学课列为主课,而科学课只是副课。所以科学课的时间较少,一个班级一天只有一节科学课,甚至一个星期才只有三节。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只能通过调课的方式来实施IDEAS科学读写活动课程。
其次,科学教师的教学信念。在科学教学过程中, 科学教师的教学信念与教师的科学本质观有很大的联系。很多科学教师因为缺乏科学史、科学哲学的知识, 从而导致他们关于科学本质观的见解是不完整的或者是幼稚的。[71有明确的、积极的教学信念在科学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科学教师认为通过自我建构与社会建构交互进行,是科学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那么,他们在创设有趣的情境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后, 紧接着就会让学生亲自试验,或是引导小组进行积极的讨论活动,以探究科学概念。这样的教学信念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同时,
也不得不指出,教学信念与教师的人格特质有很大的联系,甚至可以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人格特质偏向传统、控制型的教师,他的教学信念也会更加趋于保守,认为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提供相同的课程、相同的行为标准,以使儿童社会化。在我们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有的科学教师就坦言:“通过两节课的时间使学生掌握昆虫的特征是得不偿失的,因为这几点特征, 完全可以在一节课内,通过学生观察后,教师协助总结就能得出,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让学生读和写,毕竟这是科学课不是语文课。”他们主张对科学概念的学习,只要记忆就可以了。这样的教学信念,可以说是成为了IDEAS科学读写活动课程在我国科学教室内开展的最大障碍。
再次,科学素养评价知识。科学教师的评价知识, 不仅包括学生科学学习的评价维度,还包括学生科学学习的评价方法。在科学教育中,评价学生科学学习的维度是多种的,而且每位教师的评价标准各不相同, 但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科学学习的评价,仅仅只局限于知识维度是不够的,需要从科学素养的多个维度评价学生的科学学习。
在此次“昆虫概念”教学实验中,有比较客观的学生学习成就调查表,但在很多情况下,IDEAS科学读写活动的开展,并没有这样客观的测试卷。评价的依据主要是学生完成的科学写作文本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参与情况,这就需要科学教师具备完善的科学素养评价知识。因为,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起点能力与行为, 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及状况,更可以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与成就。如果科学教师只能评价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是不利的。
IDEAS课程的实施使学校提供时间来提升学生所需要的科学核心概念和相关概念应用学习,其目的是在学校建立一个研究环境,改善科学的教学过程, 让学生有机会去建构有意义的知识,并使用这些他们所建构的知识去理解与学习。所以,IDEAS科学读写活动课程被认为是一个有意义的深入教学的普遍化课程。IDEAS科学读写模式参与下的科学教学,从课程设计和认知科学来看,在今后的科学教育改革中,都将是一种有意义的科学课程实践和科学教学实践。
References(参考文献)
[1] Yahui Lin, Peying Tsai, Huey-Por Chang ,Wen-Hua Chang, Effects of the Assumed Readers on 4th Graders'Scientific Expository Writing and Science Learning[J], Journal of Changhua Universitym,2007, 52, P49-78(Ch).
林雅慧,蔡佩颖,张惠博,张文华.不同写作对象对于四年级学生科学写作内容之影响的探讨彰化师范大学学报(科学教育类),2007, 52, P49-78.
[2] N.R.Romance, M.R.Vitale, Implementing an in-depth expanded science model in elementary school: Multi-year findings, research issue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001, 23(4), P373-404.
[3] L.D.Yore, G.L.Bisanz, B.M.Hand. Examining the literacy component of science literacy:25years of language arts and science resear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Teaching. 2004, 41(4), P338-369
[4] Zhong Qiquan, Study-based Learning: A Revolution of “Curriculum Culture" [J], Educational Research, 2003,5, P71-76. 钟启泉,研究性学习:“课程文化”的革命[J]教育研究.2003, 5,P71-76.
[5] N.R.Romance, M.R.Vitale. Implementing an in-depth expanded science model in elementary school: Multi-year findings, research issue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001, 23(4), P373-404
[6] Arthur A.Carin etal. Teaching science as inquiry[Ml, Beijing: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2008,303
阿瑟.A.卡琳,乔尔旧巴斯,特丽.L.康坦特.教作为探究的科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303.
[7] Cai Tiequan et al,An Investigation of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Science Essence View of Science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 Zhejiang Province[J], Global Education, 2007, 36(8),P55-58. 蔡铁权,姜旭英,赵青文,王丽华.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与科学本质观现状调查及认识[J].全球教育展望.2007,36
(8) ,P55-58
源自:2011年创新教育学术会议论文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