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是地理课堂教学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师生交流方式和教师使用最多的师生互动手段。更为重要的是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受到启发,领会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既是“根据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结合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提问”,又是“由学生作出回答,进而得到教师的相应评价,以促进学生思考进步”的必要环节,也是学生获得知识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课堂提问”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主动性的分析与讨论,找出问题的正确解决办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对问题有所暗示,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最佳的状态,以便学生对地理事物、特征、规律原理进行分析、比较、归纳与总结,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自主建构、能力得以提升、智力获得发展。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问的好不好,问的巧不巧,往往会影响到一堂课的成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注意有效教学的“提问艺术”。
课堂有效提问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与求知的广度与深度,如果问题提得含糊笼统,就会使学生难于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得不出正确的答案,影响教学的进行。故提问时要紧扣教材,要把握好“明确、具体”的原则,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知识要点,把握探寻人地关系的度。 如在
“法国”一节教学时,针对法国领土的组成可先提问:法国领土是由几部分组成,其位置关系如何;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地图引导学生自主读图,再通过合作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法国的领土由欧洲西部大陆部分和科西嘉岛组成,科西嘉岛在大陆部分南边的地中海上”;其次,可再提出:对比法国与英国、德国的面积大小,可得出法国是欧洲西部面积第几大国;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确得出“法国是欧洲西部面积第一大国”的结论,加深对于法国领土的认知。甚至,教师可以利用直接的提示,来通过“法国轮廓有什么特点”、“法国领土的四至”等问题来深化学生对于法国领土的认识。 在地理课堂上,问题提得越明确,越具体,教学流程进行得也越流畅。这样,既可以稳定学生情绪,增强学习信心,也为教师实施课堂有效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教材内容的要求,提问要紧扣学情,恰到其分。问题提得太简单,只需要回答“是、不是”或者“对、不对”之类的答案,就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反而会产生随声附和,不动脑筋的不好现象,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反之,如问题提得太难,过于超越学生学情,使学生失去了思考的基础,当然也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 要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必须明白,课堂提问的“适度原则”。即:提出的问题既需要学生自主思考,而又是力所能及的。这样,在不断进行的“提问——思考——回答——鼓励”的模式下,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会到课堂学习的乐趣。 当然,根据不同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有浅到深、层层递进。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进入角色,去寻求知识的真谛。对难度太大的问题,可以设计一些小步子的铺垫性设问。设计语言要既具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答案的内涵和外延要清楚。 如讲“南极”时,教师可以先展示景观图片“南极冰原与企鹅
”提问学生:请说出图中的动物是什么,图中反映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观,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图中的动物是南极的象征——企鹅,图片反映的是南极大陆气候寒冷、冰雪覆盖的自然景观。接着进行简单的“跳跃式提问”:哪位同学知道我们生活中使用的重要矿产——煤是由什么形成的。学生可以很快回答:古代的大片森林。教师再进一步联系“南极”进行提问:大家想一想,南极大陆目前的自然条件能否形成大片的森林。学生自然回答:南极大陆现在被冰雪覆盖,气候寒冷,不可能形成大片的森林。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南极大陆煤碳资源分布图”提出新的疑问:科学家在南极大陆已经发现了大量的煤炭资源,这又证明什么情况呢?这种现象的形成有几种可能性?教师经过层层诱导,一直以容易思考的“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大问题”。对这个新的疑问,同学们表现的非常感兴趣,有同学说: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南极大陆过去曾经有过非常丰富的森林资源。还有同学站起来说:从南极大陆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来分析,它根本就不可能形成大片的森林。 教师在这样的氛围中,自然可以灵活采用“启发式提问”,促使学生思考。“那么,这大量的煤炭资源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同学们还记得在七年级第一册《海陆变迁》一节中,我们已经学过,世界上的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今天的海陆分布是陆地不断漂移的结果。”于是,学生明确了这样一个观点:南极大陆也有可能曾经位于温暖的地区,现在的煤正是由那个时期的森林资源形成的。 纵观这样的地理课堂,教师的课堂提问张弛得体,疏密有致,起伏节奏有个合理的安排。师生交流互动,配合较好,课堂气氛活跃,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 当教师的提问缺乏基本的开放性时,教师的提问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反而对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如果用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鼻子走,用只有惟一答案的问题领着学生朝同一方向迈进,学生就没有了自己,没有了自己的方向。这种满堂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答案。真正有效的提问,原来只是用心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引导。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用心倾听,要求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的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这其中最关键的策略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乐于倾听学生的见解。 课堂提问按其所起的作用和提问的时间,可分为课前提问,课间提问,课后提问三类。作为课堂有效教学的组成,“课前提问和课间提问”这两种提问形式,也有一些应当注意的事项。 课前提问用于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并检查学生掌握情况,起到承上启下,引入新课的作用。课前提问应注意如下几点:1)突出重点。设计的问题,应是上节课所学内容的重点知识。 2)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虽然有些知识不可能避免的需要记忆,但需要教师引导记忆方法。3)承前启后,导入新课。设计的提问,在复习完旧知识后,应让其自然地转移到新知识上来,这样就要求最后一个提问设计的巧妙,让它起到承前启后,导入新课的作用。 课间提问目的在于放慢一下学习过程,让学生进行消化吸收,并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同时也可以起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作用。课间提问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1)问题既不能太难,又不能太简单。设计这类提问要注意学生于有的知识水平,要让学生感到老师所提问题与已有知识有内在联系,又不能从自己的记忆信息中直接取出答案,需要一番苦心思索才能发现隐蔽着的结论。当他经过思索得出正确答案时,会兴奋、激动,感到老师教的知识有用,进而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萌生好好听下去的激情。2)问题应是知识的深化和延伸,不能简单的重复。如讲完法国后问“法国的首都是什么?首都的职能又是什么?学习念念课本就可以了,没有什么意思,反而浪费时间。如果设计从下面的形式,效果会好些:法国首都巴黎为什么被称为艺术之都?学生需要真正理解艺术之都,细心阅读地图,才能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对刚学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又把知识进行了深化、延伸,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感受到了学习后的兴趣。 课堂教学的实践表明,有效的提问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理解问题的有效教学方法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能够掌握好“明确、具体”的提问原则,把握好课堂提问的“适度原则”,以“用心倾听”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就能够在一堂地理课中,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